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物装载常用计算公式
铁路运输装载加固计算-2010最新版本加固规则

铁路运输装载加固计算1、加固强度计算方法1.1 运输过程中作用于货物的各种力(1)纵向惯性力)(0kN Q t =T式中 Q ――货物重量,t ; 0t ――每吨货物的纵向惯性力,采用刚性加固时,)/13.069.260t kN Q t (总-=其中 总Q ――重车总重,t ,当总Q >130t 时,按130t 计算。
采用柔性加固时,)/(85.2932.020012.00t kN Q Q t +-总总=其中 总Q ――重车总重,t ;跨装运输时,按跨装车组总重计算,当130t <总Q ≤150t ,)/(78.60t kN t =,总Q >150t 时,)/(88.50t kN t =。
(2)横向惯性力)(0kN Q n N =式中 Q ――货物质量,t ;0n ――每吨货物的横向惯性力,)/t (2.282.20kN lan +=其中 a ――货物重心偏离车辆横重中心线的距离,mm ,跨装时,为货物转向架中心销偏离车辆横中心线的距离,l ――负重车销距,mm 。
(3)垂直惯性力)=垂垂N Q q Q k (式中 Q ――货物质量,t ;垂q ――每吨货物的垂直惯性力,① 使用敞车和普通平车装载时)/(a78.354.3t kN lq +=垂其中l ――负重车转向架中心距;a ――货物重心偏离车辆横中心线的距离,mm ;跨装时,为货物转向架中心销偏离车辆横中心线的距离,② 使用长大货物车装载时)/(a84.753.4t kN lq +=垂(4) 风力)k (q N F W =式中 q ――侧向计算风压,受风面为平面时,20.49kN/m q =,受风面为圆球体或圆柱体侧面时,2kN/m 245.0q =;F ――侧向迎风面的投影面积,2m 。
(5) 摩擦力纵向摩擦力:)kN (8.9Q F μ=纵摩横向摩擦力:)kN )(8.9(垂横摩Q Q F -=μ式中 Q ――货物质量,t ;垂Q ――货物的 垂直惯性力,kN ;μ――摩擦因数(原为摩擦系数,以下同――编者注),按表1取值。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加规 》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确保铁路运输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和《铁路货物运输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标准轨距的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和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是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的基本依据。
承运人、托运人和收货人均应遵守本规则。
第三条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技术性强,是铁路运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任务是:保证货物、货车的完整和行车安全,充分利用货车载重力和容积,安全、迅速、合理、经济地运输货物。
第四条货物装载加固的基本技术要求是:使货物均衡、稳定、合理地分布在货车上,不超载,不偏载,不偏重,不集重;能够经受正常调车作业以及列车运行中所产生各种力的作用,在运输全过程中,不发生移动、滚动、倾覆、倒塌或坠落等情况。
第五条铁路局(含专业运输公司,下同)要高度重视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配备专人负责,积极运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管理手段,提高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质量。
铁路局及其直属货运站段应成立装载加固技术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制度。
装载加固技术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部门货物装载加固方案的审核、申报、实施工作,组织落实按方案装车、装车质量签认制度和货车满载措施,以及有关技术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工作。
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和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企业应按本规则规定做好装载加固有关工作。
第六条各装车单位应建立健全装车岗位责任制,坚持装车从严、发站从严的原则,严格按装载加固方案装车。
重点货物实行装车质量签认制度,铁路局应制定管内装车质量签认办法,并报部备案。
第七条本规则未规定的货物装载加固方法、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应由托运人会同承运人,在安全运输的前提下组织试运。
试运的有关要求按本规则第四章办理。
第八条货物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由托运人自备,其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本规则有关要求,以及铁道部公布的有关技术条件。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

第四条货物装载加固的基本技术要求是:使货物均衡、稳定、合理地分布在货车上,不超载,不偏载,不偏重,不集重;能够经受正常调车作业以及列车运行中所产生各种力的作用,在运输全过程中,不发生移动、滚动、倾覆、倒塌或坠落等情况。
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和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企业企业应按本规则规定做好装载加固有关工作。
第六条各装车单位应建立健全装车岗位责任制,坚持装车从严、发站从严的原则,严格按装载加固方案装车。
重点货物实行装车质量签认制度,铁路局应制定管内装车质量签认办法,并报部备案。
第七条本规则未规定的货物装载加固方法、装载加固材料及装臵,应由托运人会同承运人,在安全运输的前提下组织试运。试运的有关要求按本规则第四章办理。
第十六条C 62A、C 62A*、C 62A*K、C 62AK、C 62A*T、C 62A T、C 62B、C 62BK、C 62BT、C 64、C 64K、C 64H及C 64T型敞车局部地板面承受货物重量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仅在车辆两枕梁之间、横中心线两侧等距离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见附表5、附表6。
7、仅靠防滑衬垫防止货物移动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55t。第十七条C 70、C 70H型敞车局部地板面承受货物重量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仅在车辆两枕梁之间、横中心线两侧等距离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见附表7、附表8。
2.两枕梁直接承受货物重量且两枕梁承受的货物重量相等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3.在车辆两枕梁内外等距离(装载长度不超过3.8m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运(06)161号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运[2006]161号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基本技术条件 (3)第三章特殊规定 (8)第一节超限、超长货物 (8)第二节木材和竹子 (10)第三节轮式、履带式货物和圆柱形、球形货物 (12)第四节金属材料及制品 (15)第五节预应力梁 (17)第四章方案管理 (19)第五章满载工作 (22)第六章附则 (23)附表 (24)附表1 货车使用限制表 (24)附表2 平车局部地板面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表 (25)附表3 凹底平车局部地板面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表 (26)附表4 长大平车及落下孔车局部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表 (28)附表5 60t、61t敞车两枕梁间承受均布载荷时容许装载重量表 (29)附表6 60t、61t敞车两枕梁间承受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装载重量表 (30)附表7 C70、C70H型敞车两枕梁间承受均布载荷时容许装载重量表 (31)附表8 C70、C70H型敞车两枕梁间承受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装载重量表 (32)附件 (33)附件1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定型方案(另册) (33)附件2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常用计算公式 (34)附件3 货物装载限界图 (48)附件4 特定区段装载限制 (49)附件5 常用装载加固材料与装置 (50)附件6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试运方案及试运材料(另册) (51)附录敞车、平车、长大货物车技术参数表 (5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确保铁路运输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和《铁路货物运输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则。
铁路局对《加规》第一条的补充本规定系《铁路货物运输规程》的引伸规则《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以下简称《加规》)授权的补充规定,铁路和托运人、收货人均应遵守。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标准轨距的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和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是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的基本依据。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总运〔2015〕296号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基本技术条件 (2)第三章特殊规定 (13)第一节超限、超长货物 (13)第二节木材和竹子 (16)第三节轮式、履带式货物和圆柱形、球形货物 (17)第四节金属材料及制品 (19)第五节卷钢 (20)第六节预应力梁 (21)第四章方案管理 (23)第五章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管理 (25)第六章应急处置 (27)第七章满载工作 (28)第八章附则 (28)附件1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定型方案 (29)附件2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常用计算公式 (30)附件3 机车车辆限界基本轮廓 (41)附件4 特定区段装载限制 (42)附件5 常用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 (43)附件6 铁路货车增载规定 (44)附件7 装载加固废止和失效文电目录 (46)敞车、平车、棚车、长大货物车技术参数表 (50)TG/HY102-201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确保铁路运输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铁路总公司)及所属各铁路运输企业(以下统称铁路局),是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的基本依据。
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和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企业通过国家铁路运输货物前,铁路局在签订有关协议时应遵守本规则。
铁路局在与托运人、收货人签订有关协议时应遵守本规则。
第三条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技术性强,是铁路运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任务是:保证货物、货车的完整和行车安全,充分利用货车载重力和容积,安全、迅速、合理、经济地运输货物。
第四条货物装载加固的基本技术要求是:使货物均衡、稳定、合理地分布在货车上,不超载,不偏载,不偏重,不集重;能够经受正常调车作业以及列车运行中所产生各种力的作用,在运输全过程中,不发生移动、滚动、倾覆、倒塌或坠落等情况。
货物的加固计算.

二、重车重心高度的计算方法 1.一车负重装载时: H = 式中
Q车 h车 Q1 h1 Q2 h2 Qn hn Q 车 Q1 Q 2 Q n
(mm)
Q车——货车自重,t;
Q2 .. Q1 、 Qn——每件货物重量,t;
h车 ——空车重心自轨面起算的高度,mm;
(3)垂直惯性力 Q垂=q垂×Q
(kN)
式中q垂——每吨货物的垂直惯性力,kN/t; Q——货物重量,t。 1)使用敞车和普通平车装载时
q垂 3.54 3.78 a l (kN/t)
其中a——货物重心偏离车辆横中心线的距离,mm;跨装时, 为货物转向架中心销偏离车辆横中心线的距离,mm; l——负重车转向架中心距,mm。 2)使用长大货物车装载时 a (kN/t) q垂 4.53 7.84 l
3.一车负重超长货物横垫木高度计算方法 横垫木的合理高度 H 垫可按下式计算:
H 垫 0.031 a h车差 f 80
(mm)
式中 a ——货物突出端至负重车最近轮轴轴心所在垂直面 的距离,mm; h车差 ——游车地板高度与负重车地板高度差,游车地板 比负重车地板高时,取正值,反之取负值,mm; f ——货物突出端的挠度,mm。 注:若货物突出车端部分底部低于其支重面时,垫木高度 还应加该突出部分低于货物支重面的尺寸;如果货物突出车端 部分底部高于货物支重面时,垫木高度应减去货物突出车端部 分高于货物支重面的尺寸。
h1 h2
hn
——装车后每件货物重心自轨面起算的高度,mm。
2.跨装时: H = 式中 Q车1
Q车 2
Q 1 h 1 Q 2 h 2 Qh Q1 Q 2 Q
(mm)
铁路货物装载常用计算公式

一、确定货物超限等级的计算方法(一)货物计算宽度、曲线线路加宽值1、货物的计算宽度定义:超限货物的计算宽度为货物检定断面的实测宽度加上货物装在货车上行经半径为300m的曲线时所产生的偏差量,再加上由于车辆走行部游间和线路在曲线处轨距加宽而增加的偏差量(通常称为附加偏差量),减去建筑限界曲线内外侧水平距离的加宽值(即36mm),所得出的宽度。
2、加宽值(36mm):它是以车长13.22m,销距9.35m的标准,计算车辆行径半径为300m的曲线线路时产生的内外偏差量,作为曲线线路建筑接近限界的最大水平距离加宽值。
其数值是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出来的。
内侧公式:w=l8R ×1000=9.352400×1000=36mm外侧公式:W=L8R −l8R×1000=13.222400−9.352400×1000=36mm(二)用一辆六轴以下货车装载时:1、当货物的检定断面位于车辆两心盘中心销之间时,公式如下:X 内=B+C内−36(mm)式中:B—实测宽度,即货物检定断面的计算点至车辆纵中心线所在垂直平面的距离(均重货取半宽),mm C内—货物检定断面处的内偏差量,即车辆纵中心线在货物检定断面处偏离线路中心线的距离,mm其计算公式为:C内=l2−(2x)28R×1000 mm式中:l—车辆转向架中心距(销距),mX—货物检定断面至车辆纵中心线的距离(均重货物取0),mR—曲线半径,m2、当货物的检定断面位于车辆两心盘中心外方时,公式如下:X 外=B+C外+K−36(mm)式中:C外—货物检定断面的外偏差量,即车辆纵中心线在货物检定断面处偏离线路中心线的距离,mm其计算公式为:C外=(2x)2−l28R×1000 mm式中:K—货物检定断面处的附加偏差量,mm其计算公式为:K=75(2xl −1.4) mm注:当2xl≤1.4时不计算式中:X(均重货物取货物半长)、R、l同上例:一件货物长20m,宽3.5m,高1.64m,重35t均重货物,使用N17型平车装运,车地板距轨面1.209m,销距9m,重心位于车辆中央,两端各使用游车一辆,垫木高0.16m,试确定超限等级?解:1、货物检定断面位于车辆两心盘之间时(1)计算内偏差量C 内=l 2−(2x )28R ×1000=92−(2×0)28×300×1000=812400×1000=33.75 ≈34mm 注:如C 内<36mm ,按36mm 计算(2)确定检定断面计算点宽度X 内=B +C 内−36=1750+36−36=1750 mm(3)确定检定断面计算点高度H =1210(车地板自轨面高度)+160(垫木高度)+1640(货物高度)=3010 mm(4)根据计算点3010mm 和计算宽度1750mm ,查《超规》附件四,确定为一级超限。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总运〔2015〕296号目录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基本技术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特殊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超限、超长货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木材和竹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轮式、履带式货物和圆柱形、球形货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金属材料及制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卷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预应力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方案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应急处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满载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公式:
外侧公式:
(二)用一辆六轴以下货车装载时: 1、当货物的检定断面位于车辆两心盘中心销之间时,公式如下:
式中:B—实测宽度,即货物检定断面的计算点至车辆纵中心线所在垂直平面的距离(均重货取半宽),mm —货物检定断面处的偏差量,即车辆纵中心线在货物检定断面处偏离线路中心线的距离,mm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跨装支距,m
—负重车转向架中心距,m —货物检定断面至跨装支距中心线的距离,m
2、当货物的鉴定断面位于两货物转向架中心销外方时
(四)使用六轴以上长大货物车装载时: 1、当货物的检定断面位于大底架两心盘中心销之间时
式中:B—实测宽度,即货物检定断面的计算点至车辆纵中心线所在垂直平面的距离,mm —货物检定断面处的偏差量,即车辆纵中心线在货物检定断面处偏离线路中心线的距离,mm
其中计算公式为:
式中
—分别为长大货物车由上向下各层底架心盘中心距,m
式中: —货物检定断面的外偏差量,即车辆纵中心线在货物检定断面处偏离线路中心线的距离,mm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跨装支距,m —负重车转向架中心距,m —货物检定断面至跨装支距中心线的距离,m
式中: —货物检定断面处的附加偏差量,mm
其计算公式为:
注:当
时不计算
..
..
.
.
.
例:某站装运钢梁一件,重 52t,长 36m,宽 3m,高 2m,货物转向架高 0.62m,支距 24m,使用 型 60t 平车(车地板自轨面高 1.209m,销距 9m)三辆跨装,两车负重,中间一辆游车,试算超限等级?
式中:B—实测宽度,即货物检定断面的计算点至车辆纵中心线所在垂直平面的距离(均重货取半宽),mm —货物检定断面处的偏差量,即车辆纵中心线在货物检定断面处偏离线路中心线的距离,mm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车辆转向架中心距(销距),m
—货物检定断面至车辆纵中心线的距离(均重货物取 0),m —曲线半径,m
..
..
.
.
.
(1) 方案 1:货物重心落到车辆中央,货物突出车辆两端各 1500mm,使用游车二辆。 (2) 方案 2:货物重心在车上的位置按最大容许偏移距离装载
偏移后一端突出 1500+1163=2663 mm,另一端突出 1500-1163=337 mm,突出端半宽小于车辆半宽, 允许突出 300mm,337 mm > 300 mm,所以仍需二辆游车,方案 1 经济合理。
(1) 由题可知, (2) (3)
或 (4) 所以题中位移 600mm 的装载方法符合货物重心纵向位移的条件。
例 2:货物重 40t,货长 16m,宽 2m,高 1.8m 均重货物一件,拟用 销距 9.3m)装运,横垫木高 200mm,试确定经济合理装载方案?
型平车(标重 60t,车地板长 13m,
销距 9m,重心位于车辆中央,两端各使用游车一辆,垫木高 0.16m,试确定超限等级? 解:1、货物检定断面位于车辆两心盘之间时 (1)计算偏差量
注:如
..
..
.
.
.
(2)确定检定断面计算点宽度
(3)确定检定断面计算点高度
(4)根据计算点 3010mm 和计算宽度 mm,查《超规》附件四,确定为一级超限。
解:1、货物检定断面位于两货物转向架中心销之间时 (1)计算偏差量
(2)确定货物检定断面的计算宽度
2、货物检定断面位于两货物转向架中心销外方时 (1)计算外偏差量
(2)计算 值
(3)确定货物检定断面的计算宽度 3、选择货物检定断面计算点
4、确定超限等级 根据计算点 3829mm 和计算宽度 1738mm 查《超规》附件四,确定为二级超限。
二、计算货物重心在车辆纵向的合理位置(货物总重心偏离车辆横中心线的容许距离 的计算) (一)、一车一件货物
1、当
时
或
2、当
时
式中 —车辆容许载重量,t;
—车辆销距,mm;
—车辆所装货物重量,t;
—货物纵向最大容许偏移量,mm
例 1:一件货物长 11200mm,重 52t,货物重心距一端 7100mm,选用 型 60t 平车(车地板长 13000mm, 销距 9000mm)一辆装载,当货物重心投影在车辆纵向的位移量为 600mm 时,问是否符合重心纵向位移条件?
),试算
下限 上限 允许充装体积为 (2)允许充装重量
上限 允许充装重量为
40.08t 45.87t
..
..
.
.
.
一、 确定货物超限等级的计算方法
(一)货物计算宽度、曲线线路加宽值 1、货物的计算宽度定义:超限货物的计算宽度为货物检定断面的实测宽度加上货物装在货车上行经半
径为 300m 的曲线时所产生的偏差量,再加上由于车辆走行部游间和线路在曲线处轨距加宽而增加的偏差量 (通常称为附加偏差量),减去建筑限界曲线外侧水平距离的加宽值(即 36mm),所得出的宽度。
.
.
.
七、气体类危险货物充装量计算 (一)允许充装量的确定方法为
1、当
时
2、当
时
式中 —根据重量充装系数确定的计算充装量,t;
—允许充装量,t;
—重量充装系数, ;
—罐车标记容积, ; (二)检衡复核充装量公式为
1、
时
—罐车标记载重量,t;
2、
时
要求 不得大于 ,即
例:某站拟使用一辆 型罐车(标重 31t,标记容积 61.9 ,自重 26.6t,空检 27t)装运异丁烷
2、当货物的检定断面位于车辆两心盘中心外方时,公式如下:
式中: —货物检定断面的外偏差量,即车辆纵中心线在货物检定断面处偏离线路中心线的距离,mm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货物检定断面处的附加偏差量,mm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均重货物取货物半长)、 、 同上
注:当
时不计算
例:一件货物长 20m,宽 3.5m,高 1.64m,重 35t 均重货物,使用 型平车装运,车地板距轨面 1.209m,
(二)一车多件货物的纵向合理位置
1、 多件货物总重心偏离车辆横中心线的距离公式为:
式中
(设定横中心线左为正,右为负) —每件货物重心至车辆横中心线的距离,m;
—每件货物的重量,t;
—多件货物总重心至车辆横中心线的距离,m;
例:用 60t 型平车(销距 9.3m)一辆装载货物四件,拟定的装载方法为:
,
;
,
;
,
;
,
中心纵向位移条件? 解:(1)计算货物总重心偏离横中心线距离(纵向位移量)
;试核定此装载方法是否符合货物
(2) (3)
时 ,所以,该装载方案符合货物中心纵向位移条件。
三、计算货物重心在车辆横向的合理位置
..
..
.
.
.
四、重车重心高的计算 (一)一车一件货物,重车重心高
式中 —车辆自重,t; —货物重量,t;
—游车地板高度与负重车地板高度差,游车地板比负重车地板高时,取正值,反之取负值,mm;
—货物突出端的挠度,mm; 注:若货物突出车端部分底部低于其支重面时,垫木高度还应加该突出部分低于货物支重面的尺寸;若 货物突出车端部分底部高于货物支重面时,垫木高度应减去货物突出端部分高于货物支重面的尺寸。
..
..
(二)一车多件货物,重车重心高
—车辆重心自轨面起算高度(空车重心高),mm; —装车后货物重心自轨面起算高度,mm;
(三)一件货物跨装时,重车重心高
..
..
.
.
.
(四)重车重心高超过 2000mm 时,应采用配重措施降低重车重心高 1、配重货物的起码重量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货车自重与主货重量之和,t; —未配重前重车重心高,mm;
—配重货物后,其重心自轨面起算高度,mm;
2、配重货物后,本车重车重心高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车辆自重,t;
—空车重心高,mm;
—装车后主货重心高,mm;
—配货重,t;
—主货重,t; —装车后配货重心高,mm;
例:一件货物重 38t,重心高 1500mm,计划使用 型 60t 平车一辆装运,试算重车重心高?如超高后配重 货物重心高 300mm,试算配重货物重量?配重后重车重心高?
限不得小于罐体标记容积的 83%。
(一)允许充装体积:
(二)允许充装重量:
式中 —允许充装重量,t;
..
—充装介质密度, ;
..
—罐车标记容积, ;
.
.
.
—罐车标记载重量,t;
—罐车允许充装体积, ;
例:某站拟用一辆 型罐车(标重 53t,标记容积 60 ,)装运甲醇(介质密度 0.8048
许装重量及体积? (1)允许充装体积
X—货物检定断面至车辆横中心线的距离,m
注:使用具有导向装置的长大货物车, 根据车辆使用说明书计算; 2、当货物的检定断面位于大底架两心盘中心销外方时
其中
..
..
.
.
.
注:当
时不计算
(五)各高度处机车车辆及货物装载限界取之方法: 1、360mm ~ 1240mm 处,半宽为 1600mm 2、1250mm ~ 3600mm 处,半宽为 1700mm 3、3601mm ~ 4300mm 处,半宽为 4、4301mm ~ 4800mm 处,半宽为
解:查表知车辆自重 =19.7t,车辆重心高 =730mm,车地板自轨面起算高度 =12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