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解决问题的逻辑专题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芭芭拉明托所著《金字塔原理》逻辑思维写作表达培训讲座课件PPT模板课件

读书心得
READ ING EX PERIENCE
读书心得
对于金字塔每一层的支持论据, 有个极高的要求:彼此相互独立 不重叠,但是合在一齐完全穷尽 不遗漏。不遗漏才能不误事,不 重叠才能不做无用功
伟大用途之一,解决问题:当你尝 试解决问题时,你从下到上,收集 论据,归纳出中心思想,从而建造 成坚实的金字塔。有了这个大致的 目标,问题解决起来最有效
请输入标题 02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表达层次
很可能是因为其表达思想时采用的顺序与读 者的理解发生了矛盾。 思想之间的
思想表述
首先表达的主要思想将使读者对该表述产 生疑问,而主要思想的下一层上的思想将
对此做出回答。通过不断地进行疑问/回 答式的对话,读者就可以了解文章中的思
想
原文摘抄
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基本上,大脑会认为一同发生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 在某种关系,并且会将这些事情按某种逻辑模式组织起来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输入标题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或者复制您的文本粘贴.请 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或者复制您的文本粘贴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单击输入标题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或者复制您的文本粘贴.请 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或者复制您的文本粘贴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输入标题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或者复 制您的文本粘贴.请在此处输入您 的文本,或者复制您的文本粘贴
原文摘抄
逻辑条理
写作的逻辑 文章条理不清很多时候与写作风 格(即遣词造句的方式)无关,却同文章的 结构,也就是句子的组织顺序有关(不管句 子本身写得是好是坏)
组织思想
可以是横向的,即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同 一个逻辑推断式,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 金字塔结构组织的思想——从金字塔的最 顶部开始,沿各个分支下展开
38页精品文档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麦肯锡金字塔原理培训PPT课件

但国内市场竞争日趋 激烈
因此,甲公司应扩展 到亚洲其他市场
内容
从结论说起 – 金字塔原则 中心思想 逻辑论证 逻辑归纳 周密完整
归纳法的结构 (归纳推理)
中心思想
主要论据
逻辑归纳举例
甲公司立即采取行动,制定并实施更有 针对性的营销计划方案,以提高的分销 业绩
明确谁是最重 要的客户群体 和他们的需求
15
雪莉吾友: 我恨你!因为… …
16
从结论说起(金字塔写作原则)
雪莉吾友…
我恨你
第一个理由
第二个理由
第三个理由
解决问题与沟通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的方式
事实
分析
结论
建议方案
对解决方法进行沟通 建议
工作/步骤/理由
事实/分析
该做什么?
如何做?为什么做?
怎么知道这个方案是无懈可 击的?
“从结论说起”的文章结构
需要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一、纵向联系 二、横向关系
第一篇 写作的逻辑
试验一
试验一
实验二
葡萄 桔子 牛奶 黄油 土豆 苹果 鸡蛋 酸奶油 胡萝卜
实验二
葡萄
牛奶
蛋奶产品
鸡蛋
黄油
水果
桔子
苹果
酸奶油
蔬菜
土豆
胡萝卜
大脑自动将信息归到金字塔结构的不同分组中,以便于理 解;
任何预先归到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组都更加易于理解;
(不重叠)
不多不少
(不遗漏)
34
周密完整 – 练习
我们应该把房子卖了 • 我们需要更大的地方 • 房子已很旧,基本维修的费用很高 • 厨房太小 • 炉子坏了 • 门口过往车辆太多
邓博 金字塔原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逻辑(演示版)PPT

h
15
5、抓主要问题的ABC法
A
B
现象 问题
原因 分类
C
根本原因 关键问题
h
16
6、思考的逻辑: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原则
• 芭芭拉.明托,麦肯锡
• 金字塔结构的思想体系 的要达到让人能够清晰 认知和理解,其思想必 须符合以下3条规则:
讲故事 吸引读者
S(背景):时间和地点 C(冲突):应当产生 Q(问题):读者提出的问题
云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管营销的副
总裁。
4. 中国最大的专家服务O2O平台-
专家汇联合创始人。18618159248
QQ 2300977964
国企和上市公司规范管理经验
多年创业,多年大客户营销与管理
互联网企业营销管理实战过程
h
4年培训,100多个传统和TMT企业
2
1、解决问题的流程
界定问题
结构性分析
10 20 30 40 50
h
18
8、头脑风暴法步骤:如何解决部门存在的问题
SMART原则
第一准备阶段:提出问题;组建小组、通知会议内容、 时间、地点
第二热身活动:为使会议活跃,会前可作 一些智力游戏、 讲幽默小故事、作简单的发散思维练习等活动
第三正式开会:明确问题,简单明了 第四自由畅谈:主持人坚持上述原则 第五会后收集:整理设想、提案 第六未达目的,重复上述过程 第七评价选出最佳设想、方案
• 4.因果联想
h
9
丰富思想的六种常用方法
1
3
提问-回答法 5W2H
4
演绎和归纳 逻辑
6
类比和对比
经典分析
框架(八股)
h
10
金字塔原理培训演示教材(完整版)最新PPT课件

X也能参加
会议室有空
金字塔结构图-掀开金字塔的神秘面纱
金字塔结构——从结论说起的文章结构
自下而 上思考
思想
章节
自上而下 传递信息
段落
句 子
怎样才算是金字塔结构?
(1)每一层次的思想观点必须是低一层次思想观点的概括; (2)每一组的思想观点必须在逻辑上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的思想观点必须符合逻辑顺序。
基于最后一 烟草通是重点项目,因为
个表述:
收入大于 50万
集客部的所有人 到齐了
收万入 的大 项于 目是50 重点项目
烟草通项 目超过 50 万
因此烟草 通是重点
项目
营销室 到齐了
支撑室 到齐了
拓展室 到齐了
服务室 到齐了
大前提: 无可争议 的事 实陈述
小前提: 对同时存在 的 某种 相关情况 作出表述
现在清楚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了吗?
为了理清思路 为了交流方便
? 帮助人们以书面 形式组织和表达 思想;
? 可适用于确定问 题、分析问题的 过程。
金字塔的历史
? 金字塔的诞生:1973年,由麦肯锡公司第一位女咨询顾问X提出; ? 金字塔的成长:麦肯锡的公司标准,公司理念和规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金字塔的发展:进一步发展成为管理者和咨询业的实际行业标准,并在包括哈佛
A
回答
引出文章的主旨, 概述文章主体
序言写作要点
1.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 2.序言通常应包括情境、冲突、疑问和回答 3 4.为每个关键句部分写一段引言
让读者和您站在同一地点 让读者最先看到思维的重点
开场白的实用四招-写文、汇报工作都用的上哦!
从顺序上讲,包 括四种基本结构
金字塔原理(完整版)ppt课件

在归纳过程中,通常保持主语不变、改变谓语,或者 保持谓语不变、改变主语(如法国、德国、俄国)。
在上例中,“军事行动”就是这样一个复数名词, “进攻准备”也同样是一个符合条件的复数名词。
30
3. 讲故事式的序言结构
特点: ? 部分的讲故事形式是为了提醒读者文章所要
回答的初始问题 ? 序言部分主要包括情境,冲突由情境发展而
评析:也许她不喜欢男人面部 蓄须;或者想比较不同办公室 职员的蓄须方式;也许她对专 业机构如此容忍职员蓄须感到 惊讶。
评析:叙述者想说伦敦在这方面比其他城市发展得都更早,于是把理
解的意思告诉了叙述者。听者的理解在逻辑上完全合理,但根本不是叙
述者想表达的意思。
15
案例分析
② 按照自上而下阐释思想观点的正确表达方式
麦肯锡三十年经典培训教材
金字塔原理 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美〕巴巴拉·明托 著
1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1.金字塔原理对业界的影响力 2.金字塔原理的作用 3.金字塔原理的结构特点 4. 金字塔原理应用的效果
2
金字塔原理对业界的影响力
(1)麦肯锡公司的公司标准,公司理念和 规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7
三、如何搭建金字塔结构
1. 自上而下法 2. 自下而上法 3. 咨询文章常见模式
38
自上而下法
S=4
C=5
1
3 Q=2
6 新问题 主语/谓语
7
8
在最顶部方框填入
1.你准备讨论的主题
2.你准备回答的读者头脑中已存在
的
关于该主题的问题
3.对该问题的回答
将回答与序言部分对照
4.列出“情境”
5.列出“冲突”
在上例中,“军事行动”就是这样一个复数名词, “进攻准备”也同样是一个符合条件的复数名词。
30
3. 讲故事式的序言结构
特点: ? 部分的讲故事形式是为了提醒读者文章所要
回答的初始问题 ? 序言部分主要包括情境,冲突由情境发展而
评析:也许她不喜欢男人面部 蓄须;或者想比较不同办公室 职员的蓄须方式;也许她对专 业机构如此容忍职员蓄须感到 惊讶。
评析:叙述者想说伦敦在这方面比其他城市发展得都更早,于是把理
解的意思告诉了叙述者。听者的理解在逻辑上完全合理,但根本不是叙
述者想表达的意思。
15
案例分析
② 按照自上而下阐释思想观点的正确表达方式
麦肯锡三十年经典培训教材
金字塔原理 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美〕巴巴拉·明托 著
1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1.金字塔原理对业界的影响力 2.金字塔原理的作用 3.金字塔原理的结构特点 4. 金字塔原理应用的效果
2
金字塔原理对业界的影响力
(1)麦肯锡公司的公司标准,公司理念和 规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7
三、如何搭建金字塔结构
1. 自上而下法 2. 自下而上法 3. 咨询文章常见模式
38
自上而下法
S=4
C=5
1
3 Q=2
6 新问题 主语/谓语
7
8
在最顶部方框填入
1.你准备讨论的主题
2.你准备回答的读者头脑中已存在
的
关于该主题的问题
3.对该问题的回答
将回答与序言部分对照
4.列出“情境”
5.列出“冲突”
01-金字塔原理-培训PPT

应用前提及场景
POWERPATH | 专注人口数据科学
应用前提
对于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表 达的观点有明确答案或思 路即已有解决方案,还需 要通过思考完善或加以论 证。
场景
文案编写前的思考 文案编写后检查
(学习了这部份方法, 将使我们思考更加全面、 逻辑更加完整)
若还没有明确的思路需要运用解决问题的逻辑先进行结构化分析
纵向关系—疑问/回答式对话
POWERPATH | 专注人口数据科学
为什么?
为什么?
猪很漂亮
为什么?
猪很肥
使别人显得更 苗条
使肥胖者更谦 虚
猪应当被当作 宠物来养
哪些品种?
猪可以培育出 很多品种
具有典型英国 特征
种类 尺寸 性格
为什么?
功能
同大地相互联 系
说明权力可与 仁慈相容
符合英国特征
横向关系—演绎推理
识别、调整不适当的分组
步骤 去修饰简化思想
同一类型思想归类、分组
POWERPATH | 专注人口数据科学
找出各类别思想之间的顺序
客户对销售报告和库存报告不满意
1、提交报告的周期不恰当; 2、库存数据不可靠; 3、获得库存数据的时间太迟; 4、库存数据与销售数据不吻合; 5、客户希望能改进报告的格式; 6、客户希望除去无意义的数据; 7、客户希望突出说明特殊情况; 8、客户希望减少手工计算。
文章主题
A
B
C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三、识别、调 整、检查完善
四、概括各组 思想
应用逻辑顺序进行分组
POWERPATH | 专注人口数据科学
时间(步骤)顺序
结构(空间)顺序 程度(重要性)顺序
金字塔原理培训演示教材(ppt 35页)

(2)进一步发展成为管理者和咨询业的实际 行业标准,并在包括哈佛商学院在内的 世界著名商学院传授。
金字塔原理的作用
(1)帮助人们以书面形式组织和表达思想; (2)可适用于确定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 (3)从宏观角度说,金字塔原理可以对整个
写作、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进行指导 。
金字塔原理的结构特点
如粉笔灰 如山毛榉
案例—金字塔结构建立疑问/回答式对话(2)
切斯特顿说,猪应该被当作宠物;读者当然会问“为 什么这么说?”切斯特顿说:“有两个原因:首先,猪很 漂亮;其次,猪可以培育出多种品种。”
读者: 切斯特顿:猪很漂亮,因为猪很肥,而且具有英国既强势
读者: 切斯特顿:肥胖能够使别人显得更苗条,也能够使肥胖者
评析:(开头部分:说明情境(S)的时间和地点,引入情 境时,应先作出与文章主题有关、且具有独立性、读者 肯定会同意的表述)
序言的案例分析(2)(II)
但是,因为董事会长期深陷于处理短期运营 问题,现在无法有效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长期战 略发展上。因此,董事会必须考虑实现工作重心 转移需要进行的变革。具体地说,我们认为董事 会应当考虑如下变革:
构,并在动笔之前用金字塔原理加以检验
1. 为了交流方便,必须对各种思想观点进行分组; 2. 分组后的思想观点经过不同层次的抽象后构成金字塔;
案例分析
蛋奶产品
牛奶 鸡蛋 黄油 酸奶油
葡萄
水果 桔子
苹果
蔬菜
土豆
胡萝卜
3. 向读者灌输思想观点最有效的途径是自上而下式;
案例分析
① 没有结构的表达方法 ② 按照自上而下阐释思想观点的正确表达方式
在归纳过程中,通常保持主语不变、改变谓语,或者 保持谓语不变、改变主语(如法国、德国、俄国)。 在上例中,“军事行动”就是这样一个复数名词,“ 进攻准备”也同样是一个符合条件的复数名词。
金字塔原理的作用
(1)帮助人们以书面形式组织和表达思想; (2)可适用于确定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 (3)从宏观角度说,金字塔原理可以对整个
写作、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进行指导 。
金字塔原理的结构特点
如粉笔灰 如山毛榉
案例—金字塔结构建立疑问/回答式对话(2)
切斯特顿说,猪应该被当作宠物;读者当然会问“为 什么这么说?”切斯特顿说:“有两个原因:首先,猪很 漂亮;其次,猪可以培育出多种品种。”
读者: 切斯特顿:猪很漂亮,因为猪很肥,而且具有英国既强势
读者: 切斯特顿:肥胖能够使别人显得更苗条,也能够使肥胖者
评析:(开头部分:说明情境(S)的时间和地点,引入情 境时,应先作出与文章主题有关、且具有独立性、读者 肯定会同意的表述)
序言的案例分析(2)(II)
但是,因为董事会长期深陷于处理短期运营 问题,现在无法有效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长期战 略发展上。因此,董事会必须考虑实现工作重心 转移需要进行的变革。具体地说,我们认为董事 会应当考虑如下变革:
构,并在动笔之前用金字塔原理加以检验
1. 为了交流方便,必须对各种思想观点进行分组; 2. 分组后的思想观点经过不同层次的抽象后构成金字塔;
案例分析
蛋奶产品
牛奶 鸡蛋 黄油 酸奶油
葡萄
水果 桔子
苹果
蔬菜
土豆
胡萝卜
3. 向读者灌输思想观点最有效的途径是自上而下式;
案例分析
① 没有结构的表达方法 ② 按照自上而下阐释思想观点的正确表达方式
在归纳过程中,通常保持主语不变、改变谓语,或者 保持谓语不变、改变主语(如法国、德国、俄国)。 在上例中,“军事行动”就是这样一个复数名词,“ 进攻准备”也同样是一个符合条件的复数名词。
《金字塔原理》PPT课件

章节
段 落
句 子
图 文章中的思想应形成完单整版一pp思t 想统领下的金字塔结构 6
案例比较
1.未按金字塔原理组织的思想(前言P2)
“约翰·科林斯来电话说他3点钟不能参加会议。哈 尔·约翰逊说他不介意晚一点开会,把会放在明天开也可 以,但10﹕30以前不行,唐克利福德的秘书说,唐克利 福德明天较晚时间才能从法兰克福赶回来。会议室明天 已经有人预订了,但星期四还没有人预订。会议时间定 在星期四11点似乎比较合适。您看行吗?”
评析:她在谈论苏黎世已变 得不再保守,或“她准备把 苏黎世同其他城市进行比 较”,甚至“她很迷恋男人 的胡须或胡髭”。
评析:也许她不喜欢男人面部 蓄须;或者想比较不同办公室 职员的蓄须方式;也许她对专 业机构如此容忍职员蓄须感到 惊讶。
评析:叙述者想说伦敦在这方面比其他城市发展得都更早,于是把理
解的意思告诉了叙述者。听者的理解在逻辑上完全合理,但根本不是叙
2.按金字塔原理组织的思想(前言P3)
“我们可以将今天的会议改在星期四11点开吗?因 为这样对科林斯和约翰逊都会更方便,唐克利福德也可 以参加,并且本周只有这一完整天版p会pt 议室还没有被预订。” 7
金字塔原理应用的效果
(1)减少完成最终一稿通常所需的时间; (2)增加文章的条理性; (3)减少文章的长度; (4)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简明扼要、思路
5. 条理清晰的关键,是把你的思想观点组织成金字塔结构, 并在动笔之前用金字塔原理加以检验。
完整版ppt
17
一、 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总结:
若不符合以上五项原则,说明自己的 思维尚存在问题,必须进行修正和改变, 以使其能够符合金字塔原理的规则。
完整版ppt
18
段 落
句 子
图 文章中的思想应形成完单整版一pp思t 想统领下的金字塔结构 6
案例比较
1.未按金字塔原理组织的思想(前言P2)
“约翰·科林斯来电话说他3点钟不能参加会议。哈 尔·约翰逊说他不介意晚一点开会,把会放在明天开也可 以,但10﹕30以前不行,唐克利福德的秘书说,唐克利 福德明天较晚时间才能从法兰克福赶回来。会议室明天 已经有人预订了,但星期四还没有人预订。会议时间定 在星期四11点似乎比较合适。您看行吗?”
评析:她在谈论苏黎世已变 得不再保守,或“她准备把 苏黎世同其他城市进行比 较”,甚至“她很迷恋男人 的胡须或胡髭”。
评析:也许她不喜欢男人面部 蓄须;或者想比较不同办公室 职员的蓄须方式;也许她对专 业机构如此容忍职员蓄须感到 惊讶。
评析:叙述者想说伦敦在这方面比其他城市发展得都更早,于是把理
解的意思告诉了叙述者。听者的理解在逻辑上完全合理,但根本不是叙
2.按金字塔原理组织的思想(前言P3)
“我们可以将今天的会议改在星期四11点开吗?因 为这样对科林斯和约翰逊都会更方便,唐克利福德也可 以参加,并且本周只有这一完整天版p会pt 议室还没有被预订。” 7
金字塔原理应用的效果
(1)减少完成最终一稿通常所需的时间; (2)增加文章的条理性; (3)减少文章的长度; (4)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简明扼要、思路
5. 条理清晰的关键,是把你的思想观点组织成金字塔结构, 并在动笔之前用金字塔原理加以检验。
完整版ppt
17
一、 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总结:
若不符合以上五项原则,说明自己的 思维尚存在问题,必须进行修正和改变, 以使其能够符合金字塔原理的规则。
完整版ppt
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金字塔原理(解 决问题的逻辑)
提纲
界定问题 结构性分析
解决一个问题是,通常要回答 我们应该做什么?(如果不知道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做么?(如果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做?你会怎么做?(如果已经知
道且接受解决方案)
理想的问题解决流程
界定 问题
结构化 分析问
题
分析并 找到解 决方案
是否B更 好
是否C更 好
开始写序言
6、应该采用哪些战略
为什么?
目标
背景(S)=我们当前的处境 冲突(C)=不知道是否能达成,但知道目
前与目标还差很多
R1
R2
解决方案
R1
R2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行不通
?
R1
R2
方案A 方案B
方案C
R1
?
?
情境
?
R2
?
开始写序言
1、应该做什么?
怎样做?
应该怎样做
背景(S)=目前的工作状况 冲突(C)=它不做它该做的事 疑问(Q)=如何让它做它该做的工作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开始写序言
2、应该做想做的事
怎样做?
改变1
应该
界定问题的要素——现状(R1)
即现状,R1
非期望
,通常由困
结果
扰/困惑引起
需要设法解 可能面临 有可能抓 决的问题 的的问题 住的机会
困扰/困惑来的 R1可能不止一个, 除目前尚未发现 或出现的机会外, 更可能是:
• 对公司结构或流程产生负面影响 • 扰乱某一特定方面的工作 • 引发(或应该会引发)对业务、
备选方案
• 扩充现有名单 • 修改推销词 • 邮寄录像带 • ……
发掘读者疑问
读者疑问
最
不知道如何从R1到R2
常
见
知道如何从R1到R2,但
的
不敢肯定是否正确
情
形 知道从R1到R2的正确方 案,但不知道如何实施
知道从R1到R2的解决方
常
案,并且已经实施,但由
见
于某种原因行不通
的
变 确定了好几个解决方案,
产品、流程的生新考虑
• 挑战(或应该会挑战)有关客户 、市场、竞争、核心竞争力、流 程或技术的基本假设。
界定问题的要素——目标(R2)
又称期望结果,读者希望现有的结构或流程产生 的结果。
判断结果是
对R2的描述 的作用
否是预期结 果 在思考过程
中进行方案
无法具体找述R2时,只选需择在R2部分写下,如 果问题得到解决,希望达到的状态。
界定问题的要素——困扰
何谓困扰
指现在发生、即 将发生或未来发 生的事件,它对 序幕中所描绘的 相对稳定的情境 构成威胁,并因 此引发了非期望 结果(R1)。
起因
① 外部原因:结构或流程所在环境 以外的地方发生的变化,如新的 竞争对手的出现;
② 内部原因:公司内部的变化,如 增加业务流程;
③ 近期认识到的其他原因:自己认 识到或有证据表明肯定或可能发 生变化。
我们想 要什么
界定问题的要素——切入点/序幕
自己或客户所在 公司或行业问题 出现的特定点( 问题出在哪里) 。
典型的序幕结构 典型的序幕流程
• 组织机构图 • 计算机配置 • 工厂/办公室地点 • 各地区的市场 • ……
• 销售或营销活动 • 信息系统 • 管理流程 • 配送系统 • 制造流程 • ……
界定问题的要素——案例说明
背景
切入点/序幕
列出潜在 客户名单
写推销信
邮寄
困扰事件 季度销售额预计下降10%
销售下降的原因 • 潜在客户名单已经过期,和/或 • 推销信没有说服力,和/或 • 邮寄效率低 • ……
现状(R1)
对年增长 率造成影 响
目标(R2)
继续保持 10%的年 增长率
怎样才能 保持销售 增长?
背景(S)=我们存在的问题 冲突(C)=我们计划采取行动 疑问(Q)=该行动是否正确
改变2
改变3
开始写序言
3、如何做想做的事
遵循下列流程
背景(S)=我们曾经存在的问题 冲突(C)=我们通过X行动解决了问题 疑问(Q)=X行动是如何进行的
怎样做?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开始写序言
4、解决方案行不通该怎么做
形 但不知道选哪一个
可
知道R1,但不能具体描述
能
R2,所以无法找到解决方 案
但
不
常
知道R2,但不清楚自己是 否处在R1
见
转换成序言
S=情境 C=R1,R2 Q=如何从R1到R2
S=情境,R1,R2 C=解决方案 Q=解决方案是否正确
S=情境, R1,R2, C=解决方案 Q=如何实施解决方案
S=情境,R1,R2,解决方案 C=解决方案行不通 Q=我们应该做什么?
连续分析
1. 有没有/可不可能有问题(机会)?
界定问题
2. 它在哪里?
3. 为什么存在?
结构性分析
4. 我们能做什么? 5. 我们应该做什么?
寻找解决方案
非期望结果(R1)
期望结果(R2)
界定问题
界定问 题的框
架
展开说明 框架中的 各要素
发掘读者 的疑问
把界定的 问题写成 序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背景:切入点/序幕 困惑/困扰 现状R1:非期望结果 目标R2:期望结果
组成金 字塔与 他人交
流
提高写咨询报告效率的密诀: 1、界定问题 2、有条理地搜集和分析数据,转换为金字塔形式
连续分析
由非期望结果(R1,由某一特定情境导致的某 一特定结果)到期望结果(R2),以上界定问题 的方法叫连续分析,可以帮助你为以下按逻辑顺 序排列的问题寻找答案。
用序列分析法对R1(非期望结果)和R2(期望结果)的 比较分析产生的答案,是界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S=情境, R1,R2, C=我们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Q=哪一个是最好的方案?
S=情境,R1 C=知道必须改革,但不确定目 标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 Q=目标和战略应该是什么
S=情境,R2 C=不确定现在是否处于R1 Q=存在问题么?如果存在,如 何应对?
模型表述
情境 情境
R1
R2
?
R1
R2
解决方案
情境 情境 情境 情境
怎样做?
更努力、更彻 底地去做
背景(S)=我们遇到问题并采 取了数项措施
冲突(C)=目前没有任何效果 疑问(Q)=我们应该做什么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开始写序言
5、应该选择哪种方案
怎样做?
是否A更 好
Y方案更好
背景(S)=我们计划实施X方案 冲突(C)=有人提出Y可能是更好的方案 疑问(Q)=哪种方案更好
读者通常希望解决的7种问题
1、应该做什么 2、是否应该做我们想做的事 3、如何做我们想做的事 4、解决方案行不通时该做什么 5、选择哪种方案 6、应该采用哪些战略 7、还存在问题吗
界定问题的框架及其要素
背景
切入点/序幕
非期望结果(R1) 期望结果(R2)
困扰事件
发生了什么
界定的问题
我们不喜 欢什么
提纲
界定问题 结构性分析
解决一个问题是,通常要回答 我们应该做什么?(如果不知道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做么?(如果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做?你会怎么做?(如果已经知
道且接受解决方案)
理想的问题解决流程
界定 问题
结构化 分析问
题
分析并 找到解 决方案
是否B更 好
是否C更 好
开始写序言
6、应该采用哪些战略
为什么?
目标
背景(S)=我们当前的处境 冲突(C)=不知道是否能达成,但知道目
前与目标还差很多
R1
R2
解决方案
R1
R2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行不通
?
R1
R2
方案A 方案B
方案C
R1
?
?
情境
?
R2
?
开始写序言
1、应该做什么?
怎样做?
应该怎样做
背景(S)=目前的工作状况 冲突(C)=它不做它该做的事 疑问(Q)=如何让它做它该做的工作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开始写序言
2、应该做想做的事
怎样做?
改变1
应该
界定问题的要素——现状(R1)
即现状,R1
非期望
,通常由困
结果
扰/困惑引起
需要设法解 可能面临 有可能抓 决的问题 的的问题 住的机会
困扰/困惑来的 R1可能不止一个, 除目前尚未发现 或出现的机会外, 更可能是:
• 对公司结构或流程产生负面影响 • 扰乱某一特定方面的工作 • 引发(或应该会引发)对业务、
备选方案
• 扩充现有名单 • 修改推销词 • 邮寄录像带 • ……
发掘读者疑问
读者疑问
最
不知道如何从R1到R2
常
见
知道如何从R1到R2,但
的
不敢肯定是否正确
情
形 知道从R1到R2的正确方 案,但不知道如何实施
知道从R1到R2的解决方
常
案,并且已经实施,但由
见
于某种原因行不通
的
变 确定了好几个解决方案,
产品、流程的生新考虑
• 挑战(或应该会挑战)有关客户 、市场、竞争、核心竞争力、流 程或技术的基本假设。
界定问题的要素——目标(R2)
又称期望结果,读者希望现有的结构或流程产生 的结果。
判断结果是
对R2的描述 的作用
否是预期结 果 在思考过程
中进行方案
无法具体找述R2时,只选需择在R2部分写下,如 果问题得到解决,希望达到的状态。
界定问题的要素——困扰
何谓困扰
指现在发生、即 将发生或未来发 生的事件,它对 序幕中所描绘的 相对稳定的情境 构成威胁,并因 此引发了非期望 结果(R1)。
起因
① 外部原因:结构或流程所在环境 以外的地方发生的变化,如新的 竞争对手的出现;
② 内部原因:公司内部的变化,如 增加业务流程;
③ 近期认识到的其他原因:自己认 识到或有证据表明肯定或可能发 生变化。
我们想 要什么
界定问题的要素——切入点/序幕
自己或客户所在 公司或行业问题 出现的特定点( 问题出在哪里) 。
典型的序幕结构 典型的序幕流程
• 组织机构图 • 计算机配置 • 工厂/办公室地点 • 各地区的市场 • ……
• 销售或营销活动 • 信息系统 • 管理流程 • 配送系统 • 制造流程 • ……
界定问题的要素——案例说明
背景
切入点/序幕
列出潜在 客户名单
写推销信
邮寄
困扰事件 季度销售额预计下降10%
销售下降的原因 • 潜在客户名单已经过期,和/或 • 推销信没有说服力,和/或 • 邮寄效率低 • ……
现状(R1)
对年增长 率造成影 响
目标(R2)
继续保持 10%的年 增长率
怎样才能 保持销售 增长?
背景(S)=我们存在的问题 冲突(C)=我们计划采取行动 疑问(Q)=该行动是否正确
改变2
改变3
开始写序言
3、如何做想做的事
遵循下列流程
背景(S)=我们曾经存在的问题 冲突(C)=我们通过X行动解决了问题 疑问(Q)=X行动是如何进行的
怎样做?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开始写序言
4、解决方案行不通该怎么做
形 但不知道选哪一个
可
知道R1,但不能具体描述
能
R2,所以无法找到解决方 案
但
不
常
知道R2,但不清楚自己是 否处在R1
见
转换成序言
S=情境 C=R1,R2 Q=如何从R1到R2
S=情境,R1,R2 C=解决方案 Q=解决方案是否正确
S=情境, R1,R2, C=解决方案 Q=如何实施解决方案
S=情境,R1,R2,解决方案 C=解决方案行不通 Q=我们应该做什么?
连续分析
1. 有没有/可不可能有问题(机会)?
界定问题
2. 它在哪里?
3. 为什么存在?
结构性分析
4. 我们能做什么? 5. 我们应该做什么?
寻找解决方案
非期望结果(R1)
期望结果(R2)
界定问题
界定问 题的框
架
展开说明 框架中的 各要素
发掘读者 的疑问
把界定的 问题写成 序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背景:切入点/序幕 困惑/困扰 现状R1:非期望结果 目标R2:期望结果
组成金 字塔与 他人交
流
提高写咨询报告效率的密诀: 1、界定问题 2、有条理地搜集和分析数据,转换为金字塔形式
连续分析
由非期望结果(R1,由某一特定情境导致的某 一特定结果)到期望结果(R2),以上界定问题 的方法叫连续分析,可以帮助你为以下按逻辑顺 序排列的问题寻找答案。
用序列分析法对R1(非期望结果)和R2(期望结果)的 比较分析产生的答案,是界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S=情境, R1,R2, C=我们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Q=哪一个是最好的方案?
S=情境,R1 C=知道必须改革,但不确定目 标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 Q=目标和战略应该是什么
S=情境,R2 C=不确定现在是否处于R1 Q=存在问题么?如果存在,如 何应对?
模型表述
情境 情境
R1
R2
?
R1
R2
解决方案
情境 情境 情境 情境
怎样做?
更努力、更彻 底地去做
背景(S)=我们遇到问题并采 取了数项措施
冲突(C)=目前没有任何效果 疑问(Q)=我们应该做什么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开始写序言
5、应该选择哪种方案
怎样做?
是否A更 好
Y方案更好
背景(S)=我们计划实施X方案 冲突(C)=有人提出Y可能是更好的方案 疑问(Q)=哪种方案更好
读者通常希望解决的7种问题
1、应该做什么 2、是否应该做我们想做的事 3、如何做我们想做的事 4、解决方案行不通时该做什么 5、选择哪种方案 6、应该采用哪些战略 7、还存在问题吗
界定问题的框架及其要素
背景
切入点/序幕
非期望结果(R1) 期望结果(R2)
困扰事件
发生了什么
界定的问题
我们不喜 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