儿科液体疗法分析
04小儿液体疗法

新生儿出现惊厥
伴有饮食较差
较大儿童可有性格的改变
呕吐,汗出等症状
与低血钙临床表现类似
⑴早期补钙;
补钙中抽搐症状无改善时
⑵输液治疗中出现 抽搐者 应考虑到低镁血症(可
及时可给 10%葡萄糖酸钙 测定血清镁,有助诊断)
5~10ml静脉注射 q6h/次 25%硫酸镁0.1ml/kg/次,
⑶必要时重复使用
每日3~4次深部肌肉注射
疾病中受疾病或环境影响,发生水和电解质的代 谢障碍,导致体液平衡紊乱,致使病情加重。甚则可 危及小儿生命。
㈣ 意义:临床能够正确掌握小儿液体疗法,对儿科 危重疾病的治疗和抢救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小儿液体疗法(二.体液平衡 )
⒈体液分布 体 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间质液---指血管外液体,又称组织液 血 浆---指血管内液,又称血液
失水占体重 <5%
中度脱水 6%-10%重度Fra bibliotek水 >10%
(%)
50ml/Kg
60-100ml/Kg
100~120ml/Kg
口 腔 粘 膜 口欠湿润
口干欲饮
极度干燥
前囱、眼窝 凹陷不明显 凹陷明显
深度凹陷
眼泪、尿量 啼哭有泪
啼哭少泪
啼哭无泪
尿量稍减
尿量减少
尿量极少
皮 肤 弹 性 皮肤稍干
肤干苍白
肤干花斑
40~45 10~15 5
80 70 65 55~60
小儿液体疗法(二.体液平衡 )
二.小儿体液平衡 ⒋ 水的代谢特点 ⑴显性失水,以不含盐为主。可以饮服白开水或静脉 滴入5%葡萄糖液即可; ⑵大量出汗所致失水者,则需要适当补充钠盐溶液。 ⑶正常人每日分泌的消化液,大部分在体内再吸收; ⑷小儿年龄越小,消化液交换亦快,临床常容易因消 化功能障碍造成机体水和电解质的丧失。
(儿科学教学课件)液体疗法

静脉补液
静脉补液的必要性
对于严重脱水的宝宝,口服补 液无法满足需求时,需通过静
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静脉补液的种类
包括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液制 品,根据宝宝病情选择合适的 种类和配比。
静脉补液的途径
可选择头皮针、留置针或中心 静脉置管等途径,确保输液通 畅和减少并发症。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密 切观察输液速度和宝宝反应,
学龄期
总结词
学龄期是指从6岁到12岁左右的时间,此时儿童的液体需求量相对稳定。
详细描述
学龄期儿童的液体需求量相对稳定,通常需要每天约60~80毫升/千克的液体量。此时,儿童的身体 功能逐渐接近成人,但他们的液体需求仍然较高,以确保身体正常发育和维持健康。
04
液体疗法的方法与技巧
口服补液
01
02
07
总结与展望
液体疗法在儿科中的重要性总结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液体疗法是治疗儿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补充或限制液体的摄入,有助于维持患 儿的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治疗脱水。
支持器官功能
促进疾病康复
在感染、创伤等情况下,适当的液体 疗法有助于患儿的康复,缩短病程。
适当的液体疗法有助于维持患儿的心、 肾功能,保证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
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 的液体需求及补液方 法。
液体疗法在儿科中的重要性
01
维持儿童正常生理功能
液体疗法是维持儿童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手段,能够补充因疾病、呕吐、
腹泻等原因导致的体液丢失,防止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02 03
支持疾病治疗
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液体疗法常作为支持治疗手段,有助于缓解症状、 促进康复。例如,对于严重感染、烧伤、休克等危重疾病,及时的液体 疗法有助于改善病情。
小儿液体疗法很全

药物存储
儿童液体药物应存放在儿童不能 触及的安全位置,避免误用和事 故。
过期药物
不要使用过期的液体药物,应定 期清理并更新医药箱。
结论和总结
有效疗法
小儿液体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儿童疾病的方法,能够快速缓解症状。
注意事项
在使用液体药物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警告注意事项来使用。
儿童健康
通过小儿液体疗法,我们可以帮助儿童恢复健康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儿液体疗法很全
小儿液体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儿童疾病的方法,通过给予液体药物来促进 康复和健康发展。
小儿液体疗法的定义
治疗方法
通过口服或注射液体药物来改善和恢复儿童的健康状况。
适用对象
适用于儿童患有各种疾病和症状的情况,包括感冒、咳嗽和发烧等。
医疗专业性
由专业医生根据患儿的情况和需要来制定具体的液体疗法方案。
2
静脉注射
将液体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儿童的血液循环系统,以快速起效。
3
外用液体药物
将液体药物应用到患儿的皮肤上,以治疗皮肤病和外伤。
小儿液体疗法的优点
1 易于吸收
液体药物更容易被儿童的消化系统吸收,以实现更快的治疗效果。
2 个性化调整
医生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和病情调整液体药物的剂量和配方。
3 方便服用
液体药物更容易被儿童接受,尤其是对于无法吞咽固体药物的患儿。
小儿液体疗法的适用范围
发热
可以通过液体退烧药物儿童的咳嗽症状。
感冒
鼻腔喷雾剂可以帮助儿童缓解感冒 引起的鼻塞和流鼻涕。
小儿液体疗法的注意事项
儿童剂量
确保按照医生的指示给予儿童正 确剂量的液体药物。
小儿液体疗法的原理
儿科学 小儿液体疗法

液体疗法小儿的生理特点一、小儿体液的组成及分布1、体液的组成:人体内所含液体称体液,体液是一种溶液,溶剂是水,溶质是葡萄糖、蛋白质、尿素等有机物及钠、钾、钙、镁、氯、HCO3-等无机物。
2、体液总量:小儿体液量相对比成人多,年龄越小,体液总量占体重的百分比越高。
新生儿体液总量占体重80% 婴儿约占70%学龄儿童约占65% 成人约占60%原因:小儿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更多的水排泄代谢产物肾脏浓缩功能差,尿量多体表面积相对成人大,不显性矢水较多机体0.5-0.3%的水用于迅速的体格生长,这是成人不需要的。
3、体液分布体液分为三大区:血浆区、间质区、细胞区前二区的体液合称为细胞外液,后一区为细胞内液小儿细胞外液主要是间质液,占的比重较大(足月38%、1岁25%、儿童20%、成人15%),而胞内液和间质液与成人相似(占比例较固定40%),间质液具有较大的伸缩性,故在维持各区之间的液量恒定上起重要作用。
血浆占5%。
4、机体内主要电解质成分细胞内液的阳离子以K+、Mg2+为主,阴离子以蛋白质和有机磷酸盐为主;细胞外液的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CL-、HCO3-以为主;5、体液的交换血浆区与间质液区的体液交换: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外区和细胞内区的体液交换:通过细胞膜机体与外界的交换:入量口服(90~95%)、氧化食物(5~10%)→体液→出量肾排泄(40~50%)、大肠(3~10%)、肺及皮肤(40~50%)、保留生长所需(0.5~3%)。
所以从尿排出不是总入量的100%。
另外每天从消化道分泌各种消化液数量非常大,其中含有丰富的电解质,正常情况下均完全吸收,最后从粪便中仅排出约100ml。
若有吐泻则影响其消化与吸收而从粪便中排出以至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成人:唾液1500 ml,胃液2000 ml,胆汁700 ml,胰液800 ml,肠液3000 ml共8000 ml)6、体液的调节体液的渗透压平衡:血浆渗透压范围为280—320mmol/l,在此范围内称等渗性;低于此范围为低渗性;高于此范围为高渗性;在体液中起渗透作用的溶质主要是电解质。
2024年儿科液体疗法医学课件

儿科液体疗法医学课件引言:儿科液体疗法是儿科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儿童在多种病理状态下体液平衡的维持和调整。
由于儿童在生理、解剖、代谢等方面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儿科液体疗法具有其特殊性。
本课件旨在系统介绍儿科液体疗法的基本原理、常用液体类型、治疗策略及注意事项,以提高临床医生在儿科液体疗法方面的专业素养。
一、儿科液体疗法的基本原理1.1体液平衡的重要性体液平衡是指体内水分与电解质浓度的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以满足生理功能的需要。
对于儿童而言,体液平衡的维持尤为重要,因为儿童的身体比例与成人不同,对水分和电解质的需求更为敏感。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液平衡的维持对于细胞增殖、器官发育和功能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1.2儿科液体疗法的分类(1)维持性液体疗法:用于补充儿童正常生理需要的水分和电解质,如生理盐水、5%葡萄糖盐水等。
(2)纠正性液体疗法:用于纠正儿童已存在的体液失衡,如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如高渗盐水、碱性液体等。
(3)预防性液体疗法:用于预防某些疾病或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体液失衡,如预防脱水、预防低钠血症等。
二、常用液体类型及适应症2.1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一种等渗液体,含有0.9%的氯化钠,与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近。
生理盐水主要用于维持儿童正常的生理需要,补充因腹泻、呕吐、烧伤等原因引起的水分和电解质丢失。
2.25%葡萄糖盐水5%葡萄糖盐水是一种等渗液体,含有5%的葡萄糖和0.9%的氯化钠。
5%葡萄糖盐水主要用于补充儿童因疾病或治疗过程中消耗的葡萄糖和水分,同时维持电解质平衡。
2.3高渗盐水高渗盐水是指渗透压高于生理盐水的液体,如3%盐水、5%盐水等。
高渗盐水主要用于纠正儿童低钠血症,以及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等疾病。
2.4碱性液体碱性液体是指pH值高于生理盐水的液体,如碳酸氢钠溶液等。
碱性液体主要用于纠正儿童酸中毒,如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等。
三、儿科液体疗法的治疗策略3.1评估液体需求在进行儿科液体疗法前,应全面评估患儿的液体需求,包括生理需要、病理状态、液体丢失量等。
小儿液体疗法诊疗常规

小儿液体疗法液体疗法(fluid therapy)简称液疗,是指当某些疾病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时,通过输注某些液体以帮助体液重新获得平衡的一种治疗手段。
一、脱水【病因和发病机制】水的损失量过多和/或摄入量不足,如呕吐、腹泻、出血、烧伤、使用利尿剂、长期进食太少、限盐等导致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所造成机体的病理生理状态。
正常状态下,水和电解质保持相对稳定,故除失水外还常伴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诊断】(一)临床表现脱水的临床表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判断脱水程度,二是区分脱水性质。
1. 脱水程度根据体液丢失的数量可将脱水分为三度:①轻度脱水:体液丢失约占体重的5%以下,精神稍差,皮肤及粘膜稍干,尿量略少,哭时泪亦略少,皮肤弹性正常。
②中度脱水:体液丢失约占体重的5~10%,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干燥、弹性差、皮肤皱折展平1s~2s,前囟、眼窝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尿量明显减少,四肢稍凉,心率、脉搏增快。
③重度脱水:体液丢失超过体重的10%,嗜睡、昏迷甚至惊厥,皮肤极度干燥,弹性很差,皮肤皱折展平>2s,前囟、眼窝深陷,哭时无泪,尿量极少甚至无尿,出现有效循环量不足,表现四肢冷、皮肤发花、心率快、心音低钝、脉细弱、血压下降。
2. 脱水性质根据水和电解质损失比例不同可将脱水分为三种类型:①等渗脱水(等张脱水):临床上最为多见,血钠为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在280~320mOsm/L之间,临床表现为上述脱水的一般症状与体征,缺乏独特的表现。
等渗脱水患儿常有钾缺乏。
②低渗脱水(低张脱水):血钠<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临床除脱水的一般表现外,常发生皮肤弹性减退和休克,易导致细胞内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症状明显。
但口渴反而不明显。
③高渗脱水(高张脱水):血钠>150mmol/L,血浆渗透压增高>320mOsm/L,除脱水的一般表现外,口渴是高渗脱水的一个突出表现,尿量减少多较显著,易激惹、烦躁、甚至惊厥、昏迷,体温常升高,皮肤、粘膜干燥。
儿科教学课件-液体疗法

实践操作技巧与经验分享
熟悉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生理特点和需 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与患儿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解释治疗方案、注意事项和预期效果 ,增强家长对治疗的信心和配合度。
适感。
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 己的技能和能力,为患儿提供更好的 治疗服务。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脱水患儿的液体疗法
总结词
及时纠正脱水,预防并发症
详细描述
脱水是儿科常见的急症,需要及时补充体液。对于轻度脱水患儿,可采用口服补 液盐的方式;对于中重度脱水患儿,需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快速补充体液,同时 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案例二:腹泻患儿的液体疗法
总结词
预防脱水,调整饮食结构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制定合适的补液方案,以维持 水、电解质平衡。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对于酸碱平衡失调的患儿,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适当调整补液种 类和速度。
补充能量和营养
对于营养不良或消化吸收障碍的患儿,应适当补充能量和营养,以 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
不同年龄段的液体需求
01
02
加强液体疗法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和推广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液体疗法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相对薄弱,未来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和技术 支持等手段,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液体疗法水平和能力,更好地为患儿提供优质的医疗服 务。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含有电解质和葡萄糖的液体。
高热
高热时,患儿的代谢率增高,应适 当增加液体的摄入量,同时注意补 充因出汗而损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可能导致患儿呼吸急 促、出汗等症状,应根据情况适当 补充含有电解质和葡萄糖的液体。
小儿外科液体疗法

口服补液盐溶液的剂量和浓度应根据 患儿的脱水程度和年龄进行选择,一 般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进行配制。
口服补液盐溶液的成分包括氯化钠、 氯化钾、碳酸氢钠等,能够补充因腹 泻丢失的钠、钾、氯等离子,同时纠 正酸碱平衡紊乱。
静脉补液
静脉补液是小儿外科液体疗法中常用的补液方式,适用于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 患儿。
新型补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结词
研究并应用新型补液技术,以提高补液效果和减少并发症。
详细描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补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成为小儿外科液体疗法的发展趋势。例如,近年来研 究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能够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和感染风险,提高补液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补液技术如微泵输液、经皮补液等,也在逐步推广应用中。
混合补液能够快速补充因腹泻、呕吐等丢失的水和电解质,同时通过口 服补液盐溶液维持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减少静脉输液的量和时间。
混合补液的方法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一般按照医生的建议 疗法中 重要的辅助措施,通过调整患儿 的饮食结构,减少因饮食不当导
症状
肠套叠的主要症状包括腹 痛、血便、腹部肿块等, 还可能伴有呕吐、发热等 症状。
治疗
对于肠套叠的治疗,通常 需要紧急手术复位肠管, 同时进行必要的液体疗法 和抗炎治疗。
03 液体疗法的原理及方法
口服补液盐溶液
口服补液盐溶液是小儿外科液体疗法 中常用的补液方式,通过口服补充因 腹泻、呕吐等丢失的水和电解质,以 维持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
贫血。
06 小儿外科液体疗法的发展趋势
个体化治疗
总结词
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补液方案,以满足不同患儿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疗法的目的是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补液方案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程度、性质而定。
首先确定补液的总量、组成、步骤和速度。
补液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供给生理需要量三个方面。
一、补充累积损失量指补充发病后至补液时所损失的水和电解质量(1)补液量:根据脱水严重程度而定。
原则上轻度脱水补50ml/kg,中度脱水补50~100ml/kg,重度脱水补100~120ml/kg。
实际应用时一般先按上述量的2/3量给予。
(2)补液成分:根据脱水性质而定。
一般而论,低渗性脱水补充高渗溶液,等渗性脱水补充等张溶液,高渗性脱水补充低渗溶液。
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有条件者最好测血钠含量,以确定脱水性质。
(3)补液速度:累积损失量应在开始输液的8~12小时内补足,重度脱水或有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入以扩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及肾功能,一般用2:1等张含钠液(2份生理盐水加1份1. 4%碳酸氢钠)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
二、补充继续损失量指补液开始后,因呕吐腹泻等继续损失的液体量应按实际损失量补充,但腹泻患儿的大便量较难准确计算,一般根据次数和量的多少大致估计,适当增减。
补充继续损失量的液体种类,一般用l/3张~1/2张含钠液,于24小时内静脉缓慢滴入。
三、供给生理需要量小儿每日生理需水量约为60~80ml/kg,钠、钾、氯各需1~2mmol/kg。
这部分液体应尽量口服补充,口服有困难者,给予生理维持液(1/5张含钠液十0.15%氯化钾),于24小时内均匀滴入。
在实际补液中,要对上述三方面需要综合分析,混合使用。
对腹泻等丢失液体引起脱水的补液量: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 150-180ml/kg。
补液成分:等渗性脱水补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补2/3张合钠液;高渗性脱水补1/3张含钠液,并补充钾,再根据治疗反应,随时进行适当调整。
静脉补钾的原则10%kcl 1ml=1.34mmol 1mmol K=0.8ml Inj.10%KCl一、尿量(时机)要求尿量每小时在30ml以上。
也就是医学上常说的见尿补钾(即有尿或来院前6h内有尿,就开始补钾)。
二、总量每天补钾总量要正确估计。
补钾总量:婴儿3-4mmol/L(0.2-0.3g./kg.d);儿童2-3mmol/kg.d(0.15~0.2g/kg.d)1/2静脉,1/2口服。
静脉滴注时间不应短于6~8小时。
(补钾量一般为200~300mg /kg*d)。
对一般禁食而无其他额外损失者可给10%氯化钾溶液20-30ml/d。
不严重缺钾时,24h补钾也不宜超过6-8g(10%氯化钾10ml为1g),但特殊情况例外。
三、时间:每日静脉补钾量应分在整日的静脉输液中滴入,时间不得短于8h。
不得静脉推注!!!四、浓度静脉滴注液含钾浓度一般不超过0.3%,即500ml加入10%氯化钾不能超过15ml。
浓度高可抑制心肌,且对静脉刺激甚大,病人不能忍受,并有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氯化钾禁止静脉推注。
五、速度氯化钾进入血液,须经15h左右方可建立细胞内外平衡,成人静脉滴入速度每分钟不宜超过60滴。
六、疗程:补钾应持续4~6天,不需静脉者可改用口服补充[举例]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
P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
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
1岁发育正常估计体重10kg输液总量:180*10=1800ml,其中扩容20*10=200ml,累积损失量1800/2-200=700(补1/2总量)输液步骤:第一步扩容210/3=70ml,70*2=140ml盐,70ml碱(1.4%NaHCO3)相当于70/4=17.5ml 5%NaHCO3和70-17.5=52.5ml GS第二步补累积损失量700ml的4:3:2液,4∶3∶2 100(糖) 4(盐) 6(5%SB) 2/3张700/9=77.7-80,80*4=320ml盐,80*3=240糖,80*2=160碱(1.4%NaHCO3)相当于160/4=40ml 5%NaHCO3和160-40=120mlGS第三步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1800-210-700=890-900ml的3:2:1液,900/6=150,150*3=450糖,150*2=300ml盐,150ml 碱(1.4%NaHCO3)相当于150/4=37.5ml 5%NaHCO3和150-37.5=112.5ml GS 112.5+450=562.5ml GS第四步见尿补钾:10%KCl 15ml.六、介绍常用的静脉补液方法"4:3:2"补液法(4份0.9%生理盐水:3份10%葡萄糖:2份1.4%碳酸氢钠或1/6M乳酸钠)1.等渗脱水补充累积损失:轻度:4:3:2溶液30~50ml/kg,于8~12h静滴。
中度:4:3:2溶液50~100ml/kg,于8~12h静滴。
重度:先给2:1液20ml/kg,于30分钟~1h内静脉输入,以扩充血容量。
继以4:3:2溶液80~100ml/kg,于8~12h输入2.低渗脱水纠正累积损失:多见于合并营养不良中—重度脱水的患儿,这类患儿体弱心功能差,因此纠正累积损失总量要少、浓度要高、速度要慢。
轻度:4:3:2溶液30~50ml/kg,8~12h输入。
重度及中度:先给2:1液20ml/kg,于30分钟~1h输入,以便快速恢复血容量。
继给2:1液20ml/kg,4:3:2液40ml/kg 10~12h输入。
3.纠正低钠血症(水中毒):不伴脱水,血钠低于130mmol/L。
症状表现:细胞内水肿,可有惊厥,昏迷,颅压增高,肌肉松弛,腱反射降低,腹胀,尿少或无尿。
可按下述方法纠正:用3%氯化钠12ml/kg能把血钠提高10mmol/L,(宜缓慢VD,在1h以上,将血钠提高>120mmol/L,症状缓解后,病人出现大量利尿,可继续输入2/3-等张含钠液,直至累积损失被纠正,脱水症状消失)。
仍不好再加6ml/kg。
如用0.9%氯化钠40ml/kg,能把血钠提高10mmol/L4.高渗性脱水纠正累积损失:高渗脱水,脱水征表现较轻,一般显示轻~中度脱水。
高渗脱水不能用单纯葡萄糖液纠正,否则会引起脑细胞水肿,诱发颅内高压,发生惊厥,甚至死亡。
因此,所输液体张力不能过低,速度不能过快,要供给适量钾,既可适当提高所输液体的渗透压,又不增如钠负荷,而且钾还可进入细胞内,有利于细胞内脱水的纠正。
采用1/3~1/4张液,一般用1/3张"2:6:1"(2份0.9%氯化钠:6份5%葡萄糖:1份1.4%碳酸氢钠或1/6M克分子浓度乳酸钠),于48h纠正累积损失。
具体按每日1/2的累积损失量加当日生理需要量补充:笫一日 2:6:1溶液40~50ml/kg + 含钾维持液90ml/kg,速度5~7ml/kg*h。
第二日 2:6:1溶液40~50ml/kg + 含钾维持液90ml/kg,速度5~7ml/kg*h。
5.高钠血症(盐中毒)的治疗:此类病儿体内水不少,钠显著增多,钾减少,钙也减少。
治疗重点在补充水分和利尿,以清除钠,并要适量补充钾和钙。
可用速尿1mg/kg*次,po,im or. VD,1~2次/d,促进体内钠的排出。
可口服补充水分,150ml/100cal/kg*d,KC1 3~4mmol/kg*d。
如需输液,可将口服不足之量以5%葡萄糖稀释3~4倍的"2:1"液,以4~6ml/kg*h 的速度缓慢静脉输入,并按上述方法补充氯化钾。
为了纠正低钙血症,可口服乳酸钙(0.5g.Tid),输液期间可加用10%葡萄糖酸钙 10ml/次,稀释1倍静脉滴入,同时服用适量VitD。
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脉搏、呼吸,必要时测血压。
如脉搏增快、血压增高,反映输液过快,导致脑水肿。
应减慢速度,防止惊厥,如已惊厥立即注射镇静剂。
6.纠正酸中毒: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按以公式计算:(50- 现测得的二氧化碳结合力容积%)×0.5×体重(kg)=5%碳酸氢钠ml OR腹泻所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一般经以上液体疗法即能与脱水同时纠正。
对有些重度酸中毒,可考虑另加5%碳酸氢钠5ml/kg,提高二氧化碳结合力10容积% 。
三、液体疗法基本原则"一、二、三、四"一个计划:一个24小时计划二个步骤:补充累积损失量,维持补液。
三个确定:定量,定性,定速度和步骤。
四句话: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随时调整。
三定原则"一"定补液量累计损失量:轻30-50ml/kg,中50-100 ml/kg,重100-120ml/kg(三岁以上量减少1/3到1/4)继续损失量:丢多少,补多少,腹泻病10-40ml/kg/d生理需要量:基础代谢60-80ml/kg/day"二"定液体性质累计损失量:等渗:2 :3 :1溶液(1/2张)低渗:4 :3 :2溶液(2/3张)高渗:2 :6 :1溶液(1/3张)继续损失量:丢什么,补什么,腹泻病1/3-1/2张生理需要量1/4-1/5张溶液"三"定补液速度和步骤轻中度脱水分二步一步:补充累积损失量8-12小时内,8-10ml/kg/h二步:维持补液(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12-16小时内,5ml/kg/h重度脱水分三步内滴完一步:扩容阶段2:1等张含钠液或1.4%碳酸钠液20ml/kg(总量<300ml),30-60分钟二步:补充累积损失量,应减去扩容量,余同上三步:维持补液,同上电解质的补充1、钠2、钾3、钙纠正酸碱平衡紊乱补充碱剂纠正酸中毒1、按公式计算2、按提高5mmol/L CO2CP计算介绍一下儿科几种液体的简易配置方法:5%GS(ml) 10%NS(ml) 5%SB(ml)2:1 100 6 102:3:1 100 3 54:3:2 100 4 7大家只要记住1/2张1、3、5;2/3张1、4、7;1张1、6、10。
例如:欲配制300ml2:1液体则是300 ml5%GS+18ml10%NS+30ml5%SB。
(系数是300/100=3)欲配制200ml2:1液体则是200 ml5%GS+12ml10%NS+20ml5%SB。
(系数是200/100=2)欲配制400ml4:3:2液体则是400ml5%GS+16ml10%NS+28ml5%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