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理(中国国防认识)
军理重点

军理重点1、国防的概念:国防是指国家为保卫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所进行的与军事有关的各种活动。
2、国防观念:就是公民对国家防卫问题所持有的思想观念。
3、国防的基本职能及分类:P 2分类:从性质上划分: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4、国防教育内容: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技能5、什么是国防动员:P486、国防动员的作用有哪些?P49-507、国防动员主要内容:P50-568、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P15-19国防义务:9、什么是《兵役法》:兵役法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
10、大学生军事训练的意义?一、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二、增强受训人员国防意识;三、提高受训人员个人身体素质。
11、全民国防教育日是哪一天: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12、中国武装力量的组成:P3413、什么是现役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构成,解放军负责国家外部安全,武警部队负责内部安全,战时武警协同解放军保卫祖国。
14、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哪些军兵种:P3515、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P3516、我军的七大军区:沈阳、济南、北京、南京、广州、兰州、成都17、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编制有多少个集团军?18个18、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各是每年哪一天?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1、什么是军事思想:P59 有哪些特点:P59 具有阶级性;时代性,继承性,变化性,实践性2、《武经七书》包括有:《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3、《孙子兵法》、《战争论》的作者:P60、P62 孙武、克劳塞维茨,4、什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P665、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态度: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研究战争的目的:消灭一切战争6、积极防御:为了反攻和进攻而进行的防御。
军理知识点

军理知识点第一章中国国防1.国防主要目的:保卫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
2.国防基本类型:扩张型(美)、自卫型(中)、联盟型、中立型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受中国共产党领导4.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国家最高军事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5.我国武装力量由解放军、武警、民兵组成,分为海(23.5)陆(85)空(39.8)二炮(10)四大兵种6现役员额为230万人,分为七大军区,预备役组建于1983年,二炮组建于1966.7.17.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基本方针: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基本作用:保持一定的国防威慑能力、保证雄厚的兵源、进行现代人民战争8.现代国防具有威慑作用的功能9.1997.3.14《国防法》:标志着我国依法国防,依法治军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2001.4.28《国防教育法》10.公民服兵役的主要形式有学生军训11.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灵魂、国防实力——支柱、经济实力——基础第二章军事思想1.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分类:按阶级——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按国家——外国军事思想、中国军事思想按时代——古代军事思想(孙武)、近代军事思想(克劳塞维茨)、现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冷兵器时代军事思想、火器时代军事思想、核武器时代军事思想、信息化时代军事思想3.军事思想的特点:鲜明的阶段性、强烈的时代性、明显的实践性、一定的继承性4.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形成期(夏商西周)早期:《尚书》《军政》《军志》成熟期(春秋战国):《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尉缭子》《三略》《六韬》《李卫公问对》——“武经七书“丰富发展时期(隋唐)体系完备期(宋明元清)5.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6.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7.毛泽东思想的性质: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8.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时期1919.5——1927.7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1927.8.1南昌起义1927.8.7“八七”会议《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1935.1——1945.8 《论持久战》9.战争观: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军理各章节笔记整理

军理各章节笔记整理第⼀讲中国国防1.国防的含义所谓国防,就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领⼟完整和安全,⽽进⾏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的活动。
2.国防的类型⾃卫型联盟型中⽴型扩张型#我国的国防为⾃卫型。
《中华⼈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国家独⽴⾃主、⾃⼒更⽣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实⾏积极防御战略,坚持全民⾃卫原则。
3.现代国防特征(1)国防是国家综合国⼒的集中体现(2)国防是多种⽃争形势的综合⾓逐(3)国防是国家⾏为,也是国际⾏为(4)聚集综合国⼒,捍卫国家核⼼利益#主权独⽴、国家统⼀、领⼟完整、尊严荣誉和全⾯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的核⼼利益。
4.国防历史的主要启⽰(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盛的基础(2)政治清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统⼀、民族团结是国防强⼤的关键(4)军事技术优劣对国防成败具有重要影响#军事技术决定武器装备、战略战术并严重影响着作战胜负。
5.新中国国防主要成就(1)捍卫和维护了国家安全利益(2)建⽴和完善了国防领导体制(3)铸造了⼀⽀现代化强⼤军队(4)创⽴了国防科技和⼯业体系(5)国防后备⼒量不断发展壮⼤6.我国现⾏国防政策要点(1)维护安全统⼀,保护核⼼利益(2)全民⾃卫,独⽴⾃主巩固国防(3)积极防御,防御与反击相结合(4)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中国⼈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时国防建设的重点(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第⼆讲国防法规1.国防法规的含义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国防和武装⼒量建设的基本法律依据。
2国防法规的特性#⼀般特性:鲜明的阶级性⾼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性相对的稳定性(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2)公开程度的有限性(3)司法适⽤的优先性(4)处罚措施的严厉性3国防义务的含义国防义务,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组织在国防⽅⾯应当履⾏的责任。
艾跃进军理课

军事理论课(艾跃进)笔记之一(2011.03.02)来源:刘丽婧的日志军事理论课笔记第一讲中国国防教学目的:培养两种观念:1.作为中国人的危机感 2.作为中国人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一、国防概述:1.国防概念: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是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
2.国防的基本类型:1.侵略扩张型 2.防御自卫型(中国) 3.互助联盟型 4.自主中立型3.国家与国防的关系:国防的主体是国家。
国防随国家的的产生而产生,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国防又是国家的防务,是全民族的防务,与国家的各个部门、各种组织以及全体公民息息相关。
4.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2)战争潜力能否转化为战争实力是现代国防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3)现代国防具有很多层次的目标体系5.国防的地位和作用:国防是用来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
二、我国历史上的国防:1先秦2秦——北逐匈奴,南征百越3西汉——汉匈和亲,出击匈奴4东汉——重击匈奴,出塞千里5三国6两晋南北朝——西晋罢兵,东晋偏安,国防废弛,南朝衰败;尚武修兵,北朝强盛7隋朝——征战西域,三伐高丽8唐朝——万国归附9宋朝——强干弱枝,执意求和10元朝——以兵立国,横扫欧亚11明朝——炮船称盛,忧患迭起12清朝——炮口立约,国门大开;国土沦丧,不败亦败两个具有侵略性的民族:俄罗斯(从肉体上肢解中国),日本(对中国敲骨吸髓)灭掉日本军国主义的方法:1.向其他强大民族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重视教育在国防战略指导方针上,是积极进取的还是消极畏缩的是决定国防事业能否真正强大起来的关键。
三、新中国国防建设两弹一星四、国防战略意义:谋划和指导国防发展的方略13几种模式:前苏:抑民重军美国:以军带民西欧:军民兼顾两瑞:寓军于民日本:先富国后强民14指定国防战略的客观依据(1)国防战略形势和战争预测(2)我国周边安全环境(3)分析国家安全环境的基本着眼点和方法,要对威胁做出正确判定:他国与本国是否有利益冲突他国与本国是否有危害本国的企图他国是否具有危害本国的能力15我国周边的威胁(1)对国家安全利益的威胁:陆上(朝鲜半岛,中印矛盾,越南,东突)海上(海南半岛,钓鱼岛,东海石油危机,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2)外国的颠覆活动:经济利益(外企);政治利益(民族宗教信仰);来自海洋、太空的威胁(3)背后黑手:美国五、法规宪法第二章第5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安全、荣誉利益的行为。
浅谈对国防的认识

浅谈对军事理论教育的认识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是否巩固,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亡。
我们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国防建设与当代大学生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当代大学生尤其如此,我们是民族的脊梁。
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能极大地激发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在当代大学生的鼓舞和带动下能凝聚全中华民族的意志和力量,任何困难都能战胜和克服。
其实国防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尤其是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我们是社会中的新生力量,对我们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是培养我们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也是进行最基础、最稳固的国防意识教育,以增强我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能够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
开展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是继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也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
通过学习军事理论,使学生们深入了解军事理论及我国的国防现状等内容,如近代的军事思想、世界现代化军事理论、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核武器等,这提高了我们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行为能力,有利于增强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纪律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有利于我们知识结构的改变,这主要体现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的增强,以及热爱祖国的强烈思想到深层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
军事理论重点

军事理论重点军理重点第一章中国国防1.国防: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要素:国防的主体:国家;国防的对象:侵略和武装颠覆;国防的目的:① 捍卫国家主权② 保卫国家领土完整③ 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④ 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国防的手段: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军事活动为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现代国防的类型:扩张型(美国)、联盟型、中立型(瑞典、瑞士)、自卫型(中国)。
2.国防历史的启示:①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 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3.国防法规: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一般特征: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用性、相对的稳定性。
特殊性: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于1997年3月14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八十四号主席令公布施行。
《国防法》是根据《宪法》而制定的一部综合性的调整和规范我国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部门法,亦称基本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三种形式:① 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② 按军官待遇入伍③ 作为士官应征入伍公民履行兵役义务主要有三种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军事训练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五十二号主席令公布施行。
2001年8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9月第3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规定高等学校应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实行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
(军理课)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
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
它从政治范畴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论思想,总结了具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
军事理论-军理整理

国防概述有国必有防,立国当思防,既是古今中外人类历史发展的真实写照,又是悠悠千载风云变幻给后人留下的千古铭训。
态度:我们希望和平,但不惧怕战争一、国防的基本内涵(一)国防的概念: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家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应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领土、人民、政府和主权。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我国陆地国土+ 海洋国土总面积达1260多万平方公里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根据本国情况,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家内部和外部事务的权力。
国家利益最根本的是生存与发展两大方面,按利益的内容可分为政治利益、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
政治利益主要是“谋求巩固完善和发展有利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并力求在世界范围内扩大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利益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国家经济利益在国家利益中居核心地位,是整个国家利益的物质基础。
国家文化利益包括传播民族文化,防止国外腐朽思想侵蚀,保持民族国家固有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发展中的新观念与理想等。
国家安全是保障国家生存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是国家利益的重要方面。
传统安全:在历史上,军事安全始终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重要、最突出甚至是惟一的安全课题,军事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始终处于绝对优先地位。
非传统安全:冷战结束后,由于两极格局的瓦解,国际安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安全威胁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第一,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面对的安全问题,如环境问题、能源危机、大规模传染性疾病问题等。
第二,国家社会内部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影响到其他国家、地区,甚至是整个国际社会,如经济危机、难民问题、社会危机、人权问题等。
第三,有组织的跨国犯罪活动,如跨国毒品走私、贩卖人口、国际洗钱活动、非法移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防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国,作为最古老的一批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文明的国度,经历了岁月的洗礼,风雨的侵蚀,依然能在现在的世界之林中屹立不倒,靠的是这片土地上华夏人民不屈的意志和坚固的国防体系。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是古人对于天下形势的分析,也是对于我国古代朝代变更、权力争夺的体现。
春秋、战国、三国、魏晋南北朝……各片土地上的人们纷纷拿起自己的武器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斗争,他们也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就是统一。
同样,统一的历程并不简单和单调,也不是纯粹的暴力,期间孕育了战争的艺术——战术、谋略、计策……人们从曾经的简单思维衍生到了当时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战略头脑,在各势力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更是融合发展了最新最周全的作战方针。
因此,例如《孙子兵法》等战略书籍开始走入历史舞台,而中国,早于西方几千年就已经开始了真正需要谋略的作战,这是中国国防的发源。
经过了漫长的战争,最终的统一也让我们看到了许多盛世王朝,唐宋元明清的一度昌盛都是君王将士努力的结果,也是国家战略和国家防御的成果。
中国的国防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中国积淀了历史,积攒了几千的文化和战略,变得深不可测。
从鸦片战争开始,由于清政府的绥靖政策,让中国的国防系统处于瘫痪,而接踵而来的就是各个新崛起的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占。
随着越来越多的侵蚀,中国已经慌乱,更没有心思布防国防,一味的退让和签订条约让中国沦为半殖民的国土。
经过了黑暗漫长的一个世纪,中华大地经历了一场又一场艰难的战争,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变革,终于建立了全新的社会主义共和国,让所有华夏儿女欣喜不已。
新的开国大典的举行,也是标志着又一段历史的过去,也让人们紧紧牢记国防的重要性。
中国悠长的历史给了我们教训和经验,国防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国防建设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平安定的保证。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王朝兴衰更迭,长则数百年,短则十几年,不管延续了多久,国家的存在都是有了国防。
新时期,进入和平年代,国防是一种威慑,同样也是保家卫国的资本。
没有国防的国家是脆弱的,就算在和平年代,没有很强的国防,在世界上也没有发言权。
从49年建国道09年,我们进行了6次越来越强盛的军事检阅,这是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国防实力,也是向美欧东亚等国的示威。
我们热爱和平,但也不怕别人的挑衅。
这,就是国防的目的。
所以说,现代的国防,就是展示国威,保卫和平。
这是体现大中华的凝聚力的地方,也是体现我们整体实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