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教案
【精品】《电动机》教案

【精品】《电动机》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动机的定义,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 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电动机及其特点,了解电动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不同类型的电动机的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类型的电动机、演示实验器材。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记录表格、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动机,引发学生思考电动机的作用和应用。
2. 新课导入:介绍电动机的定义,引导学生学习其工作原理。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电动机的工作过程,理解其工作原理。
4. 例题讲解:讲解不同类型的电动机的特点,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类型电动机的特点。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电动机》2. 板书内容:(1)电动机的定义(2)电动机的工作原理(3)不同类型的电动机特点(4)电动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动机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2)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电动机,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3)举例说明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掌握程度,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电动机的发展历程,探索新型电动机的研究与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不同类型的电动机的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
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电动机的工作过程,理解其工作原理。
4. 作业设计:确保作业题目能够有效检验学生对电动机知识点的掌握。
一、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1. 工作原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物理《电动机》教案设计通用

物理《电动机》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动机的定义、分类、原理及应用。
2. 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理解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3. 学会分析电动机的效率与特性,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重点:电动机的定义、分类、原理及应用,电动机的效率与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动机模型、演示用电流表、电压表、磁场演示器、多媒体设备。
学具:电动机实验套件、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池、指南针。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不同类型的电动机,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设备有什么共同点?它们是如何工作的?2. 知识讲解(15分钟)(1)电动机的定义、分类及应用。
(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3)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交流电动机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5)电动机的效率与特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道关于电动机的选择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个关于电动机的实验,测量并计算电动机的效率。
六、板书设计1. 电动机的定义、分类、原理及应用。
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3. 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4. 电动机的效率与特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动机的定义、分类及应用。
(2)解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3)分析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4)计算电动机的效率。
2. 答案:(1)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分类有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领域。
(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表现为力,即洛伦兹力。
(3)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大小与电流、磁场强度、导体长度和磁场与导体的夹角有关。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通过交变磁场产生交变电动势,进而产生交变电流,驱动电动机旋转。
电动机教学设计教案完整版

电动机教学设计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电》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说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动机、电池、导线、小车、风扇等。
学具:记录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电动机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电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讲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电动机是如何工作的。
3. 实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5.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电动机的应用:生活中的各种电器。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你生活中见过的电动机,并描述其工作原理。
答案:略。
2.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动机模型,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电动机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电》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说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电动机的基本结构教案

电动机的基本结构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动机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电动机的分类和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1. 电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2. 电动机的分类: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
3. 电动机的基本原理:电磁感应原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动机的概念、作用、分类和原理。
2. 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电动机的应用实例,如电动汽车、家用电器等。
2. 讲解电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3. 讲解电动机的分类: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
4. 讲解电动机的基本原理:电磁感应原理。
5.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图,并简要说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第二章:电动机的组成部件教学目标:1. 掌握电动机的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2. 了解电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教学内容:1. 电动机的组成部件:定子、转子、轴承、外壳等。
2. 电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功率、转速、效率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动机的组成部件和性能参数。
2. 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步骤:1. 复习上一章内容,引入本章话题。
2. 讲解电动机的组成部件:定子、转子、轴承、外壳等。
3. 讲解电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功率、转速、效率等。
4.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列举电动机的几个主要性能参数,并说明其含义。
第三章: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学目标:1. 掌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 了解电动机的启动和制动原理。
教学内容:1.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原理。
2. 电动机的启动原理:直接启动、减压启动等。
3. 电动机的制动原理:机械制动、电磁制动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启动和制动原理。
2. 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
《电动机》教案

《电动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电动机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了解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 掌握电动机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 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电动机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教学
- 讲解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定子、转子、电刷和换向器等部分的作用。
-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电动机的工作过程,加深对工作原理的理解。
3. 课堂练习
- 让学生分组制作一个简单的电动机模型,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5.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查找一些关于电动机应用的资料,并写一篇小短文。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电动机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动机》教案、教学设计

1.书面作业要求字迹工整、步骤清晰,尽量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
2.实践作业和拓展阅读作业需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注意安全。
3.研究性学习作业要注重团队合作,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反馈给学生,以指导他们进一步提高。
5.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时,可能存在恐惧心理,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勇于面对挑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特别是电磁感应原理在电动机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物理公式计算电动机的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与电动机相关的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电动机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共同探讨电动机的应用和发展。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动机的工作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5.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电动机及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c.如何计算这个电动机的电流、电压和功率?
3.汇报展示: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涵盖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构造、参数计算等方面。
直流电动机 教案一

直流电动机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和制动方法。
(3)学会直流电动机的故障分析和维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电机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直流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和制动方法。
2.教学难点:(1)直流电动机的故障分析和维修。
(2)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电动机?2.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1)讲解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包括定子、转子、电刷、换向器等部分。
(2)通过动画或实物模型,展示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3)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力矩的概念。
3.直流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和制动(1)讲解直流电动机的启动方法,包括直接启动、降压启动、电阻启动等。
(2)讲解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包括电阻调速、电枢电压调速、磁场调速等。
(3)讲解直流电动机的制动方法,包括能耗制动、反接制动、回馈制动等。
4.直流电动机的故障分析和维修(1)讲解直流电动机常见的故障类型,如绕组短路、绝缘老化、电刷磨损等。
(2)通过案例分析和实物演示,引导学生掌握直流电动机的维修方法。
5.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直流电动机的组装和调试实验。
(2)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启动、调速、制动和维修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0.4电动机教案

20.4电动机教案篇一:20.4电动机教案20.4电动机一、教学目标1.掌握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2.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了解换向器的作用二、教学重点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2.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第一课时讲基本知识点,第二节课时重点讲换向器的作用三、教学难点1.换向器的作用四、教具马蹄型磁体、线圈、电源、开关、导线、直流电动机等。
五、教学教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复习: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并且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改变了电流方向也就改变了磁场方向。
小磁针可以偏转说明了小磁针受到了力的作用,而这个力的作用是通过磁场来实现。
原因是: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周围也存在磁场,因此有力的作用。
2.逆向思考:磁场对通电导线有没有力的作用呢?(二)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1.提问:要做这个实验需要那些器材呢?马蹄型磁体、线圈、电源、开关、导线、直流电动机等2.演示:(1)磁场对通电线有力的作用;(2)改变电流方向、磁感线的方向可以改变受力方向;(3)当两者都改变时则受力方向不变。
结论:(1)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2)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强调:(1)只要一个改变,受力方向改变;(2)是否存在能量转化?(3)通电导体在磁场里不一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
(三)电动机引入: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在生活中有没有什么装置通入电流后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呢?1.讲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运用最多的就是将线圈做成矩形状,并且有力的作用下持续的转动,就是我们常见的电动机。
1834年德国人雅可比发明直流发动机,1888年南斯拉夫裔美国人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动机。
第1页共4页12.基本构造:(1)演示:电动机在通电时转动(2)构造:定子:固定不动的磁体;转子:能够转动的线圈。
3.工作原理问题1:电动机的线圈为什么能够转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
4.能量转化问题2:电动机在工作时将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转向为逆时针方向。 当转子绕组通入三相交流电流时,将产生旋转磁 场,同步转速为n1,旋转磁场为顺时针方向,那么定 子绕组便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此电流在磁场 的作用下又会产生电磁转矩(顺时针方向),但因定 子不能转动,故反作用于转子,使得转子向逆时针方 向旋转。
Tem
P2
s
《电机学》 第六章 同步电机 8
④ s↑→pCu2↑→η ↓→P1↑ ⑤ P1↑→I1↑→I2↑
P 1 m1U1 I1 cos1
P2 P 1
《电机学》 第六章 同步电机
9
答:转子回路串入电抗,可以使起动电流下降,转子 功率因数角增大,功率因数降低,使得起动转矩下降 很多。一般采用定子串电抗降压起动。
④ R2↑→s↑(s∝R2):cosφ 2不变、cosφ 1不变 ⑤外加电压不变→Φ m不变→I2不变,I1不变。 ⑥s↑→pCu2↑→η ↓。 ⑦ U1、I1不变,cosφ 1不变 P m U I cos 不变
1 1 1 1 1
' R2 /s cos 2 2 R2 2 ( ) X2 s
I st U1 ( R1 R2 ) 2 ( X 1 U1 X 2 ) 2 Z k
m1 pU12 R2 Tst 2 2 2f1 R1 R2 X 1 X 2
13
《电机学》 第六章 同步电机
答: (1)若令UX/f1=UX/f1 ,调频调压同时进行。 则m不变,kM不变,电机过载能力不变。 (2)磁路过饱和→励磁电流增大→功率因数降低
(1)Tmax不变、Tst增加 (2) Tmax减小、Tst减小 (3) Tmax减小、Tst减小
Tst
Tmax
X 1 X 2 2f1 R1 R2
2
m1 pU12 R2
2
m1 pU12 2 4f1 R1 R12 X1 X 2
5 5 Bm m 5 0.7 6 6 2 pFe f1 Bm ( 1.3) ( ) pFe 6 ( 6 f )1.3 1 5
I m I1 pCu
《电机学》 第六章 同步电机 20
pCu 2
sTem sPem 1
Tem CM m I 2 cos2
《电机学》 第六章 同步电机
7
5.13一台笼型异步电动机,原转子铜条改为铝条,如输出同 样的功率,试问对sN、cosφ 1、η N、I1N等都有何影响?
① ② ③
答:将转子铜条改为铝条,相当于转子电阻R2增大。 R2↑→Ist↓→ Tst↑、sm↑,Tmax不变。 P2不变,由图s↑,n↓ R2↑,外加电压不变,无功不变,输出功率不变,电 机从电网吸收的有功功率不变,忽略电机损耗,可以 认为cosφ 1基本不变。
《电机学》 第六章 同步电机
16
《电机学》 第六章 同步电机
17
(1)sN=0.03733 km=2.13=1/2(sm/s+s/sm)→→sm=0.15 (2)s=0.02代入, Tem=Tmax/[(1/2)(sm/s+s/sm)]=1465N.m
《电机学》 第六章 同步电机
《电机学》 第六章 同步电机
11
《电机学》 第六章 同步电机
12
答:起动时串联,运行中并联。 正常运行的一台电机I1st、T1st; 运行时并联:2I1st、2T1st。 启动时串联:每台电压为1/2UN,起动电流1/2I1st(降 低了1/4);每台电机的起动转矩1/4T1st(降低了 1/4) 。 这样的起动相当于降压起动。
5 5 答: m m I m I m cos 1 6 6 f1 X m ( 2f1Lm ), m 饱和程度 Lm
( f1 n1 6 n1 ) n 5
sm 1/ f1 Tmax 1/ f12
I st : f1 X1 X 2 I st Tst
《电机学》 第六章 同步电机
1
5.9 异步电动机等效电路中的附加电阻的物理意义是 什么?能否用电抗或电容代替这个附加电阻? 答:异步电动机等效电路中的附加电阻为代表总机功 率的一个虚拟电阻,用转子电流在该电阻所消耗的功 率来等效代替总机械功率(包括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 和机械损耗、附加损耗等)。 因输出的机械轴功率和机械损耗等均属有功性质, 因此,从电路角度来模拟的话,只能用有功元件电阻, 而不能用无功元件电感或电容来等效代替。
m1 pU12 R2 Tst 2 2 X 1 X 2 2f1 R1 R2
4
《电机学》 第六章 同步电机
5.12 绕线异步电动机,若(1)转子电阻增加一倍(2)转 子漏电抗增加一倍(3)定子电压的大小不变,而频率由 50Hz变为60Hz,分别对Tmax、Tst有何影响。
《电机学》 第六章 同步电机
3
5.11 漏电抗大小对异步电动机的运行性能,包括起动 电流、起动转矩、最大转矩、功率因数有何影响? 答: X↑→Ist↓; Tmax、Tst∝1/X→X↑→Tmax↓、Tst↓↓ ; cosφ 1:电阻有功成分↓,电抗无功成分↑→功率 因数变差。
m1 pU12 Tmax ) 4f1 ( X 1 X 2
《电机学》 第六章 同步电机 15
电动机的转向取决于旋转磁场的转向。电容运转电动 机是将电容器接入一相绕组,使该相绕组的电流超前 没有接入相绕组的电流一个角度,气隙中形成一个旋 转磁场,方向为超前电流转向滞后电流相。需要正反 转的电容运转电机一般两相绕组对称,电容器接入不 同相,就可以有不同转向。再有,只要将任一个绕组 两端对调接线即可。 罩极电机是利用短路环的作用,产生旋转磁场,旋转 方向从未罩极转向罩极端,对于己经制造好的罩极电 机,无法改变旋转方向。
m1 pU12 Tmax ) 4f1 ( X 1 X 2
m1 pU12 R2 Tst 2 X 1 X 2 2 2f1 R1 R2
Tem 2s Tmax sm
P2 T2
R2 sm X 1 X 2
《电机学》 第六章 同步电机 6
《电机学》 第六章 同步电机
14
Y内外断线,效果一样,单相运行,磁势都成为脉振磁势。 可以继续运行,但不能再起动。 ∆外断线,脉振磁势:可以继续运行,但不能再起动。 Δ 形绕组内部断线,旋转磁势:可以继续运行,也可以再 起动。 如果Tmax>T2,则电动机还能继续运行,由于电动机的负载不 变,定子电流会超过额定值,转速↓,噪音↑,长时间运 行会烧坏电机。 如果Tmax<T2,电动机的转子会停转,由于这时电源电压仍加 在电机上,定、转子电流将很大,如果不及时切断电源, 将有可能烧毁运行相的定子绕组。
《电机学》 第六章 同步电机 5
5.13一台笼型异步电动机,原转子铜条改为铝条,如输出同 样的转矩,试问对sN、cosφ 1、η N、I1N等都有何影响? 答:铝较铜的电阻率大,将转子铜条改为铝条,转子电阻 R2增大。 ① R2↑→Ist↓→Tst↑、sm↑,Tmax不变。 ② TL不变,s↑,n↓ ③ P2∝n,n↓→P2↓
《电机学》 第六章 同步电机
2
5.10 三相异步电动机带额定负载运行时,如果负载转 矩不变,当电源电压降低时,电动机的Φ m、Tmax、Tst、 I2和s(n)如何变化?
答:最严重的是停机事故(T2>Tem),若无保护及时切断 电源,将过热烧坏; Φ m∝U→下降; 电机在稳定运行时,Tem=T2+T0,若T2不变,Tem物理 表达式知→I2; Tmax、Tst∝U2→下降; s增大;n下降
I st U1 ( R1 R2 ) 2 ( X 1
X2 R2
U1 X 2 ) 2 Z k
2 arctg1
m1 pU12 R2 Tst 2 X 1 X 2 2 2f1 R1 R2
10
《电机学》 第六章 同步电机
18
(1)sN=0.0167 PemN=pcu2/sN=3I22R2/sN=107784.4W TemN= PemN/Ω1=686.2N.m (2)s=0.2533 Tem恒定调速,R2/sN=(R2+RΩ) /sN RΩ=0.2135
《电机学》 第六章 同步电机 19
一台50Hz交流电机,通入60Hz的三相对称交流电流,输出 转矩不变不变。分析Xm、Im、cosφ1、n、n1、sm、Tmax、Ist、 Tst、η 、温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