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化水平的不同测算方法
评价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系研究

的综合 指标体 系、评价模 型以及评 价标 准 。
关键 词 :信 息化 ;评 价 指标体 系 ;评 价标 准 中图分类 号 :T 3 1 P 9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码 :17- 2 12 1 )4 03- 6 62 65 (000 -0 10
Re e r h o I ia o y t m f I f m a iato a ua in s a c n nd c t r S se o n or tz i n Ev l to
数法 和企业信 息评价法 。以下仅对马克卢普 法 、波拉 特法和信息化指数法做简要的阐述 。
信息化建设 的角度 出发 。信 息化建设有 以上六个方 面 的内容 :①信息技术 的广 泛应用 ;②信息 资源 的开发
( )马克卢普法 ,又称信息产业 G P算法 ,主要 1 N 是通过从宏观 上测算 信息产业在 国民生产总值 中所 占 的比重 、信息部 门就业人数 的比例 以及信息部 门的收
e it y tm f saitc ndc t r s r frnc ,a c mp e n ie i d x o no ain—b s d v lain yse x s ng s se o ttsia i iaos a eee e o rhe sv n e fif r to i l m a e e au t s tm,e au t n o v lai o mo la d e au to rtra we ed v lp d. de n v l ain ci i r e eo e e Ke r :no maiain v lain i dc trsse ; v u t n cie o y wo dsi r tz t ;e au to n iao y tm e a a o rtr n f o l i i
中国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及测算方法

中国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及测算方法null来源:神州数码erp 发布时间:2009-12-17 13:38:37关键词:管理软件,管理信息系统,OA1.目的性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
计分方法:管理层非专业IT人员的信息化培训覆盖率(%)X65 指标总分为以上两部分分值之和。
一、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目的性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
指标体系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为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从领导、战略、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2.筒约性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
3,可操作性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企业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
4.可延续性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不仅可在时间上延续,而且可以在内容上拓展。
二、中国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本指标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
企业自测时,可有助于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状况,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基本指标不独立用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价和认证,得分不向社会公示。
中国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见表9—1。
三、中国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计算方法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可以根据指标加权获得无量纲化总指数,反映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
具体权重根据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结合政策导向确定。
1.信息化重视度1)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的地位:最高领导者是一把手,得100分;是二把手,得70分;是三把手,得50分;是部门领导,得30分。
2)首席信息官(CIO)职位的级别设置:①正式设置CIO职位,得50分,否则得0分;②CIO的职位级别处于企业最高层,得50分,处于中层,得25分。
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及测算方法

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及测算
方法
企业的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信息管理理论指标、技术指标、运光指标和绩效指标。
1. 信息管理理论指标: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设计理念及其实施进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预算控制能力、组织管理结构的健全度以及管理模式的可行程度等等。
2. 技术指标:由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水平、硬件设施配置水平、应用软件的质量、系统安全风险管理能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度、技术服务的质量等组成。
3. 运营指标:包括网络运行稳定性,使用体验,员工信息处理能力,网络环境安全质量,电子商务运营能力,IT服务管理能力等。
4.绩效指标:包括IT绩效指标,销售额增长率,回报率,市场占有率,生产效率,客户满意度,网络环境安全与可靠性等。
测算方法:可以采用定量分析法,采用不同的指标结合起来构造一种包含客观实测对象的评价指标系统,对企业信息化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定性分析法,按照重要性和敏感性,确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指标,从而实现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的综合评价。
信息化指数与测度的指标体系

现中的数字经济》报告(后改为《数字经济2000》系列),研
究IT对增长、通胀和就业三大宏观经济目标的作用机理。报
告采集数据,得出结论,认为IT对“新经济”起决定作用。
由于该报告得到美国最高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它的第二份报
告改由副总统亲自发布。美国商业部目前还定期公布电子商
务统计数据。
(3)鉴于信息化指标工作日益增长的重要性,美
固定投资占同期 硬件,网络建设、维护与升级及
固定资产投资的 其它相关投资,反映信息技术应
比重
用水平
15 信息产业增加值 信息产业增加值主要指电子、邮 百分比 根据统计局资料
占GDP比重
电、广电、信息服务业等产业的
统计
增加值,反映信息产来的地位和
作用
16 信息产业对GDP 该指标的计算为:信息产业增加 百分比 根据统计局资料
增长的直接贡献 值中当年新增部分与GDP中当年
统计
率
新增部分之比,反映信息产业对
国家整体经济的贡献
17 信息产业研究与开 该指标主要反映国家对信息产业 百分比
发经费支出占全国 的发展政策。从国家对信息产业
研究与开发经费支 研发经费的支持程度反映国家发
出总额的比重
展信息产业的政策力度
类系统中的“信息产业”的定义和范围作为联合国推荐的
信息产业辅助分类,并以此进行国际比较。我国在修订国
民经济行业分类时,也将参照北美产业分类系统中的“信
息产业”,制定我国的信息产业相关分类。
2、美国
(1)美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指标体系工作,
1999年5月25日,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直接
要求下,美国商务部邀请全国专家,在华盛顿举办了围绕
论信息化水平的八种测算方法

创 了信 息 化 测 算 的 新 时 代 。马 克 卢 普 将 知 识
分 为世 俗 知 识 、 学 知 识 、 文 知 识 、 会 科 科 人 社 学 知 识 、 术 知 识 和 没 有 文 字 的 知 识 。 马 克 艺
48
维普资讯
门 , 括 民 间 和政 府 的管 理 部 门 , 类 部 门涵 包 此 二、 波拉 特 法
维普资讯
《 家 图 书 馆 学 : ) 0 2年 第 4期 国 F 20 I ]
论 信 息 化 水 平 的 八 种 测 算 方 法
姜 爱 林
2 0世 纪 8 0年 代 以 来 , 息 技 术 对 人 类 信 文 明 的 影 响 超 过 了其 他 任 何 高 新 技 术 , 息 信
17 9 7年 , 拉 特 ( oa) 美 国 商 务 部 的 波 e rt 在
盖 了经 济 领 域 中行 使 计 划 、 策 、 理 能 动 的 决 管 有 关 机 构 。第 二 信 息 部 门测 算 不 如 第 一 信 息
部 门那 样 简 单 、 便 , 反 是 比较 复 杂 , 难 方 相 困 得 多 。 根 据 这 一 特 点 , 拉 特 用 第 二 信 息 部 波
化 正 成 为 经 济 增 长 的 重 要 驱 动 力 量 , 发 展 其 水 平业 已成 为 衡 量 一 个 国家 或 地 区现 代 化 水
卢 普将 知 识 产 业 划 分 为五 大类 , 即教 育 、 究 研
与开发 、 信媒介 、 息设备设施 、 息服务 , 通 信 信
相 应 地 也 分 为 教 师 、 学 家 、 员 、 算 机 工 科 演 计 程 师 、 师 等 五 大 知 识 职 业 。 马 克 卢 普 在 书 律
信息化测算方法概述

陈凯杨培芳(电信研究院政策研究室)张盈唐胡寻峰(中国电信经济中心)如今,世界正在从农业和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大步迈进,知识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信息化。
信息产业的发展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管理方式以及社会特征、企业形态、资产形式……。
21 世纪是信息的世纪,通信、微电子、软件、计算机、消费电子将成为信息产业的重点。
信息革命是我们正在亲身感受、经历和参预的使世界发生根本性变革的革命。
自然,对信息化的度量和测算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重视。
随着人类向信息社会迈进步伐的加快,界定信息产业和测算信息化水平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主要方法及测算手段如下:波拉特法是最早的信息化测算方法,它从经济角度考察社会信息化程度,选择信息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率和信息劳动者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率作为测度信息化水平的具体指标。
其中,国民生产总值代表直接提供给社会最终消费及使用的商品及劳务的总量,增加值是指在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不包括中间消耗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价值。
信息化指数法是日本学者于 1965 年提出的。
它由四个类别共 12 个指标组成(详见表1 ),将这些指标与某一基准年相比,得到的就是信息化指数。
这种方法既可以从时间序列角度研究其发展趋势,也可以考察不同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差别。
1995 年,我们用日本的信息化指标比较了中国与美国的信息化水平,结果是中国的信息化指数为 44.55 。
以日本 1991 年为基准,测算的 1985 年与 1995 年中国信息化指数分别为31.42 和 56.72 。
表 1 信息化指数指标体系指标项目信息量指标名称人均年使用函件数国际电信联盟把信息产业界定为以下范畴:电信服务和设备;计算机服务和设备;声音与电视广播和设备;声像娱乐。
根据这一界定,国际电信联盟估计的 1994 年全球信息产业规模已达到 14250 亿美元,其中上面所列的各行业对信息产业的贡献可用图 1 表述。
信息化水平的八种测算方法

信息化水平的八种测算方法
姜爱林
【期刊名称】《测绘软科学研究》
【年(卷),期】2002(008)001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超过了其他任何高新技术,信息化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信息化水平的测算始于20世纪60年代,可以说一些理论模型或方法目前已比较成熟,不少测算早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总页数】6页(P44-48,封三)
【作者】姜爱林
【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政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2
【相关文献】
1.论信息化水平的八种测算方法 [J], 姜爱林
2.信息化水平测算方法的问题及改进 [J], 李彦萍
3.论信息化水平的不同测算方法 [J], 姜爱林
4.南通市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测算方法与理论分析 [J], 戴兆斌
5.国外信息化水平测算方法简要述评 [J], 叶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信息化指数的测算方法

信息化指数的测算方法
首先,信息化指数的测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信息
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经济发展、信息化人才和信息化环境。
其中,信息基础设施指标包括互联网覆盖率、宽带接入速度等;信息技术应用指标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经济发展指标
包括信息产业规模、信息化投资等;信息化人才指标包括信息技术
人才数量和素质等;信息化环境指标包括信息安全、信息法律法规等。
其次,针对每个指标,需要确定相应的数据来源和测算方法。
例如,互联网覆盖率可以通过统计各地区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和总人
口数量来计算;宽带接入速度可以通过测算各地区的平均宽带下载
速度来确定。
对于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经济发展等指标,也需要找
到相应的数据来源和测算方法。
最后,将各个指标的数据进行综合加权,得出信息化指数的综
合值。
通常情况下,不同指标的权重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
更准确地反映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情况。
综上所述,信息化指数的测算方法涉及多个维度和指标,需要
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数据和情况,以确保信息化指数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一个地区的信息化水平。
这一指数对于政府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企业选择投资方向、个人职业规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息资本折旧的测算, 则是采用了美国经济分析 局的产 业— 资本流动矩阵数据库而完成的。 第三种是信息化指数法。叭9 年, 本经 6 日 5 济学家小松畸清介首次提出了信息化指数法。 信息化指数法又称信息化指数模型, 这一方法 问世以后, 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 也备受各国 的 青睐。 信息化指数法主要是从邮电、 广播、 电 视新闻等行业中选取信息量、 信息装备率、 通信 主体水平、信息系数四个要素来体现社会的信 息化程度,四 个要素具体又细分为 1个变量 1 ( 见图 1, )将这些指标与某一基准年相比 得到的
2 世纪 8 年代以来, 0 0 信息技术对人类文明 的影响超过了 其他任何高新技术, 信息化正成 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 其发展水平业已 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 综合国 力的重要标志。 在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中, 为了加 速赶超战略,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就必须 弄清各国各地区的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发展 前景、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等,由此就需要从宏观角度进行定量测算、 分 析、 评估, 避免以 抽象论证和主观推断为依据, 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信息化水平的 测算始于2世纪6年代, 0 0 可 以 说一些理论模型或方法, 前已比 目 较成熟, 不 少测算早已被世界各国采用。从国内外近年来 的测算看,比 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一些知名学 者和国际组织所设汁的方法。 归纳起来看, 大致
[ 收稿 日期 1 0 一 8 0 0 2 2 0一 1
科学知识、 艺术知识和没有文字的知识。马克卢 普将知识产业划分为五大类, 即教育、 研究与开 发、 通信媒介、 信息设备设施、 信息服务, 相应地 也分为教师、 科学家、 演员、 计算机工程师、 律师 等五大知识职业。 马克卢普在书中主要考察了信 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研究了信息 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比 例问题, 提出了一套 测算信息经济规模的理论与方法。马克卢普的 计算公式为:N = + + + X M G P I G ( 一 ) () C 1 式中,G 表示独立的商品化信息部门的 P N GP C N 值; 表示消费者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消费 量; 表示企业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消耗量; 工 G 表示政府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量, 表示产 X 品和服务的国外销售量; M表示产品和服务从 国外的购买量。 马克卢普运用上述方法, 对美国知识产业 的G P N 贡献进行了测算, 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 果。 见表 1 ( ) 马克卢普以 1 6 9 年为基年, 5 测算出 18 9 年知识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分支的情况。从 5 表 I 看出,1 8 美国 可以 9 年, 5 知识生产总值为 1 44 亿美元, 3 .6 6 3 约占G P 8 %0 N 的2. 5 第二种是波拉特法。 叭97 ,波拉特 7年
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马克卢普法。 克卢普(su ) 呜 Mcp lh
是一位较早研究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的经济
学 他 9年 表 ( 的 识 产 分 家, 于]2 发 的 美国 知 生 与 6
配》 一书, 开创了信息化测算的 新时代。 马克卢普 将知识分为世俗知识、 科学知识、 人文知识、 社会
角度研究发展趋势, 也可从截面上考察不同国 家信息化发展的 程度差别。 如图 1 信息化指数模型包含一整套 所示, 科学的指标体系。由于四大要素中 1项分指标 1 无法进行直接比 所以, 较, 要将其转换成一系列 指数, 然后, 根据这些指数才能求得反映信息化 程度的总指标。 信息化指数法的计算通常采用 算术平均法: 首先视四 大类中的 1项分指标的 1 权重相同, 在此前提下, 确定某国 家或某地区 某 一年的各项指标法数为 基年的基数,即 权重定 为1 , 0 然后将被测地区某年度的 0 各项同 类指标 值除以基年的 各项指标值, 再分别按大类累加 除以 项数, 求得各大类的 平均指数, 最后, 将各 大类平均指数相加除以常数4即其为四 ( 大类) ; 其除数就是最终所求的信息化水平的 “ 信息化 指数” 。用公式表示为:
信息处理和传递服务
电子处理
表 2 波拉特 的第一信息部门构成
研究开发和发明性产业( 民间) 民间信息服务 信息流动和通信产业
教育
非电子处理
电话电报 信息产品产业
非电子性消费和中间产品
非电子性投资产品
知识产业分支 ( %) 百万芙元) 例 (
教育
研究与开发
6 14 09
19 0 09
通信媒介 信息设备
信息服务 知识生产总量 {
33 9 86
82 92 19 1 76
2 . 81 65 .
1. 32
80 . 19 . 38 . 2. 85
14 33 66
10 0 0.
(o t Ps)在美国商务部的资助下,出版了 九卷本 的 研究报告 《 信息经济》 这个报告是以马克 。 卢 普、 丹尼尔、 贝尔等人的研究为基础, 发展了克 拉克的三次产业理论, 将信息活动从三次产业 中分离出 来, 构成独立的第四产业— 信息产 业。波拉特在第一卷 《 信息经济: 定义与测量》 中, 第一次比 较系统地提出了 信息化的测算方 法,并利用美国国家统计数据具体地测算了美 国信息化的G P N 值和就业人数, 第一次使人们 对美国的经济结构和性质有了比 较清晰的 认识
调查邪协调性产业
调查业和非投机经纪业 宣传业
信息建筑物的 建设和租金 事务所的提供
非市场协调业
门, 包括民 间和政府的管理部门, 此类部门涵盖 了 经济领域中 行使计划、 决策、 管理能动的有关 机构, 3 表 给出了 波拉特定义的第二信息部门的 构成。第二信息部门测算不如第一信息部门那
样简单、 方便, 相反是比较复杂, 困难得多。根据 这一特点,波拉特用第二信息部门内信息劳动
者的收入和该部门购入的信息资本的 折旧 来测 算其产值。这两项之和就构成第二信息部门的 总产值。 在计算过程中, 波拉特采用美国劳动统 计局的 产业— 职业结构矩阵数据库。 将劳动 力人数转换为劳动者的收人, 再按产业统计出 第二信息部门的信息劳动者的总收人。至于信
卫 李晓东 信息化与 经济发展 北京; 发展出版社.0 . 3韩建新 信息经济学 北京: 中国 2 0P ; 0 6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0.1 2 0P7 0 5 经济科学出版社, 0.1 21 8 0 P3 1; 7 宋玲 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理论与方法 北京: 6 ②宋玲 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理论 与方法 经济科学出版社,01 2 2 ; 北京: 20. - 韩建新 信息经济学 . PI 1 8 9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 19 .16 1; 中国发展出 社 20.1 一 8; 00P7 1 马费成 信息经济学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97P 1 一19 李晓东 信息化与经济发展 北京 : 8 4
() 2
1 ; _1 二.
式中, 代表信息化指数, 代表某项指标 I x 的实际数据值,表示基年的 S 某项指标值。 第四 际电 种是国 联指标体系法。 1 5 ⑧ 9 年, 9
图 t 信息化指数模型结构
就是信息化指数。这种方法即可以 从时间序列
报, 1 () 巧一 3 202P 2 以,
②李晓东 信息化 与经济发展
北京 巾国发展出版社月 阅 P9 7 〕 6一 0
5
万方数据
第 1卷 6
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95P0 - 1 1 版社 .00P8 6 20 .5 一 0陈景艳 信息经济学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 . 9 15
万方数据
第 1卷 6
价值 构成比
4 . 41
81 .
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占G P N 比重( %)
1. 26
2. 3
20 年 03
表 1 18 年度美国知识产业分支测度表 9 5
研究室、 数据处理设备、 科学家、 技术人员
杂志剪贴
经营管理 会计 法律 知识产权 图书检索
}纸杂 、事 报 、志办 员
管理人员、 交流、 数据处理、 经昔咨询
}计 、记记 工 、据 理通 会 员薄 、账 具数 处 、信
律师、 通信、 数据处理
}识 产著 、片发 等 知 生 I 管 员 图
公共信息服务 正规通信媒介 非正规通信媒介
凤险经营
保险业
电子性投资产品 政府活动的一部分
金融业
投机经纪人
联邦政府的 第一次信息服务 邮政服务 州或地方的教育
基础设施
与了解。
波拉特测算理论的核心是将信息部门从国 民经济各部门中逐个识别出来, 然后将信息部
知识生产和发明性产业
门分为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 并进而 建立一套可以量化的 测算体系。 一级信息部门 和二级信息部门的识别标准是由 各种经济活动 和信息的 形态转换的相关程度来确定。波拉特 的一级信息部门又称第一信息部门, 包括所有 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 企业 ( 或产 业) 这个部门提供信息处理与信息传递所需要 , 的技术性的 基础设施, 销售作为商品的信息。 表 2 给出了波拉特定义的 第一信息部门的 构成。 波 拉特在此基础上采用测算国民 生产总值的最终 需求法和增值法对第一信息部门 进行了 测算, 得出其在国民 生产总值中的比 重。 最终需求法的计算公式及方法与马克卢普 计算方法大体相同, 见公式 () 增值法则是将 1; 所有企业的销售或营业收人扣除从别的企业购 买生产资料的支出之后的 余额相加, 求得一定 时期内 社会生产的新增加值总额亦即将产品各 个生产环节所产生的增加值加总起来测定国民 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这两种方法的数据来源 是美国经济分析局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波拉特的二级信息部门又称第二信息部
万方数据
表3 波拉特的第二信息部门构成
类 别 广告 书信打字员 复印 印刷 邮递 研究开发 主要投入
外围装置、 软件、 咨询 电 子数据 处理 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