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材料研究

合集下载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1. 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2. 盾构法隧道施工概述2.1 盾构法简介2.2 盾构法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2.3 盾构法施工流程3. 同步注浆技术介绍3.1 同步注浆技术原理3.2 同步注浆技术在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的作用3.3 同步注浆技术的优势4.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4.1 土质勘察与分析4.2 注浆材料及设备的准备4.3 施工方案制定5. 注浆施工过程5.1 土压平衡盾构机的操作5.2 注浆材料的选择与混合5.3 注浆工艺参数的设定5.4 同步注浆与盾构施工的配合6. 质量控制6.1 注浆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6.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措施6.3 施工结束后的质量评估7. 安全措施7.1 盾构法隧道施工的风险分析7.2 注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要求7.3 突发情况应急预案8. 施工完成后的工程验收8.1 工程验收标准与程序8.2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的验收指标9. 总结与展望附件:相关图表和数据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盾构法:隧道施工中一种利用盾构机械进行推进和开挖的方法。

2. 注浆技术:将注浆材料注入隧道围岩中,强化地层结构的方法。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1. 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2. 盾构法隧道施工概述2.1 盾构法简介2.2 盾构法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2.3 盾构法的优势与限制3. 同步注浆技术介绍3.1 同步注浆技术原理3.2 同步注浆技术的目的与作用3.3 同步注浆技术在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场景4.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的具体实施步骤4.1 地质勘察与分析4.2 注浆材料的选择与准备4.3 注浆设备的安装与调试4.4 注浆施工方案的制定4.5 注浆施工过程的实施5.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5.1 注浆材料质量的监控与检验5.2 注浆施工过程的监测与测试5.3 质量控制措施的应用与调整6. 安全管理与应对突发情况6.1 注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要求6.2 突发情况的预防与应急预案6.3 盾构法隧道施工的安全检查与评估7. 工程验收与质量评估7.1 工程验收标准与程序7.2 注浆工程的验收指标与要求7.3 施工质量评估的方法与指标8.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的总结与展望附件:相关图表和数据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盾构法:隧道施工中一种利用盾构机械进行推进和开挖的方法。

盾构隧道管片壁后同步注浆的机理与方法探讨

盾构隧道管片壁后同步注浆的机理与方法探讨

圆园19年第24期(DEVELOPMENT GUIDE TO BUILDING MATERIALS)盾构隧道管片壁后同步注浆的机理与方法探讨关占印(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再制造有限公司天津300450刘天成(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0037乔清源(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重庆401320)摘要: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管片脱离盾尾会导致岩土体和管片外壳之间形成类似环形柱状的建筑空隙,扰动隧道围岩,从而引起上方地表沉降或隆起。

该文结合盾构隧道开挖引起地表变形的过程、注浆填充沉降阶段浆体与岩土体的作用机理,以某土压平衡式盾构在泥岩砂岩互层地区施工为工程实例,详细论述隧道盾构管片壁后同步注浆的具体方法,旨在为同步注浆填充建筑空隙控制地表变形和保障周边环境安全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地铁;盾构隧道;壁后注浆0引言地铁隧道工程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多样复杂,施工可能会引起地表沉降或隆起,进而影响到近接建筑物和构筑物,壁后同步注浆可以有效控制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和保障周边环境安全。

在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研究方面,叶飞等[1]综述了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当前对注浆效果的评估和注浆参数控制的应用研究还有待加强。

蔡德国等[2]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砂性地层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浆体扩的散机理。

黄宏伟等[3-4]介绍了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分布的探地雷达探测方法,并用模拟试验对注浆效果进行了解释。

这些研究对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结合盾构隧道开挖引起地层变形的过程、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实例,对隧道盾构管片壁后同步注浆的具体方法进行论述,以期为有效控制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岩土体变形和保障周边环境安全提供借鉴。

1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时空效应1.1时间效应根据盾构法隧道各个施工阶段影响因素的不同,可以把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细分为以下5个阶段:1.1.1预沉降阶段当盾构隧道开挖达到预先设定的监测断面之前,盾构开挖会扰动前方岩土体,产生地表沉降量极小,地质条件较好的隧道施工前期地表甚至是零沉降。

盾构法同步注浆材料的试验研究综述

盾构法同步注浆材料的试验研究综述

盾构法同步注浆材料的试验研究综述论文
本文旨在综述盾构法同步注浆材料的试验研究。

盾构是一种常用的隧道掘进工艺,它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

隧道建设过程中,同步注浆是一个关键步骤,可以提高隧道掘进的效率,并确保掘进过程中的安全性。

因此,对盾构法同步注浆材料进行研究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研究同步注浆材料的物理性质。

这些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材料的硬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韧性,以及同步注浆材料的排水性能等。

其次,我们来研究同步注浆材料的化学性质,这些化学性质主要包括材料的含水率、PH值、碱度、碱强度、溶解度等。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研究同步注浆材料的力学性能,这些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材料的抗疲劳性、抗振动性以及抗冲击性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利用试验来研究不同类型的同步注浆材料在盾构工艺中的应用效果。

可以通过监测掘进过程中材料吸收的水分,以及材料抵抗混凝土浆料的抗压强度,来衡量不同同步注浆材料的排水性能、抗压强度等。

还可以通过试验,来衡量同步注浆材料的抗疲劳性和抗冲击性,以及材料的耐久性等。

本文综述了盾构法同步注浆材料的试验研究,包括对同步注浆材料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能的研究,以及对盾构工艺中不同材料应用效果的试验研究。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盾构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

成都地铁盾构同步注浆及其材料的研究

成都地铁盾构同步注浆及其材料的研究

成都地铁盾构同步注浆及其材料的研究【内容提要】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盾构施工2标为成都地铁试验段,该工程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盾构机施工,成都地区地层为砂卵石地层,粒经大、水位高,为了有效解决同步注浆的效果,我项目部和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研究,拟采用惰性浆液(以黄泥粉、粉煤灰为主剂)为同步注浆材料,期望其达到不易被水稀释、较好的流动性、较好的早期强度和较低的成本。

【关键词】高富水土压盾构同步注浆惰性浆液1. 概况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盾构施工2标人天盾构区间,主要穿越砂卵石地层,地层高富水,含水量大,地下水位高。

采用了加泥式土压平衡式盾构机进行施工。

盾构机配备了盾尾同步注浆系统,可在盾构掘进的同时进行背后注浆。

在盾构掘进施工中,当管片刚脱离盾尾时即可对管片外侧的空隙进行填充,从而起到控制地表沉降、提高隧道的抗渗能力、预防盾尾水源流入密封土舱而造成的喷涌和稳定成型隧道的作用。

2. 盾构法施工背后注浆技术2.1.同步注浆原理在盾构机推进过程中,保持一定压力(综合考虑注入量)不间断地从盾尾直接向背后注浆,当盾构机推进结束时,停止注浆。

这种方法是在环形空隙形成的同时用浆液将其填充的注浆方式。

如图2-1所示。

图2-1 同步注浆系统示意图2.2. 注浆材料和配比的选择2.2.1. 注浆材料应具备的基本性能根据成都地区的地质条件、工程特点以及现有盾构机的型式,浆液应具备以下性能:1)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及流动性,并能保证适当的初凝时间,以适应盾构施工以及远距离输送的要求。

2)具有良好的充填性能,不流窜到尾隙以处的其他地域。

3)在满足注浆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早地获得高于地层的早期强度。

4)浆液在地下水环境中,不易产生稀释现象。

5)浆液固结后体积收缩小,泌水率小。

6)原料来源丰富、经济,施工管理方便,并能满足施工自动化技术要求。

7)浆液无公害,价格便宜。

2.2.2. 注浆材料为了保证背后注浆的填充效果,施工中结合现场条件和盾构机自身注浆系统的配置,选取了两种液浆组成以便进行对比优选:1)以水泥、粉煤灰为主剂的常规单液浆A成分:水泥、粉煤灰、细砂、膨润土和水;2)以黄泥粉、粉煤灰为主剂的惰性浆液B成分:黄泥粉、粉煤灰、细砂、膨润土和水。

浅谈盾构管片壁后同步注浆

浅谈盾构管片壁后同步注浆

浅谈盾构管片壁后同步注浆发布时间:2021-09-11T03:22:47.761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宋艳江[导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大量盾构隧道工程的兴建,盾构隧道各项施工技术也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

北京城建中南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摘要:随着近年来大量盾构隧道工程的兴建,盾构隧道各项施工技术也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通过与盾构推进同步进行的同步注浆,及时在脱出盾尾衬砌背后的建筑空隙内填充适当数量和合理配比的注浆材料是提高施工质量和减少地表沉降的重要技术措施,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就盾构隧道壁后同步注浆技术针对性地进行探讨,介绍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施工工艺及技术。

关键词:盾构同步注浆土压平衡对于密闭型盾构而言,围岩变形的主要原因在于衬砌背后注浆的好坏,因为脱离盾尾后一段时间内,盾尾空隙接近无支撑状态,其变行或局部坍塌随着围岩扰动范围的增大二直接影响地表沉降程度。

因此同步注浆技术是在提高盾构隧道施工稳定重要技术措施。

1、背后注浆目的盾构施工中背后注浆的目的有三点:控制地表沉降;管片缝隙防渗防漏;防止管片变形和隧道上浮。

随着盾构施工的进行,地表出现沉降,是一种与地层、地下水等条件,隧道断面,设置深度及施工技术(特别是刀盘掘削技术)等多种因素有关的复杂现象。

就目前的封闭型盾构工法而言,地表沉降的主要因素可以说通常取决于背后注浆的好坏。

管片衬砌的渗水现象也与背后注浆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管片背面抗渗充填注入施工的效果不好,则管片背面产生的渗水现象严重。

如果产生这种现象,则会由于下述原因导致地层变形: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地层内的有效应力增加,产生压密现象,导致地层变形。

伴随地下水的流动,地层中的土颗粒移动,因土颗粒间的空隙被压缩,故产生地层变形。

隧道是一种管片衬砌和地层一体化的结构稳定的构造物,管片上作用的外力也是在这个假定的条件下考虑的,这意味着管片背面空隙的均匀注入充填是确保作用外力均匀的先决条件。

饱和砂性地层盾构法隧道同步注浆配合比研究

饱和砂性地层盾构法隧道同步注浆配合比研究
利用成熟的同步顶升技术 , 比较方便。2) 硫磺砂 浆支座单个 制作 [ ] 黄栋 良, 1 吴湘滨. 先简支后连 续桥 梁临时支座的设计 与施 工
套筒材质 、 筒 内填充 砂 要求苛 刻 , 时受 环境 影 响较 大 , 多 以往的临时支座相 比较具有安全、 砂 同 在 可靠 、 简单方 便、 经济环保 的特 雨、 潮湿季节筒 内的砂 受潮后板 结 , 解除 时比较 困难 。混 凝土 预 点 , 值得在 同类桥梁建设 中予 以推广。 制块临时支座操作 简便 , 标高控制容 易 , 受外 界 因素 影响 , 除 参考文献 : 不 解
饱和砂性地层盾构法隧 道同步注 浆配合 比研究



(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 20 6 ) 00 2
要: 盾构法隧道施 工中需采 用同步注浆措施来减少建筑间隙产生的不利影响 , 通过试验手段 , 以胶砂 比为出发点 , 比较 了浆 液
流动性、 强度 、 泌水性 以及收缩率的变化特点 , 系统地研究 了同步注浆材 料配合 比, 并结合工程 实施过程 中的监 测数据加 以验证 , 得出了适 合饱和砂性地 层的同步浆液材料配合 比, 为今后类似 工程提供指导。 关键 词 : 同步注浆 , 配合 比, 监测数据 , 盾构 , 隧道

12・ 9
第 3 卷 第 7期 8 20 12年 3月
S HANXI A RCHI EC RE T TU
山 西 建 筑
V0 . 1 38 No. 7 Ma. 2 2 r O1
文章编 号:0 9 6 2 ( 0 2 0 — 1 20 10 —8 5 2 1 )7 0 9 —2
合工程具体特点 , 针对盾构 穿越饱和砂 性土地层进 行试验研 究和 塞注浆管 , 因此为确保 浆液顺利 进入 管片 与盾壳 之间 的空 隙 , 达 理论分析 , 出 了适合 饱和砂 性土地 层 的同步浆 液材料 配合 比 , 到完整地包裹住 管片的效 果 , 得 对浆液 的流动 性提 出 了更 高要 求 ; 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指导。

富水地层盾构施工同步注浆材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富水地层盾构施工同步注浆材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富水地层盾构施工同步注浆材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
研究的开题报告
标题:富水地层盾构施工同步注浆材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研究
研究背景:
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同步注浆技术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治理措施。

同步注浆能够提高隧道的稳定性和抗渗性能,同时也能够降低地层变形和沉降。

然而,不同地层对注浆材料及其配合比要求不同,而且注浆材料性能的不同也会影响注浆效果,因此需要对不同地层注浆材料及其配合比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研究富水地层盾构施工同步注浆材料的性能和配合比设计,并探讨其注浆效果和安全性。

具体内容包括:
1. 针对富水地层的特点,分析和选取适合的注浆材料,包括注浆水泥、外加剂、井喷灰等。

2. 研究注浆材料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包括附着力、流动性、凝结时间等参数,以确定合适的配合比。

3. 设计不同配合比的注浆试验,探究不同配合比在富水地层的注浆效果和安全性。

4. 分析和比较不同配合比的注浆效果,选择最佳配合比,并提出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注浆质量控制措施。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对盾构施工同步注浆技术的应用以及地层注浆材料的性能和配合比设计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提高盾构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为盾构施工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预期成果:
1. 富水地层盾构施工同步注浆材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技术指南。

2. 注浆材料性能数据和不同配合比下的实验数据。

3. 最佳配合比的施工方法和注浆质量控制措施。

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浆液配合比试验研究

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浆液配合比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江朋 , 苗兰弟 . 广州地铁 3 号线盾构施工同步注浆技术的应 用 [ 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4,17(6):111-113. [2] 魏广造 , 王余德 , 李俊青 , 等 . 合肥地铁盾构施工浆液配比优 化试验研究 [ 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5,35(5):611-616. [3] 雷泽鸿 . 盾构法地铁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 J]. 科学技术与 工程 ,2013,13(8):2283-2287.
通过对于地铁盾构隧道施工过程的分析,盾构截刀的直 径大于管片衬砌的外径。所以 , 当段从盾尾 , 有差距的土壤与 部分 ( 见图 1)。在这个时候 , 土壤事实上是在一个不受支持的 状态 , 容易爆发位移等 ,导致地面下沉 , 这不利于施工的安全 性。使用后壁注浆法精确地弥补裂缝具备关键意义。
图 1 盾尾空隙示意图
630
80
530
440
表 3 计划配合比
列号 / 试 验号 1
A 水泥 180
B
C
D
E

膨润土 粉煤灰

390
50
350
350
2
180
470
60
410
380
3
220
390
60
470
440
4
220
470
50
530
410
5
260
390
70
530
380
6
260
470
80
470
350
7
300
390
80
410
表 1 浆液性能指标
序号 1 2 3 4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度的影响, 从浆液的泵送性能及稳定性分析, 影响特别显著。 这主要是由于水泥含量增加, 对强
S m W = 0. 07较合适。 (2) 适量的粉煤灰对降低泌水性具有一定作用。 ( 3) 尽管加入了稳定剂, 由于水泥水化反应,
浆液粘度均呈增加趋势, 但大部分配比的浆液粘度 在 6~ 8h 内增加并不特别明显, 能满足远距离泵送 要求。
W (C + S m ) 为2. 2~ 2. 8。表 3 为上述优选配方的确
表 3 注浆材料配比优选确证试验结果
配方 水灰比 流动度 泌水性 密度 凝胶时间
单轴抗压强度 R M Pa
编号 W (C + S m )
s
(% ) Θ g·cm - 3
ts
1h
3d
7d
28d
J 10
2. 2
16. 0
<1
1. 30
注浆材料 A 液配比 配比编号 编号
J1
A1
B 液掺量 BC 0. 4
凝胶时间 ts 6. 5
1h 0. 104
单轴抗压强度 R M Pa
3d
7d
2. 94
4. 28
28d 4. 69
渗透系数 抗渗压力 K cm ·s- 1 p s M Pa
-
J2
A2
0. 6
13. 6
0. 073 4
2. 65
4. 30
1. 87
3. 33
6. 05
J7
A7
0. 6
15. 8
0. 047 3
1. 98
J8
A8
1. 0
41. 2
0. 051 3
2. 12
3. 77 2. 86
6. 41 3. 18
3. 6×10- 8 0. 5
J9
A9
0. 4
7. 8
0. 040 1
1. 98
3. 77
-
30
长江科学院院报
1998 年
A2
2. 2 0. 07 0. 2
0. 5 0. 15 1. 0
1. 25
13. 0 13. 8 14. 2 14. 5 14. 5
A3
2. 2 0. 09 0. 4
0. 5 0. 15 1. 0
1. 27
21. 0 23
25. 43 27. 53
-
A4
2. 4 0. 05 0. 2
0. 5 0. 15
8. 48
-
-
J3
A3
1. 0
27. 9
0. 084 2
0. 88
J4
A4
1. 0
37. 9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6 4
2. 77
4. 70 4. 68
6. 75 6. 25
-
-
1. 3×10- 8 0. 7
J5
A5
0. 4
<5
0. 060 3
2. 48
4. 26
5. 92
J6
A6
0. 6
14. 5
0. 048 8
3 模拟注浆试验及施工性能评价
试验模型装置由 300mm ×800mm 的钢制内
筒、 500mm ×800mm 的有机玻璃外筒组成, 内外
筒之间形成 100mm 的间隙, 间隙中充满水。该间隙
用于模拟盾构推进过程中混凝土管片与周围土体的
间隙或松散土体。模型中部间隙内设置 18mm 厚的
钢制隔板, 板中每隔 5mm 均匀分布有 5mm 的圆
度提高起主要作用; 但水灰比对凝胶时间无显著影 响。 随着 S m W 的增加, 强度呈下降趋势, 适当的 F C 值 (0. 2~ 0. 4) 有利于提高强度, 这可以用粉煤 灰的微集料及二次水化作用来解释。强度随B C 的 增加而增加, 但当 B C 超过0. 6时, 强度增加并不 显 著。综 合 考 虑 流 动 性 , 泌 水 性 , 凝 胶 时 间 , 1 h ,
孔。 隔板将模型分为注浆区和过注入区, 用于评价
浆材的过注入性能, 浆材的过注入反映了浆材在压
力作用下对周围土体的劈裂作用, 模型两端用钢板
锁定并密封, 用于模拟高水压工况条件。 试验时,
A , B 液按比例通过设在注浆区下部中央的注浆孔
注入, 并使贮气罐的压力稳定在0. 35M Pa。 模拟注
浆在 30~ 45m in 内完成, 与盾构机推进一环所需时
(1) 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及较低粘度, 以适 应远距离泵送技术要求。
(2) 具有良好的充填性能, 能在尽可能低的压
力下实施限定区域充填注浆。 (3) 尽可能早地获得高于地层的早期强度, 且
长期强度不低于2. 0M Pa, 并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 (4) 不被地下水稀释。 (5) 原料来源丰富、经济, 施工管理方便, 并能
(材料结构研究所)
摘 要 为满足隧道盾构施工工法要求, 研制了水泥2粉煤灰2膨润土2水玻璃系双液塑性同步注浆材料。探讨了材 料组分对注浆材料流动性、凝胶特性、稳定性、强度等的影响, 解决了大水灰比水硬性浆液的长期稳定性问题, 较好地统一了材料的长期稳定性、早期强度等因素与施工性能的矛盾, 浆材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能满足同步注 浆施工自动化技术要求。
0. 5 0. 15 1. 5
1. 20
16. 0 17. 2 21. 0
-
-
注: ①表中W , C , S m , F 分别表示水、水泥、膨润土、粉煤灰的含量, 数据均为质量比, 下表同; ②稳定剂 , 为水泥质量的百分率; ③流动度为日本土木学会 J 2A 法测定值, 其它3 为因粘度太大浆液未能全部流动的测定值。 表 2 注浆材料配方优化试验结果
表 1 A 液配方试验结果
A液
主料配比
配方 W
Sm
F
编号 C + S m W
C
稳定剂掺量
24h
密度
流 动 度 s
泌水率
测定时浆液放置时间
Θ g·cm - 3
(% )
0h
2h
4h
6h
8h
A1
2. 2 0. 05 0. 0
0. 5 0. 15 7. 5
1. 23
11. 2 11. 2 11. 0 11. 1 11. 2
-
A7
2. 6 0. 05 0. 4
0. 5 0. 15 2. 5
1. 32
14. 5 15. 0 15. 0 15. 8 18. 6
A8
2. 6 0. 07 0. 0
0. 5 0. 15 2. 5
1. 20
13. 2 11. 2 14. 2 14. 5 17. 7
A9
2. 6 0. 09 0. 2
10
1. 24
11. 0 11. 0 11. 0 11. 5 11. 8
A5
2. 4 0. 07 0. 4
0. 5 0. 15 1. 5
1. 26
14. 3 15. 0 15. 0 17. 8 20. 0
A6
2. 4 0. 09 0. 0
0. 5 0. 15 0. 0
1. 23
16. 2 18. 0 18. 7 25. 03
材料的凝胶特性、强度增长特性等产生影响。 试验 表明: 虽然水玻璃浓度及模数越高, 越有利于早期 强度的形成, 但过高的早期强度将给充填注浆施工
稳定剂。 由于膨润土的影响, 浆液具有一定的剪切 带来不利影响; 对凝胶时间无显著影响。 考虑材料
稀释能力, 充分陈化后的膨润土浆液, 在 S m W = 0. 07时, 不会给泵送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其一定的
参考文献
1 E isen stein Z, Ezzeldine Q 著. 隧道施工技术对地层控制 的影响. 王华泽. 隧道译丛, 1993 (8)
满足施工自动化技术要求。
2 注浆材料及其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2. 1 材料组成及试验工艺流程 主要原材料由水泥、粉煤灰、膨润土、水玻璃
及稳定剂组成, 试验工艺流程如图 1 所示。
图 1 试验工艺流程
收稿日期: 1997203231 作者简介: 王树清 男 长江科学院材料结构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材料化学及岩土工程研究
12. 4 9. 8
11. 4
4 结 语
本文提出的盾构施工同步注浆材料满足远距离 泵送要求, 材料配制后正常使用时间不低于 8h, 凝 胶 时 间 可 控 制 在 10s 以 内; 1h 单 轴 抗 压 强 度 为 0. 035~ 0. 081M Pa, 28d 为3. 38~ 8. 24M Pa; 抗渗 压力不少于0. 5M Pa, 渗透系数为 n×10- 8cm s, 为 不同工况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同步注浆系列材料。 模 拟注浆试验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充填性能及抗地下 水稀释能力, 可在较低压力下实现限定区域注浆, 即使在盾构管片顶部, 也可以形成密实的充填固结 体。 在南水北调穿黄隧洞工程中, 采用此系列双液 塑性注浆材料是可行的。
3d, 7d, 28d 单轴抗压强度等各项指标, 初步优选 证试验结果。试验还表明各龄期强度随A 液放置时
配 方 为: S m W 为0. 07, F C 为0. 4, B C 为 0. 5, 稳定剂 , 掺量分别为水泥的0. 5% 和0. 15% ,
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 如放置 8h 后, 其强度下降 20% 左右。
×100% ;
稀释率= 模型注内入未的固浆结体的总浆体体积体积×100% ;
体积减少率=
1-
模型内充填物总体积 注入的浆体总体积
×
100%。
模拟注浆试验结果表明, 该系列材料具有良好 的施工性能及充填固结效果, 见表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