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性分析

合集下载

加工工艺过程的生产率

加工工艺过程的生产率

式中:
—— 刀具实际切削长度; e —— 刀具走刀时超出的余程; y ——刀具切入前需留的余程; z ——单边加工余量; a p ——背吃刀量; f ——单位时间进给量
l
v
fv f n
制造技术
• 措施: – 提高切削用量(V,f,ap) – 减少切削行程长度
制造技术
合并工步
制造技术
– 成型加工
Ci2=V2+B2/N
制造技术
2.工序差别较大
全年工艺成本
Ci1=V1N+B1
Ci2=V2N+B2
制造技术
第五节
加工工艺过程的生产率
与技术经济分析
主要内容: 一、时间定额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途径
三、加工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
制造技术
一、时间定额
• 时间定额: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完成一道工序所 消耗的时间
• 单件时间定额:完成一个零件的一道工序的时间定 额 1.基本时间(t基):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 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等工艺过程所消耗 的时间。 2 .辅助时间(t辅):为实现工艺过程所必须进 行的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 • 包括:装、卸工件、开动和停止机床、改变切 削用量、测量工件、手动进刀和退刀
制造技术
• 全年工艺成本
C=V*N+B C——一种零件的全年工艺成本,元/年; V——每个零件的可变费用,元/件; B——全年的不变费用,元; N——年产量,件 • 单件工艺成本Ci为: Ci=V+B/N
制造技术
工艺方案经济性评定 1.工序差别不大 (只有少数工序不 同) 单件工艺成本
Ci1=V1+B1/N
(1)工艺成本:生产成本中,与工艺过程直

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经济性分析

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经济性分析

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经济性分析第一篇: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经济性分析1.毛坯费(元/件)S1=CmWm−CnWn式中C m ————材料每千克的价格,元/KgWm ————毛坯重量,KgC n ————切削每千克价格,元/KgWn ————切削重量,Kg2.操作工人工资S2=式中Tm ————单件时间,minZ————操作工人每小时工资,元/hα————与工资有关的杂费,常取=12-14。

3.机床电费tmNeηeZeS3=式中tm ————基本时间,minNe ————机床电动机额定功率,kWηe ————机床电动机平均负荷率,一般为50%—60%Ze ————每千瓦小时的电费,元/kW·h4.机床维护折旧费元/件CmPmtmS4=式中Cm ————机床价格(包括运输、安装费约占机床价格的15%),元Pm ————机床折旧率,Pm= Pm1+ Pm2Pm1————机床本身折旧率,每年约16%—25%;tm·Zα(1+)Pm1————机床维修费所占百分数,每年约10%—15%;η m ————机床利用率,一般为80%—95%F ————每年工作总时数,h5.卡具费用(1)专用卡具费用元S7=Cj(Pj1+Pj2)式中Cj————卡具成本,元Pj1 ————卡具折旧率,每年33%Pj2 ————维护费折合百分率,约25%—27%(2)通用卡具费用元/件S5=式中η j ————卡具利用率6.刀具维护及折旧费Cp+KCwS6=t m式中Cp ————刀具价格,元T ————刀具耐用度,minK ————可重磨次数;Cw ————每磨一次刀所花费用,元tt·ZtβCw=(1+ 式中tt ————磨刀时间,minZt ————磨刀工人每小时工资,元/h Cj(Pj1+Pj2)×tmj β ————考虑工人劳保待遇及砂轮折旧等费用系数。

7.调整工人工资与调整杂费ta·ZaαS9=(1+)式中ta————每调整一次所需时间。

机械加工生产效率和经济性

机械加工生产效率和经济性
(2)二是每台机床都要有自动停车装置。
(三)采用先进的工艺方法
1.毛坯准备 采用冷挤压、热挤压、粉末冶金、精密锻造等新工艺,
可以大大提高毛坯精度,减少机械加工工作量,节省原材料, 可以明显地提高生产率。
2.特种加工
对难加工材料或复杂型面,采用特种加工方法能极大地 提高生产率。如用电解加工一般锻模,可以将加工时间从 40~50小时减少到1~2小时。
⒈ 劳动消耗量 可以用劳动小时数或单位时间产量计算。它是工艺效率高低的指标。 ⒉ 原材料消耗量 它反映工艺方案对原材料选用的经济合理性。该指标对工艺方案有很大 影响。 ⒊ 设备构成比 ⒋ 设计的厂房占地面积 ⒌ 工艺装备系数 它标志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专用工、夹、模、量具的程度。 工艺装备系数大,可减少加工劳动量,但会增加投资和使用费用,并延长 生产技术准备周期,所以,应考虑批量大小。 ⒍ 工艺分散与集中程度 它表明一个零件加工工序的多少。分散与集中程度取决于批量大小和产量 高低。
⒈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组成
⑴ 毛坯制备自动化子系统 包括锻压过程自动化、铸造过程自动化、焊接过程自动
化、切割过程自动化。 ⑵ 机械加工自动化子系统
包括加工自动化、零件检测自动化、换刀自动化、装卡 自动化、上下料自动化。 ⑶ 热处理自动化子系统 ⑷ 储运自动化子系统
包括工件储运自动化、刀具储运自动化、其他物料储运 自动化。 ⑸ 装配自动化子系统
二、工艺成本的组成及计算
工艺成本由与年产量N有关的可变费用V及与年产量无关 的不变费用C组成。 可变费用和不变费用的计算公式为: 可变费用 V=S材+S资+S护+ S旧 +S刀+S夹 不变费用 C=S调+S专机+S专夹
经济性一般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总的成本费用的 高低,所谓经济性好就是指生产成本低。

机械加工的生产率及技术经济分析

机械加工的生产率及技术经济分析

机械加工的生产率及技术经济分析1机械加工时间定额的组成(1)时间定额的概念所谓时间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需消耗的时间。

它是安排作业计划、核算生产成本、确定设备数量、人员编制以及规划生产面积的重要依据。

(2)时间定额的组成1)基本时间T基本时间是指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以及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

对于切削加工来说,基本时间就是切除金属所消耗的时间(包括刀具的切入和切出时间在内)。

2)辅助时间T辅助时间是为实现工艺过程所必须进行的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

它包括:装卸工件,开停机床,引进或退出刀具,改变切削用量,试切和测量工件等所消耗的时间。

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的总和称为作业时间。

它是直接用于制造产品或零部件所消耗的时间。

辅助时间的确定方法随生产类型而异。

大批大量生产时,为使辅助时间规定得合理,需将辅助动作分解,再分别确定各分解动作的时间,最后予以综合;中批生产则可根据以往统计资料来确定;单件小批生产常用基本时间的百分比进行估算。

3)布置工作地时间T布置工作地时间是为了使加工正常进行,工人照管工作地(如更换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屑,收拾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

它不是直接消耗在每个工件上的。

而是消耗在一个工作班内的时间,再折算到每个工件上的。

一般按作业时间的2%~7估算。

4)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T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是工人在工作班内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所消耗的时间。

T是按一个工作班为计算单位,再折算到每个工件上的。

对机床操作工人一般按作业时间的2%古算。

以上四部分时间的总和称为单件时间T,即T=T+T +T+T5)准备与终结时间T准备与终结时间是指工人为了生产一批产品或零部件,进行准备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

在单件或成批生产中,每当开始加工一批工件时,工人需要熟悉工艺文件,领取毛坯、材料、工艺装备、安装刀具和夹具,调整机床和其它工艺装备等所消耗的时间以及加工一批工件结束后,需拆下和归还工艺装备,送交成品等所消耗的时间。

数控技术专业《8.机械加工生产率和经济性分析(01NR09021108)》

数控技术专业《8.机械加工生产率和经济性分析(01NR09021108)》

机械加工生产率和经济性分析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必须在保证零件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本钱。

也就是说,必须做到优质、高产、低消耗。

因此,必须对工艺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探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途径。

一、 机械加工生产率分析劳动生产率是指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制造的合格品数量,或者指制造单件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一般通过时间定额来衡量。

1时间定额时间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必须消耗的时间。

时间定额是衡量劳动生产率的指标,也是安排生产方案、进行本钱核算、考核工人完成任务情况、新建或扩建工厂〔或车间〕时计算设备和工人数量的依据。

完成一个零件的一道工序的时间称为单件时间,完成一个零件一道工序的时间定额,称为单件时间定额。

它包括以下组成局部。

〔1〕根本时间T 根本---指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与外表质量等所消耗的时间。

对机械加工来说,那么为切除金属层消耗的时间〔包括刀具的切入和切出时间〕,又称机动时间。

可通过计算求出,以车外圆为例T 根本=nf L L L 21++i =nf L L L D 1000)(21++pa Z 式中 L---零件加工外表的长度〔mm 〕;L1、 L2-----刀具的切入和切出长度〔mm 〕;n-----工件每分钟转数〔r/min 〕;f-----进给量〔mm/r 〕;i-----进给次数〔决定于加工余量Z 和切削深度αin 〕;T 根本------根本时间〔min 〕。

〔2〕辅助时间〔T 辅助〕----指在每个工序中,为保证完成根本工艺工作而用于辅助动作而消耗的时间。

包括:装卸工件、开停机床、调整切削用量、试切和测量零件尺寸等所消耗的时间。

根本时间〔T 根本〕和辅助时间〔T 辅助〕的总和称为操作时间〔T 操作〕。

〔3〕工作地点效劳时间〔T效劳〕---指工人在工作时为照管工作地点及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所消耗的时间。

机械加工的生产率和经济性分析

机械加工的生产率和经济性分析
在多刀加工时往往要耗费大量工时在刀 具调整上,若在刀具的尾部装上微调螺丝, 就可使调整时间大大减少 采用准备终结时间少的加工设备
除此之外应尽量扩大制造零件的批量
(四)采用先进的工艺方法
采用先进工艺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极 为有效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采用先进的毛坯制造方法
如粉末冶金、失腊铸造、精密锻造等新 工艺,可以提高毛坯的精度,减少切削加 工的劳动量,提高生产率。
T核算=T单件+T准终/N=T基本+T辅助+T布置+T休息+T准终/N (N为一批零件的数量或批量)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 劳动生产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品 数量,也可以说是劳动生产者在生产中的 效率。时间定额是衡量劳动生产率高低的 依据。
(一)缩短基本时间
• 提高切削用量,减少切削长度和加工余量 都可以缩短基本时间
提高切削用量 目前硬质合金刀的切削速 度一般可达2000m/min,陶瓷刀具的切削速 度可达500m/min。
减少切削行程长度 用几把刀同时加工同 一表面,用多把成形刀将纵向进给改成横 向进给,用宽砂轮作切入磨削等。
(二)缩短辅助时间
• 随着基本时间的减少,辅助时间在单件时间中所 占比重就更高 直接缩短辅助时间 采用先进的高效夹具可缩短工件的装卸时间 使辅助时间与基本时间重合 采用两工位或多工位的加工方法,使辅助时间 与基本时间重合 同时缩短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
采用少、无切屑新工艺 例如用挤齿 代替剃齿、滚压、冷轧等工艺
采用特种加工 如电火花或电解加工锻模型 腔,用线切割加工冲模等
改进加工方法 如用拉孔代替镗孔、铰孔; 用精刨、精磨代替刮研等
第二节 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分 析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八讲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经济性分析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八讲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经济性分析
18
6.3 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6.3.3 工艺方案比较及经济性分析
设两种不同方案分别为Ⅰ和Ⅱ。它们全 年的工艺成本分别为 E1=V1N+S1 E2=V2N+S2 两条直线相交于N=NK处,该年产量NK称 为临界年产量,达此年产量时两种工艺路 线全年的工艺成本相等,即 V1NK+S1=V2NK+S2 当年产量N<NK 时宜采用方案Ⅱ,即年产 量小时宜采用不变费用较少的方案; 当年产量N>NK 时,宜采用方案Ⅰ,即年 产量大时宜采用可变费用较少的方案。
6.3.3 工艺方案比较及经济性分析 对几种不同工艺方案进行经济评比时,有以下不同情况: 对几种不同工艺方案进行经济评比时,有以下不同情况: 1.当需评比的工艺方案均采用现有设备或其基本投资相 近时, 近时,可用工艺成本评比其优劣 1)两加工方案中仅有少数工序不同,可通过计算少 两加工方案中仅有少数工序不同, 数不同工序的单件成本进行评比; 数不同工序的单件成本进行评比; 2)两加工方案中,多数工序不同时,则以该零件加工全 两加工方案中,多数工序不同时, 年工艺成本进行比较。 年工艺成本进行比较。
5
6.1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措施
6.1.3 缩短辅助时间 辅助时间在单件时间中占有较大比重, 辅助时间在单件时间中占有较大比重,采取措施缩减辅 助时间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助时间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大幅度提高切削 用量之后,基本时间显著减少,辅助时间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用量之后,基本时间显著减少, 的情况下,更显得重要。 的情况下,更显得重要。
6.3 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6.3.2 工艺成本的计算 可变费用可按下式计算: V=C材坯+C操工+C电+C通机+C机维+C刀 C材坯为材料或毛坯费(元/件); C操工为操作工人的工资(元/件); / C电为机床电费(元/件); C通机为通用机床折旧费(元/件); C机维为通用夹具费(元/件); C刀为刀具费用(元/件)。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制定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制定

• 3. 节 拍 • 节拍是指生产每一个零件所规定的时间指标。 • 计算节拍的公式:t=60Φ/N • 式中 t——节拍,单位为min/件; • Φ——机床每年工作时数,单位为h; • N——零件生产纲领,单位为件。 • Φ=cmnη式中 c——每天班次(以2计算); • m——每年周数(以51计算); • n——每周一班工作时数(以35计算); • η——设备利用率,一般取0.94~0.96。
• 2. 安 装: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定位并夹 紧的过程称为安装。
• 3. 工 位:
• 工件在一次安装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 对于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上所完成 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位。如图所示
• 4. 工步与复合工步
• 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转速和进给量) 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一 个工步。例图所示底座零件底孔加工工序
• 1. 工艺规程的作用: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 的主要技术文件;工艺规程是组织生产和 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工艺规程是新建或 扩建工厂或车间的基本资料;
• 2. 常用工艺文件的种类
•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它是以工序 为单位说明一个零件全部加工过程的工艺 卡片。这种卡片包括零件各个工序的名称、 工序内容,经过的车间、工段、所用的机 床、刀具、夹具、量具,工时定额等。主 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以及生产管理中。
便于切削;
• 正火:用于低碳钢,提高硬度,便于切削; • 调质:淬火后高温回火;
• 最终热处理 • 位置:半精加工后,精加工前; • 目的:提高强度、硬度; • 淬火、渗碳、氮化等;
• 去除内应力处理
• 位置:粗加工前、后,半精加工后,精加 工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工序单件时间的平衡
在制定加工工艺规程时,应使各个T单核相近,以便最大限 度发挥各台机床的生产效能;同时又要使各个工序的T单核 ≤T要求,以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为此,需对工序单件时 间进行平衡和调整。
工件单件时间的平衡是根据拟订的加工顺序,计算出每 一工序的T单核,即知工序单件时间的平衡情况,然后根 据具体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平衡。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最佳生产纲领分析
当年产量小于最佳生产纲领,即N<N佳时,由于S/N比值较 大,工艺成本增加,此方案显然不经济。故应减少采用的专 用设备,减小S,使N佳接近N,方能取得好的经济效果。
当年产量超过最佳生产纲领时,即 N>N佳时,由于S/N比值变小,且趋 近于稳定。这时应采用生产率高、投资大的设备,即增加S而减小V, 使N佳接近于N,从而减小Ed。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工序单件时间的平衡原则
如果工序的T单核>T要求,这些工序限制了整个工艺过程的生产率,或 限制了其它工序的机床充分利用,故称之为“限制性”工序。
对于限制性工序,若T单核>T要求一倍以内,可以采用改进刀具、
适当提高切削用量、或采用高效加工方法、缩短工作行程长度等方法, 以减小T单核。
L—工件加工计算长度(mm); Z—加工余量(mm)。
(8-21)
可见,增大切削用量、减小切削行程长度L和加工余量, 都可缩短基本时间。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1)提高切削用量
新型刀具材料的出现和砂轮性能的改进,使高速切削和 强力磨削得到迅速发展。 用硬质合金车刀,车削速度一般可达200m/min。 用聚晶金刚石或聚晶立方氮化硼刀具,加工普通钢车削 速度可达900m/min,切削硬度为60HRC以上的淬火钢 或高镍合金钢,切削温度达980℃时仍能保持红硬性。 高速磨削时砂轮速度可达60~80m/s以上。 缓进给强力磨削一次最大切深可达6~12mm,比普通磨 削的金属切除率可提高3~5倍。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一)缩短单件时间定额
缩短单件时间定额中的每一个组成 部分都是有效的,特别应缩短其中 占比重较大的那部分时间。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1. 缩短基本时间的工艺措施
基本时间可直接用公式来进行计算。以车削外圆为例:
T基本= 式中 d—工件直径(mm);
T单核=T单件+T准备/n
(8-16)
在大量生产中,工作地和工作内容固定,在单件核算时间中不计入准备 终结时间。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二、生产率分析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不仅要保证零件加工质量,还应通过对工艺方案进行生 产率分析,保证达到零件的年生产纲领所提出的产量要求。在此要求前提下,可 拟订出不同的工艺方案。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全年工艺成本/单件工艺成本
一种零件(或工序)的全年工艺成本为: E=VN+S(元/年)
(8-17)
而单件工艺成本或单件的一个工序的工艺成本为:
Ed=V+S/N(元/件)
(8-18)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2. 最佳生产纲领分析
全年工艺成本E与年生产量的关系为一条直线,如图8-26所示。
若T单核>T要求两倍以上,采用上述方法无效时,可采用增加顺序
加工工序或增加平行加工工序的方法来成倍提高生产率。
对于T单核<T要求的工序,可以采用合并工序内容、采用通用机床
及工艺装备等工序平衡方法。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三、技术经济性分析
制定的加工工艺规程,除了保证加工质量、生产率之外, 还应有较高或最优的经济效果。因此要对工艺方案进行 经济分析。同时全面考虑改善劳动条件,促进生产技术 发展等问题。 制造一个零件或一台产品所必需的一切费用的总和称为 生产成本。在生产成本中与工艺过程直接有关的费用称 为工艺成本,约占生产成本的70%~75%。 对不同工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主要是分析工艺成 本。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2)减少切削行程长度
如几把车刀同时加工被加工工件的同一表面,用宽砂轮 作切入法磨削等都可减少切削行程长度,从而缩短基本 时间。
某厂用宽300mm、直径为φ600mm的砂轮用切入法 磨削加工长度为200mm的花键轴外圆,单件时间由原来 的4.5min减少到0.75min。 采用上述措施可大大提高生产率,但应注意工艺系统应 有足够的刚性和大的驱动功率。
一、工序单件时间
工序单件时间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生产一件产品 或完成一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用T单件表示。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其包括以下几部分时间:
(1)基本时间T基本 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以及表面状态 或材料性质的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基本时间。对于加工而言,其是切 除金属所消耗的时间,包括刀具的切出和切入时间,可用计算方法求出。 (2)辅助时间T辅助 其是为实现加工工艺过程所必须进行的各种辅助动作所消 耗的时间。对加工而言,包括装卸工件、操作机床、改变切削用量、试切和测 量等所消耗的时间。辅助时间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是将动作分解,确定各动 作的时间,相加得到;二是按基本时间的百分比估算得到。 (3)布置工作地时间T布置 是指为使加工正常进行,工人照管工作地(如更 换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屑以及收拾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一般按工作时 间的2%~7%来计算。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1. 工艺成本的组成
工艺成本有可变费用V与不变费用S两部分组成。 (1)可变费用(V):可变费用是与零件年产量N有关并 与之成比例的费用。其包括:材料费、机床工人工资、机 床电费、普通机床折旧费及修理费、刀具费、通用夹具的 折旧费及维修费等。 (2)不变费用(S):不变费用是与年生产量的变化没有 直接关系的费用。当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全年的费 用基本不变。其包括:调整工人工资、专用机床折旧费和 修理费、专用夹具折旧费和维修费等。
按照零件的年生产纲领,可确定所要求的完成一个零件的单节拍时间T要求,可 按下式计算:
T要求=
(8-14)
式中T-为年基本工时(小时/年),如按两班制考虑,T=4600小时/年。
η-为设备负荷效率,一般取0.75~0.85。
根据所制定的工艺方案,可以确定实际所能达到的工序单件时间T单件。 生产率分析工作就是要使T要求=T单件,以保证加工工艺过程按所需的生产率进 行工作。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第九节、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工艺措施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应尽 量采用必要的先进工艺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产品机 械加工成本。劳动生产率是衡量生产效率的综合指标,它表 示一个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合格产品的数量,它也可以 用完成单件产品或单个工序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问题,它涉及到产品结 构设计、毛坯制造、加工工艺、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这里 主要介绍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措施。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3)合并工步,采用多刀加工
利用几把刀具或复合刀具对工件的几个表面或同一 表面进行同时或先后加工,使工步合并,实现多刀 多工位加工,使机动时间重合,从而大大减少了基 本时间。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4)多件加工
在多件加工中,按工件排列的方式,可有三种加工方式,如图841所示。
1)顺序多件加工 即工件在刀具切削方向上依次安装,减少刀具切入和切出 时间,减少分摊给每个工件的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这种方式多用于龙门刨、 龙门铣、平面磨及滚齿、插齿等加工。 2)平行多件加工 即在一次进给中同时加工几个平行排列的工件。这样使每 个工件的加工时间仅是单件加工时间的1/n(n为平行排列的工件数)。这种 方式多见于铣削和平面磨削等加工。 3)平行顺序多件加工 它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综合。它适用于多件尺寸小,生 产批量大的场合。多见于立轴式式的平磨和铣削加工。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3. 工艺方案的经济性评价
制订加工工艺规程时,往往要提出几种不同的方案,并对 不同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常利用E-N、Ed-N关 系曲线来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通常有下列两种情况:
(1)基本投资相同或使用现有设备的情况 (2)基本投资相差较大的情况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根据两种方案的全年工艺成本相同,即E2= E1时,可以得到 对应的年产量,称之为临界产量(Nk),即
Nk=
(8-19)
若N< Nk,宜采用第二方案;若N> Nk,则宜采用第一方案。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2)基本投资相差较大的情况
若两种工艺方案基本投资相差较大,单纯比较工艺成本难 以全面评价其经济性。 如第一种方案采用高生产率、价格较贵的机床和工艺装备, 基本投资K1较大,但工艺成本E1较低;第二种方案采用投 资省的一般机床和工艺装备,基本投资K1较小,但工艺成 本较大。第一种方案工艺成本的降低时因增加基本投资得 到的。 这时,应考虑两种方案的基本投资差额的回收期。 所谓回收期,是指方案一比方案二多用的投资,需要长时 间方能由于工艺成本的将低而收回。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生产率及经济性分析
2020/1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8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主要内容
n 生产率分析
n 工序单件时间的确定 n 工序单件时间的平衡
n 技术经济性分析
n 工艺成本的构成 n 最佳生产纲领分析 n 工艺方案的经济性评价
n 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工艺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