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涂装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车灯工艺技术

车灯工艺技术

车灯工艺技术车灯工艺技术是指在制造车灯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工艺和技术。

车灯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备照明功能,还承担着提高行车安全性和美化车辆外观的重要任务。

因此,车灯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对提高汽车的品质和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制模工艺是车灯工艺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制作车灯模具时,通常采用注塑工艺。

这种工艺可以实现复杂形状的灯具结构,且模具使用寿命长、精度高。

制模工艺的核心是模具的设计和制造。

良好的模具设计可以保证车灯外形的精准度和质量,并且具备良好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

二、注塑成型工艺也是车灯工艺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可以制造出车灯的塑料零部件。

在注塑成型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注塑温度、压力和速度等参数,以确保产品的成型质量和一致性。

同时,采用先进的注塑设备和工艺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表面处理是车灯工艺技术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

车灯的外观质量和光效直接受表面处理工艺的影响。

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包括镀膜、喷涂、丝印等。

镀膜工艺可以在车灯表面形成一层反光材料,提高车灯的照明效果。

喷涂工艺可以为车灯提供丰富的色彩选择,同时还可以起到保护和防刮擦的作用。

丝印工艺可以在车灯上印刷各种图案和标识,增加车灯的辨识性和美观性。

四、光学设计是车灯工艺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科学的光学设计,可以实现车灯的良好照明效果和光束控制。

优秀的车灯设计需要考虑到光束的亮度、分布和色温等因素,以满足驾驶人的照明需求,并且避免对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眩光。

总之,车灯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对提高汽车的品质和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不断改进工艺和技术,可以实现车灯的高效生产和优良品质。

而且,车灯工艺技术的发展还可以为汽车设计师提供更多的创作空间,使车灯成为汽车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汽车的整体形象和价值。

因此,加强车灯工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于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汽车涂装中的光固化技术剖析

汽车涂装中的光固化技术剖析
修复
快速固化:光固化技术能够在极短 的时间内完成涂层的固化,提高了 生产效率。
环保:光固化技术使用的低挥发性 有机化合物(VOC)的环保型涂料, 对环境友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高附着力:光固化涂层与基材之间 具有极强的附着力,不易脱落。
高耐磨性:光固化涂层具有高耐磨 性,能够承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 摩擦和冲击。
汽车零部件的涂装 汽车车灯的涂装
汽车车身的涂装 汽车内饰件的涂装
清洁表面:去除油污、杂质和旧涂层,确保表面干净无痕 表面处理:进行磷化、氧化或喷砂等处理,增强表面附着力 涂装前检查:确认表面处理效果,确保符合涂装要求 涂装环境控制:保持涂装环境清洁、干燥,控制温度和湿度
快速固化: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固化,提高生产效率。 高附着力:对各种材料表面具有极强的附着力。 耐磨、耐腐蚀:具有优异的耐磨、耐腐蚀性能,能够承受各种恶劣环境。 环保安全:无毒无味,对环境友好,安全可靠。
多领域应用:光固化技 术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 大,不仅局限于汽车涂 装领域,还将拓展到其 他领域。
新材料开发:研 究新型的光敏树 脂,提高涂层的 性能和环保性
高效固化技术: 探索更短的固化 时间和更高的固 化效率,减少生 产成本
纳米技术应用: 将纳米材料与光 固化技术结合, 提高涂层的耐磨、 耐腐蚀性能
底材准备:确保表面干净、无杂质 涂布:将光固化涂料均匀涂布于表面 紫外光照射:在特定波长和时间的紫外光照射下,引发涂层固化 后处理:检查涂层质量,进行必要的修整和保护
喷枪:将光固化涂料均匀地喷涂在汽车表面 紫外灯:提供紫外线照射,使涂料迅速固化 预热器:对汽车表面进行预热,提高涂料的附着力 冷却系统:降低汽车表面温度,防止涂层起泡

车灯实训报告

车灯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车灯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自身对车灯性能和制造工艺的认识,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车灯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车灯的结构、原理、制造工艺以及检测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实训内容1. 车灯基础知识实训期间,我们学习了车灯的分类、结构、原理及性能要求。

车灯主要包括前照灯、雾灯、转向灯、尾灯等。

其中,前照灯是车灯中最重要的部分,主要负责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照亮前方道路,提高行车安全。

2. 车灯制造工艺实训中,我们了解了车灯的制造工艺流程,包括模具设计、注塑、焊接、装配、涂装等环节。

通过对这些环节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车灯制造的各个环节要点。

3. 车灯检测方法实训期间,我们学习了车灯的检测方法,包括外观检测、光束检测、电气性能检测等。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车灯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4. 车灯故障分析与维修实训中,我们学习了车灯常见的故障现象、原因及维修方法。

通过分析故障原因,我们掌握了如何解决车灯故障,提高维修技能。

三、实训过程1. 车灯装配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车灯装配实训。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按照车灯装配工艺流程,完成了车灯的装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车灯各部件的安装顺序、注意事项及装配技巧。

2. 车灯检测实训接下来,我们进行了车灯检测实训。

通过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我们对车灯进行了外观、光束、电气性能等方面的检测。

在检测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检测技能。

3. 车灯故障分析与维修实训最后,我们进行了车灯故障分析与维修实训。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通过分析车灯故障现象,找到了故障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维修。

通过这次实训,我们提高了自己的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四、实训收获1. 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通过本次实训,我对车灯的结构、原理、制造工艺及检测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汽车涂装工艺技术的发展研究

汽车涂装工艺技术的发展研究

汽车涂装工艺技术的发展研究摘要:对汽车装备制造来讲,汽车涂装工艺这一工序非常重要,传统涂装工艺下的涂装工艺对环境污染非常重要,也会损害职工的身体健康,随着绿色、低碳理念的深入人心,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涂装工艺成为了当前汽车涂装工艺的一种趋势。

本文对我国汽车涂装工艺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汽车装备;涂装工艺;绿色;低碳进入新世纪后,人们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汽车涂装工艺不仅要满足经济性,还应该满足环保要求,还需要尽可能节约经济投资,节省原材料。

同时,汽车涂装工艺应该具有环保意识,保证挥发物质污染性尽可能的降低,实施工艺的时候尽可能实现低碳化、无害化,尽可能不污染周边的大气环境和水资源。

相关生产厂家应该不断的优化汽车涂装工艺和优化汽车组装设备技术,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要求,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社会效益的目的。

随着节能型的汽车涂装工艺的大范围应用,社会上出现各种各样的节能技术措施,在对环境效益进行保证的基础上,实现更低的能耗。

在注重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发展的今天,低耗、低排放成为当前汽车涂装工艺发展的重要指标。

本文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中有关节能改进经验,介绍了当前汽车涂装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我国传统汽车涂装技术现状传统汽车涂装工艺包括前处理、电泳、电泳烘干、涂胶、涂胶烘干、中涂、中涂烘干、面漆、面漆烘干等主要涂料涂覆及烘干工艺,其中前处理脱脂、磷化、电泳均对温度有着较高的要求,针对传统汽车前处理电泳涂装工艺来说,需要大量的热水、冷水进行不停的换热,以保障材料温度处在合适的范围内,以提高其化学反应的效率,达到涂装电泳实现的要求;这个环节耗费大量的水、电、气等能源。

涂胶、面漆环节因涂料固化要求,需进行高温烘烤固化,同样需要大量用能设备来保障施工工艺满足材料性能的要求。

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经济的发展,国家已经愈来愈感觉到能源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逐步完善了相关的能源及环保管控、监督机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带来的节能环保优势愈加突显,这也成为汽车涂装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探索方向。

汽车涂装工艺论文

汽车涂装工艺论文

汽车涂装工艺论文1. 引言汽车涂装工艺是汽车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汽车的外观质量和耐久性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汽车涂装工艺进行分析和研究,重点探讨涂装工艺的发展历程、涂装工艺的分类、涂装工艺对汽车质量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涂装工艺的深入了解,为制定提高汽车涂装质量的措施提供依据。

2. 汽车涂装工艺的发展历程汽车涂装工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手工涂装到现代的自动化涂装,不断改进和创新。

2.1 手工涂装时代手工涂装是汽车涂装的最初形式。

工人使用喷枪将涂料手工涂刷在汽车表面,然后用刷子或辊筒均匀涂抹。

这种方法存在涂料均匀度不高、施工速度慢等问题。

2.2 人工喷涂时代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喷涂逐渐取代了手工涂装。

在人工喷涂时代,工人使用专门的喷枪进行喷涂。

这种方法提高了涂料的均匀度和施工速度,但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涂料利用率低、喷涂效果不稳定等。

2.3 自动化涂装时代自动化涂装是现代汽车涂装的主要工艺。

该工艺采用自动喷涂系统,将涂料均匀地喷在汽车表面,实现高效、稳定的涂装过程。

自动化涂装工艺不仅提高了涂装质量和效率,还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

3. 汽车涂装工艺的分类根据涂装过程中的涂料种类和施工方式,汽车涂装工艺可以分为喷涂工艺和浸涂工艺两类。

3.1 喷涂工艺喷涂工艺是将涂料喷洒在汽车表面的一种工艺。

常见的喷涂工艺有:•静电喷涂:通过静电力将涂料吸附在汽车表面,形成均匀的涂层。

•电泳喷涂:在一个带有电解质的溶液中,涂料颗粒随着电场的作用而定向移动并附着在汽车表面。

•烤漆喷涂:在涂料喷涂后,通过加热使其快速固化,形成坚固的涂层。

3.2 浸涂工艺浸涂工艺是将汽车零部件浸泡在涂料中,使其表面覆盖涂料的一种工艺。

常见的浸涂工艺有:•防腐浸涂:使用防腐性涂料,将汽车结构件浸泡在涂料中,达到防腐的效果。

•防磨浸涂:使用耐磨性涂料,将汽车零部件浸泡在涂料中,以增加其耐磨性能。

4. 汽车涂装工艺对汽车质量的影响汽车涂装工艺对汽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汽车涂装技术研讨论文

汽车涂装技术研讨论文

汽车涂装技术研讨论文汽车涂装技术研讨论文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汽车涂装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汽车涂装不仅彰显车辆的美观性,还起到保护和增强车身的作用。

因此,汽车涂装技术也日趋成熟和复杂。

本文旨在探讨汽车涂装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汽车涂装技术的发展历程1.传统涂装技术汽车涂装技术最初采用的是传统喷漆工艺。

该技术主要是将漆涂刷在汽车表面,然后经过干燥、打磨等步骤最终形成稳定、美观的涂层。

然而,这种技术存在着许多弊端,例如不易控制涂布厚度、易产生气泡等。

2.机器人喷涂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喷涂技术逐渐被引入到汽车涂装生产流程中。

机器人的涂装效率、稳定性、质量都远远超越了人工涂装,并且可以有效避免人工涂装中的人为错误。

目前,大多数汽车涂装车间都采用机器人喷涂技术。

3.水性涂料技术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水性涂料技术逐渐取代传统的有机溶剂涂料。

水性涂料具有环保、健康、安全等优势,且能够减少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由于水性涂料与传统溶剂涂料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对于涂装设备、工艺和经验等方面都需要重新设计和调整。

二、汽车涂装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1.智能化趋势未来汽车涂装技术将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随着机器人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汽车涂装生产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同时,人工智能也可以对涂装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误差检查,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2.环保化趋势汽车涂装技术未来将越来越注重环保。

环保涂料、涂装设备、涂装工艺等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同时,将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环保涂装工艺和材料。

3.标准化趋势在全球汽车市场中,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将制定标准化的涂装工艺和质量控制系统。

标准化将有助于提高涂装质量、减少生产成本、降低涂装标准的重复性,并改善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4.涂装数字化涂装数字化将成为未来趋势的重点。

利用现代科技将生产数据数字化,并将其存储在云端,以便有效管理数据、控制生产流程、准确预测生产成本、并及时反馈生产情况。

汽车涂装修复工艺分析_毕业论文

汽车涂装修复工艺分析_毕业论文

汽车涂装修复工艺分析摘要汽车涂装,就像是每个人的脸一样,不能失去;也是给别人的第一映像,因此,非常的重要。

我国的汽车涂装工艺技术水平和涂装质量已与国际接轨, 在环保、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率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 但我国汽车涂装工艺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

近20 年内新建的汽车车身塑料件涂装线, 引进了很多先进的、现代化的涂装设备及涂装工艺技术, 可称为世界一流, 尤其进入21 世纪后新建的轿车车身涂装线基本上汇集了世界各国汽车涂装领域尖端技术。

流水线生产的汽车车身几乎100% 采用喷浸结合的三元锌盐磷化处理和阴极电泳涂装工艺, 采用摆杆式, 旋转浸渍式或悬挂推杆输送链输送车身; 采用高速旋杯式自动静电喷涂往复机喷涂中涂、面漆。

进入21 世纪以来, 又被智能化的机器人杯式自动静电喷涂机所替代, 进一步提高了喷涂柔性和涂着效率; 在中途、面漆喷涂区, 烘干室和其他手工作业区采用滑橇输送机或倒置式积放输送机等地面输送系统, 能实现自由分流或合岔, 横向车转移, 上下垂直升降, 调整输送间距和积放等功能。

车身用喷漆室全部采用上供风下抽风湿式大型喷漆室, 确保在高清洁度的空间环境下进行涂装作业。

车身底板下表面喷涂车底涂料, 所有缝隙都涂密封胶, 以提高缝隙的耐蚀性, 车身的舒适性和密封性。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汽车制造、修理技术的日益更新,基础涂装工艺已经引起了汽车制造商和维修服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种类繁多、规格齐全和功能良好的涂装材料,无疑会进一步促进维修质量的提高,促进汽车使用寿命的延长。

关键词:涂装发展;涂装管理;电泳技术;注意三废第一章涂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1.粉末涂料的现状与发展1.1粉末涂料的应用领域1.1.1粉末涂料地理区域上的差异在不同的地区使用不同类型的粉末涂料,其在地理区域上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如粉末涂料在全球有欧洲、美国和日本3个主要市场,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原材料利用方面的因素,这些地区都发展了各自不同的产品体系。

浅谈汽车涂装颜色开发工艺要点

浅谈汽车涂装颜色开发工艺要点

浅谈汽车涂装颜色开发工艺要点汽车颜色是汽车外观设计的重要方面,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还能体现汽车品牌和制造商的文化氛围。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倾向,汽车涂装颜色的开发工艺也在不断优化和改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汽车涂装颜色开发工艺的要点。

一、选色工艺选色工艺是汽车涂装颜色开发流程的关键环节,决定了汽车颜色的色调、光泽、金属感和颗粒度等特征。

通常情况下,汽车制造商会与专业的涂料供应商合作,使用色彩计算机分析仪器和光谱仪等设备来进行颜色匹配,以确保涂装出的颜色符合设计要求。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灯光条件和环境因素对颜色的影响,以保证汽车外观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表现一致。

二、涂料选择涂料的选择对于汽车涂装颜色的最终表现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涂装材料包括聚氨酯涂料、丙烯酸涂料和三元乙丙橡胶涂料等。

其中聚氨酯涂料具有耐磨性好、颜色自然、黑色和红色效果鲜艳等特点,适合制作高档车型;丙烯酸涂料则具有色彩饱和度高、涂层光滑且易于清洁等特点,适合制作中档车型;三元乙丙橡胶涂料则具有抗紫外线能力强、防腐性能好等特点,适用于制作SUV或越野车等。

三、涂装系统涂装系统是指涂料的喷涂设备和流程,能够直接影响到涂装光泽和表面效果。

现代涂装系统采用了高精度喷涂工艺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涂料均匀而稳定地覆盖整个车身表面。

此外,还要考虑到干燥时间、固化温度和涂层厚度等因素,以达到涂装质量的最佳效果。

四、颜色变化随着汽车使用寿命的增长,车身颜色会逐渐出现色差,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因此,在汽车涂装颜色开发工艺中,需要考虑到颜色的稳定性和颜色变化的预测,以减少车身颜色的变化。

据此,涂料供应商会进行一系列的可靠性测试和颜色变化预测,以确保涂装颜色在使用寿命内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总结综上所述,汽车涂装颜色开发工艺需要在选色工艺、涂料选择、涂装系统和颜色变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获得最佳的涂装效果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灯涂装工艺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车灯涂装中关键零部件底涂工艺的研究,找到生产工艺的主要控制点,寻求最佳的工艺选择参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指导生产及进行工艺优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车灯,底涂,参数
AbstractThough the study on key processes and effect factor analyses in spraying technology, the key control parameters and the optimal technical parameters were acquired, and these parameters can be used to guide headlamp production.
Key WordsHeadlamp,spraying,parameter
1 前言
车灯是汽车照明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对车辆夜间行驶的安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车灯已成为汽车、特别是轿车漂亮的外形和功能的重要构成。

涂装不仅要求有很好的防腐蚀能力,而且也要有很高的装饰性,要求鲜艳夺目、光彩照人,汽车灯具目前更是向美观时尚、环保节能、价廉耐用的方向发展;同时要求汽车灯具与车身统一设计,与车身的风格协调一致。

传统的涂装工艺在作业过程中对作业人员身体危害极大,而UV固化是一种低污染,高效节能的涂装工艺,近些年来越来越被很多车灯厂家所重视,逐渐成为车灯涂装工艺发展的方向。

2研究内容
本文以汽车前照灯上的反身框为研究对象,对传统底涂工艺与UV(紫外线)固化工艺进行分析比较。

重点研究油漆、烘烤方式、喷漆室湿度等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找到生产中的控制点,寻求最佳的工艺参数,为优化灯具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中的底涂均采用喷枪喷涂。

1、实验中确定以下工艺参数
1)传统底涂中分析三种底漆PB-500、PB-553、MB-100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2)根据PBT基材属性及所选油漆,分析烘烤温度和时间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3)分析喷漆室湿度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2、两种工艺的比较
两种工艺中都采用同一种基材PBT,传统涂装工艺在成膜过程中只发生物理状态的变化而没有化学反应发生,涂料中成膜物质的组成结构保持不变,只依靠物理作用成膜,成膜物一般是具有线性结构。

而UV固化涂装工艺在成膜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涂料中成膜物的组成、结构发生改变,成膜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热固性高聚物的物质。

传统底涂中所采用的涂料在底漆烘烤过程中,大量溶剂从膜中迁移出来,容易形成针孔,一方面破坏涂层表面的平整性,镀膜时也将出现较多明显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妨碍真空镀层与漆膜的良好附着;同时挥发的大量溶剂污染大,影响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而UV固化底涂,以光固化涂料作为底漆可起到更强的封闭作用,避免出现针孔等漆膜弊病,环境污染小,UV光固化中显然不存在传统涂料中的问题。

UV光固化底漆具有良好的流平性,其在镀膜时产品可获得理想镜面效果,大大提高镀膜光亮度,用传统涂料镀膜的产品表面质量相对粗糙,光亮度和镜面效果较差。

传统涂装工艺生产周期长,浪费大,效率低,而UV固化涂装工艺在常温下很短时间内完成,高效节能。

3涂装工艺的影响因素分析
1)油漆的影响
不同油漆在PBT塑料上的附着力不同,通过附着力实验,如表1所示,发现PB-553和MB-100满足附着力实验要求,而PB-500附着力比较差;而MB-100因为粘度大,喷雾效果不理想,会引起发雾,当加入过多稀释剂进行涂装时,又容易引起流油,因所采用的稀释剂为有毒溶剂,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用量需占总体积三分之一左右才能起到比较好的稀释效果。

表1
油漆类型加工数量合格数不良率不良原因
PB-500 20 5 75% 附着力不足
PB-553 20 18 10% 麻点
MB-100 20 10 50% 发雾、流油
因此传统涂装时以选择PB-553为宜。

不同塑料基材在涂装时必须选用合适的油漆和稀释剂。

建议最好不用稀释剂,一般稀释剂都为有毒有机溶液。

2)不同烘烤方式的影响
设置烘烤温度为100℃、120℃、140℃、160℃四组,烘烤时间设置为:60min、90min、120min、150min、180min五组,对烘道和烘箱烘烤进行对比。

图1不同温度下烘道的合格率曲线
图2不同温度下烘箱的合格率曲线
PBT耐热温度为140℃,烘箱温度达160℃时,会引起喷涂层边缘开裂,影响产品表面镀铝质量,而烘道设置为160℃时,实际烘道内温度比实际显示的温度低,再加上一些排气通风带走一部分热量,所以底漆烘烤时,烘道所设置温度比烘箱高,时间也长。

烘道面积大,通风散热比烘箱要快,所用时间比烘箱温度要高,时间要长,烘箱属于一个小环境,升温和保温效果比烘道好,但烘箱容积有限,只适宜小批量生产,烘道则在大批量生产有优势。

3)喷漆室相对湿度有影响
大气的湿度与涂料的干燥和施工性能有很大的关系,湿度太低容易引起产品边缘处凹凸不平,湿度太高易产生涂料“泛白”,而且使涂膜性能下降。

设置相对湿度40%、45%、50%、55%、60%、65%、70%、75%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图3喷漆室湿度和不良率关系
湿度在50%~65%时,涂装效果最佳。

4)UV固化
工件进行UV喷涂后,产品装夹定位在输送链上的夹具上,通过进料段进入到流平段,在流平段经过充分的流平,然后进入到固化段通过紫外光波多方位照射、固化后,再通过自然冷却区,最后到出口处检验合格后送下道工序。

在速比20时,能量与温度的关系。

图4温度和能量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每升高5℃,能量升高约60 mj/cm2左右。

经过分析知此温度为流平段温度,仅仅表示流平段内温度。

合适的流平温度对产品表面油漆进行流平,可达到更美观的表面质量。

速比25时,电压365~370V时,温度和不良率的关系见图5。

图5温度和不良率的关系
由图5可知,温度在60~85℃之间时,产品质量的良品率最高,所以在该温度段流平效果最佳。

而不良现象主要是表面质量发涩,这主要是因为流平效果不佳引起的。

温度太低,油漆没有充分流平。

选择温度70℃时,电压365~370V时,能量和速比的关系见图6。

图6能量和速比的关系
温度70℃时,电压365~370V时,速比和不良率关系见图7。

图7速比和不良率的关系
从上图可知,速比在25左右时,产品合格率最高。

温度70℃,速比25时,电压与不良率关系见图8。

图8电压和不良率的关系
从图8可以看出,电压在365~375V时,不良率最低,而我们日常生产中工业用电的电压一般就在此范围内,当电压高于或低于此范围,不良率都会有一个提高。

因此电压稳定在此范围内,能比较好的生产出最多的合格品。

温度70℃时,电压控制在365~370V时,两速比间隔0.5时,速比范围在21~29时速比和不良率关系见图9。

图9速比和不良率的关系
从以上各图分析知,将红外流平段设置温度为65~85℃,电压控制在365~375V之间,速比在24~26时(流平时间约为6~8分钟),灯管能量控制在2400-2700 mj/cm2,可以得到较佳的流平效果和较好的产品质量,所以在此范围内制定工艺最佳。

4 结束语
通过对底漆涂装工艺的分析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不同油漆对基材的吸附力不同,涂装过程中应选配与基材相匹配的油漆对涂装质量至关重要;
2)生产中烘箱比烘道生产的良品率要高,但生产效率较低,适宜小批量生产,烘道对大批量生产有优势,同时设置温度时,烘道要比烘箱略高10℃左右为宜,烘烤时间要长约30分钟;
3)涂装时,喷漆室相对湿度在50%~65%时,涂装效果最佳;
4)UV固化红外流平段设置温度为65~85℃,电压控制在365~375V之间,速比在24~26时(流平时间约为6~8分钟),灯管能量控制在2400-2700 mj/cm2,可以得到较佳的流平效果和较好的产品质量,在此范围内制定工艺最佳。

汽车灯具做为汽车一个重要的零部件,除了一般的照明作用外,如今的车灯更强调其装饰性,越来越被消费者重视。

UV固化满足国际上流行的“四E”原则(Economy、Efficiency、Ecology、Energy)即“节能源、省资源、低污染、高效率”,又能获得比传统涂装工艺更好的产品质量,逐渐被国内外广大厂家所重视,对其工艺设计和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应当更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 陈慕祖.我国汽车涂装新技术的应用,涂装工艺[J],2000年第4期:4-8
[2] 汽车涂膜质量的多重保证手段.现代涂料与涂装,2011,5:44-47
[3] 姚勇,周华.国内外汽车灯具发展状况分析[J],专用汽车,2006,1
[4] 雷卫红.汽车灯的发展趋势.消费日报,2003,10,14
[5] 燕来荣.车用塑料件涂料及其涂装,2010,2:41-44
[6] 庚晋,吴志菲.车灯研究初探,灯与照明[J],2002.8:38-38
[7] 李东江.现代汽车电气设备[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8
[8] 崔立纯,王宏.国内外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发展趋势[J],汽车工业研究,1997,5:13-15
[9] 尹涛,李钢.我国摩托车灯具行业的发展现状[J],摩托车技术,2003,9:7-8
资助项目:安徽科技学院青年基金项目:EHA技术在主动悬架中的应用(ZDC2011288)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