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作业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期末作业

《语言学概论》期末作业

一、请解释下列名词。
文字 表பைடு நூலகம்文字 表意文字 拼音文字 文字改革 文字改进 口语 书面语
二、谈谈文字的作用。 三、谈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与文字对语言的影响。 四、试分析图画与文字的关系。 五、试论图画文字与文字画。 六、举例说明世界文字中常见的几种字母及来源。 七、试分析汉字跨越方言交际的特点与原因。 八、谈谈口语与书面的关系。 九、谈谈文字发展与演变的过程。
第3页共3页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辅导答疑”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语言学概论》期末作业
一、请解释下列名词。
孤立语 粘着语 屈折语 复综语 形态 体 格 性 数 时 语法 词法 句法 组合和聚合 语法单位 语素 词 短语 句子 语法意义 语法形式 语法手段 词根 词干 词尾
二、举例分析语言的“递归性”。 三、有形态的语言中通常都有哪些语法范畴? 四、谈谈语言的形态分类。 五、谈谈世界语言的结构类型。 六、谈谈语言的谱系分类。 七、举例说明研究语言结构变换价值与意义。
第七章 文字
一、请解释下列名词。
语言发展不平衡性 语言分化 语言统一
第八章 语言的发展变化
第2页共3页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辅导答疑”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 亲属语言 语言混合 语言联盟 借词 洋泾浜 克里奥尔 世界语 语音发展的对应规律
二、试说明语言接触的类型及特点。 三、谈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 四、简析语言的融合与融合的过程。 五、试论洋泾浜的发展趋势。 六、谈谈语言分化的原因及结果。 七、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八、举例说明语音演变的轨迹。 九、谈谈语法系统的发展变化。 十、谈谈词汇系统的发展。
一、请解释下列名词。

陕西师范大学《语言学概论》200061作业

陕西师范大学《语言学概论》200061作业

答案+我名字《语言学概论》作业一、单选题1、发音的时候。

声带振动,发音部位之间形成的窄缝比较大,气流略有摩擦。

这样发出的音叫()A 元音B 半元音C 浊擦音D 塞擦音2、对文字的产生有直接作用的是()A 实物记事B 图画记事C 结绳记事D 系珠记事3、根据语素是否有直接用来造句的能力,可以分为()A 词干语素和词尾语素B 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C 前缀语素和后缀语素D 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4、分析性的语法手段是()A 零形式B 语序C外部附加D内部屈折5、人运用语言可以说出无限多的句子,这反映了语言的( )A 民族性B 符号性C 生成性D 系统性6、从语言学分科来看,《语言学概论》课属于( )A 一般语言学B 具体语言学C 共时语言学D 历时语言学7、“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 是聚合关系B 是组合关系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8、汉语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更接近于古汉语,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 )A 渐变性B 相关性C 规律性D 不平衡性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义项是最小的语义单位B 义素是最小的语义单位C 词义的主要内容是语法意义D 词义不包括语法意义10、有人说语言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这说明语言具有( )A 交际功能B 思维功能C 文化录传功能D 认知功能11、“衣领”是“衣服”的( )A 上义词B 下义词C 总义词D 分义词12、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 )A 乔姆斯基B 菲尔默C 皮亚杰D 韩礼德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语言是无限的,言语是有限的B 语言是个人的,言语是社会的C 语言是一般的,言语是个别的D 语言是具体的,言语是抽象的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符号都有任意性B 有些符号有任意性C 只有语言符号有任意性D 语言符号没有任意性15、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是( )A 思维功能B 标志功能C 交际功能D 认知功能16、日语属于( )A 屈折语B 粘着语C 词根语D 编插语17、汉语有“姐姐、妹妹”两个词,英语只有“sistEr”一个词,这反映了语言的( )A 符号性B 复杂性C 生成性D 民族性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域方言可以分化为不同的语言B 社会方言可以分化为不同的语言C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都可以分化为不同的语言D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都不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19、世界语的设计者是( )A 索绪尔B 柴门霍夫C 乔姆斯基D 皮亚杰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种说法是( )A 鼾声是熟睡的符号B 笑声是高兴的符号C 冲锋号声是冲锋的符号D 雷声是闪电的符号21、汉语南方方言一般都保留着入声,北方方言一般没有入声,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 )A 渐变性B 相关性C 规律性D 不平衡性22、汉语普通话属于( )A 共同语B 方言C 书面语D 口语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言”属于( )A 语言系统B 言语行为C 言语作品D 内部语言2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A 红绿灯是禁止或允许通行的符号B 中医把脉的脉象是疾病的符号C 上下课的铃声是上下课的符号D 裁判员的“黄牌”是警告的符号25、下面各项属于“威尔尼克失语症”患者的症状是(•••)A 不能发音B 不能说出词语C 听不懂别人说话D 昕不到别人说话26、甲骨文“逐”的字形表现了商代的(•••)A 种植活动B 采集活动C 狩猎活动D 渔猎活动2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属于对偶句中的(•••)A 串对B 反对C 正对D 流水对28、汉语语法学中,有将副词归入实词的,其分类标准是(•••)A 能够作句子成分B 是否能够表达意C 能够作句子的主要成分D 是否有形态变化29、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是()A 结构主义语言学B 描写语言学C 转换生成语言学D 历史比较语言学30、在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不为人们使用而逐渐消失,•其原因是()A 音质音位的合并B 旧事物的消失C 词义的演变D 汉字的简化31、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A 任意性B 强制性C 离散性D 线性32、音高取决于()A 发音体振动的振幅B 发音体振动的频率C 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D 共鸣器的形状33、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A 音素B 音位C 音渡D 音节34、就词重音而言,不能用来区别意义的是()A 自由重音B 移动重音C 固定重音D 不固定重音35、北京话“慢”单念时读[man],但“慢慢儿”却有人读做[mai mar],前一音节的语流音变现象是()A 同化B 异化C 弱儿D 增音36、“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词包含的语素数量是()A 2个B 3个C 4个D 7个37、英语“worker”中的“-er”是()A 构词语素B 构形语素C 虚词语素D 词根语素38、下列汉语词语中的“儿”不属于词根语素(实义语素)的是()A 健儿B 女儿C 少儿D 花儿39、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A 通用语汇B 常用语汇C 一般语汇D 基本语汇40、一般语汇(非基本语汇)最重要的来源是()A 古语词B 方言词C 新造词D 外来词41、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拼音文字是()A 古埃及文字B 古希腊文字C 腓尼基文字D 中国的甲骨文42、在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中,标志着儿童产生最早的语义能力的阶段是()A 单词句阶段B 双词句阶段C 简单句阶段D 复杂句阶段43、下列关于语言起源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语言产生于人类对外界各种声音的摹仿B 语言产生于人们的相互约定C 语言是人类有意识地在短时间内创造出来的D 语言是人类在长期进化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44、有一类词,它们的词义和构词方式都来自外语,构词语素则是本民族语言的,这类词属于()A 借词B 仿译词C 意译词D 音译兼意译词45、下列关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感性思维不一定借助语言进行B 抽象思维有时与语言有脱节C 发散思维完全不需要借助语言D 抽象思维以语言为主要工具46、以下对“思维”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思维既包括思维活动,也包括思维结果B 思维分为感性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类C 思维的形式就是概念、判断、推理D 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47、人类开始制造工具这种行为意味着()A 人类已经产生了语言B 人类已经产生了思维C 人类已经同时产生了语言和思维D 人类既没有产生语言,也没有产生思维48、患“失语症”是因为()A 大脑左、右半球的单侧化功能发生了改变B 大脑左半球的某个部位受到了损伤C 大脑的语言获得机制出现了遗传性障碍D 在语言临界期以前没有接触语言环境49、下列词典中,属于语言词典的是()A 《永乐大典》B 《汉语成语小词典》C 《小学生作文词典》D 《北京地名词典》50、根据字符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已知自源文字都属于()A 词语文字B 语素文字C 音节文字D 音位文字51、在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中,最大的类别是()A 语族B 语支C 语系D 语群52、在儿童学会说话的过程中,“双词阶段”标志着儿童产生的语言能力是()A 语音能力B 语汇能力C 语法能力D 语义能力53、“萨丕尔(E、Sapir)-沃尔夫( B L、Whorf)假说”之所以被称作“语言相关论”,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A 思维决定语言B 语言决定思维C 语言和思维互不相干D 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54、关于“中介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中介语”越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越快B 较高级的“中介语”也不能用于交际C 人们的中介语发展遵循大致相同的规律D 儿童学习母语过程中存在中介语现象55、从语言信息处理技术本身来看,下列各项中,属于未来一段时间研究的主攻方向的是()A 文字编码B 语音识别C 文本检索D 机器翻译56、词组的聚合关系分类是指把词组分成()A 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B联合词组和偏正词组C 基本词组和特殊词组D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57、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这种分类是()A 句子的句型类B 句子的句式类C 句子的功能类D 句子的简繁类58、“吓唬”和“恐吓”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A 语气意义不同B 感情色彩不同C 语体色彩不同D 形象色彩不同59、下列关于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二者总是一致B二者总是不一致C 基本义比本义更常用D本义比基本义更常用60、下列各项词义引申中,采用比喻方式的一项是()A“锁”本指一种器具,后引申指凭借这一器具的行为B“兵”本指兵器,后引申指使用兵器的人C“南瓜”本指一种植物,后引申指这种植物的果实D“后台”本指舞台的后面,后引申指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61、下列关于等义词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等义词是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都完全相同的词B 等义词一般都能够长期并存C 等义词在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D 同义词大多是等义词62、“老王说服了小李”中“老王”是行为的施事,“小李”是行为的受事,这种意义是()A语汇意义B语法意义C语境意义D蕴含意义63、从现有文字史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字符大多是()A 记号B笔画C音符D意符64、世界上最早的表音文字是()A 元音文字B辅音文字C意音文字D全音位文字65、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最突出的是()A 词语的借用B 语音成分的借用C 词缀的借用D 语法结构的借用66、关于“说话”这种口头交际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只涉及心理问题,不涉及物理和生理问题B 只涉及物理问题,不涉及生理和心理问题C 只涉及生理问题,不涉及物理和心理问题D 既涉及心理问题,又涉及生理和物理问题67、判断两种话是不同语言还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应该主要参考()A 相互理解程度B 语言结构的差异程度C 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D 是否属于同一个国家68、关于语音四要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任何语言中,音高变化都是语调的主要构成要素B 能起区别语言意义作用的是绝对的音高、音强和音长C 音长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D 音强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振幅大小决定的69、下列关于区别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音位是通过区别特征相互区别的B 区别特征完全取决于语音的自然属性C音位的辨义功能由区别特征负担D 区别特征通常都表现为二项对立70、关于“复辅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复辅音是一个音节内两个或几个辅音的组合B 复辅音内的几个辅音彼此之间有过渡音联结C 复辅音内的几个辅音的音质变化是突变式的D 复辅音并不是所有语言中都存在的语音现象71、下列各项中,都是低元音的一组是()A[y, �] B[a, ] C[u, ] D[ i]72、下列各组辅音中,发音部位相同的一组是()A[k, ] B[m, n] C[n, ] D[k,p]73、北京话“面”单念时读作[mi�n],但“面包”却读作[mi�mp u],这种语流音变现象是()A弱化B增音C同化D异化74、关于现代汉语“洗”和“浴”两个语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洗”是成词语素,“浴”是不成词语素B“洗”是自由语素,“浴”是黏着语素C“洗”是不定位语素,“浴”是定位语素D“洗”和“浴”都是实义语素75、下列各组中,三个复合词构词类型不一致的一组是()A 席卷耳鸣地震B 打倒切断推翻C 发光散热出气D 天地欢乐爱好76、下列各组词,吸收外来成分的手段存在不一致情况的一组是()A 丹麦挪威法兰西B 沙拉咖啡麦当劳C 卡车啤酒立邦漆D 香波克隆好莱坞77、语法规则的“抽象性”是指()A 对语言的结构和成分进行类的概括B 相同规则可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C 语法规则之间可以相互推导和解释D 语法规则的发展变化过程十分缓慢78、语法现象可以分成“核心语法现象”和“外围语法现象”,其中“核心语法现象”主要是指()A词语搭配问题B意义表达问题C语音实现问题D句法结构问题79、主要功能是用来“造句”的同一级语法单位是指()A语素和语素组B语素组和词C词和词组D词组和句子80、汉语中的词类(词的语法分类)可以首先分出的两个大类是()A基本词和非基本词B实词和虚词C典型词和兼类词D体词和谓词81、下列关于“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最大的词组开始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B 从最小的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组合到词组为止C 分析时要依据两条原则:“成结构”和“有意义”D 分析时采用的方法是“先分主干”和“后添枝叶”82、“汽车”和“卡车”是()A 上下位词B同义词C等义词D近义词83、下列各项中,语义结构属于复合述谓结构的一项是()A这样做不值得B他跑过去开门C 我们单位需要增加编制D他们正在研究如何筹集资金84、下列各项中,甲和乙是预设关系的一项是()A(甲)他买了一支钢笔//(乙)他买了一支笔B(甲)老王在小李的左边//(乙)小李在老王的右边C(甲)他早就不在学校工作了//(乙)他以前在学校工作过D(甲)什么水果他都吃过//(乙)他吃过苹果85、文字最基本的单位是()A 笔画B字符C偏旁D部首86、汉语普通话中的“我”和助词“的”单念时发音分别为[uo]和而在实际语流中,“我的”发音是这是语流音变中的()A 顺同化现象B 逆同化现象C 弱化现象D 异化现象87、语汇是词和语的集这是合,下列关于“语”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语”是所有词组的集合B “语”的意义是若干词的意义的加合C “语”是可以拆分的语言片段D “语”包括“固定词组”和“熟语”88、下列关于汉语词双音节化倾向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区别多义词的不同义项B 减少同音词C 减少同义词D 调整词的韵律节奏89、英语“students”中的“-s”是()A 虚词语素B 词根语素C 构形语素D 构词语素90、从词的构造方式看,下列各项中属于复合词的是()A 木头B 念头C 苦头D 山头9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词法手段的是()A 虚词B 重叠C 轻重音D 词形变化92、法语动词“是”的直陈式现在时有6种变化,比如“je (我) suis (是)”,“il (他) est (是)”,“nous (我们) sommes (是)”等,这反映了法语中什么样的谓词属性范畴()A 时B 体C 态D 人称93、划分词类的最本质的标准是()A 分布标准B 意义标准C 形态标准D 逻辑标准94、下列词类从大类到小类的归类,不正确的是()A 实词—谓词—动词—及物动词B 实词—体词—名词—处所名词C 实词—谓词—助词—时态助词D 实词—体词—量词—名量词95、下面词组中,结构类型与其他各组不同的一组是()A 年轻漂亮/朴素大方B 我们大家/首都北京C 铁路民航/工人农民D 贯彻执行/讨论研究96、下列成对的词语中,属于相对反义词的一组是()A 成功—失败B 合法—非法C 本地—外地D 勤劳—懒惰97、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偏义复合词的一项是()A 妻子B 国家C 开关D 忘记9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语”的是()A 惯用语B 歇后语C 成语D 术语99、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创立的语法理论是()A 结构语法理论B 功能语法理论C 生成语法理论D 认知语法理论100、在“这道题我们做过”这个语言片段中,“这道题”和“我们做过”的性质是()A 既是成分,也是组合B 是成分,不是组合C 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D 是组合,不是成分101、英语“John loves she”这句话是病句,其错误在于()A 性B 格C 数D 态102、从语义上看,"他吃大碗。

《语言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语言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语言学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组成,能指是符号的语音形式,所指是符号的意义。

2. 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不能再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3. 句法结构:句法结构是指语言中词语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的形式,包括短语结构和句子结构。

4. 语境: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环境,包括语言交际的情景、说话人的身份、听者的期待等因素,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有重要影响。

5.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学科,包括语言的社会变异、语言与社会阶级、性别、族群等因素的关系等。

二、填空题1. 语言的三大基本功能是交际功能、思维功能和______功能。

(文化功能)2. 语言的音位系统包括音素和______两个层次。

(音节)3. 语言的语法范畴主要包括时态、体、人称、数和______等。

(性)4. 语言的演变主要表现为词汇的增减、语法结构的变化和______的变化。

(语音)5. 语言的交际过程包括编码、发送、传递、接收和______五个环节。

(解码)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语言的特征?(D)A. 社会性B. 符号性D. 固定性2.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语言的音位特征?(C)A. 对立性B. 相关性C. 模仿性D. 系统性3.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语言的变体?(B)A. 地域方言B. 书面语C. 社会方言D. 个人语言4.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语言的内部结构?(D)A. 词汇B. 语法C. 语义D. 语用5.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语言接触的结果?(A)A. 语言分化B. 语言融合C. 语言借用D. 语言干扰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选项是语言的音位特征?(ABCD)B. 相关性C. 系统性D. 情景性2. 下列哪些选项是语言的社会功能?(ABCD)A. 交际功能B. 思维功能C. 文化功能D. 认知功能3. 下列哪些选项是语言的变异现象?(ABCD)A. 语音变异B. 词汇变异C. 语法变异D. 语用变异4. 下列哪些选项是语言的类型学分类依据?(ABC)A. 词序B. 虚词C. 形态D. 语调5. 下列哪些选项是语言的交际原则?(ABCD)A. 合作原则B. 礼貌原则C. 关联原则D. 方式原则五、判断题1. 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

语言学概论作业(4)

语言学概论作业(4)

语言学概论作业(4)一、填空题1、_______ 就是一种语成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根据使用情况,一般把语汇中的词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两类。

3、基本词具有 __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_ 三个特点。

4、一般词包括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禾口_____ 等类另叽5、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 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6、一个词的最初意义是________ ,在它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意义是___________ 。

7、在多义词的几项意义中,有一项意义占主要地位,这种意义是_______ 。

8、_______ 是派生义产生的主要途径,大致可分___________ 和_______ 两种方式。

9、同义词的“同”主要指________ 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有 _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等方面。

10、______ 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11、词语的组合一方面要受到_________ 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到_________ 的限制。

12、文字的作用主要是突破了有声语言的_________ 和_________ 局限,使出口即逝的语言能够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13、文字是由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 三个方面组成的统一体。

14、文字是记录语言的_______ ,汉字系统包括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 等, 英文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等。

15、在文字产生以前,记事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 和_______ 两种。

《语言学概论》作业

《语言学概论》作业

《语言学概论》作业一、名词解释1.音位:最小的可以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通常由一簇互相不区别意义的音素构成。

如|A|音位里就有前A、后A、央A等几个音素。

2.塞擦音:辅音的发音方式之一。

其特点是发音时,两个发音部位紧靠在一起形成阻碍,在保持这个阻碍的同时,留出一个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磨擦成声,最后除去这个阻碍。

如:b‘p‘k‘就是。

3.递归性:语言的递归性是指,组合结构中的某个单位,可以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的短语替换,从而使基本结构里的某个扩展为非常复杂的结构,但其作用仍然等于原始项。

也即语言的整体结构与基本框架不变。

语法结构的这种性质,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递归性。

语言的递归性是语言结构一种非常重要的特性。

如:人打倒了|敌人/凶恶的敌人/盘踞在中国大陆的敌人/曾经盘踞在中国大陆的不可以一世的敌人/曾经盘踞在中国大陆不可一世但最终被人民打倒的敌人。

4.复综语:又称多式综合语、编插语。

以动词词根为中心,在词根的前后附加上各种表示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缀,组成一个很复杂的词,而一个词一般就是一个句子。

它有点像“语句词”,因而也称多式综合语。

属于复综语的主要是美洲的各种印第安语、爱斯基摩人的一些语言。

5.自由变体: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中的几个音素互相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

这样的几个音素,就是音位的自由变体。

6.元音:指发音时在声门以上的发音器官中是否受到阻碍而划分的音素类型之一。

不受阻碍的就是元音。

元音的主要特点是:①发音器官不构成阻碍;②发音器官紧张度是均衡的;③气流是通畅舒缓的。

此外,声带颤动,无噪音成分,听感上响亮悦耳也是它的特点。

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ɑ、e、o、u、ü代表的音都属元音。

7.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表达语法意义的方式与材料。

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

语法形式可分显性和隐性两种。

8.词干:词干是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

一个词,除去词尾,剩下的部分就是词干。

东师《语言学概论》作业1-0003

东师《语言学概论》作业1-0003

1.历史比较语言学之前的语言文字研究属于()。

选项A.个别语言学B.普通语言学C.语文学D.应用语言学参考答案:C2.藏语所采用的文字系统是()。

选项A.音素文字B.音节文字C.表意文字D.音位文字参考答案:A3.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体现了语言的()。

选项A.一般职能B.唯一职能C.重要职能D.基本职能参考答案:D4.多式综合语的特点是()。

选项A.词根和后缀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构形后缀就像是粘附在词根上似的B.词在句中的语法关系主要是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现的C.把句子成分作为附加成分包括在同一个词里D.词根或词干与构形词缀或词尾结合得很紧密参考答案:C5.今天看到的甲骨文和金文出现的年代是()。

选项A.商代B.夏代C.周代D.唐代参考答案:A6.表示动词与名词主语之间一致关系的语法范畴是()。

选项A.人称B.格C.时D.体参考答案:A7.理发、鞠躬、洗澡……它们各是()。

选项A.一个语素B.一个句子C.一个离合词D.一个词参考答案:C8.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选项A.元音B.辅音C.音素D.音位参考答案:C9.最早使用辅音文字的是()。

选项A.埃及人B.腓尼基人C.希腊人D.中国人参考答案:B10.主要功能是用来造句的同一级语法单位是指()。

选项A.语素和语素组B.语素和词C.词和词组D.词组和句子参考答案:C11.继索绪尔之后在欧美形成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有()。

选项A.日内瓦学派B.布拉格学派C.哥本哈根学派D.美国结构主义学派E.伦敦学派参考答案:ABCDE12.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继布龙菲尔德之后主要有()等语言学家。

选项A.哈里斯B.威尔斯C.韩礼德D.霍凯特E.特雷格参考答案:ABDE13.“思维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选项A.维戈斯基B.萨丕尔C.赫德尔D.华生E.皮亚杰参考答案:AE14.下列文字类型表示书写符号和语言音义间的关系的是()。

选项A.词语文字B.音节文字C.语素文字D.表意文字E.表音文字参考答案:DE15.语言符号的独有特点是()。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

语言学概论作业(一)一、名词解释音素元音音位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下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语流音变: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读音要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音质音位: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又因为音质音位出现在固定的音段上,所以又叫音段音位区别特征: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组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又叫句段关系。

(语言符号在时间上是线性展开的,语言单位间的组合也采取线性的序列形式。

不同长度的语言单位的组合可以称为句段,所以组合关系也可以称为“句段关系”。

)聚合关系二、填空1.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四个要素。

2.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动力站、发音体、共鸣器三大部分。

3.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由元音充当的。

4.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嘴唇的圆展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5.根据发音特征描述,写出下列元音: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是o ,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是 a ,舌面后半低不圆唇元音是v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是i 。

6.辅音的发音特点是由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决定的。

7.描写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b]是,[p]是,[ts]是,[g]是,[m]是。

8.指出下列各组辅音的区别特征:[p…]-[p]是送气/不送气,[p]-[b]是浊清,[ts]-[ts…]是送不送气,[f]-[v]是清浊,[t…]-[k…]是舌尖中舌根。

9.音位变体可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类。

10.以音素为材料进行分析的音位是音质音位,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这类音位叫做非音质音位。

11.汉语的音节可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

12.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轻声、儿化、变调、啊四种,例如汉语的“豆腐”,实际音质是[toufu],但人们说话时常说成[touf],这种现象是脱落。

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秋季学期《语言学概论》考核作业一

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秋季学期《语言学概论》考核作业一

《语言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解释下列名词:(10分)1、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答:是指用语言来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通过信息的交流,社会成员可以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感知和思想成果,从而更好地分工协作的功能。

2、语言符号的二层性答:从语言系统的整体结构来说语言符号具有二层性一个是音位层它是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的聚合类;一个是符号层它是语言的上层可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组合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组合构成的句子。

其中语素属于语言符号词和句子都属于语言符号序列。

3、组合关系答: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作组合关系,如“伟大”和“人民”组成“伟大人民”就是组合关系。

4、元音答: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的音叫元音,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a、e、i、o、u、ü。

5、自由变体答:音位的自由变体就是能出现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之中而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

二、填空题(25分)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和希腊。

2.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

3.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4.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消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5.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6.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形式,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7.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8.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词和规则组装起来的。

9.语音具有音高、、音质、音长四个要素。

10.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圆唇与否、舌位高低、舌位的前后三个因素决定的。

11.普通话中的“豆腐[toufu]”一词,实际说话中一般说成[touf],这种现象属于音变中的脱落。

12.汉语拼音方案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制定的。

三、单项选择题(8分)1、下列说法只有 D 正确。

A.语言是一种心理现象。

B.语言是一种具有阶级性的特殊社会现象。

C.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作业一、名词解释1.音位:最小的可以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通常由一簇互相不区别意义的音素构成。

如|A|音位里就有前A、后A、央A等几个音素。

2.塞擦音:辅音的发音方式之一。

其特点是发音时,两个发音部位紧靠在一起形成阻碍,在保持这个阻碍的同时,留出一个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磨擦成声,最后除去这个阻碍。

如:b‘p‘k‘就是。

3.递归性:语言的递归性是指,组合结构中的某个单位,可以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的短语替换,从而使基本结构里的某个扩展为非常复杂的结构,但其作用仍然等于原始项。

也即语言的整体结构与基本框架不变。

语法结构的这种性质,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递归性。

语言的递归性是语言结构一种非常重要的特性。

如:人打倒了|敌人/凶恶的敌人/盘踞在中国大陆的敌人/曾经盘踞在中国大陆的不可以一世的敌人/曾经盘踞在中国大陆不可一世但最终被人民打倒的敌人。

4.复综语:又称多式综合语、编插语。

以动词词根为中心,在词根的前后附加上各种表示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缀,组成一个很复杂的词,而一个词一般就是一个句子。

它有点像“语句词”,因而也称多式综合语。

属于复综语的主要是美洲的各种印第安语、爱斯基摩人的一些语言。

5.自由变体: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中的几个音素互相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

这样的几个音素,就是音位的自由变体。

6.元音:指发音时在声门以上的发音器官中是否受到阻碍而划分的音素类型之一。

不受阻碍的就是元音。

元音的主要特点是:①发音器官不构成阻碍;②发音器官紧张度是均衡的;③气流是通畅舒缓的。

此外,声带颤动,无噪音成分,听感上响亮悦耳也是它的特点。

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ɑ、e、o、u、ü代表的音都属元音。

7.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表达语法意义的方式与材料。

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

语法形式可分显性和隐性两种。

8.词干:词干是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

一个词,除去词尾,剩下的部分就是词干。

词干可能是由词根构成的,也可以是词根加上词缀构成的。

9.音色:音色也叫音质,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不同形式决定的,或者说是由发音体振动时产生的不同的波形决定的。

10.塞音:塞音是发音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合,气流爆破而出的辅音,又叫“爆破音”“破裂音”。

如汉语“波”“得”的声母[p]和[t]就是塞音。

11.共同语:共同语指一个部落或民族内部大多数成员所共同掌握和使用的语言。

它是在某个区域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口语的形式逐渐形成的。

这个地方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区,在这个基础上有了语言而后又形成方言。

共同语又叫天下通语、雅言。

12.数:数是用不同的形态反映词语的数量概念的语法范畴。

语言中常见的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双数与多数可通称复数。

数也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

二、谈谈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介质的多样性;2.表达内容的丰富性;3.使用范围的广阔性;4.生成能力的无限性;5.符号学习的传授性;6.超越时空的交际性;7.符号单位的明晰性;8.符号结构的层次性。

三、试分析汉字跨越方言交际的特点与原因。

答:⑴汉语的语素基本上是单音节的,而汉字的语素——音节文字体系基本上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

汉字在书面上代表一个音节,记录一个汉语语素,正好适应了汉语语素单音节的特点。

⑵汉语音节结构较简单,语言中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很多,而书面上用形体各异的汉字来表示,起到了区分同音语素和词的作用。

如“事、式、势”等,口语中易混同,书面上一看便知。

(3)汉语方言分歧很大,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在语音上虽差别很大,但由于汉字在意义上代表语素,而各个方言区语素又大同小异,因此汉字就成了各个方言区交际的最好的工具。

由于汉字的字形不直接与语音挂钩,因此汉字具有更强的超越时间、跨越地域的性质,可以起到沟通古今的作用,现代的人可以利用汉字直接读懂古代的文献。

四、谈谈语言分化的原因。

答:语言分化是指同一语言分化为两种以上互有分歧的语言变体或语言的过程。

语言分化是语言发展的一个方面的表现。

原因:①社会因素的影响;②心理因素的影响;③语言发展变化的自身因素。

五、谈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

答:语言成分的借用是指一种语言借用其他语言中的某些语汇成分、语音成分和语法成分。

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的是借用语汇成分。

如古代从上古到现代,历史上的很多时期都有不同民族语言的词语借入。

汉朝以前如“单于、胭脂”(古突厥语)、“玻璃、师子(狮子)”(古波斯语)等;汉唐时期随着佛教的传播出现的借词如“佛、菩萨、罗汉、罗刹、夜叉”(古梵语)等。

随着语言的进一步接触,语法和语音也可能发生借贷现象。

例如,西双版纳傣语因吸收汉语的借词而增加了一个复合元音[au],白语原来的语序是“主语+宾语+动词”,后来借入了汉语的“主语+动词+宾语”的语序,原有的语序反而在多数情况下不大使用了。

六、例谈语言接触的几种特殊形式。

答:语言接触除了自然接触与强制戒除以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形式。

一种表现为语言远征,一种表现为对自然语言接触的隔离。

语言远征表现为两个互不接壤的语言跳跃式接触,具体有洋泾浜和混合语两种形式,混合语是洋泾浜的发展形式。

洋泾浜(Pidgin,又译“皮钦语”)是17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处于通商口岸的当地人与外来商人水手传教士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变形的外语。

这种当地人和外来殖民者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具有杂交的特点。

一个社会的孩子们一旦把洋泾浜作为母语来学习和使用,就形成了克里奥耳语,也叫混合语。

克里奥耳语最初的语言形态与洋泾浜完全相同(基本取自殖民者语言的数量很小的词汇和经大幅改造的音系、极简单的语法),两者的区别在于克里奥耳语作为母语传递给下一代,已成为某个语言社团唯一的交际语。

对自然的语言隔离表现为利用人造语言,也就是国际辅助语来替代人类自然语言交际。

从17世纪起,不断有人设计国际辅助语的方案,其中比较成功的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世界语”(Esperanto)。

这种世界语是在印欧语系的拉丁语、日耳曼语和斯拉夫语等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创制的,它用了几百个词根,采用拉丁字母拼写,发音清晰、重音固定、语法简明(只有十六条规则,任何一条都没有例外),使用起来非常简便。

不过,世界语毕竟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它不能代替自然语言作为人们的母语或第一语言。

七、谈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答:语言是说话和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套符号系统。

思维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二者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认识。

1.语言是人类思维发生发展的结果。

2.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3.思维的发展对语言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八、试分析词义的派生及其派生意义的相互关系.答:词义的派生有现实的基础,这就是派生义和派生它的那个意义所指的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有联系。

这种联系怎么被利用来作为派生新义的线索,那与语言社会的生活环境、劳动条件、风俗习惯以及人的思维活动、语言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有关。

因而表达同一类现实现象的词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各有自己的派生历程。

多义词的派生意义和它所从出的意义之间存在着内存的联系。

而两者所表示的事情之间的共同特征,则建立这种联系的桥梁派生意义就是顺着这样的桥梁从本义一步一步扩散开去的。

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引申。

引申大体上可分为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

换喻的基础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一个词的意义通过隐喻和换喻这些引申途径可以啬很多新的意义,使语言能够用较少的词的形式表达较多的意义。

九、试论图画文字与文字画.答:文字画是用以记事的图画,文字画虽能记述和传达事情的大意,它所记录下来的意思,通常只能通过一大段话语才能说得明白。

因而,文字画同语言单位没有稳定的对应关系。

后来人们用一个特定图画来记录语言中一个词语,并将与词语相关的这些图形按语言中词语的顺序排列,以此来记录语言,这些图形很快与语言产生固定的对应关系。

于是人类用来记事的图画便由此完成一种质的转变,它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记事符号,而变成了记录语言的符号。

于是便产生了人类最早的也是最原始的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与文字画不同,图画文字是真正的文字,它能将语言记录下来,并按语言顺序加以排列。

而文字画则不然,它只是用来记事的图画,和人类语言并没有发生稳定的联系,可以用多种语言形式加以解释并说明。

十、试分析语言表达中的“言内而意外”现象。

答:有的时候,特殊的、个别的东西的复杂性难以用言词一一穷尽地表述出来,因而在所要表达的意思上留下一些空白,需要听话人凭自己的经验、体会去补充、了解。

这样,在语言的交际中就出现了“言不尽意”“言内意外”等等的现象。

“言不尽意”是说:意思寄于“言”,而在“言”的基础上又可以离开“言”,使不尽之意含于“言外”。

如果说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唯一的工具,那么“言不尽意”的现象就不可能发生。

人们常常说,思想必得用语言来表达,或者说,说话不清楚,是思想本身不清楚造成的。

这自然有其道理,但是把问题过于绝对化了。

它没有考虑到用一般性、概括性的词语表达特殊性的事物的时候总会有一些“难言之状”,需要听话人自己去补充。

由于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时候可以“言不尽意”,留下一些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补充、理解,这就使语言的运用成为一种值得深究的学问。

同样的意思采用不同的说法,往往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像婉转的告诫,含蓄的言辞,辛辣的讽谕,等等,都很注意留下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

这种现象可以用“言内意外”来概括。

“言内意外”这种语言运用的手法在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部好的小说,一首好诗,往往在有限的言辞中寄寓着无尽的意思,为读者咀嚼、琢磨作品的思想内容留下广阔的天地。

我们这里举一首唐诗来说明“言内意外”的有关情况:“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十一、试谈洋泾浜的发展趋势。

答:洋泾浜(Pidgin,又译“皮钦语”)是17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处于通商口岸的当地人与外来商人、水手、传教士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变形的外语。

这种当地人和外来殖民者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具有杂交的特点。

洋泾浜语的发展前途有两个:一个是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消亡,像新中国成立前在上海流行的洋泾浜,在新中国成立后便停止通行了;另一个便是发展为混合语,成为某一地区人们通用的交际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