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学生晨读美文岩石的性格素材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轻松的早晨第十一周第一天拓展阅读晨读

初中语文轻松的早晨第十一周第一天拓展阅读晨读

第十一周第一天一、第一阵清风——诗词古韵【阅读提示】牧竖,也就是放牧的孩子,牧童。

诗人用白描手法塑造了这样一位牧童形象:披蓑戴笠,像出征的将军一样神气,十足的天真烂漫。

吹奏短笛,溪畔玩耍,悠然自得,调皮可爱。

阅读时,情感愉悦,还需要几分顽皮意味。

4分钟。

牧竖唐·崔道融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诗意: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碰见人故意装得很神气。

放牧时卧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时就在溪边田头玩耍。

二、第一声鸟语——字词正音掌握一个成语有志者事竟成(注意“名”不要写错,2分钟)拼音: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解释:有志向的人,做事一定会成功。

示例:事实雄辩地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

自己造一个句子有志者事竟成:参考译文:三、第一缕花香——美文园地【阅读提示】读一读,对照一下,看看你是不是这样的,或许你就知道该怎样做好自己了。

应该研读,同桌可以交流。

10分钟。

现代的城市孩子苇岸现代的孩子吃精制食物,娇弱的胃口让他们厌恶颐养劳动体魄的粗蔬和五谷。

现代的孩子穿漂亮衣服,卫生的观念将他们隔绝于孕育万物的风雨和泥土。

现代的孩子在高楼里居住,远离童年游戏,远离儿童天然的集体主义。

现代的孩子出门要乘车,闲置起造物主为行走而赋予人类的双足。

现代的孩子懂得哪个级别的官大,哪种牌子的产品好;不懂什么是蒲公英,什么是布谷鸟。

现代的孩子每天能看到汽车,看到钱;看不到日出与日落,看不到地平线。

现代的孩子天天听机械的声音,听人类放声叫卖的声音;听不到鸟儿的啼叫,林子的籁响。

现代的孩子可以在商店买到各种糖果,但无处可以摘下悬挂在树上的果实。

现代的孩子可以得到各种电动玩具,但无处可以捉到一只星斑天牛或金龟子。

现代的孩子按图示会精巧地垒起积木,再也不会造出一把木枪或苇笛。

现代的孩子注意看大人的脸色,注意不到变幻不定的季节的颜色。

现代的孩子一切事会由家里给做,他们为家里做的唯一的事是给大人增添一些乐趣。

初中语文晨读美文

初中语文晨读美文

寻春韩少华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

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觅春天的第一双足迹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

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

春天必在那里。

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

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

“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

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

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

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

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

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

仍旧是几抔衰草,一带疏林。

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

“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

“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

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

初中生晨读美文200篇

初中生晨读美文200篇

第一辑【一】好望角文/连俊超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

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

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

河上无风。

芦苇丛簇挺立。

“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

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

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

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

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

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摸一摸。

”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

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

”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

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

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

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

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的小船上。

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

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

”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

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

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

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通过岩石写作文感悟

通过岩石写作文感悟

通过岩石写作文感悟小草顶开石头感悟你可曾注意每当春天来到时,这些小草就悄悄地破土而出,舒展出幼嫩的叶子微风吹过,你仿佛看到小草在向你鞠躬致意,小草,用它那翠绿的衣裳打扮着大地四夜,使春天更加美丽,迷人.然而到了可了酷热的夏天,太阳炙热着大地那些在春天里被人们观赏的鲜花,都耷拉着脑袋,显得没有精神的时和候,这些小草却仍然顽强地昂着头,顶着炎热;当暴风雨袭来时候,虽然小草被风雨吹打得东倒西歪,但它们没有区位屈服,仍然牢固地扎根在泥土里,任凭风吹雨打.从电视上,你一定看过生长在草原上例如地毯的青草生长在柔软草坪里的风草,但是,你见过被压在石块下的小草吗!为了生长,它不管上面的石块多么重,石块之间的缝隙多么窄,总是曲曲折折地,武器不屈地挺出地面来,这时,你一定会被小草那顽强的精神所感动.小草是那么渺小,在百花争艳之前,在万木爆青之际,小草无声无息地从泥土中冒出来,吐出一点不为人注意的春天的绿色,小草是那样绿,似乎要把积了一年的绿色全部献出来.一个黑色的夜晚,从远处只能看到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绿点点。

“轰”一条蓝色带黑的闪电像一条小龙劈入小草地,声音巨大无比,白色的大光圈掠过低矮的小草,“磁磁~”的电落声隐隐约约可听见……早晨,炎热的阳光撒过大地,刺眼的碎金光在各地“跳舞”,零零碎碎的枝条软弱无力地躺在发烫发热的泥土上,在这天,竟长出大朵的紫花。

那块小小的草地,有一块从未有过的岩石静静地立在那里。

岩石很大,就如一张大床,土黄的颜色加酸雨水“涂”满了岩石,岩石凹凸不平,星星点点的红泥粘在岩石身上,闻起来还有股土香。

让人奇怪的是,岩石落下的坑不大,周围除了几根被村民踩得严重“受伤”的小草,连个枝蔓大小的的泥块都没发现,光滑的表面上居然有一个朱红的“洪”字,旁边沾满了极其浑浊的泥水,好似岩石被面粉糊过那样脏。

“怎么回事啊?”“有个怪字耶!”“等村干部来了先说吧。

”村民们个个胆怯地窃窃私语着。

村干部一身衣冠富贵大摇大摆,挺着那装满鲍鱼蟹虾的肚子走了过来,几个学者恭恭敬敬地在村干部后面跟着。

初中语文晨读

初中语文晨读

初中语文晨读篇一:初中语文晨读材料篇二:初中生晨读材料日有所诵(一)无名的小花①顾城野花,星星,点点,像遗失的纽扣,撒在路边。

它没有秋菊蜷曲的金发,也没有牡丹娇艳的容颜,它只有微小的花和瘦弱的叶片,把淡淡的芬芳融进美好的春天。

我的诗像无名的小花,随着季节的风雨悄悄地开放在寂寞的人间……【注释】① 选自《顾城作品精选》,顾城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顾城(1956―1993),“朦胧诗派”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赏析】这首诗中,多的是“小”的意象,可是这小小的如星星一般的“无名”的花儿,却让我们走进“美好”的春天!这首能让著名诗人公刘“感到颤栗”的小诗,因为最后一节的“寂寞”和那无声的省略号,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柔情与黑暗的抗争,以及由此创造的美丽。

摆渡自己①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②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③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

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④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

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来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

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⑤二十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

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

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⑥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

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

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⑦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初中语文轻松的早晨第二周第二天拓展阅读晨读

初中语文轻松的早晨第二周第二天拓展阅读晨读

第二周第二天一、第一阵清风——诗词古韵【阅读提示】朋友相别,无以为赠,为了表达自己的一片真情,把千金之剑解下来送上,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

然而,是谁赠与谁的?你能弄得清楚吗?如果能读出那份朋友之间厚重的情感,不管是谁对谁,都是合情合理的。

用恳切的语气,读出厚重的情感。

读三遍,争取背过,用时5分钟。

送朱大入秦唐·孟浩然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诗意:朱大你要到长安去,我有宝剑可值千金,现在我就把这宝剑解下来送给你,以表示我今生对你的友情。

你认为“分手脱相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是谁送给谁的呢?请说明理由。

二、第一声鸟语——字词正音掌握一个成语不可名状(注意“名”不要写错,2分钟)拼音: bù kě míng zhuàng解释: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示例:拜住不敢十分抬头,已自看得较切,不比前日墙外影响,心中喜不不可名状。

自己造一个句子不可名状:三、第一缕花香——美文园地【阅读提示】教师节到了,你是否想向老师道一声辛苦?读当代著名作家苏叔阳这篇《谢谢老师》,你就会明白老师在你一生中的作用。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开头用排比手法,铺排出老师教你做事、做人,教你真诚。

“用肩膀托你到高处去领受人世的风景”句,含义深刻,让你永远记住,你将来的成功,就是由今天的老师用自己的身躯支撑了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从哪里读出了这样的诗句?读这样的文章,一定要语速稍快,感情充沛,发自肺腑。

读两遍,用时8分钟。

谢谢老师苏叔阳人生有许多事要学,人生有许多事要做。

一生教你学做事的人便是老师。

人生有许多难做的事,而最难的事是做人。

在这世上首先教你做人的人,便是老师。

人生有许多许多的东西令你珍重。

而当你双鬓堆雪,归于宁静,你才会知道,这珍重之中的珍重,乃是真诚。

在这世上,唯有老师,唯有老师呵,教你真诚。

老师的职业,容不得虚假;老师的职业,排斥奸佞。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晨读晚练素材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晨读晚练素材新人教版
古代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通过观测装点着夜空的星群,发现一年之长差不多是 365 天,还找到了与之对应的 36 个星座,通过星座的移动,了解一年中四季的变换。在这些星 座中,他们把位于太阳运行“路径”上的 12 个星座称为“兽带座”,一直保留至今。他们 根据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把表示月亮在每天晚上位置的星座划分为 28 个星宿,通过观测这 些星宿来判断时间。其实,月亮在天空运行一周的时间是二十七又三分之一天左右,28 星 宿的划分并不正确,可是古代人类并没有分数和小数的概念,他们只能想象出月亮停留在 28 个星宿上。
“太阳历”。通过详细的天文观测,他们发现一年之长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天狼
星拂晓前升上东天的周期是 1460 年。
1/3
根据天文现象计算时间推移的不光是埃及人。英国有一座巨石阵,其中有一条被称为 “大街”的平坦道路。它指向可以看到夏至日出的方向,这里还可以观测冬至日出的方 向,一年里月亮在天空的移动情况,形状各异的巨石被安排得各有其位。
这时,他的背后传来了一声急切的断喝,母亲快步走到孩子旁边,孩子吓得赶忙缩回了
手。
化学家哈哈笑了起来,对孩子的母亲说:“我已经回答你的问题了。”他漫不经心地将
自己的手放入溶液里,笑着说:“其实这不过是一杯染过色的水而已。你的一声斥责出自本
能,但也吓走了一个天才。”
许多父母都容易犯下这种错误,他们总以经验来约束孩子的好奇心,于是孩子们也就
习惯于接受现状而不敢探索创造,踏上的只是和父母同样的道路。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不知所 cuò( ) 断喝( ) 斥( )责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漫不经心”中“漫”的意思是 ( )
A.水过满,溢出来

初中语文 文化美文 石缝间的生命

初中语文 文化美文 石缝间的生命

石缝间的生命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

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或者就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

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他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

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

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

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

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却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做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

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

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

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痂着伤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中学生晨读美文:岩石的性格
胡芳娜
刚学绘画的时候,带了几件习作去拜访一位老画家。

老画家说:“你画上的岩石只是一件装饰品,没有性格,缺乏思想,是死的。

”说罢,拿出一本画册,让我看一些名家画的岩石:吴昌硕的《桃》,桃树下的几方岩石果然苍劲有力;徐熙的《雪竹图》里也有几块顽石,更显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气节;郑板桥的《秋山草堂图》,竹子一岁一枯荣,那岩石却是“万古不移之石”。

我迷惑了,岩石真的有性格吗?老画家肯定地说:“岩石比人的性格更坚定,比人的思想更丰富!”
之后,我便经常站在江边,向对岸的一座小山眺望,捉摸它的性格、思想何在。

这座山叫做磨儿山。

磨儿山虽不甚高大,但山的一侧都是由裸露的岩石构成。

教科书上说,岩石是构成地球外壳最坚硬的部分。

岩石确实是坚硬的。

奔腾不息的江水,夜以继日地从磨儿山脚下流过,年复一年,也不觉得岩石有什么变化。

在临江的一爿岩石上,凿刻着几个鲜红的大字:“南无阿弥陀佛”。

那是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吞噬舟船的洪水束手无策,祈求菩萨保佑而刻下的佛语。

当初,这几个字是怎样凿上去的呢?上面是陡峭的绝壁,下面是咆哮的江水。

想来,为了凿上这几个字,古代的石匠不知担当了多么大的风险。

想象终归是想象,终于目睹了在绝壁上凿字的场面。

一天,我又去捉摸岩石的性格。

只见一个人系一根绳子悬在绝壁上,像一个吐丝的蜘蛛,一叮一当,正在往岩石上凿字。

他要凿什么字?他什么字也没有凿,他在凿炮眼!随着几声巨响,那几个鲜红的大字便不复存在。

滚滚的浓烟像惊叹号一样在山巅拔地而起,磨儿山陷入长久的沉思,它知道,地球的运动形成了山峰,却不知道现代人类的科技手段,足以撼动山峰。

终于,绝壁上的岩石日渐颓势,没有阻挡住山洪的爆发,泥石流阻断了江水,险些淹没了山下的村庄。

人们终于醒悟了,在山顶种草植树,岩石又重新挺起脊梁,脚踏着水,支撑起山。

啊,这不正是岩石的性格吗?我终于明白了。

提起笔,在宣纸上画了一堵绝壁。

顶上是苍翠的草木,下面是奔腾的江水。

也写上了几个字:中流砥柱。

(选自2009年3月13日《广州日报》)
【我思我悟】
本文开头引用老画家的话引题,让人产生阅读兴趣。

接着,作者讲述了一个磨儿山的故事。

年复一年,也不觉得磨儿山有什么变化。

但是,
那一次爆破把它的性格显示出来了。

爆破造成的后果让人们醒悟了,终于认识到磨儿山绝壁上的岩石的巨大作用。

最后点题。

岩石的性格,其实就是人的精神的象征。

我们也应该像岩石一样,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中流砥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