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新药上市前研究

合集下载

新药临床研究各期内容及目的

新药临床研究各期内容及目的

新药临床研究各期内容及目的【新药临床研究各期内容及目的】一、前期研究1.1 预临床研究预临床研究是在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基础上,对候选新药进行初步评估,包括药物代谢、药动学、毒性学等方面的评估。

1.2 临床前研究临床前研究是将候选新药应用于非人类对象,如细胞、动物等,评估其安全性、毒性、有效性等指标,进一步确定其在人体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临床试验阶段2.1 临床试验第一期临床试验第一期主要评估新药在健康志愿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动学特性,确定其适宜的剂量范围。

2.2 临床试验第二期临床试验第二期是在小规模患者中进行的,旨在进一步评估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确定其用药方案。

2.3 临床试验第三期临床试验第三期是在大规模患者中进行的,旨在充分评估新药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情况,为新药的上市申请提供充分的临床数据。

三、后期研究3.1 新药上市后研究新药上市后研究是指在新药上市后对其进行长期、大样本的监测,以评估新药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3.2 优化研究优化研究是在新药上市后,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对其用药方案、剂量等进行进一步优化的研究。

【附件】本文档附件包括:2:研究报告撰写指南;3:伦理委员会审查表格;4:临床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介绍;5:研究药物使用及剂量说明书。

【法律名词及注释】1:新药:指未经全球上市或本国市场批准销售的药物。

2:预临床研究:在正式进行临床试验之前,通过离体实验和动物实验评估新药的性质和效果。

3:临床前研究:在进行人体临床试验之前,通过动物模型等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5:毒性学:评估药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和危害性,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

6:药物耐受性:指机体对药物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

7:有效性:指药物对治疗对象的治疗效果和疗效。

8:不良反应:指使用药物后出现的不良的生理或心理反应。

新药临床前研究方法

新药临床前研究方法

应取注射部位的血管、周围组织行病理组织检查;必要时行恢复期观察。
过敏性试验:全身过敏:白色豚鼠 阳性对照药:10%人血白蛋白或新鲜 蛋清 皮肤过敏:白色豚鼠 阳性对照药:2,4-二硝基氯代苯 1%致敏浓度 0.1%激发浓度 溶血性试验 试管观察法
18
动物实验中“3R”原则
减少(Reduction)
13
* p<0.05
三 、毒理学研究
1)急性毒性(Acute toxicology)
2)长期毒性(Chronic toxicology)
3)特殊毒性(Special Test)
14
1)急性毒性试验
(1)LD50测定:选用拟推荐临床试验的给药途径,观察一次
给药后动物的毒性反应并测定其LD50。 (2)最大给药量试验 如因受试药物的浓度或体积限制,无法测出LD50时,可 做最大给药量试验。试验应选用拟推荐临床试验的给药途 径,以动物能耐受的最大浓度、最大体积的药量一次或一 日内2~3次给予动物。
11
举例: jervine m/z: 426.3008
化合物离子流图
化合物标准曲线
12
药时曲线及药代参数
介芬胺在大鼠体内代谢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5 30
血药浓度 μ g/L
25 20 15 10 5 0 0 5 15 30 45 60 120 给药时间/ m i n 180 300
人参组 空白组
2.最大效应(Emax):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药物效应不再增强,这
一极限即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3.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4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第六讲 新药上市前研究

第六讲 新药上市前研究

4、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随机 (2)对照 (3)重复 (4)客观 (5)多中心 (6)符合伦理道德
(1)随机
随机分配:随机分配的目的是进入处理组或 对照组机会均等,包括混杂因素的机会相等 ,增加了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减少了 主观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①完全(单纯)随机分配 ②区组随机分配 ③分层随机分配 ④配对设计
❖ 相互对照:几组病人给以不同的措施,将其结
果互相比较。
❖ 剂量-反应对照:将试验药物设计成几个剂量,
而受试者随机地分入一个剂量组中,(安慰剂对 照为零剂量),观察结果。
❖ 外部对照(历史对照):同种病人不治疗、
相同治疗或不同治疗的数据对照。
❖ 安慰剂对照:安慰剂其外观(如剂型、大 小、颜色、重量、气味、口味)、给药途 径、甚至病人的感觉均与试验药物相同, 但不含药物的有效成份。
FDA批准 2.5 审批过程
20%
—————————————————————————
上市后监测(临床试验Ⅳ)、大规模生产、分发推广、宣传教育
—————————————————————————
据统计:仅约1/8000~1/10000实验研究的药可进入市场,
约1/40000新药能成为实用价值的药物;开发一
缺乏一致性
例:甲、乙两位眼科医生检查同样的眼底图象100张,检查结果 见下表:

甲医生
乙 医 生

轻或无视 网膜病
中或重度 视网膜病
合计
轻或无视 中或重度 合计 46(a) 10(b) 56(a+b)
12(c) 32(d) 44(c+d) 58(a+c) 42(b+d) 100(N)

新药上市前研究课件

新药上市前研究课件

药物临床试验阶段
对经过初步研究的药物进行人 体试验,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 性。
药物上市申请阶段
完成临床试验并提交药物上市 申请,经过审批后药物可上市
销售。
药物研发的法规和要求
国内外法规和指导原则
如《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等,对药物研发的流 程、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03
新药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的法规和要求
法规要求
根据国际药物临床试验法规要求 ,新药在上市前需要进行多阶段 临床试验,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
效性。
伦理审查
临床试验需通过独立的伦理审查, 确保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得到保障 。
质量标准
临床试验需遵循严格的质量标准, 包括试验设计、数据收集、分析等 环节。
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
03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新药研发的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鼓励
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新药的研发和创新。
新药研发的未来展望和发展趋势
个性化治疗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发展,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 化治疗将成为未来新药研发的重要方向。
细胞疗法和基因疗法
细胞疗法和基因疗法是新药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能够从根本上 治疗一些难治性疾病。
新药上市前研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件
目录
• 新药研发概述 • 新药临床前研究 • 新药临床试验 • 新药注册申请与审批 • 新药上市后研究 • 新药研发的未来趋势和挑战
01
新药研发概述
药物研发的流程和阶段
药物发现阶段
确定药物的靶点,筛选和优化 先导化合物。
药物临床前研究阶段
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系统的药理 学、药代动力学、安全性评价 等研究。

新药研发与上市进程探究

新药研发与上市进程探究

新药研发与上市进程探究一、引言在当代医学领域中,新药研发与上市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随着药物治疗领域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对新药品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然而,新药研发过程不仅周期长,投资成本高,且存在着高风险。

对此,本文将从药物研发的背景、研发阶段与投资成本以及上市进程与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更好的理解新药研发与上市的全过程。

二、药物研发的背景1. 生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药物研发的前景也愈加光明。

目前,通过先进的生命科学技术来发现新的药物靶标、研发新药分子已成为医药行业的主要趋势之一。

遗传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的技术不断发展,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更多的策略和方法。

2. 健康需求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使得医药行业更加注重研发具有特定作用的药物,以满足老年人群的医疗需求。

三、新药研发的阶段与投资成本1. 前期药物研发前期药物研发是药物研究的最初阶段,包括药物发现、药物生物学特性研究、药效学研究等。

这是整个研发过程中最为基础的阶段,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资源。

据统计,药物研发的前期研究资金占整个研发阶段投入的30%以上,周期一般在1~2年左右。

2. 临床前研究阶段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的第二个阶段,包括药物生物学特性研究、动物实验、体外实验等,旨在评估药品的安全性和药效学特性。

临床前研究也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最为费时、费力、风险最高的一环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资源。

临床前研究资金占整个研发阶段投入的40%以上,周期一般在2~3年左右。

3. 临床试验阶段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的阶段,也叫人体实验阶段,旨在评估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品在临床试验阶段,需要完成多个流程的试验,包括I期、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

整个临床试验阶段资金占整个研发阶段的投入60%以上,周期一般在5~7年左右。

药物研发中的临床前研究确保药物安全与有效性

药物研发中的临床前研究确保药物安全与有效性

药物研发中的临床前研究确保药物安全与有效性药物的研发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涉及到从药物的合成到药物临床应用的几个重要阶段。

其中,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确保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临床前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一、药物研发过程简介药物研发是一个由药物发现到药物上市的复杂过程。

首先,研究人员需要发现和分离具有潜在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并进行大量的体外筛选。

随后,药物需要通过临床前研究,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以及毒理学评估,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经过临床试验成功的药物将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二、临床前研究的内容1. 药物吸收研究药物吸收是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和作用的重要环节。

在临床前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研究药物的吸收率、吸收速度以及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

2. 药物分布研究药物分布研究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药物分布的特点会对其作用效果和副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测定药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浓度、药物在血液中的蛋白结合率等指标,评估药物的分布特点。

3. 药物代谢研究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生物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代谢研究旨在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代谢酶以及代谢物对药效和毒性的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以及模拟药物代谢的技术手段,研究药物代谢过程。

4. 药物排泄研究药物排泄是药物在体内被清除的过程。

药物的排泄途径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作用效果。

研究人员通过测定药物在尿液、粪便中的排泄速率和排泄率等指标,评估药物的排泄特点。

5. 毒理学评估毒理学评估是临床前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进行一系列有关药物毒性的研究,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以评估药物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和安全性。

三、临床前研究的意义1. 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临床前研究可以在早期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潜在风险,以及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特点。

药物开发中的临床前研究

药物开发中的临床前研究

药物开发中的临床前研究药物开发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其中临床前研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临床前研究是指在将药物引入临床试验之前进行的各种实验室和动物实验的研究工作。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后续的临床试验提供科学依据。

1. 药物发现与筛选在药物开发的初期,大量的化合物被设计和合成。

这些化合物经过筛选和评估,选择出具有潜在药理活性的分子。

通过实验室测试,筛选出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药物候选者。

2. 体外实验一旦药物候选者确定,临床前研究进入体外实验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研究、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研究。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人员可以评估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溶出度等性质,以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PK/PD参数。

3. 动物实验在体外实验的基础上,药物候选者需要进行动物实验以进一步评估其药物代谢、毒性和药效。

动物实验可以提供关于药物在整个生物体中的行为以及毒性的重要信息。

常用的动物实验包括毒理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效学研究等。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确定药物的最佳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并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安全性评价临床前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这包括一系列的毒理学研究,例如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研究、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研究等。

这些研究旨在评估药物在体内是否会引起毒性反应,并确定其安全剂量范围。

5. 临床前药物药理学临床前研究还包括药理学研究,以评估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理解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方式,并确定合适的治疗靶点和途径。

6. 制备与回收技术研究在临床前研究的最后阶段,需要对药物进行制备与回收技术研究。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药物的合成工艺、纯化和制备技术,以及药物的稳定性和制备量的控制。

制备与回收技术研究的目标是制定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药物的质量和一致性。

在完成临床前研究之后,药物才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新药临床前研究方法课件

新药临床前研究方法课件
11
举例: jervine m/z: 426.3008
化合物离子流图
化合物标准曲线
12
药时曲线及药代参数
group t1/2(min) Tmax(min) Cmax(μg/ml) AUC(0-t)
AUC(0-∞)
介芬胺体内药物代谢参数
mean 467.703
blank SD
271.834
RSD% 58.121
mean 559.27*
18.3333 12.4722 68.0301 18.3333
19.8957 4.60204 23.1308 22.8795
4022.49 1442.18 35.8529 5883.51
ginseng SD
216.404 8.97527 8.42046 2811.35
RSD% 38.6941 48.956 36.8035 47.7835
中剂量 - 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轻微毒性 ⑶方法与给药途径 临床一致
(Methods and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⑷ 实验周期 (Experimental cycle) 临床给药周期的3-4倍。反复、长期或植入的药,
按最长给药时间,即啮齿- 6月;非啮齿-9月
16
治疗局部应用的药物 Drugs for local application
新药临床前研究方法
1
目录
一、基本概念 二、新药筛选 三、新药临床前研究内容 四、动物实验的3R原则
2
药理学基本概念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包括药效学和药动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
机体
药物代谢动力学
3
药物效应动力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新药上市前研究
———————————————
——————————————————————
开放试验 知道
知道
知道
单盲法
不知道 知道
知道
双盲法
不知道 不知道
知道
三盲法
不知道 不知道
不知道
—————————————————————— 据统计在文献报告72项精神药品的临床试验
➢ 新药的定义 ①药物学观点:指化学结构、药物组成或药理作用
不同于现有的药物。 ②药政的要求: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已生产过
的药品,凡增加新的适应症,改变给药途径和改 变剂型的亦属新药范围。 中药:根据中国传统理论研制的药物。 西药:根据现代理论研制的药物。 生物技术药物: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单克隆抗体技 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抗体或核酸类 药物。
寿命表分析 分层分析 多因素分析
第六讲新药上市前研究
㈤应注意的问题 1、依从性 2、医德问题 3、安慰剂效应 4、差别显著性与临床效果
第六讲新药上市前研究
•一、新药的概念与分类
药品的定义 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
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 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第六讲新药上市前研究
第六讲新药上市前研究
2020/11/28
第六讲新药上市前研究
•临床试验,通常是指用来比较不同的处理 (药品或治疗方法)对某种疾病的疗效的随机 双盲对照试验。临床试验有两个基本特点:试 验与观察的对象是人 — 既有生物性又有心理 与社会性,非常复杂;它是医学实践与科学实 验的结合点 — 既要有可行性又要有科学性。 在人体上做试验,又难免涉及伦理问题和法律 问题。新药临床试验是指任何在人体上进行的 关于新药效应的一系列实验性研究,以证实或 揭示试验用药的作用、不良反应及药物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用药的疗 效与安全性
现象和霍桑效应及不能预知的结局对结果 的影响。 2)对照的类型 空白对照:对照组不给任何治疗措施 用于:A、病情较轻,没有危险性,又没有好的
治疗措施的疾病;B、由于处理手段非常特殊, 安慰剂盲法试验无法执行,或者执行起来极为 困难;C、试验药的不良反应非常特殊,以致于 使研究者处于盲态。
第六讲新药上市前研究
第六讲新药上市前研究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999年9月1日正式发 布的《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规范是根 据我国的药品管理法,参照国际惯例/规范 GCP制定。发布之前,经过试行阶段,所以 其中的有关规定,既符合国情,又有利于我 国的医药工业与国际接轨。美国国立卫生研 究院每年花近亿美元资助近千个临床试验方 面的项目,尤其是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的大 规模多中心试验项目费用数以百万计。我国 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为保障 受试者的安全和利益,避免重复,保证质量, 临床试验事先必须获药政管理部门的批准。
第六讲新药上市前研究
•对照:设立对照的目的是排除非处理作用对结果的 影响。不设对照可能出现的问题。 •1、不能预知的结局 •2、向均数回归 •3、霍桑效应 •常用的对照方法:1、空白对照;2、安慰剂对照;3 、有效对照;4、交叉对照;5、相互对照
第六讲新药上市前研究
②对照: 1)设立对照的必要性:能排除向均数回归
❖ 外部对照(历史对照):同种病人不治疗、
相同治疗或不同治疗的数据对照。
③样本大小
第六讲新药上市前研究
❖ 安慰剂对照:安慰剂其外观(如剂型、大 小、颜色、重量、气味、口味)、给药途 径、甚至病人的感觉均与试验药物相同, 但不含药物的有效成份。 目的在于消除由于心理因素所形成的 偏倚,控制安慰剂作用;消除疾病自然进 展的影响,可以分离出由于试验药物所引 起的真正不良反应。
❖ 有效对照(阳性药物对照);给予对照组 已经证明有效的药物,将试验药物的疗效 与已知有效药物疗效进行比较。
第六讲新药上市前研究
5、盲法的应用 为了减少试验中的偏性,排除病人和研
究人员的主观因素和“安慰剂效应”以便获 得可靠的试验数据。“设盲”是指试验药和 安慰剂(或阳性对照药)均以密码或代号 表示,受试病人,研究人员、数据审查委 员会,试验辅助人员,监测人员及统计学 家均属于设盲对象。

•处理组
•人 机 随 •群
•非处理组
•将来
•有 效 •无 效 •有效
•无 效
第六讲新药上市前研究
•设计与实施
•病例选择:研究对象可比;尽可能多 的病例数量。如果为新药,试验只限于 24~40岁的男性。先应制定标准: •1、诊断标准 •2、纳入标准 •3、排出标准
第六讲新药上市前研究
㈢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 1、确定临床试验目的 2、引导试验(预试验)
中,开放试验获得的阳性率为83%,双盲试验阳 性率仅为25%
第六讲新药上市前研究
6、结局变量的选择 ①一级终点:有效率、治愈率、病死率、
生存率、不良反应率 ②二级终点(代用终点):间接指标(如
血压、血脂等) 注意指标客观、可靠、特异
第六讲新药上市前研究
㈣资料的分析和总结 1、描述性分析 2、两组(或多组)结果的分析比较 3、其它分析:剂量-反应分析、
第六讲新药上市前研究
•临床试验的概念和应用
1、概念:为了观察一种药物或者其它的处 理方法的效果,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随 机给与这种药物于其中一组,另一组使用 安慰剂或者其它药物作为对照,随访一段 时间,分析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结果。
2、应用 ①药物疗效评价 ②药物安全性评价
第六讲新药上市前研究
•临床实验示意图
❖ 交叉对照(自身对照):每一例病例既在实
验组,以在对照组,此法可比性好,研究效率 也可提高。要求第一阶段的治疗结果不会影响 第二阶段的治疗。
❖ 相互对照:几组病人给以不同的措施,将其结
果互相比较。
❖ 剂量-反应对照:将试验药物设计成几个剂量,
而受试者随机地分入一个剂量组中,(安慰剂对 照为零剂量),观察结果。
为了预先获得某些信息和找出为进一步 试验所必须的规律和运作方法,在临床研 究的各期进行。 3、确定研究对象 ①病例:住院病例、门诊病例
注意病例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 标准和受试病人的环境。
第六讲新药上市前研究
•随机分配:随机分配的目的是进入处理组或 对照组机会均等,包括混杂因素的机会相等 ,增加了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减少了 主观因素对实验的影响。①完全(单纯)随 机分配 •②区组随机分配 •③分层随机分配 •④配对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