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姓的来源,姓谈的名人_百家姓
源于孔孟之乡的姓氏(35)——谈姓

源于孔孟之乡的姓氏(35)——谈姓谈姓发源地:山东微山河南商丘谈姓总体概述:谈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三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三。
寻根溯源:谈姓来源有五:1、出自子姓。
据《姓苑》、《千家姓查源》、《姓氏考略》所载,宋微子之后,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为楚灭,子孙以国为氏。
2、出自籍姓。
据《新纂氏族笺释》所载,周大夫籍谈后,避项籍讳,为谈姓。
3、出自己姓。
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所载,少昊之裔有郯姓,后讹为谈姓。
4、出自嬴姓。
谭子(故城在今山东历城东南或今章丘西),鲁庄公十年灭于齐,其后有谈姓。
5、出自他族。
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
得姓始祖:微子启。
名启,商纣王庶兄、周初诸侯。
商末受封于微(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一带),子爵,故称微子。
纣王无道,致使国势危险,民心动乱,他忧心如焚,多次强谏,奈纣王执迷不悟,遂愤而出走。
周灭商时,他投向军前乞降。
成王时,他以殷嗣受封国于宋,以奉商汤之祀,为宋国始祖。
宋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为楚灭,子孙以国为氏,称谈姓,并尊微子启为其始祖。
繁衍播迁:谈姓源起于周时的诸侯宋,战国时灭于楚(《史记》载宋国于公元前二八六年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子孙遂以国为氏,谈姓始产生。
宋亡国后,谈姓大多留居祖居地,秦汉时,有一部分子孙北迁到今河北鸡泽、永年、曲周等地落户,这个地区当时属广平郡,后来谈姓在此地繁衍成为大族,故后世谈姓有以广平为其郡望堂号的。
另外,还有一部分谈姓西迁至今晋、陕、豫三省邻界处之河南灵宝落籍,此地古属弘农郡,后来谈姓在此郡繁衍成为大族,故后世谈姓也有以弘农为其郡望堂号的。
而祖居地商丘一带,汉时属梁国,故梁国作为谈姓之郡望堂号也就毋庸置疑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外族的入侵加之天公不作美,谈姓以上述三郡为中心,除散布于北方大多数省份外,还南迁至今安徽、江苏、浙江等其他南方省份,唐末五代十国期间,这种南迁的情况有增无减,不但使谈姓繁衍的中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而且使谈姓散布于今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更多的南方省份。
《百家姓》全文+拼音+注释,

《百家姓》全文+拼音+注释,《百家姓》全文+拼音+注释,看看你的姓氏来自哪?布鲁斯登3天前38评论关注《百家姓》简介《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每个姓氏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族的文化和历史。
要把中国的姓氏都说明白了,估计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呢。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
按文献记载,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
将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常见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它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它所辑录的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
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
姓源於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
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
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後,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
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
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咎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宣丁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魏加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姜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却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温别庄晏柴瞿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庚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殴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江红游竺权逯盖益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仲孙太叔申屠公孙乐正轩辕令狐钟离闾丘长孙慕容鲜于宇文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夹谷宰父谷粱晋楚阎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商牟佘佴伯赏南宫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家姓完(如果这里没有您的姓氏,还请见谅哦。
三组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END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作为一名骄傲的中国人,我们要 了解并发扬我们自己的文化!!!
《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教熊、罴 (pí )、貔(pí )、貅(xiū )、豹、虎, 以与炎帝战于阪(bǎn)泉之野。”其中的“熊、 罴、貔、貅、豹、虎”实际上是指以野兽命名 的六个 氏族 。
古代姓氏图腾
周武王灭商以后,追 封前代圣王的后人, 找到了舜帝的后裔妫 (guī)满,封他为陈 侯。其子孙后来就以 国为氏,就是 陈 氏。
传统节日之四:七夕
旧时民间七月七日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当时对这 一天兴趣最大的,还是年轻女子。她们穿新衣,拜双 星,并乞巧。 穿针乞巧是七夕中女儿们的节目之一,据说在汉代 已经盛行。 还有一种游戏节目是七位姑娘互相邀约,结伴在七 夕之夜的园庭,各以巾帕遮目,然后仰首向天,面对 牛郎织女星,根据所看到的景象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
传统节日之二:清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清明节为农历四月五日。清明祭祀坟 墓的俗例,自汉相沿承袭,以后普及民间, 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孝子贤孙都要到郊外 祭祖扫墓。 踏青是陪衬清明的副节目,扫墓之余, 一家大小因利趁便,就在山野间游乐一番, 顺手折支柳枝戴在头上,等到入暮回家。
传统节日之三:端午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 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 蒲、赛龙舟、吃粽子、拴五色线、挂香包、 饮雄黄酒。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 大的诗人屈原。
新 百 家 姓
一、既然有这 么多的姓氏, 那这些姓氏是 怎么来的呢?
姓氏创建
炎黄以前人是没有姓氏的。首先出现名后 来才有姓。 伏羲氏是我国上古时期著名的部族首领, 不仅被列为三皇之首,还是中华民族的“人文 始祖”。伏羲氏最重要的贡献是:“正姓氏, 通媒妁,制嫁娶”。《三坟》曰:“伏羲氏, 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为风姓”,因此“风” 为中华第一姓。(在传说中,伏羲神是燧人氏 (火神)的后代 )
谭氏家谱

谈氏家谱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已姓,出自周武王给古帝少昊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被封于炎地(今山东临沭郯城),称炎国。
少昊,远古帝王,姓已,名挚,字青阳,建都穷桑,故号为穷桑氏,也称金天氏。
“炎”,古字通“谈”,春秋前后,国名多加“邑”偏旁,从而炎国演化为谈国,亦称郯国,国君称谈子,亦称郯子,子爵,周武王将其归附于宋国所辖制,成为宋国的附属国。
近有文献介绍谈国为子姓,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本书考证,谈国在西周早期历史上曾依附于宋国,在国政上受宋国辖制,但并不是子姓之国。
谈国疆域主体在东海之滨的日照、临沭一带地区,后来的谈国在临沭市郯城县一带,包括在沂河东岸从李庄到归昌杨集、曹庄大兴,以及赣榆、东海、新浦部分地区。
在春秋早期的周桓王姬林二十年(鲁桓公姬允十二年,公元前700年),鲁桓公联合了郑厉公姬突,两国合兵攻打宋国,谈国就在这场战争中被鲁桓公吞并,变成为鲁国的附庸国。
周景王姬贵二十年(鲁昭公姬将十七年,公元前525年),谈国君主谈子觐见鲁昭公时,鲁昭公曾大摆盛宴款待。
席间,鲁国大夫叔孙昭子问起了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少昊氏以鸟名官之事,郯子数典述祖侃侃而谈。
谈子说:“少昊是我的祖先,我当然知道其官制由来。
我的祖先少昊挚初立位时,恰好有凤凰飞来,这被当成吉祥的征兆,因此就拜鸟为师,以鸟名来称呼各种官职。
郯子进一步解释说:少昊是我们的高祖,我知道这是什么道理。
从前黄帝以云来记事,因此他的百官都以云命名;炎帝以火来记事,因此他的百官都以火命名;共工氏以水记事,他的百官都以水命名;太昊氏以龙记事,他的百官都以龙命名。
我的高祖少昊挚即位的时候,恰遇凤鸟飞来,因此便以鸟记事,他的百官也以鸟命名。
如凤鸟氏掌管历法。
所说凤鸟氏,就是历正。
凤凰是吉祥的神鸟,它一出现天下就和平安定,它是知道天时的。
历正是主管历数正天时的官,故叫凤鸟氏;玄鸟氏掌管春分、秋分。
玄鸟即燕子,它们春分飞来,秋分离去,故名掌管春分和秋分的官为玄鸟氏;伯赵氏掌管夏至、冬至。
谭姓历史名人研究报告文学

谭姓历史名人研究报告文学谭姓历史名人研究报告文学:引言:姓氏在人类社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个人身份的象征,更是家族和血缘的标志。
在中国,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而承载着这些姓氏的历史名人更是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次研究报告将聚焦于谭姓历史名人,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一、谭氏姓氏的起源在中国的姓氏中,谭姓排名第127位,人口较为集中。
根据文献记载,谭姓源于姬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姓氏之一。
相传谭姓起源于周朝时期,属于宋国后裔。
谭姓在历史上有不少重要的贡献者和代表人物。
二、谭姓历史名人1.谭嗣同谭嗣同(1865年-1898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是清末维新运动的先驱者,也是光复会的倡导者之一。
谭嗣同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政治改革和民主革命,为中国的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谭志诚谭志诚(1892年-1986年)是中国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指挥官之一。
他积极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谭志诚在解放战争期间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并取得惊人的胜利。
3.谭延闿谭延闿(1903年-1999年)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
他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丰富了人们的历史知识,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
谭延闿还积极参与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为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论:谭姓历史名人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谭嗣同的爱国主义精神到谭志诚的军事才能,再到谭延闿的学术贡献,无一不展示了谭姓历史名人的勇敢、聪明和智慧。
他们不仅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与传承。
谭姓历史名人的事迹和贡献让我们更加了解和珍视自己的家族文化,也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通过对谭姓历史名人的研究与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力量。
百家姓的主要姓氏来源和代表人物

《百家姓》的姓氏来源以及代表人物1.赵历史来源:赵姓出自“嬴”姓,据《唐书》记载,上古东夷族首领伯益的第十三世孙造父,在周穆王时传说他曾取良马八骏,献与周穆王,周穆王乘这八匹骏马西巡狩猎。
来到昆仑山上,西王母设宴招待他,饮酒唱和乐而忘返,为周穆王御车,日趋千里,息徐偃王反叛,其后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既今山西省洪洞具北,其后为赵氏。
家族名人:赵云 ( ? - 229 )是三国名将,字子龙,三国时常山真定人。
初从公孙瓒,后归附刘备。
勇敢善战,以忠勇著称。
封永昌亭侯,累迁镇军将军,卒諡顺平。
2.钱历史来源:“钱”源与“彭”姓,是以官职命民的姓氏。
周朝有官职名“钱府上士”掌管财政,遂以官为氏。
相传为古帝颛顼玄孙彭祖(即籛铿)的后代。
家族名人:钱元( 887 - 941 )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国王,颇建勋绩,一生好儒,招纳贤士。
有诗千首。
钱一本 ( 1539 - 1610 )明朝易学家,江苏常州人,官至徵御史,因触怒明神宗被斥为民。
3.孙历史来源:春秋时卫武公的儿子惠孙任卫国上卿,他的儿子名乙,字武仲,以祖父的字命氏。
家族名人:孙子:兵圣,是春秋末期军事家,齐国人,著兵法“十三章”。
孙子被推崇为兵法的鼻祖,《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学圣典。
孙中山 (1866-1925)字逸仙,别号中山樵,世称中山先生,广东香山县人。
清末,因见国势日衰,民族危亡,乃唤起同志,共组兴中会,为革命救国的团体;後递改为中国国民党,被推为总理。
致力革命数十年,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终於辛亥一役,推翻满清,建立民国,改国体为民主共和。
手创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手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为革命建国的最高原则。
民国十四年逝世於北京,二十九年国民政府颁令,尊为中华民国国父。
4.李历史来源: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出自“嬴”姓。
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为姓,春秋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李」为氏,称李耳。
据《北史》所载,赵郡李氏,为赵将武安君之後,李左车其先也。
广平谈氏溯源

结论:作为广平谈氏的永思堂,其先肯定 有在广平的,那么谁呢? (1)从时间上看,应该是仲春公,公元 前66年因平霍乱有功封关内侯于广平郡。 (2)从内在因素看,仲春公封关内侯于 广平郡,三世袭侯爵,食租百余年,最有 条件成为广平望族。
4、永思堂谱系真实性考证
考证(1)北宋末邓名世撰的:
结论:广平之前是出自吴地,即汉之前的谈望出 吴地,与永思堂谱系吻合。
陈氏谱载: 公元前479年,楚惠王以兵北伐,杀掉陈国最后一 位国君陈闵公,陈国灭亡,在陈国故地置县。陈 国灭亡后,陈闵公的长子剑,为避亡国之祸,改 名为衍,称陈衍,逃到阳武户牖(在今河南兰考县 东北),娶谈氏为妻,生二子,长子叫陈琏,次子 叫陈鸡,都在齐国做官,其后裔有西汉名相陈平; 陈闵公的二儿子全温,避祸逃到晋国(在今山西境), 其后裔陈孟琏,任固始(今属河南)侯相。 春秋时期: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止 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
(2)从孝思堂谱 序看,希文公先 祖典午渡江落户 江西。希文公光 化二年(899年), 以病乞归,始营 菟裘于别墅,从 九江寓居宣城之 白沙。
结论:永修(建昌)北山谈氏是独立于敷溪与 丹阳堂的,是东晋南渡的另一支广平谈氏。希 文公与北山谈氏同支否?
永修古称艾地,秦隶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海昏县, 为建置之始。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废海昏,移建昌居 焉”,改称建昌县。1914年因与四川建昌道同名,遂取意“泮 临修水,永蒙其利”,改称永修。永修地处江西省北部,隶属九 江市。
敷溪? 蒲溪?
4、广东广平谈氏迁徙 (1)巴公 据宋朝郑樵的《氏族.通志》记载“六国时有谈 生蜀录有征东将军谈巴后赵录有晋将军谈元”, 《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第一卷氏族总 部》记载“晋有征东将军谈巴”, 《康熙字典》 谈字脚下录载有“汉有征东将军谈巴”。说明 巴公所处的时代就是三国与晋朝交接时期,即 公元265年左右。
百家姓的来源

•
•
百家姓图片介绍
百家姓的甲骨文
王氏的名人
• • 王氏家族的名人 王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生卒年月不详,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字嫱,晋人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妃,又 作明君。南郡秭归(今湖北秭归)人。元帝时被选入后宫。竟宁元年(前33)入匈奴和亲。在匈奴几十年,结束了长期 以来汉同匈奴之间的战争局面,起到安定边疆,增进民族团结的进步作用。 王莽(前45-后23),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字巨君,汉元帝皇后侄。公元8年代汉称帝,国号新,公元 23年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 王充(27-约97),东汉思想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少时受业洛阳太学,师事班彪。历任县、郡功曹, 州从事、治中等职,后辞官家居。汉章帝曾特诏公车征聘,因病未行。晚年生活潦倒。王充在哲学上认为物质性的 “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否定天人感应说。在伦理思想上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主张 人性有善有恶,但强调人性可以通过教育而改变。王充是先秦以后对中国古代逻辑有贡献的思想家,他较全面地阐 述了论证问题,提出基本论证规则是:切忌“失之所对”,偷换概念,转移论题;不能“首尾相违”,自相矛盾; 要文显言明,“言无不可晓,指无不可睹”。著有《讥俗》、《政务》、《论衡》、《养性》,仅存《论衡》。其 思想对以后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很有影响。 王符(约85-162),东汉哲学家。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一生未仕,隐居著述。在认识论上反对圣人先 知说,强调“国以民为基”。在经济方面提出富民说,认为农、工、商各有其本末,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影响很大。 著有《潜夫论》等。 王祥(184-268),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字休徵。汉末,隐居庐江(治今安徽舒城)二十年。后任温(今河南温县 西南)令,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晋代魏,官至太保。事后母孝,民间有王祥卧鲤求冰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姓的来源,姓谈的名人
谈
一、姓氏来源
①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为谈国,又名为郯国,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被楚国灭亡,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谈。
②据《姓苑》记载:“殷帝乙长子微子启,周武上封之于宋。
传国36代至谈君,为楚灭。
子孙以国为氏”。
望出梁国、广平。
(汉置广平郡,现在河北省鸡泽县。
)
③ 周朝有大夫籍谈,其后亦有谈氏。
历史有谈氏避仇改为谭氏一说。
二、历代名人
谈恺——字守教。
明朝无锡人。
官至都御史,降仇赣贼李文彪和海寇徐壁溪,平壁溪贼寇、峒寇,擒剿大罗山贼。
谈迁——字孺木。
清朝海宁人,明季诸生,入清隐居不出,好审古今治乱,尤熟于历代典故。
有《国榷》、《枣林集》、《北游录》、《西游录》、《枣林杂俎》、《枣林外索》、《海昌外志》等书。
谈寿龄——【创办谈氏东文学馆】清末无锡人谈寿龄,曾在淮安作幕僚,后官至四川夔州知府,卸任后定居淮安。
有感于日本明治维新,嘱子孙学习实业,不得科举进入仕途。
1891年捐资创办【谈氏1 / 2
东文学馆】,专程赴沪延聘日籍教员两名来淮安教授日文和新学。
学员除谈氏子弟外,兼收外姓青年,培养了一批实业人才。
银行界名人谈荔孙、周作民即从该校毕业。
谈荔孙——字丹崖。
祖籍江苏无锡,寄籍山阳(今淮安)。
曾赴日本留学,攻读银行经济专科,毕业后在日本银行实习。
回国后应张謇之聘,回国任江南高中两等商业学堂教务长兼银行科主任教习;获商科举人,调任大清银行稽核。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应聘赴南京财政部任职;同年大清银行清理结束,另组中国银行。
民国7年调任北京中国银行行长。
次年3月,大陆银行成立,设总行于天津,设分行于北京,任董事长。
民国9年4月,辞去中国银行职务,专任大陆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职。
民国20年大陆与金城、中南、交通、国华四银行合营太平保险公司,任公司董事。
民国21年春,应傅作义之请,以财力支持傅在绥筹建毛纺织厂。
民国22年(1933年)2月在北平病逝。
终年53岁。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