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限时训练课内外古诗词曲比较阅读
部编版初中课内外古诗文对比阅读49篇(精美排版带答案)优选全文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学者精心编制而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我们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1、【甲】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乐在其中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①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不义②富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注释】:①肱:(gōng)胳膊②义:遵守道义。
【2015福建泉州】1.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解释加点词。
⑴古来共.谈:________ ⑵夕日欲颓.:________⑶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⑵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4.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翻译:【乙】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
不遵守道义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答案:1.B(A项前一个“见”意为“看见”,后一个“意为”了解;B项两个“之”意思均为“的”;C项前一个“于”意为“对于”,后一个“于”意为“比”;D项前一个“自”意为“自从”,后一个“自”意为“如果”。
)2.(1)共同,一起(2)坠落(3)欣赏3.(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彼此起伏地鸣叫。
(2)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
乙文:(1)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
(2)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曲对比阅读试题1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曲对比阅读试题(上)一、(2021·昆明)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
”【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甲】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甲】【乙】两首诗词的作者分别是宋代的和唐代的。
3.【甲】词上片用一个“异”字引出了下文的景物描写,描绘出了一幅的边塞秋景图;下片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出戍边将士的矛盾心情。
4.【甲】词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乙】诗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选景物相似,都提到了“烟”和“落日”。
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词分别借“烟”和“落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
青年杜甫在【甲】诗中借“望”①(填一个四字词语)的泰山,流露出誓欲大展宏图的豪情壮志;“白头”的杜甫在【乙】诗中借“望”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表达了②的复杂感情。
6.【甲】【乙】两诗中都出现了“鸟”的意象,请分别结合两首诗中画线句的内容,说说诗人借此意象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2020浙江宁波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作业十二 诗歌鉴赏——课内外对比(一)

诗歌鉴赏——课内外对比(一)
1.(2019·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第三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古 诗词,回答问题。
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绝(其二) [南宋]范成大
玉雪飘零贱似泥,惜花还记赏花时。 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
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2019·永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甲】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①枥:同“栎”,一种乔木。②茗:茶的雅称。
(1)《咸阳城东楼》描写的秋是天___________时节的景象,《台春城天 》描写的是_________时节的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由“蝉鸣黄叶汉宫秋” 可知是秋天;由“江雨霏霏江草齐”“台城柳”可知是春天。
(2)两首诗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请做分析。 【答案】 《咸阳城东楼》通过蒹葭、杨柳、溪云、夕阳、风雨 、杂草、鸣蝉、秦苑汉宫,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担忧 (或: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无限担忧;或:对历史 沧桑的无限感慨)。《台城》通过江雨、江草、鸟、杨柳、烟 雾,抒发了诗人对唐王朝即将覆亡(或:衰败的状况)的无限担 忧。 【解析】本题考查对表达手法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结 合诗作说明描写了怎样的具体景象,如《咸阳城东楼》中描写 了“蒹葭、杨柳、溪云、杂草、鸣蝉”等景象,《台城》中描 写了“江雨、江草、鸟”等景象;接着要展开联想阐明诗作表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限时训练(十三) 课内外古诗词曲比较阅读(含答案)

限时训练(十三) 课内外古诗词曲比较阅读(时间:20分钟)班级:姓名:一、阅读下面曲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请解释“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中“悠悠”一词的含义。
(2)所选曲词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两首杜甫的诗,回答问题。
【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
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
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有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有答案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班次姓名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友人黄鹤楼XXXXXX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昔人已乘XXX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XXX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
【答案】思乡【解析】《黄鹤楼》通过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烘托出作者清冷的思想之情和自己深重的漂泊之感。
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
所以可概括为“思乡”之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XXX”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A【解析】B.“故人”是老朋友。
“昔人”是指过去的仙人。
C.“青山”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晴川历历汉阳树”:如今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XXX”写物是人非之感。
D.“浮云”表示墨客漂泊的出身。
白云千载空悠悠:千百年来只瞥见悠悠的白云。
惟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照旧。
“白云”指白云悠悠,仙去楼空,光阴不再,事过境迁,世事茫茫。
故选A。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
1饮湖上初晴后雨XXX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1.这首诗的作者XXX,号___居士。
【答案】XXX【解析】本题考察学生文学知识的把握,文学知识正误的判别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首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XXX,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XXX居士,世称XXX、XXX。
2.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了解,正确的一项是()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名师精选全国真题+解析答案,值得下载)专题一重点篇目一、XXXXXX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XXX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大海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大海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相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1XXX会在一同。
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XXX,经过碣石山时所作。
他跃马扬鞭。
登山观海,面临XXX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墨客把登高望海所见的自然风景,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XXX地刻画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墨客坦荡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坦荡,气魄雄壮,通篇以写实的伎俩展现了一个大志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XXX/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XXX/入旧年。
乡书/那边达?归雁/洛阳边。
1.(2017·南充)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曲折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2绿水前面去了。
B.“XXX生残夜,XXX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XXX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共33张PPT)

策略: 概括事件知个性;
品味描写显性情。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 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什么是文言文比较阅读:
把两则或两则以上有某种 联系的文言语段作为阅读材料, 要求读者在文章内容、主题思 想、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语 言特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 比较的阅读形式。
比较阅读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 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 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的 以课内写人记事的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 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有的是同一作者写的不 同景点的文章;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常见题型4——比较内容异同
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 不同。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 是: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乙文 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 。
【乙】译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 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 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 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 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 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 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 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最终 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2020年山西中考语文古诗词、文言文对比整合集训

课标文言文阅读1. 意象意象诗文对比点鸟《春望》《望岳》《饮酒(其五)》《无题》《钱塘湖春行》1.《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
2.《望岳》“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中“归鸟”是诗人细望所见,突出泰山的幽深。
3.《饮酒(其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诗人以飞鸟自喻,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弃官归隐后的自在心境。
4.《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青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诗人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又伤感。
5.《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衔春泥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
《醉翁亭记》《与谢中书书》《湖心亭看雪》6.《醉翁亭记》“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欧阳修巧妙地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以引出与民同乐的思想。
7.《与谢中书书》“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中的“乱”字写出了“鸣”的状态,渲染了晨景热烈欢跃的气氛。
8.《湖心亭看雪》“湖中人鸟声俱绝”描写雪后西湖的寂寥空旷。
花《己亥杂诗》《钱塘湖春行》《春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诗人以落花表现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2.《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绘出早春时节春花初放、欣欣向荣的景象。
3.《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杨花”点明时令(暮春),暗喻友人前途命运未卜。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训练(十三) 课内外古诗词曲比较阅读(时间:20分钟)班级: 姓名:一、阅读下面曲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请解释“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中“悠悠”一词的含义。
(2)所选曲词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两首杜甫的诗,回答问题。
【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
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
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使至塞上》中的“征蓬”有什么含义?2.这两首诗同为边塞诗,但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限时训练(十三) 课内外古诗词曲比较阅读一、(1)“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包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山坡羊·骊山怀古》咏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1.B2.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串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3.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
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三、1.以飘飞的蓬草比喻诗人自己(答“比喻漂泊的旅人,又泛指远行之人”也可)。
2.《使至塞上》抒发的是诗人只身出塞的飘零落寞、抑郁激愤之情。
《从军行》抒发的是从戎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学法指导:怎样学好语文☆人生是一种体验,一种经历,一种探索,一种生活,而人生目标,则是一种自我的设定。
☆人生的目标在于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纵向的拓展,更是横向的探索。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目标,它不一定是鸿鹄大志,不一定撼天动地,但要有一个切实的规划,目标既定,就要朝着你的目标勇敢前进。
☆所有的成绩都是努力的结果,都是勤奋的结晶,给自己确立一个通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一个人要想生活得无怨无悔,就只有努力拼搏;只有努力拼搏过才能无怨无悔。
☆认真学习,加快生活、学习的节奏,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去,战胜自己,成为执掌自己命运的主人。
☆有人说自信是驾驭理想的风帆,是成功的基石!成绩一时不理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信心,可怕的是没走上战场就倒了下来。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它的广度、高度、深度是无限的,让自己有限的生命活出质量活出品味。
1、初中语文一定要掌握好文言文中的课下注解的所有内容.2、语言基础部分靠平时积累,也是要多做题。
3、作文,多背些古诗词、名言警句啥的,尽量往文章里放。
作文要积累:平时看《读者》优美的段子就记下来,有感想也在一本本子上写几句自己的感想4、多看些经典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文学品位。
5、古文, 一定要记住翻译。
6、写好字,书法是自己一生的名片。
7、语文的基本功是背出来的,背得越多,你作文的自由度就越大。
8、勤于动笔。
摘抄、读书笔记,每天200字的作文,都是练习写作的方式。
摘抄不是完成任务式的抄,要抄自己真心喜欢的;背诵的最高境界是熟读成诵,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与自己有共鸣的句子。
除了课本上要求的必须不讲条件的背,课外一切自己喜欢的都可以背。
9、从生活中学语文。
我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就是从生活中去读语文。
从建筑中学,从餐桌上学,从你家里的摆设中学,从活在民间口头语中去学。
10、重视教材。
教科书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对高考起一定的导向作用,它虽不等于全部的出题内容,但却是个范本,是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学到知识规律是重点,通过大量纯正优美的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是难点。
11、充分的预习与认真的品读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捷径,必须做到课前疏通字词,读顺课文,课后理清思路,做好总结。
12、文科的学习方法唯有两字——积累。
语文知识广博,短时间里绝难有大的突破。
而盲目的摘抄积累是不行的,必须要仔细、要反复、要记牢。
13、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的知识,这样才能具备从同一实词或虚词的若干义项中选择它在上下文语境中应取义项的能力。
14、随笔写作(自由状态下的写作训练)是高考作文的最好准备。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在实践中练习,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
”它不仅能使写法日臻成熟,还能使思想日渐深刻。
随笔是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展示平台,从今日始,拿起手中的笔,为了三年后的收获辛勤耕耘吧!15、动脑动手、相辅相成。
所谓动脑动手就是勤思考、多练习。
易于思考,乐于表达。
不要做人云亦云的“复印机”的角色,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留意日常生活中时代感强的事件,广泛涉猎名家著作,让听说读写发挥到极致,真正实现语文学科重基础、重能力、重应用的导向16、坚持每五天编写一个小练习。
能对自己所编的试题必须就编题设想和试题答案能作出详细说明。
17、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18、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19、态度决定一切。
20、考试后,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21、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导因素,决定着学习中的一切其他方面,必须重视兴趣。
22、要多看一些书,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
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
23、多看《读者》、《散文》之类的杂志。
24、有空时多翻翻字典也是一种好办法。
例如,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
平时听新闻时,注意听听播音员的发音,碰到哪个字他发得和你不一样,就记下来,查查字典,看是他发得对还是你发得对。
25、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
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同时学到不少新词。
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
26、每天坚持阅读一定的优秀短文以增强语感,每隔一天做一篇作文。
每天晨读时,抓出一些自以为good 的文章朗读,声音越大越好。
27、学语文有二个字的秘诀――坚持。
28、初中语文学习的准备★字典、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准备一个杂记本(日记、周记)、资料积累本(名言,故事,数据,优美的句子、段落★订阅一份课外报刊杂志,一学期两本名著。
★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侧重于语文能力的培养。
学以致用,二者不可偏废。
★语文学习不能速成,必须持之以恒,下工夫学。
★入门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天下皆语文,天下皆学问。
”一定要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29、积累的主要途径:一是摘抄,二是背诵,三是记忆,四是训练。
30、积累的方法:一是单元积累法。
学习一个单元之后,及时归纳本单元学习的难读字、易错字、成语典故、精彩语段等,力求精要实用。
二是考点积累法。
根据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高考考点,对散见于课本、资料、试卷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
三是易混点积累法。
对平时训练中遇到的易混知识点,考试中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要着眼于辨析疑点。
31、积累的主要内容:(一)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一是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
一个高中生,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至少要有两本词典: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现代汉语词典》;二是商务书馆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最好能是同时拥有《同义词辨析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
经常翻检,培养对汉字的认读,正确书写和使用的能力。
二是善于对易混字音、字形和同义的词语、成语进行搜集整理:包括教材注释中提到的字、词;分考点训练的资料中的列举的字词;综合训练试卷中出现的字词等。
三是掌握词语搭配、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二)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
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是提高语言修养和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32、诵读。
诵读就是有声的读书。
,教材上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文章,我们要认真的诵读,除些之外还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拿来反复的诵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