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北京高考物理试题及解析答案

合集下载

2005高考理综试卷及答案

2005高考理综试卷及答案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A 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 核糖体不同C 转运RNA不同D 信使RNA不同2.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A BC D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A解旋酶 B DNA连接酶 C 限制性内切酶 D RNA聚合酶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 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 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 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 种群增长量最大C 种群数量最大D 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 SiCl4B H2OC BF3D PCl57.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 A、V B、V C,已知V B=2V C,且V A=V B+V 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A+3 B +2 C +1 D +4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 X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比为A23︰9 B 32︰9 C 46︰9 D 16︰9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 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10.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 Na+K+HCO3-Cl-B NH4+Mg2+SO42-Cl-C K+Na+SO42-S2O32-D K+Na+AlO2-NO3-11.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B 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C 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D 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12.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物理_2005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春季)_复习

物理_2005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春季)_复习

2005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春季)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1. 以下关于分子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B 液体难于被压缩表明液体中分子力总是引力 C 气体分子之间总没有分子力的作用 D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间不存在引力2. 一个氘核(12H)与一个氚核(13H)发生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损.聚变过程中()A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是24HeB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是24HeC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是23HeD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是23He3. 有关红、蓝两束单色光,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在空气中的波长λ红<λ蓝B 在水中的光速v红<v蓝C 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n 红>n蓝D 蓝光光子的能量大于红光光子的能量4. 一电池外电路断开时的路端电压为3V,接上8Ω的负载电阻后路端电压降为2.4V,则可以判定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为()A E=2.4V,r=1ΩB E=3V,r=2ΩC E=2.4V,r=2ΩD E=3V,r=1Ω5. 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60m/s,在t=0时波的图像如图所示,则()A 此波频率为40Hz,此时质元b的速度为零B 此波频率为40Hz,此时质元b的速度向着y轴负方向 C 此波频率为20Hz,此时质元a的速度向着y轴正方向 D 此波频率为20Hz,此时质元a的速度为零6. 如图,一个盛水的容器底部有一小孔。

静止时用手指堵住小孔不让它漏水,假设容器在下述几种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动,且忽略空气阻力,则()A 容器自由下落时,小孔向下漏水B 将容器竖直向上抛出,容器向上运动时,小孔向下漏水;容器向下运动时,小孔不向下漏水 C 将容器水平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向下漏水 D 将容器斜向上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不向下漏水7. 一个边长为6cm的正方形金属线框置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场垂直,电阻为0.36Ω.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A √2×10−5AB √6×10−5AC √22×10−5A D 3√22×10−5A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78分)8. (1)图1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2)原始的电话机将听筒和话筒串联成一个电路.当自己对着话筒讲话时,会从听筒中听到自己的声音,导致听觉疲劳而影响通话.现代的电话将听筒电路与话筒电路分开,改进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中线圈I与线圈II匝数相等,R0=1.2kΩ,R=3.6kΩ,R x为可变电阻.当R x调到某一值时,从听筒中就听不到话筒传出的声音了,这时R x=________kΩ.(3)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3V稳压电源E、滑线变阻器R、电压表V、电流表A、待测电阻R x,以及开关S、导线等.要求:①电流表内接;②调节滑线变阻器可使电压表的示数在0V∼3V间变化.在实验中,有的同学连成图3、图4所示的电路,其中a、b、c、…,k是表示接线柱的字母.请将图3、图4中接线错误(用导线两端接线柱的字母表示)、引起的后果、改正的方法(改接、撤消或增添),分别填在图下面相应的表格中.9. 两块金属板a、b平行放置,板间存在与匀强电场正交的匀强磁场,假设电场、磁场只存在于两板间的空间区域.一束电子以一定的初速度v0从两极板中间,沿垂直于电场、磁场的方向射入场中,无偏转地通过场区,如图所示.已知板长l=10cm,两板间距d=3.0cm,两板间电势差U=150V,v0=2.0×107m/s.(1)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2)若撤去磁场,求电子穿过电场时偏离人射方向的距离,以及电子通过场区后动能增加多少?(电子所带电荷量的大小与其质量之比e/m=1.76×1011C/kg,电子电荷量的大小e=1.60×10−19C)10. 下雪天,卡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停着一辆故障车,他将刹车踩到底,车轮被抱死,但卡车仍向前滑行,并撞上故障车,且推着它共同滑行了一段距离l后停下.事故发生后,经测量,卡车刹车时与故障车距离为L,撞车后共同滑行的距L.假定两车轮胎与雪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卡车质量M为故障车质量m 离l=825的4倍.(1)设卡车与故障车相撞前的速度为v1,两车相撞后的速度变为v2,求v1v2(2)卡车司机至少在距故障车多远处采取同样的紧急刹车措施,事故就能免于发生.11. 近期《科学》中文版的文章介绍了一种新技术--航天飞缆,航天飞缆是用柔性缆索将两个物体连接起来在太空飞行的系统.飞缆系统在太空飞行中能为自身提供电能和拖曳力,它还能清理“太空垃圾”等.从1967年至1999年的17次试验中,飞缆系统试验已获得部分成功.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可用物理学的基本定律来解释.如图为飞缆系统的简化模型示意图,图中两个物体P、Q的质量分别为m P、m Q,柔性金属缆索长为l,外有绝缘层,系统在近地轨道作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Q距地面高为ℎ.设缆索总保持指向地心,P 的速度为v P.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1)飞缆系统在地磁场中运动,地磁场在缆索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设缆索中无电流,问缆索P、Q哪端电势高?此问中可认为缆索各处的速度均近似等于v P,求P、Q两端的电势差;(2)设缆索的电阻为R1,如果缆索两端物体P、Q通过周围的电离层放电形成电流,相应的电阻为R2,求缆索所受的安培力多大;(3)求缆索对Q的拉力F Q.2005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春季)答案1. A2. B3. D4. B5. C6. D7. B8. 2.720mm,1.89. (1)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2.5×10−4T;(2)若撤去磁场,电子穿过电场时偏离人射方向的距离为1.1×10−2m,电子通过场区后动能增加55eV.10. (1)设卡车与故障车相撞前的速度为v1,两车相撞后的速度变为v2,v1v2=54,(2)卡车在距故障前至少32L处便紧急刹车,才能免于事故.11. 解:(1)缆索的电动势:E=Blv0P、Q两点电势差U PQ=Blv P,根据右手定则可知,P点电势高.故P、Q两端的电势差为U PQ=Blv P,P点电势高.(2)缆索电流:I=ER1+R2=Blv PR1+R2安培力:F A=IlB=B2l2v PR1+R2故缆索所受的安培力为:F A=B2l2v PR1+R2.(3)Q的速度设为v Q,Q受地球引力和缆索拉力F Q作用:G Mm Q(R+ℎ)2−F Q=m Q v Q2R+ℎ①P、Q角速度相等:v Pv Q =R+ℎ+lR+ℎ②又g=GMR2③联立①、②、③解得F Q=m Q[gR2(R+ℎ)2−(R+ℎ)v P2(R+ℎ+l)2]故缆索对Q的拉力为:F Q=m Q[gR2(R+ℎ)2−(R+ℎ)v P2(R+ℎ+l)2].。

2005全国高考物理试全集

2005全国高考物理试全集

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集(12套)目录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Ⅰ(河北、河南、安徽、山西) (2)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Ⅰ(河北、河南、安徽、山西)参考答案 (5)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物理部分(黑龙江、吉林、广西等用) (6)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物理部分(黑龙江、吉林、广西等用)参考答案 (9)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Ⅲ(四川、陕西、贵州、云南、新疆、宁夏、甘肃、内蒙) (10)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Ⅲ(四川、陕西、云南等)参考答案 (13)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14)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参考答案 (18)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 (20)200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天津卷)参考答案 (2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 (24)2005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29)2005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 (33)2005年上海物理参考答案 (39)2005年高考广东物理试题 (41)2005年高考广东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45)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50)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综试卷参考答案 (51)2005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53)2005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参考答案 (55)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物理部分) (57)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59)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理部分)及参考答案 (59)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Ⅰ(河北、河南、安徽、山西)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大小为g 31,g 为重力加速度。

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1卷试题及答案

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1卷试题及答案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在答在试题卷上.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C 12 O 16 Na 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核糖体不同C.转运RNA不同D.信使RNA不同2.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 )A.解旋酶B.DNA连接酶C.限制性内切酶D.RNA聚合酶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裴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量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BF3B.H2O C.SiCl4 D.PCl57.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 A、V B、V C,已知V B=2V C,且V A=V B+V 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

物理_2005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Ⅲ)_复习

物理_2005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Ⅲ)_复习

2005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Ⅲ)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 如图所示,一物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大小为F、方向如图所示的力去推它,使它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而增大力的大小,则()A a变大B a不变C a变小D 因为物块的质量未知,故不能确定a变化的趋势2.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欲使一处于基态的氢原子释放出一个电子而变成氢离子,该氢原子需要吸收的能量至少是()A 13.60eVB 10.20eVC 0.54eVD 27.20eV3. 如图,闭合线圈上方有一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磁铁的N极朝下.当磁铁向下运动时(但未插入线圈内部)()A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B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C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D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4. 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一电池相连.在电容器的两板间有一带正电的质点处于静止平衡状态.现将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增大,则()A 电容变大,质点向上运动B 电容变大,质点向下运动C 电容变小,质点保持静止D 电容变小,质点向下运动5. 两种单色光由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分别为θ1、θ2.用n1、n2分别表示水对两单色光的折射率,v1、v2分别表示两单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A n1<n2、v1<v2B n1<n2、v1>v2C n1>n2、v1<v2D n1>n2、v1> v26. 一定质量的气体经历一缓慢的绝热膨胀过程.设气体分子间的势能可忽略,则在此过程中()A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B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C 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D 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7.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方向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a、b、c为三个质点,a正向上运动.由此可知()A 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 c正向下运动C 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平衡位置 D 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离平衡位置最远处8. 最近,科学家在望远镜中看到太阳系外某一恒星有一行星,并测得它围绕该恒星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为1200年,它与该恒星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00倍.假定该行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圆周,仅利用以上两个数据可以求出的量有()A 恒星质量与太阳质量之比B 恒星密度与太阳密度之比C 行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D 行星运行速度与地球公转速度之比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72分)9. (l)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所示,此示数为________mm.(2)利用图中给定的器材测量电压表V的内阻Rv.图中B为电源(内阻可忽略不计),R为电阻箱,K为电键.①将图中实物连接为测量所用的电路.②写出实验中必须记录的数据(用符号表示),并指出各符号的意义:________③用②中记录的数据表示R V的公式为R V=________.10. 图中MN表示真空室中垂直于纸面的平板,它的一侧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带电粒子从平板上的狭缝O处以垂直于平板的初速v射入磁场区域,最后到达平板上的P点.已知B、v以及P到O的距离l.不计重力,求此粒子的电荷q与质量m之比.11.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m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一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a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重力加速度为g.12. 如图所示,一对杂技演员(都视为质点)乘秋千(秋千绳处于水平位置)从A点由静止出发绕O点下摆,当摆到最低点B时,女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将男演员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已刚好能回到高处A.求男演员落地点C与O点的水平距离s.已知男演员质量m1,和女演员质量m2之比m1m2=2,秋千的质量不计,秋千的摆长为R,C点比O点低5R.2005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Ⅲ)答案1. A2. A3. B4. D5. B,C6. D7. A,B,C8. A,D9. 8.116,R1、R2,它们是电阻箱的两次读数;U1、U2,它们是相应的电压表的两次读数.,U2R2−U1R1U1−U210. 解:粒子初速v垂直于磁场,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而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其半径为R,由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有qvB=m v2R因粒子经O点时的速度垂直于OP.故OP是直径,l=2R由此得qm =2vBl11. 令x1表示未加F时弹簧的压缩量,由胡克定律和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m A gsinθ=kx1①令x2表示B刚要离开C时弹簧的伸长量,a表示此时A的加速度,由胡克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kx2=m B gsinθ②F−m A gsinθ−kx2=m A a③由②③式可得a=F−(m A+m B)gsinθm A④由题意d=x1+x2⑤由①②⑤式可得d=(m A+m B)gsinθk即块B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为F−(m A+m B)gsinθm A,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为(m A+m B)gsinθk.12. 解:两演员一起从从A点摆到B点,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定律,设总质量为m,则mgR=12mv2①女演员刚好能回到高处,机械能依然守恒m2gR=12m2v12②女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将男演员沿水平方向推出,两演员系统动量守恒(m1+m2)v=−m2v1+m1v2③根据题意m1m2=2④有以上四式解得v2=2√2gR接下来男演员做平抛运动由4R=12gt2,得t=√8Rg因而s=v2t=8R;即男演员落地点C与O点的水平距离s为8R.。

2005年高考理综(北京卷)

2005年高考理综(北京卷)

2005年高考理综(北京卷)2005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北京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 共 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 21题每题 6分共 126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 1 C — 12 O — 15 Na — 23 Al — 27 Cl —35.5 Fe — 56 1.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 .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B .与无氧呼吸的全过程不完全相同C .释放出的能量较多D .产物为二氧化碳、酒精或乳酸2.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 的疾病是 () A .过敏性鼻炎 B .血友病 C .艾滋病 D .系统性红斑狼疮3.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 .小麦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B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生长 C .根瘤菌能给豆科植物提供氮素养料 D .植物叶片中的镁元素可以转移到顶芽 4.在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 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 3个氢键。

现有四种 DNA 样品, 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 (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 () A .含胸腺嘧啶 32%的样品 B .含腺嘌呤 17%的样品C .含腺嘌呤 30%的样品D .含胞嘧啶 15%的样品5.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 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

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①实验组②对照组③黑暗中培养④在光下培养⑤生长良好⑥生长不良A .②③⑤ B .①③⑥C .①④⑤D .②④⑥6.近期,北京大学的两位教授率先发现人体心肺血管中存在微量硫化氢,它对调节心血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大小为g 31,g 为重力加速度。

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 )A .mg 31B .2mgC .mgD .mg 3415.已知π+介子、π—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 或夸克d )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u 或反夸克d )组成的,它们的带电量如下表所示,表中e 为元电荷。

π+π—ud ud带电量+e-e+e 32 e 31- e 32-e 3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π+由u 和d 组成 B .π+由d 和u 组成C .π—由u 和d 组成D .π—由d 和u 组成16.把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周。

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可求得( ) A .火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 B .火星和太阳的质量之比 C .火星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之比 D .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大小之比 17.图示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90,60bacabc 。

一平行细光束从O 点沿垂直于bc 面的方向射入棱镜。

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2,若不考试原入射光在bc 面上的反射光,则有光线( )A .从ab 面射出B .从ac 面射出C .从bc 面射出,且与bc 面斜交D .从bc 面射出,且与bc 面垂直18.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周期为0.50s 。

某一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都相等的各质元依次为P 1,P 2,P 3,……。

已知P 1和P 2之间的距离为20cm ,P 2和P 3之间的距离为80cm ,则P 1的振动传到P 2所需的时间为( )A .0.50 sB .0.13 sC .0.10 sD .0.20 s19.图中两条平行虚线之间存在匀强磁场,虚线间的距离为l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2005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1(含答案)

2005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1(含答案)

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集12套(一)目录2005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 (2)2005年上海物理参考答案 (7)2005年高考广东物理试题 (10)2005年高考广东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5)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20)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综试卷参考答案 (22)2005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23)2005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参考答案 (26)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物理部分) (28)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29)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理部分) (30)2005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一.(2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或指定位置,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本大题中第l、2、3小题为分叉题。

分A、B两类,考生可任选一类答题.若两类试题均做。

一律按A类题计分.A类题(适合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1A.通电直导线A与圆形通电导线环B固定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通有如图所示的电流时,通电直导线A受到水平向___的安培力作用.当A、B中电流大小保持不变,但同时改变方向时,通电直导线A所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____.、S2发出的波的波峰位置,2A.如图所示,实线表示两个相干波源S则图中的_____点为振动加强的位置,图中的_____点为振动减弱的位置.3A.对“落体运动快慢”、“力与物体运动关系”等问题,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请完成下表:B类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2B.正弦交流电是由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线圈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此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____V,频率为____Hz.3B.阴极射线是从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发出的高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微观粒子是_____.若在如图所示的阴极射线管中部加上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阴极射线将_____(填“向上”“向下”“向里”“向外”)偏转.公共题(全体考生必做) B类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4.如图,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与均匀带电薄板相距为2d,点电荷到带电薄板的垂线通过板的几何中心.若图中a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根据对称性,带电薄板在图中b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______,方向______.(静电力恒量为k)5.右图中图线①表示某电池组的输出电压一电流关系,图线②表示其输出功率一电流关系.该电池组的内阻为_____Ω.当电池组的输出功率为120W 时,电池组的输出电压是_____V .二.(4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每一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O 分.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 6.2005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物理年”,以表彰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贡献.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有(A)创立“相对论”. (B)发现“X 射线”.(C)提出“光子说”.(D)建立“原子核式模型”.7.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为4141712781He N O 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此实验发现了质子. (B)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γ射线.(C)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α射线. (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过程中,电荷数可能不守恒. 8.对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 轮带动B 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B)B 轮带动A 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C)C 轮带动D 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D)D 轮带动C 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如图所示,A 、B 分别为单摆做简谐振动时摆球的不同位置.其中,位置A 为摆球摆动的最高位置,虚线为过悬点的竖直线.以摆球最低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则摆球在摆动过程中 (A)位于B 处时动能最大.(B)位于A 处时势能最大.(C)在位置A 的势能大于在位置B 的动能. (D)在位置B 的机械能大于在位置A 的机械能.10.如图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 ,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 的吊钩.在小车A与物体B 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 向上吊起,A 、B 之间的距离以22d H r =- (SI)(SI 表示国际单位制,式中H 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规律变化,则物体做(A)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B)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C)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D)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11.如图所示,A是长直密绕通电螺线管.小线圈B与电流表连接,并沿A的轴线OX从D点自左向右匀速穿过螺线管A.能正确反映通过电流表中电流,随工变化规律的是12.在场强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中,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物体以某一初速沿电场反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0.8qE/m,物体运动S距离时速度变为零.则(A)物体克服电场力做功qES(B)物体的电势能减少了0.8qES(C)物体的电势能增加了qES(D)物体的动能减少了0.8qES13.A、B两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经过t=T A时间(T A为波A的周期),两波再次出现如图波形,则两波的波速之比V:V B可能是(A)1:3 (B)1:2(C)2:1 (D)3:1三.(32分)实验题.14.(6分)部分电磁波的大致波长范围如图所示.若要利用缝宽与手指宽度相当的缝获得明显的衍射现象,可选用___________波段的电磁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北京卷)1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B .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 .任何条件下,热量都不会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D .任何热机都不可能使燃料释放的热量完全转化为机械能 15.在下列各组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波动性的是A .光的折射现象、色散现象B .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C .光的衍射现象、偏振现象D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电效应现象16.为纪念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联合国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

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mc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E =mc 2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 B .根据ΔE =Δmc 2可计算核反应的能量C .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氘核时释放能量,表明此过程出现了质量亏损D .E =mc 2中的E 是发生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17.一列简谐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波源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 =0。

当波源质点处于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时,介质中平衡位置坐标x =2m 的质点所处位置及运动情况是 A .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上运动 B ..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下运动 C .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上运动 D .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18.正弦交流电源与电阻R 、交流电压表按图1所示的方式连接,R =100Ω,交流表的示数是10V 。

图2是交变电源输出电压u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则1A .通过R 的电流i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i R = 2 cos100πt (A)B .通过R 的电流i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i R = 2 cos50πt (A)C .R 两端的电压u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u R =5 2 cos100πt (V)D .R 两端的电压u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u R =5 2 cos50πt (V)19.一人看到闪电12.3s 后又听到雷声。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m/s~340m/s ,光速为3×108m/s ,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 。

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A .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 .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考间的距离C .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 .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20.已知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大约是月球半径的4倍。

不考虑地球、月球自转的影响,由以上数据可推算出A .地球的平均密度与月球的平均密度之比约为9∶8B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与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约为9∶4C .靠近地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的周期与靠近月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的周期之比约为8∶9D .靠近地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线速度与靠近月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线速度之比约为81∶421.现将电池组、滑线变阻器、带铁芯的线圈A 、线圈B 、电流计及开关如下图连接,在开关闭合、线圈A 放在线圈B 中的情况下,某同学发现当他将滑线变阻器的滑动端P 向左加速滑动图1RU m -U -2s时,电流计指针和右偏转。

由此可以判断A.线圈A向上移动或滑动变阻器滑动端P向右加速滑动,都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B.线圈A中铁芯和上拔出或断开开关,都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C.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P匀速向左或匀速向右滑动,都能使电流计指针静止在中央D.因为线圈A、线圈B的绕线方向未知,故无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第Ⅱ卷非选择题22.“黑盒子”表面有a、b、c三个接线柱,盒内总共有两个电子元件,每两个接线柱之间只可能连接一个元件。

为了探明盒内元件的种类及连接方式,某位同学用多用电表进行了如下探测:第一步:用电压挡,对任意两接线柱正、反向测量,指针不发生偏转第二步:用电阻×1000挡,对任意两个接线柱正、反向测量,指针偏转情况如图1所示。

(1)第一步测量结果表明盒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示出了图1〔1〕和图1〔2〕中欧姆表指针所处的位置,其对应的阻值是_______Ω,图3示出了图1〔3〕中欧姆表指针所处的位置,其对应的阻值是__________Ω。

(3)请在图4的接线柱间,用电路图符号画出盒内的元件及连接情况。

(4)一个小灯泡与3V 电池组的连接情况如图5所示。

如果把图5中e 、f 两端用导线直接相连,小灯泡仍可正常发光。

欲将e 、f 两端分别与黑盒子上的两个接线柱相连,使小灯泡仍可发光。

那么,e 端应连接到__________接线柱,f 端应连接到_______接线柱。

23.(16分)AB 是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在下端B 与水平直轨道相切,如图所示。

一小球自A 点起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

已知圆轨道半径为R ,小球的质量为m ,不计各处摩擦。

求(1)小球运动到B 点时的动能(2)小球下滑到距水平轨道的高度为12R 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3)小球经过圆弧轨道的B 点和水平轨道的C 点时,所受轨道支持力N B 、N C 各是多大?24.(18分)真空中存在空间范围足够大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

在电场中,若将一个质量为m 、带正电的小球由静止释放,运动中小球速度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7°(取sin37°=0.6,cos37°=0.8)。

abc图4ef图5O mA R现将该小球从电场中某点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

求运动过程中(1)小球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及方向(2)小球从抛出点至最高点的电势能变化量(3)小球的最小动量的大小及方向。

25.(20分)下图是导轨式电磁炮实验装置示意图。

两根平行长直金属导轨沿水平方向固定,其间安放金属滑块(即实验用弹丸)。

滑块可沿导轨无摩擦滑行,且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

电源提供的强大电流从一根导轨流入,经过滑块,再从另一导轨流回电源。

滑块被导轨中的电流形成的磁场推动而发射。

在发射过程中,该磁场在滑块所在位置始终可以简化为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其强度与电流的关系为B=kI,比例常量k=2.5×10-6T/A。

已知两导轨内侧间距l=1.5cm,滑块的质量m=30g,滑块沿导轨滑行5m后获得的发射速度v=3.0km/s(此过程视为匀加速运动)。

(1)求发射过程中电源提供的电流强度。

(2)若电源输出的能量有4%转换为滑块的动能,则发射过程中电源的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各是多大?(3)若此滑块射出后随即以速度v沿水平方向击中放在水平面上的砂箱,它嵌入砂箱的深度为s'。

设砂箱质量为M,滑块质量为m,不计砂箱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

求滑块对砂箱平均冲击力的表达式。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参考答案14.D 15. C 16.D 17.A 18.A 19.B 20.C 21.B22.(18分)(1)不存在电源 (2)1200,500 (3)如下图所示 (4)c 、a23.(16分)(1)根据机械能守恒 E k =mgR (2)根据机械能守恒 ΔE k =ΔE p mv 2=12mgR小球速度大小 v=gR速度方向沿圆弧的切线向下,与竖直方向成30° (3)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在B 点 N B -mg=m v B 2R ,mgR =12 mv B 2解得 N B =3mg 在C 点:N C =mg24.(18分)(1)根据题设条件,电场力大小F e =mgtan37°=34 mg电场力的方向水平向右(2)小球沿竖直方向做匀减速运动,速度为v :v y =v 0-gt 沿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 :a x =F e m =34g小球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t=v 0g ,此过程小球沿电场方向位移:s x =12 a x t 2=3v 08g电场力做功 W=F x s x =932mv 02 小球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少932 mv 02(3)水平速度v x =a x t ,竖直速度v y =v 0-gt 小球的速度v=v x 2+v y 2 由以上各式得出2516g 2t 2-2v 0gt+(v 02-v 2)=0解得当t=16v 025g 时,v 有最小值 v min =35v 0此时v x =1225 v 0,v y =925 v 0,tan θ=v y v x =34 ,即与电场方向夹角为37°斜向上小球动量的最小值为p min =mv min =35mv 0最小动量的方向与电场方向夹角为37°,斜向上。

25.(20分)(1)由匀加速运动公式 a=v 22s=9×105m/s 2由安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F=IB l =kI 2l ,kI 2l =ma 因此 I=mak l=8.5×105A (2)滑块获得的动能是电源输出能量的4%,即:P Δt ×4%=12 mv 2发射过程中电源供电时间Δt=v a =13 ×10-2s所需的电源输出功率为P=12mv 2Δt ×4% =1.0×109W由功率P=IU ,解得输出电压:U=PI =1.2×103V(3)分别对砂箱和滑块用动能定理,有 fs M =12 MV 2f's m =12 mV 2-12mv 2由牛顿定律f=-f'和相对运动s m =s M +s' 由动量守恒 mv=(m+M)V 联立求得fs'=M m+M ·12mv 2 故平均冲击力f=M 2(m+M) ·v 2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