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读后感1000字

合集下载

红与黑1000字读后感(精选5篇)

红与黑1000字读后感(精选5篇)

红与黑1000字读后感(精选5篇)红与黑1000字读后感(精选5篇)《红与黑》成书于一八三零年七月革命以前,司汤达竟像是洞悉了历史运动的这一必然趋向。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红与黑1000字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红与黑1000字读后感【篇1】我读完《红与黑》对于连的一大感受就是他十分虚伪。

他崇拜拿破仑,可在市长家里,为了不被别人发现,他不惜烧掉拿破仑的肖像。

他蔑视特权贵族阶级,但是在侯爵家里当秘书时,他却时刻留意谨慎,提醒自我绝对不能表现出对特权贵族阶级的不满与蔑视。

在贝藏松神学院时,他更是虚伪。

明明明白那些所要学习的东西是错误的,还是将自我的思想藏了起来,继续学习。

然而,他也有真诚善良的一面。

在看到贫民所所长哇列诺一家的铺张浪费、肆意享乐的生活状况,他同情贫民的贫苦生活,同情他们连唱歌的权利都被剥夺。

这样的他,是善良的。

最终,在审判庭上,他痛斥了贵族阶级对平民的残害,他敢于直面他的真心,说出了他对贵族阶级的不满与轻蔑。

即使在有机会免于死罪的状况下,他依旧没有动摇;在最爱的女人瑞那夫人和最真诚的朋友傅凯的劝导下,他坚定了自我心中的信念。

这样的他,是真诚的。

正是这样矛盾的性格,使得他的杯具让人心疼。

小说除了对男主人公的塑造令人印象深刻外。

两位女主人也一样。

瑞那夫人的软弱、善良与真诚同样让人心疼。

儿子生病,她不惜把一切错误归结于自我出格的感情上。

对于于连,她深爱着,但是处于社会道德、社会舆论以及对丈夫的那丝同情,她最终只能选取软弱,选取放下。

直到最后于连的枪杀,她依旧原谅,甚至还埋怨自我不该写那封信。

而玛娣儿特,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傲慢。

她在理智与感情中挣扎,她和于连一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对于于连,她的内心也无数次挣扎过、纠结过。

她一方面忘不了于连的平民身份,一方面又把于连的前程想象成完美的无与伦比。

她总自我安慰的告诉自我,只要时机恰当,于连必是有用之才。

但最后她在感情里无法自拔。

杯具总是把美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红与黑》是这部杯具,它撕破了下层人民的努力奋斗,撕破了纯真感情,让人读完回味无穷。

红与黑观后感1000字(4篇范例)

红与黑观后感1000字(4篇范例)

红与黑观后感1000字(4篇范例)写观后感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怎样才能写好红与黑观后感1000字?这里给大家提供红与黑观后感1000字,方便大家学习。

红与黑观后感1000字篇1天知道我为什么会打开那本封存已久的《红与黑》,是因为它的名气,它的作者,还是他那古古怪怪,令人费解的名字,抑或是另有一些别的?我不知道。

我承认,我最初是受他的名气指引而慕名拜读的。

也难怪,一部形成了西方“红学”的著作,我这个被曹老先生深深折服的人,怎么能错过?但司汤达毕竟不是等闲之辈。

总目录下的一句题词就使我万分的不解——“献给少数幸福的人”。

“少数幸福的人”?这些“人”是怎样的人呢?是学者,是商人,是农民,是教师吗?这个“幸福”又是怎样的幸福呢?是健康身体?是知心的朋友?是安稳的工作?是美满的家庭吗?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读完全书,我了解了于连的一生,却仍然不懂这个“幸福”,从小到大读过的有关幸福的文章不计其数,但却都不是这个“幸福”。

要我说,于连一直都很幸福,他19岁时靠自己的聪明当上了市长家的家庭教师,从此不再受父亲的虐待和兄长的欺凌,并且每月还有400法郎的薪水,而此前他仅仅是个贫农的儿子。

难道这不是幸福吗?他为名声显赫的德·拉莫尔侯爵当秘书,由一介平民而成为了上流社会中的一员,整天与一些贵族打交道,难道这不是幸福吗?他曾赢得了两个贵妇人的爱情,一个是有思想有才智的德·拉莫尔小姐,一个是温柔善良的德·莱纳夫人,他经历了“头脑的”和“心灵的”两种爱情,这难道不是幸福吗?我困惑,我迷茫,于连在生命最辉煌的那一时刻凋零,在他死之前竟觉得“明媚的阳光使万物洋溢着快乐”,而且“给了他一种甜美的感觉”。

这就是所谓的“幸福”吗?翻阅许多名家对《红与黑》的评析,虽说众说纷纭,但其实归纳起来通俗一点说:在当时那个社会于连最后是解脱了,所以他是幸福的。

《红与黑》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doc

《红与黑》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doc

《红与黑》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司汤达的《红与黑》,写的是法国青年于连的故事。

下面小编带来的外国名著红与黑读书心得1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外国名著红与黑读书心得1000字1《红与黑》是司汤达的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它展示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社会的广阔图景,涉及了从法国外省到首都巴黎的许多方面的生活风情;上写皇帝首相、王公贵族,下写三教九流、平凡百姓;通过教会、政党以及各阶级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对查理十世统治下的法国的政治斗争、社会矛盾、人情世态、风土习俗,作了真实而又生动的描绘。

小说主人翁于连索黑尔,是一个出身农民家庭但博学多才的青年。

这个出类拔萃的青年雄心勃勃,决不甘于贫贱,一心向往拿破伦时代的沸腾生活,渴望通过从军去建功立业,青云直上。

但在王政复辟时期,在极端反民主的贵族资产阶级统治下的法国,于连看到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只有通过教会一途他才有希望跻身上流社会。

小说题名《红与黑》,红即象征军队,黑即象征教会。

于连开头在维立叶尔市长德.瑞那府上当家庭教师,为了报复贵族资产阶级对他的鄙视,找到迅速爬上去的捷径,使他很快赢得了市长夫人的欢心,成为她的情人,因此得以进入修道院学习,企图以此达到发达的目的。

他最后到了巴黎,又有幸成为德拉木尔候爵的私人秘书,同时勾搭上了候爵的女玛特儿。

正准备和玛特儿结婚,实现自己飞黄腾达的美梦的时候,市长夫人出于嫉妒,在听她忏悔的教士的指使下,给候爵写了一封揭发他丑行的长信,使于连的野心和梦幻完全破灭了。

在他绝望之余,一怒枪击了德瑞那夫人,受到了严厉的审判,终于被送上了断头台,从而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

一心希望摆脱贫贱地位报复上流社会蔑视的于连,是煞费苦心,不择手段的。

他明明崇拜拿破伦,却要当众大骂拿破伦,他明明不信神灵,却要把《圣经》读得烂熟,能够完全背诵。

好虚伪的青年啊!我不了解那时的生活背景,只知道于连为了争名夺利做自己的黄粱美梦而欺骗自己,带着假面具来应酬所有的人,如果我是他,我会很累。

《红与黑》读后感1000字

《红与黑》读后感1000字

《红与黑》读后感1000字《红与黑》读后感1000字(通用10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红与黑》读后感1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与黑》读后感1000字 1《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

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

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司汤达是善于从爱情中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文学大师。

于连的两次爱情都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这是当时阶级角逐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对德雷纳尔夫人后来的确也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但开始是出于小市民对权贵的报复心理。

因此,于连第一次占有德雷纳尔夫人的手的时候,他感到的并不是爱情的幸福,而是拿破仑式的野心的胜利,是“狂欢”和“喜悦”,是报复心理的满足。

如果说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的追求还有某些真挚情感的话,那么于连对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则纯属政治上的角逐,玛蒂尔德既有贵族少女的傲慢、任性的气质,又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影响。

她认为,如果再有一次大革命,主宰社会的必定是像于连这样富于朝气的平民青年。

同于连结成伉俪,既富于浪漫气息,又找到了有力的靠山。

而于连则认为与玛蒂尔德小姐结婚可以爬上高位,青云直上,因此不惜去骗取她的爱情。

但是,于连的两次爱情最终还是失败了。

这是因为在复辟时期,封建势力向市民阶层猖狂反扑。

于连不是统治阶级圈子里的人,那个阶级决不会容忍于连那样的人实现其宏愿。

《红与黑》在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的塑造、匀称的艺术结构和白描手法的运用上都有突出的成就,而司汤达所以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则是因为他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

红与黑读后感高二优秀作文1000字5篇

红与黑读后感高二优秀作文1000字5篇

红与黑读后感高二优秀作文1000字5篇《红与黑》是司汤达的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既是一部刻画官场黑暗的政治小说,也是一部细述真情错爱的爱情小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与黑读后感高二作文1000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与黑读后感高二作文1000字1一个人占有的越多,就被占有的越多。

传说中的辩证法,简洁而生硬。

套用马尔克斯那句经典的开头:多年以后,面对断头台,于连·索莱尔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从杜伯河绕城而过的下午。

那个下午有着让人眼神温柔的夕阳余晖。

这些东西再也不复存在,被其他东西像泡沫般挤掉了。

十九岁的于连有一种孤芳自赏的傲态。

他少年时立下宏愿:在拿破仑统治下,成为一名军曹;在未来神父中,出任一位主教。

隐怀这样的野心,又凭借出色的才华,于连得以在市长德·雷纳家里做家教,却因恋上市长夫人而不得不进入到他自己都认为“进去就不能出来的那座人间地狱”——贝藏松神学院。

撕裂的末日早已埋伏下来。

在污浊不堪的神学院中,于连隐藏了对教会的仇恨与蔑视,没有信仰,却是最虔诚的教徒,且是彼拉院长的宠儿,因而在彼拉院长的引荐下,成了伪善的德·拉莫尔侯爵的私人秘书。

他忠诚地为侯爵效劳,因一股征服欲的存在,无所不用其极,得到了侯爵女儿玛蒂尔德的爱情,因此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为实现自己的野心,这个拉斯蒂涅式的人物,人格严重分裂。

他一直神经紧绷,心中戒备,无时无刻不准备战斗。

在他的眼里,所有的人都是为了利益、地位,而把自己的五官结合成了一张虚假的面具。

但是,虚伪不是他灵魂所固有的,谎言是环境的产物。

在那个压抑他,挤兑他,扼杀他的社会里,唯有虚伪才是他最好的盾牌。

于连生于拿破仑时代,呼吸过那个时代充满硝烟与战火、光荣与功勋的空气。

他对拿破仑充满了无限的敬仰,他总是对自己说,拿破仑,一个没钱没名的校尉,靠着他的剑统治天下。

于连渴望像拿破仑那样,凭借身佩的长剑摆脱卑微与贫困。

然而正当他准备驰骋沙场之时,时代风云突变,拿破仑惨败滑铁卢,波旁王朝复辟,封建势力向市民阶层疯狂反扑,资产阶级青年想要通过立功于战场而成为赫赫有名的将军的梦想破灭。

红与黑的读后感1000字

红与黑的读后感1000字

红与黑的读后感1000字红与黑的读后感1000字1《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

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

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司汤达是善于从爱情中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文学大师。

于连的两次爱情都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这是当时阶级角逐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对德·雷纳尔夫人后来的确也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但开始是出于小市民对权贵的报复心理。

因此,于连第一次占有德·雷纳尔夫人的手的时候,他感到的并不是爱情的幸福,而是拿破仑式的野心的胜利,是“狂欢”和“喜悦”,是报复心理的满足。

如果说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的追求还有某些真挚情感的话,那么于连对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则纯属政治上的角逐,玛蒂尔德既有贵族少女的傲慢、任性的气质,又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影响。

她认为,如果再有一次大革命,主宰社会的必定是像于连这样富于朝气的平民青年。

同于连结成伉俪,既富于浪漫气息,又找到了有力的靠山。

而于连则认为与玛蒂尔德小姐结婚可以爬上高位,青云直上,因此不惜去骗取她的爱情。

但是,于连的两次爱情最终还是失败了。

这是因为在复辟时期,封建势力向市民阶层猖狂反扑。

于连不是统治阶级圈子里的人,那个阶级决不会容忍于连那样的人实现其宏愿。

《红与黑》在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的塑造、匀称的艺术结构和白描手法的运用上都有突出的成就,而司汤达所以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则是因为他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

现实主义作家都强调细节的真实,但司汤达与巴尔扎克不一样,他着重刻画的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和逼真,作者常常三言两语就把人物行动、周围环境交代过去,而对其内心的活动则洋洋洒洒,不惜笔墨,爱情心理描写更是丝丝入扣,动人心弦。

《红与黑》读后感1000字(通用12篇)

《红与黑》读后感1000字(通用12篇)

《红与黑》读后感1000字(通用12篇)《红与黑》1000字篇1《红与黑》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风俗画,全面地展现了当时法国从小城到省城至京城的贵族教会、资产阶级和贫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

作者司汤达赋予了主人公于连十分丰富的性格,他是一个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自卑、怯懦、虚伪的矛盾统一体,他既充满激情而又冷静,既要确立自主,有时又表现出屈从和依附。

他的性格,他所生活的时代,注定了他必将是一个悲剧。

所谓悲剧,就是将美的事物打碎了给别人看。

于连不是一个伟人,但确实那个时代一类人的代表,他善良、勇敢、真诚,他有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努力跻身于上层社会,摆脱贫困。

他奉拿破仑和卢梭为精神导师,以九死无悔的精神,不择手段地向法国上层社会迈进,希冀完成自己的宏伟志向。

但这种超越是非历史的,势必被时存秩序扼杀,他的无可挽回的死也因而产生了深厚的审美意蕴。

他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王权贵族压制之下的小资产阶级反抗者的典型。

他凭借不屈的意志,采用各种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表现出令人叹服的超越现实的精神。

于连并不满足于基本的生存权利,而是要突破社会对人的束缚和限制,追求个体思想的真正实现,显现出对现实时代的超前性。

他的行为方式是不择手段的,结局是可悲的,然而把这一形象升华到超越伦理道德、社会政治之外的美学范畴,他就不是一个平常的奋斗者、野心家,而是一个具有充分审美价值的对象,因为他有超出一般人之上的特殊品格和顽强的精神生命,所以,于连的悲剧具有深刻的审美价值。

《红与黑》读后感1000字篇2《红与黑》的男主人公叫于连,她的第一个情人是德莱纳夫人,第二个情人是马蒂尔德小姐。

论身份地位来说,两任情人的身份都远远高于他。

所以,我一个朋友是这样对我描述《红与黑》的,这就是一个男人靠着女人往上爬的故事。

我不认为于连有过爱情,至少直到结尾,也不曾见到过,爱情是一种高贵的存在,有人说,爱情是去守护一个人,用这个标准来说,显然,那两段情史都不能算作爱情。

《红与黑》1000字读书笔记五篇

《红与黑》1000字读书笔记五篇

《红与黑》1000字读书笔记五篇《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值得中小学生们细细品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与黑》1000字读书笔记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红与黑》1000字读书笔记五篇(一)《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者司汤达的代表作。

司汤达是在“资产阶级胜利之后,立即就开始敏锐而明确地表现它的特征的第一个作家”,也是在法国美学领域里,提出批判现实主义理论的第一个作家。

小说主人公于连出身卑贱,却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着杰出的智慧。

在于连十九岁那年被市长聘为家庭教师,不久,和市长夫人恋爱,事情败露后被迫到神学院投靠神父。

后来在教派斗争中神父失败,于连也不能继续留在那里,于连又被介绍给宫廷大臣当秘书。

从此,于连打开了进入上流社会的大门。

于连十分能干,受到侯爵的赏识,为他发了勋章,于连因此参加了贵族们的反动会议,甘愿为贵族效劳。

与此同时,于连也得到了侯爵女儿玛蒂尔德的爱情,并迫使侯爵承认他们的结合。

正在这时侯爵的政敌想方法让市长夫人写了一封揭发信,侯爵接到信后断然否定了自己女儿和于连的关系。

于连气愤之极,枪击了市长夫人。

尽管玛蒂尔德等人竭力营救,于连任被判处极刑……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及最终的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近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小说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

全书最耀眼、也在文学史上着名的人物自然是于连·索雷尔,“平民出身,较高文化,任家庭教师,与女主人发生恋情,事露,枪杀恋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热情”和“毅力”、对阶级差异的反抗所表现出近乎英雄的气概就是动人的血肉。

作者着笔于人物心灵的跟踪的手法出心灵跟踪的手法强,正是突出了于连处在冲动下追求“英雄的梦想”心理历程,这是对那个社会形态的反抗,也是对碌碌无为、虚度青春的反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与黑读后感1000字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评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

小说环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记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阶段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

所以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日子作为主线,但怎么说别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司汤达是善于从爱情中反映重大社会咨询题的文学大师。

于连的两次爱情都与时代风云密切相连,这是当时阶级角逐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对德雷纳尔老婆后来的确也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但开始是出于小市民对权贵的报复心理。

所以,于连第一次占有德雷纳尔老婆的手的时候,他感到的并别是爱情的幸福,而是拿破仑式的野心的胜利,是狂欢和欢跃,是报复心理的满脚。

假如说于连对德雷纳尔老婆的追求还有某些真挚情感的话,那么于连对玛蒂尔德姑娘的爱情则纯属政治上的角逐,玛蒂尔德既有贵族女孩的傲慢、任性的气质,又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妨碍。

她认为,假如再有一次大革命,主宰社会的必然是像于连如此富于朝气的平民少年。

同于连结成伉俪,既富于浪漫气息,又寻到了有力的靠山。

而于连则认为与玛蒂尔德姑娘结婚能够爬上高位,青云直上,所以别惜去骗取她的爱情。

但是,于连的两次爱情最终依然失败了。

这是因为在复辟阶段,封建势力向市民阶层猖狂反扑。

于连别是统治阶级圈子里的人,这个阶级决可不能容忍于连那样的人实现其宏愿。

《红与黑》在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的塑造、匀称的艺术结构和白描手法的运用上都有突出的成就,而司汤达因此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则是因为他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

现实主义作家都强调细节的真实,但司汤达与巴尔扎克别一样,他着重刻画的别是客观环境,而是人物心里活动的细致和逼真,作者常常三言两语就把人物行动、身边环境交代过去,而对其心里的活动则洋洋洒洒,别惜笔墨,爱情心理描写更是丝丝入扣,动人心弦。

作者在于连得知德雷纳尔老婆写揭发信到枪杀她这段情节上仅用了三页,而与玛蒂尔德的爱情却花了上百页的篇幅细致描写。

德雷纳尔老婆堕入情时的那种欢跃、痛苦、忏悔而又别甘放弃幸福的复杂心理的展现,也令人拍案叫绝。

读《红与黑》是一段太过漫长的过程,因为时刻已给了作家和作品最无私而又公正的评判,我的阅读态度自别能像对畅销书那样肆无忌惮,又别能像对言情小说那样别置可否。

我是在专心灵去与这个时代交谈,重点也放在历史以外的探索和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