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晨读手册

合集下载

宏阅文化语文七年级下册晨读手册

宏阅文化语文七年级下册晨读手册

宏阅文化语文七年级下册晨读手册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初中语文晨读手册

初中语文晨读手册

37 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创作背景: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注解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38无题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创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注释: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赏析: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初中语文晨读(早读)材料四

初中语文晨读(早读)材料四

晨读材料(四)一、心香一瓣:1、江河是土地的血脉,涌动着无数豪情的激荡、诗意的绵长,沉淀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人文典故。

2、以爱家之心爱国,以持国之心持家。

3、要有梦想,即使遥远。

4、梦想,源自于心底的那份张扬;辉煌,成就于人生中的刻苦闯荡;希望,隐藏于黑暗中的点滴光亮。

5、朋友是远隔千山万水却如潮的思念;是忍不住时想拨的号码;是深夜长饮的那杯清茶。

6、云淡风轻,随意放飞美丽情;诗情画意,爱心在阳关下沐浴;盈盈笑语,管他哪堪泪水委屈。

7、春有百花望秋月,夏有凉风听冬雪。

8、烟花的一瞬是快乐;流星的一瞬是祈愿;思念的一瞬是感动。

9、总在走过之后才懂得默然,总在回忆之后才懂得珍惜。

10、历尽沧桑,酸甜苦辣皆是营养;透过红尘,成败得失都是经验。

11、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遇。

12、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半;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就一贫如洗了。

13、有人把珍珠当成玻璃球,有人却从玻璃球里发现了珍珠——这就是眼光!14、人的能力有区别,但爱心没有大小、多少高低之分,在每一次捐赠的背后都有一颗滚烫的爱心,它们都是等值的,却又是无法衡量的。

15、生活在继续,像一个人猛然跌倒了,爬起来,会有短时间的喘息;而后是慢步、快步、如果可能,还会跑步。

16、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扔,走的是路,扔的是负重。

时时心怀谦虚,心存敬畏,走好自己的路,任你密雨斜侵,我只坐拥王城。

17、我们总是在内心保留希望,保留不甘心放弃的跳动的心。

我们依然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的努力着。

这种不想放弃的心情,它们变成无边黑暗里的小小星辰,我们都是小小星辰。

18、友谊就像是用金子垒砌的城堡,光芒四射比长城还坚固。

19、母爱如蚕儿吐丝,纵横交错,丝丝缕缕,倾其所有,代代相传。

20、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

二、经典素材:1、【事迹】:2002年,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

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早读手册课件:1.忆读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早读手册课件:1.忆读书

(tiāo)挑选 挑(tiǎo)挑衅
己(jǐ)自己 已(yǐ)已经
浒(hǔ)水浒 许(xǔ)许可
❸词语积累。 ①津津有味:形容非常有滋味,有趣味。 ②悬念:挂念,惦记。 ③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④酷爱:非常爱好。 ⑤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 ⑥无聊:文中是精神无所寄托的意思。 ⑦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⑧自已: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⑨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⑩无病而呻: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文中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 实感而矫揉造作。 ⑪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来比 喻堆砌辞藻、内容空泛的诗文。 ⑫心动神移:形容某处景色或某件作品特别能够感染、打动人,使人 心神为之移动。
❶生难字。
悬.念(xuán)
消遣.(qiǎn)
津津.有味(jīn)
刊.物(kān) 天罡.(gāng) 笸.箩.(pǒ luo)
酷.爱(kù) 地煞.(shà) 索.然无味(suǒ)
厌烦.(fán) 凄.惨(qī) 堆砌.(qì)
无聊.(liáo) 聊斋.(zhāi) 催.促(

名校课堂八上语文晨读手册

名校课堂八上语文晨读手册

名校课堂八上语文晨读手册一、晨读目标与计划1.目标:通过晨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2.计划:每日安排晨读时间,制定详细的晨读计划,包括每周阅读内容、阅读目标、阅读方法等。

二、经典诗歌选读1.内容:精选经典诗歌,包括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等。

2.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三、名著导读与选读1.内容: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学名著,包括小说、散文等。

2.方法:提供名著导读,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和分享。

四、现代文阅读与鉴赏1.内容:选取优秀的现代文作品,包括散文、小说、新闻等。

2.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五、文言文阅读与解析1.内容:选取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包括古文、古诗等。

2.方法:通过朗读、翻译、解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

六、作文训练与指导1.内容:提供写作指导和范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方法:通过写作练习、点评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语言知识与运用1.内容:讲解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

2.方法:通过实例分析、练习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八、语文学习方法与技巧1.内容:介绍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与技巧,如记忆方法、阅读技巧等。

2.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九、综合性学习与实践1.内容:组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

2.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早读手册课件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早读手册课件新人教版

❹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
灾难不久,诗人身在台湾而心系中国大陆。经历十年浩劫后 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 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 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❺难点探究 诗歌的题目是“雨说”,那么诗人笔下的“雨”都说了些什么?
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 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 意味发生了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 所变异。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又以 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 题为“星星变奏曲”。
嚷((rrāǎnnɡɡ))嚷叫嚷嚷
喧(xuān)喧嚷 暄(xuān)寒暄 渲(xuàn)渲染
锢(gù)禁锢 涸(hé)干涸
❸词语积累 ①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②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③温声细语:声音细而温和委婉。 ④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⑤洗礼:基督教接受入教者时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主持者把水滴在 受洗人的额上,或让受洗人身体浸在水里,表示洗净过去的罪恶。 ⑥润如油膏:土地肥沃。 ⑦忍冬:文中指能够忍受冬寒的意思。 ⑧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❻主题解说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乐观、温柔、亲切、充满爱心、无私奉
献的形象,用拟人化的手法塑造了一位爱的使者,表达了作者 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孩子们的爱意,希望孩子们能够自由快 乐地亲近自己,无忧无虑地生活。
3.星星变奏曲
❶生难字
静谧.(mì) 凝.望(níng) 覆.盖(fù)
闪烁.(shuò) 颤.动(chàn) 冻僵.(jiānɡ)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思想家,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 的意境,读之令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

语文花开早读手册七下

语文花开早读手册七下

语文花开早读手册七下
1生难字。

氢弹(qīnɡ) 懈怠(xiè) 癌症(ái)
开拓(tuò) 孕育(yùn) 选聘(pìn)
无垠(yín) 难堪(kān) 兽铤(tǐnɡ)
挚友(zhì) 日曛(xūn) 妇孺皆知(rú)
鲜为人知(xiǎn) 马革裹尸(ɡuǒ) 彷徨(pánɡhuánɡ)
2多音字、形近字。

秘鲜
3词语积累。

①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②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

③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毕,完全。

④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喻,明白。

晓,知道。

⑤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马革,马皮。

⑥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事物或现象没有间断地出现。

⑦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指界线极为分明的样子。

⑧妇孺皆知:连妇女和孩子都知道。

⑨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⑩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4作家作品。

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

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获奖无数。

著作有《选集与后记》《读书教学四十年》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早读手册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早读手册新人教版

南渡(dù) 芜湖(wú) 摧枯拉朽(cuī) 溃退(kuì) 荻港(dí) 锐不可当(dāng) 泄气(xiè) 督战(dū) 歼灭(jiān) ❷多音字、形近字当⎩⎨⎧(dānɡ)锐不可当(dànɡ)当真塞⎩⎨⎧(sāi)活塞(sài)要塞(sè)阻塞 ⎩⎨⎧溃(kuì)溃败馈(kuì)馈赠聩(kuì)振聋发聩❸词语积累①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②摧枯拉朽:枯,枯草;朽,烂了的木头。

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③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④歼灭:消灭。

⑤击溃:打垮,打散。

⑥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及有巩固防御设备的据点。

⑦业已:已经。

❹作家作品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著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全集》等。

❺写作背景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已基本被歼灭。

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

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

此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40多万,解放了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在渡江战役进行中,毛泽东主席喜闻从前线传来的战事,及时地先后写了本课中的两则消息,以告知全党和人民群众知晓。

❻难点探究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有什么特点?面对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重大事件,作者举重若轻,挥动如椽之笔,仅用193字就写出了它的基本情况,及时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 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创作背景: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注解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38无题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创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注释: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赏析: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

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创作背景: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

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

李煜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

《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注释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剪,一作翦。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

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40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创作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注释: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赏析: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41浣溪沙宋代: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42登飞来峰宋代: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创作背景: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注释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

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缘:因为。

赏析: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43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赏析: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

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公元1076年的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注释: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但:只。

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45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