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苏东坡传整本阅读教学设计

苏东坡传整本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阅读《苏东坡传》,学生能够:1.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成就。
2.分析苏东坡的作品在文学、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二、教学重点1.领会苏东坡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
2.分析苏东坡作品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分析苏东坡的文章语言特点。
2.掌握苏东坡作品的背景知识。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介绍苏东坡的生平、作品和思想。
2.小组合作:讨论苏东坡的代表作品,分析其风格和主题。
3.阅读实践:学生阅读苏东坡的作品并进行文本分析。
4.个人写作:学生根据阅读和分析的内容撰写读后感或研讨论文。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介绍苏东坡的生平和作品(30分钟)1.导入:与学生共同回顾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引出对苏东坡的介绍。
2.讲授:简要介绍苏东坡的生平,并用图表展示其重要作品的时间线。
3.讨论:与学生共同分析苏东坡作品的特点和主题。
第二节:阅读《苏东坡传》的选段(40分钟)1.导入:放映苏东坡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阅读:学生分组阅读《苏东坡传》中的选段,并标注关键词或句子。
3.小组合作:每个小组分析选段中苏东坡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4.展示与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三节:苏东坡的政治与社会影响(40分钟)1.导入:介绍苏东坡的历史背景和所处时代的政治环境。
2.讲授:讲解苏东坡的政治观点和他在官场的经历。
3.小组合作:讨论苏东坡的政治主张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4.展示与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
第四节:苏东坡的文学艺术风格(30分钟)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苏东坡的文学作品和他的艺术创作理念。
2.讲授:讲解苏东坡的文学风格和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小组合作:学生自由讨论苏东坡作品中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苏东坡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苏东坡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苏东坡传》,使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人格魅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苏东坡传》的阅读与分析。
2. 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3. 苏轼诗歌、词作的特点和风格。
4. 苏轼的人格魅力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阅读,掌握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分析其诗歌、词作的特点和风格。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苏轼的人格魅力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苏轼不同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苏轼的人格魅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阅读课文《苏东坡传》,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
2. 第3-4课时:分析苏轼的诗歌、词作特点和风格。
3. 第5-6课时:讨论苏轼的人格魅力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第7-8课时:进行苏轼作品欣赏,感受其文学魅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阅读笔记、作文等。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贡献内容和解决问题能力。
4.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等形式,检验学生对苏轼及其作品的知识掌握情况。
七、课后作业1. 阅读苏轼的其他诗作或散文,深入体会苏轼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容。
2.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苏轼人格魅力的理解及其对自身的启示。
3. 制作苏轼生平事迹的时间轴,梳理其一生的重要事件。
《苏东坡传》教案

《苏东坡传》教案苏东坡传教案教案一:简介与背景知识苏东坡(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
其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诗歌、散文、词、书信等。
苏东坡以其豪放不羁的性格和饱满的个性,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教案二:故事情节概述苏东坡的一生中经历了许多波折与风风雨雨的挫折,但他依然能够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并通过自己的文字和行动影响了后世。
本教案将以苏东坡的生平事迹为主线,介绍他的成长经历、文学创作、政治生涯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苏东坡的生平事迹和其在文学、政治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2. 培养学生对于苏东坡的文学作品和个人魅力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认识和培养。
教案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授课内容:a. 苏东坡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
b. 苏东坡的文学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品。
c. 苏东坡的政治生涯和改革措施。
d. 苏东坡对后世的影响和他的人格魅力。
2. 教学方法:a. 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图片、音频等资源进行展示。
b.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批判思维能力。
c. 课堂互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东坡的思想和行动。
教案五:教学流程设计1. 导入环节:a. 向学生介绍苏东坡的基本情况,引起学生的兴趣。
b. 观看苏东坡的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于苏东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课堂主体:a. 学习苏东坡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苏东坡的人物形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b. 学习苏东坡的文学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品,通过课文阅读和解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于苏东坡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c. 学习苏东坡的政治生涯和改革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苏东坡的政治理念和实践。
d. 学习苏东坡对后世的影响和他的人格魅力,通过视频观看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苏东坡作为一个文化名人的综合价值。
《苏东坡传》整体阅读方案.doc

《苏东坡传》阅读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拓展课内知识在高二完成林语堂《苏东坡传》的阅读,实现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材中出现的苏东坡作品等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与理解苏东坡,读懂其人与其文。
2、提升阅读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方法,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可以帮助我们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的书。
3、探究人生意义通过阅读《苏东坡传》,引导学生从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养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促使他们去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4、培养思辨品质通过整本书阅读,了解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同时,引进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开展比较阅读,理解为何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这样的形象,为何与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不一样,进而思考真实的苏东坡形象究竟该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二、活动准备(一)分析学情教情1、访谈调查。
(1)你读过哪些苏东坡的作品?称了解有关苏东坡的哪些东西?诸如诗词、文章、书画、生平等。
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的?教材、课外读物,还是百家讲坛,抑或影视作品(2)你了解林语堂吗?读过他哪些作品?(3)你现在一年大概阅读几部文学作品?主要阅读哪类书?影响你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没时间,不知阅读什么书,还是家长、老师反对,抑或觉得和考试联系不紧密?(4)你对以下几组对象的关联性有何看法?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阅读与成绩、阅读与人生。
(5)你父母反对你阅读吗?他们知道苏东坡吗?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苏东坡的?他们读过苏东坡的哪些作品?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吗?2、整理并分析学情教情。
(二)明确阅读意义1、打通课内外,以更宏大的视角审视教材中苏轼的作品把教材中收录的苏轼作品,诸如小学课文中的《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初中课文中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少I·I出猎》等、高中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放到苏轼整个生命历程,人生长河中去品读,从而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更全面、更透彻地形解苏轼这个人。
高二年级《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高二年级《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教学设计方案一、活动目标1、拓展课内知识,在高二完成林语堂《苏东坡传》的阅读,实现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材中出现的苏东坡作品等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与理解苏东坡,读懂其人与其文。
2、提升阅读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方法,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可以帮助我们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的书。
3、探究人生意义通过阅读《苏东坡传》,引导学生从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养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促使他们去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4、培养思辨品质。
通过整本书阅读,了解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同时,引进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开展比较阅读,理解为何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这样的形象,为何与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不一样,进而思考真实的苏东坡形象究竟该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二、活动准备(一)活动组织人员(二)分析学情教情1、访谈调查。
(1)你读过哪些苏东坡的作品?称了解有关苏东坡的哪些东西?诸如诗词、文章、书画、生平等。
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的?教材、课外读物,还是百家讲坛,抑或影视作品(2)你了解林语堂吗?读过他哪些作品?(3)你现在一年大概阅读几部文学作品?主要阅读那类书?影响你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没时间,不知阅读什么书,还是家长、老师反对,抑或觉得和考试联系不紧密?(4)你对以下几组对象的关联性有何看法?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阅读与成绩、阅读与人生。
(5)你父母反对你阅读吗?他们知道苏东坡吗?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苏东坡的?他们读过苏东坡的哪些作品?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吗?2、整理并分析学情教情。
(三)明确阅读意义1.打通课内外,以更宏大的视角审视教材中苏轼的作品。
《苏东坡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苏东坡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
2. 激发学生对《苏东坡传》的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
2. 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激发。
教学难点:1. 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的深入理解。
2.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的介绍。
2. 学生用书:《苏东坡传》。
教学过程:1. 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引发学生对苏轼的兴趣。
2. 学生阅读《苏东坡传》第一章,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苏轼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苏轼的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苏轼的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的分析。
2. 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苏轼的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的深入理解。
2. 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苏轼的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的分析。
2. 学生用书:《苏东坡传》。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苏东坡传》中关于苏轼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的描述。
2. 学生分析苏轼的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思考其在作品中的表现。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苏轼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的理解。
第三章:诗词欣赏教学目标:1. 欣赏苏轼的诗词作品,理解其文学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苏轼的诗词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2.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苏轼的诗词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2.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苏轼的诗词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2. 学生用书:《苏东坡传》。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苏东坡传》中关于苏轼诗词作品的描述。
苏东坡传整本阅读教学设计

苏东坡传整本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苏东坡传整本阅读导语:《苏东坡传》是一部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之作,通过讲述苏东坡这位历史名人的一生经历,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胸怀坦荡以及其对文学艺术的巨大贡献。
本篇教学设计针对《苏东坡传》的整本阅读,旨在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苏东坡的人生和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目标:1. 了解苏东坡的生平和历史背景,理解他对中国文学的重要贡献。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一、导入环节(15分钟)1. 创设情境:向学生介绍苏东坡这位历史人物的重要性,并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对苏东坡了解多少?对他有什么印象?2. 启发思考:展示苏东坡相关的图片和名言,引导学生思考苏东坡是如何影响中国文学的。
二、学习阅读(30分钟)1.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苏东坡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理解。
2. 学生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和对苏东坡作品的理解,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和提供反馈。
3.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苏东坡作品的文学特色,探讨其中的主题和意义。
三、深入了解(40分钟)1. 教师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苏东坡的生平和历史背景,并重点关注他对宋代文学发展的贡献。
2. 学生探究: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挖掘苏东坡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对苏东坡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四、扩展拓展(30分钟)1. 学生发表观点:学生围绕苏东坡的作品和影响展开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和见解。
2. 创作小作文:要求学生根据苏东坡的文学风格和思想精髓,创作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对苏东坡的敬佩之情。
3. 合作展示:学生将自己的创作进行合作展示,分享彼此的文学才华和对苏东坡的理解。
五、总结回顾(15分钟)1.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苏东坡的重要性以及他对中国文学的巨大贡献。
苏东坡传教案

苏东坡传教案第一篇:苏东坡传教案《苏东坡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苏东坡传》的阅读,全面认识苏轼的生平事迹,熟悉苏轼的主要作品,体会苏轼人格魅力及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和意义;2、研读教材所选文本,分析传记文学是如何化用素材,再现历史,重现形象的;3、了解学者林语堂,思考在他所写的苏轼身上,寄托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教学设想1、课前布置学生通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本节课,试图让学生交流阅读原著的感受与体会;2、用一节完成需要六到八节完成的教学内容,只有淡化过程,有侧重的解决主要的问题;教学过程:一、交流:同读一本书1、导入伟大人物的人生经历,对于跋涉于艰难生活的我们而言,或许是一盏明灯,或许是一个路标,或许是抚平创伤的一味良药,或许是得到休息的驿站,正如罗曼•罗兰《贝多芬传序》所言:倘若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的膝上休息一会儿吧。
他们会安慰我们。
在这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慈爱,象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探寻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为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有象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2、30名学生分为5组,每组讨论后,向大家介绍读《苏东坡传》后,最喜欢的一个故事片断,感受最深的一段哲理性的评说,分别用一句话评说苏东坡和《苏东坡传》这本书。
3、教师也完成与学生一样的任务。
二、讨论:传记的特点1、苏东坡不同的描述方式 1)可以定格在年表里苏轼生平大事年表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祐八年(1023-1064)1036 苏轼降生1054 娶王弗1057 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1059 举家前往京都 1061 仁凤翔判官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1064 任职史馆 1065 妻丧1066 父丧;服孝(1066.4-2068.7)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1068 娶王闰之1069 返京;任职史馆1071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 任密州太守 1076 任徐州太守1079 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 谪居黄州 1084 往常州1085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哲宗(1086-1100)元祐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1086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1089 1091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1092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1093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1101 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6 北宋亡2)可以浓缩在辞书上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梁淑仪罗印球
书册档案推荐版本
作者:林语堂(1895—1976)翻译:张振玉
教学总目标
1.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采用批注的阅读方法,完成《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经验
2.运用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梳理整合苏轼的重要经
历事件,通过若干活动,引导学生把握苏轼丰富的人格魅力,探讨其形成原因,探讨传主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并进一步尝试个性化的深度阅读,生成语文运用能力
3.将苏轼生平与诗文创作联系,重点研读黄州时期的代表诗文,挖掘苏轼在逆境中的
坚韧精神及对今天的启示,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思考
4.以《苏东坡传》为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和技法,增强学生口
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实施过程
第一课段:激发兴趣阅读全书课段目标 1、
1.开展导读课,引发阅读期待
2.运用批注的阅读方法,整体第一次阅读《苏东坡传》,了解传主一生经历的重要时间节点、事件、思想变化、与之相对应的诗文作品,提出阅读中发现的问题
3.开展实地考察活动,拉近学生与苏轼的距离
活动一:导读课
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林语堂及写作风格与成就
2.把握《苏东坡传》的阅读关键价值,引发阅读期待
教学过程:
一、教师介绍林语堂及推荐《苏东坡传》理由(投影)
二、将综艺节目转化为学习资源。
播放《百家讲坛》:
人见人爱苏东坡
任务 1:
1、思考并发言:视频引起你对《苏东坡传》怎样的感受?
2、为年级即将开展的《苏东坡传》读书活动设计宣传海报,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读书活动。
年级将选出最合适进行张贴。
活动二:第一轮整本书阅读
任务 2:
读书。
边读边批注,完成每章的阅读过程记录案。
教师定期收集学生的阅读疑问,利用阅读课讨论答疑。
任务 3:
实践活动:制作短视频或美篇——探寻苏东坡的广州足迹(利用地理优势,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更真切的体会苏轼的人格魅力)
任务 4:
阅读《苏东坡传》,观看央视人文历史纪录片——苏轼
第二课段:再读全书,整合内容
课段目标
1、学习并运用批注、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2、学习并运用思维导图梳理重要章节事件
3、把握并品味苏轼丰富的人格魅力,并探讨形成原因
4、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三:
广州电视台准备策划“魅力苏轼”的专题片 2 集,用思维导图呈现文案内容设计
任务 5:
带着每一卷的阅读思考题,第二次读书。
阅读思考题:
卷一:从苏轼的生命成长中,分析一个人成人成才的良性因素。
(思维导图)
卷二:从卷二中归纳苏轼生命状态所具有的特质,并简单举例。
(文字或画图)
卷三和卷四:
1、整合流放行经路线、具体遭遇、如何调整心态、形成怎样的人生态度。
(用 A4 或大活页整理好)
2、面对坎坷,苏东坡是怎样实现自我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写一篇 600 字的感受)
任务 6:
1 拓展阅读:(教师印发)
2、观看视频:名人大讲坛:致敬苏轼的十个关键词
任务 7:
策划“魅力苏轼”的专题片 2 集
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两个组内认为最能表现苏轼魅力的关键词,
2.依据《苏东坡传》文本,通过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梳理出与关键词相对
应的事例、诗词句子,并尝试探讨形成原因。
制作 PPT,各小组代表在汇报课中汇报讲解。
第三课段
重点研读收获启示
课段目标:
1、研读黄州时期《卜算子》《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定风波》《记承天寺夜游》,品味词作的艺术内涵和把握情感
2、感受并学习苏轼在逆境中的坚韧精神,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3、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思考
活动四:
任务8:
积累出自苏轼诗词中的成语。
包括:成语解释出自何篇何句
任务 9:
研读黄州时期作品
读写任务:
1、阅读上面作品,它们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是所作,联系《苏东坡传》14—17 章内容,
判断它们创作的先后,并说明理由。
2、叶嘉莹说“认识苏东坡不要只看他浅显的豪放的词,你要看他天风海涛之曲与幽咽怨断之音两种风格相糅合的作品。
这才是他真正最高成就的境界”,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进行赏析。
3、前后《赤壁赋》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原因。
4、如果你有朋友遇到突变挫折,一蹶不振,你如何借用《定风波》的内容与哲理来安
慰他?
5、《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到底是什么意思 ? 有人解释为“有名无实,清闲的”,有人解释为“闲情雅致”,还有人解释为被贬“闲人”的自慰自解,还有……你的解释呢?结合苏轼的人格特征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