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课件 中华书局版

合集下载

【历史课件】中华书局版七上历史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ppt课件(1)

【历史课件】中华书局版七上历史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ppt课件(1)
著作:《庄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生平名:翟,战国时鲁国
人。墨家学派创始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军事家。
主张:“兼爱” “非攻” 反对以强凌弱,以众暴 寡,人们互助互爱
著作:《墨子》
法家学派创始人
生平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
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 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散文家。
主张:“法治”,提出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的封建国家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被尊崇为“圣人”,请结 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受到尊崇的原因?
思路:
先用一两句话对人物进行一个整体的评价。
详细的介绍人物所作出的贡献(主张、事情)。
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由仁和礼组成,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 以德教化百姓。教育方面四点主张。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历史_中华书局版七上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共25张PPT)

历史_中华书局版七上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共25张PPT)

(5)孙武、孙膑(兵) 孙武:春秋晚期人,被吴王阖闾任命为将,率军 攻破楚国。代表作《孙子兵法》。 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孙武的后代,战国时期人,代表作《孙膑 兵法》
人物 老子
时期
思想
地位
其他
春秋 孔子 晚期 仁、礼、教育、编著 儒家创始人 统治思想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墨家创始人 《墨子》 战 国 时 期 仁政、民贵、君轻 儒家-亚圣 唯物论:认识-利用 儒家代表 唯心、鄙视不公平 历史进步、法制 道家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 育家是( C ) A、商鞅 B、老子 C.、孔子 D、屈原 2.下列选项不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有( B ) A、因材施教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温敀而知新 D.、乊为知乊,不知为不 知
3、下列几种主张,哪种是孟子的思想 ( D ) A、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B、反对“仁政”,提倡法制 C、主张“为政以德” D、合理开发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4.在治理国家时,强调“无为而治”的是 ( ) B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例题: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朴 素辩证法思想的是 ( B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变式练习:他生活在春秋末期,是一位伟 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C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才 会不断得到新的启发,这就是 古人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五经 —《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 明清时期以四书五经为题的文章叫什么 八股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 家、纵横家、阴阳家 孟子思想: 宣传“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仁政”——“制民恒产”、“勿夺农时”、“ 省刑罚,薄赋税”、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春秋战国的文化ppt 中华书局版

春秋战国的文化ppt 中华书局版

《荀子》
《庄子》
《道德经》 《墨子》
《韩非子》
二、“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学派
学派 道家 儒家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名家 阴阳家 纵横家 兵家 农家 代表人物 老子 孔子 墨翟 孟轲 荀况 庄周 李悝 商鞅 韩非 惠施 公孙龙 邹衍 张仪 苏秦 孙膑 吴起 许行
探究 :
什么叫“百 家争鸣”?当时 真的有一百个派 别吗?
代表人物 孟子
主要观点 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 赋,实行 “仁政”,爱护自 然资源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 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然 规律办事 主张顺其自然,“无 为而治” 辩证思想 “兼爱”、“非攻”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著作
《孟子》
荀子 道家 庄子 老子 墨家 法家 墨子 韩非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 子
《墨子》书影
主张:
“兼爱”、“非
攻”
法家学派创始人
韩 非 子
《韩非子》书影 主张: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 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哪一个学派 的主张对战国时 期的封建统治者 最有用?
法家!
兵家学派创始人
孙 武
清版《孙子兵法》书影 主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学派 儒家
孔子
3主要思想、成就:①政治:主张仁政
②教育:因材施教、温故知新、谦 虚好学 ③创办私学。 4代表作: 《论语》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思想政治 主张:
“仁”
“礼”
①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② 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 ③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谦虚好学
教育主张:
④温故而知新,常常复

中华书局版七上历史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ppt课件(1)(优秀版)

中华书局版七上历史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ppt课件(1)(优秀版)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
德 经

辩证法思想: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
政治上:主张“无为”
损有余而补不足
儒家学派创始人

生平:名丘、字仲尼,春秋

晚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
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 政治 方面
思想上:“仁”和 “仁礼:”爱人
礼: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
思想主张
著作
孔子 春秋

晚期
“仁
《论语》

“ “礼”
孟子 战国 反对战争,主张“仁政” 《孟子》
荀子 战国 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道 老子 家
庄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春秋 晚期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方 面, 辩证思想 主张“无为”
《道德经》
战国 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
战国 主张“兼爱”、“非攻”
孟子名片
亚圣 孟子
•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
• 主张:反对兼并战争, 主张实行“仁政”。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荀 子
《荀子》书影
主张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 子
生平战:国时期的宋国人。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著名思想家、
孔子在中国封建时代被尊为圣人,他的学说是中国封 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东亚许多国家的政治文化都有巨大的影响。
百家争鸣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共53张PPT)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共53张PPT)

《论语》是孔子的 弟子把他的言论整 理成的一本书。
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例题:他出身在春秋时的鲁国,学说比较保
守,主张“仁爱”,他的思想被后来的封建
统治者利用;他还是一位具有罕见热情和擅
长教育的教师,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有
72贤人。这描述的是 (A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孔子说:“苛刻的暴政比 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苛政猛于虎”体现 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是哪一学说的运用?
孔子
思 仁:要和爱体人贴,别要人广泛地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上 礼:人们的言行举止要
符合社会规范
君惠、臣忠、父慈、子孝
政治上:为政以德
主张以“德”化民,以“礼”治国。
孔 子 伟大的教育家
思想主张
• 1、反对兼并战争,主张实行“仁政”,轻徭薄赋
政治
• 2、民为贵,社稷次பைடு நூலகம்,君为轻
民本思想
•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1.富贵不能淫: 即使自身富贵, 但也不做过份的事, 不穷奢极侈, 不为声 色所迷 2.贫贱不能移: 即使自身贫困, 但身虽贫而志不贫,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 做不仁不义之事 3.威武不能屈: 即使自身勇武, 但也只以德服人, 而不以武屈人, 滥用武 力
“学而不思则罔”。
④独立思考
教育对象: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谦虚
“当仁不让于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提出“仁”(核心)和

思想
“礼”
子 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课件 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课件 中华书局版
5、战国七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6、战国初年晋国被分为_____、_____、_____三个国家。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奴隶 社会
奴隶社会瓦解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会形成(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一、春秋争霸 (前770--前476)
1、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
2、齐桓公首霸
3、晋楚争霸
城濮之战
4、吴越争霸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5、“秦霸西戎”
周王室衰微的表现:
1、王畿的面积大为缩小
2、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 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 日益丧失
3、经济贫弱
内 容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改革军制,组成强大的常备军 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
结果 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仲管
称齐 霸桓

➢任用管仲改革


➢提出“尊王攘夷“口号会

➢联合他国伐楚

谈兵)
口诀记忆: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央



庞涓
孙膑

历史剧表演:
消极 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积极
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促进了民族融合
推动了政治、经济的改革与文化的 交流
课堂练习
1、_________年,_______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______和______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_____, 他任用_____为相, 进行改革,又提出___的号召,在诸侯中树立了威信。

历史_中华书局版七上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共24张PPT)

历史_中华书局版七上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共24张PPT)
•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为封建制度所取代, 同时诸侯争霸愈演愈烈,国家处于分裂状 态。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已是社会生产力 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韩非子的主张是 这种时代要求的必然反映,有利于国家统 一和政治稳定。也对后来秦朝建立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 “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社会矛盾激 化。
提问:请大家概“仁”和 “以德治民”思想的发展。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朴 素的民本思想。
2.百家争鸣的形成
学 代表 派 人物 墨 墨翟 家 儒 孟子 家 荀子 道 庄子 家 法 韩非 家 子
最著名的学派和思想家有墨家的 墨子,儒家的孟子、荀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子等
③道家:庄子KP39 庄子名周,宋国人,他 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鄙视富贵利禄,主张 “道法自然”,实行”无为而治“。其言行 收在《庄子》。
④法家:韩非子KP39 韩国贵族,法家学 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反对空谈,提倡改 革,主张”法治“ 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的国家。其言行收在《韩非子》。
提问:应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
晚期,道家的创始人
生活在春秋
阅读下列材料并概括老子的主要特征: 材料一:祸兮,福之所传;福兮,祸之所伏。孰知 其极(最后的结果)? 材料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 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 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材料三: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 来。 --------摘自《道德经》
2.百家争鸣的形成
学 代表 派 人物 墨 墨翟 家
最著名的学派和思想家有墨家的 墨子,儒家的孟子、荀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子等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尚 贤”

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春秋战国的文化课件 中华书局版

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春秋战国的文化课件 中华书局版
• 5、____________名翟,是战国时期____________学 派的创始人。他主张______
• (三)百家争鸣
• 3、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他反对兼并战争,主张实 行“仁政”言论收在《孟子》一书中。
• 4、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主张道法自然,政治上主 张实行“无为而治”言论收在《庄子》 一书中。
• 7、屈原,楚国贵族,他的作品吸收了南方民歌的 精华,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诗歌合体裁—— “____________”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 兼爱_和非攻,言论收在《墨子》一书 中。
• 6、《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现存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它具有很高的史科价值,在我国文学史 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巨 大变革,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许多 思想家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著 书立说,到处游说,对这场大变革 发表见解,形成了儒家、道家、墨 家、法家、兵家等“诸子百家”出 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老 子
教育上: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8课 春秋战国的文化
导入新课
• 导入:
• 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表现为诸侯争霸,兼 并战争连绵不断,那么在思想文化方面如何 呢? • 或者由孔子的《论语》等方面的事迹来导入?
学习目标
• 1、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 2、通过学习各位思相家、政治主张及著作。学会比较,分析的
• 7、屈原,楚国贵族,他的作品吸收了 南方民歌的精华,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诗 歌合体裁——“楚辞”代表作是《离 骚》。
合作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 推广,新的封建生产方式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新 兴的地主阶级为巩固政治地位,也大力发展生产。 这样,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2.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 的形成,奴隶主贵族的势力进一步削弱,封建地主 阶级逐步掌握了政权,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旧势力的剧烈斗争,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涌 现出一大批人才。总之,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 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前提和条件。
(二)、文化繁荣的表现
一、老子和孔子
1、老子
老子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其代表 作是什么书?老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老 子思想的精华是什么?老子在政治上的主 要主张是什么?
老子是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他的学说和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代表作《道 德经》。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其思想精华 是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如“有无相生,难易 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二者间总是相互 依存和变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 伏”。
(5)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的思 想家
(6)不同阶级、阶层对社会变革现实发 表不同看法,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实际是经 济基础变革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中的 必然反映。
2.百家争鸣的形成
“百家争鸣”的含义及主要的学
派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览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墨家 墨翟. 儒家 孟子..
5、孔子的思想具有保守的一面,表现在他主张维护周礼, 主张贵贱有序、维护等级制度等方面。孔子政治思想的根本目 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但孔子仍然是 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学说是一个古老的同时 也是一个年轻的话题,其影响至今仍极为明显。
二、“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第8课 春秋战国的文化
请同学们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 经济的基本状况 ,用简洁的语言对本阶段的 时代特征进行概括。
本阶段的时代特征可用三个“大”字来形容。其 一,为“大动荡”:即本阶段的政治发展经历了从统 一走向分裂,又从分裂兼并归于统一的过程。其二, 为“大变革”: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奴隶社会的 经济基础──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步确 立,最终在战国时代,经过各国的变法,我国在世界 上率先进入封建时代。其三,为“大发展”:这首先 指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同时也指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 技术的大发展。其三,为“大发展”:这首先指社会 经济的大发展,同时也指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 大发展。
山东曲阜孔子孔讲子学遗址——杏坛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史上影响 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后来成为封建社 会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 主要的部分。
2、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他解释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 阶级社会里,这种普遍的爱当然是不存在的,但 在残酷的奴隶社会里,他提出这种主张是具有进 步意义的,具有古典人道主义 。孔子认为历史 是不断演进的,提倡改良;把爱人之说推及于政 治,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以德治民,反对任 意刑杀和苛政,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劳动人 民人身地位的提高和生产发展的。
(1)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 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2)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时代大背景, 社会历史需要重新认识,百家争鸣是历史 变动在认识上的表现。
(3)各国的政治变革与互相竞争需要 理论指导。
(4)当时诸侯国纷争林立,政治空隙比 较多,思想自由宽松,环境便于知识分子自 由讨论问题,施展才华。
政治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 他的理想社会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 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也就是 希望倒退到原始社会,反映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的利益。
老子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 ,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 他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 断,使广大平民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 展。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如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 、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 厌,诲人不倦”等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孔子还编订文化典籍“五经”:《诗经》《尚书》 《礼》《易》和《春秋》,保存了宝贵的古代文化典籍。
——《道德经》
材料四:“小国寡民”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子
对于孔子,两千多年来,不知有多少 人尊奉他,其中包括历代封建统治者。孔 子死时只有三间小屋,经历朝历代的扩建, 成了拥有466间房的浩大的孔庙,孔庙的 主殿或者说正殿称大成殿,规模、气势真 可以与皇帝的金銮殿相媲美。但是,历史 上也有不少孔子的反对者,激烈到要“打 倒孔家店”。请阅读课文思考,孔子身后 留下的是是非非,该如何评价?
——《道德经》
材料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 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 枉则直”,“物壮则老” 。
——《道德经》
材料三: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意 思是说道经常是无为的,但没有哪一件事不是 它干出来的。)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荀子 ..
“兼爱”“非 “仁政攻””““民尚贵贤君”轻”“重民” 思想 唯物主义思想,“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 法家
庄子
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 主观唯心论;鄙视富贵利禄
历史向前发展,今必胜古,主张按现实需要变革;
韩非子.. 治国“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主张建立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请大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 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 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 数。 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 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