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修钳工工艺学-第八章-传动机构的装配与修理

合集下载

★钳工工艺学(第四版)习题册【填空题】全部

★钳工工艺学(第四版)习题册【填空题】全部

填空题〔272题绪论〔51、机器设备是由组成的,而大多数零件是由材料制成的。

2、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就是、和的过程,它是按照一定的进行的。

3、钳工是使用钳工工具或设备,主要从事工件的、机器的、设备的及工具的等工作的工种。

4、《国家职业标准》将钳工划分为、和三类。

5、装配钳工的主要任务是、等。

第一章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17§1-1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1、切削时,刀具与之间的相对运动,称为运动。

按其功用,切削运动可分为运动和运动两种形式。

2、车削时,工件的旋转称为运动;刀具的纵向或横向移动称为运动。

3、钻床钻削工件时,钻头的旋转称为运动,轴向移动称为运动。

4、切削过程中,工件上形成的三个表面是、和。

5、切削用量是切削过程中、和三者的总称。

6、背吃刀量是指工件上表面和表面间的距离。

§1-2金属切削刀具7、车刀的切削部分由、、、、、和等组成。

8、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车刀角度有角、角和角,三角之和等于。

9、刀具的前角主要影响切削刃的及切屑程度。

10、常用的刀具材料有、、和等。

§1-3金属切削过程与控制11、由于工件材料和切削条件的不同,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屑类型有、、和四类。

12、切削中刀具的总切削力F r通常可分解为、和三个相互垂直的切削分力。

13、影响切削力的主要因素有、、和等。

14、切削过程中,被切削金属层的变形、分离及、和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热称为。

15、刀具的磨损有和两种形式。

其中,前、后刀面的磨损属于。

16、一般将刀具磨损的过程分为、和三个阶段。

17、切削液具有、、和的作用。

常用切削液有和两种。

第二章钳工常用量具〔18§2-1万能量具1、用来测量、检验零件及产品和的工具称为量具。

2、量具按用途和特点,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3、常用的万能量具有、、和等。

.4、常用游标卡尺的测量精度,按读数值分为mm和mm两种。

5、游标卡尺只适用于精度尺寸的测量和检验,不能用其测量等毛坯的尺寸。

★钳工工艺学(第四版)习题册【判断题】全部

★钳工工艺学(第四版)习题册【判断题】全部

判断题(186题)绪论(5)()1、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有铸造、锻压和焊接等。

()2、钳工工作时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

()3、对不熟悉的设备和工具,一律不得擅自使用。

()4、机修钳工主要从事各类工、夹、量具的制造和修理。

()5、工具钳工主要从事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

第一章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14)§1-1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1、机器上所有零件都必须进行金属切削加工。

()2、切削运动中,主运动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3、切削速度随着工件转速的升高而增大。

§1-2金属切削刀具()4、楔角的大小影响刀头的强度及散热情况。

§1-3金属切削过程与控制()5、刀具材料的硬度必须高于工件材料的硬度。

()6、切深抗力使工件在水平方向产生弯曲,容易引起振动,因而影响工件精度。

()7、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越高,刀具的寿命越短。

()8、粗加工时,应选用以润滑作用为主的切削液。

()9、切削时,切削用量越大,切削力越小。

()10、切削用量对工件的加工质量无直接影响。

()11、切削用量中,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切削速度。

()12、切削中,若出现工件表面质量明显下降、工件振动异常或发出响声时,说明刀具已严重磨损。

()13、切削液能有效地减轻刀具、切屑工件表面之间的摩擦,提高工件表面加工质量。

()14、切削铜件时,不宜用含硫的切削液。

第二章钳工常用量具(8)§2-1万能量具()1、游标卡尺应按工件尺寸及精度的要求选用。

()2、电子数显卡尺或带表卡尺测量的准确性比普通游标卡尺低。

()3、千分尺的测量面应保持干净,使用前应校对零位。

()4、不能用千分尺测量毛坯或转动的工件。

§2-2标准量具()5、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一般可用量块直接测量工件。

()6、齿厚游标卡尺用来测量齿轮或蜗杆的弦齿厚或弦齿高。

()7、常用万能量角器(I型)的测量的范围为0 o~360 o。

钳工课件——带传动机构的装配工艺

钳工课件——带传动机构的装配工艺

摩擦带传动
啮合带带传动
(2)啮合带传动: 靠带内侧凸齿与带轮外缘上的齿
槽相啮合实现传动,如同步带传动。
5.带传动的类型 (按传动带的截面形状分)
平型带 传动
V带 传动
圆形带 传动
同步齿形 带传动
多楔带
二、 V带和V带轮
1.V带的类型与结构
普通V带
★V型带
窄型V带
◇V带的结构
包布层
拉伸层(顶层)
帘布芯结构
二、问答题: 1. 带传动常用的类型有哪些? 2.带轮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1、在带传动中,常用的有平带传动、 V带传动、多楔带传动和同步带传动等。
2、铸铁制V带轮的典型结构有:实心式、 腹板式、孔板式、椭圆轮辐式。
六、课堂小结与评价
1、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2、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3、普通V带的结构和类型 4、普通V带轮的材料和结构、类型 5、 V带传动机构的装配 6、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帘布结构 强力层
线绳结绳构芯结构
压缩层(底胶)
绳芯结构
◇V带型号
按剖面尺寸分:Y、Z、A、B、C、D、E七种
2.普通V带轮
1)、常用材料
一般传动(v<25m/s时):HT150 重要传动( v =25~30m/s时):HT200
高速传动:铸钢或钢板焊接或球墨铸铁 小功率传动:铸铝或工程塑料
2)、典型结构
15mm左右为宜。
V带的张紧程度
V带在带轮槽中的位置 a) 正确 b)c) 错误
四、V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张紧的目的
1) 根据摩擦传动原理,带必须在预张紧后才能正常工作; 2) 运转一定时间后,带会松弛,为了保证带传动的能力,必
须重新张紧,才能正常工作。

机修钳工工艺学-第八章-传动机构的装配与修理

机修钳工工艺学-第八章-传动机构的装配与修理

(4)V带拉长V带拉长在正常范围内时,可通过调整 中心距张紧。若超过正常的拉伸量,则应更换新带。更换 新V带时,应将一组V带一起更换。
(5)带轮崩碎应更换新带轮。
在带轮孔中压入衬套
§8-2 链传动机构的装配与修理
链传动机构是由两个链轮和连接它们的链条组成, 通过链条与链轮的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8-4 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与修理
蜗杆传动机构用来传递空间互相垂直的两交错轴之间的 运动和动力。
蜗杆传动机构
一、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
(1)蜗杆轴线应与蜗轮轴线垂直。 (2)蜗杆轴线应在蜗轮轮齿的对称中心平面内。 (3)蜗杆、蜗轮间的中心距要准确。 (4)要有适当的齿侧间隙和接触面积。 (5)装配后,转动灵活、无阻滞现象。
四、初拉力(张紧力)的控制与调整
带传动是摩擦传动,适当的初拉力是保证带传动正 常工作的重要因素。初拉力不足,带将在带轮上打滑, 传动效率降低;初拉力过大,则会使带寿命缩短,轴压 力增大,易损坏轴和轴承等零件。
1. 初拉力的测定
(1)初拉力的测定,通常是在V带与两带轮切点的跨 度中点处,施加一规定的垂直于带边的力G,每跨度 100mm产生挠度1.6mm。
一、带传动的类型
常见带传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二、带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
(1)带轮安装要正确,其径向圆跳动量和端面圆跳动量 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两带轮轴线应相互平行,相对应的V形槽的对称平 面应重合,其误差不得超过20’。
(3)带轮工作面表面粗糙度值大小要适当,过于粗糙, 将加剧带的磨损;过于光滑,则带易打滑。
c)垫片消隙 1、4—螺母 2—垫片
3—工作台
2.校正丝杠螺母的同轴度及丝杠轴心线与基面的平 行度

《螺旋传动机构的装配与修理》机修钳工一体化教案设计

《螺旋传动机构的装配与修理》机修钳工一体化教案设计

临沂市技术学院教案临沂市技术学院教案临沂市技术学院教案第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2.丝杠与螺母的同轴度及丝杠轴心线与基准面的平行度,应符合规定要求。

3.丝杠和螺母相互转动应灵活。

4.丝杠的回转精度应在规定范围内。

四、螺旋传动机构的装配1.丝杠螺母配合间隙的测量和调整配合间隙直接影响传动精度,分径向间隙(顶隙)和轴向间隙两种。

(1)径向间隙的测量——用百分表测量。

(如图7-33)图7-33 丝杠螺母径向间隙的测量(2)轴向间隙的消除和调整1)单螺母消隙机构——施加外力(消隙力方向应和切削力方向一致),如:弹簧、油缸、重锤等。

(见图7-34)图7-34 单螺母消隙机构2)双螺母消隙机构——在两个螺母的中间施加外力,如:楔块、弹簧、垫片等。

用在双向运动的螺旋副中。

(如图7-35)图7-35 双螺母消隙机构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了解螺旋机构在装配中应该满足的哪些技术要求。

由配合间隙对传动精度的影响进而引入对配合间隙的测量和调整,结合图7-33分析讲解使学生掌握径向间隙的测量方法。

因轴向间隙直接影响传动的准确性,所以进给丝杠应有轴向间隙消除机构,即消隙机构。

结合图示分析使学生了解消隙的原理,掌握其调整的方法。

临沂市技术学院教案教学过程教学方法2.校正丝杠与螺母轴心线的同轴度及丝杠轴心线与基准面的平行度——用专用检验心棒和百分表校正,包括丝杠两轴承孔同轴;丝杠与螺母同轴;丝杠与导轨平行。

(如图7-37)图7-37 用丝杠直接校正两轴承孔与螺母孔同轴度3.调整丝杠的回转精度——指丝杠的径向跳动和轴向窜动量的大小。

必须通过正确安装丝杠两端的轴承支座来保证。

五、螺旋传动机构的损坏形式及修复方法1.丝杠螺纹磨损的修复——更换或车深丝杠配车新螺母以及丝杠的掉头修复。

(如图7-38)图7-38 丝杠的掉头修复结合图3-37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掌握用丝杠直接校正两轴城孔与螺母的同轴度的方法。

请同学们想一想普通车床丝杠靠近主轴箱部位磨损较严重我们如何来进行修理呢?先由师生进行讨论,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出修复的方法。

课题七、传动机构的装配与修理.

课题七、传动机构的装配与修理.

《机修钳工》实习教案讲授新课:(理论部分)课题七、传动机构的装配与修理一、带传动机构的装配与修理1.带轮的装配(1)清除带轮孔、轮缘、轮槽表面上的污物和毛刺(2)检验带轮孔径的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误差1)将检验棒插入带轮孔中,用两顶尖支顶检验棒2)将百分表测头置于带轮圆柱面和带轮端面靠近轮缘处3)旋转带轮一周,百分表在圆柱面上的最大读数差,即为带轮径向圆跳动误差;百分表在端面上的最大读数差为带轮端面的圆跳动误差(3)锉配平键,保证键连接的各项技术要求(4)把带轮孔、轴颈清洗干净,涂上润滑油(5)装配带轮时,使带轮键槽与轴颈上的键对准,当孔与轴的轴线同轴后,用铜棒敲击带轮靠近孔端面处,将带轮装配到轴颈上。

(6)检查两带轮的相互位置精度当两带轮的中心距较小时,可用较长的钢直尺紧贴一个带轮的端面,观察另一个带轮端面是否与该带轮端面平行或在同一平面内。

若检验结果不符合技术要求,可通过调整电动机的位置来解决当两带轮的中心距较大无法用钢直尺来检验时,可用拉线法检查。

使拉线紧贴一个带轮的端面,以此为射线延长至另一个带轮端面,观察两带轮端面是否平行或在同一平面内2.V带的型号与安装(1)V带的型号根据国家标准((IBIT 11544—1997),我国生产的v带共分为Y、Z、A、B、C、D、E七种型号(旧标准GB 1171—14,V带分0、A、B、C、D、E、F七种型号),而线绳结构的V带,目前主要生产的有Y、Z、A、B四种型号。

Y型V带的节宽、顶宽和高度尺寸最小(即截面积最小),E型的节宽、顶宽和高度尺寸最大(即截面积最大)。

生产中使用最多的V带是Z、A、B三种型号。

(2)V带的安装(见图7 6)1)将V带套人小带轮最外端的第一个轮槽中2)将V带套人大带轮轮槽,左手按住大带轮上的V带,右手握住V带往上拉,在拉力作用下,V带沿着转动的方向即可全部进人大带轮的轮槽内3)用一字旋具撬起大带轮(或小带轮)上的V带,旋转带轮,即可使V带进入大带轮(或小带轮)的第二个轮槽内4)重复上述步骤3,即可将第一根V带逐步拨到两个带轮的最后一个轮槽中5)检查V带装入轮槽中的位置是否正确3.带传动张紧力的检查与调整(1)带传动张紧力的检查(2)张紧力的调整4.平带的接头(1)用粘接法连接平带的接头(2)用缝合法连接平带的接头(3)用金属搭扣铆合法连接平带接头5.带传动机构的修理(1)带轮轴颈弯曲(见图7 13)的修理1)先将带轮从弯曲的轴颈上卸下来,然后将带轮轴从机体中取出2)将带轮轴放在V形架上,百分表测量头放在弯曲轴颈端部的外圆匕,转动带轮轴一周,在轴颈上标记百分表最大读数和最小读数处,百分表的最大读数差即为轴颈的弯曲量3)当带轮轴颈弯曲量较小时,可进行矫正修复;当弯曲量较大时,应更换新轴(2)带轮孔与轴配合松动的修复1)带轮孔与轴的磨损量较小时,可先将带轮孔在车床上修光,保证其自身的形状精度合格。

机修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模块三-传动机构的修理与装配

机修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模块三-传动机构的修理与装配
技能目标 ◎ 掌握带传动机构装配技术要求 ◎ 掌握带传动机构的修理方法
一、基础知识
1.带传动机构的修理
(1)带轮轴颈弯曲的修理。
图3.1 带轮轮轴弯曲的修理
(2)带轮内孔与轮轴配合松动的修理。
① 当带轮孔径和轮轴的磨损量较小时, 可将带轮的孔在车床上修光。 ② 对于带轮孔径、轴颈磨损较严重时, 可将带轮孔径镗大,并压装衬套,再用骑 缝螺钉进行固定,并加工出新的键槽,如 图3.2所示。
① 将V形带套在小带轮的轮槽中。 ② 将V形带套在大带轮近端面的一个 轮槽外边缘上,转动大带轮,同时用一字 螺丝刀将V形带拔入轮槽内,如图3.6所示。
图3.6 V形带的安装
③ 检查V形带装入轮槽后的位置是否 正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图3.7 V形带在轮槽中的位置
张紧力的检查方法(见图3.8)如下。 ① 在带与带轮两切点A、B的中点,垂 直于带加一载荷W。 ② 测量带产生的挠度f。 ③ 根据有关规定判断张紧力的大小是 否合理,若不合理,则应进行调整。
① 严格控制带轮的径向圆跳动量和轴 向窜动量。 ② 两带轮轮槽的中间平面应重合,其 倾斜角和轴向偏移量不能过大。
③ 带轮工作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要大小 适当。 ④ 带在带轮上的包角不能太小。 ⑤ 带的张紧力要适当,并且要便于调整。
(2)带轮的装配。
图3.5 带轮与轴的连接方式
(3)V形带安装与张紧力的调整。
模块三 传动机构的修理与装配
课题一 带传动机构的修理与装配 课题二 链传动机构的修理与装配 课题三 齿轮传动机构的修理与装配 课题四 蜗杆传动机构的修理与装配 课题五 螺旋传动机构的修理与装配 课题六 联轴器和离合器的修理与装配 课题七液压传动装置的装配及故障分析和排除

课题之传动机构的装配

课题之传动机构的装配

4-3、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过程
4-4、啮合质量的检验
• 1、首先要用涂色法来检验蜗杆与蜗轮的相互 位置及啮合的接触斑点。正确的接触斑点位置 应当在中部稍偏 蜗杆旋出方向。 • 2、齿侧间隙检查:对于不太重要的蜗杆传动 机构,是用手转动蜗杆,根据空程量判断侧隙 大小,要求较高的,则用百分表进行测量。
二、螺旋机构的装配方法
• 1、丝杠螺母副配合间隙的测量及调整 • 配合间隙包括径向和轴向两种。轴向间隙直接 影响丝杠螺母副的传动精度,因此需要采用消 隙机构予以调整。但测量时径向间隙比轴向间 隙更能准确反映丝杠螺母副的配合精度,所以 ,配合间隙常用径向间隙来表示。测量图如下 :
径向间隙的测量: 压下及抬起螺母的作用力F,只需稍大于螺母的重量, 螺母离丝杠一端的距离约3~5个螺距,以避免丝杠弹性变形引起误差。 将丝杠螺母副置于图示位置,使百分表测头抵在螺母上,轻轻抬动螺母, 百分表指针的摆动差即为径向间隙。
圆锥齿轮装配之箱体检验
同一平面内两孔中心线垂直度和相 交程度的检验
圆锥齿轮装配之箱体检验
• 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孔中 心线垂直度的检验
圆锥齿轮装配之两圆锥齿轮轴向位置的确 定
• 当一对标准的圆锥齿轮传动时,必须使两齿轮 分度圆锥相切,两锥顶重合,装配时据此来确 定小齿轮的轴向位置。
• 装配时,一般常遇到的工作是:两齿轮轴的轴 向定位和侧隙的调整。 • 小圆锥齿轮轴向定位图示如下:
正确的接触斑点位置
之五、联轴器的装配
• 联轴器主要用于两轴间相互联接,也可用于轴 和其它零件或两个其它相互联接。它的任务是 传递扭矩,有时,也可用作安全装置。 • 联轴器有联轴节和离合器两类。 • 联轴节只有在机器停车时,用拆卸的方法才能 使两轴脱离传动关系。 • 离合器则可以在机器运转过程中随时分开或结 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齿轮在轴上的安装误差
齿轮径向圆跳动和 端面圆跳动的检测
a)齿轮偏心 b)齿轮歪斜 c)齿轮端面未贴紧轴肩
2.齿轮轴装入箱体
齿轮啮合质量的好坏,除了齿轮本身的制造精度外,箱 体孔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也对其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 齿轮轴组件装入箱体前,应对箱体进行检查。
(1)孔距。
箱体孔距的检验
a)用游标卡尺测量
(2)在实际生产中,对于一般要求的机械,可根据经 验判断初拉力是否合适。用大拇指按压在V带切边处中点 ,能将V带按下15mm左右即可。
初拉力的测定
2.初拉力的调整
由于带使用一定时间后将会变长,使初拉力减小。所以
,在带传动机构中均有调整初拉力的装置。
带传动初拉力的调整方法
五、带传动机构的修理
第八章 传动机构的装配与修理
§8-1 带传动机构的装配与修理 §8-2 链传动机构的装配与修理 §8-3 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与修理 §8-4 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与修理 §8-5 螺旋传动机构的装配与修理 §8-6 联轴器和离合器的装配与修理 §8-7 液压传动装置的装配与修理
§8-1 带传动机构的装配与修理
(4)V带拉长V带拉长在正常范围内时,可通过调整 中心距张紧。若超过正常的拉伸量,则应更换新带。更换 新V带时,应将一组V带一起更换。
(5)带轮崩碎应更换新带轮。
在带轮孔中压入衬套
§8-2 链传动机构的装配与修理
链传动机构是由两个链轮和连接它们的链条组成, 通过链条与链轮的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齿轮传动的类型
典型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二、齿轮传动的装配技术要求
(1)齿轮孔与轴的配合要适当,能满足使用要求。 空套齿轮在轴上不得有晃动现象;滑移齿轮不应有咬死 或阻滞现象;固定齿轮不得有偏心或歪斜现象。
(2)保证齿轮有准确的安装中心距和适当的齿侧间 隙。齿侧间隙是指齿轮非工作表面法线方向距离。侧隙 过小,齿轮传动不灵活,热胀时会卡齿,加剧磨损;侧 隙过大,则易产生冲击和振动。
(3)保证齿面有一定的接触面积和正确的接 触位置。
(4)在变速机构中应保证齿轮准确的定位, 其错位量不得超过规定值。
(5)对转速较高的大齿轮,一般应在装配到 轴上后再作动平衡检查,以免振动过大。
三、圆柱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1.齿轮与轴的装配
在轴上空套或滑移的齿轮与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装配 前应检查孔与轴的加工尺寸是否符合配合要求。
链轮的固定方法
用于动力传动的链主要是套筒滚子链。 套筒滚子链的结构和连接链节形式
拉紧链条的方法 a)套筒滚子链条的拉紧 b)齿形链条的拉紧
四、链传动机构的修理
(1)链条拉长 (2)链轮磨损 (3)链轮轮齿个别折断 (4)链节断裂
§8-3 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与修理
一、齿轮传动的类型
由于齿轮传动可传递空间任意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其结构类型较为复杂,所以分类方法较多,通常可按下 图所示进行分类。
四、初拉力(张紧力)的控制与调整
带传动是摩擦传动,适当的初拉力是保证带传动正 常工作的重要因素。初拉力不足,带将在带轮上打滑, 传动效率降低;初拉力过大,则会使带寿命缩短,轴压 力增大,易损坏轴和轴承等零件。
1. 初拉力的测定
(1)初拉力的测定,通常是在V带与两带轮切点的跨 度中点处,施加一规定的垂直于带边的力G,每跨度 100mm产生挠度1.6mm。
一、带传动的类型
常见带传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二、带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
(1)带轮安装要正确,其径向圆跳动量和端面圆跳动量 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两带轮轴线应相互平行,相对应的V形槽的对称平 面应重合,其误差不得超过20’。
(3)带轮工作面表面粗糙度值大小要适当,过于粗糙, 将加剧带的磨损;过于光滑,则带易打滑。
带传动机构常见的损坏形式有轴颈弯曲、带轮孔与轴 配合松动、带轮槽磨损、带拉长或断裂、带轮崩裂等。
(1)轴颈弯曲 用百分表检查弯曲程度,采用矫直或 更换方法修复。
(2)带轮孔与轴配合松动 当带轮孔和轴颈磨损量不 大时,可将轮孔用车床修圆修光,轴颈用镀铬、堆焊或喷 镀法加大直径,然后磨削至配合尺寸。当轮孔磨损严重时 ,可将轮孔镗大后压装衬套,用骑缝螺钉固定,加工出新 的键槽。
(4)带的初拉力要适当,且调配
带轮孔与轴一般为过渡配合,同轴度较高, 并且用紧固件作周向和轴向固定。
a)圆锥过盈连接
带轮与轴的连接 b)平键连接 c)楔键连接
d)花键连接
带轮与轴装配后,要检查带轮的径向圆跳动量和端面 圆跳动量。
带轮圆跳动量的检查
带轮安装位置的检查
两链轮轴线平行度及轴向偏移量的测量
3.链轮的圆跳动量符合要求
对于精密滚子链传动必须用百分表检测链轮的径向圆 跳动和端面圆跳动.
链轮圆跳动量的检测
4.链条的松紧度要适当
旋转链轮将链条的一边张紧,然后测量链条松边中点 的总移动量A~C。
链条松紧度的检测
三、链传动机构的装配
链轮与轴的配合为过渡配合,链轮在轴上的固定方法 如图所示。
b)用游标卡尺(或千分尺)和心棒测量
(2)孔系(轴系)平行度的检验。 (3)孔轴线与基面距离尺寸精度和平行度的检验。
孔轴线与基面距离和平行度的检验
(4)孔轴线与端面垂直度的检验。 (5)孔轴线同轴度的检验
孔轴线与端面垂直度的检验
a)用专用心棒检验 b)用百分表和心棒检验
链传动的基本结构
一、链的类型
链是链传动中的主要部件,它的类型繁多,按链的结构 分为滚子链、套筒链、输送链、多板链和其他结构链;按照 用途不同,链可分为传动链、输送链,起重链和其他用途链 。
a)滚子传动链
链的类型 b)齿形链(无声链)
c)起重链
d)输送链
二、链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
1. 链轮的两轴线必须平行 2. 两链轮的中心平面应重合
2.V带的安装
(1)安装前应检查带是否配组,不配组的带不得 同组安装,新、旧带不能同组混装使用。
(2)安装前必须检查轮槽的尺寸和间距,对超过 规定公差值的带轮应更换。装好后的V带在槽中的正 确位置如图所示。
V带在轮槽中的位置
a)正确
b)错误
(3)套装带时不得强行撬入,应先将中心距 调小,待V带进入轮槽后再进行张紧(通常先套 装小带轮,后套装大带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