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坐标点找规律问题总结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下册小专题三“坐标规律型”问题赏析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小专题三“坐标规律型”问题赏析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小专题(三)“坐标规律型”问题赏析“坐标规律型”问题考查的是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按照一定规律运动时其坐标的变化规律.这类问题把点的坐标与数字规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加大了找规律的难度,因为这类问题设置的情境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我们探究点的坐标不仅要考虑数值的大小,还要考虑不同象限内点的坐标的正负性.解决“坐标规律型”问题首先要从点的运动起点入手,观察随着“编号”或“序号”增加时,点的坐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从特殊到一般,找出点的坐标变化规律,从而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类型1点的平移运动坐标变化规律型问题1.如图,一个点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运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0,0)运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即(0,0)→(0,1)→(1,1)→(1,0),…,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64秒时这个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C)A.(0,9)B.(9,0)C.(8,0)D.(0,8)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图所示.(1)填写下列各点的坐标:A4(2,0),A8(4,0);(2)写出点A4n的坐标(n为正整数)(2n,0);(3)蚂蚁从点A2014到点A2020的移动方向为向下,向右,再向上.类型2点的循环运动坐标变化规律型问题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1),B(-1,1),C(-1,-2),D(1,-2),按A→B→C→D→A…排列,则第2019个点所在的坐标是(C)A.(1,1)B.(-1,1)C.(-1,-2)D.(1,-2)4.如图,长方形BCDE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或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分别由点A(2,0)同时出发,沿长方形BCDE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1,-1).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E(0,5),C(7,-5),一根细绳长155,从点E出发,顺时针绕在正方形上,将绳子的另一端到达的位置点F用坐标表示出来.解:∵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E(0,5),C(7,-5),∴AB上的点横坐标为-3,∵155÷40=3……35,∴绳子的另一端到达的位置点F在AB上,并且在第二象限,到x轴的距离为3,∴点F的坐标为(-3,3).类型3点的新定义变换坐标变化规律型问题6.点P(x,y)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点P'(-y+1,x+2),我们把点P'(-y+1,x+2)叫做点P(x,y)的终结点.已知点P1的终结点为P2,点P2的终结点为P3,点P3的终结点为P4,这样依次得到P1,P2,P3,P4,…,P n.若点P1的坐标为(2,0),则点P2020的坐标为(-2,-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x,y),我们把点P'(-y+1,x+1)叫做点P的伴随点,已知点A1的伴随点为A2,点A2的伴随点为A3,点A3的伴随点为A4,…,这样依次得到点A1,A2,A3,…,A n,….若点A1的坐标为(3,1),求点A的坐标.解:由题可得A1(3,1),A2(0,4),A3(-3,1),A4(0,-2),A5(3,1),A6(0,4),…,依此类推,每4个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4=504……2,∴点A的坐标与点A2的坐标相同,它的坐标为(0,4).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x,y),我们把P'(y-1,-x-1)叫做点P的友好点,已知点A1的友好点为A2,点A2的友好点为A3,点A3的友好点为A4,…,这样依次得到点.(1)当点A1的坐标为(2,1),则点A3的坐标为(-4,-1),点A2016的坐标为(-2,3);(2)若点A2016的坐标为(-3,2),设A1(x,y),求x+y的值.解:(2)∵A2016的坐标为(-3,2),∴A2020(1,2),即A1(1,2),∴x+y=3.类型4图形的变换运动坐标变化规律型问题9.如图,矩形ABCD的两边BC,CD分别在x轴、y轴上,点C与原点重合,点A(-1,2),将矩形ABCD沿x轴向右翻滚,经过第一次翻滚点A的对应点记为A1,经过第二次翻滚点A的对应点记为A2,…,依此类推,经过5次翻滚后点A的对应点A5的坐标为(D)A.(5,2)B.(6,0)C.(8,0)D.(8,1)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变成△OA1B1,第二次将△OA1B1变换成△OA2B2,第三次将△OA2B2变换成△OA3B3.已知A(1,3),A1(2,3),A2(4,3),A3(8,3),B(2,0),B1(4,0),B2(8,0),B3(16,0).(1)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找出规律,按此变化规律再将△OA3B3变换成△OA4B4,则点A4的坐标是(16,3),点B4的坐标是(32,0);(2)若按第(1)题找到的规律将△OAB进行n次变换,得到△OA n B n,比较每次变换中三角形顶点坐标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推测点A n的坐标是(2n,3),点B n的坐标是(2n+1,0).1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变换成△OA1B1,第二次将△OA1B1变换成△OA2B2,第三次将△OA2B2变换成△OA3B3.已知A(1,3),A1(-2,-3),A2(4,3),A3(-8,-3),B(2,0),B1(-4,0),B2(8,0),B3(-16,0).(1)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有何变化,找出其中的规律,按此变化规律再将△OA3B3变换成△OA4B4,分别求出点A4和点B4的坐标.(2)若按第(1)题找到的规律将△OAB进行了n次变换,得到△OA n B n,推测点A n的坐标为((-1)n·2n,(-1)n·3),B n的坐标为((-1)n·2n+1,0).解:(1)∵A(1,3),A1(-2,-3),A2(4,3),A3(-8,-3),∴点A4的坐标为(16,3).∵B(2,0),B1(-4,0),B2(8,0),B3(-16,0),∴点B4的坐标为(32,0).。

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规律问题(经典难题)

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规律问题(经典难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一)找规律1.如图1,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x 轴、y 轴上跳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跳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即(0,0)→(0,1)→(1,1)→(1,0)→…],且每秒跳动一个单位,那么第35秒时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图1A .(4,0)B .(5,0)C .(0,5)D .(5,5)图22、如图2,所有正方形的中心均在坐标原点,且各边与x 轴或y 轴平行.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为2,4,6,8,…,顶点依次用A 1,A 2,A 3,A 4,…表示,则顶点A 55的坐标是( ) A 、(13,13) B 、(﹣13,﹣13) C 、(14,14) D 、(﹣14,﹣14)3.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横、纵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其顺序按图中点的坐标分别为(1,0),(2,0),(2,1),(1,1),(1,2),(2,2),…的规律排列,根据这个规律,第2019个点的横坐标为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 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下图所示。

图3(1)填写下列各点的坐标:1A (____,____),3A (____,____),12A (____,____); (2)写出点n A 4的坐标(n 是正整数); (3)指出蚂蚁从点100A 到101A 的移动方向.5.观察下列有序数对:(3,﹣1)(﹣5,)(7,﹣)(﹣9,)…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100个有序数对是 .6、观察下列有规律的点的坐标:依此规律,A 11的坐标为 ,A 12的坐标为 .7、以0为原点,正东,正北方向为x 轴,y 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个机器人从原点O 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 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A 2,再向正西方向走9米到达A 3,再向正南方向走12米到达A 4,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 5,按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 6时,A 6的坐标是 .8、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OAP 沿x 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19次,点P 依次落在点201921,,,P P P 的位置,则点2019P 的横坐标为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个点P (1,0),点P 第1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 1(1,1),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动2个单位至点P 2(﹣1,1),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4次向右跳动3个单位,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6次向左跳动4个单位,…,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P 第100次跳动至点P 100的坐标是 .点P 第2019次跳动至点P 2019的坐标是 .图4 图5 10、如图5,已知A l (1,0),A 2(1,1),A 3(﹣1,1),A 4(﹣1,﹣1),A 5(2,﹣1),….则点A 2019的坐标为 .1PAOyxP1. 如图,一个粒子在第一象限内及x 、y 轴上运动,在第一分钟内它从原点运动到()1,0,而后它接着按图所示在x 轴、y 轴平行的方向上来回运动,且每分钟移动1个长度单位,那么,在1989分钟后这个粒子所处的位置是( ).A .()35,44B .()36,45C .()37,45D .()44,352. 如果将点P 绕定点M 旋转180︒后与点Q 重合,那么称点P 与点Q 关于点M 对称,定点M 叫做对称中心,此时,点M 是线段PQ 的中点,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O △的顶点A 、B 、O 的坐标分别为()1,0、()0,1、()0,0,点1P ,2P ,3P ,…中相邻两点都关于ABO △的一个顶点对称,点1P 与点2P 关于点A 对称,点2P 与点3P 关于点B 对称,点3P 与点4P 关于点O 对称,点4P 与点5P 关于点A 对称,点5P 与点6P 关于点B 对称,点6P 与点7P 关于点O 对称,…对称中心分别是A ,B ,O ,A ,B ,O ,…且这些对称中心依次循环,已知1P 的坐标是()1,1.试写出点2P 、7P 、100P 的坐标.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0,0A ,()7,0B ,()9,5C ,()2,7D .(1)求此四边形的面积.(2)在坐标轴上,你能否找到一点P ,使50PBC S =△?若能,求出P 点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 如图①,已知OABC 是一个长方形,其中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0,a 和()9,a ,点E在AB 上,且13AE AB =,点F 在OC 上,且13OF OC =.点G 在OA 上,且使GEC △的面积为20,GFB △的面积为16,试求a 的值.图②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横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1,1,()1,2,()2,2……根据这个规律,第2019个点的横坐标为_______.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我们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已知点()0,4A ,点B 是x 轴正半轴上的整点,记AOB △内部(不包括边界)的整点个数为m ,当3m =时,点B 的横坐标的所有可能值是_______;当点B 的横坐标为4n (n 为正整数)时,m =__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7. 如图,把自然数按图的次序排在直角坐标系中,每个自然数都对应着一个坐标.如1的对应点是原点()0,0,3的对应点是()1,1,16的对应点是()1,2-,那么2019的对应点的坐标是_______.8.如图,长方形BCDE 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 轴或y 轴,物体甲和物体乙由点()2,0A 同时出发,沿长方形BCDE 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求两个物体开始运动后的第2019次相遇地点的坐标.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①,将线段AB 平移至线段CD ,连接AC 、BD . (1)直接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平行的线段; (2)已知()3,0A -、()2,2B --,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点D 在第一象限内,且5ACD S =△,求点C 、D 的坐标;(3)如图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定点,()1,0M ,两个动点(),21E a a +、(),23F b b -+,请你探索是否存在以两个动点E 、F 为端点的线段EF 平行于线段OM 且等于线段OM .若存在,求以点O 、M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②10 . 如图,AOCD 是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梯形,其中O 是坐标原点.点A 、C 、D 的坐标分别为()0,8,()5,0,()3,8,若点P 在梯形内,且PAD POC S S =△△,PAO PCD S S =△△,求P 点的坐标.11. 操作与研究(1)对数轴上的点P 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P 表示的数乘以13,再把所得数对应的点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P 的对应点'P B .点A ,B 在数轴上,对线段AB 上的每个点进行上述操作后得到线段''A B ,其中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如图①,若点A 表示的数是3-,则点'A 表示的数是______;若点'B 表示的数是2,则点表示的数是______;已知线段AB 上的点E 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E 与点E 重合,则点E 表示的数是_________.(2)如图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正方形ABCD 及其内部的每个点进行如下操作:把每个点的横、纵坐标都乘以同一个实数a ,将得到的点先向右平移m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n 个单位()0,0m n >>,得到正方形''''A B C D 及其内部的点,其中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已知正方形ABCD 内部的一个点F 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F 与点F 重合,求点F 的坐标.图①A B'-1-2-3-412340图②(二)几何综合问题1、已知点A 的坐标是(3,0)、AB=5,(1)当点B 在X 轴上时、求点B 的坐标、(2)当AB//y 轴时、求点B 的坐标2、如图,已知A 、B 两村庄的坐标分别为(2,2)、(7,4),一辆汽车在x 轴上行驶,从原点O 出发.(1)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离A 村最近?写出此点的坐标. (2)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离B 村最近?写出此点的坐标. (3)请在图中画出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距离两村的和最短?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3,0),现同时将点A ,B 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 ,B 的对应点C ,D ,连接AC ,BD ,CD .(1)求点C ,D 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 的面积ABDC S 四边形D C 3-1BA O x y PDCBAOx y (2)在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连接PA ,PB ,使PAB S ∆=ABDC S 四边形,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3)点P 是线段B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 ,PO ,当点P 在BD 上移动时(不与B ,D 重合)给出下列结论:①DCP BOP CPO ∠+∠∠的值不变,②DCP CPOBOP∠+∠∠的值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找出这个结论并求其值.5.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 ∠A =∠B =∠C =∠D =90°,AB ∥CD ,AB =CD =8cm ,AD =BC =6cm ,D 点与原点重合,坐标为(0,0). (1)写出点B 的坐标.(2)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 匀速运动, 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CD 方向匀速运动,若P ,Q 两点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 秒,当t 为何值时,PQ ∥BC ?(3)在Q 的运动过程中,当Q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使△ADQ 的面积为9? 求出此时Q 点的坐标.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b,0),(﹣1,2).且|2a+b+1|+=0.(1)求a、b的值;(2)①在y轴的正半轴上存在一点M,使S△COM=S△ABC,求点M的坐标.②在坐标轴的其他位置是否存在点M,使S△COM=S△ABC仍成立?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7.如图,在下面的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a),B(b,0),C(b,4)三点,其中a,b 满足关系式.(1)求a,b的值;(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m,),请用含m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OP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ABO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a,b)是第四象限内一点,AB⊥y轴于B,且B(0,b)是y轴负半轴上一点,b2=16,S△AOB=12.(1)求点A和点B的坐标;(2)如图1,点D为线段OA(端点除外)上某一点,过点D作AO垂线交x轴于E,交直线AB于F,∠EOD、∠AFD的平分线相交于N,求∠ONF的度数.(3)如图2,点D为线段OA(端点除外)上某一点,当点D在线段上运动时,过点D作直线EF交x轴正半轴于E,交直线AB于F,∠EOD,∠AF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N.若记∠ODF=α,请用α的式子表示∠ONF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初一找规律经典题型(含部分问题详解)

初一找规律经典题型(含部分问题详解)

实用文档初一数学规律题应用知识汇总“有比较才有鉴别” 。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下面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 n 个数可以表示为: a1+(n-1)b ,其中 a 为数列的第一位数, b 为增幅, (n-1)b为第一位数到第 n 位的总增幅。

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

例: 4、 10、16、22、 28⋯⋯,求第 n 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 6,所以,第 n 位数是: 4+(n-1) 6=6n- 2例 1、已知一个面积为S的等边三角形,现将其各边n(n为大于 2 的整数)等分,并以相邻等分点为顶点向外作小等边三角形(如上图所示).( 1)当n= 5 时,共向外作出了个小等边三角形( 2)当n= k时,共向外作出了个小等边三角形(用含 k 的式子表示).⋯⋯n=3n=4n=5例 2、如图,在图1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 4 个,在图 2 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7 个,在图3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10 个,⋯⋯,则在第n 个图形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个(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

图1图2图3(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

如增幅分别为 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此种数列第n 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 1、求出数列的第n-1 位到第 n 位的增幅;2、求出第 1 位到第第 n 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 1 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 位数。

初一数学找规律题讲解【重点】

初一数学找规律题讲解【重点】

初一数学找规律题讲解【重点】在初一数学中,找规律题是比较常见的题型。

这类题目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篇文档将针对初一数学找规律题进行讲解,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1. 什么是找规律题?找规律题是在一组数中寻找隐藏的规律,并利用这个规律推出未知数据的题目。

例如:2, 4, 6, 8, ? , ?你能够在这组数据中寻找隐藏的“规律”吗?如果你能找到规律,就能推出这两个数,并将这个规律应用到其他问题中。

2. 如何解决找规律题?找规律题的解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1:观察现象,列出数据在看到题目时,应该首先列出现有数据,并对它们进行仔细观察,找出其中的一些特征。

例如:3, 6, 9, 12, 15, ?我们可以将这些数据列出来:数字 3 6 9 12 15 ?步骤2:找出规律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数据中的规律来确定隐藏的规律。

规律可以涉及数值、运算符、变化方式等方面。

在上面的例子中,每个数字都可以被 3 整除,因此这个“规律”就是“每个数字都是 3 的倍数”。

步骤3:运用规律找到规律之后,我们需要将规律应用到其他数据中,以便推出未知的数据。

该规律的下一个数字就应该是 18。

我们可以将答案填入数据表格中:数字 3 6 9 12 15 18步骤4:检查答案最后,我们需要检查我们的答案是否符合这个规律。

我们可以使用推理或插入一个新的数字来检查答案。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我们将 18 作为下一个数字,并确定规律会继续下去,那么我们就可以确认答案是正确的。

3. 找规律题的常见类型3.1 加减法规律这个类型的规律主要是通过对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值进行分析。

如果差值相等,那么这个规律就是一个加减规律。

例如:2 4 6 8 ?解:观察这组数列,两个之间的差值都为 2 ,因此下一个数字应该是 10。

3.2 乘除法规律这种类型的规律依据的是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题技巧

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题技巧

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题技巧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题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题是指通过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数学问题,探究其中的规律和特点,解决相关的问题。

在这样的题目中,我们需要借助坐标系中的点、线、曲线等图形,运用数学知识和规律进行推导和演算。

为什么要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题技巧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题技巧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因: 1.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物理、经济等领域。

学习规律题技巧有助于我们在实际问题中准确地利用坐标系进行分析和计算。

2. 解决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题需要通过观察、分析、推导等思维方式,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题技巧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1. 基本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由两条相互垂直的数轴组成,通常称为x轴和y轴,它们的交点被称为原点O。

我们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x, y)来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其中x表示点在x轴上的位置,y表示点在y轴上的位置。

2. 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点都有唯一的坐标(x, y)来表示。

x坐标表示点在x轴上的位置,y坐标表示点在y轴上的位置。

我们可以通过坐标的正负来确定点在相应轴的方向。

3. 距离公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通过距离公式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对于坐标为(x₁, y₁)和(x₂, y₂)的两个点,它们之间的距离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得: D =√((x₂ - x₁)² + (y₂ - y₁)²)4. 正方向和负方向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的正方向是从左到右,y轴的正方向是从下到上。

坐标系中的点按照左右和上下的方向来确定正负。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寻找规律的一般步骤为了解决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题,我们可以遵循以下一般步骤:1. 绘制图像首先,我们需要将给定的问题转化为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绘制出来。

平面直角坐标系找规律题型分类汇总解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找规律题型分类汇总解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找规律题型解析1、如图,正方形ABCD 的顶点分别为A(1,1) B(1,-1) C(-1,-1) D(-1,1),y 轴上有一点P(0,2)。

作点P 关于点A 的对称点p1,作p1关于点B 的对称点p2,作点p2关于点C 的对称点p3,作p3关于点D 的对称点p4,作点p4关于点A 的对称点p5,作p5关于点B 的对称点p6┅,按如此操作下去,则点p2011的坐标是多少?解法1:对称点P1、P2、P3、P4每4个点,图形为一个循环周期。

设每个周期均由点P1,P2,P3,P4组成。

第1周期点的坐标为:P1(2,0),P2(0,-2),P3(-2,0),P4(0,2)第2周期点的坐标为:P1(2,0),P2(0,-2),P3(-2,0),P4(0,2)第3周期点的坐标为:P1(2,0),P2(0,-2),P3(-2,0),P4(0,2)第n 周期点的坐标为:P1(2,0),P2(0,-2),P3(-2,0),P4(0,2)2011÷4=502…3,所以点P2011的坐标与P3坐标相同,为(-2,0)解法2:根据题意,P1(2,0) P2(0,-2) P3(-2,0) P4(0,2)。

根据p1-pn 每四个一循环的规律,可以得出:P4n (0,2),P4n+1(2,0),P4n+2(0,-2),P4n+3(-2,0)。

2011÷4=502…3,所以点P2011的坐标与P3坐标相同,为(-2,0)总结:此题是循环问题,关键是找出每几个一循环,及循环的起始点。

此题是每四个点一循环,起始点是p 点。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 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下图所示.(1)填写下列各点的坐标:A4( , ),A8( , ),A10( , ),A12( );(2)写出点A4n 的坐标(n 是正整数);(3)按此移动规律,若点Am 在x 轴上,请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m (n 是正整数)(4)指出蚂蚁从点A2011到点A2012的移动方向.(5)指出蚂蚁从点A100到点A101的移动方向.(6)指出A106,A201的的坐标及方向。

七年级数学找规律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找规律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找规律知识点数学中的找规律是指通过寻找一系列数字、图形或符号之间的关系模式,以推断出一种规则或模式,从而预测下一个数字、图形或符号。

在七年级数学中,找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数学找规律的几个主要主题,并介绍如何在七年级中学习这些知识点。

一、数字规律数字规律是数学中找规律的最基本形式。

在数字规律中,我们会看到一系列数字,我们需要通过观察以及计算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

1、加、减法规律这是最简单的数字规律。

比如,你可能会看到1,3,5,7,9......这个数列中,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

或者1,4,7,10,13......这个数列中,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3。

在这种情况下,规律是这样的:每次加一个固定的值。

同样,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数列中的数字之间是减去一个固定值。

例如10,7,4,1......这个数列,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小3。

规律是这样的:每次减去一个固定的值。

2、乘法规律在一些数字规律中,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乘以一个固定值而得来的。

例如2,4,8,16......这个数列,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

规律是这样的: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乘以2。

3、递推规律在递推规律中,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加上一个运算结果得到的。

例如1,3,6,10,15......这个数列,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加上一个递增的值。

规律是这样的:每次加一个递增的值。

二、图形规律图形规律是指通过一系列图形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的技能。

在七年级数学中,主要遇到的图形包括点阵、几何图形、折线图和条形图等。

当你试图找出这些图形中的规律时,你需要注意每个图形的数量、形状和位置。

你可能需要把它们画出来,以便更好地观察。

你可以寻找图形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或者你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对称性。

三、字母符号规律数学中的找规律不仅限于数字和图形,还可以涉及字母和其他符号。

例如,你可能会看到一些字母或符号之间的关系,并需要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初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的一些窍门

初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的一些窍门

初一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数学找规律的一些窍门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初一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数学找规律的一些窍门”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今天小编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为大家介绍。

初一数学找规律方法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3+(2n-1)](n-1)÷2=(n+1)(n-1)=n2-1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二、基本技巧(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 .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给出的数:0,3,8,15,24,.序列号: 1,2,3, 4, 5,.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n2-1,第100项是1002-1.(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2、n3,或2n、3n,或2n、3n有关.例如:1,9,25,49,(),(),的第n为(2n-1)2 (三)看例题:A: 2、9、28、65.增幅是7、19、37.,增幅的增幅是12、18 答案与3有关且.即:n3+1B:2、4、8、16.增幅是2、4、8.. .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即:2n(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0、3、8、15、24,序列号:1、2、3、4、5分析观察可得,新数列的第n项为:n2-1,所以题中数列的第n项为:(n2-1)+2=n2+1(五)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复到原来.例: 4,16,36,64,?,144,196, ?(第一百个数)同除以4后可得新数列:1、4、9、16,很显然是位置数的平方.(六)同技巧(四)、(五)一样,有的可对每位数同加、或减、或乘、或除同一数(一般为1、2、3).当然,同时加、或减的可能性大一些,同时乘、或除的不太常见.(七)观察一下,能否把一个数列的奇数位置与偶数位置分开成为两个数列,再分别找规律.三、基本步骤1、先看增幅是否相等,如相等,用基本方法(一)解题.2、如不相等,综合运用技巧(一)、(二)、(三)找规律3、如不行,就运用技巧(四)、(五)、(六),变换成新数列,然后运用技巧(一)、(二)、(三)找出新数列的规律4、最后,如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则用用基本方法(二)解题四、练习题例1:一道初中数学找规律题0,3,8,15,24,2,5,10,17,26,0,6,16,30,48(1)第一组有什么规律?(2)第二、三组分别跟第一组有什么关系?(3)取每组的第7个数,求这三个数的和?2、观察下面两行数 2,4,8,16,32,64, (1)5,7,11,19,35,67 (2)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取每行第十个数,求得他们的和.(要求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和详细解题过程.)3、白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排列的珠子,前2002个中有几个是黑的?4、 3-1=81 5-3=82 7-5=83 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规律写出两个连续技术的平方差为888的等式五、对于数表1、先看行的规律,然后,以列为单位用数列找规律方法找规律2、看看有没有一个数是上面两数或下面两数的和或差有关找规律的初中数学题1) 4,16,36,64,,144,196, (第一百个数)2) 2,6,18,,162,486,3) 白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排列的珠子,前2002个中有几个是黑的?4) 3-1=81 5-3=82 7-5=83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规律写出两个连续技术的平方差为888的等式解答:1)2的平方,4的平方,6的平方,8的平方,(10的平方),12的平方,.(第一百个)(2*100)的平方=400002)2,2*3=6,2*3*3=18,(2*3*3*3=54),2*3*3*3*3=162,486,1 4583)18894)(N+2)-N=4N+4=888,再算出N223的平方-221的平方=888最全初中数学公式和规律最简根式的条件:最简根式三条件,号内不把分母含,幂指(数)根指(数)要互质,幂指比根指小一点.特殊点的坐标特征:坐标平面点(x,y),横在前来纵在后;(+,+),(-,+),(-,-)和(+,-),四个象限分前后;x 轴上y为0,x为0在y轴.象限角的平分线:象限角的平分线,坐标特征有特点,一、三横纵都相等,二、四横纵确相反.平行某轴的直线:平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究,直线平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直线平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对称点的坐标:对称点坐标要记牢,相反数位置莫混淆,x轴对称y相反,y轴对称,x前面添负号;原点对称最好记,横纵坐标变符号.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分母不为零,偶次根下负不行;零次幂底数不为零,整式、奇次根全能行.函数图象的移动规律:若把一次函数解析式写成y=k(x+0)+b,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a(x+h)2+k的形式,则可用下面的口诀左右平移在括号,上下平移在末稍,左正右负须牢记,上正下负错不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一次函数是直线,图象经过三象限;正比例函数更简单,经过原点一直线;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k为负来左下展,变化规律正相反;k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关键;开口、顶点和交点,它们确定图象现;开口、大小由a断,c与y轴来相见,b的符号较特别,符号与a相关联;顶点位置先找见,y轴作为参考线,左同右异中为0,牢记心中莫混乱;顶点坐标最重要,一般式配方它就现,横标即为对称轴,纵标函数最值见.若求对称轴位置,符号反,一般、顶点、交点式,不同表达能互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反比例函数有特点,双曲线相背离得远;k为正,图在一、三(象)限,k为负,图在二、四(象)限;图在一、三函数减,两个分支分别减.图在二、四正相反,两个分支分别增;线越长越近轴,永远与轴不沾边.巧记三角函数定义:初中所学的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它们实际是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比值,可以把两个字用/隔开,再用下面的.一句话记定义:一位不高明的厨子教徒弟杀鱼,说了这么一句话:正对鱼磷(余邻)直刀切.正:正弦或正切,对:对边即正是对;余:余弦或余弦,邻:邻边即余是邻;切是直角边.三角函数的增减性:正增余减特殊三角函数值记忆:首先记住30度、45度、60度的正弦值、余弦值的分母都是2、正切、余切的分母都是3,分子记口诀123,321,三九二十七既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平行,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平行.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平分跑不了,对角相等也有用,两组对角才能成.梯形问题的辅助线:移动梯形对角线,两腰之和成一线;平行移动一条腰,两腰同在△现;延长两腰交一点,△中有平行线;作出梯形两高线,矩形显示在眼前;已知腰上一中线,莫忘作出中位线.添加辅助线歌:辅助线,怎么添?找出规律是关键,题中若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引向两端把线连,三角形两边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翻一番.圆的证明歌:圆的证明不算难,常把半径直径连;有弦可作弦心距,它定垂直平分弦;直径是圆最大弦,直圆周角立上边,它若垂直平分弦,垂径、射影响耳边;还有与圆有关角,勿忘相互有关联,圆周、圆心、弦切角,细找关系把线连.同弧圆周角相等,证题用它最多见,圆中若有弦切角,夹弧找到就好办;圆有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记心间,外角等于内对角,四边形定内接圆;直角相对或共弦,试试加个辅助圆;若是证题打转转,四点共圆可解难;要想证明圆切线,垂直半径过外端,直线与圆有共点,证垂直来半径连,直线与圆未给点,需证半径作垂线;四边形有内切圆,对边和等是条件;如果遇到圆与圆,弄清位置很关键,两圆相切作公切,两圆相交连公弦.圆中比例线段:遇等积,改等比,横找竖找定相似;不相似,别生气,等线等比来代替,遇等比,改等积,引用射影和圆幂,平行线,转比例,两端各自找联系.正多边形诀窍歌:份相等分割圆,n值必须大于三,依次连接各分点,内接正n边形在眼前.经过分点做切线,切线相交n个点.n个交点做顶点,外切正n边形便出现.正n 边形很美观,它有内接、外切圆,内接、外切都唯一,两圆还是同心圆,它的图形轴对称,n条对称轴都过圆心点,如果n值为偶数,中心对称很方便.正n边形做计算,边心距、半径是关键,内切、外接圆半径,边心距、半径分别换,分成直角三角形2n个整,依此计算便简单.函数学习口决:正比例函数是直线,图象一定过原点,k的正负是关键,决定直线的象限,负k经过二四限,x增大y在减,上下平移k不变,由引得到一次线,向上加b向下减,图象经过三个限,两点决定一条线,选定系数是关键.以上关于“[读书技巧]初一数学找规律方法,初一数学找规律的一些窍门”的信息由网友上传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就爱阅读网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 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下图所示
(1)填写下列各点的坐标:A 4( , ),A 8( , ),A 12( , ); (2)写出点A 4n 的坐标(n 是正整数); (3)指出蚂蚁从点A 100到点A 101的移动方向
如图2,已知A l (1,0)、A 2(1,1)、A 3(-1,1)、A 4(-1,-1)、A 5(2,-1)、….则点A 2007的坐标为________.
解析:依题意,得第一象限里的点分别是A 2、A 6、A 10、…,第二象限里的点分别是A 3、A 7、A 11、…,第三象限里的点分别是A 4、A 8、A 12、…,第四象限里的点分别是A 5、A 9、A 13、…,由此可见点A 2007是在第二象限内,而第二象限内点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且绝对值相等,并且由观察、推理、归纳得到A 3(-1,1)、A 7(-2,2)、A 11(-3,3)、…,因为2007=501…3,所以点A 2007的坐标应该是(-502,502).
提示:求解本题时要于归纳、猜想、验证,从中找到点坐标的规律,从而使问题获解.
例10、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把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设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cm ,整点P 从原点O 出发,速度为1cm/s ,且整点P 作向上或向右运动(如图1所示.运动时间(s )与整点(个)的关系如下表:
整点P 从原点出发的时间(s ) 可以得到整点P 的坐标 可以得到整点P 的个数 1 (0,1)(1,0) 2 2 (0,2)(1,1),(2,0) 3 3 (0,3)(1,2)(2,1)(3,0) 4 …


根据上表中的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当整点P 从点O 出发4s 时,可以得到的整点的个数为________个.
(2)当整点P 从点O 出发8s 时,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可以得到的所有整点,并顺次连结这些整点.
(3)当整点P 从点O 出发____s 时,可以得到整点(16,4)的位置.
O 1 A 1
A 2
A 3 A 4 A 5
A 6
A 7 A 8 A 9
A 10
A 11 A 12 A 12
x
y
图1 图2
解析:本题为阅读型规律探索题,解决问题时需要认真阅读题意,即可根据题意写出整点的可能位置和坐标确定整点的个数,也可以通过表格发现出发时间与整点坐标以及整点P 的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规律解决问题. 解:(1)根据表格中的规律可知,当点P 从点O 出发4s 时,可的到整点P 的坐标为(0,4)(1,3),(2,2)(3,1)(4,0),共5个. (2)如图2所示.
(3).从表格规律可得当整点P 从原点0出发的时间为n(s)时,可得整点P 的坐标为(x,y),则x +y =n,
因为16+4=20,所以当整点P 从点O 出发20s 时,可到达整点(16,4)的位置.
如图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整数点,其顺序按图中“ ”方向排列,如(1,0),(2,0),(2,1),(3,2),(3,1),(3,0),…,根据这个规律探究可得,第100个点的坐标为 .
图7
如图7,我们给中国象棋棋盘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每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根据象棋中“马”走“日”的规定,若“马”的位置在图中的点P .写出下一步“马”可能到达的点的坐标 ; 6、(14,8);
7、(0,0),(0,2),(1,3),(3,3),(4,2),(4,0)任填一个;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3,0),现同时将点A ,B 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 ,B 的对应点C ,D ,连接AC ,BD ,CD .
(5,4)
(5,3)
(5,2) (5,1)
(5,0)
(1,0) (2,0) (3,0) (4,0) (4,3) (4,2) (4,1) (3,2) (3,1) (2,1) O x y 图6
P
D
C B
A O
x
y D
C 3
-1
B
A O
x
y
(1)求点C ,D 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 的面积ABDC S 四边形
(2)在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连接PA ,PB ,使PAB S ∆=ABDC S 四边形,
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3)点P 是线段B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 ,PO ,当点P 在BD 上移动时(不与
B ,D 重合)给出下列结论:①DCP BOP CPO ∠+∠∠的值不变,②DCP CPO
BOP
∠+∠∠的
值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找出这个结论并求其值.
如图,所有正方形的中心均在坐标原点,且各边与x 轴或y 轴平行.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为2,4,6,8,…,顶点依次用A 1,A 2,A 3,A 4,…表示,则顶点A 55的坐标是( ) 一个质点在第一象限及x 轴、y 轴上运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运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2008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