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要点
新生儿生理知识点总结

新生儿生理知识点总结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
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发展对于医护人员和家长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将总结新生儿生理知识点,其中包括新生儿的生理特点、适应期、各个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新生儿常见的生理指标、以及新生儿护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
1.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在子宫内的环境有关。
首先,新生儿的皮肤呈现出一种淡红色,这是由于在子宫内的缺氧环境下,胎儿的血色素会呈现出一种淡红色的特点。
此外,新生儿的头围相对于身体来说会比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其头部的成骨不完全导致的。
此外,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很差,容易出现低体温。
最后,新生儿出生后的几天内会有一些生理反应,例如湿肺、黄疸等,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 新生儿的适应期新生儿出生后会经历一个适应期,其主要特点包括呼吸系统的适应、循环系统的适应、消化系统的适应等。
在这一适应期内,新生儿需要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和变化,医护人员和家长都需要特别关注新生儿的适应情况,确保其适应期能够顺利度过。
3. 新生儿各个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新生儿的各个系统在出生后都需要逐渐发育和成熟。
首先是呼吸系统,新生儿的肺脏在出生后需要逐渐展开,呼吸功能也需要逐渐成熟。
其次是循环系统,新生儿的心脏需要逐渐适应体外的循环,同时血管的扩张和收缩功能也需要逐渐完善。
再次是消化系统,新生儿的胃肠道功能需要逐渐发育,尤其是新生儿的胃蠕动功能和吸收功能都需要时间去逐渐成熟。
4. 新生儿常见的生理指标新生儿的一些生理指标是评价其身体状况的重要依据。
例如,体重增长速度、身长、头围、胸围等指标都可以反映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此外,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也是评价新生儿生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
5. 新生儿护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新生儿护理中,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例如,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确保其充分的营养摄取、保持其皮肤的清洁和干燥等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新生儿的特点,护理,常见的特殊表现

三.生 理 性 乳 腺 肿 大
足月新生儿出生后 3—5天,乳腺可触到蚕豆 到鸽蛋大小的肿块,原因 是由于母体的孕酮和催乳 素经胎盘致胎儿体内所致, 来自母体的雌激素、孕激 素、生乳素乳腺增生。多 于2—3周消退。切忌挤压, 以免感染。因为新生儿胸 腔感染不局限,易致败血 症。
二.护 理 1. 室温 2. 保温 3. 皮肤粘膜 4. 喂奶 5. 预防感染
1.室温:20 – 30度 2.保温:如果保温不好,可造成新生儿体重下降过 快而影响代谢及末梢循环。 3. 皮肤粘膜:新生儿容易出现新生儿红斑, 4.喂奶:正常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即可让其吸吮 母亲奶头,但由于母亲乳汁前2-3天分泌不足, 故应补充糖水或稀释奶,每3小时一次,应清洁 母亲奶头及其他喂奶器具,喂奶后应使新生儿头 歪向一侧,避免溢,奶引起窒息。 5 预防感染:尽量减少与外界的接触,限制探视。 母亲呼吸道感染应带口罩或隔离。婴儿用具单独 放置,并定期消毒。
四. 假 月 经
部分女婴在生后5—7天,可见阴 道流出少量的血液,持续1—3天后 停止。是因母体雌激素在孕期进入 胎儿体内,出生后突然消失引起, 一般不必处理。
五.口腔内改变(马牙,螳螂嘴)
新生儿上颚中线和齿龈切缘上常有 黄白色小斑点,民间称“板牙”或“马 牙”,是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 羁留所致,又称“上皮珠”,生后数周 到数月逐渐消失,不需处理。新生儿面 颊部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对吸乳 有利,不应擦拭或挑割,以免发生感染。
六.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
生后1—2天,在 头部、躯干及四肢常 出现大小不等的多形 红斑,称“新生儿红 斑”,也可因皮脂腺 堆积形成小米粒大小 黄白色皮疹,称“新 生儿粟粒疹”,几天 后可自然消失 。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3.假月经 部分女婴出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 称假月经。这是因来自母体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出生后突然中 断所致,无需处理。 4.乳腺肿大 在生后3~5天男女新生儿均可出现乳腺肿大,如蚕豆或核桃大小, 多于2~3周内消退。由于母体内激素(孕酮)刺激乳腺但随着胎 儿娩出而突然中断所致。不可挤压,以免感染,不需特殊处理。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及大小便的排出,出现体重 下降,但不超过10%(一般3%~9%),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 时体重。 2.生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 高峰,10~14天自然消退,早产儿延至3~4周消退,血 清胆红素浓度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 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超过257μmol/L(15mg/dl)。婴儿 一般情况良好,无需治疗。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正常新生儿特点 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三、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正常新生儿特点
概念 正常新生儿是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2500~4000g,身长 超过47cm,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正常新生儿特点 (一)外观特点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5.“马牙”和“螳螂嘴” 新生儿上腭中线两侧和牙龈边缘上常有黄白色米粒大小的斑点, 俗称“马牙”。 新生儿口腔两颊部各有一脂肪垫,利于吸吮乳汁,俗称“螳螂 嘴”。 6.新生儿红斑和粟粒疹 生后1~2天,在新生儿头部、躯干及四肢常出现大小形状各异的 斑丘疹,称新生儿红斑;1~2天后自然消失。因皮脂腺堆积在鼻 尖、鼻翼两侧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称为新生儿粟粒疹; 脱皮后自然消失。
卫生学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护理

THANKS
感谢观看
卫生学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和护理
•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 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 新生儿的护理 •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护理 • 新生儿的安全与急救
01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外观特点
皮肤
新生儿皮肤薄嫩,易受 损伤和感染,需保持清
洁干燥。
毛发
新生儿头发稀疏柔软, 头皮较薄,易出汗。
眼睛
耳鼻喉
新生儿眼睛清澈明亮, 但调节能力较弱,需避
新生儿的安全防护
预防窒息
新生儿无法控制自己的呼吸道, 应避免使用柔软的被子或枕头, 以防宝宝脸部埋入其中导致窒息。
防止烫伤
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应避免 宝宝接触到过热的物品或热水, 洗澡时水温应控制在37-40摄氏
度。
预防意外伤害
确保宝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尖 锐物品、小物件等可能给宝宝带
来伤害的物品。
新生儿红斑
总结词
新生儿红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现象,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片或丘 疹。
详细描述
新生儿红斑通常在出生后1-2周内出现,是由于皮肤娇嫩、外界刺激以及母体激 素水平变化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 间较长,建议就医。
新生儿脱水热
总结词
新生儿脱水热是由于新生儿体内水分不足引起的发热现象, 通常在宝宝出生后的前几日出现。
免强光直射。
新生儿耳道狭窄,鼻道 短,喉部声带发育不全,
哭声柔弱。
消化系统特点
01
02
03
04
口腔
新生儿口腔黏膜娇嫩,唾液分 泌少,容易发生口腔炎。
胃部
新生儿胃部呈水平位置,易发 生溢乳。
肠道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

4、泌尿:肾单位数和成人相同,发育 不成熟,过能力和浓缩功能差,尿 多一天10次左右,清亮,淡黄。
5、神经系统:脑相对较大,大脑皮层 兴奋性低,处于抑制状态,睡眠20 小时以上,以后随着大脑发育而逐 渐缩短。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温觉发育良好。 ☺护理过程中,反复刺激其感觉功能, 尽早开发潜能。
6、体温调节: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 皮下脂肪薄,容易散热,极易发生 脱水热和硬肿症。因而对环境的温 度要求较高。 ☺护理过程中,注意环境温度调节适当。
7、皮肤:出生时新生儿皮肤覆盖有一 层灰白色的油脂性物质,是皮脂腺 分泌物和脱落的表皮组成,为胎脂, 具有保护皮肤和防止散热的作用。
8、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黄胆:2—4天出现黄胆(皮 肤,粘膜),5—6天高峰,14天内逐渐 消退。早产儿3—4周逐渐消失。黄疸过 早,过重,消失延迟,消失后又出现应 引起重视。 病理性:a、新生儿溶血;b、感染和败 血症;c、病毒性肝炎;d、先天性胆管 闭锁;e、母乳性黄胆
1、保暖:室温24-26度,湿度55%- 65%,出生时体温剧降,4-12小时 后稳定在36-37,2次/日。
2、皮肤护理: • 面部清洁-面部黄疸和口周发绀 • 沐浴:室温28-30,水温38-40,1/日。 中性的浴液或香皂 • 顺序:头——脚爽身粉 • 胎脂 • 全身观察:皮肤颜色,皮疹,脓疱疹, 头皮,血肿脐部的情况
2、循环:新生儿脐带结扎,建立自己 的循环,血液多分布于躯干,内脏, 四肢较少,故肝脾常可触及,而四 肢易发冷或青紫。脉博快120—140 次。
3、消化: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肠壁较薄, 适合较大量的流汁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吸吮和吞咽功能完善,消化道运动较快, 吞下的空气3-4小时就能到直肠。胃显 水平位,门括约肌发育差,幽门括约肌 发育好,故易溢奶和呕吐。新生儿的唾 液分泌及淀粉酶少,除淀粉外,肠内消 化蛋白质,糖,脂肪能力强。 ☺护理过程中,应尽早开奶,提倡母乳喂 养。
新生儿专科试题及答案

新生儿专科试题及答案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要点一、新生儿生理特点1. 呼吸系统新生儿的肺部结构与成人有所不同,其肺泡数量较少,但表面积相对较大,以适应新生儿的高代谢需求。
新生儿出生后,肺部通过哭泣进行第一次呼吸,空气进入肺部,肺泡膨胀,开始进行气体交换。
新生儿的呼吸频率较快,通常在每分钟40至60次之间,这是由于其肺部和胸壁的弹性较低所致。
2. 循环系统新生儿的心脏与成人相比,心室间隔上的孔(动脉导管和卵圆孔)在出生后通常会自然关闭。
新生儿的心率较快,正常范围在每分钟120至160次。
新生儿的血压相对较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升高。
3. 消化系统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初生时约为5至7毫升,因此需要频繁喂养。
新生儿的肠道对母乳的吸收能力很强,能够获取所需的营养。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弱。
4. 神经系统新生儿的大脑发育迅速,但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尚未完善。
新生儿的睡眠周期不规律,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新生儿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和触觉逐渐发展,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步增强。
5. 免疫系统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感染。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能够帮助新生儿抵抗病原体。
新生儿出生后会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以预防结核病和乙型肝炎。
二、新生儿护理要点1. 喂养新生儿需要频繁喂养,通常每2至3小时喂一次。
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免疫物质。
如果母乳喂养有困难,可以选择配方奶粉。
喂养时应注意正确的喂奶姿势,避免新生儿吞咽空气,减少吐奶的可能性。
2. 睡眠新生儿每天需要大约16至18小时的睡眠。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应采用仰卧位放置新生儿,避免使用过软的床垫和枕头,以及避免在婴儿床中放置任何可能引起窒息的物品。
3. 清洁与洗浴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需要温和的清洁产品。
每天用温水清洁新生儿的面部、颈部和褶皱部位。
每周进行1至2次全身洗浴,注意水温应保持在37至38摄氏度。
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

头颅骨软
新生儿头颅骨尚未完全骨化,头颅骨 之间有间隙,容易受到外力影响而变 形。
消化系统特点
01
02
03
胃容量小
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需 要少量多餐的喂养。
消化能力较弱
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 全发育,对食物的消化能 力较弱,需要选择适当的 奶粉和护理方法。
无牙齿
新生儿没有牙齿,咀嚼和 吞咽能力有限,需要注意 食物的质地和大小。
喂奶时要保持宝宝的头和身体呈 一条直线,喂奶后要竖抱拍嗝,
以防溢奶。
人工喂养时要注意奶量和奶瓶的 消毒,避免宝宝摄入过多空气和
感染病菌。
睡眠指导
新生儿的睡眠时间较长,每天 大约需要18-20小时的睡眠, 要为宝宝创造一个安静、舒适 的睡眠环境。
宝宝的睡姿以侧卧或仰卧为主, 避免俯卧以防窒息。
注意观察宝宝的睡眠质量,如 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较高
新生儿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较高,有助于氧气的运输。
神经系统特点
睡眠时间长
新生儿需要长时间的睡眠来促进身体发育和成长。
对外界刺激反应较弱
新生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弱,需要温和的护理和安抚。
感知能力发展迅速
新生儿对声音、光线、触觉等刺激的感知能力发展迅速,需要给 予丰富的刺激以促进感知能力的发育。
02 新生儿护理要点
日常护理
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新生儿 适宜的室内温度在22-26℃,湿度在 50-60%。
每天给新生儿洗澡,清洁皮肤,并检 查全身有无异常。
定期更换尿布,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 干燥,每次更换尿布后要用温水清洗 臀部,并涂抹护臀霜,以防尿布疹。
喂养指导
新生儿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含有 丰富的营养和免疫物质,有助于 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提升。
新生儿护理进展总结

新生儿护理进展总结
一、引言
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这个阶段的婴儿生理和心理发育都非常不成熟,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护理。
本文将总结新生儿护理的进展,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新生儿生理特点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包括:
1. 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
2. 呼吸系统不成熟,容易发生呼吸困难。
3. 消化系统功能不完善,容易出现喂养困难。
4. 免疫系统不成熟,容易感染疾病。
5. 神经系统不成熟,对刺激的反应不强烈。
三、新生儿护理进展
1. 体温护理
新生儿体温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因此要保持室温在22-24度,湿度在55%-65%。
在护理新生儿时,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 呼吸护理
新生儿的呼吸系统不成熟,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护理时要观察
新生儿的呼吸情况,如有异常要及时处理。
3. 喂养护理
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功能不完善,容易出现喂养困难。
护理时要
根据新生儿的消化情况调整喂养量,避免过度喂养。
4. 预防感染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不成熟,容易感染疾病。
护理时要严格执行
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5. 刺激反应观察
新生儿的神经系统不成熟,对刺激的反应不强烈。
护理时要观察新生儿的刺激反应,了解其需求。
四、总结
新生儿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护理。
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素梅: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要点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是独立的生命个体,TA的成长每一步也离不开家长的精心照顾。
如果你想要当好“宝宝的守护神”,想要宝宝健康长大,需要先来了解新生儿的世界是怎样的。
本期搜狐母婴专家会客厅我们请来了著名老中医王素梅教授,来从中医的角度给大家讲讲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要点,包括:小孩从生下来以后分哪几个生理期?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哪些特点和成人不一样?小孩的生理特点和得病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病理特点等问题。
大家快来学习一下吧!王素梅,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四惠中医院儿科主任。
我们现在提倡治未病,什么叫未病?没有生病之前先防,我们要孕育一个健康的孩子,从孕育到出生到以后的成长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
说句老实话,到了老年您再去养生为时有点晚了,孩子从一出生就能够有一个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理念陪伴着他(她),那么他(她)这一生都将是幸福的。
新生命诞生以后处在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当中,不同年龄小孩的形体、生理、病理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从医学上来说,把孩子共分为五期:从胎儿出生后脐带结扎至满28天为止的4周称为新生儿期;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称新生儿早期;从胎儿出生至满1周岁称为婴儿期;从1周岁后至满3周岁称为幼儿期;3岁以后到6岁属于学龄前期;6岁到12岁为学龄期;12岁到18岁青春期,而青春期男孩和女孩不一样,小男孩比小女孩生理期晚一年,大家把这个概念要搞清楚。
胚胎期:预防畸形是关键。
从精子和卵子结合、新生命的开始,直到小儿出生,这期间有40周的时间,属于胎儿期。
胎儿期很重要,在这期间会因为受到遗传因素、外界因素及一些药物的影响,而导致孩子的畸形。
如果发现得早,可以及时终止妊娠,如果发现的晚,最后生下来,给这个家庭带来就是一个灾难性的问题。
所以,在胚胎前期一定要注意预防畸形,在中期和晚期一定要注意营养、发育。
围生期:如何守护新生命的前七天?咱们国家还有围生期,怀孕28周到出生以后的7天时间,这个时期也是新生儿容易发生疾病发生变化的阶段。
尤其刚降生,脐带一剪断就是独立的生命体,抵抗能力、接受外界能力都是不完整的,这时候得病的机会更加多一些。
这个时期也是婴儿死亡的高峰期,也是要引起高度重视。
新生儿期:配合医生做好全面检查警惕先天不足。
小宝宝从出生到满28天是发病率最高的时候。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体,医生要对他进行详尽的检查,有一些在母亲体内没发现的问题,出生后就会表现出来。
记得85年我在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进修的时候,有一位从其他医院转过来的新生儿,生下来以后肺里面吸入羊水,呼吸困难。
病例上面写着,足月儿、自然产、有吐羊水、胎便已排出。
“胎便已排出”说明肛门没问题,但医生仔细检查后发现这个孩子是先天性食道、肛门闭锁。
所以,新生儿时期是发现先天畸形的高峰期,无论医生还是家属都要高度重视这个时期。
婴儿期:孩子发育迅速需关注增重变化及免疫情况。
婴儿期指的是孩子出生满月以后一直到1岁。
这时候孩子的发育特别迅速,前三到六个月,每个月体重增加就要在600克,从7个月以后到12个月到1岁,这时候每个月增加的体重应该说在500克。
孩子的体重是不是正常增长,是否因为腹泻后导致了体重增长缓慢,作为监护人你要心中有数。
婴儿期的孩子抵抗力差,从母亲体内给他带来的免疫功能免疫的球蛋白会逐渐衰退,这时也是感染性疾病容易发生的时期。
另外,母亲怀孕后期后三个月给她储存的铁是新生儿生下来以后前四个月所用的造血的铁的储备,是母亲给她的。
四个月以后就完全要靠她自己来摄取来造血的,这时候也容易出现婴幼儿的贫血现象,大家要知道她在这个时期会有哪些问题出现。
幼儿期:关注肠胃健康警惕意外伤害。
到了幼儿期,也就是说1岁到3岁的时候,这个阶段体格发育逐渐放慢一些。
从吃奶到变成吃辅食和饭,胃肠道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胃肠消化系统的疾病就会增加。
这时,孩子接触的人会增多,得呼吸系统的疾病几率也会加大。
孩子会走会跳了,他发生危险的机会也是多了,烫伤、跌伤、误食这种现象都会出现,这种阶段需要家长更要加倍关注孩子。
学龄前期:智力发育增快注重情智发展。
3岁到6岁入学之前,孩子体格的发育会放慢,但是智力发育却逐渐加快。
从牙牙学语到最后完整能够说话,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注意观察自己孩子的情智发育是不是正常,有没有眼神和你进行对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你叫一个孩子,他瞅都不瞅你,眼中无物,这是自闭症最典型的症状。
自闭症在三岁半以前发现能很好地纠正,如果超过三岁半以后才发现就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机会。
学龄期:情智培养的关键期。
学龄期是人最关键的时期,也是求学的阶段。
这时家长要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说你给他背多少唐诗,你给他教了什么样的算术,关键是他能够坐下来呆一会儿,看会儿书,跟你聊会儿天说句话,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学龄期大家一定观察孩子能否坐得住,做事是否专心致志。
这个时期孩子生病的机会少了,但是情智方面的塑造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青春期:要让孩子学会情绪要控制。
到了青春期,基本上这个人是一个成形的阶段。
过去把我们儿科定位在16岁,现在定位在儿科从生下来开始看一直看到18岁。
不管男孩还是女孩,我们都要把孩子的心智、情绪控制好,让他们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对他一辈子受益无穷。
小孩生长发育具有哪些规律?什么叫做生长?生长是指体格的变化,要慢慢地长,发育要让他各种功能完全功能健全,我们把它合起来说叫小孩的生长发育这样一个提法,也就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智能发育,首先要看他的视力就是眼睛。
刚生下来的孩子,看看他的眼神,看看他眼珠的转动是不是灵活。
新生儿的视觉只是在15厘米到20厘米能够看到东西,其它的是看不到。
另外,三个月的时间眼睛头转动是协调的,否则在这以前是不会非常协调出现的。
等到六个月的时候,你叫他,孩子能够随着声音来进行转动。
一岁半可以区别各种形状,五岁的时候各种形状都能够区别得非常好,这是在智能发育方面。
在运动方面也是一样,眼睛、神经、手脚的协调性。
比如,一岁的小孩只能蹒跚走路不会单腿跳,一定要在三岁以后才可以单脚跳。
发育顺序,是从上到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的过程。
小孩一岁以前、两岁以前,你给孩子拿一个东西可能他一把就抓过来了,真正给他用手去捏这个东西要到三岁以后才能有这个功能。
一听、二看、三抬头这些顺序大家知道有就行了。
语言发育,一定要有好的发音器官、能听到、舌头转动灵活。
聋和哑是相伴的,他不会说话有可能听不到声音。
如果你站在孩子旁边拍手,他的头不动眼睛也不转,那说明他听力有问题。
还要观察孩子的协调性,有些孩子是斜视,你在这边叫他眼睛往旁边瞅就肯定不正常。
大家还要注意,听声音和发音。
有些孩子姥姥叫不了,老是叫“脑脑”,家长不要觉得说这样发音挺好玩,而是要到口腔医院给他检查一下舌头系带,否则将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
新生儿有哪些的生理特点?生理方面主要记住,孩子生下来外形要长好,五官健全,但行气未充,生机蓬勃。
此时的孩子传病迅速,孩子早上还挺好的,到了下午可能咳嗽起来,晚上就发高烧了。
有些家长就不理解,我到医院里面看病了,怎么晚上孩肺炎了?疾病是不断变化的,治病需要一定的过程。
就儿童时期来说,其病理特点“得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清灵,易趋康复”病情变化特别迅速,同时恢复也比较快。
所以,如果发现有异常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去看病。
新生儿回家后的护理要点首先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没有出现黄疸。
黄疸是每个孩子都会出现的,只不过有人轻有人重。
区分一下哪些是生理情况,哪些是病理情况,什么时候应该去找医生看病。
黄疸和溶血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母亲和父亲的血型不合就会产生ABO溶血,如果是RH因子不合,这个就比较凶险。
还有梗阻性黄疸,孩子生下来胆道闭锁,胆汁不能流出来瘀积在体内也会出现黄疸。
再就是感染引起来的,得了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肠炎,黄疸都会出现,出现得比较早。
再就是代谢方面,比如母乳过敏、乳糖不耐受,有可能会出现黄疸和腹泻。
黄疸性质如何进行鉴别?生理性黄疸,足月儿生下来以后2—5天开始出现,一般来说一周该应该能退,最迟不能超过两周。
如果是早产儿则需要三周左右时间才能退。
如果孩子出院时挺好,等到十多天快满月时又黄了?这时候一定要注意,看看有没有感染。
感染最常见的是脐带感染。
黄疸退了又出现,还有感冒了、新生儿肺炎、气管炎不咳嗽,大家一定要注意,并不是说大孩子一样咳嗽,没什么痰,最主要的表现嘴里涂白沫,像小螃蟹似的,这时候要注意。
再一个,喂奶时候呛奶咳嗽很久,这时候一定要到医院就诊。
新生儿保健:遇到这些生理现象,别紧张!首先讲马牙。
老年人知道,过去说这个孩子起马牙子了,怎么办?拿一块布擦牙床。
这些类似于牙齿的肿块是上皮珠的累积,慢慢就会自己消退,如果自己去擦感染严重者会引起败血症。
乳房隆起。
小女孩和男孩都可能有乳房的隆起,这属于母亲雌激素没有完全消退的表现。
同样,如果小女孩有阴道出血也不必担心,这种血量很少,只不过在换尿不湿的时候看到有点发粉或发红,过不了几天就会自愈。
小孩张嘴或者吃奶时,觉得两边有两块硬疙瘩,像肉疙瘩一样。
这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两个肉垫医学名称脂肪垫,在嘴里面慢慢也会消退。
家长们发现这些问题不要慌张去医院。
脐带的护理。
回家后孩子可以洗澡,只要脐带部分不直接接触水,洗完澡把脐带提起来,拿碘伏消毒及灭菌的纱布盖好即可。
还需注意的是,脐带脱落后,仍有渗液不断出现要及时到出生医院检查是否由脐茸引起。
小孩的大便是否正常。
如果孩子的大便黑,首先辨别胎粪,胎粪什么颜色都有,有的甚至里面有点头发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没什么特殊的味道,这个是胎粪,通常持续1~2天后转变为新生儿正常的淡黄色大便。
吃母乳的孩子排便次数要多一点。
而吃牛奶的孩子大便比较臭和硬,一天一到两次,比较规律。
每天纸尿裤换下来一定要看看颜色、性状、气味,看看孩子脾胃消化的功能是不是好。
如果孩子的大便像草莓酱一样,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有可能是肠套叠的发生。
孩子拉的大便陶土色灰白色、白颜色,孩子有胆道梗阻,这两种颜色的大便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小便的颜色也要善于辨别。
正常孩子的小便是淡淡的黄色,有点淡淡的味道。
如果新生儿的尿特别骚臭,要警惕是苯丙酮尿症。
如果像烟灰一样的尿,也是不正常的,也是肾脏的改变。
小孩子不会像大人想拉就拉,想尿就尿,他不尿等多长时间才能有这个标本?如果孩子有这个问题,发现后,应及时拿1小时内的新鲜尿液标本到医院做化验。
新生儿哭声的鉴别。
每个孩子都会哭,但是表达的意愿不一样。
如果是饿了哭,就听到啊啊啊哭,哭完停一会儿,等着你的安抚。
如果孩子哪个地方疼痛,他一定是持续疼痛是间歇性哭。
如果是尖厉高声的哭,这是脑性尖叫,一定要及时到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