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言综合运用题

合集下载

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精选20题(解析版)

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精选20题(解析版)

专题06 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精选20题(解析版)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云南地区专用一、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数字藏品,是指借助区块链技术发行的虚拟文化商品,包括数字形式的图片、视频、3D模型等。

这些数字藏品,一般以现实中特定的作品、艺术品为IP进行开发。

第27个世界读书日期间,《中国青年报》推出了一套“中华民族读书典故”数字藏品。

以“囊萤映雪”“高凤流麦”等6个中国古代的读书典故为主要内容、融入了插画等现代元素的藏品是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对于“囊萤映雪”“高凤流麦”等文化典故,很多青少年可能并不熟悉。

当它们由史书上枯燥的文字变成①的藏品,并通过青少年②的形式呈现时,其承载的传统文化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因此,传播传统文化,既要讲“灵魂吸引”,又要讲“双向奔赴”。

如果只注重对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的挖掘,而忽视对用户深层心理和情感的满足,传统文化的传播很可能陷入③的尴尬境地。

目前,市场上的数字藏品之所以出现虚构价值、投机炒作等问题,甚至数量参差不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关数字藏品“脱实向虚”导致的。

因此,文化类数字藏品不能“凌空蹈虚”,而要“脚踏实地”。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长单句改写成几个短句。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①图文并茂②喜闻乐见③曲高和寡2.数字藏品是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它们以“囊萤映雪”“高凤流麦”等6个中国古代的读书典故为主要内容,并融入了插画等现代元素。

3.目前,市场上的数字藏品之所以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虚构价值、投机炒作等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关数字藏品“脱实向虚”。

【解析】1①根据“6个中国古代的读书典故为主要内容、融入了插画等现代元素的藏品”可知是故事中加入了图画,可填:图文并茂。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及答案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及答案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学习了本文后,班级准备开展以“我看古今考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写对联】围绕《范进中举》一课的内容,语文课代表写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和横批。

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下联:________横批:________(2)【谈观点】考试临近之日,网络上兴起了一股“拜神”热,“百度拜神帖”和“考神公共主页”应运而生,学生纷纷留言祈求考试过关。

而中国古代“名人”——屡败屡考的秀才范进被考生们封为“考神”,考神主页上的粉丝已经超过44万人。

对封范进为“考神”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答案】(1)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2)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则是不可取的,考试还是要靠真才实学。

【解析】【分析】(1)根据范进中举前后人们对范进的态度的鲜明对比来拟写,注意对联格式。

(2)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看法。

可以从赞同与不赞同两个方面来回答。

赞同的理由可围绕“能缓解考生压力”来阐述;不赞同可围绕“把范进当偶像不可取”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⑵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则是不可取的,考试还是要靠真才实学。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

考生要结合文章内容,注意上联的机构和内容,进行编写下联,要注意对联的要求。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理解材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注意发表的观点要正确。

2.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

语言综合运用题及答案

语言综合运用题及答案

语言综合运用【学习提要】▲语言运用的总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

1.简明,就是表达意思要简洁明白。

所谓简洁,就是语意不重复,没有冗余的信息,减少口头语和叹词;所谓明白,就是在文字简练的同时,意思一定要讲清楚,没有歧义。

要做到表达简明,必须删除多余信息,但必要信息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语意表达要明白,句子不能含有歧义。

2.连贯,就是指上下文文意的衔接和语句的排列要有条理,思维严密、有逻辑性。

语言连贯,首先要有统一的话题和中心,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主次要分明。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要保持合理的句序,句与句之间要有适当的联系。

要恰当运用过渡性语言,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的连贯,可从表达形式或表达内容两大方面考虑。

就表达内容而言,要注意语句的先后组合应合乎事理逻辑,还要注意文意的衔接和一致,话题的前后照应,以及总与分的照应。

3.得体,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

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

语言运用要得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注意用语场合;②注意用语对象。

场合大体分为:庄重场合、工作场合、日常场合、娱乐场合。

对象主要是指讲话者与听话者双方的身份、年龄以及双方的关系等。

此外,还要注意得体包含礼貌的要求。

【典型题解】例一(咸宁市2003年中考试题)如果你住的宿舍楼门口总是被自行车堵塞,影响大家的通行,你打算写一条告示来解决这个问题,最简明得体的说法是:。

解析:能提醒别人注意这一现象,并做到礼貌即可。

(答案:您愿意自己的家门口被自行车堵住吗?)例二(北京市2003年中考试题)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①还有摇荡的水草②游人从桥上望去③那鱼就在水草和石头间滑动④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鹅卵石A.②③④①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解析:句子的排列一般是看语段内部的联系,一般应先通读,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第一句,一般是总说性质。

语文初中语言运用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初中语言运用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初中语言运用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我阅读我朗诵】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A. 舒缓B. 欢快C. 激昂D. 深沉(2)【我阅读我分享】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3)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

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

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4)【我阅读我创作】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曦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我的创作:________。

【答案】(1)A(2)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3)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请教(4)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解析】【分析】(1)诗歌朗诵的语调主要有:轻快型,沉稳型,舒缓型,强疾型。

从“梦乡”“失去喧响”“歌声沉寂”“不再欢嚷”等词句可以看出,诗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夜景图,因此朗诵时语速应慢,语调舒缓。

故选A。

(2)“幽暗的松林”是主语,“失去”是谓语中心语,“喧响”是宾语,它们中间都应该停顿。

(3)【甲】处属于前后矛盾,“诗歌”就包含了“古典诗词”。

【乙】处是成语“不耻下问”不得体,“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因此,“不耻下问”不能用于向老师,家长请教。

(4)写作的关键在于选取好写作对象,可以是生活中普通平凡甚至是不起眼的事物,同时要揭示出它的内涵。

语文初中语文语言运用综合训练含答案

语文初中语文语言运用综合训练含答案

语文初中语文语言运用综合训练含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与自己相处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②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排出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

③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④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A.丰富自己 B.充实自己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B;A【解析】【分析】(1)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与自己相处的前提”,谓语动词是“是”,宾语应为“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这个句子一面对两面,应该删去“能否”。

(3)“充实”是“使内容丰富”的意思,应该是先充实自己,在此基础上才能丰富自己。

故选BA。

故答案为:⑴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⑵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⑶ B;A【点评】⑴本题题考查的是语法知识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对结合题意,仔细辨析,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并且要会运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词语意思的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

2.学校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德育活动,你班参与其中。

(1)【树民族自信】为树立同学们的民族自信,老师拟写了上联:迎祖国七十华诞。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语言运用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学习了本文后,班级准备开展以“我看古今考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写对联】围绕《范进中举》一课的内容,语文课代表写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和横批。

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下联:________横批:________(2)【谈观点】考试临近之日,网络上兴起了一股“拜神”热,“百度拜神帖”和“考神公共主页”应运而生,学生纷纷留言祈求考试过关。

而中国古代“名人”——屡败屡考的秀才范进被考生们封为“考神”,考神主页上的粉丝已经超过44万人。

对封范进为“考神”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答案】(1)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2)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则是不可取的,考试还是要靠真才实学。

【解析】【分析】(1)根据范进中举前后人们对范进的态度的鲜明对比来拟写,注意对联格式。

(2)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看法。

可以从赞同与不赞同两个方面来回答。

赞同的理由可围绕“能缓解考生压力”来阐述;不赞同可围绕“把范进当偶像不可取”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⑵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则是不可取的,考试还是要靠真才实学。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

考生要结合文章内容,注意上联的机构和内容,进行编写下联,要注意对联的要求。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理解材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注意发表的观点要正确。

2.学校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德育活动,你班参与其中。

(1)【树民族自信】为树立同学们的民族自信,老师拟写了上联:迎祖国七十华诞。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语言综合运用练习题十六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语言综合运用练习题十六

8.综合性学习。

(1)【认识鲁迅】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鲁迅的材料。

有的同学建议根据这些材料拟一副对联来概括鲁迅形象。

现在,已有同学拟出了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宽对即可)材料一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的话◎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

倘使这样的也可以作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我觉得古人写在书上的可恶思想,我的心里也常有……材料二几个生活细节◎孙伏园回忆:我随鲁迅先生旅行,如到陕西,到厦门,到广州,我的铺盖常常是鲁迅先生替我打的。

耶稣常为门徒洗脚,我总要记起这个故事。

◎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

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

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

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下联:________________(2)【走进作品】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部(篇)课外读过的鲁迅作品,并写出推荐语。

(30字左右)你推荐的作品:_______________你的推荐语:_______________(3)【汲取精华】要求同学们把鲁迅与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

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答案:(1)(示例1)幽默谦逊贵在自省(示例2)慈祥冷峻源于爱憎(2)《朝花夕拾》《朝花夕拾》,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深刻细腻地反映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3)我感受最深的是第①句,这句话以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读书如同采蜜,要博览群书,采众家之长。

我以后不能只读文学类书籍,还要涉猎历史、艺术以及理论性很强的书,扩大知识面。

语文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含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中华大地,英才辈出。

岭南广东,有梁启超、孙中山、叶剑英……同时,广东也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更是先行者,是时代奋进的前沿阵地。

某市楹联协会开展活动,目的是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展现新时代青年书法家的艺术风采,该主题书法作品展深受群众的好评。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为了拟好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用4个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看今朝兢兢业业谱新篇弃奋斗继往开来盼未来勇争先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________【答案】(1)市楹联协会开展主题书法作品展。

(2)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解析】【分析】(1)本题要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

一般的格式为:“谁干了什么事”或“哪发生的什么事”。

谁(市楹联协会)怎么样(开展主题书法作品展)。

(2)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按照上联:忆(动词)往昔(时间)革命前辈开天辟地(主谓短语)创伟业(动宾短语),仿写出下联: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

故答案为:⑴市楹联协会开展主题书法作品展。

⑵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读文段的概括能力,考生要读懂文段,理解内容,解答时要一语中的,语言简洁,概括准确。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考生仔细审读下联,注意把握下联的特点,结合对联的知识,准确运用题干的词语进行组合。

2.学校举行“悦读文化周”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刘姥姥二进贾府,受到款待,家席上,“凤姐手里本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二镶银箸,按席摆下”,“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

同学们发现“筷子”的称呼有变化,于是做了一番探究,以下是同学们的两个发现:一是称呼的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言综合应用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一、考点分析语言的实际运用和新式语言的表达,包括以下内容:1、语言表述①信息提取:从学习现象、事实材料、楹联中品读;②信息表述:从对联中表述人物故事,用文字把数学题表述出来,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内容、观点;③读图表述:新闻、历史画面、漫画、招贴画等;④读表表述:个人所得税、网络使用量等;2、语言运用:①语言简明;②句子连贯;③拟写广告词;④仿写句子、语段;⑤选词造句、造端;⑥续写、改写、补写等;从题型上看,主要有简述题、概述题、填空题、扩展题、读图体、读表题、开放题、问答题、选择题、想象题等多种题型。

考点1:仿写句子(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

内容协调一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仿句和被仿句(或称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

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

前后呼应是指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也要在语意上体现出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关系。

(2)句式要统一。

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

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

这就要求仿写前仔细观察。

观察从整体到局部,试题往往给出了句式,或要求与某一划线语句句式相同。

这样,句式的一致就成了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

有时要仿写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一致,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句子也应该是主谓结构是的句子。

(3)修辞要相同。

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

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被仿句用了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方法。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考点2:广告词和串台词所谓广告,是指向公众介绍比如商品、服务或文娱、体育节目等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通过电视、报刊、广播、招贴等形式进行。

公益广告,则是指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而作的广告。

如说普通话、公民义务献血、戒烟戒酒、环保、扶贫济困、交通安全、社会公德等等,题材广泛,贴近生活。

编拟广告词时可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质朴。

就使用日常通俗朴实的口语拟制公益广告词。

如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推广普通话,靠你、靠我、靠大家”、“说好普通话,走遍神州都不怕”;再看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点点滴滴热血浓,人道博爱处处情”、“一份血,万份情,无偿献血最光荣”、“无偿献血,用爱心为生命加油”、“一滴血,一片心,一份爱”等。

语言质朴无华,给人随和亲切之感,看似没有修饰,实则独具匠心,体现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创作意境。

(2)多用修辞。

运用修辞,是为了把词句修饰得优美些、生动些、感人些。

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意图,力求简洁鲜明,言有尽而意无穷。

比如可以运用对偶修辞,让广告词拟制成短小精悍的“对子”。

请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关爱他人)”、“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环保)”、“消费促进维权,维权促进消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

还可以运用双关修辞,请看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会说普通话,‘知音’遍天下”、“‘知音’才更知心——请讲普通话”。

这里的“知音”谐音双关,用得非常恰切。

另外还可以运用拟人、对比、比喻等修辞,使广告词亲切形象,富有感染力。

(3)注意押韵。

如果在拟制上注意到押韵,可便于读者(观众或听众)记忆。

请看以“‘生态安徽’建设”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生态安徽大家创,持续发展奔小康”、“打造生态安徽,建设小康社会”、“山川秀美,生态安徽,美好家园,小康社会”等。

还有上文举到的“会说普通话,‘知音’遍天下”、“说好普通话,走遍神州都不怕”等都朗朗上口,一看或听就能记住。

串台词类型:一是串节目与主题,这类串台词一般出现在节目的开头与结尾;二是串节目与主体,主体是指与节目相关的个人或单位,或是一般的听众;三是串节目与节目,这类串台词出现的频率最大,出现在节目进行中,以便演员上下或节目换场,或者是播出内容的转换衔接。

串台词的主要作用是承上启下,上串下联。

往往寥寥数语却穿针引线,画龙点睛,在突出晚会主题、把握基调、增强信息量和调动观众情绪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串台词运用得体,会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人文性,写得糟糕则会影响节目的效果。

考点3:提炼信息本考点主要考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要求能透过字面意思,体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隐含信息;能全面地解读材料,准确地提炼材料所包含的所有信息;能准确迅速地提炼材料的主要信息;能根据实际需要,迅速准确的提炼文章的相关信息,对阅读材料能够按要求作出恰当的处理。

主要题型有:1、透过材料的字面,准确的表述意在彼的隐含信息;2、整体把握材料(包括图表和图徽),准确的提炼材料中所有的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3、准确地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

考点4:图文转换图文转换综合考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要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考试中命题形式大体上包括图文、表文转换两类。

在表达要求上,包括把图表信息直接表述为文字两类。

一般来说,解读图表遵循以下流程:原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

二、样板题解析例1 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作时应持之以恒;大堤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解析:所给例句可以分成两部分:前面叙述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后面抒发的是对这一现象的感悟。

那么解题只要先写出一种自然现象,然后写出对这一现象合乎情理的感悟就行了。

例句前半部分是采用的主谓短语,仅用六字便叙述了一种人尽详知的自然现象,仿句依然要与前句保持一脉相承的关系,做到主谓短语,言简意赅。

例句后面部分是表述人生感悟,而且两个例句都使用了“是在告诉我们——”,那么仿写句也应该照办。

如:“青松不惧风霜,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

”例2 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图书状况完好无损损坏较轻损坏较重损坏严重图书数目(册)20000 25000 40000 15000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1)(2)。

解析:根据图表所提供的数据,分析并归纳其揭示的信息,是此题的特点。

答题的思路,还应朝着这一方面:(1)阅览室80﹪的图书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或图书损坏的情况比较严重)(2)必须在学生中加强爱护图书(或公物)的教育。

三、考题仿真1.新生小宏在校园里遇到你,向你询问如何走到教学楼,你给他指明。

请根据右图,写出你对小宏说的话。

你说:。

2.新生小柏对社团很感兴趣,你建议他参加文学社。

下面是你对小柏说的话,请补写一个活动环节。

来我们的文学社吧,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说不尽的桥”中,我们首先考察了南京的文德桥、长江大桥和赛虹桥立交桥;然后;最后我们在社刊上发表了以“金陵桥韵”为专题的系列文章。

3.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

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参考答案:1.示例:请向前(向北)直走(约100米),到十字路口,右拐(向东行约20米)就到了。

2.示例:查找关于南京桥梁文化的资料3.C4、“争创全国文明城,争做文明绍兴人”综合实践题。

(1)文明在学校。

学校开展“写温馨提示,做文明学生”活动,请参照示例,选择下面一处校园公共场所,写一句温馨提示语(句式不拘,字数不超过15个)。

示例:草坪——小草也有灵,脚下请留情。

①图书馆——,。

②洗碗池——,。

【答案】①来也轻轻,去也轻轻。

(安静角度)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图书。

(爱护图书的角度)②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

(节约用水角度)餐具洗净,别忘共同卫生。

(卫生角度)5.综合性学习在“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综合性学习中,班上将开展一次对本村(居)老年人的调查活动。

根据这次活动的内容,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仿照下面的示例,请你为本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示例:调查主题: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

调查主题:答案示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老年人的感情生活子女对老年人的赡养情况(只要是有关老年人生活的主题均可)6、综合性学习中华大地,英才辈出。

为了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班会。

让我们怀着对中华儿女的崇敬之情来完成下列任务。

为了给这次主题班会拟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从,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用4个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看今朝兢兢业业谱新篇齐奋斗继往开来盼未来勇争先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看今朝朝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7.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2分)小草,从乱石堆的缝隙里,站成蓬勃的绿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青松,在寒风的抽打中,站成伟岸的雄姿。

示例二:梅花,在风雪的洗礼下,站成坚贞的傲骨。

8.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解中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某学校开展了以“读书与交流”为主题的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是一部分活动情况,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为了积极倡导好读书,读好书,学校举行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启动仪式。

会上,主持人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这段话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的感受。

现在请你以“阅读”为对象,就莎士比亚的这一段话进行仿写。

【答案】示例:阅读是成长者的催化剂。

童年缺少阅读,就犹如种子缺少沃土;少年缺少阅读,就犹如禾苗缺少雨露。

9.“青春的赞歌”。

青春充满活力,青春充满希望。

面对美好的青春,请你写几句话予以赞美。

(至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示例:青春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青春是一把竖琴,是快乐;青春是一个书架,是智慧。

10.右图是中国环境标志图形,仔细观察主体部分(汉字和英文除外),写一段解说文字。

要求:说明内容包含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及其含义,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答案】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

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同心同德,携手并肩,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既别出心裁,又寓含丰富,耐人寻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