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发展
美联储的目标

美联储的目标美联储(Federal Reserve)的目标是维持美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联储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及监管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活动。
首先,美联储的目标之一是维持低通胀率。
通胀是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适度的通胀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但高通胀可能导致物价过高,消费者购买力减弱。
因此,美联储努力将通胀保持在2%左右,这被认为是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的最佳平衡点。
其次,美联储的目标是保持最高就业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联储会监测和分析就业市场的情况,以确定就业水平是否足够高。
如果就业率过低,美联储可能会采取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例如降低利率或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以增加企业投资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此外,美联储的目标还包括维护金融稳定。
金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的健康和弹性,以及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
为了实现金融稳定,美联储会监测和评估金融机构的风险水平,以及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如果发现金融体系出现问题,美联储可能会采取应对措施,例如提供紧急贷款和流动性支持,以确保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营和市场的正常功能。
另一个重要的目标是维持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的健康和稳定。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对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的机构,如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
美联储通过实施监管措施,例如要求这些机构持有足够的资本,以防止金融危机时的系统性风险。
最后,美联储还有着维护美元稳定的目标。
美元是全球最重要的货币之一,其稳定对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至关重要。
美联储通过外汇市场的干预和货币政策的调整,以保持美元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美联储的目标是维持低通胀率、最高就业水平、金融稳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健康和稳定,以及美元的稳定。
通过执行货币政策和监管措施,美联储努力实现这些目标,以促进美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美联储降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利好体现在哪些方面,又需要警惕哪些风险

美联储降息:我国经济发展的双刃剑美联储,这个全球金融市场的舵手,其每一次政策调整都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
最近,美联储宣布降息,这无疑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一丝温暖,但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把双刃剑。
本文将探讨美联储降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利好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我们又需要警惕哪些风险。
首先,美联储降息有利于稳定全球金融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在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美联储降息有助于缓解全球金融市场的紧张情绪,稳定市场预期。
这就像是在风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撑起了一把保护伞,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美联储降息有助于降低我国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全球金融市场利率下降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成本有望降低,有助于企业扩大投资,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这就像是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助力我国经济迈向更高峰。
然而,美联储降息也带来了一些风险。
首先,美联储降息可能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引发资产价格泡沫。
在全球金融市场利率下降的背景下,资金流向可能从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从而推高资产价格。
这就像是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一旦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将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其次,美联储降息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在全球金融市场利率下降的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可能加剧,从而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冲击。
这就像是为我国经济发展设置了一道障碍,一旦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将对我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美联储降息可能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影响我国出口行业的稳定发展。
在全球金融市场利率下降的背景下,各国货币政策可能出现分化,从而加剧全球贸易摩擦。
这就像是为我国经济发展设置了一道屏障,一旦贸易摩擦加剧,将对我国出口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美联储降息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利好,但也存在一些风险。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应对美联储降息带来的影响。
美联储历史总结

美联储历史总结引言美联储,即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系统。
自成立以来,美联储在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银行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美联储的历史进行总结,包括其成立背景、组成结构以及主要职责。
一、成立背景美联储成立于1913年,成立背景主要是为了解决美国金融体系中的问题。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经历了一系列金融危机,包括1907年的恐慌和大萧条期间的金融崩溃。
这些危机暴露了美国金融体系的弱点,需要一个中央机构来监管和稳定金融市场。
二、组成结构美联储的组成结构相对复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联邦储备理事会(Federal Reserve Board)联邦储备理事会是美联储的最高决策机构,由七名理事组成,每位理事任期14年,其中理事会主席的任期为4年。
理事会负责制定货币政策和监管金融机构。
2. 地区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s)美联储共设有12家地区联邦储备银行,分别位于美国各个地区。
这些地区联邦储备银行负责执行货币政策,接受商业银行的存款,并向其提供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
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的行为受到联邦储备理事会的监督。
3.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简称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制定的核心机构,由所有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的银行家和联邦储备理事组成。
FOMC定期举行会议,决定利率水平和货币供应量。
4. 美联储委员会(Federal Advisory Council)美联储委员会由来自各地区的12位银行家组成,负责向联邦储备理事会提供建议和意见。
三、主要职责美联储的主要职责包括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银行监管。
1. 货币政策美联储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促进最大就业和稳定金融系统。
为实现这一目标,美联储使用一系列工具,包括改变利率、购买和销售国债以及调整银行准备金要求等。
美联储发展历程

美联储发展历程美联储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13年,当时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法》。
该法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中央银行体系,以监管和稳定美国的货币金融体系,并确保金融系统的可靠性和弹性。
根据《联邦储备法》,联邦储备系统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联邦储备委员会和12家区域联邦储备银行。
联邦储备委员会是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货币政策和监管银行业。
区域联邦储备银行则负责执行货币政策,包括发行货币、监管银行的活动和提供金融服务。
自1914年底以来,美联储在负责货币政策的同时,也演变成了金融危机的危机管理机构。
1914年至1929年期间,美联储面临着如第一次世界大战、通货紧缩和金融震荡等挑战。
它采取了一些紧急措施,如为银行提供临时贷款和流动性支持,以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
然而,美联储在1929年至1933年的大萧条中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大萧条导致银行倒闭和大规模失业,金融系统陷入瘫痪。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扩大货币供应量和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复苏。
然而,一些批评者认为,美联储的反应不够迅速和有效,加深了经济危机。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美联储逐渐完善了货币政策工具和监管框架,以应对经济波动和金融风险。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国面临高通胀和经济衰退的双重压力,美联储实施了紧缩货币政策,并致力于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平衡。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面对金融市场的动荡和经济衰退的风险,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如降息至零利率、购买债券和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这些举措旨在提振经济、促进就业增长,并稳定金融市场。
总的来说,美联储的发展历程表明它的角色不断演变,从最初的货币政策制定机构到金融危机管理机构。
它的职责扩展到了监管金融机构和维护金融稳定的领域。
在应对挑战和变化中,美联储不断调整其政策工具和方法,以适应经济和金融的新形势。
美联储的历史和现在

美联储的历史和现在【简介】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英语: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或者Federal Reserve,非正式称为The Fed),简称美联储,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
这个系统是根据《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于1914年11月16日成立的。
联邦储备系统由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联邦储备委员会和12家分布全国主要城市的地区性的联邦储备银行组成。
珍妮特·耶伦为现任美联储最高长官。
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从美国国会获得权力,行使制定货币政策和对美国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等职责。
一、美联储的建立过程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为美国的中央银行,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相比,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诞生的比较晚。
历史上,美国曾多次试图成立一个像美联储这样的中央银行,但因为议员及总统担心央行权力过大,或央行会被少数利益集团绑架而没有成功。
不夸张地说,美国是世界上最不信任政府的国家,这种担心主要是由美国的国家形态所决定的。
建国之初,美国是由一些独立的州以联邦的形式组成的松散组织,大部分的行政权力主要集中在州政府,而非联邦政府。
因此,成立中央银行这样一个联邦机构的想法会引起各州的警觉,他们担心联邦政府想以此为名来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
20世纪后才出现和设立的美联储,是这一分权制衡立国哲学的百年演化的产物。
1、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国第一银行(1791-1811)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在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向国会提议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银行。
主要负责帮助美国各州发行债券,以逐步偿还独立战争时期累积的债务。
另外,该银行还可帮助保管财政部的存款及处理其他联邦政府财务上的收支。
汉密尔顿的这个提议当时遭到了强烈反对。
反对者主要担心这三个方面:其一,这样一个全国性银行比其他银行有更多竞争优势,会造成它在私营银行业务上的垄断;其二,该银行超出美国宪法规定的联邦政府权限;其三,成立全国性银行会削弱各州政府的权力。
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

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美联储(Federal Reserve System)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其货币政策目标是为了维持经济的稳定和促进就业增长。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价格稳定。
价格稳定是指物价水平的持续稳定,既不会出现通货膨胀,也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美联储的年度通货膨胀率目标为2%,这一目标旨在保持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通货膨胀过高会导致物价上涨,降低人民购买力,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而通货紧缩则会导致经济萧条,增加失业率。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美联储可以调控经济增长速度,以维持物价的稳定。
其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实现最大就业。
为了促进就业增长,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调整利率、购买国债等。
低利率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进而带动企业扩张和就业机会增加。
此外,购买国债也可以增加市场上的资金供应量,降低借贷成本,激发企业投资和招聘的积极性。
美联储的目标是使就业率保持在自然失业率附近,既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又避免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
最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还包括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金融稳定是指金融机构能够正常运行,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等时期,美联储会采取紧急措施,如提供流动性支持、降低利率等,以防止金融体系崩溃,保护市场参与者的权益。
此外,美联储还负责监管和监督银行和金融机构,确保它们的健康和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综上所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价格稳定、实现最大就业和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美联储可以调控经济的增长速度,防范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风险,为美国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美国联储降息: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

美国联储降息: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
近日,美联储宣布降息,这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广泛关注,因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货币政策的调整将对其他国家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国联储降息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
首先,美国联储降息可能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降息通常会激发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促使他们转向具有更高回报的资产,如股票市场。
这可能导致全球股票市场的上涨,并吸引外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国股市。
然而,降息也可能导致货币贬值,增加全球贸易摩擦和不确定性。
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由于其较高的外债和资本流动敏感性,他们可能更容易受到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
其次,美国联储降息可能会对全球债务市场产生影响。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家之一,其降息可能导致国内公司和政府债务的成本降低。
这可能鼓励更多的公司和政府债务发行,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有些国家已经对美元债务过度依赖,这使得他们对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非常敏感。
由于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美元汇率的波动,这对持有大量美元债务的国家来说可能带来更高的还款成本。
此外,美国联储降息还可能对全球商品市场造成影响。
降息通常会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对商品的需求。
特别是对于大宗商品出口国家,如石油和金属,他们可能从美国降息中获益。
然而,对于其他商品进口国家来说,他们可能因为美元贬值而面临更高的进口成本。
此外,降息还可能导致投机性资金流入商品市场,引发价格泡沫,并增加全球金融稳定的风险。
最后,美国联储降息还可能对全球贸易产生影响。
降息可以提高经济增长预期,增加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然而,降息同时也可能导致美元贬值,给美国的贸易伙伴带来不利影响。
例如,美元贬值可能导致美国商品的竞争力下降,刺激对外国商品的需求。
这可能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综上所述,美国联储降息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尽管降息可能刺激经济增长,提高投资活动和对商品的需求,但它同时也可能导致货币贬值、增加债务压力和加剧全球金融稳定风险。
美联储近十年利率变化

美联储近十年利率变化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作为国家经济的操纵者,到目前为止,它的利率政策一直改变着美国、亚洲、欧洲以及全球市场的经济发展和稳定景象。
近十年来,美联储利率经历了下调、调高、降低等快速变化,并带来了一系列重要影响。
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将利率下调至0.25%,旨在缓解经济增
长压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同时也增加了通货膨胀和住房价格上涨的风险,这种低利率状态一直持续到2015年底。
此后,美联储利率开始走向上升,从2016年的0.5%上升到2018年的2.25-
2.50%,短期回落至2019年底的1.50-1.75%。
从2019,美联储决定继续政策宽松,将目标利率保持在1.5-1.75%的范围内,以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稳定。
此外,美联储大力投资共享经济、降低就业压力、改进财富不均和激励更多创新,以吸引投资者入市,扩大经济活力,确保经济增长持续。
回顾美联储近几年利率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出美国政府一直负责任地把握利率的调整,以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稳定。
美联储利率变动将继续推动和影响世界经济,并将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联储的发展历史及演变简介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 Fed),全称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也称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联储会),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体系。
由美国国会通过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案》而创设,以避免再度发生类似1907年的银行危机。
美联储是私有制银行,全部股份归私人所有。
发展与演变在联邦储备局成立前,美联储的前身是国家银行,而此前还经历了第一国民银行、第二国民银行的历史,可见美联储是由国民银行演变而来的。
在美联储的历史演变中可以发现,美联储成立之初附属于财政部,直到1951年才从财政部独立出来。
一、第一国民银行(1791-1811年)原因:为了还债,方便筹款。
1811年,恰逢合众国银行营业权期满,杰斐逊派在国会中占了上风,要求关闭合众国银行。
尽管总统麦迪逊坚持续签银行许可证,国会仍不为所动。
大政府与小民众的斗争。
二、第二国民银行(1816-1836年)原因:1812年对英战争筹款的需要,缓解了战争筹款的需要,但是抢了各州银行的大量业务,引起各州银行的不满。
1836年,代表州政府利益的杰克逊上台,他以违反州权、剥削民众为由否决了国会延长第二合众国银行特许状的法律。
1845年6月8日,杰克逊总统去世。
他的墓志铭上只有一句话:“我杀死了银行”。
三、国家银行(1863-1913年)原因:为了推动银行在联邦政府注册以增加联邦财政收入美国国会于1863年通过了《国民银行法》,在财政部下设立货币监理署(OCC),主管所有国民银行的审批、监管。
允许银行向联邦政府登记注册为国民银行,同时各州自己的银行监管机构仍然自行监管所在区域的银行业务。
这就是双重银行体系的开始。
在国会的授权下,联邦政府开始向各州立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征收10%的税收,希望借此鼓励州银行转为联邦银行。
但为了防止国民银行一家独大,法案规定,国民银行不能跨州开展业务。
同时,国民银行发行银行券要以联邦债券为基础。
初步对法定储备金做了尝试,货币供给及其缺乏弹性。
还是没有统一的中央银行,州银行还是有发钞权。
并没有杜绝“夜猫银行”,各州的银行信用不高,但国家信用开始起步。
四、联邦储备局(1913年至今)原因:为了解决银行出现的“挤兑”问题,减缓经济运行动荡1907年的经济危机,J·P摩根一人解救了银行危机。
1913年12月12日,国会高票通过《联邦储备法》,至此,美联储真正开始出现。
独立性不强,机构就是财政部的傀儡。
五、大萧条时的美联储原因:错误的紧缩政策,维持高利率水平。
救市动作太过缓慢,将近10000家银行关门倒闭。
1933,美国抛弃金本位制,美联储立即实行宽松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1934年通过存款保险法,阻止银行的关门潮。
二战期间,成为财政部的工具,维持超低利率。
六、战后的美联储原因:第三任主席马丁通过1951年协议,让美联储从财政部中独立出来。
1979年,沃尔克出任美联储主席,坚决捍卫美联储的独立性,顶住巨大的政治压力,将利率由10.5%提高至20%的历史高位,成功遏制了通货膨胀。
1987年,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长达数十年实行低利率政策,这一时期美国经济保持了高增长和低通胀的局面,但其长达多年的低利率政策也被人归咎为08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2006年,伯南克出任美联储主席。
七、不断发展的美联储原因: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和就业市场2012年9月1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为刺激经济复苏和就业市场改善,将进行新一轮资产购买计划,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但未说明总购买规模和执行期限。
同时,美联储将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并继续把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进行再投资,将零至0.25%的超低联邦基金利率指引延长至2015年年中。
2014年10月29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结束资产购买计划,这标志着美国长达6年之久的量化宽松政策(QE)将画上句号。
量化宽松通过压低长期利率刺激信贷,推高了房价和股价,由此产生的财富效应提振了居民消费。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对美国经济复苏功不可没。
然而,量化宽松让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从金融危机前的8000多亿美元膨胀到破纪录的4万多亿美元,而且QE还埋下了资产泡沫的隐忧,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随着量化宽松结束,加息将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下一个重要步骤。
组织构成一、组织结构美联储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美联储委员会美联储委员会由7名委员组成,其成员由美国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
为了防止总统操控美联储,委员任期长达14年,且原则上不允许连任。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联储委员经常在任期满之前就自动辞职,并由总统再次提名、参议院批准而获得实际连任。
美联储委员会的7名委员中,由总统任命一名生席,主席任期4年,可以连任。
一旦某届主席被免职,他必须同时退出七人委员会,这样规定是为了避免前任主席出于政治考量或私人利益而凭借自已在美联储中的影响力架空新任主席。
2.联储银行美联储共有12个大区联储银行分布在波士领、纽约、费城、克利夫兰、里士满亚特兰大、芝加哥、圣-路易斯、明尼阿波利斯、堪萨斯城、达拉斯及旧金山。
这12个联储银行共有25个分行分布在其他25个城市。
每个联储银行都独自以公司的形式存在,并且有9名董事,这些董事在美联储量事局的监管下监管联储银行的运作。
并批准联储银行总裁和第一副总裁的工资。
联储银行9名董事中有3名A类董事、3名B类董事和3名C类董事。
A 类董事代表银行界,B类董事由所有会员银行选举出,c类董事(包括董事会主席和副主席)则由美联储董事局任命。
B类董事和C类董事代表着联储银行所在区的农业、商业、工业、劳工界和服务业,但不能是某一商业银行的官员、董事或职员。
C类董事不能是商业银行的股东。
联储银行的分支银行一般有5名或7名董事,他们大多数由所属联储银行的董事会任命,其余则由美联储董事局任命。
3.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每年在首府华盛顿召开8次会议。
共有12名成员,其中7名是联邦董事局的董事,加上5名联储银行的总裁,其中联储纽约银行的总裁始终是其成员,其他四名按年任期轮沈由其他11家联储银行的总裁来做。
但所有12家联储银行的总裁都参加每一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会议。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职责是指导公开市场操作,这是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4.联邦顾问委员会向美联储提出建议,并向受美联储政策景响的各种团体提供参考信息。
联邦顾问委员会每年至少要就经济和银行等问题与关联储量事局召开四次会议。
并要适时对各种经济、金融等同题向联储银行提出顾问建议。
二、历任主席首任主席:马瑞纳·伊寇斯(Marriner Eccles)任期为1934--1948年。
他协助罗斯福带领美国人民渡过大萧条时期,主持制定了《美国银行法》,重振了美国银行体系的信心,加强了联储会制定并且实施货币政策的权力。
第二任主席:托马斯·麦克凯(Thomas McCabe)任期为1948--1951年。
作为联储会主席,人们对他的政绩评价不太高,尤其在联储会抗衡财政部压力的问题上,麦克凯被视为过于软弱。
第三任主席:小威廉·迈克切斯内·马丁(William McChesney Martini Jr.)任期为1951--1970年。
连任五届美联储主席,美联储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主席。
威廉迈克切斯内马丁以预测之谨慎一甚至过分谨慎著称。
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影响尤为深远。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是“当代最政治化的”一位联储会主席,过于听命于华盛顿的政治需要。
第五任主席:威廉·米勒(G.William Miller)任期为1978--1979年。
美联储历史上任期最短的主席(只干了一年半),曾被格林斯潘讽刺为一个“圈外人”。
也有人称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最无能的”一位美联储会主席。
第六任主席:保罗·沃尔克( Paul A.Volcker)任期为1979--1987年。
长期供职于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第七任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任期为1987--2006年。
许多人认为他是美国国家经济政策的权威和决定性人物,比如他决定美国政府对通货膨胀的态度。
他导引导下的美国经济经历过两次衰退、一次股市泡沫和一次历史上最长的增长期。
第八任主席:本·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本·伯南克任期为2006年至2014年。
伯南克是宏观经济学家,主要研究方向是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史。
2009年,因为在带领美国度过大萧条以来最恶劣的经济危机中的突出表现,伯南克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第九任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L.Yellen)耶伦任期为2014年至2018年。
耶伦是美联储百年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掌门人,也成为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保罗·沃尔克之后的首位民主党背景的美联储主席。
在耶伦任职间,每月美国的就业岗位超过20万个,失业率从6.6%下降4.3%,而美国的利率也比2014年3月期间下降了1个百分点。
同时核心通货膨胀率一直远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
第十任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鲍威尔被认为是一位立场温和的共和党人,与华尔街大佬和华盛顿政客的关系都不错,被视为是美联储主席“最安全”的人选。
与各组织的关系一、与联邦政府美联储和美国联邦政府是两个平级的机构,它们的权力都来自于国会,也同样受国会的监督。
作为美国的央行与其他国家的央行完全不一样,为了防止联邦政府对美联储的控制,美联储由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和分散在美全国的12个地方储备银行组成,并且此12个地方储备银行是非营利非官方的私人机构。
二、与州中央银行州中央银行是美联储的分支机构,是美国中央银行体系的一部分,其的设立是为了保持美联储的独立性,更好的发挥美联储的作用,其性质是非营利非官方的私人机构。
经济地位美联储处于全球货币、金融市场的核心地位,掌管着国际货币的霸主——美元的发行。
美联储通过货币政策对美元进行调控,影响各国与美元间的汇率,从而改变国际收支,从而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