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悲惨世界阅读讲解教案设计

悲惨世界阅读讲解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悲惨世界》阅读讲解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悲惨世界》这部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2.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角色形象、情感和道德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分析技巧,对小说进行深入的阅读和讨论。
教学资源:1. 《悲惨世界》原版小说或简化版。
2.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教学板书。
3. 阅读指南和讨论问题。
教学步骤:引入:1. 在开始课堂之前,向学生简要介绍《悲惨世界》这部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维克多·雨果。
2. 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例如分享一些小说中的引人入胜的情节或角色。
阅读讲解:1. 分发阅读指南和讨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思考和记录。
2. 通过教师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如贫困、正义、爱与牺牲等。
3. 分析小说中的角色形象,包括主角让-瓦尔简、科赛特夫人、马吕斯等,让学生理解他们的动机、行为和发展。
4. 引导学生探讨小说中的情感和道德问题,例如对人性的探索、社会不公和个人责任等。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观点。
2. 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巡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3. 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和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小组讨论进行总结,提出一些重要观点和问题。
2. 引导学生对小说的理解进行反思和总结,鼓励他们表达个人观点和感受。
3. 激发学生对其他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鼓励他们继续阅读和思考。
作业:1. 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阅读《悲惨世界》或其他相关文学作品。
2.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悲惨世界》的读后感或批判性评论。
评估: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作业表现来评估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可以设计一份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小说情节和角色的理解。
教学延伸:1. 推荐学生观看《悲惨世界》的电影或舞台剧,进一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悲惨世界教案

悲惨世界教案【悲惨世界教案】【前言】《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雨果所著的一部经典小说,它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感人的故事情节而广受赞誉。
本教案将为教师们提供一份关于《悲惨世界》的教学指南,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部文学巨著。
【一、教材简介】《悲惨世界》是一部以法国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以卷土重来、励志追求和社会悲剧为题材,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贫富差距、正义与苦难的冲突,令人为之动容。
本书可以作为文学作品的经典教材,帮助学生认识历史、了解社会、感受人性的复杂性。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悲惨世界》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社会、人性等问题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师介绍:教师简要介绍《悲惨世界》的作者雨果、小说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 阅读指导:教师进行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小说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3. 主题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小说中的主题、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意义。
4. 文学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文学特点,如叙事手法、人物塑造、结构安排等,深入挖掘小说的艺术魅力。
5. 写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与小说相关的写作活动,如写感想、议论文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 背景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法国历史背景、社会制度以及小说中涉及的真实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评估】1. 阅读理解测试:教师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情况。
2. 课堂讨论表现: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书面作业评分:教师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评分,包括书评、读后感和写作文等,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拓展活动】1. 观看电影:安排学生观看《悲惨世界》的电影版本,以多元化的形式体验小说的故事情节。
《悲惨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悲惨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这节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初步学会简单的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2.感知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特点,感受冉·阿让的善良与博爱,了解冉·阿让从一个逃犯发展成为英雄的主要经历。
3.感受小说精彩片断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感知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特点,感受冉·阿让的善良与博爱。
三、教学难点:感受小说精彩片断的艺术魅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一个人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和终身的快乐,就应该选择积极且正确的包容心态。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雨果的《悲惨世界》去体验苦役犯冉·阿让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吧。
(二)了解作者。
维克多·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
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主要成就: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
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海上劳工》。
(三)指导读整本书的方法。
过渡:平时我们学的课文,一般比较短小,如何来读篇幅较长,情节复杂的整本书呢?1.读序言:读序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背景和目的以及写作手法,帮助我们理解主题。
2.看目录:很多书只要看完目录就能够吸收到作者的大部分观点。
阅读目录能提纲挈领地了解全书的主旨和各部分内容,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全书的结构布局,清楚地了解全书各章节及章节与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能体察作者写作该书的思想和行文脉络。
3.赏片断,写批注。
圈点勾画:勾画出自己感触较深的词句、片段。
写批注:写下自己的见解、感受。
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横向比较,写读整本书的感受。
(四)指导阅读作品《悲惨世界》1.简介作品:小说发表于哪一年:全书分几部分?明确:《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全书分为五部,分别是《芳汀》、《柯赛特》、《马吕斯》、《卜吕梅街的儿女情和圣丹尼街的英雄血》、《冉·阿让》。
悲惨世界阅读教学设计

添加标题
问题思考: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主题、人 物性格、社会背景等方面。
课堂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全班共享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对悲惨世界的理解 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 深化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对悲惨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入
评估目的:了解学生对《悲惨:XXX
小组讨论法的实施 步骤和注意事项
小组讨论法的优缺 点和适用范围
情境创设:教 师通过情境创 设,引导学生 进入阅读状态
问题探究:教 师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和探究
小组合作:教 师组织小组合 作,引导学生 互相交流和学
习
总结提升:教 师引导学生总 结阅读内容, 提升阅读理解
能力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提出与课文相关 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01 教 学 目 标 03 教 学 方 法 05 教 学 评 估
02 教 学 内 容 04 教 学 过 程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同情和尊 重弱势群体的意识
引导学生理解人性 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帮助学生认识到社 会不公和阶级斗争 的根源
提高学生批判性思 维和独立思考的能 力
点评:对学生的表 现进行有针对性的 评价,引导学生反 思和提升
总结:对本次阅读 教学的重点、难点 进行总结,帮助学 生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作业:根据本次 阅读教学的重点、难 点布置相关作业,帮 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 学知识
反思:对本次阅读教 学进行反思,总结经 验教训,为今后的教 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教学评估
了解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行为特征及心理活动
《悲惨世界》课外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

《悲惨世界》课外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世纪的史诗”。
该作品通过讲述主人公让·瓦尔让的一生,揭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黑暗面,以及人性的光辉。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提高课外阅读兴趣,特此设计本课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悲惨世界》的作者雨果及作品背景。
2.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性和善恶的探讨。
4. 培养同学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1. 作品概述:介绍雨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阐述《悲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2. 情节梗概: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概括各个章节的内容。
3. 人物分析:详细介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成长变化。
4. 主题探讨:深入剖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善恶。
5. 文学鉴赏: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如语言、叙事手法、象征等。
6. 批判性思维:引导同学们对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进行评价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情节梗概、人物分析和主题探讨。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章节和段落,进行深入剖析。
4. 写作实践法:鼓励同学们撰写读后感或评论,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雨果及作品背景,概括作品情节。
2. 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和作品主题,展开讨论。
3. 第三课时:探讨作品的文学特色,引导同学们进行批判性思考。
4. 第四课时:组织同学们进行互动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悲惨世界》读后感,不少于800字。
2. 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章节,进行分析评价,不少于4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作品主题和人性的思考,不少于200字。
七、课程评价1. 课堂参与度:考察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悲惨世界》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悲惨世界》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悲惨世界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悲惨世界》,促进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与理解,提高阅读与交流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个人阅读报告等形式,学生将全面了解小说的情节、主题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并通过交流与分享,深入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社会背景与道德伦理等重要元素。
2. 课程目标- 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培养阅读惯;-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文学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与演讲技巧;-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小说简介与背景分析- 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课外阅读,了解《悲惨世界》的作者维克多·雨果以及小说的背景和出版历程;- 分析小说选取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小组讨论并展示相关研究成果。
第二课:人物形象与情节分析-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和发展轨迹;- 小组合作,选取一个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展示在课堂上;-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故事线索。
第三课:主题与道德伦理- 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道德伦理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所传递的人道主义思想;- 进行课堂辩论和观点交流。
第四课:文学风格与语言技巧- 分析雨果的写作风格和语言技巧;- 学生自主选择一段精彩的文学语句进行解读和分享;- 进行语言技巧的练和讨论。
第五课:个人阅读报告- 学生自主选择一篇与小说相关的扩展阅读材料,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 撰写个人阅读报告,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全班分组讨论和互动交流。
4. 评估方法- 课堂参与度:包括积极发言、参与小组合作等;- 课后作业:包括个人阅读报告、小组展示和书面分析等;- 期末考试:包括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与分析。
5. 教学资源- 《悲惨世界》原版小说及中文译本;- 相关影视、音频资源;- 网络资源和课外阅读材料。
《悲惨世界》教学设计

《悲惨世界》教学设计主题:《悲惨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悲惨世界》的主要情节和背景;2.分析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和他们的命运;3.理解小说中包含的社会和道德问题;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主要情节和背景的了解;2.人物角色及命运的分析;3.社会和道德问题的探讨;4.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悲惨世界》小说及相关资料;2.提前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背景,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3.准备PPT、多媒体设备,用于呈现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 (5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悲惨世界》这部世界名著的背景,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片段,唤起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了解小说情节和背景 (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小说的基本情节,包括主要人物和他们的命运,以及小说背景中的法国社会问题。
教师可选择适当的章节和片段进行讲解,展示与学生分享。
步骤三:分析人物角色与命运 (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例如让学生描述主人公让-瓦尔简·马德兰的命运,以及其他角色面临的困境。
学生可用文字、图片或图表的形式来展示对人物的分析。
步骤四:探讨社会和道德问题 (20分钟)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所涉及的社会和道德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讨论小说中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步骤五:文学鉴赏与批判性思维 (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思考小说中的象征意义、修辞手法等文学元素,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学生可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尼采主义的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与比较。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 (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邀请学生发表对《悲惨世界》的评价。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陈述等形式进行交流。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悲惨世界》,并撰写读后感或写作文,深入挖掘小说的主题和问题;2.组织学生观看与《悲惨世界》相关的音乐剧或电影,拓宽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悲惨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悲惨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套适用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部作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悲惨世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角色,并能对其进行简单的描述。
2. 分析小说的主题并加以讨论,包括对社会不平等、爱与宽恕、勇气与希望等议题的理解。
3. 阅读并解析小说中的重要章节和场景,理解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转折。
4. 提供学生与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对比和比较的机会,促进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5. 鼓励学生写作才能,要求他们根据小说中的场景或主题撰写短篇故事或感想,培养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准备1. 引入:通过展示小说的封面、作者的照片等,激发学生对《悲惨世界》的兴趣。
2. 背景知识:简要介绍法国历史背景和雨果创作的动机,引发学生对小说背后含义的思考。
第二阶段:整本书阅读1.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和分析一段章节,并在小组内讨论和总结要点。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 教师辅导: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观点和问题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讲解,确保学生对故事理解的准确性。
第三阶段:主题探究1. 社会不平等:让学生思考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命运和社会地位,引导他们讨论社会阶级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2. 爱与宽恕:分析小说中的爱情和宽恕主题,探讨角色的选择和行为对故事进展的影响。
3. 勇气与希望:通过选取小说中的相关片段,鼓励学生探索角色如何面对挑战和困境,以及对未来保持希望的重要性。
第四阶段:写作活动1. 根据场景写短篇故事:学生可以选择小说中的一个场景,并以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撰写一个短篇故事,展示对小说的理解和创造力。
2. 主题感想写作:要求学生选择小说中的一个主题,并写一篇感想文章,表达对主题的理解和个人观点。
四、教学评估1. 小组报告:对小组的讨论和总结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对章节理解的深度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惨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这节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初步学会简单的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2.感知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特点,感受冉·阿让的善良与博爱,了解冉·阿让从一个逃犯发展成为英雄的主要经历。
3.感受小说精彩片断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感知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特点,感受冉·阿让的善良与博爱。
三、教学难点:感受小说精彩片断的艺术魅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一个人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和终身的快乐,就应该选择积极且正确的包容心态。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雨果的《悲惨世界》去体验苦役犯冉·阿让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吧。
(二)了解作者。
维克多·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
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主要成就: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
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海上劳工》。
(三)指导读整本书的方法。
过渡:平时我们学的课文,一般比较短小,如何来读篇幅较长,情节复杂的整本书呢?
1.读序言:读序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背景和目的以及写作手法,帮助我们理解主题。
2.看目录:很多书只要看完目录就能够吸收到作者的大部分观点。
阅读目录能提纲挈领地了解全书的主旨和各部分内容,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全书的结构布局,清楚地了解全书各章节及章节与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能体察作者写作该书的思想和行文脉络。
3.赏片断,写批注。
圈点勾画:勾画出自己感触较深的词句、片段。
写批注:写下自己的见解、感受。
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横向比较,写读整本书的感受。
(四)指导阅读作品《悲惨世界》
1.简介作品:小说发表于哪一年:全书分几部分?
明确:《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全书分为五部,分别是《芳汀》、《柯赛特》、《马吕斯》、《卜吕梅街的儿女情和圣丹尼街的英雄血》、《冉·阿让》。
讲述苦役犯冉·阿让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
2.梳理情节:概述小说的主要内容
明确:主要讲述了冉阿让悲惨的一生。
小说主人公冉阿让因偷一片面包而被判刑,加上越狱,共坐牢十九年。
出狱后他处处遭白眼,发誓报复社会,此时遇到了善良的米里哀主教,主教感化了他。
他因为路上阴差阳错的抢了一个小孩的一块钱,再次被追捕。
冉阿让化名马德拉,办工厂,成为富翁,乐善好施,被选为市长。
期间他认领了可怜的柯赛特为义女,并为救一个酷似他的无辜者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落入正追捕他的警察沙威之手,脱逃后不得不继续逃亡,然后他收养的女儿爱上了一个反革命份子马吕斯,他也被卷入了战争,多年后,他救了沙威,他的善行终于感动了沙威,沙威放过了他,但因为自己违背了自己的职责而选择自杀,冉阿让最终也病死在义女怀中。
3.分析人物:
(1)小说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主要人物有
冉·阿让(苦役犯)——正义的代表
马德兰先生(冉·阿让的化名)
米里哀主教(主教)——仁爱的代表
芳汀(柯赛特的母亲)——妇女的代表
沙威(警官)——恶势力的代表
柯赛特(芳汀的女儿)——儿童的代表
马吕斯(战士、柯赛特的情人)
人物关系:米里哀救赎冉·阿让,冉·阿让被米里哀感化,沙威(警官)一直追捕冉·阿让(苦役犯),冉·阿让救助饱受磨难芳汀,柯赛特是芳汀的女儿,马吕斯和柯赛特是情人关系。
(2)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1)冉·阿让
分析:冉·阿让的性格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心灵升又堕落阶段。
(偷窃-服苦役-获释-决心自食其力-重入社会受挫-萌生报复社会心理。
)
第二阶段:人性复苏阶段。
(米里哀款待-以怨报德偷银餐具-受感化-决心弃恶从善)第三阶段:道德升华阶段。
(办工厂-济穷人-救被别人错当成是他的难友-主动舍己救人)第四阶段:成为道德主义和仁爱的化身,一个道德的圣者。
(救马吕斯-放走沙威-离开柯赛特)
明确:1.冉·阿让不但是统领《悲惨世界》全书的一号主人公,而且是雨果善良与博爱的象征,是比声名显赫的英雄更伟大的无名英雄。
2.小说主人公冉·阿让一生的道路坎坷,几乎具有了各种非凡的活力,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传奇性的人物
3.他体现了劳动人民各种优秀的品质,他是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劳苦人民的代表。
(2)米里哀主教
明确:米里哀主教:善良、博爱,是人道主义的象征
米里哀主教在书中出现的时间很短,他善良、舍己为人,宽厚仁爱,是人道主义的象征。
米里哀主教的善良与博爱感动了冉.阿让,促使这个陷入歧路的犯人走上正路。
他是被作家美化的基督教人道主义者。
(3)芳汀
芳汀:美丽、天真、执着、善良、高尚,却饱受磨难,具有悲剧色彩的女主人公。
单纯善良的乡下姑娘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城市,却被无情的青年诱骗。
芳汀被抛弃后,却发现己经怀孕。
为了养活孩子她不惜卖掉头发和牙齿,甚至沦为妓女,她的孩子却备受虐待,想和孩子团聚却无法实现。
她是妇女悲惨命运的化身。
(4)沙威
沙威警长:残酷、刻板、卑鄙、自私。
他是维护当时落后腐朽法律和秩序的偏执狂,象征当时可恶的法律和秩序。
哪怕他发现可能因此产生错误和残酷的严重后果,为了维护法律和秩序,他也会在所不惜。
在多次接触中,沙威逐步发现冉·阿让不符合他头脑中固有的罪犯模式,他的
精神世界随之坍塌。
沙威的自杀完全符合当时顽固派的逻辑,他的头脑根本无法适应不同的观念,无法调和职责与人性的冲突,最终选择自杀。
(5)柯赛特
明确:天真、善良、坚强;信仰爱情,对爱情至死不渝,但是屡遭不幸,她是被摧残、被虐待的儿童代表。
(6)马吕斯:英俊帅气,是十九世纪标准革命青年,是一个坚定的共和派,他为理想热血奔腾,为柯赛特纯情洋溢,在起义中负伤昏迷,被冉·阿让所救。
4.分析作品主题
《悲惨世界》以冉·阿让出狱后的种种经历贯穿全书,深刻反映了时代的问题。
雨果在作品中融入了从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到反对“七月王朝”的人民起义这一阶段的历史,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状况。
作品不仅描述了获释犯人冉·阿让和流浪妇女芳汀的不幸生活以及芳汀的私生女柯赛特的悲惨遭遇,而且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却受歧视和压迫的不公平命运。
雨果还在作品中揭露了当时残酷不公的法典和秩序,猛烈抨击了那种人们饿死可以而偷面包却要坐牢的社会制度,谴责了那些安于现状和铁石心肠的市民在面对处于困境中的他人时的那种袖手旁观的冷漠态度。
5.《悲惨世界》精彩语句及赏析
(1)夜,没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黑暗中,可能有一个站着的天使展开着翅膀,在等待着这个灵魂。
赏析:运用环境描写,暗示着冉阿让高尚的品格使他去了天堂,渲染了冉阿让离开人世后的悲伤氛围,最后一句是作者对这个主人公的希望。
(2)马吕斯吓得心惊肉跳,两腿发软,匪徒们也人人战栗,而那奇怪的老人只是微微有点紧蹙,当那块红铁向冒着烟的肉里沉下去时,他若无其事地,几乎是威风凛凛地把他那双不含恨意的眼睛紧盯着徳纳第,痛苦全消失在庄严肃穆的神态中了。
赏析:运用细节,神态描写,塑造了这位老人冷静,经过很多的磨炼,才能面对如此的痛苦不动声色,匪徒们的描写反衬出他的庄严冷静。
(3)贫穷使男人沉沦,饥饿使女人堕落,黑暗使儿童嬴弱。
赏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全面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
(五)课堂小结
《悲惨世界》是雨果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杰作。
这是一部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的浪漫主义杰作。
通过主人公冉阿让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贫苦阶层的悲惨命运,对不幸的人们深表同情,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并且谴责了法律的不公正。
(六)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1.主人公是谁?是怎样的一个人?
2.刑满释放的冉阿让为什么后来又再度入狱?结果怎样?
3.除了主人公,还有哪些受压迫的代表性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