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型茶饮料

合集下载

发酵茶饮料的概念

发酵茶饮料的概念

发酵茶饮料的概念发酵茶饮料是一种以茶叶为原料,在发酵的过程中产生丰富有益生物活性物质的饮料。

它是通过控制茶叶的发酵过程,使茶叶中的多种化合物发生变化,产生新的香气、味道、颜色和营养价值的一种茶饮料。

发酵茶饮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普洱茶。

普洱茶是一类以云南大叶种茶树的春茶为原料,经过特定的发酵和后发酵过程,培育出特殊香气和味道的茶叶。

普洱茶的发酵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发生氧化和聚合反应,产生出特殊的香气和口感。

发酵茶饮料通常采用长时间的发酵过程,可以持续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

在这个过程中,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会转化为糖类、有机酸、挥发性香气物质和酯类等,从而赋予茶饮料特殊的香气和味道。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代谢产物还可以为茶饮料提供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发酵茶饮料除了普洱茶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茶也被称为发酵茶饮料。

比如,乌龙茶、黑茶、黄茶、六堡茶等都属于一定程度上的发酵茶饮料。

这些茶叶在发酵过程中都会产生特殊的香气和口感,同时还会释放出多种有益生物活性物质,如茶多酚、黄酮类物质、儿茶素等。

发酵茶饮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首先,发酵过程可以改变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使茶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等有益成分得到释放和转化,提高茶叶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其次,发酵过程还可以产生丰富的香气物质,使茶饮料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增加消费者的享受感。

此外,发酵茶饮料还具有促进消化、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抑制肿瘤等多种保健功能,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在现代生活中,发酵茶饮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健康的饮品。

尤其是在饮食习惯趋于健康和有机的趋势下,发酵茶饮料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很多茶企也推出了各种口味和风格的发酵茶饮料,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总之,发酵茶饮料作为一种特殊的茶饮品,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味道,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

软饮料分类标准

软饮料分类标准

软饮料分类标准
软饮料的分类标准主要基于其作用、生产工艺和使用原料的不同。

1.按照其作用,软饮料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单纯用来补充水分或作稀释剂用的饮料,如天然矿泉水、淡水、苏打水。

风味饮料,如酸性的原果汁、果汁饮料、果味饮料,非酸性的茶、咖啡、花卉饮料等。

带营养素的饮料,如重体力劳动者需要的高热能饮料,运动人群需要的矿物盐饮料,部分人群需要的低热值无糖饮料,普通消费者喜欢的维生素饮料和含乳饮料。

其他具有特殊作用的饮料,如无醇啤酒。

2.按照生产工艺,软饮料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采集型,如天然矿泉水,只需简单加工。

萃取型,如天然果蔬材料、茶等,需经过破碎、压榨或浸提、萃取工艺生产。

配制型,如果汁饮料,用天然原料和食品添加剂配制而成。

发酵型,如乳酸菌饮料、醋饮料等需经发酵工艺生产。

3.根据使用原料、产品形态及作用的不同,我国的国家标准将软饮料分为10类:
碳酸饮料类。

果汁(浆)及果汁饮料类。

蔬菜汁饮料类。

含乳饮料类。

植物蛋白饮料类。

瓶装饮用水类。

茶饮料类。

固体饮料类。

特殊用途饮料类。

其他饮料类。

康普茶或掀起茶饮风暴

康普茶或掀起茶饮风暴

康普茶或掀起茶饮风暴作者:伊莱恩来源:《食品界》2018年第12期饮料一直拥有庞大消费群体和市场容量,近两年,康普茶“横空出世”,迅速在北美、澳洲及欧洲地区掀起了一股热潮,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

最近,星巴克通过旗下Evolution Fresh (新进化)品牌推出全新有机康普茶产品系列,共计6个口味,拟从北美地区开始,逐步进军康普茶领域。

同时,可口可乐也对澳大利亚主打康普茶的品牌MOJO进行了收购;百事公司也收购了一家发酵饮料生产商KeVita(凯维塔)。

众多饮料行业巨头纷纷把目光转向了这种发酵茶饮料——康普茶,背后到底有何玄机?目前,康普茶的市场发展迅速,北美地区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占据全球的39.4%。

全球已经有多家公司相继开发出康普茶产品。

一份最新市场调查报告指出,预计到2024年,全球康普茶饮料的市场将达到44.6亿美元。

那么,康普茶究竟有什么魔力,能突然之间火爆起来呢?康普茶为何物?康普茶是一种发酵茶饮料,一般采用红茶或绿茶为原料,含有多种酵母和细菌,以及这些微生物产生的有机酸、活性酶、氨基酸和多酚,富含B3、B12等维生素,有助于肠道健康。

康普茶起源于中国,被称为红茶菌、海宝或者胃宝,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流行过。

只要做一瓶红茶,放一点糖,再把红茶菌放在里面,用纱布封上口,几天时间就能获得一杯酸酸甜甜的康普茶。

但是由于卫生条件及制作方法不完善,在家制作康普茶时易感染其他杂菌,故而康普茶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但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生产体系的完备,康普茶以其丰富的口感、明亮的颜色和健康的理念,在欧美地区重新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并一路畅销,势如破竹挺进了国际饮料市场。

健康属性或成卖点近年来,发酵产品的火爆有目共睹,在全世界范围内,发酵被视为一种健康的加工方式,带来的有益菌、有机酸等物质,都会对人体肠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首先,发酵的过程会将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提高了各类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饮料的分类12

饮料的分类12
• 如:饮用纯净水、苏打水
带有滋味或仅以滋味为主的饮料
• 如:碳酸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
带有营养的饮料
1. 2. 3. 4. 热能饮料 蛋白质饮料 无机盐饮料 维生素饮料 如:高糖葡萄糖、无糖可乐汽水 如:植物蛋白饮料、乳饮料、蛋白型固体饮料 如:饮用天然矿泉水、盐汽水 如:果汁、蔬菜汁
其他特殊用途的饮料
饮料的分类
按产品形态
碳酸饮料
蔬菜汁饮料 瓶装饮用水饮料 特殊用途饮料 乳饮料 茶饮料 其他饮料
Hale Waihona Puke 果汁饮料植物蛋白 饮料固体饮料
采集型
如:瓶装饮料用 水
萃取型 按工艺分类 发酵型
果汁、蔬菜汁、 植物蛋白饮料
发酵蔬菜汁饮料、 乳酸菌饮料
配置型
碳酸饮料、运动 饮料
单纯以补充水份为主的或作稀释剂用的饮料
• 饮料一般可分为含酒精饮料和无酒 精饮料
酒精饮料:酒精饮料系指供人们饮用且 乙醇(酒精)含量在百分之0.5—65(v/v)的饮料, 包括各种发酵酒、蒸馏酒及配制酒。 无酒精饮料:无酒精饮料又称软饮料, 是指酒精含量小于百分之0.5(v/v),以补充 人体水分为主要目的的流质食品,包括固 体饮料。
如: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
饮料除提供水分外由于在不同品种的饮料中含有不等量的糖酸乳钠脂肪能量以及各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因此有一定的营养
饮料的分类
12 营
本 王桂芳 易玲玲
张亚龙 许康康
耿直 张凯强
饮料是指以水为基本原料,由不同
的配方和制造工艺生产出来,供人们 直接饮用的液体食品。饮料除提供水 分外,由于在不同品种的饮料中含有 不等量的糖、酸、乳、钠、脂肪、能 量以及各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 等营养成分,因此有一定的营养。

饮料分类表及其标准指标(整理版)

饮料分类表及其标准指标(整理版)

以水果或蔬菜为原料,从采用物理方法制取的果汁浆)或蔬菜汁(浆)中除本一定量的水分 制成的、加入其加工过程中除去的等量水分复原后具有果汁(浆)或蔬菜汁(浆)应有特征 的制品可回添香气物质和挥发性风味成分,但这些物质或成分的获取方式必须采用物理方 法,且只能来源于同一种水果或蔬菜。可添加通过物理方法同一种水果和(或)蔬菜中获得 的纤维囊胞(来源于柑橘属水果)果粒蔬菜粒。含有不少于两种浓缩果汁(浆为或浓缩蔬菜 汁(浆)或浓缩果汁(浆)和浓缩蔬菜汁(浆)的制品为浓缩复合果蔬汁(浆)。 以果汁(浆)、浓缩果汁(浆)或蔬菜汁(浆)浓缩蔬菜汁(浆)、水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 他食品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经加工制成的制品。
0604果蔬 汁类及其 饮料
用水果和 (或)蔬菜 (包括可食 的根、茎、 叶、花、果 实)等为原 料,经加工 或发酵制成 的饮料。
2.浓 缩果 蔬汁 (浆 )
4.2浓缩果蔬汁 GB/T3 (浆) 1121 4.3.1果蔬汁饮 料 4.3.2果肉饮料 是指以果蔬 汁(浆)、 浓缩果蔬汁 (浆)为原 料,添加或 不添加其他 食品原辅料 和(或)食 品添加剂, 经加工或发 酵制成的制 品 4.3.2果浆饮料 4.3.3复合果蔬 汁饮料 4.3.4果蔬汁饮 料浓浆 4.3.5发酵果蔬 汁饮料 4.3.6水果饮料 其他
8.其他茶(类) 除上述外的茶(类)饮料产品 饮料 是指以水果 或蔬菜为原 料,采用物 理方法(机 械方法、水 浸提等)制 成的可发酵 1.果 但未发酵的 蔬汁 汁液、浆液 (浆 制品;或在 ) 浓缩果蔬汁 (浆)中加 入其加工过 程中除去的 等量水分复 原制成的汁 液、浆液制 品 用水果和 (或)蔬菜 (包括可食 的根、茎、 叶、花、果 实)等为原 4.1.1原榨果汁 以水果为原料,采用机械方法直接制成的可发酵但未发酵的、未经浓缩的汁液制品。采用 (非复原果汁) 非热处理方式加工或巴氏杀菌制成的原榨果汁(非复原果汁)可称为鲜榨果汁 4.1.2果汁(复 原果汁) 4.1.3蔬菜汁 4.1.4果浆 4.1.4蔬菜浆 4.1.5复合果蔬 汁 4.1.5复合果蔬 浆 其他 在浓缩果汁中加入其加工过程中除去的等量水分复原而成的制品。

让红茶菌卷土重来

让红茶菌卷土重来

让"红茶菌〞卷土重来---重新认识红茶菌饮料近年来,红茶菌在日本及欧美兴起了应用和研究的新高潮。

在1925—1950年期间进展的医学研究说明,红茶菌具有抗菌作用,调节胃、肠和腺体的功能,能缓解关节风湿病、痛风和痔疮的病症,能降低胆固醇,对动脉粥样硬化、毒物排泄、糖尿病和衰老有改善作用。

苏联中央肿瘤研究所与俄罗斯联邦科学院在1951年进展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每天饮用红茶菌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长期饮用能提高免疫力和促进干扰素的产生。

施塔伊克劳斯等人在1996年报道,红茶菌的抗幽门螺旋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肿胀脓杆菌作用主要是来源于发酵过程中生产的醋酸。

红茶菌的多数功能也是来自它的酸性成分。

红茶菌是风行全美的十种植物药之一,是美国很受欢送的家庭保健饮料。

美国一家权威天然药物食品杂志"whole foods",1995年通过读者投票选出最受欢送的十种植物药,其中红茶菌位居第六!比银杏叶更受爱挑剔的美国家庭的欢送。

其理由是红茶菌具有膜醋酸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三种活菌株,有益于提高人体T细胞的数量,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抗衰老,且酸甜可口,老少皆宜,乐于享用。

【红茶菌的由来】红茶菌又名"海宝〞、"胃宝〞,它起源于我国渤海一带,后来被带入苏联,并在苏联的高加索一带培养应用。

直到1971年日本俄文女教师乌安在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发现一个长寿村。

那里的老年人大都身体强健,既能下田耕作又能操持家务,有的老年人还能结婚生育。

其中百岁以上的老人约占十分之一。

这一现象使乌安感到十分惊奇,经调查该村家家都有一大缸红茶菌发酵饮料,村里的人无论长幼口渴即饮,她猜测这可能就是村民能长寿的奥秘。

乌安把红茶菌带回日本开场饮用自制的红茶菌汤。

乌安饮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她的高血压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白内障消失,长期医治无效的白癣痊愈。

由于电台与报纸的大力宣传,红茶菌一时风行日本,饮用者达数百万人。

茶饮料的概述

茶饮料的概述

目录一、茶饮料的定义二、茶饮料的起源和发展三、茶饮料的分类四、茶饮料的化学成分五、茶饮料的加工工艺六、茶饮料市场的发展前景一、茶饮料的定义:茶π超链接:【点茶拍图片】二、茶饮料的起源与发展茶饮料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冲泡、速溶茶、果汁茶、纯茶、保健茶五个阶段。

速溶茶的研制始于1950年的美国,其初期的加工设备、技术大多沿用速溶咖啡的设备和技术,并不断地加以改进。

20世纪60年代初,在速溶茶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工业规模的冰茶制造业。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首先开发成功罐装红茶饮料,推出了柠檬茶和奶茶饮料产品,1981年日本伊藤园推出了罐装乌龙茶水饮料,1983年日本又推出了绿茶饮料。

随后,日本企业相继推出了混合茶饮料和保健茶饮料,至1985年,无甜味、后味爽口、不加色素的天然茶饮料开始在日本畅销,继而生产了纸容器、PET瓶和玻璃瓶装茶饮料。

三、茶饮料的分类茶饮料按其原辅料不同分为茶汤饮料和调味茶饮料二下初‘】四、茶饮料中的化学成分茶多酚类生物碱蛋白质和氨基酸可溶性糖色素维生素矿物质香气物质功能作用:对自由基的消除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辐射作用;抑癌作用;抗菌杀菌作用茶咖啡碱的功能:兴奋作用、利尿作用、强心解痉、助消化作用五、茶饮料的加工工艺•早期茶饮料加工主要采用茶叶直接加工生产的方式,虽然能较好的保持茶饮料质量,但由于原料运输等问题,阻碍了市场的销售和扩张,同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统一性较难控制。

•近年来随着高品位茶浓缩汁和速溶茶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出现了集中生产茶饮料半成品原料(主剂),然后进行分装的生产方式。

•近年来国内外又研究出许多新的茶饮料加工方法,如采用茶鲜叶直接生产茶饮料,2000 年日本的生鲜茶饮料受到了消费者的亲睐。

现在也有厂家开始生产以鲜叶为原料的速溶茶和采用液态发酵生产红茶饮料。

日本学者还提出了采用多种茶混合提取的加工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口味。

有研究报道在红茶饮料加工过程中,为减少沉淀物的产生和弥补去除沉淀过程中茶叶有效成分的丧失,充分利用绿茶中的有效成分,可在红茶中加入一定量的绿茶进行合并提取。

饮料分类及重点工艺介绍

饮料分类及重点工艺介绍

饮料分类及重点工艺介绍饮料是指以水为基本原料,由不同的配方和制造工艺生产出来,供人们直接饮用的液体。

饮料除提供水分外,由于在不同品种的饮料中含有不等量的糖、酸、乳、钠、脂肪、能量以及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因此有一定的营养。

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饮料及其制作工艺。

一、饮料分类1按酒精含量来分可分为含酒精饮料和无酒精饮料,不含酒精饮料又称为软饮料。

酒精饮料系指供人们饮用且乙醇(酒精)含量在百分之0.5—65(v/v)的饮料,包括各种发酵酒、蒸馏酒及配制酒。

无酒精饮料是指酒精含量小于百分之0.5(v/v),以补充人体水分为主要目的的流质食品,包括固体饮料。

2按组织形态来分可分为固态、共态、液态3种。

固体饮料是指以糖、乳和乳制品、蛋或蛋制品、果汁或食用植物提取物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制成的每100克成品水分不高于5克的固体制品,呈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如豆晶粉、麦乳精,速溶咖啡、菊花晶等,分蛋白型固体饮料、普通型固体饮料和焙烤型固体饮料(速溶咖啡)3类。

共态饮料指那些既可以是固态,又可以是液态的,在形态上处于过渡状态的饮料。

如冷饮中的冰激凌,冰棍,冰砖,雪糕等。

液体饮料是指那些固形物含量为5%~8%(浓缩者达到30%~50%)、没有一定形状、容易流动的饮料。

3按加工工艺来分可以将其分为如下4类:1)采集型:采集天然资源,不加工或有简单的过滤、杀菌等处理的产品,如天然矿泉水。

2)提取型:天然水果、蔬菜或其他植物经破碎、压榨或浸提、抽提等工艺制取的饮料,如果汁、菜汁或其他植物性饮料。

3)配制型:用天然原料和添加剂配制而成的饮料,包括充二氧化碳的汽水。

4)发酵型:包括酵母、乳酸菌等发酵制成的饮料,包括杀菌和不杀菌的。

二、常见饮料介绍1碳酸饮料类碳酸饮料(汽水)类产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饮料。

碳酸饮料,主要成分包括:碳酸水、柠檬酸等酸性物质、白糖、香料,有些含有咖啡因,人工色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保留了枣、茶的保健功能 保留了枣、 – 增加了发酵产物的营养价值 – 弥补了纯茶或纯果汁饮料口味单一的不足
三、主要的微生物发酵茶饮料
• 4、冠突散囊菌发酵型茶饮料 、
– 利用冠突散囊菌直接发酵茶汁 利用冠突散囊菌 冠突散囊菌直接发酵茶汁 – 汤色红艳透明、甜香味浓郁、滋味醇和 汤色红艳透明、甜香味浓郁、 – 具有黑茶的酵微生物种类
• 2、酵母菌 、
– 出芽酵母、德氏酵母、假丝酵母、酿酒酵母 出芽酵母 德氏酵母、假丝酵母、 酵母、 – 在茶叶为主的基质中发酵的酵母菌要求繁殖能 在茶叶为主的基质中发酵的酵母菌要求繁殖能 力强,且在发酵过程中最好能同时以出芽生殖、 力强,且在发酵过程中最好能同时以出芽生殖、 孢子生殖、结合生殖三种生殖方式进行繁殖, 孢子生殖、结合生殖三种生殖方式进行繁殖, 这样有利于在茶叶抗性基质中产生更多的酵母 菌。
三、主要的微生物发酵茶饮料
• 成分及功能
–多糖、茶多酚、低聚异麦芽糖、茶碱:提高人 多糖、茶多酚、低聚异麦芽糖、茶碱: 多糖 体免疫力,调节血脂,调节血糖, 体免疫力,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减少肠道腐 败物质和致癌物质。 败物质和致癌物质。 –醋酸、乳酸、柠檬酸:清理肠胃,帮助消化, 醋酸、 醋酸 乳酸、柠檬酸:清理肠胃,帮助消化, 增强抵抗力。 增强抵抗力。 –咖啡因:提神醒脑。 咖啡因: 咖啡因 提神醒脑。 –益生菌:特殊的保健作用。 益生菌: 益生菌 特殊的保健作用。
三、主要的微生物发酵茶饮料
• 3、红枣发酵复合茶饮料 、 • 3.1 材料: 材料:
– 干红枣 – 乌龙茶 – 果胶酶 – 乳酸菌种 – 葡萄糖、柠檬酸钠、柠檬酸、白砂糖、蜂蜜等 葡萄糖、柠檬酸钠、柠檬酸、白砂糖、
三、主要的微生物发酵茶饮料
• 3.2 工艺流程
三、主要的微生物发酵茶饮料
• 3.3 功能
三、主要的微生物发酵茶饮料
2002杭州博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博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三、主要的微生物发酵茶饮料
• 2、保健茶饮料 、
–在含淀粉糖浆的茶汁中先按1:1 比例接种4%的 在含淀粉糖浆的茶汁中先按1:1 比例接种4% 4%的 在含淀粉糖浆的茶汁中先按 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乳酸杆菌, 42℃下发 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乳酸杆菌,在42℃下发 酵一定时间后,再接种0.2% 法式面包酵母继 0.2%的 酵一定时间后,再接种0.2%的法式面包酵母继 续发酵24h,可制得一种具有茶清香、醇香、 续发酵24h,可制得一种具有茶清香、醇香、 24h 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保健茶饮料。 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保健茶饮料。
二、茶叶发酵微生物种类
• • • • 1、细菌 、 2、酵母菌 、 3、霉菌 、 4、食药用真菌 、
• 特点:抗性强、生长快、突变性能稳定 特点:抗性强、生长快、
二、茶叶发酵微生物种类
• 1、细菌 、
– 目前,只有乳酸杆菌(细胞壁含有二氨基庚二 目前,只有乳酸杆菌 乳酸杆菌( 酸肽聚糖) 醋酸杆菌( 酸肽聚糖)和醋酸杆菌(与其它微生物复合作 在茶叶中的应用报道。 用)在茶叶中的应用报道。 – 茶叶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单宁酸,对细菌有较强 茶叶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单宁酸 单宁酸, 的抑制作用。 的抑制作用。
• 这表明微生物对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叶 这表明微生物对改善茶叶品质, 综合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综合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四、发酵型茶饮料的展望
• 微生物茶饮料的研究开发是一个新兴的课 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题,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 加强适合茶叶发酵的微生物菌种筛选。 加强适合茶叶发酵的微生物菌种筛选。 – 加强食药用真菌菌茶饮料的研究与开发。 加强食药用真菌菌茶饮料的研究与开发。 – 加强茶叶微生物发酵理论和动力学研究,使茶 加强茶叶微生物发酵理论和动力学研究, 叶微生物发酵有具体的发酵模型和准确发酵参 数等作为应用指导,以便实现机械化、 数等作为应用指导,以便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生产加工。 生产加工。
发酵型茶饮料
提纲挈领
• • • • 一、发酵型茶饮料的定义及分类 二、茶叶发酵微生物种类 三、主要的微生物发酵茶饮料 四、发酵型茶饮料的展望
一、发酵型茶饮料的定义及分类
1、定义 、
– 发酵型茶饮料是以茶叶为主的基质中接种特定 微生物, 微生物,通过它们的代谢等作用使茶叶发生深 度生理生化变化后制成的饮料。 度生理生化变化后制成的饮料。
三、主要的微生物发酵茶饮料
• 5、灵芝发酵型解酒茶饮料 、 • 5.1 材料: 材料:
– 葛根、枳子、砂仁 葛根、枳子、 – 金银花、菊花 金银花、 – 灵芝菌株 – 甜味剂、柠檬酸 甜味剂、
三、主要的微生物发酵茶饮料
• 5.2 工艺流程
三、主要的微生物发酵茶饮料
• 5.3 作用
– 滋补强壮、扶正固本 滋补强壮、 – 解酒护肝 – 清热解表、芳香补气 清热解表、
• 品质得到改善 • 有效成分增多
一、发酵型茶饮料的定义及分类
• 2、分类 、
• 2.1 按茶叶种类分类
– 发酵型绿茶饮料 – 发酵型红茶饮料 – 发酵型黄茶饮料 – 发酵型白茶饮料 – 发酵型乌龙茶饮料 – 发酵型黑茶饮料
一、发酵型茶饮料的定义及分类
• 2.2 按接种微生物分类
– 细菌发酵茶饮料 – 酵母菌发酵茶饮料 – 霉菌发酵茶饮料 – 食药用真菌发酵茶饮料
二、茶叶发酵微生物种类
• 3、霉菌 、
– 一些霉菌能够在茶叶没食子酸单宁诱导作用下 产生胞外单宁酶 水解茶叶中的没食子酸单宁 胞外单宁酶, 产生胞外单宁酶,水解茶叶中的没食子酸单宁 酯键, 酯键,故可以耐受单宁酸而应用于茶叶基质中 发酵, 发酵,但没食子酸单宁对单宁酶诱导作用与其 浓度有很大的关系 有很大的关系。 浓度有很大的关系。 – 曲霉、镰孢子霉、木霉受没食子酸单宁诱导的 曲霉、镰孢子霉、 最佳浓度分别是10%、3%、3%、2%,能耐受 最佳浓度分别是 、 、 、 , 的最大浓度分别是20%、4%、3%、3%;黑曲 的最大浓度分别是 、 、 、 ; 能耐受的浓度较高, 霉能耐受的浓度较高,因而在茶叶加工中较常 用。
三、主要的微生物发酵茶饮料
• 6、茶啤酒饮料 、
– 用茶叶提取物、麦芽糖及其它辅料接种啤酒酵 用茶叶提取物、 母可以制得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茶啤酒。 保健功能的茶啤酒 母可以制得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茶啤酒。
四、发酵型茶饮料的展望
• 茶叶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后
– 本身发生了深度的良性生理生化变化 – 溶入许多微生物代谢活性物质以及微生物菌体
二、茶叶发酵微生物种类
• 4、食药用真菌 、
– 合理处理好茶叶抑菌物质对食药用真菌的抑制 作用。 作用。 – 兼有茶叶和食药用真菌双重功效。 兼有茶叶 食药用真菌双重功效 茶叶和 双重功效。
三、主要的微生物发酵茶饮料
• 1、红茶菌 、
– 红茶菌是红茶水、白 红茶菌是红茶水、 糖酿成含酵母菌、 糖酿成含酵母菌、醋 酸菌和乳酸菌的菌液。 酸菌和乳酸菌的菌液。 – 菌膜酷似海蜇皮,被 菌膜酷似海蜇皮, 誉为“海宝” 誉为“海宝”。 – 帮助消化,治疗多种 帮助消化, 胃病,称为“胃宝” 胃病,称为“胃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