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声音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清晨》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清晨》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清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清晨》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首富有诗意的歌曲。

歌曲描绘了清晨的美景,通过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歌曲的旋律简单,节奏明快,适合五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旋律、节奏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和合唱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清晨》这首歌曲,并能够理解歌曲的意境。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清晨》这首歌曲,能够做到音准、节奏准确。

2.教学难点:对于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准和节奏的处理,以及情感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使用图谱法,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

3.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感受,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4.采用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清晨的自然声音,如鸟鸣、水流等,让学生感受清晨的美好。

2.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歌曲《清晨》,并简单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意境。

3.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4.歌曲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感受,教师引导他们进行讨论。

5.歌曲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6.合唱展示:学生进行合唱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的表达和感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清晨》的歌词、旋律图谱、重点音准和节奏的标注等。

通过板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走向,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演唱歌曲。

《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

《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

《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1《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本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内容,一是了解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二是想办法制造声音;三是引导学生运用间接观察法和归纳法发现物体发声的共同规律。

这节课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课堂的同时,了解学生前概念。

一开课我让学生静下来,仔细听教室里都有哪些声音?是由谁发出来的?怎样产生的?激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并问学生原来对声音有什么了解?引发学生走入声音世界,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因此,我指导学生想办法制造声音的时候提问:“你能利用哪些方法发出声音?”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发生的方法很多,丰富学生对于制造声音的感性认识。

在学生进行交流演示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提出观察要求,提出:有目的的观察才会观察得更仔细。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实践、充分感受,并随时作好记录,我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观察感受振动、借助于其他物体将振动可视化,运用反证法进行实验,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再现了我校灵动课堂教学新模式---在交流讨论声音产生的共同规律时,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评价,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能够通过亲身感受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四篇)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四篇)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一、课程目标本学期音乐教学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音乐的基本元素、音阶、音符和节拍的概念。

2. 声音的表达和感知:学生通过模仿、听辨不同音调和音色的声音,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度。

3. 唱歌:教授一些简单易唱的儿歌和童谣,培养学生对音高、节奏的感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手鼓和节奏器乐器的演奏:学生通过敲击手鼓和节奏器,感受不同的节奏和韵律。

5. 舞蹈:学生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培养协调性和舞台表演能力。

6. 集体表演:学生在合唱、舞蹈等活动中提高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和趣味性的活动,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观察和模仿:教师示范音乐和舞蹈动作,鼓励学生观察并模仿,培养学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互动探讨:教师引导学生发表个人感受和意见,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四、教学步骤1. 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 学生通过游戏和趣味练习,认识音乐的基本元素、音阶、音符和节拍的概念。

- 教师让学生借助节奏器乐器,掌握基本的节奏和韵律。

2. 唱歌的学习:- 学生通过听歌、模仿和合唱,学习一些简单易唱的儿歌和童谣,培养学生的音高和节奏感。

- 教师通过唱歌游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听辨能力。

3. 手鼓和节奏器的演奏:- 学生通过敲打手鼓和节奏器,感受不同的节奏和韵律。

- 教师通过活动和游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4. 舞蹈的学习:- 学生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培养协调性和舞台表演能力。

- 教师通过舞蹈游戏,提高学生的动作感知和表达能力。

5. 集体表演:- 学生通过合唱、舞蹈等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集体表演,展示他们的音乐修养和舞台表现能力。

五、评价方式1. 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表演能力、合作意识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1课《东边升起月亮》|人音版(简谱)(2023秋)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1课《东边升起月亮》|人音版(简谱)(2023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东边升起月亮》这首歌的基本概念、音乐表达和民族音乐文化。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音乐审美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歌曲情感的理解与表达:学生需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通过声音的起伏、强度和色彩来传递歌曲的意境。
-合唱技巧的运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合唱姿势、呼吸方法以及声部间的和谐配合。
-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通过歌曲学习,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了解。
举例解释:
-对于音高、音长的掌握,学生需要能够准确地唱出《东边升起月亮》中的每个音符,如能区分并正确演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音高、音长、节奏的掌握和歌曲情感的表达。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东边升起月亮》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如何处理合唱中的声部协调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合唱中的呼吸、音准和声部协调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东边升起月亮》这首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简谱知识、演唱歌曲和合唱练习中,都展示出了很好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然而,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理论教学部分,虽然大多数学生对音高、音长和节奏的掌握程度较好,但仍有一些学生在区分复杂节奏时显得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更多的示范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列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列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列表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的内容,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适应学习生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列表一、字词基础1《新闻两则》鄂。

:湖北省的简称。

豫yD:今河南省的简称。

绥靖suijing: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

阻遏zY。

:阻止; 遏止。

锐不可当ruibDk苞dang:锐:锋利。

当:抵挡。

形容来势锐猛,无法阻挡。

芜湖荻港溃退要塞阌乡逃窜聿2《芦花荡》尖利jianli:尖锐锋利。

能耐n6ngnai:[口]:本事;技能。

悠闲youxian: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寒噤hanjin: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仄歪z。

:倾斜。

央告yGnggdo:恳求。

转弯抹角:语言不便直说,以比喻、暗示或正言反说等方式表达。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苇塘堤防竹篙编算疟子吆喝蹿飒飒泅水莲蓬3《蜡烛》拂晓fuxiao :天快亮的时候;紧连黎明前的时间.瓦砾wdli:破碎的砖瓦.地窖di jiao:贮藏用的地坑或地下室。

鞠躬j&gOng:请安、低头,弯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从或羞愧;在跳方形舞时(向舞伴)行礼。

颤巍巍chanweiwei: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

偷袭迫击炮匍匐交叉腋窝名副其实=名符其实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赃物zGngwD: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

箱箧xiGngqi。

:装各种东西用的方形容器,可用木头、塑料、皮革等制成。

制裁zhicdi:用强力管束并处罚。

荡然无存ddngrdn-w血3:形容原有的东西尽数失去。

赞誉珐琅惊骇瞥见劫掠笑嘻嘻5《亲爱的爸爸妈妈》肃穆sDmD:严肃而安静,庄严肃穆。

荒谬huGngmiD:荒唐,错得离谱。

健忘jianwang:记忆力差,易忘事。

杀戮蜿蜒恍惚斑白盟誓憧憬控诉执著韵律云霄倾泻缭绕不绝血腥6阿长与《山海经》骇hai:惊骇;惊诧;惊动。

一年级音乐开学第一课教案

一年级音乐开学第一课教案

一年级音乐开学第一课教案一年级音乐开学第一课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音乐开学第一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音乐开学第一课教案1一、教师自我介绍。

1.静听上课铃声,养成良好预备习惯(教师提前1分钟,面带微笑走上讲台。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再过一分钟,我们就会听到上课铃声了,让我们静静地等待吧。

(孩子们静静地倾听。

)铃声响过,师:这就是上课铃声,多响亮呀,它告诉我们:上课啦,上课啦,小朋友们坐好啦!身子快挺直,小手快放好,眼睛看前方,小嘴不吵闹。

(教师示范,表扬做得好的孩子)师:小朋友们可真会聪明,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坐得多端正,听得多专心,对啦,铃声响起来,我们的心儿静下来,笑容露出来,快乐的学习开始啦!2.通过识字、复习汉语拼音,进行教师的自我介绍。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你们的班主任,也是你们的语文老师。

(故作神秘)想不想知道我叫什么名字?我的名字里有三个字,我把它写在黑板上。

(一笔一划写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这就是汉字,读什么呢?不认识?没关系,我只要给它注上拼音,你们就知道读什么啦!(在名字上注上拼音)请几个小朋友读一读。

小朋友的拼音学得不错呀!知道老师名字的小朋友举手,都知道啦?真了不起!不过在我们中国,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重,我们不能直接喊长辈的名字,老师也是你们的这个长辈,你们平时应该怎么和我打招呼呢?(邵老师好!)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师生互相打招呼,例如:展鹏鹏,你好! 邵老师好!)3.教师展示自己的特长,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

师:邵老师和小朋友们一样,平时也有很多爱好呢,请小朋友来猜猜看,老师喜欢什么?(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画一些简单的符号。

例如书(爱看书,说说自己看书的故事)音符(喜欢音乐)画笔(爱好画画)漂亮的字(爱好书法) 表达对孩子的喜爱,最后画两个小朋友的简笔画。

2024年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年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和热爱。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知识a. 音符和节拍的概念。

了解常见的音符和节拍符号及其含义。

b. 音乐的五线谱和简谱。

学习基本的五线谱和简谱的读谱方法。

c. 音高和音程的概念。

通过唱歌和听音乐,学习音高和音程的基本概念。

2. 声音和乐器a. 声音的来源和特征。

介绍声音的产生方式和基本特征。

b. 常见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介绍不同类型的乐器,如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并了解其特点和发声方式。

3. 音乐欣赏a. 听音乐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能力,如认识乐曲的基本节奏、旋律和情感。

b. 听音乐欣赏会。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演出,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音乐的兴趣。

4. 基本的歌唱和合唱技巧a. 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培养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技巧。

b. 发声和音准。

通过唱歌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声音发声和音准能力。

c. 合唱技巧。

学习基本的合唱技巧,如合唱声部的分工和合唱的配合。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音乐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听力训练:通过听音乐和参观音乐会,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演唱训练:通过唱歌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歌唱和合唱技巧。

4.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5. 视听教材: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直观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计划:1. 第一课:音乐基本概念和音符节拍的介绍- 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如节奏、旋律和和声。

- 学习常见的音符和节拍符号及其含义。

2. 第二课:五线谱和简谱的介绍- 学习基本的五线谱和简谱的读谱方法。

- 练习简单的音乐曲目的演奏和演唱。

3. 第三课:声音和乐器的介绍- 介绍声音的来源和特征。

音乐开学第一课教案

音乐开学第一课教案

音乐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音乐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音乐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以轻松愉快的音乐旋律导入课堂,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教师简要介绍音乐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对音乐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互动环节(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让大家感受音乐的多样性。

3.教学内容(1)音乐基础知识教师讲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高、音长、音色、节奏等,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音乐欣赏教师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丽和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音乐创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潜能。

4.实践环节(1)分组练习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课堂展示各小组进行课堂展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音乐学习中的不足。

四、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欣赏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练习一首歌曲,下节课进行展示。

五、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上有所收获。

2.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音乐学习,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为今后的音乐人生奠定基础。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教师通过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音乐课的要求,例如:“同学们,你们觉得音乐课应该是怎样的呢?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在音乐基础知识环节,教师可以使用生动的比喻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音乐概念,如:“音高就像楼梯,一个台阶比一个台阶高,音高也是一样,一个音比一个音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间声音的描述:
当一个房间完全吸收声音能量,则该房间完全没有 反射声只有直达声,这种房间我们称之为消音室, 这时人耳听到的声音发干、干瘪。 当一个房间完全不吸收声音能量而只有反射称为不 吸音,这时反射声的能量不衰减,叫反射声过强; 这时人耳听到的声音浑浊、混沌。 直达声和反射声往往先后作用于人耳,实验表明当 两者时间相差50ms(0.05秒)以内,人耳听不到两 个声音,反射声起到补充直达声的作用,声音变得 厚实、丰满;
噪音
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 亦会影响睡眠,令人难以入睡,过大的 噪音可以令人在睡中醒来,从而扰乱睡 眠周期,造成睡眠不足或感到疲倦。 40~50分贝的声音会干扰睡眠,60~70分 贝会干扰学习,120分贝(甚至更高)会导 致耳痛,听力丧失。
总结声音的一些特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能量。即传播需要消 耗功率,没有能量的注入就不会有声 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输能量 会被空气逐渐吸收转化为热量消耗从 而声音会越传越弱小以至消失。
声音的原理
声音的发生 1、振动:物体以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 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 1 、各种振动着的物体,能使它周围的空气振动而 发生疏密的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声波)向外 传播,这种振动传入人耳,带动人耳的鼓膜振动,人 们就感觉到了声音。 2、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 3、一切固、液、气态的物质都可传声。真空不能传 声。 总结:声音的产生有两个重要的条件:第一需要有声 源,即振动的物体;第二需要有传播振动的介质。如 空气等。
总结一句话定义倍频程就是,频率为2:1的频率间隔的频带.
频率
直达声和反射声
直达声:声音在空气中直接进入人耳 的声音叫直达声
反射声
反射声:声音经过建筑物反射后进入人耳的声音叫 反射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比如墙面、地 面、桌椅等)时,一部分进入障碍物被其吸收,一 部分被障碍物反射回去(即回声,其反射方向同镜 子反射光线一样); 一次反射声:声音被障碍物第一次反射后的声音叫 一次反射声,一次反射声弱于直达声; 二次反射声:声音被障碍物第二次反射后的声音叫 二次反射声,二次反射声弱于一次反射声; N次反射声:声音被障碍物第N次反射后的声音叫N 次反射声;N次反射声弱于N-1次反射声;
人声语言的音频范围:一般在 200Hz~4000Hz之间。男性的频率成 分偏中低频,女性的频率成分偏中高 频。而电话机的带通频率在 300Hz~3000Hz,而我们都知道电话 机的通话音质完全可以接受。
功率
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即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单位是“瓦特 符号是“w”。
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声音的 传播速度跟介质的反抗平衡力有关,反抗平衡力就是 当物质的某个分子偏离其平衡位置时,其周围的分子 就要把它挤回到平衡位置上,而反抗平衡力越大,声 音就传播的越快。水的反抗平衡力要比空气的大,而 铁的反抗平衡力又比水的大。 声音的传播也与温度有关,声音在热空气中的传播速 度比在冷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另外声音在传播还与 阻力有关,当大风的天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就慢得 多。声音还会因外界物质的阻挡而发生反射,例如人 面对群山呼喊,就可以听得到自己的回声。折射的例 子就是晚上的声音传播的要比白天远,是因为白天声 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上升的热空气,从而把声 音快速折射到了空中;晚上冷空气下降,声音会沉着 地表慢慢的传播,不容易发生折射。 经科学家测量,声音在0℃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2 米/秒,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在铁中的传 播速度是5000米/秒。
----完----
谢谢!
功率每增加一倍,声压增加3dB
距离每增加一倍,声压减少6dB
对于「点」型音源,每增加一倍距离,声压级就 会减少6分贝。
对于「线」型音源,每增加一倍距离,声压级就 会减少3分贝。
声音的指向性
不同频率的覆盖面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倍频程
人耳听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到20KHz,在声音信号频谱分析一般不 需要对每个频率成分进行具体分析。为了方便起见,人们把20Hz到 20KHz的声频范围分为几个段落,每个频带成为一个频程。频程的划 分采用恒定带宽比,即保持频带的上、下限之比为一常数。实验证明, 当声音的声压级不变而频率提高一倍时,听起来音调也提高一倍。 若使每一频带的上限频率比下限频率高一倍,即频率之比为2,这样 划分的每一个频程称1倍频程,简称倍频程。如果在一个倍频程的上、 下限频率之间再插入两个频率,使 4个频率之间的比值相同(相邻两 频率比值=1.26倍)。这样将一个倍频程划分为3个频程,称这种频 程为1/3倍频程。 所以我们通常使用的31段均衡器也称为1/3倍频程均衡器。 两个频率相比为2的声音间的频程,一倍频程之间为八度的音高关系, 即频率每增加一倍,音高增加一个倍频程,图示均衡器的的各频点之 间就是倍频程关系。倍速录音用双卡录音机录音时,为了节省录音时 间而设置的功能,倍速录音的磁带速度是正常录音的两倍,所花时间 缩短了一倍,监听录音效果时,声音为快速播放效果,音调升高一个 八度。这就是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倍频程!
但是,这并不适用于以分贝来表示的 声音。事实上,60分贝加60分贝只等 于63分贝。
计算分贝的和
声压级范围描述
0dB音强指在完全消音的房间里人耳刚刚能 听到或感到声音存在时的声音大小(显然, 这种理论上的环境是不会存在的,完美的消 音室也做不到0dB的声音出来);人们正常 音量讲话口腔位置发出的声压在100dB左右, 在环境相对安静时人们耳朵感觉最舒服的音 量大小在88dB~92dB左右(这一点尤为重要, 我们在常规语言扩声领域追求的每一听众位 置能得到的平均声压就在这一数值,声压过 弱过强人耳都容易感觉疲劳);大多数人在 声压达到130dB~140dB即感到耳疼、头痛、 头皮发炸,即痛域值;
房间混响时间 无数次的反射声和直达声共同形成了 混响,当一个房间的混响时间在1秒到 2秒之间为混响适中,人感觉听感舒适; 当混响时间大于4秒则听感浑浊,说明 房间反射过强、吸音过弱,应增加一 些吸音措施;当混响时间小于1秒则听 感干瘪,说明房间吸音过强、反射过 弱,应减少一些吸音措施
声音的相位
相位相同声音变大,相位相反声音变 小。正负相抵.
声压 单位是分贝(dB)
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度的单位。。
分贝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讲是最难理解 的,然而对于专业人士来讲分贝又是 再熟悉不过了。分贝(dB)是以美国电 话发明家贝尔命名的,因为贝的单位 太大因此采用分贝,代表1/10贝。
人耳对各分贝级的辨别
人耳对声音的灵敏度
60个苹果加60 个苹果,等于 ?个苹果。
声音的一些参数
频率 赫兹 (Hz),指每秒钟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在声学里即振动物体1秒钟振动的次数 叫频率。
不同频率的波形
不同声音频率之间比较
声音作为波的一种,总可以被分解为 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正弦波的叠加。这 种变换(或分解)的过程,称为傅立 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因此,一 般的声音总是包含一定的频率范围。 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 到2万赫兹之间。高于这个范围的波动 称为超声波,而低于这一范围的称为 次声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