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混凝土课程设计
混凝土课程设计完整版

混凝土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实践的兴趣和责任感。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混凝土的基本组成、主要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理解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混凝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具备一定的混凝土设计和施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混凝土工程实践的兴趣,增强工程责任意识,认识到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基本组成材料及作用。
2.混凝土的性能:讲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3.混凝土的应用:介绍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领域和实例。
4.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讲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用于传授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和应用等知识。
2.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混凝土工程实践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混凝土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性能实验,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混凝土工程导论》等。
2.参考书:收集有关混凝土工程的专著、论文和标准。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4.实验设备:混凝土试模、压力试验机、抗折试验机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20%。
2.作业:布置混凝土相关计算、设计等作业,占总评的30%。
混凝土课程设计

混凝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及其应用,了解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兴趣和认识。
1.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混凝土的分类和主要性能指标;3.熟悉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4.了解混凝土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5.能够分析混凝土的性能和适用场景;6.能够计算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参数;7.能够进行混凝土的制作和施工操作;8.能够评估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视;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混凝土的分类和性能:介绍混凝土的分类、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3.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介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选择、拌合、运输和浇筑;4.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介绍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5.混凝土工程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分析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如裂缝、渗透等,并介绍相应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及其应用;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混凝土工程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
西南交通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一章

9
赵州桥
2021/9/24
10
赵州桥
位于河北省赵县境内,因赵县古称赵 州而得名(又称安济桥)。赵州桥建于 隋开皇年(公元581-600)年。赵州桥
全长64.4米,拱顶宽9米,拱脚宽9.6米 .跨径37.02米,拱矢7.23米.从并列砌
筑而成,其建筑结构之奇特,不仅有高
度的科学性,而且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 艺术风格,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伟大作品
可以说,不掌握混凝土结构就不能成为一名合 格的工程师。
2021/9/24
31
学习内容
绪 论 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结构设计方法 轴心受力构件正截面
承载力计算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 力计算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 力计算
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偏心受力构件正截面 承载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 形与裂缝验算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2021/9/24
32
2021/9/24
33
2021/9/24
34
2021/9/24
35
2021/9/24
36
2021/9/24
37
2021/9/24
38
2021/9/24
39
2021/9/24
40
3
4个实心石柱墩(截面尺寸约7m×10m) 墩间为一半圆形全拱,拱顶支承着一个矢高7.6m、直径33m的扁圆穹顶
2021/9/24
4
2021/9/24
5
2021/9/24
6
2021/9/24
Structural form of Hagia Sophia
7
2021/9/24
8
赵州桥
2021/9/24
混凝土课程设计全版

混凝土课程设计全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设计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分析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3.应用混凝土设计原理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
4.解释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和维护。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2.混凝土的组成:讲解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的性质和作用。
3.混凝土的性能:分析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性能指标。
4.混凝土的设计:讲解混凝土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配合比设计、构件设计等。
5.混凝土的应用:介绍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包括建筑、桥梁、道路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合适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大纲,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进度。
混凝土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混凝土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2. 学生掌握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及其作用,了解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原则;3. 学生了解混凝土的性质,包括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并能够描述这些性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原则,进行简单混凝土配比的计算;2. 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及强度测试方法;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混凝土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建筑材料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2. 学生认识到混凝土材料在现代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和资源节约意识;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混凝土材料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基础,对实验操作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基本概念与分类- 混凝土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混凝土的分类及各类混凝土的用途2. 混凝土组成材料- 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的作用及选用原则- 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功能及使用方法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的基本原则- 简单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4. 混凝土的性质- 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性能指标- 混凝土性质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5.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养护、施工质量控制- 常见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6. 混凝土实验- 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及强度测试方法-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安全要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混凝土基本概念与分类第3-4周:混凝土组成材料第5-6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7-8周:混凝土的性质第9-10周:混凝土施工技术第11-12周:混凝土实验操作与实践教材章节及内容对应:第一章:混凝土基本概念与分类第二章:混凝土组成材料第三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四章:混凝土的性质第五章:混凝土施工技术附录:混凝土实验操作指南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混凝土的基本概念、性质、配合比设计等理论知识。
混凝土课程设计

混凝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混凝土的定义、成分、性能和应用;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施工要求。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混凝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进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对混凝土工程安全的重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定义和成分:介绍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材料及其作用。
2.混凝土的性能:讲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3.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介绍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理、方法及步骤。
4.混凝土施工技术:讲解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
5.混凝土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施工技术。
2.讨论法:学生就混凝土工程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养护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工程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混凝土试模、养护箱等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西南交通大学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课程设计姓名:陈发明学号:20班级:铁道工程五班指导老师:严传坤设计时间:2018、12。
9目录1、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设计任务书.......................................................................... 22、设计资料3ﻩ3、内力计算ﻩ44、跨中支座截面抗弯配筋6ﻩ5、斜截面配筋ﻩ96、翼缘抗弯设计 ..................................................................................................... 117、跨中裂缝及挠度验算13ﻩ8、支座截面裂缝验算ﻩ159、伸臂端挠度验算16ﻩ10、参考文献 (17)1、《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某简支伸臂梁设计基本条件:某过街天桥得简支伸臂梁简图如下图所示,面荷载为除结构构件自重外得恒载g1(含栏杆、装修等)、结构构件自重恒载g2与活载q,在两边伸臂端端部均作用有集中恒载G与活载Q(模拟梯段荷载)。
G QGQ ≈¼L L≈¼Lg=g1+g2q主要数据:荷载取G=Q=0,除构件自重以外得恒载标准值,活载标准值,自重标准值按照得容重计算、跨度L=6~8m(不用区分计算跨度与净跨度),桥面宽度B=1、5~2、4m,每个同学根据名单上序号确定跨度与桥面宽度,如下表;梁截面形式自行拟定,建议采用工字形;设计内容(1)跨中与支座截面抗弯配筋;(2)斜截面配筋;(3)跨中挠度与裂缝验算;(4)支座截面裂缝验算;(5)伸臂端挠度验算。
2。
设计资料采用建筑结构相关规范进行计算。
设该构件处于正常环境(环境类别为一类),安全等级为二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钢筋为HRB335级,箍筋为HRB335级,则混凝土与钢筋得材料强度设计值分别为c t yv 11b 9.6 MPa 1.10 MPa 300 MPa 300 MPa1.0 1.00.550y y f f f f f αβξ'========实际初拟梁高为h = 700 m m,此时得梁宽可以初拟为实际初拟梁宽为b = 250 mm 。
混凝土课程设计书

混凝土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质及应用,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2)掌握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及其作用。
(3)了解混凝土的性质,包括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
(4)掌握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则。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凝土设计计算。
(3)了解混凝土施工的基本工艺,能够进行现场施工指导。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工程专业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质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2.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水及外加剂等。
3.混凝土的性质,包括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
4.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则。
5.混凝土的应用领域及最新发展动态。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质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混凝土工程的基本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挑战。
3.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测试,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的性能测试方法。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工程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混凝土工程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组合的弯矩图及剪力图(剪力图备后用3.2 这三种荷载组合下的弯矩包络图(图 1.4)和剪力包络图(图 1.5)为:
5
图 1.4
图 1.5 跨中截面抗弯配筋 (3)计算受拉钢筋面积 M=503.8kN∙m ������ 503.8 × 106 ������������ = 2 = 1.0 × 14.3 × 400 × 11602 = 0.065 ������1 ������ ������ ������ℎ0 ξ = 1 − √1 − 2������������ = 1 − √1 − 2 × 0.065 = 0.067
内 伸 恒
= 1 × 14.744 = 14.744������������/������
= 14.744������������/������。
= 36.165������������/������。
该组合的弯矩图及剪力图(剪力图备后用)如图 1.1 所示:
图 1.1.1
3
图 1.1.2
②对于该梁来说,伸臂部分荷载越大,则支座截面负弯矩值越大。所以伸臂部 分荷载为不利荷载;跨内荷载大小并不影响支座截面负弯矩值,但要影响弯矩 包络图,也要影响跨内截面剪力。所以,分两种情况计算 。 情况一:将跨内荷载视为有利荷载,结合伸臂不利荷载,则 伸臂部分 a. 当可变荷载效应控制时(������������ = 1.2, ������������ = 1.4, ������������ = 0.7) S = 1.2 × 14.744 + 1.4 × 7.7616 + 1.4 × 0.7 × 7.7616 = 36.165������������/������ b. 当永久荷载效应控制时时(������������ = 1.35, ������������ = 1.4, ������������ = 0.7) S = 1.35 × 14.744 + 1.4 × 7.7616 × 0.7 = 27.511������������/������ 取S ′ = 36.165������������/������。
L 4
=2785mm;
由于该梁为两端简支,故计算跨度������0 = ������ = 11140������������ ,因������0 > 9������,故根据梁的
0 一般最小截面高度h = 1.2 × 12 = 1114mm,取 h=1200mm,取高跨比������ = 3,即
������
(3) g1 = 1.c0kN/m2 ; (4) q = 3.abkN/m2 。
1
【解】基本数据准备: 按题目要求(有关数据) : (1) 跨度 L=11140mm,伸臂端长度 (2) 宽度 B=1960mm; (3) g1 =1.40kN/������2 ; (4) q=3.96kN/������2 ; (5)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安全等级为二级,配置 HRB400 级纵向受拉钢 筋,������������ = 40������������。 1、 (1)基本数据准备
ℎ
b=400mm,ℎ0 = ℎ − ������������ = 1200 − 40 = 1160������������,取混凝土重度γ = 25kN/������3 . (2)荷载弯矩设计值计算 自重恒载 g 2 = ������ℎ = 25 × 1.2 = 30������������/������2 将题目中的恒载与活载转换为均布线荷载 ������1 = g1 ������ = 1.4 × 1.96 = 2.744������������/������ ������2 = g 2 ������ = 30 × 0.4 = 12������������/������ q q
b. 当永久荷载效应控制时 S=������������ q 取较大值,即S 跨内部分 a. 当可变荷载效应控制时(������������ = 1.2, ������������ = 1.4, ������������ = 0.7) S=1.2 × 14.744 + 1.4 × 7.7616 + 1.4 × 0.7 × 7.7616 = 36.165������������/������ b. 当永久荷载效应控制时(������������ = 1.35, ������������ = 1.4, ������������ = 0.7) S=1.35 × 14.744 + 1.4 × 0.7 × 7.7616 = 27.511������������/������ 取较大值,即S
2 因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所以������1 = 1.0。查《混规》有������ ������ = 14.3������/������������ ,������ ������ = 2 1.43������/������������2 ,������ ������ = 360������/������������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大纲所要求的实践教学环节,占 总成绩的 10%,具体设计内容为一过街天桥的简支伸臂梁设计。
g=g1+g2
≈¼L 000
L
≈¼L
简支伸臂梁简图, 面荷载为除结构构件自重外的恒载 g1 (含栏杆、 装修等) 、 结构构件自重恒载 g2 和活载 q。 桥面宽度为 B,梁截面矩形。 设计内容:初选截面后(1)跨中和支座截面抗弯配筋; (2)左支座左右斜 截面配筋; (3)跨中挠度和裂缝验算; (4)支座截面裂缝验算; (5)伸臂端挠度 验算。不画完整施工图。 提示:伸臂段上的荷载对跨中弯矩等是有利荷载。 每个同学的设计数据不同,学号后 3 位数记为 abc。 有关数据: (1)跨度 L=(abc+150)*10 mm,伸臂端长度自定; (2)宽度 B=1ab0 mm ;
2
所以跨内荷载为不利荷载,伸臂部分荷载为有利荷载。因此当计算跨内最大正 弯矩时, 伸臂部分(������������ = 1.0, ������������ = 0) a. 当可变荷载效应控制时 S=������������ q
恒
+ ������������ q
活
= 1 × 14.744 + 0 = 14.744������������/������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王昊 2016110964 土木 20 班
目录
1.跨中和支座截面抗弯配筋.............................................................................. 1 ⑴ 基本数据准备.......................................................................................... 2 ⑵ 各组合弯矩图、剪力图及包络图.......................................................... 3 ⑶ 计算纵向受拉钢筋面积.......................................................................... 6 ⑷ 验算适用条件.......................................................................................... 7 2.左支座左右斜截面配筋.................................................................................. 8 ⑴ 基本数据准备.......................................................................................... 8 ⑵ 对左支座左截面进行箍筋配置.............................................................. 8 ⑶ 对左支座右截面进行箍筋配置.............................................................. 8 3. 跨中挠度和裂缝验算....................................................................................... 9 ⑴ 基本数据准备.......................................................................................... 9 ⑵ 计算跨中截面的刚度............................................................................ 10 ⑶ 计算跨中挠度........................................................................................ 11 ⑷ 跨中裂缝验算........................................................................................ 12 4.支座截面裂缝验算........................................................................................ 12 ⑴ 基本数据准备........................................................................................ 12 ⑵ 支座截面裂缝验算................................................................................ 12 5.伸臂端挠度验算............................................................................................ 13 ⑴ 计算伸臂端刚度.................................................................................... 13 ⑵ 计算伸臂端挠度....................................................................................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