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二年级心理健康下册《面对陌生人》学案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案-11面对陌生人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案-11面对陌生人二年级心理健康教案—面对陌生人【活动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安全地交往陌生人,并掌握有效的保护自己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心理健康。
【教学内容】1. 陌生人的定义,如何判断陌生人2. 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3. 遇到困难时如何保护自己【活动准备】1. 图片、物品辅助教学2. 游戏,小组讨论等互动活动【教学过程】一、了解陌生人及其危害1. 教师向学生介绍“陌生人”一词的含义和陌生人的危害,引导学生认识陌生人可能会带来的危险。
2.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孩子与陌生人交往的情景,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在情境模拟让孩子们开始了解如何辨别陌生人。
二、如何辨别陌生人1. 以情境模拟为例,老师将孩子分为三四人一组,让其中几个人扮演陌生人,其他人负责辨别并传授自保技巧。
2. 通过介绍陌生人可能的外表、行为、语言、姿态等特征,让学生知道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陌生人。
3. 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创设场景,并完成角色演绎,在游戏中学习如何辨别陌生人。
三、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1. 学习如何拒绝,比如对于那些陌生人征求个人信息的请求,可以拒绝并制止这种行为。
2. 学习如何及时寻求帮助,比如走在路上被陌生人跟踪,或者遇到其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及时寻求父母、警察等专业人士的帮助。
四、遇到困难时如何保护自己1. 让学生自己思考在遇到陌生人危险时,应采取怎样的自保措施。
2. 和学生讨论实际情境,让学生提出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保证自己的安全。
【活动总结】1. 学生们用这场活动中的游戏、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掌握了有效的保护自己的方法。
2. 教师得到了有关学生的心理、认知、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可以为下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三、问题探究1. 什么是陌生人?陌生人指的是自己不认识的人,没有基础交情和相互信任的人。
2. 陌生人存在哪些危险?陌生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比如有恶意的人会以各种方式接近孩子,甚至骗取孩子的信任,危及孩子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
11.面对陌生人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二年级心理健康-鄂科版

面对陌生人 -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与陌生人交往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2. 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引导学生懂得在面对陌生人时如何应对和处理。
教学内容:1. 与陌生人交往的安全问题。
2. 如何辨别和防范陌生人的危险行为。
3. 在遇到陌生人时如何保护自己和寻求帮助。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与陌生人交往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在面对陌生人时如何应对和处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陌生人交往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陌生人向你求助或者邀请你去做事情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你们会怎么做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利用课件介绍与陌生人交往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辨别和防范陌生人的危险行为。
3. 引导学生懂得在面对陌生人时如何保护自己和寻求帮助。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观看一个关于面对陌生人的案例视频。
2. 分组讨论:视频中的人物是如何应对陌生人的?他们做得对不对?为什么?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情景模拟(10分钟)1. 设置一个与陌生人交往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2. 要求学生在扮演过程中注意安全问题,学会保护自己和寻求帮助。
3. 学生展示情景模拟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与陌生人交往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学会保护自己。
板书设计:1. 与陌生人交往的安全问题2. 如何辨别和防范陌生人的危险行为3. 在遇到陌生人时如何保护自己和寻求帮助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与陌生人交往,并列出一些注意事项。
小学2年级心理健康教育《面对陌生人》活动课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教者xx 学科心理健康年级二年级课题《面对陌生人》活动课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面对陌生人》一课是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年级下册的第5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学会正确的面对陌生人,懂得自我保护,从而形成心理安全。
教学目标认知: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下能够调整情绪,恰当的面对陌生人。
情感: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在与人交往中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和心态。
行为:通过故事、讨论、表演等活动学习应对陌生人的方法,从而形成心理安全。
教学重点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下调整情绪,恰当的面对陌生人教学难点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机智、勇敢的面对陌生人。
教法学法情境创设法、讨论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表演法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活动创建学生活动预设一、课前游戏、放松身心相反动作游戏二、绘本故事、情境导入1.讲述《小兔杰瑞独自在家》的故事提问:你有没有独自在家的经历,如果有陌生人来敲门,你的心情怎样?2.导入新课(板书)三、互动交流、探求新知1.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克服紧张和害怕的心理?2.接下来小兔子怎么办呢,请学生帮他想个办法!3.揭示小兔杰瑞使用的方法。
参与游戏,放松身心。
学生听故事,回忆自己曾经独自在家的经历,真实表达自己的心理。
交流,克服紧张害怕心理的方法。
初步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
小组交流,讨论面对陌生人敲门的方法,懂得无论是谁都应时刻保持警惕。
观看小兔子的应对方法。
教师活动创建学生活动预设4.小结5.讲述《小兔杰瑞校门口奇遇》故事。
提问:(1)让我们来猜一猜,接下来有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2)为什么不能和陌生人走呢?如果是熟悉的人来接我们怎么办?(3)如果你是小兔子杰瑞,你会怎样说?怎样做?(4)如果这个人要强行带你走,你怎么做?(5)小结6.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几种应对陌生人的方法?请你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涂星活动。
小学心理健康面对陌生人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面对陌生人教案导语: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会面对各种陌生人,这个过程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不安和困扰。
因此,我们需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并学会合理地面对陌生人。
本教案将针对小学生面对陌生人的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旨在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地处理这一挑战。
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陌生人以及与陌生人交往的安全原则;2.学会正确辨认陌生人和熟人;3.掌握应对陌生人的正确方法;4.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启发式提问(10分钟)教师问学生们是否曾经遇到过陌生人,每个学生分享他们的经历,并引导学生们探讨陌生人对于他们的影响和安全问题。
2.引入主题(5分钟)通过课件或图片等展示陌生人和熟人的特点,并让学生分辨并描述出他们的不同之处。
3.学习陌生人的定义(10分钟)给出对“陌生人”的定义,并向学生们解释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陌生人,以及和陌生人交往的风险。
4.陌生人交往的安全原则(15分钟)向学生们介绍如何安全地和陌生人交往的几个原则:a.不要随便告诉陌生人自己的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b.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和零食;c.遇到陌生人,尽快寻求帮助,告诉亲近的成年人。
5.正确辨认陌生人和熟人的方法(15分钟)通过故事或图片让学生们学会区分陌生人和熟人,如服装、面部特征、声音等。
6.正确应对陌生人的策略(20分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们在遇到陌生人时的反应和处理方式,并指导他们采取正确的行动:a.保持冷静,不要紧张;b.保持适当的距离;c.用礼貌的方式回答问题;d.遇到陌生人的请求,必要时向他人寻求帮助。
7.角色扮演(20分钟)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扮演陌生人和小学生,模拟真实情境,并通过讨论分析他们在场景中应该如何应对。
8.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们学到的安全知识和正确应对陌生人的策略。
三、巩固练习:1.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们回家后和家人讨论本节课的内容,并要求他们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遇到陌生人时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第十一课 面对陌生人 鄂科版

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第十一课面对陌生人鄂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陌生人的存在,学会正确面对陌生人。
2.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3. 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4. 培养学生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水平。
二、教学内容1. 陌生人的概念及分类2. 面对陌生人的正确态度3. 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4. 社会公德与尊重他人5. 与陌生人交往的礼仪与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陌生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陌生人的概念及分类。
2. 新课导入:讲解面对陌生人的正确态度,分析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社会公德与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讨论与陌生人交往的礼仪与技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面对陌生人2. 陌生人的概念及分类3. 面对陌生人的正确态度4. 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5. 社会公德与尊重他人6. 与陌生人交往的礼仪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列举陌生人的分类及特点。
2. 描述面对陌生人的正确态度及自我保护方法。
3. 分析社会公德与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4. 总结与陌生人交往的礼仪与技巧。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陌生人的存在,学会正确面对陌生人。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以及人际沟通能力。
课后反思发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面对陌生人(教学设计)-鄂教版心理健康二年级

面对陌生人(教学设计)-鄂教版心理健康二年级教学内容陌生人是指我们不熟悉的人,面对陌生人,我们既感到新奇,又存在一定的恐惧。
本节课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陌生人的概念,认识到陌生人的存在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培养学生面对陌生人的勇气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陌生人的概念,认识到陌生人的存在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 培养学生面对陌生人的勇气和自我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陌生人的概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2. 如何培养学生面对陌生人的勇气和自我保护意识。
3.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故事书《小兔子乖乖》3. 视频播放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陌生人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陌生人的概念。
二、讲故事《小兔子乖乖》(10分钟)讲述小兔子乖乖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在面对陌生人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三、观看视频(10分钟)播放一部关于如何面对陌生人的动画片,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学会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
四、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面对陌生人,如何保护自己。
五、总结(5分钟)利用PPT课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再次巩固面对陌生人的方法和技巧。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陌生人的概念,另一部分是面对陌生人的方法和技巧。
作业设计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面对陌生人”的作文,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具体描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面对陌生人。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陌生人的概念,学会了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陌生人的概念,如何培养学生面对陌生人的勇气和自我保护意识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完整版)心理健康教育二年级下5.《面对陌生人》教学设计

5.《面对陌生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冲突
2、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要跟陌生人起的道理,有初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不要轻易相信不认识的人的话,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教学难点:对不认识的人保持距离,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你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
2.老师讲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的故事
3.同学们你是小兔子,你开门吗
二.展示交流
1.出示课件: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有陌生人敲门应该如何去做?(不要开门,打电话给家人……)
2.在其他地方遇到陌生人应该怎么样做?(同学互相讨论)
1)不能轻言相信陌生人的话,
2)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3)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教学反馈
1.同学们一定要记住:防范意识时刻有,自我保护最重要
2.小博士的高招:自我保护的儿歌:
门外一个陌生人,门里一个小朋友,陌生人,敲敲门,小朋友,把头摇:不开不开就不开,开门危险我知道,陌生人,来喊门,千万别开要记牢。
四、总结。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五课面对陌生人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五课面对陌生人引言: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面对许多陌生人,这包括家庭和学校之外的人。
如何正确地面对陌生人,保护自己的安全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引导小学生们学会面对陌生人的方法和技巧,以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一、认识陌生人:1. 什么是陌生人:陌生人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见过、不认识的人。
2. 陌生人的特征:陌生人可能是任何人,无论外表和年龄如何,他们可能是友善的,也可能是危险的。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判断他们。
3. 区分熟人和陌生人:熟人是指我们平时经常接触的人,如家人、老师、邻居等。
而陌生人是我们不熟悉的人。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对我们友善就认为他是熟人,要保持警惕。
二、面对陌生人的原则:1. 拒绝与陌生人说话:在大街上、公园里等公共场所,如果有陌生人过来搭话,我们应该保持距离,并礼貌地拒绝与他们交谈。
如果陌生人不断接近或纠缠,我们应该迅速离开并告诉周围的人。
2. 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陌生人可能会以给我们礼物或帮助的方式接近我们,但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我们不应该接受陌生人的礼物或帮助。
礼物可能是有目的的,我们应该保持谨慎。
3. 不要随意跟随陌生人:陌生人可能会声称有重要事情要处理、需要我们的帮助或是要带我们去玩耍。
无论陌生人的理由如何,我们都不能随意跟随他们离开安全的地方。
家长或老师应该告诉我们,任何真正的需要,都会有适当的方式和人来帮助我们。
4. 寻找安全辅助:当我们面对陌生人时,我们应该寻找安全的场所或人来获得帮助。
例如,可以向附近的商店、警察局或值班的人员寻求协助。
三、处理陌生人的应对策略:1. 学会说“不”:我们应该学会勇敢地说“不”,并且确定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无论陌生人怎么说或者承诺什么,我们都不应该相信他们,并且要告诉他们我们不需要他们的帮助。
2. 寻找帮助者:当陌生人接近我们时,我们应该尽快寻找附近的熟人或者值班人员来求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心理健康下册《面对陌生人》学
案
www.5y
预习提纲
.你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
2.老师讲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的故事
3.同学们你是小兔子,你开门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知道不能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过程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判断,懂得进行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懂得防范坏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帮助小学生学会思考判断,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
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难点:知道从陌生人的话语中辨析好人坏人的方法。
懂得运用防范坏人,进行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暖身活动:Seven
Up(增强学生注意力,进入课堂准备状态)
一、导入。
好,同学们,经历了刚才紧张的活动,我们的注意力高度的集中,现在请大家保持你们神经紧绷,认真听这是哪里传来的、什么声音?(播放《小兔子乖乖》的音频)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如果你遇到了陌生人敲门,你会怎么做呢?
导入课题——面对陌生人。
(展示)
二、情境故事展示。
请大家看下书上25页的情境故事,小组交流,表演。
游戏:《小兔子乖乖》
(通过角色扮演,初步体验怎样对待陌生人)。
(1)小组交流,分角色扮演。
(2)班级汇报展示,到台前请6-8名同学展示。
(兔妈妈采了满满一筐蘑菇回来了,边敲门边唱:“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
”小兔子们从门缝里向外瞅瞅,看见妈妈回来了,高兴地打开了门。
躲在大树后的大灰狼瞧见了,咧着嘴跑了。
第二天,兔妈妈又去采蘑菇去了,大灰狼藏起了大尾巴,装着兔妈妈的样子,来到小兔子家,学着兔妈妈的声音唱着:“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
”小兔子们从门缝里向外一看,不对呀,妈妈可没有大尾巴,连忙唱道:“不开不开就不开,妈妈不回来,谁来也不开。
”)
教师引导并点评,谁表演得最好。
同时提出问题:
(1)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
(2)假如你是小兔子,你开门吗?为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如果小兔子开门了,就会被大灰狼吃掉,所以,小兔子说什么也不开门。
如果我们遇到有人敲门,要先看看,是不是认识的人,如果是不认识的人就不要开门。
教师总结:遇到不认识的人敲门时,我们要沉住气,不要害怕,不要吭声,坚决不开门。
(展示,齐读)
三、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好,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帮小兔子解决了问题,那下面来看一下,我们的同学们遇到的问题吧。
、上门服务(展示)
师生共同表演,老师通过不同的角色(修理工、邻居、推销员、送东西的等)扮演,观察学生的反映。
老师(修理工)站在门外,试探地问:“刚才,某某的妈妈打电话说,某某家的电灯坏了,让我来修一下。
”
学生的反映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形:A.开门让老师(修理工)进来。
B.打电话向爸爸妈妈核实,问是否真有其事。
c.家里的电灯没坏,不开门。
D.家里的电灯坏了,也不开门。
师生共同分析:刚才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不对?应该怎样做?1、小组讨论,班级汇报。
2、指名学生回答,共同总结。
师生共同小结:当我们遇到有陌生人敲门时,正确的做
法是:(1)先看一看,千万不要吭声,不要紧张(2)先看一看,然后大声喊:爸爸妈妈,有人来了(3)小声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4)即使是熟人,也要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5)不管门外的人怎么说或者给你拿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你都不要开门。
(学生齐声诵读)(展示)
好,请同学们把大家共同想出的好方法,写在书上27页,并记在心里。
四、情景表演,教学反馈。
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在家里遇到陌生人,请大家想一想,在其他地方遇到陌生人,我们应该怎么办?(通过角色体验,使学生认识到不能轻易相信别人)
、公园里,陌生人送你东西吃,或给你水喝。
(不贪占小便宜,以免上当受骗)(展示)2、商场里。
陌生人和你搭话。
3、学校门口,陌生人说你的爸爸或者妈妈让他来接你回家。
(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不能轻易听信别人。
请求老师同学和其他人的帮助,打求助电话。
)
小组讨论,分角色表演。
班级展示汇报。
学生发言,共同总结。
教师小结:当看到陌生人的时候,不要紧张,不要害怕,要多想办法,多动脑筋,不能完全听信别人。
请同学们记住家里的电话,爸爸妈妈的手机电话,亲戚的电话和好朋友的电话。
还要记住110、120、119等急救电话。
(展示)(学生
诵读)
五、结束语。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表演,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请你们把今天的一起探索的东西讲给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亲戚朋友们听一听,看谁讲得最好。
下面我们一起把刚刚探索的再回顾一下:(展示)
(1)遇到陌生人敲门时,坚决不开门,并巧妙与家长联系。
(2)即使是热人,也要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
(3)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不能完全听信别人。
(4)不贪占小便宜,以免上当受骗。
(5)请求家长老师同学和其他人的帮助,打求助电话。
、学生齐声诵读,强化记忆。
2、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收获。
3、防范意识时刻有,自我保护最重要
板书设计:
5、面对陌生人
教学反思: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情景表演、小组交流,自我探索,孩子们深刻体验面对陌生人应有的机智,冷静,最后共同总结出面对陌生人的小贴士。
将课堂还原给学生,学生会学得更多更深刻。
www.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