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研究过的10个奇怪的案例

合集下载

弗洛伊德经典案例-小汉斯的故事

弗洛伊德经典案例-小汉斯的故事

弗洛伊德---《狼人的故事(弗洛伊德心理治疗案例三种)》小汉斯的故事这是关于五岁男童(小汉斯)恐惧症的案例。

本案例是由病人小汉斯的父亲在弗洛伊德的指导下完成记录的。

这个病例在精神分析史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如弗洛伊德所说,它为幼儿期性欲理论提供了第一个完整的例证。

通过病人之父的详尽记叙,以及穿插于记叙过程中的弗洛伊德的精到点评,我们看到一个有些性早熟的小男孩从患上对马的恐惧症到治愈的全部过程,并深入到这个孩子的性心理的方方面面。

从不到四岁开始,小汉斯就对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明了根据阴茎的有无判别有生命物体和无生命物体的方法;他还固执地认为,所有人都有阴茎,而且体型大的人和动物其阴茎也更大。

当他的妹妹出生之后,生殖问题更是盘桓在小汉斯的心头,他下意识地对母亲的怀孕和婴儿的出生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父母却用鹳的故事来向他解释生育的问题。

处在俄狄普斯期的小汉斯,本就对母亲有强烈的依恋而对父亲怀有敌意,再加上父亲在性问题上解释让他疑窦丛生,于是对父亲的敌意越发加强。

他想跟母亲结合,想和母亲生下孩子,但是又害怕父亲的报复,害怕遭到父亲的阉割,于是焦虑产生,心理症的隐患也由此埋下。

请注意,弗洛伊德在一开始就向我们提供这样一个阉割威胁的情节:“在他三岁半的时候,他母亲曾看见他把手放在阴茎上。

她这样吓唬他:‘如果你再那样(触碰阴茎),我会叫A医生来把你的小鸡鸡割掉。

那时候,看你怎么撒尿?’汉斯:‘那我就用屁股尿。

’”由后来的事情看来,阉割正是导致症结的原因,而他的恐惧症,根本说来也正是对阉割的恐惧;不过,这里向汉斯发出威胁的,乃是他所钟爱的母亲,而他的恐惧对象,却明显的是父亲,看来,阉割威胁的源头主要并不是语言,而是一种深刻的心理情结。

有一点需要说明,在弗洛伊德较早期的理论中,他所持的观点一直是:焦虑产生于对恋母情结的压抑。

根据他后来的修正理论,焦虑实际上是一种信号,警告自我阉割危险即将到来;不是压抑产生焦虑,而是焦虑产生压抑。

弗洛伊德 强迫症案例

弗洛伊德 强迫症案例

弗洛伊德强迫症案例分析:奥利弗的洁癖症背景奥利弗(化名)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他在一家大公司担任高级经理职位。

他自幼是一个非常整洁、有条理的人,对于环境和个人卫生非常重视。

然而,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和个人生活的变化,奥利弗开始出现了一些异常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强迫症状。

过程第一阶段:逐渐出现强迫行为在工作压力增加后的几个月里,奥利弗开始变得过分注重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清洁程度。

他每天早晨花费大量时间清扫自己的公寓,并确保所有物品都摆放整齐。

他还开始频繁地洗手,并使用大量消毒液来消毒办公桌、电脑键盘等物品。

第二阶段: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干扰随着时间推移,奥利弗的强迫行为逐渐加剧,并对他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他不再能够专注于工作,因为他不断地检查文件是否整齐,办公桌上是否有灰尘。

他开始拒绝与同事一起用餐,因为他担心他们的食物可能会污染自己。

他甚至开始避免与家人和朋友接触,因为他害怕被传染上疾病。

第三阶段:寻求帮助和诊断奥利弗的家人和朋友观察到了他的异常行为,并劝说他去看心理医生。

在咨询过程中,奥利弗向心理医生描述了自己的强迫行为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心理医生对奥利弗进行全面评估,并最终给出了洁癖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的诊断。

第四阶段:治疗过程根据医生的建议,奥利弗开始接受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来应对洁癖症。

治疗过程中,奥利弗逐渐意识到自己强迫行为背后的焦虑源,并学会通过替代行为来减轻焦虑感。

他还学习了一些应对技巧,如深呼吸和放松练习,以帮助他在焦虑情况下保持冷静。

第五阶段:治疗效果评估经过几个月的认知行为治疗,奥利弗的强迫症状明显减轻。

他不再花费大量时间清洁家里和办公室,并且能够与同事、家人和朋友正常交往。

他也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表现出更高的工作效率和专注度。

结果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的帮助,奥利弗成功克服了洁癖症带来的困扰。

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例子

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例子

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例子
浅析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在治疗癔症与神经症的病
人时发现,通过催眠暗示和宣泄法让病人重新回忆起过去的经历、体验和宣泄被压抑的情绪,或将产生症状的原因谈出来后,症状就消失了。

由此,他认识到被压抑的潜意识中未满足的冲动和情感,遭受过的创伤及未解决的冲突才是导致心理障碍的原因。

于是,弗洛伊德以一种心理地形学的观点,将人的心理活动分成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并指出产生症状的原因主要存在于潜意识层面。

很多情况下都会有这样的一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

”没错,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理论很贴近于这一事实,弗洛伊德作为一名临床精神病治疗师,发现并创造了一系列对于人类进步有着极重大意义的理论学说。

想更是坎坷不平。

永恒的真理是不存在的,弗氏思想亦如此。

他把无意识的作用过分夸大,说它支配着整个人的全部活动,这是错误的。

弗氏还过于强调人的本能,认为性力是人作为的原动力,不但个人的心理和人格结构,而且整个人类的文化,归根到底都是由盲目的本能冲动决定的,这是反理性主义的。

尽管如此,但我们仍有理由说,弗氏仍然是本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他对无意识的研究在文化科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弗氏的贡献,在于他所提出的问题比他所解决的问题更为有意义。

弗氏为后人开拓了一条探索的道路,变更了心理学的研究方向,成为现代关于无意识问题最流行的派别之一,即精神分析流派。

同时,弗氏思想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发展的影响,并不亚于它对心。

心理学十大失败案例

心理学十大失败案例

心理学十大失败案例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的一门学科,它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但是,心理学也有它的失败案例,这些失败案例揭示了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十大失败案例。

1.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一项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旨在探究监狱环境对于人类行为的影响。

然而,实验结果却被批评为过度引导和缺乏实验控制,导致实验数据无法被有效解释。

2. 弗洛伊德的理论弗洛伊德的理论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主张人的行为和情感都受到潜意识的影响。

然而,他的理论缺乏科学证据支持,许多人对于他的理论提出了反驳。

3. 心理学意义的测试题许多心理学家开发了大量的心理学意义测试题,认为这些测试题可以揭示人的性格、情绪、驱动力等方面内容。

然而,这些测试题缺乏科学的验证和标准化,结果难以被信任。

4. 种族主义心理学实验许多心理学家进行的种族主义心理学实验受到了广泛批评。

这些实验涉及到了种族歧视、偏见和歧视的主题,潜在地支持和鼓励这样的行为。

5. 多重人格障碍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被认为是由儿童遭受过度虐待和性侵犯所引发的。

然而,这个疾病的存在仍未得到完全的证明,许多人认为它是一种虚构的疾病。

6. 孟德尔遗传实验孟德尔是一位医生,他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遗传实验,探究遗传规律。

然而,他的实验结论忽略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到基因突变和历史转折等因素。

7. 费伯性奖学金费伯性奖学金是心理学领域享有盛名的奖项,但是却有一些人认为这个奖项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

其中有一些获得奖项的人使用的理论和方法缺乏证据支持,甚至存在着重大的错误。

8. 神经语言编码算法神经语言编码算法是一种旨在破译人脑中的语言编码方式的算法。

然而,这项算法受到了广泛质疑,因为它的结果与现实不符,无法确认其准确性。

9. 反应时间很多研究人员认为反应时间可以揭示人的思维方式,认为反应时间短的人更聪明和有条理等质素。

弗洛伊德五大心理治疗案例

弗洛伊德五大心理治疗案例

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对现代心理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弗洛伊德五大心理治疗案例:
1. 安娜·奥: 安娜是弗洛伊德的第一个患者,她在一次催眠治疗中回忆起了童年受虐经历,这引发了弗洛伊德对于潜意识、情感冲突和人格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也标志着精神分析学的开始。

2. 沃尔夫人: 沃尔夫人是一位患有强迫症的病人,她在弗洛伊德的心理治疗下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弗洛伊德通过对沃尔夫人的治疗,提出了精神防御机制和转移情感的重要性。

3. 德尔大夫: 德尔大夫是弗洛伊德的另一位心理治疗患者,他的治疗过程中展示了“自由联想”的概念,即通过无目的地的思考和表达,患者可以自发地表达出潜意识中的情绪和冲突。

4. 小汉斯: 小汉斯是一位患有恐惧症的孩子,他害怕马和黑暗,但在弗洛伊德的治疗下成功克服了恐惧症。

弗洛伊德通过对小汉斯的治疗,提出了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和精神分析学在儿童治疗中的应用。

5. 索菲·缪勒: 索菲是弗洛伊德的一位患者,她的治疗案例展示了“反移情”现象的重要性。

弗洛伊德通过对索菲的治疗,提出了治疗师与患者关系中的难以避免的情感冲突问题,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情感冲突的方法。

总之,弗洛伊德的心理治疗案例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我们都有成为恶魔的潜在可能。

在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具有争议性的实验,是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监狱实验。

它从微观上展现出社会环境会怎样影响人的行为。

由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领导的研究者们,在斯坦福的心理大楼的地下室设立了一个模拟监狱,并且挑选了24名大学生(没有犯罪记录以及被视为心理健康)去扮演囚犯和监狱的警卫。

然后研究人员通过使用隐蔽摄像头观察囚犯(必须每天24小时留在监狱里)还有狱警(每8小时轮班)。

实验原本打算持续两周,但因为狱警的虐待行为,实验在实验的第六天就被迫中止——有时候他们甚至让囚犯遭受心理折磨——从囚犯展现出极度的情绪紧张和焦虑可以看出。

“狱警对囚犯的攻击升级,让他们脱得赤裸裸的,把袋子套在他们头上,最后强迫他们做一些让人羞辱的关于性的行为,”Zimbardo这样对《美国科学家》说。

“6天之后我不得不结束实验因为这个实验实在是失控了——除了担心警卫会怎么对待囚犯之外,我晚上都睡不着觉。

”我们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前方正在发生什么。

试想一下,你知道你周围将会发生什么事吗?你可能没有像你认为的那样保持清醒。

在1998年,哈佛大学和肯特州立大学针对大学里的路人展开关于人们对即时环境的警觉程度。

在实验中,一个演员向路人迎面走来,然后向他问路。

当路人向演员指示方向的时候,有两个人拿着一扇大木门从演员和路人之间经过,在几秒内完全阻挡了他们的视线。

在那段时间内,本来的演员会替换成另一个演员,不仅他们的身高、体格不同,连衣着、发型还有声线都不一样。

超过一半的被试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替换改变。

这个实验是最先阐明“变化视盲”的现象的实验之一,它仅仅向我们展示了对于现有提供的视觉场景,我们是非常选择性地接受——那似乎显示出我们比想象中还要依赖我们的记忆和模式识别。

延迟满足很困难——但如果延迟满足,我们会更成功。

斯坦福在19世纪60年代末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是测试学前儿童的抗拒即时满足的的诱惑的能力。

个案研究的经典例子

个案研究的经典例子

几个个案研究的经典例子
个案研究是一种在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中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

以下是几个在心理学中经典的个案研究例子:
斯基纳的“箱子实验”(Skinner's Box Experiment): 斯基纳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提出了关于操作条件反射和强化学习的理论,他的思想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弗洛伊德的“小汉斯”个案:弗洛伊德通过观察一个五岁男孩的行为,探讨了心理创伤、家庭动态和儿童性发展等问题。

杰出的“记忆男孩”(S. M.):S. M. 是一位因为脑部结构异常而没有恐惧感受的女子,在个案研究中探讨了恐惧和记忆形成的神经基础。

罗森汉姆病例:在这个病例中,医生探讨了一个人的性别和性别认同的发展。

情感智力病例:这个病例中,医生探讨了一位患者的情感智力缺陷和社交能力问题。

这些经典个案研究对于发展心理学和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弗洛伊德 强迫症案例

弗洛伊德 强迫症案例

弗洛伊德强迫症案例1. 强迫症患者小明每天洗手超过20次,甚至还要用消毒液反复擦拭,以确保手部的干净无菌。

2. 强迫症患者小红每次走出家门都要检查门锁是否锁好,甚至要多次开关门锁,以确保家中的安全。

3. 强迫症患者小李每次上床睡觉之前都要数床单上的花纹,甚至还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数数,以确保床单的整齐。

4. 强迫症患者小强每次吃饭都要将食物分成完全平均的份量,甚至要使用称量器具来进行精确的分配,以确保每一口食物的平衡。

5. 强迫症患者小林每次写字都要用直尺来辅助,甚至要反复擦拭纸张,以确保字迹的整齐规范。

6. 强迫症患者小王每次穿衣服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甚至要反复穿脱,以确保服装的整齐无搭配错误。

7. 强迫症患者小张每次看到自己的照片都要进行修改,甚至要使用PS软件来进行细节处理,以确保自己的形象完美无瑕。

8. 强迫症患者小赵每次购物都要反复比较价格,甚至要查阅大量资料,以确保自己买到最划算的商品。

9. 强迫症患者小钱每次走路都要注意自己的步伐,甚至要反复计数,以确保自己的步子不会出错。

10. 强迫症患者小孙每次看到别人的行为都要反复模仿,甚至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模仿,以确保自己能够准确地复制他人的行为。

以上是关于弗洛伊德强迫症案例的10个例子。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过度的焦虑和行为重复的倾向。

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患者的强迫症表现形式,从洗手、检查、计数到整齐排列等各种行为,都是为了消除内心的不安和不确定感。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这些行为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同时也严重干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因此,强迫症患者需要获得适当的心理治疗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减轻焦虑和改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研究过的10个奇怪的案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观点和理论在今天看来可能过时了,但他对心理学和精神分析术的进步有着不可否认的影响。

虽然,我们在弗洛伊德那里听到的所有事情都会归根到性,但他一些有趣的病人案例仍然值得一看。

10.玛蒂尔德·施莱歇玛蒂尔德·施莱歇尔(Mathilde Schleicher)是弗洛伊德于1886年成为一名私人的“精神病医生”后的首批病人之一。

她的故事令人心碎。

施莱歇尔是一位音乐家,她的麻烦始于她被未婚夫抛弃。

她总会偏头痛,而且心理健康问题也一团糟,导致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1886年4月,她被送到弗洛伊德那里进行治疗,然后他开始进行一系列催眠疗法。

到了1889年6月,她已经不再抑郁,并且十分感激他的帮助,还送了他一本有题赠的书,以感谢他为她所做的一切。

但没过一个月,她的抑郁便转变成了躁狂和失眠。

她经常说她要从自己的音乐事业中获得荣誉和财富,并且时常会抽搐。

弗洛伊德将她转送到了威廉·斯威特林(Wilhelm Svetlin)医生的私人诊所,在那里她不仅被诊断出患上日后称作为躁郁症或是双向障碍的疾病,而且还被诊断为女性瘾者,因为她常常脱光衣服呼唤弗洛伊德。

其他的记录显示她的情况更糟。

显然,她相信自己每一次排便都是一次生产过程,并且试图把她的“孩子”藏在枕头下面。

施莱歇尔在接下来的七个月中都不断配着鸡尾酒服用像是罂粟、吗啡、水合氯醛甚至大麻之类的镇定剂。

渐渐地,也许可说是毫无意外地,她的躁狂症状消退了,在1890年5月允许离开。

她死于9月,那时弗洛伊德仍然在使用水合氯醛和一种叫索佛那的新药治疗她再次出现的抑郁症状。

不过,没人注意到她的尿里尽是血——是药物引起肝脏损伤的迹象——到发现时已经太晚了。

9.“小汉斯”案例弗洛伊德曾治疗过一名被他称为“小汉斯”(Little Hans)的5岁男孩,他是被他的父亲带到这里来的。

这位父亲想要在汉斯恐惧马匹的问题上寻求帮助。

考虑到他只有5岁,家住在一个忙碌的马车客栈旁边,再想到汉斯曾和马儿发生过不愉快的经历,他害怕它们并不令人吃惊。

它们很大,并且很吓人。

尤其是拉马车的马更令他惊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曾经看见过一匹(被强迫拉动满载着人的)马儿倒在他面前的街道上死掉。

因为是弗洛伊德,你可能可以猜到他对小男孩的恐惧的解释绝不只是目击过一匹创伤性死亡的马匹。

据弗洛伊德的说法,汉斯特别害怕黑鼻子的马,并且认为这和他父亲的胡子有联系。

汉斯也不喜欢带着眼罩的马,弗洛伊德觉得这和他父亲的眼镜有关。

最后,弗洛伊德将小男孩的恐惧诊断为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的延伸。

马代表了他的父亲,大部分是由于那个胡子和眼镜的比较,还因为公马的生殖器官很大。

弗洛伊德说,小汉斯正处在一场对母亲带有性意识的热恋中,并且把他的父亲视为分走她的爱和关注的竞争对手。

当然,他的父亲明显比他更强大,因此引起了这种恐惧的发生,汉斯不仅对他的父亲感到恐惧,还延伸到了马匹身上。

因为大多数治疗的时候都有汉斯的父亲作为中间人,弗洛伊德认为他对马的恐惧不会很快消失,即使他的治疗要依赖他所害怕的人。

当弗洛伊德坐下来和男孩进行谈话,他报告说咨询环节中的每一件事都印证了他的理论和他所认定的恋母情结。

不用担心小汉斯的成长,弗洛伊德在他19岁时跟进了调查。

他不仅完全正常地长大成人,还完全不记得弗洛伊德在他5岁时对他的推论。

8. 安娜·欧多年来,医师约瑟夫·布鲁尔(Josef Breuer)和弗洛伊德的共同病人——贝莎·帕朋罕(Bertha Pappenheim)都以安娜·欧(Anna O)为化名,以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

由于帕朋罕的父亲生病了,在病情加重后去世,她因此得了一种奇怪的癔症,并开始接受布鲁尔的治疗。

父亲的死引发了帕朋罕出现种种歇斯底里症状,包括情绪波动、出现幻觉、紧张咳嗽、情感爆发和部分瘫痪。

有时候,她甚至会忘记作为母语的德语,只能通过英语和法语来进行阅读和说话。

布鲁尔耗费了大把的时间与精力和她交谈,想挖掘出她发病的诱因。

起初,帕朋罕只会讲点童话故事,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编成一个“扫烟囱”的故事。

渐渐地,布鲁尔通过对帕朋罕进行催眠把她带回记忆中最让她歇斯底里的一刻,鼓励她说出痛苦的过去。

帕朋罕的病例为现在广为人知的“催眠宣泄”法奠定了基础。

帕朋罕癔症的产生有多少是真的由于其父亲的去世引起的,又有多少是为了获得布鲁尔的注意,人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

曾经是布鲁尔的好友兼同事(弗洛伊德甚至以布鲁尔妻子的名字给自己的大女儿起名)的弗洛伊德,针对帕朋罕的病例谴责了布鲁尔的愚蠢行为——完全忽略了治疗过程中的性别因素。

他明确地指出,帕朋罕的部分病因在于她对布鲁尔的痴迷。

弗洛伊德的直言不讳,导致他与布鲁尔的友情迅速破裂。

弗洛伊德公然使用帕朋罕的病例作为他精神分析疗法的基础。

与此同时,他以布鲁尔为例,告诫他的学生:作为一个治疗师,忽视明确性幻想的严重后果。

弗洛伊德声称,帕朋罕之所以对于其父亲的去世如此痛苦是因为对他有违背伦理的性幻想。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她把这种性幻想转移到了布鲁尔身上,把他当作新的寄托。

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布鲁尔曾经向他谈起,在一次治疗中他发现帕朋罕认为自己要生孩子而陷入了歇斯底里(当然是假的),他自己被吓得落荒而逃,而且帕朋罕坚信自己怀了布鲁尔的孩子。

她的真实身份在其死后被公开,所有之前被认为是真的事实都被她令人咋舌的身份否定了。

7. 艾尔玛打针的梦当需要证明自己的治疗理论时,弗洛伊德并不屑于自己亲自诊断。

他其中一项关于梦的研究探寻了自己一个梦的意义,把它称之为“艾尔玛打针”。

梦境中,他的一位病人——艾尔玛(Irma),出现在一场舞会上。

他注意到艾尔玛的气色比平常差许多,便斥责她先前不听从他的诊疗意见。

梦境中其他的医生也给迟疑不决的艾尔玛做了诊断,进一步确定了弗洛伊德的诊断是正确的。

梦中他注意到,他发现了艾尔玛的病因其实是由于另外一个医生操作不当的注射引起的。

这次注射在弗洛伊德看来是有失医德、过于轻率的行为。

他甚至指出那位医生所使用的注射针头是不干净的。

为了自己心愿和希望的达成,弗洛伊德在梦中核查了所有的盒子。

他说他极度希望能够证明艾尔玛不能痊愈是由别人的过失造成的。

他可以借此推脱自己的责任,指责艾尔玛的病是由于其他医生治疗不当,使用了不干净的针头造成的。

而艾尔玛也应当受到指责,没有听从弗洛伊德的医嘱。

他说他很高兴自己能够证明,艾尔玛仍然受到病痛的折磨责任不在自己。

弗洛伊德详细研究了这个梦,表明他对艾尔玛仍然受病痛折磨的愧疚。

6.“鼠人”案例对弗洛伊德而言,恩斯特·蓝泽(Ernst Lanzer)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案例。

这让他有机会去验证他之前一直用于治疗癔症的精神分析方法是否在不同条件下对其他病人同样有效。

在鼠人案例中,他主要研究的是强迫症。

当蓝泽寻求弗洛伊德帮助时,他已经深受高程度的强迫症折磨。

蓝泽惧怕自己会屈服于割喉自杀的执念,同时他脑海中有种极端且令人麻痹的恐惧:一些恐怖的事情将发生在他的父亲或一位纯粹幻想出来的年轻女子身上。

他主要还惧怕老鼠,那发生于他在军队中偶尔听到的一个极其恐怖的酷刑的故事之后,他惧怕那种酷刑会用在他、他父亲亦或是之前提及的年轻女子身上。

上述的酷刑包含将老鼠放在桶里,并把该桶倒置,然后压在罪犯的臀部,这样老鼠就可以通过肛门在桶里面杀出一条路出来。

这个画面相当丧心病狂。

弗洛伊德第一次主要是观察鼠人的面部表情,通过面部表情看到鼠人在描述到那些进入肛门的老鼠时相当激动。

鼠人被诊断患有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这导致了他在爱、恨、恐惧方面的情感失衡,使他对幻想中的女子、老鼠以及他父亲有着不同程度的情感倾向。

弗洛伊德提出他只相信肛门老鼠强大的象征意义,其中包含执着于洁癖以及金钱与粪便的对比,此外老鼠还象征着儿童,这与孩童时期所相信的婴儿是从肛门中生出来的有关。

弗洛伊德还发现蓝泽的父亲曾经打他屁股的时间与他的家庭女教师让他触摸其裸体的时间大致相同(那时他五岁左右),这也让两件事情之间加强了联系。

蓝泽案例独特的原因还在于,这是唯一一则不仅拥有弗洛伊德官方报告,还有其相关病例记录的案例。

这表明定稿肯定是遗漏了些东西,比如弗洛伊德很难做到中立,他会在去度假时给病人寄封明信片。

5.少女杜拉在艾达·鲍尔(Ida Bauer)的父亲抱着治愈女儿癔症的希望,带她去找弗洛伊德时,她的病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

认真地说,在她只有七岁的时候,她妈妈的洁癖强迫症(她在发现自己因为丈夫的原因得了性病而产生的)导致了艾达完全崩溃,她的病也就在那个时候开始了,当时是通过水疗和电击来治疗的。

数年以后,有位家里面的朋友向艾达求爱——他是她曾经照看过的孩子的父亲,也是她父亲情妇的丈夫。

艾达拒绝了,并且她的拒绝触发了她的癔病,促使她恶性循环变为严重的有自杀预兆的抑郁。

弗洛伊德曾经为她的父亲治疗过性病,因此也被请求来帮助艾达。

弗洛伊德诊断艾达(或是杜拉,因为弗洛伊德在其出版书中是这样写的)的痛苦来源不是因为曾经信任的家族朋友的求爱行为,而是她压抑住了她对求爱者妻子的爱慕的。

艾达对求爱者妻子的爱慕相当复杂,因为那位求爱者的妻子已经是她父亲的情妇。

这让艾达与她父亲之间形成了一种紧张的竞争关系。

弗洛伊德帮助艾达解读她的梦境:她家的房屋被烧毁了,当艾达的父亲只想所有人逃出去时,她的母亲只想找到珠宝盒。

弗洛伊德解读道,那个珠宝盒就象征着艾达的生殖器,而她的父亲没有保护好。

艾达缩短了弗洛伊德给她治疗的时间,所以,她的余生都在与精神疾病作斗争,一直到1945年才结束。

她用一生的时间来拒绝变成她父亲那样的人,实际上,她却变成了她母亲那样对洁癖很盲目狂热。

意想不到的是,她仍然与之前家里面的人保持联系,尤其是她父亲的情妇,而且她也成为了艾达最喜爱的桥牌搭档。

4.范尼·莫泽我们只需看一眼范尼·莫泽(Fanny Moser),便知道她拥有一个人想要的任何东西。

她有甜蜜的婚姻(嫁进了生产瑞士手表的家族)、两个孩子、自己又是贵族家庭的女继承人。

但就在她产下第二个女儿的几天后,她的丈夫便死于心脏病。

她丈夫与前妻所生的儿子便公开散布谣言,说是范尼害死了他的父亲。

之后经过一场漫长又不体面的官司来撤销指控后,她卖掉了莫泽手表公司,并用大量的钱来建造多个医院,但她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

她向一个又一个的医生求助,试了所有新的治疗方法,但没有一个奏效。

她先是咨询了约瑟夫·布鲁尔,当她被移到维也纳(Vienna)的疗养院时,弗洛伊德也在场。

当范尼被严重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所困扰时,弗洛伊德会催眠并鼓励她去叙述每一个令她难过的经历,从而试图使她忘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