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答案 (1)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及法制中国判断题

传统文化及法制中国判断题

1、行政执法是行政部门的另外一项工作。

答案: B2、只有制定的法律被严格执行了,依法行政才真正地落实到了实处。

答案: A3、依法执政的主体是政府。

答案: B4、依法治国、现代意义上的法制是从西方引进的。

答案: A5、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正的根本方式。

答案: A6、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 B7、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答案: A8、?权利法案?是最早的约束王权的法律文件。

答案: B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立的明确目标。

答案: A10、依法行政的概念比依法治国的概念更加广泛。

答案: B11、政府由非法治转向法治,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治化程度,这是政府文明与进步的标志。

答案: A12、全国人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委员长召集答案: B13、英国?大宪章?是最早的约束王权的法律文件,但是约束作用有限。

答案: A14、在地方层面,XX最先有了“法治XX〞的提法。

答案: B15、到2015年,法治政府要根本建成。

答案: B16、重大决策要经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答案: A17、拿破仑执政法国时,制订了四大法典。

答案: B18、高度重视舆论监视,支持新闻媒体对XX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进展曝光。

答案: A19、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司法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

答案: A20、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建立中的薄弱环节。

答案: A21、法制建立的根基是执法者。

答案: A22、2013年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同志提出了“法治中国〞的概念。

答案: A23、2004年国务院公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其中指出“要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建立法治政府的目标〞。

答案: A24、200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答案: B1、依法执政的主体是政府。

答案: B2、只有制定的法律被严格执行了,依法行政才真正地落实到了实处。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1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1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思想,最早提出阴阳五行说的是()。

A、邹衍B、《尚书》C、《周易》D、《老子》2.周代实行()。

A.宗庙祭祀B.分封制C.谪长子继承制D.以上答案都正确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B.甲骨文C.金文D.石鼓文5.佛教约于汉代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借()之风获得大发展。

A.儒学B.道学C.玄学D.经学6.我国少数民族也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达的情况不同,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 )族的著名史诗。

A蒙古族B藏族C维吾尔族D白族7.《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明代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B.《官场现形记》C.《红楼梦》D.《初刻拍案惊奇》8.经学是中国文化的渊薮,经学典籍主要是“五经”,即()。

A、《诗》、《书》、《礼》,《乐》、《易》B、《书》、《礼》,《乐》、《春秋》、《左传》C、《书》、《诗》、《礼》,《大学》、《论语》D、《易》、《书》、《诗》、《礼》、《春秋》9.宋明理学改变汉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讲求四书的义理,探讨身心性命修养,成为渗透着佛道思想的新儒学。

宋代理学理气论、心性论的集大成者是( )。

A.程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10.中国高度发达的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国家曾长期使用汉字,并借鉴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如( )。

A.日本B.朝鲜C.越南D.上述三国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狭义的文化2、“五经”3、家国同构4、“今文经”三、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10分)1.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2016年继续教育公需课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答案

2016年继续教育公需课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答案

多选题 多选题
多选题
公权力行为一般为( )。
多选题
( )是依法治国的特征。
多选题
( )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强国至道,强调和规范人 与群体的权利、义务和意识行为。
多选题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 )共同发挥作用。
多选题
法治是制度、精神和文化( )的有机体。
多选题
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必须具备( 素。
)两方面的因
多选题
B
( )是儒家文化的首要特征。
单选题
A.等级伦理|B.宗法意识|C.国家本位|D.礼治 主义
A
( )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 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单选题
A.道家|B.儒家|C.法家|D.名家
B
( )是以国家为根本立足点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法 理念。
单选题
A.法|B.行政力量|C.国家本位|D.伦理
对法律产生信仰是一个法治社会的终极标志。( )
判断题
2011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 )
判断题
公权力和私权利是同时产生和存在的。( ) 判断题
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 判断题
道德的规范现象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体系性。 ()
判断题
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 社会人伦。( )
A
法治的精神方面,是指整个社会对( 同和支持。
)的普遍认
单选题
A.法律至上地位|B.德治至上地位|C.人治至上 地位|D.统治者权威
A
1985年美国出版了《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 十大思想家,( )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
单选题
A.孔子|B.老子|C.孟子|D.毛泽东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的试题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的试题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的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A. 法治B. 仁义C. 礼仪D. 忠诚答案:B2. 法治中国建设中,强调的“依法治国”是指什么?A. 以法律为工具治理国家B. 以道德为指导治理国家C. 以人治为主导治理国家D. 以法治为手段,以德治为补充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常”?A. 仁B. 义C. 礼D. 智E. 信答案:E4. “礼之用,和为贵”是哪位儒家思想家的主张?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答案:A5. 法治中国的建设,强调了哪些方面的法治原则?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的权威性C.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选题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包括哪些方面?A. 家庭礼仪B. 社会礼仪C. 国家礼仪D. 个人修养答案:A, B, C, D7. 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A. 完善的法律体系B. 公正的司法制度C. 公民的法律意识D. 政府的法治实践答案:A, B, C, D8.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建设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A. 传统文化为法治中国提供道德基础B. 法治中国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C. 传统文化与法治相互独立,互不影响D. 法治中国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答案:A, B, D三、判断题9. 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念与法治中国建设是相悖的。

答案:错误10. 法治中国建设要求公民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1.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答:中国传统文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为法治提供了道德基础,促进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形成。

同时,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也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五、论述题12. 论述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建设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答: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建设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文化强调的是:A. 个人权利和自由B. 集体荣誉和集体利益C. 法律秩序和国家权威D. 科技发展和先进思想2. 中国的法制传统可以追溯到以下哪个朝代?A. 商朝B. 唐朝C. 清朝D. 共和国时期3. 下面哪个思想家对中国古代法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A. 孔子B. 毛泽东C. 韩非子D. 鲁迅4. 中国古代的法治传统体现在下列哪个方面?A. 君主专制和法官裁决B. 男尊女卑和等级森严C. 重视礼仪和传统价值观D. 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原则5. 对于传统文化与法治的关系,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传统文化与法治相互排斥B. 传统文化是法治的基础和支撑C. 法治会破坏传统文化的传承D. 传统文化对法治没有影响二、问答题1. 请简要解释中国古代法治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中国古代法治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尊孔儒家思想为基础的。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和家庭秩序的重要性,通过尊重权威、尊重长辈、尊重祖先等方式来维护社会稳定和法律秩序。

儒家礼仪观念对法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

2. 中国古代法治传统与现代法治制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中国古代法治传统强调君主专制和等级森严,在权力和权威方面存在较大限制;而现代法治制度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权力制约,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以维护社会公正与秩序。

3. 你认为传统文化对于法治中国的发展有何意义?传统文化对于法治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法律基础,对于培养公民的尊法守法意识和道德观念具有积极的影响。

同时,传统文化强调的家庭和社区关系也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4. 简述中国古代法治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中国古代法治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法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使得社会秩序得以规范,在商业发展、社会交往、刑事犯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法治传统也促进了社会公正与和谐,为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保障。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最新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最新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2015年继续教育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及其参考答案1单选题(2.0分)A按照孔子所说,一个人如果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

(本题分数:2.5 分)存疑A、愚B、绞C、贼D、狂B本讲提到,行政许可过程中,应该遵循()。

A. 处罚与教育相集合原则B. 育人为本C. 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D. 便民原则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

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

(本题分数:2.5 分)存疑A、宪法B、同级政府规章C、法律D、行政法规C蔡元培先生认为:“人生学业,无一可以轻易得之者。

当艰难之境而不屈不沮,必达而后已,则()之效也。

”(本题分数:2.5 分)存疑A、责任心B、勇敢C、正直D、诚实D“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

”这是民主革命的先驱()说过的一句话。

(本题分数:2.5 分)存疑A、孙中山B、李大钊C、陈独秀D、廖仲恺“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句话出自()。

(本题分数:2.5 分)存疑A、《诗·小雅·大东》B、《荀子·正名》C、《论语·述而》D、《孟子·尽心下》F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最早见诸于法律,是在()。

A. 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B. 1982年的刑事诉讼法C. 1979年的宪法修改案D. 1982年的宪法修改案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最早见诸于法律,是在()。

A. 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B. 1982年的刑事诉讼法C. 1979年的宪法修改案D. 1982年的宪法修改案“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此话是()说的。

(本题分数:2.5 分)存疑A、周文王B、周公C、孔子D、韩非翻异别勘是指犯人审讯结案后在录问时、或宣判时、或行刑时推翻口供(翻异)提出申诉的,案件必须要重新审理。

这项专为防止冤假错案而设计的复审制度始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部著作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答案:B2.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A.屈原B.伍子胥C.曹娥D.介子推答案:A解析:端午节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曹娥是东汉时期的孝女,介子推与寒食节有关。

3.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包括()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针灸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不属于四大发明。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答案:B5. 京剧的主要唱腔有()A.西皮和二黄B.高腔和昆腔C.吹腔和拨子D.南梆子和四平调答案:A解析:京剧的主要唱腔为西皮和二黄。

西皮的曲调比较明快亮丽,二黄的曲调则较为深沉舒缓。

高腔是弋阳腔等戏曲的唱腔,昆腔是昆曲的唱腔,吹腔和拨子是徽剧等的唱腔,南梆子和四平调是京剧的辅助唱腔。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______。

答案:数解析:“六艺”是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2. 春节的习俗有贴春联、吃年夜饭、______等。

答案:守岁(或拜年等合理答案)解析:春节有很多习俗,守岁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拜年是春节期间走访亲友互相祝贺新年等。

4.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是______结构。

答案:木构架解析:木构架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这种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5. 书法中的“颜筋柳骨”,“颜”指的是颜真卿,“柳”指的是______。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练习题(含答案)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总结(标准版)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练习题(含答案)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总结(标准版)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一、选择题1.“猎人无定所的生活解放了人类的思想,而农业却把人变成土地的囚徒。

”农业社会这种极为重视经验的本性,使得当时人们原本对古人的崇拜﹣﹣祖先崇拜,变得更加无以复加了。

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B.宗法制的核心是崇拜祖先C.游牧文明比农业文明优越D.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形成2.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

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A.“百姓日用即道”B.“心外无物”C.“存天理,灭人欲”D.“工商皆本”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未来社会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这反映出当时周朝()A.分封制下权力格局彻底瓦解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C.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D.士人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4.儒学史上的一次学说更新,其“主要结果,便是对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视,逐渐胜过了在文学和文化上的造诣,同时也使人们对天地自然的兴趣与日俱增”。

这一更新是()A.先秦“制天命思想”的提出B.汉代“天人感应说”的确立C.宋代“格物致知观”的形成D.明代“致良知思想”的勃兴.明朝人聂豹(1486﹣163)认为“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于身心无所得者,往往有之”,若有志于圣学,应“精察此心之天理,以充满开良知本体之量”。

材料反映出聂豹()A.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方法论B.批判了儒家思想的神圣地位C.认可了王阳明心学的理论D.论述了清静无为的政治观点6.有学者在评价程朱理学时说:他们讲的“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因为这些欲望与他们心目中的“天理”相对立,才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在该学者看来,“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A.完全扼杀了人类的自然欲求B.特别注重提升人的个人修养C.包含着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7.朱熹围绕日常生活而作《家礼》,包括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五部分,礼仪规范详尽细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 共40分1 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 这一提法源自管仲 且在( C )学说那里常被提及。

A 儒家B 墨家C 法家D 阴阳家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是以( A )为统帅 以法律为主干 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 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A 宪法B 刑法c 民法D 经济法3 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将每年 D 定为国家宪法日。

A 9月4日B 10月4日C 11月4日D 12月4日4 在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2年6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 2015年)》中 把人权的内容以“三大板块”细分为( C )。

A 十项B 十五项C 二十项D 三十项5 “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的规定出自于( D )。

A 《宪法》B 《民法通则》c 《刑事诉讼法》D 《出版管理条例》6 下列法的形式中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 C )。

A 宪法B 行政法规C 法律D 行政规章7 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

下列各项中 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B )。

A 宪法B 同级政府规章C 法律D 行政法规8 “凭个人的智慧去治理国家 这是国家的祸患。

”这句话是( A )说的。

A.老子B 孔子C 庄子D 孟子9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此观点的提出入是( A )。

A 邓小平B 陈云C.彭真D 习近平10 天下之事 不难于立法 而难于法之必行 不难于听言 而难于言之必效。

这是( B )提出的见解。

A.商鞅B 张居正C 王安石D 王阳明11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此话为( B )所云。

A 老子B 孔子c 庄子D 孟子12 “夫政不简不易 民不有近 平易近民 民必归之。

”此话是( B )说的。

A 周文王B 周公C 孔子D 韩菲13 “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 研究当中的道理 最先发生思想 思想贯通以后 便起信仰 有了信仰 就生出力量。

”这是民主革命的先驱( A )说过的一句话。

A 孙中山B 李大钊C 陈独秀D 廖仲恺14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是( C )的名言。

A 老子B 墨子C 孔子D 孟子15 在我国传统道德中 概括为“三达德”是指( D )。

A 仁义礼B 礼智信C 知仁礼D 知仁勇16 在道德规范体系中 居于主导地位并成为区别不同道德类型显著标志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的是( A )。

A 道德原则B 道德规范C 道德范畴D.道德概念17 在我国提倡的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中 属于最基本或者最低层次要求的是( C )。

A 诚实守信B 奉献社会C 爱岗敬业D 办事公道18 按照孔子所说 一个人如果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 他的弊病是 AA 愚B 绞C 贼D 狂19 “道不同 不以为谋。

”这句话出自 C 。

A 《诗·小雅·大东》B 《荀子·正名》C 《论语·述而》D 《荀子·尽天下》20 朋友关系在中国古代属于“五伦”之一。

在处理朋友关系时 古人讲求的是 CA 义B 序C 信D.别21.在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2 年6 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 2015 年)》中 把人权的内容以“三大板块”细分为 C 。

A、十项B、十五项C、二十项D、三十项22.“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 研究当中的道理 最先发生思想 思想贯通以后 便起信仰 有了信仰 就生出力量。

”这是民主革命的先驱 A 说过的一句话。

A、孙中山B、李大钊C、陈独秀D、廖仲恺23.在我国传统道德中 概括为“三达德”是指 D 。

A、仁义礼B、礼智信C、知仁礼D、知仁勇24.“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此话为 B 所云。

A、老子B、孔子C、庄子D、孟子25.在我国提倡的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中 属于最基本或者最低层次要求的是 C 。

A、诚实守信B、奉献社会C、爱岗敬业D、办事公道25.“夫政不简不易 民不有近 平易近民 民必归之。

”此话是 B 说的。

A、周文王B、周公C、孔子D、韩非26.下列法的形式中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 CA、宪法B、行政法规C、法律D、行政规章27.“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让人民监督权力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这句话出自 A 。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C、《十八大报告》D、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8.根据2013 年9 月10 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的 将被依法追究 D 。

A、民事责任B、行政责任C、伦理责任D、刑事责任29.“制度不在多 而在于精 在于务实管用 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

如果空洞乏力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

”这是十八大后 B 的讲话内容。

A、胡锦涛B、习近平C、李克强D、张德江30.在实现廉洁自律的有关基本要求中 最重要的是 A 。

A、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B、公私分明 不贪不占C、防微杜渐 过好“金钱关”D、遵纪守法 尽职尽责31.天下之事 不难于立法 而难于法之必行 不难于听言 而难于言之必效。

这是 B 提出的见解。

A、商鞅B、张居正C、王安石D、王阳明32.“权力趋向腐败 绝对权力绝对腐败”名言的发明者是 C 。

A、孟德斯鸠B、卢梭C、阿克顿D、托克维尔33.在现代社会 由于权利和义务的构成和内涵极其丰富多样 其中 有人认为 权利是行动的资格、占有的资格或享受的资格。

权利意味着“可以” 义务则意味着“不可以”。

该见解属于 D 。

A、主张说B、自由说C、利益说D、资格说34.朋友关系在中国古代属于“五伦”之一。

在处理朋友关系时 古人讲求的是 C 。

A、义B、序C、信D、别35.“人权入宪”是个值得纪念的事件。

我国在 D 的3 月 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 在第33 条中增加了“国家尊重与保护人权”的内容。

A、2000 年B、2001 年C、2002 年D、2004 年36.在道德规范体系中 居于主导地位并成为区别不同道德类型显著标志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的是 A 。

A、道德原则B、道德规范C、道德范畴D、道德概念37.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将每年 D 定为国家宪法日。

A、9 月4 日B、10 月4 日C、11 月4 日D、12 月4 日38.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 A 。

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服务群众D、奉献社会39.“道不同 不相为谋。

”这句话出自 C 。

A、《诗·小雅·大东》B、《荀子·正名》C、《论语·述而》D、《孟子·尽心下》40.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 包括基本规范和特殊规范。

其中 “五爱”构成了基本规范。

在这“五爱”里 首要的爱是 B 。

A、爱人民B、爱祖国C、爱社会主义D、爱劳动41.依据我国经济生活和人们思想道德状况的实际 可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不同的层次 其中 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C 。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B、先公后私、先人后已C、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42.中国古人对教育的功能作用与学习的意义有很多充满智慧的阐释 如 “教也者 义之大者也 学也者 知之盛者也。

义之大者 莫大于利人 利人莫大于教 知之盛者 莫大于成身 成身莫大于学。

”这段话出自 D 。

A、《论语》B、《资治通鉴》C、《孟子》D、《吕氏春秋》43.没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规则是“一把不燃烧的火 一缕不发亮的光”。

此话出自 B 之口。

A、美国哲学家罗尔斯B、德国法学家耶林C、中国清末法学家沈家本D、英国哲学家培根44.“凭个人的智慧去治理国家 这是国家的祸患。

”这句话是 A 说的。

A、老子B、孔子C、庄子D、孟子45.“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出自于 B 。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C、《十八大报告》D、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46.“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此观点的提出人是 A 。

A、邓小平B、陈云C、彭真D、习近平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是以 A 为统帅 以法律为主干 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 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A、宪法B、刑法C、民法D、经济法48.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

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B)。

A、宪法B、同级政府规章C、法律D、行政法规49.下列关于道德的表述中 错误的是 A 。

A、在道德体系的构成要素中 道德规范具有统驭全局的最高地位B、职业道德对一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 具有补充作用C、职业人士负有自觉维护职业荣誉之义务D、各种职业道德在适用范围上具有局限性50.下列选项中 属于倡导言行一致 强调恪守诚信的内容的是 A 。

A、“养心莫善于诚”B、“恭敬之心 礼也”C、“不学礼 无以立”D、“事思敬” “不居功”51.蔡元培先生认为 “人生学业 无一可以轻易得之者。

当艰难之境而不屈不沮 必达而后已 则 B 之效也。

”A、责任心B、勇敢C、正直D、诚实52.“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的规定出自于 D 。

A、《宪法》B、《民法通则》C、《刑事诉讼法》D、《出版管理条例》53.根据2013 年9 月10 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转发次数达到 C 以上的 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A、三百次B、四百次C、五百次D、六百次54.“一次不公正的审判 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

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 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此见解出自 D 。

A、美国哲学家罗尔斯B、德国哲学家黑格尔C、法国哲学家波普尔D、英国哲学家培根55.“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是 C 的名言。

A、老子B、墨子C、孔子D、孟子56.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 这一提法源自管仲 且在 C 学说那里常被提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