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卷及答案(北京)
2005年高考全国理综Ⅰ(物理部分逐题解析)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Ⅰ物理部分试题答案第Ⅰ卷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g 31,g 为重力加速度。
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A 、mg 31B 、mg 2C 、mgD 、mg 34 分析: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g m F N -=⨯=31合,压力为D 。
15、已知π+介子、π-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 或夸克d )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u 或反夸克d )组成的,它们的带电量如下表所示,表中e 为元电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π+由u 和d 组成B 、π+由d 和u 组成C 、π-由u 和d 组成D 、π-由d 和u 组成分析:)31(32e e e +++=+,)31(32e e e -+-=-,可知AD 都是正确的。
16、把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周。
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之比可求得A 、火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B 、火星和太阳的质量之比C 、火星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之比D 、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大小之比 分析:由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r T m r v m r Mm G222)2(π==,化简得3224πGMT r =,rGM v =。
则由周期之比可以求出轨道半径之比,再求出运行速度之比,答案为AD 。
17、图示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bac =90°,∠abc =60°。
一平行细光束从O 点沿垂直于bc 面的方向射入棱镜。
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 =2,若不考虑原入射光在bc 面上的反射光,则有光线A 、从ab 面射出B 、从ac 面射出C 、从bc 面射出,且与bc 面斜交D 、从bc 面射出,且与bc 面垂直分析: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 =2,光的临界角是45°。
2005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12套)

(A)10-17J (B)10-19J (C)10-21J (D)10-24 J
(2)设光源S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和到光屏的垂直距离分别为a和L,光的波长为λ,在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写出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距离Δx的表达式.
16.(16分)如图所示,固定的水平光滑金属导轨,间距为L,左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处在方向竖直、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的导体棒与固定弹簧相连,放在导轨上,导轨与导体棒的电阻均可忽略.初始时刻,弹簧恰处于自然长度,导体棒具有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在沿导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
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天津卷)参考答案 31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物 理 (江苏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8.(16分)如图所示,三个质量均为m的弹性小球用两根长均为L的轻绳连成一条直线而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给中间的小球B一个水平初速度v0,方向与绳垂直.小球相互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轻绳不可伸长.求:
(1)当小球A、C第一次相碰时,小球B的速度.
(2)当三个小球再次处在同一直线上时,小球B的速度.
1.下列核反应或核衰变方程中,符号"X"表示中子的是
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一)物理试题分析

、
试 卷 的 结 构
息 与处 理 信 息 的能 力 。第 l 题 足 一 道 荚 于 基本 粒 子 方 5 面 的 试 题 ,以 前 学 生 也 曾 见过 类 似 的 试 题 ,它 以表 格 的 形 式呈 现 给 学 生 ,从 电荷 守 恒 的 角 度 考 察 学 生 。学
生 如 何在 短 时 间 内 克 服 大 量 的 无 关 信 息 的 f 扰 ,获 取 有 用 的 信 息 ,是 解 决 这 道 题 的关 键 。第 l 9题 和 第 2 O 题 均 是 图 像 题 ,即 考 查 了学 生运 用 数 学 解 决 实 际 l 题
2 *、3 9 0
2 —2 3
10 2 分
10 2 分
1O分 2
10 2 分
滓: “ ’表示 跨 学科 综 合 试题
2 .试 誊 的 特 点
从 表 1可 以 看 .理 科 综 合 能 力 测 试 试 卷 总 分 不 变 .总 题 量 、题 数 、试 题 数 量 及 各 学 科 的 试 题 排 列 顺
序 与 20 0 4年理 科综 合 能 力测 试试 卷相 同 。 试题 题 型 有 变 化 。物 理选 择 题变 成 了多选 题 。
的 试 题量 不 多 .没有 湖南 地 方 特 色 .体 现 了 一个 “ ” 稳 宁 ,但稳 中求 进 还不 够 。尤 其 是英 语 试 题 ,材 料 选 择 、
九 个 学 科 内容 、有 一 定 美 学 修 养 的 人 充 实 到 命 题 队 伍 中 ,担 任 总 质 检员 。统 一 格 式 、规 范 版式 、美 观 卷 面 、 文 字 把 关 。文 科 综 合 和 理 科 综 合 卷要 各 指 定 专 人 兼 任 这 一工 作 .协 调 i科 统 一 ,避 免 简 单拼 凑 ,格 式 不一 5 在 语 文 、数 学 、英 语 卷 采用 全省 命 题 ,综 合 替 . 使 用 全 国统 一 卷 的情 况 下 ,两 部 分 试卷 开 印 前 在 格 式 上 要协 调 一 致 ,科 学 规 范 。 6 进 一 步提 高 印 刷 质 量 ,纸 张 质量 还 可 以 继 续 提 .
2005全国高考理综

绝密★启用前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6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C12O16Na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核糖体不同C.转运RNA不同D.信使RNA不同2.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梅是A.解旋酶B.DNA连接酶C.限制性内切酶D.RNA聚合酶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
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
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BF3B.H2OC.SiCl4D.PCl57.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 A、V B、V C,已知V B=2V C,且V A=V B+V 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A.+1B.+2C.+3D.+4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A.46︰9B.32︰9C.23︰9D.16︰9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最子数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10.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K+Na+ SO-24S2O-23B.NH+4Ng2+SO-24Cl-C. Na+. K+HCO-3Cl-D. K+Na+ AlO-2NO-311.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12.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2005年全国高考各省物理试题集

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集12套(一)目录2005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 (2)2005年上海物理参考答案 (8)2005年高考广东物理试题 (10)2005年高考广东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4)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20)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综试卷参考答案 (21)2005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24)2005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参考答案 27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物理部分) (29)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30)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理部分) (31)2005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一.(2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或指定位置,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本大题中第l、2、3小题为分叉题。
分A、B两类,考生可任选一类答题.若两类试题均做。
一律按A类题计分.A类题(适合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1A.通电直导线A与圆形通电导线环B固定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通有如图所示的电流时,通电直导线A受到水平向___的安培力作用.当A、B中电流大小保持不变,但同时改变方向时,通电直导线A所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____.、S2发出的波的波峰位置,2A.如图所示,实线表示两个相干波源S则图中的_____点为振动加强的位置,图中的_____点为振动减弱的位置.3A.对“落体运动快慢”、“力与物体运动关系”等问题,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请完成下表:B类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2B.正弦交流电是由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线圈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此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____V,频率为____Hz.3B.阴极射线是从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发出的高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微观粒子是_____.若在如图所示的阴极射线管中部加上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阴极射线将_____(填“向上”“向下”“向里”“向外”)偏转.公共题(全体考生必做) B类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4.如图,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与均匀带电薄板相距为2d,点电荷到带电薄板的垂线通过板的几何中心.若图中a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根据对称性,带电薄板在图中b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______,方向______.(静电力恒量为k)5.右图中图线①表示某电池组的输出电压一电流关系,图线②表示其输出功率一电流关系.该电池组的内阻为_____Ω.当电池组的输出功率为120W 时,电池组的输出电压是_____V .二.(4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每一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O 分.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 6.2005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物理年”,以表彰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贡献.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有(A)创立“相对论”. (B)发现“X 射线”.(C)提出“光子说”.(D)建立“原子核式模型”.7.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为4141712781He N O 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此实验发现了质子. (B)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γ射线.(C)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α射线. (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过程中,电荷数可能不守恒. 8.对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 轮带动B 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B)B 轮带动A 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C)C 轮带动D 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D)D 轮带动C 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如图所示,A 、B 分别为单摆做简谐振动时摆球的不同位置.其中,位置A 为摆球摆动的最高位置,虚线为过悬点的竖直线.以摆球最低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则摆球在摆动过程中 (A)位于B 处时动能最大.(B)位于A 处时势能最大.(C)在位置A 的势能大于在位置B 的动能. (D)在位置B 的机械能大于在位置A 的机械能.10.如图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 ,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 的吊钩.在小车A与物体B 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 向上吊起,A 、B 之间的距离以22d H r =- (SI)(SI 表示国际单位制,式中H 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规律变化,则物体做(A)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 (B)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 (C)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 (D)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11.如图所示,A 是长直密绕通电螺线管.小线圈B 与电流表连接,并沿A 的轴线OX 从D 点自左向右匀速穿过螺线管A .能正确反映通过电流表中电流,随工变化规律的是12.在场强大小为E 的匀强电场中,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物体以某一初速沿电场反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0.8qE/m ,物体运动S 距离时速度变为零.则 (A)物体克服电场力做功qES (B)物体的电势能减少了0.8qES (C)物体的电势能增加了qES (D)物体的动能减少了0.8qES13.A 、B 两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经过t =T A 时间(T A 为波A 的周期),两波再次出现如图波形,则两波的波速之比VA :VB 可能是 (A)1:3 (B)1:2 (C)2:1(D)3:1三.(32分)实验题.14.(6分)部分电磁波的大致波长范围如图所示.若要利用缝宽与手指宽度相当的缝获得明显的衍射现象,可选用___________波段的电磁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年高考物理真题全集(含答案)

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集12套(二)目录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 (2)2005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7)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Ⅰ(河北、河南、安徽、山西) (10)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Ⅰ(河北、河南、安徽、山西)参考答案 (14)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物理部分(黑龙江、吉林、广西等用) (16)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物理部分(黑龙江、吉林、广西等用)参考答案 (18)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Ⅲ(四川、陕西、贵州、云南、新疆、宁夏、甘肃、内蒙) (19)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Ⅲ(四川、陕西、云南等)参考答案 (2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24)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参考答案 (28)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 (29)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天津卷)参考答案 (3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物 理 (江苏卷)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核反应或核衰变方程中,符号“X ”表示中子的是(A) X C He Be 1264294+→+ (B)X O He N +→+17842147(C)X H Pt n Hg ++→+112027810204802 (D)X Np U +→23993239922.为了强调物理学对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并纪念爱因斯坦,2004年联合国第58次大会把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爱因斯坦在100年前发表了5篇重要论文,内容涉及狭义相对论、量子论和统计物理学,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某人学了有关的知识后,有如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所谓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C)在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入射光强度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之增大 (D)质能方程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它的质量有简单的正比关系3.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 运动到b 、再运动到c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4.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摩尔体积为V ,密度为ρ,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 和Vo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可表示为 (A)0V V N A =(B)m V N A ρ= (C) mMN A = (D)0V M N A ρ=5.某人造卫星运动的轨道可近似看作是以地心为中心的圆.由于阻力作用,人造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从r 1慢慢变到r 2,用E Kl 、E K2分别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则(A)r 1<r 2,E K1<E K2 (B)r 1>r 2,E K1<E K2 (C)r 1<r 2,EKt>Era (D)r 1>r 2,E K1>E K26.在中子衍射技术中,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相近.已知中子质量m=1.67x10—27kg ,普朗克常量h=6.63x10—34J ·s ,可以估算德布罗意波长λ=1.82x10-10m的热中子动能的数量级为(A)10—17J (B)10—19J (C)10—21J (D)10—24 J7.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8.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A与质点B相距lm,A点速度沿y轴正方向;t=0.02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由此可知(A)此波的传播速度为25m/s(B)此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C)从t=0时起,经过0.04s,质点A沿波传播方向迁移了1m(D)在t=0.04s时,质点B处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轴负方向9.分别以p、V、T表示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初始状态表示为(p0、V0、T0).若分别经历如下两种变化过程:①从(p0、V0、T0)变为(p1、V1、T1)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T1=T0);②从(p0、V0、T0)变为(p2、V2、T2)的过程中,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在上述两种变化过程中,如果V1=V2>V0,则(A) p1 >p2,T1> T2(B) p1 >p2,T1< T2(C) p1 <p2,T1< T2(D) p1 <p2,T1> T210.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套着一个滑块,用轻绳系着滑块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以大小恒定的拉力F拉绳,使滑块从A点起由静止开始上升.若从A点上升至B点和从B点上升至C点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分别为W1、W2,滑块经B、C两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 KB、E Kc,图中AB=BC,则一定有(A)W l>W2(B)W1<W2(C)E KB>E KC(D)E KB<E KC第二卷(非选择题共110分)二、本题共2小题,共22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1.(10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9.8m /s 2)(1)根据所测数据,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底与砝码质量 的关系曲线.(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 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 /m .12.(12分)将满偏电流I g =300μA 、内阻未知的电流表○G 改装成电压表并进行核对.(1)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流表○G 的内阻(图中电源的电动势E=4V ):先闭合S 1,调节R ,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再闭合S 2,保持R 不变,调节R ′,,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32,读出此时R ′的阻值为200Ω,则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Rg= Ω.(2)将该表改装成量程为3V 的电压表,需 (填“串联”或“并联”)阻值为R 0= Ω的电阻.(3)把改装好的电压表与标准电压表进行核对,试在答题卡上画出实验电路图和实物连接图.砝码质量 m/102g 01.002.003.004.005.006.007.00标尺刻度 x/102m15.00 18.94 22.82 26.78 30.66 34.60 42.00 54.50三、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4分)A、B两小球同时从距地面高为h=15m处的同一点抛出,初速度大小均为v0=10m/s.A球竖直向下抛出,B球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取g=l0m/s2.求:(1)A球经多长时间落地?(2)A球落地时,A、B两球间的距离是多少?14.(12分)如图所示,R为电阻箱,○V为理想电压表.当电阻箱读数为R1=2Ω时,电压表读数为U1=4V;当电阻箱读数为R2=5Ω时,电压表读数为U2=5V.求:(1)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2005北京高考物理试题及解析答案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北京卷)1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B .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 .任何条件下,热量都不会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D .任何热机都不可能使燃料释放的热量完全转化为机械能 15.在下列各组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波动性的是A .光的折射现象、色散现象B .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C .光的衍射现象、偏振现象D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电效应现象16.为纪念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联合国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
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mc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E =mc 2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 B .根据ΔE =Δmc 2可计算核反应的能量C .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氘核时释放能量,表明此过程出现了质量亏损D .E =mc 2中的E 是发生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17.一列简谐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波源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 =0。
当波源质点处于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时,介质中平衡位置坐标x =2m 的质点所处位置及运动情况是 A .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上运动 B ..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下运动 C .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上运动 D .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18.正弦交流电源与电阻R 、交流电压表按图1所示的方式连接,R =100Ω,交流表的示数是10V 。
图2是交变电源输出电压u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则1A .通过R 的电流i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i R = 2 cos100πt (A)B .通过R 的电流i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i R = 2 cos50πt (A)C .R 两端的电压u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u R =5 2 cos100πt (V)D .R 两端的电压u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u R =5 2 cos50πt (V)19.一人看到闪电12.3s 后又听到雷声。
2005年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3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代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A.细胞内液增多B.组织液增多C.体液增多D.尿量增多2.当抗原刺激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3.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
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①4.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5.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化瓦解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6.分析发现,某陨石中含有半衰期极短的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28Mg,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A.12 B.14 C.16 D.18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B.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是从自然界中发现的C.过渡元素不全是金属元素D.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8.下列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应的是A.O2B.N2C.F2D.Cl29.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B.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 AC.在常温常压下,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D.17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 A10.相同体积的pH=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11.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映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12.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酒精滴滴到某种化学品上而酿成火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高考理综北京卷物理部分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1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DA.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B.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任何条件下,热量都不会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D.任何热机都不可能使燃料释放的热量完全转化为机械能15.在下列各组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波动性的是CA.光的折射现象、色散现象B.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C.光的衍射现象、偏振现象D.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电效应现象16.为纪念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联合国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
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mc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A.E=mc2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B.根据ΔE=Δmc2可计算核反应的能量C.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氘核时释放能量,表明此过程出现了质量亏损D.E=mc2中的E是发生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17.一列简谐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波源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0。
当波源质点处于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时,介质中平衡位置坐标x=2m的质点所处位置及运动情况是AA.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上运动B.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下运动C.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上运动D.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18.正弦交流电源与电阻R、交流电压表按图1所示的方式连接,R=100Ω,交流表的示数是10V。
图2是交变电源输出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AA.通过R 的电流i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i R = 2 cos100πt (A)B.通过R 的电流i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i R = 2 cos50πt (A)C.R 两端的电压u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u R =5 2 cos100πt (V)D.R 两端的电压u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u R =5 2 cos50πt (V)19.一人看到闪电12.3s 后又听到雷声。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m/s~340m/s ,光速为3×108m/s ,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 。
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B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考间的距离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20.已知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大约是月球半径的4倍。
不考虑地球、月球自转的影响,由以上数据可推算出CA.地球的平均密度与月球的平均密度之比约为9:8B.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与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约为9:4C.靠近地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的周期与靠近月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的周期之比约为8:9D.靠近地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线速度与靠近月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线速度之比约为81:421.现将电池组、滑线变阻器、带铁芯的线圈A 、线圈B 、电流计及开关如下图连接,在开关闭合、线圈A 放在线圈B 中的情况下,某同学发现当他将滑线变阻器的滑动端P 向左加速滑动时,电流计指针和右偏转。
由此可以判断BA.线圈A 向上移动或滑动变阻器滑动端P 向右加速滑动,都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B.线圈A 中铁芯和上拔出或断开开关,都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C.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P 匀速向左或匀速向右滑动,都能使电流计指针静止在中央D.因为线圈A 、线圈B 的绕线方向未知,故无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图1U m -U -2s第Ⅱ卷非选择题22.“黑盒子”表面有a、b、c三个接线柱,盒内总共有两个电子元件,每两个接线柱之间只可能连接一个元件。
为了探明盒内元件的种类及连接方式,某位同学用多用电表进行了如下探测:第一步:用电压挡,对任意两接线柱正、反向测量,指针不发生偏转第二步:用电阻×1000挡,对任意两个接线柱正、反向测量,指针偏转情况如图1所示。
(1)第一步测量结果表明盒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示出了图1〔1〕和图1〔2〕中欧姆表指针所处的位置,其对应的阻值是_______Ω,图3示出了图1〔3〕中欧姆表指针所处的位置,其对应的阻值是__________Ω。
(3)请在图4的接线柱间,用电路图符号画出盒内的元件及连接情况。
(4)一个小灯泡与3V电池组的连接情况如图5所示。
如果把图5中e、f两端用导线直接相连,小灯泡仍可正常发光。
欲将e、f两端分别与黑盒子上的两个接线柱相连,使小灯泡仍可发光。
那么,e端应连接到__________接线柱,f端应连接到_______接线柱。
22.(18分)(1)不存在电源(2)1200,500(3)如下图所示图4图5(4)c、a23.(16分)pAB是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在下端B与水平直轨道相切,如图所示。
一小球自A点起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
已知圆轨道半径为R,小球的质量为m,不计各处摩擦。
求(1)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动能(2)小球下滑到距水平轨道的高度为12R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3)小球经过圆弧轨道的B点和水平轨道的C点时,所受轨道支持力N B、N C各是多大?23.(16分)(1)根据机械能守恒E k=mgR(2)根据机械能守恒ΔE k=ΔE p12 mv2=12 mgR小球速度大小v=gR速度方向沿圆弧的切线向下,与竖直方向成30°(3)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在B点N B-mg=mv B2R,mgR=12 mv B2解得N B=3mg在C点:N C=mg24.(18分)真空中存在空间范围足够大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
在电场中,若将一个质量为m、带正电的小球由静止释放,运动中小球速度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7°(取sin37°=0.6,cos37°=0.8)。
现将该小球从电场中某点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
求运动过程中(1)小球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及方向(2)小球从抛出点至最高点的电势能变化量(3)小球的最小动量的大小及方向。
24.(18分)(1)根据题设条件,电场力大小F e=mgtan37°=34 mg电场力的方向水平向右(2)小球沿竖直方向做匀减速运动,速度为v,Av y =v 0-gt沿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a x =F e m =34 g小球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t=v 0g ,此过程小球沿电场方向位移s x =12 a x t 2=3v 08g电场力做功 W=F x s x =932 mv 02小球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少932 mv 02(3)水平速度v x =a x t ,竖直速度v y =v 0-gt小球的速度v=v x 2+v y 2由以上各式得出 2516 g 2t 2-2v 0gt+(v 02-v 2)=0解得当t=16v 025g 时,v 有最小值 v min =35 v 0此时v x =1225 v 0,v y =925 v 0,tan θ=v y v x=34 ,即与电场方向夹角为37°斜向上 小球动量的最小值为p min =mv min =35 mv 0最小动量的方向与电场方向夹角为37°,斜向上。
25.(20分)下图是导轨式电磁炮实验装置示意图。
两根平行长直金属导轨沿水平方向固定,其间安放金属滑块(即实验用弹丸)。
滑块可沿导轨无摩擦滑行,且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
电源提供的强大电流从一根导轨流入,经过滑块,再从另一导轨流回电源。
滑块被导轨中的电流形成的磁场推动而发射。
在发射过程中,该磁场在滑块所在位置始终可以简化为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其强度与电流的关系为B=kI ,比例常量k=2.5×10-6T/A 。
已知两导轨内侧间距l =1.5cm ,滑块的质量m=30g ,滑块沿导轨滑行5m 后获得的发射速度v=3.0km/s (此过程视为匀加速运动)。
(1)求发射过程中电源提供的电流强度(2)若电源输出的能量有4%转换为滑块的动能,则发射过程中电源的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各是多大?(3)若此滑块射出后随即以速度v 沿水平方向击中放在水平面上的砂箱,它嵌入砂箱的深度为s'。
设砂箱质量为M ,滑块质量为m ,不计砂箱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
求滑块对砂箱平均冲击力的表达式。
m25.(20分)(1)由匀加速运动公式 a=v 22s =9×105m/s 2由安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F=IB l =kI 2l ,kI 2l =ma 因此 I=ma k l=8.5×105A (2)滑块获得的动能是电源输出能量的4%,即P Δt ×4%=12 mv 2 发射过程中电源供电时间Δt=v a =13 ×10-2s 所需的电源输出功率为P=12mv2Δt ×4%=1.0×109W 由功率P=IU ,解得输出电压U=P I =1.2×103V(3)分别对砂箱和滑块用动能定理,有fs M =12 MV 2f's m =12 mV 2-12 mv 2由牛顿定律f=-f'和相对运动s m =s M +s'由动量守恒 mv=(m+M)V 联立求得fs'=M m+M ·12 mv 2 故平均冲击力f=M 2(m+M) ·v 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