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皮诗趣话

合集下载

剥体诗(又称剥皮诗)

剥体诗(又称剥皮诗)

剥体诗(又称剥皮诗)剥体诗,读音为bō tǐ shī ,是一个汉语词语。

诗文最忌讳模式化和套用他人的词句,但也有例外。

有人有意将一些名诗改动少量词语,从原诗中剥离出来,这就是改句,改出来的诗就叫剥体诗,也称剥皮诗。

简言之,剥体诗就是从原诗中改出来的诗。

剥皮诗的涵义及其发展剥皮诗又称戏仿诗、依访诗、套改诗、仿拟诗,也有人叫它剥皮打油诗,是古代幽默杂体诗的一种。

剥皮诗通常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做基础,运用删节、增添、颠倒、调整或仿拟的手法,改动一些字,使原意更好或失去原意。

赋予该诗以新奇的内容,使所得的新诗产生与原诗对比鲜明的意趣。

剥皮诗的目的一般多是为了幽默讽刺抑或另有所寓,与古今诗体别而不同,自成一格,境界上亦另有一重天地。

因其植根于名篇肌体之上,籍于名篇之影响力,借古讽今,寓庄于谐,读来滑谑间作,妙趣横生,诗意盎然,很是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因而不仅常人喜欢做,即便是古今的一些名人大家也时常为之。

剥皮诗与诗词的修改有本质质上的区别,诗词的修改是润色,是点铁成金,为的是使原诗更好,而剥皮诗则是使原诗变色变味,改头换面抽筋换骨。

这类谐谑剥皮打油诗,虽然多数并无多大思想价值,但能给人以愉悦和美感,也有部分像投枪像匕首,战斗性极强。

由于它的多种功能,故能传之于世,博得人们喜爱,文人骚客们也喜欢写,故事小说戏剧中也常有它的身影。

剥皮诗最早见于唐代。

据刘肃《大唐新语》载,唐人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他往往将一些名家名篇施以剥皮、剔肉、脱胎、换骨的酷刑,从而炮制出一些剽窃作品,被人称作“活剥张昌龄,生吞郭正一”,这也正是成语“生吞活剥”的由来。

例如,李义府写了一首诗: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

自怜廻雪影,好取洛川归。

张怀庆看后觉得不错,就每句添两个字,改装成一首七绝充作自己的作品: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

照镜自怜廻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

可笑的是,就是张怀庆这个鄙劣的文章窃手,却成就了妙趣横生的“剥皮诗”和“生吞活剥”这个家喻户晓的成语。

有趣的“剥皮诗”_对联大全

有趣的“剥皮诗”_对联大全

有趣的“剥皮诗”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一种颇受文人青睐的绝妙文体“剥皮诗”,即把名人名诗反其意加以改动而成为新诗,此诗曰:“剥皮诗”。

这种诗让人耳目一新,读之会会心一笑。

北宋被誉为“神童”的汪珠曾作《劝学》诗:“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人”。

诗中尽道读书的好处。

但明代御史冯徽因直言劝谏被罢官充军辽东,流放中心生感慨,改写了《劝学》诗以发泄胸中的愤懑:“少时休勤学,文章误了身。

辽东三万卫,尽是读书人”。

用读书人受迫害,来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黑暗。

南宋皇帝偏安临安,不思收复失地,整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歌舞升平。

林升作《题临安邸》诗予以嘲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抗战时期,有人见半壁河山沦陷,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国难当头,达官贵人却不以为忧,照旧吃喝玩乐,不由愤而仿林升赋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嘉陵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渝州当石头”。

鞭挞得可谓入木三分。

“剥皮诗”虽然在我国文学史上留笔不多,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为言志抒情增趣生辉,为日常添乐加味,不失为好文体,值得继承发扬。

撕破脸皮的古诗词

撕破脸皮的古诗词

表达撕破脸皮的古诗词1. 《述国亡诗》作者:花蕊夫人(五代)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2. 《鄘风·相鼠》作者:(《诗经》佚名)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3. 《杂诗》作者:曹植(三国·魏)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4. 《赠萧瑀》作者:李世民(唐)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5. 《题李凝幽居》作者:贾岛(唐)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6. 《绝句》作者:杜甫(唐)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7. 《咏针》作者:文映江(清)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8. 《不第后赋菊》作者:黄巢(唐末)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9. 《鹤林玉露·甲编·卷六》中的诗句(节选)作者:罗大经(南宋)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10. 《上李邕》作者:李白(唐)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剥皮诗趣话

剥皮诗趣话

剥皮诗趣话剥皮诗趣话剥皮诗通常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做基础,颠倒、删除、增添或者改动几个字,使原意更好或失去原意,借古讽今,变成另一种意义。

因其扎根于名篇肌体之上,故极易为人们所传诵;又由于它带有游戏性质,所以其诗往往滑谑间作,妙趣横生。

例如,明代广东有两个秀才因为争考试成绩的排名先后而大打出手,一人的头巾被扯烂,一人的脑袋被打破。

此事成了儒林笑谈,有人便赋诗“纪盛”:“南北斋生多发颠,春来争榜各纷然。

网巾扯作黑蝴蝶,头发染成红杜鹃。

日暮二人眠阁上,夜归朋友笑灯前。

人生有架须当打,一棒何曾到九泉。

”此诗的结构、语言与南宋高翥的《清明对酒》(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酒各纷然。

纸灰飞作黑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非常相似。

事实上,它正是对《清明祭酒》进行“剥皮”的结果。

清人戏作《惧内即景》诗:“云淡风轻近晚天,傍花随柳跪床前。

时人不识余心苦,将谓偷闲学拜年。

”此诗脱胎于宋程颢的《春日偶成》,原诗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而改诗只作了六字改变,但对“惧内者”的挖苦可谓入木三分。

而著名作家廖沫沙的“云淡风轻近午天,弯腰曲背到台前。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拜年。

”则把文革时挨斗的情景和心态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虽然也有情趣,但很难令人笑出声来。

今人有《再过桥头斋铺》一诗:“去年今日此门过,人面麻花相对搓。

人面不知何处去,麻花依旧下油锅。

”此诗是唐崔护《题都城南庄》的翻版,仅八字不同,即景抒怀,毫不逊色。

唐杜牧《清明》诗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后有人将其缩为:“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童指杏花村。

”且理由充分:第一句点题,“清明”二字不必书出;第二句“行人”当然在“路上”,“路上”二字是“蛇足”,可删;第三句有问号(?),“借问”二字反嫌累赘;第四句改后精辟,不失原意。

皮皮出号藏头诗

皮皮出号藏头诗

皮皮出号藏头诗
1、
皮毛剥落骨嶙峋,皮里阳秋有几人。

出处不随时世变,号呼长作鬼神邻。

一生事业无穷尽,万古文章自在真。

我亦平原旧宾客,相逢莫惜醉芳春。

2、
皮肤不是一生非,皮肉难为两世悲。

出塞有心终可畏,号风无力更何危。

天涯日月空回首,江上山川自在眉。

欲向此时论往事,白云飞尽碧鸡微。

3
皮囊无用老天公,皮里阳春自不穷。

出处岂关身外事,号呼聊慰病馀衷。

一生饱暖知何有,万古荣枯信可通。

莫道先贤皆寂寞,至今遗像在山中。

4、
皮毛剥落鬓丝垂,皮骨虽枯不受吹。

出入山林真得计,号呼邻里莫相窥。

一生饱暖无多日,百岁光阴又几推。

但使此身常健在,更将何事苦萦维。

陋室铭的剥皮诗

陋室铭的剥皮诗

陋室铭的剥皮诗
ﻭ毕业ﻭﻭ古往今来,不少人常把前人有影响的诗篇拿来,改动某些字句,赋予新的内容,这种诗谓之“剥皮诗"。

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写得精彩绝伦,后世仿作甚多。

ﻭ《华室铭》云:ﻭ
不在高,有威则名;ﻭ
ﻭ职不在大,有权则灵.ﻭﻭ
斯是别墅,唯我独尊。

ﻭﻭ
茅台千盏绿,龙井1杯青。

ﻭﻭﻭ谈笑有高,往来无下层。


可以卧枕,醉太平。


无国法之乱耳,无群众之呼声。

ﻭﻭﻭ廓暖气管,西厢电视屏。

ﻭﻭ
噫嘻乎,何罪之有?ﻭ
又有首题为《教室铭》云: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ﻭﻭ
学不在深,则灵。

ﻭ斯是教室,惟吾闲情。

传得快,翻得勤.
ﻭﻭ琢磨下象棋,寻思看。

ﻭ可以打瞌睡,写书信。

ﻭﻭ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苦心。

ﻭﻭ
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

ﻭﻭﻭ心里曰:混张。

ﻭ。

趣谈“剥皮诗”

趣谈“剥皮诗”
炙 萼 一 螯■ I l { i k
中同是一个诗歌 的国度 ,诗可庄 可谐 。 “ 剥皮诗”就是 “ ”趣诗 的 谐


_ I
讥讽当年学阀摧残迫 害青年 的 卑劣行

种。 “ 剥皮诗”是 “ 拟古 诗”的昵
以上所选 的 “ 皮诗 ” 剥 ,都是顺
原诗创 意而下 , 还有一种反 意 “ 剥皮 诗” 。 汪精卫因刺杀摄政王载沣而被捕 时曾口占一首五 言绝句 : 慷慨过燕 市,从容 作楚囚。 】 刀 成一快,不负少 年头j
友 如相问 ,一 片冰心在玉 壶。 ”表达
我们 的生活和写作 中,借助一种文体
或者 名篇进行再创造是允许 的,不过 要 注意创新 ,要赋予新意 ,不能流于
形式 、 流于低俗。 @
鲁迅 先 生 曾 “ ”曹植 《 剥 七步
诗》: “ 豆 燃 豆 萁 , 萁 在 釜 下 煮 泣——我 燃 你熟 了 ,正好 办 酒席 ! ”

部分是让人深省的 , 就是带血的 那 笑了。
觉哉闻讯后 , 仿王 昌龄 的诗写 了一首 讽 刺吴佩 孚的剥皮诗 : “ 自日青天竞
倒吴 , 炮声送客火车孤 ;洛 阳亲友如 相问 ,一片雄心在酒壶 。 ”
“ 剥皮诗”是一种仿拟之作 ,在
唐朝诗人王 昌龄的名 诗 《 蓉楼 芙 送辛渐》 原来是这样写的 : “ 雨连 寒 江夜人吴 ,平明送客楚 山孤 ;洛阳亲
云淡风清近晚天,傍花随柳跪床 前。
这 首 剥皮 诗剥 去 汪精卫 的画 皮 ,使汪精卫丑态毕露 郭沫若也 曾将曹 植的 《 七步诗》
“ 剥皮” :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亦灰。 不为同根 生,缘何甘 自毁. .
将七步诗变成 了兄弟 卡助 ,相互 } 1

开心有趣的打油诗

开心有趣的打油诗

1、《割肉诗》东方东方,你太鲁莽,肉还没分,怎能领赏?拔剑割肉,举止豪爽,割肉不多,还算谦让。

拿给殿军,情义难忘,皇上宽大,谢过皇上。

2、《瞒人汉》唐·寒山我看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3、《登山》司马光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岭头上。

乾坤只在掌握中,五湖四海归一望。

4、《睡丞》宋·陆游相对蒲团睡味长,主人与客两相忘。

须臾客去主人觉,一半西窗无夕阳。

5、《几何诗》人生在世能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

学了几何值几何?不学几何又几何?6、《你姓胡来我姓章》你姓胡来我姓章,你讲什么新文学,我开口还是我的老腔。

你不攻来我不驳,双双并坐,各有各的心肠。

将来三五十年后,这个相片好作文学纪念看。

哈哈,我写白话歪诗送把你,总算是俺老章投了降。

7、《题李白墓诗》采石湾头一堆土,李白文章冠今古。

来的去的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刀斧。

8、《四菜一汤》皇帝请客,四菜一汤。

萝卜韭菜,着实甜香。

小葱豆腐,意义深长。

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9、《夏鼐同志吓一跳》白夜夏鼎同志你可好?夏鼐同志吓一跳:偷我头上一个乃,还来同我打交道!10、《雪诗》张打油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11、《雪诗》张打油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12、《围城诗》张打油天兵百万下南阳,也无救兵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13、《求职打油诗》天生我材必有用,无人生来啥都懂。

是驴是马遛一遛,用了才知中不中。

天下人人不类同,哪能凭龄分虫龙。

新人老人一样拢,公司利益才最重。

老人当属日当中,维持兴隆挑大栋。

新人当属日近中,将来兴隆不落空。

仰天大笑志不穷,我辈岂是把蒿弄?莫惜本是一路人,花开花落我最红。

14、《打工诗》领活的、打号的,出了毛病胡闹的;推刀的、画皮的,一天到晚挨呲的;蹬车的、质检的,没事总爱翻脸的;管事的、机修的,闲着没事泡妞的;打节的、锁眼的,一天到晚熬点的;锁钉的、点纤的,待着没事伺鞭的;封箱的、装袋的,三天两头夜战的;放活的、放料的,出了乱子上吊的;车间的、后道的,日久生情放炮的;看门的、扫地的,内容是他们创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剥皮诗趣话剥皮诗趣话剥皮诗通常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做基础,颠倒、删除、增添或者改动几个字,使原意更好或失去原意,借古讽今,变成另一种意义。

因其扎根于名篇肌体之上,故极易为人们所传诵;又由于它带有游戏性质,所以其诗往往滑谑间作,妙趣横生。

例如,明代广东有两个秀才因为争考试成绩的排名先后而大打出手,一人的头巾被扯烂,一人的脑袋被打破。

此事成了儒林笑谈,有人便赋诗“纪盛”:“南北斋生多发颠,春来争榜各纷然。

网巾扯作黑蝴蝶,头发染成红杜鹃。

日暮二人眠阁上,夜归朋友笑灯前。

人生有架须当打,一棒何曾到九泉。

”此诗的结构、语言与南宋高翥的《清明对酒》(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酒各纷然。

纸灰飞作黑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非常相似。

事实上,它正是对《清明祭酒》进行“剥皮”的结果。

清人戏作《惧内即景》诗:“云淡风轻近晚天,傍花随柳跪床前。

时人不识余心苦,将谓偷闲学拜年。

”此诗脱胎于宋程颢的《春日偶成》,原诗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而改诗只作了六字改变,但对“惧内者”的挖苦可谓入木三分。

而著名作家廖沫沙的“云淡风轻近午天,弯腰曲背到台前。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拜年。

”则把文革时挨斗的情景和心态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虽然也有情趣,但很难令人笑出声来。

今人有《再过桥头斋铺》一诗:“去年今日此门过,人面麻花相对搓。

人面不知何处去,麻花依旧下油锅。

”此诗是唐崔护《题都城南庄》的翻版,仅八字不同,即景抒怀,毫不逊色。

唐杜牧《清明》诗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后有人将其缩为:“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童指杏花村。

”且理由充分:第一句点题,“清明”二字不必书出;第二句“行人”当然在“路上”,“路上”二字是“蛇足”,可删;第三句有问号(?),“借问”二字反嫌累赘;第四句改后精辟,不失原意。

这样的缩诗改诗,实质也叫“剥皮”,名之曰“减字剥皮诗”。

唐代魏扶担任地方科举的主考官时写了一首七言绝句:“梧桐落叶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

”前两句渲染了考场的肃穆气氛,也表示了坚决杜绝舞弊的决心。

后两句是说:自己也经历过应考的辛苦,如今一定要善待应试者。

可是,此人言行不一,评卷极其苛刻,导致考上的人极少,引起应试者的强烈不满。

有一个考生就将他各句诗的头两个字抹掉,使它成了一首五言绝句:“落叶满庭阴,朱门试院深。

昔年辛苦地,今日负前心。

”这一来,最后一句的意思就与原作完全相反,气得魏扶吹胡子瞪眼。

这也是一首成功的减字剥皮诗。

唐代诗人李义府有一首很有情味的五绝:“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

自怜回影雪,好取洛川归。

”而高宗时一个喜弄文墨而水平甚低的县令张怀庆却认为它写得不够好,就在每句的前头各加上两个字,变成一首七绝:“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

照镜独怜回影雪,来时好取洛川归。

”结果前两句被“剥”得狗屁不通,后两句被加了水,诗味大减,因此被人讽刺为“生吞活剥”。

这样的增诗改诗,也是剥皮诗的一种,名之曰“增字剥皮诗”。

年青时代的汪精卫是激进的民主革命者,1910年不顾危险去刺杀清朝摄政王载沣。

失败被捕,曾写诗表达从容就义的决心:“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

”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在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历任要职,但1938年12月却公开投靠日本帝国主义,成了臭名昭著的大汉奸。

诗人陈剑魂因此将他那首诗“剥皮”:“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

恨未引刀成一块,终惭不负少年头。

”充满讽刺意味。

这也是一首成功的增字剥皮诗。

这首诗剥去了汪精卫的面具,大快人心,令人拍案叫绝!1925年6月鲁迅先生写过一首《替萁豆伸冤》:“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这首诗是鲁迅写来讽刺当时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在北洋军阀政府的支持下镇压进步学生的,显然它是从曹植那首脍炙人口的《七步诗》“剥皮”而来的。

而郭沫若先生的“煮豆燃豆萁,豆熟萁亦灰。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则是郭老“反其意而剥皮”的一首诗。

原诗的中心是“相煎何急”——比喻骨肉自相残害,而改诗则强调“豆熟萁灰”,是出于亲人相助,互相成全,将原诗的贬义翻了个儿,变为褒义。

这样的剥皮诗就可以叫“翻案剥皮诗”了。

1、惧内即景:宋朝程颢有七绝《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清人仿拟此诗,只改动了六个字,戏作《惧内即景》诗,对怕老婆的人挖苦得入木三分。

诗云:云淡风轻近晚天,傍花随柳跪床前。

时人不识余心苦,将谓偷闲学拜年。

2、笑问儿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引起许多游子情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清时有人改动这首诗嘲讽科举制度。

清制规定:童子试除笔试外,还要“当堂提复”--相当于面试。

某人年近半百,尚在为童子试“拼搏”,担心面试通不过,便递去了胡须,假充年轻人,结果仍被淘汰。

友人作诗:老大离乡少小回,乡音未改嘴毛摧。

老妻相见不相识,笑问儿从何处来?3、夜半枪声到客船:苏州寒山寺以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驰名遐迩。

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南侵,广大人发流离失所。

寒山寺也庭院荒芜,游人不前。

有人见此惨象。

遂改张继诗曰:月落乌啼妻哭天,江南劫火不成眠。

姑苏城外寒衣尽,夜半枪声到客船。

4、陈毅写诗挫黑田:1938年夏天,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率领部队进驻茅山,与日冠黑田大佐所率领的“神鹰”旅敌对。

有一次黑田让女秘书给陈毅送去一幅《山川跃马图》,请陈毅题诗留墨。

陈毅在画上题了一首改字七绝,诗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有中华儿女在,不教倭寇度茅山。

并对女秘书说:“回去告诉黑田,有本领请他自己来一趟,我在山门外等他。

茅山虽小,有他一块葬身之地!”黑田打开画卷,读了题诗,听了回话,气得说不出话来。

当夜时分,黑田亲自带着“神鹰队”五十多人,轻装偷袭一支队司令部。

黑田冲进亮着灯光的司令部,只见桌上摆着一盘围棋,棋盘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首诗:虚虚实实变幻多,兵家自当细揣摩。

让开小道三十里,待军来此作俘虏。

黑田知已中计,未曾拔腿,就做了新四军的第一名“佐”字号俘虏。

5、谢觉哉诗讥吴佩孚:唐朝诗人五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云: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927年,国共合作,共同进击北洋军阀。

特别是共产党员叶挺将军领导的独立团,在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中,打得北洋军阀丢盔弃甲。

大军阀吴佩孚只身坐火车逃往洛阳,他在行前声言,今后不问军事、政治,将以饮酒、看花终志。

谢觉哉闻之,乃仿王昌龄诗写道:青天白日竟倒吴,炮声送客火车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雄心在酒壶。

讽刺可谓入木三分。

6、夏衍笑变历史教训:明末清初,有一首传诵一时的打油诗:闻道头须剃,而今尽剃头,有头皆要剃,不剃不成头,剃自由他剃,头还是我头。

请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一九七四年,夏衍在狱中偶然想起,把它改为:闻道人该整,而今尽整人。

有人皆可整,不整不成人,整是由他整,人还是我人,请看整人者,人亦整其人。

7、依样画葫芦:传说清朝有一个文人,路过太行山,在葫芦崖下歇息,在石壁上题诗一首:人见太行愁,我见太行喜。

我不喜太行,家住太行里。

后来,又有一个文人路过这里,读完这首诗,他也想写一首诗作留念,但东想西想总想不出来,后来便在头一个人这计的侧边这么写道:人见葫芦愁,我见葫芦喜。

我不喜葫芦,家住葫芦里。

过路的人们看了这先后两首诗,都议论纷纷,不知是谁便在这后一首诗上面加了横批:“葫芦崖下套诗文--依样画葫芦。

”剥皮诗最早见于唐代。

据刘肃《大唐新语》载,唐人张怀庆(官居枣强尉)“好偷名士文章”,他往往将一些名家名篇施以剥皮、剔肉、脱胎、换骨的酷刑,从而炮制出一些剽窃作品,被人称作“活剥张昌龄,生吞郭正一”,这也正是成语“生吞活剥”的由来。

例如,李义府写了一首诗:“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

自怜廻雪影,好取洛川归。

”张怀庆看后觉得不错,就每句添两个字,改装成一首七绝充作自己的作品:“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

照镜自怜廻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

”可笑的是,就是张怀庆这个鄙劣的文章窃手,却成就了妙趣横生的“剥皮诗”和“生吞活剥”这个家喻户晓的成语。

剥皮诗剥得最好的,要数秦韬玉的《贫女》。

秦韬玉,字仲明,唐僖宗时人,以工部侍郎为田令孜神策判官。

其诗皆是七言,构思奇巧,多有佳句,艺术成就很高,《贫女》是其代表作,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其实是剥自李山甫的《贫女》。

唐李山甫的原诗是这样的:平生不识绣衣服,闲把荆钗亦自伤。

镜里只应谙素貌,人间多自信红妆。

当年未嫁还忧老,终日求媒即道狂。

两意定知无说处,暗垂珠泪湿蚕筐。

秦韬玉据此诗所作的剥皮诗《贫女》,语言清雅,意境浑然,可谓青出于蓝: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套用前人诗歌形式而写成的诗,俗称“剥皮诗”。

它常常套改诗词名篇,在貌似滑稽中寄托辛辣的嘲讽。

例如清朝末年,鸦片大量涌入中国,国内一时炯馆林立,许多人出入其间,醉生梦死。

有人就套用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写了一首“剥皮诗”。

葡萄洋酒夜光杯,欲饮琵琶榻上催。

醉卧烟床君莫笑,古来烟客几人回!这首诗是对吸食鸦片者辛辣的嘲讽,也是对他们沉痛的劝告,可又有几个烟客肯幡然悔悟呢?唐朝有个进士做了主考官,装腔作势地写了一首诗,说自己要做个正派的考官:梧桐叶落满庭阴,缫闭朱门试院深。

曾是昔日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

可惜他并没有这么正直,在主考过程中大肆收取贿赂。

有个读书人将主考官的每句诗删去前两个字,就成了:叶落满庭阴,朱门试院深。

昔日辛苦地,今日负前心。

也有的“剥皮诗”反其道而行之。

在原诗上增添两个字,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汗精卫年轻时因刺杀摄政王载沣被捕,慷慨激昂地赞道: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宋代诗人莫子山有一次到山中一座寺庙里游玩。

他登山游寺,触景生情,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诗人李涉所作的那首脍炙人口的绝句《题鹤林寺僧舍》:“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可后来在与寺庙主持的交谈过程中,莫子山发现这位主持才疏学浅,而且庸俗无聊,与昏醉者无异。

临别时这位主持让莫子山作诗留念,莫子山灵机一动,将李涉那首诗诗句的顺序打乱,使其变为:“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这首诗只将原诗的首尾两句对调,意思就由抒写闲情变成了对不学无术的和尚的讽刺,让人不觉会心而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