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粮情测控系统技术规范试行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方案》的解读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方案》的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日期】2021.11.19•【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关于《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方案》的解读2021年11月15日,《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方案》(国粮规〔2021〕236号,简称《方案》)印发实施。
《方案》包括粮食绿色仓储、粮食品种品质品牌、粮食质量追溯、粮食机械装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等6个提升行动的方案。
一、出台《方案》的背景是什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质粮食工程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对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作出部署。
2017年以来,中央财政连续4年安排近215亿元奖励资金支持优质粮食工程,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约600亿元,实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3个子项,实现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产粮大县全覆盖、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监测面覆盖5万吨以上产粮县的60%、全国产粮大县优质粮食增加4700万吨的目标。
各地以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推进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实施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在保障粮食供给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6月,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财建〔2021〕177号),提出充分运用2017年以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既有成效,大力推进“三链协同”,深入实施“五优联动”,做实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等“六大提升行动”,打造“十四五”时期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多功能粮情测控系统技术规范试行

多功能粮情测控系统技术规范(试行)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多功能粮情测控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型号编制、系统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验收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粮食和油料储藏中使用的粮情测控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3836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T 4793.1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GB 5080.1 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GB 5080.7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 9813—2000 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GB/T 10111 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GB 17440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T 17626.2 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 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29890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LS/T 1202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GB/T 29890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GB/T26882.1 粮油储藏粮情测控系统第1部分:通则GB/T26882.2 粮油储藏粮情测控系统第2部分:分机GB/T26882.3 粮油储藏粮情测控系统第3部分:软件GB/T26882.4 粮油储藏粮情测控系统第4部分:信息交换接口协议LS/T 1813 粮油储藏粮情测控数字测温电缆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粮情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所处的状态以及影响其品质和数量变化的各种因素,如温度、湿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磷化氢、储粮害虫及螨类等。
粮情测温技术规范及注意事项

简单操作流程1.打开XS型智能测控主机,确认打开电源。
2.打开祥森智能测控软件,有线系统稍等3分钟后方可进行温度检测;3.无线系统点击“数据检测”,系统提示是否开机运行,点击是(第一次检测温度时点击是,重复检测时,间隔不大于50分钟,可以点击“否”。
),稍等3分钟后方可进行温度检测;4.温度检测完毕,自动跳转到数据显示页面。
5.智能检测,确认主机电源已打开,点击“智能检测”,程序帮你自动检测温度,打印报表,并关闭粮情检测主程序(自动打印报表与自动关闭软件前面打钩)。
注意事项1、软件具体操作详见《XS粮情测控系统说明书》。
2、软件操作注意事项:XS粮情测控软件应安装在专用的计算机上。
为使测温系统稳定运行,尽量不要使用该计算机浏览网页、游戏、接入移动储存设备等,以免造成计算机系统中毒,测温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3、硬件操作注意事项:①、有线系统:测控主机在每次接收数据前五到十分钟开启,数据接收完成后,关闭测控主机电源,避免测控系统被雷击或电源不稳定引起设备损坏。
②、无线系统:无线主站开启后,打开无线测控软件,保持串口连接正常,然后运行开机程序,测试分站路由是否畅通。
测试完成后,等三到五分钟后接收数据,(如果时间不够,分机数据无法传送到分站)接收完成后,关闭主站电源,分站会在40分钟后自动关闭,处于待机状态。
如果是集中供电的无线分站,切断电源,以避免雷击。
③、仓内出粮时,应把测温电缆盘整齐,悬挂挂钩上,以免因测温电拉扯造成电缆短路或断开,影响测温系统的正常使用。
④、仓内温湿度仪,在出入粮和熏蒸时应把温湿度密封好或把温湿度取出。
以免熏蒸时气体进入,元器件腐蚀,造成仓内短路,出现全仓未接或粉尘过大,造成温湿度测量不准确。
一、XS型智能测控主机故障及处理二、XS型智能测控分机常见故障及处理三、XS型分线器常见故障四、XS型数字中继器常见故障四、其它故障分析及处理分机接收不到若干个分线器分线器编号输入错误检查分线器编号及发收是否正确该分线器发收接反当分机控制的整个线路接收不到至少一个分线器正负反接检查四芯线位置检查单个分线器接收四芯头对应位置出错测温计算机接收不到信号控制口正负反接检查控制线是否反接分机电源未接检查电源是否正常六、无线数字系统. 1. 无线主机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排除方法LED指示灯不亮开关没有打开打开开关220V 电源部分故障检查220V电源是否正常主机未连接串口线未连接检查串口线的连接,固定牢固。
高标准粮仓建设技术要点(试行)

高标准粮仓建设技术要点(试行)2022年1月—1—前言为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支持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加强高标准粮仓项目决策和建设管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水平,推动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仓储管理高质量发展,确保粮食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特制定本要点。
本要点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遵循节地、节能、节材原则,聚焦储备仓型,以提升粮食储备仓房隔热气密等性能、强化绿色储粮技术应用和提高设施及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思路,以智能控温、智能通风、智能气调等为技术途径,建设绿色智能储粮仓房。
—2—第一章总体要求第一条高标准粮仓是指具有良好的仓房保温隔热、气密等建筑结构性能,采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配套先进适用的绿色储粮技术和工艺、环保高效的进出仓接发、清理设施设备,采用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实现储存期间粮情稳定可控,促进粮食保质保鲜、长储长新的储备用粮仓。
第二条本要点明确了高标准粮仓建设的总体要求、仓房建筑、接发与储粮工艺、电气与自控、信息化系统与综合布线等内容,为高标准粮仓建设项目的咨询、设计提供依据。
第三条本要点根据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以及技术发展新趋势,重点提升仓房建筑、进出仓工艺、绿色储粮工艺、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要求。
要点中未规定的内容,按《粮食仓库建设标准》(建标172-2016)及《粮油储藏技术规范》(GB/T 29890)等现行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规范执行。
第四条本要点适用于新建的平房仓及浅圆仓(大直径筒仓,下同)储备仓型,其他类型的新建粮仓以及既有仓房改造参照执行。
第二章仓房建筑第五条高标准粮仓仓型应选用具有良好保温隔热及气密—3—性能的平房仓和浅圆仓。
在满足储粮品质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机械化及自动化程度高、占地少、气密性能好的浅圆仓。
第六条仓房装粮高度应结合结构安全、储粮安全、进出仓工艺、工程造价及作业安全等因素综合确定。
第七条仓房内墙面、地面及顶棚应采用对粮食无污染的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
粮情测控系统国家标准

粮情测控系统国家标准粮情测控系统是指用于监测粮食储存环境和控制粮食储存条件的一种系统。
随着我国粮食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粮食储存技术的不断提升,粮情测控系统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粮食储存环境、提高粮食储存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粮情测控系统国家标准应当包括对于粮情监测设备的技术要求。
粮情监测设备是粮情测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稳定、准确度高、可靠性强对于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国家标准应当对于粮情监测设备的传感器精度、数据采集频率、通信协议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以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粮情测控系统国家标准还应当包括对于粮情控制设备的技术要求。
粮情控制设备是用于调节粮食储存环境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粮食储存条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国家标准应当对于粮情控制设备的控制精度、响应速度、节能性能等方面进行规定,以确保设备能够有效地控制粮食储存环境,保障粮食质量。
此外,粮情测控系统国家标准还应当包括对于系统整体性能的要求。
粮情测控系统是一个由多个设备组成的复杂系统,其整体性能对于粮食储存环境的监测和控制具有关键影响。
国家标准应当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兼容性等方面进行规定,以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满足粮食储存的需求。
最后,粮情测控系统国家标准还应当包括对于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的要求。
这些方面的规定对于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标准应当对于系统的安装调试流程、运行维护周期、技术服务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保障粮食储存的安全。
总之,粮情测控系统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粮食储存环境、提高粮食储存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到粮情监测设备、粮情控制设备、系统整体性能以及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保障粮食储存的安全和质量。
储粮四项新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储粮四项新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如何安全、有效地储存粮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储粮领域涌现出了一系列新技术,为保障粮食质量和数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将重点介绍储粮四项新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一、粮情测控技术粮情测控技术是通过对粮堆内温度、湿度、水分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对粮食储存状况的精准掌握。
以往,人工检测粮情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做到全面、准确。
而现在的粮情测控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软件等组成。
传感器分布在粮堆的不同位置,可以实时感知温度、湿度等数据,并将其传输给数据采集器。
数据采集器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后,上传至计算机软件。
通过专门的软件,工作人员可以直观地看到粮堆内各个部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如局部发热、湿度过高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粮情测控系统能够及时预警粮堆中可能出现的结露现象,提前开启通风设备进行降温除湿,防止粮食霉变。
二、机械通风技术机械通风是改善粮堆内空气环境,调节粮食温度和水分的重要手段。
根据粮堆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通风时机、通风方式和通风风量,可以有效地降低粮食的温度和水分,提高储存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通风时机的选择非常关键。
一般来说,当粮堆内外温差较大,或者粮食水分超过安全标准时,就需要进行通风。
通风方式有压入式通风和吸出式通风两种,具体选择哪种方式要根据粮库的布局和粮食的特性来决定。
此外,通风风量的控制也很重要。
风量过大可能会导致粮食表面失水过快,影响粮食质量;风量过小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精确计算和科学控制,机械通风技术能够在不损害粮食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对粮食储存环境的优化。
三、环流熏蒸技术环流熏蒸是一种高效的杀虫技术,能够有效地杀灭粮堆内的害虫,保障粮食安全。
该技术通过在粮堆内形成环流气体,使熏蒸剂均匀分布,提高杀虫效果。
在进行环流熏蒸之前,需要对粮库进行密封处理,以确保熏蒸气体不会泄漏。
粮情测控系统操作规程

粮情测控系统操作规程粮情测控系统操作规程一、粮情测控系统开启、关闭步骤开启步骤:开启总电源→打开测控微机→开启测控分机电源→开启测控主机→打开测控软件→检测粮情。
关闭步骤:退出测控软件→关闭测控主机→关闭测控分机电源→关闭测控微机→关闭总电源。
二、测控微机的使用1、严格遵循计算机使用步骤,对计算机中的测控软件不得擅自更改和移动位置;2、计算机在测控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属测控专用微机,不得在其上随意安装使用其它软件,以免损伤测控软件使系统瘫痪。
三、测控主机的使用1、测控主机应有固定位置,不能随意挪动;2、测控主机应在测温前10分钟开通,若环境温度偏低,应适当延长预热时间,测温后关闭。
四、测分机的使用1、打开测控主机前插上分机电源,测温完毕后拔掉电源插头;在正常情况下,分机开关应处于关状态;2、保证分机机箱的密封性和防雨防尘功能;3、在有必要对分机的设置参数进行读取或更改而又非肯定情况下,请勿轻易改动原有数据或按存储键。
五、测温电缆的布设1、测温电缆的布设应按LS/T 1203-2002操作;2、测温电缆应在粮食入仓结束,粮面整理完毕后进行布设;3、粮食出仓时,应先拔起测温电缆团紧挂起;4、对于分线器应做到在布设测温电缆和出粮时不直接受力,以免由于受牵拉而出现断路故障六、温湿度传感器的使用维护1、仓内温湿度仪由于和仓内空气直接接触,因此必须做好防尘和防熏蒸工作;在熏仓和出入粮时一定要把仓温湿仪用塑料袋密闭保存或暂时取下。
2、仓外温湿度仪应处于太阳不能直接晒和雨水淋不到的地方,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七、注意事项1、粮情测控系统的操作必须由公司培训的专业人员操作,其他人员不得擅自操作;2、粮情检测操作应在规定时段进行,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一般于每周二9:00-10:00点进行);3、检测操作完成后要切断分机电源,确保仓内测控设备处于断电状态;4、粮情测控系统应尽量避免在雷雨期间开机检测;5、现场设备严禁非专业人员拆装,应保持接插件接触良好;6、系统处理检测过程时,严禁对设备进行维修操作;7、系统硬、软件发故障时,无把握自修时应及时联系供应商维修,或指导维修。
粮情测控系统在粮库粮情检查中的应用

粮情测控系统在粮库粮情检查中的应用
汇报人:
日期:
•引言
•粮情测控系统在粮库粮情检查
中的应用
目录
•粮情测控系统的优势与特点
•粮情测控系统在粮库粮情检查
中的实践案例
•粮情测控系统在粮库粮情检查
中的挑战与对策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目录
01引言
粮情测控系统概述
定义
粮情测控系统是一种用于监测和控制
粮库内粮食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
自动化系统。
功能
粮情测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粮库内的
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并通过数据
分析,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组成
粮情测控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控制设备等组成。
粮库粮情检查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之一,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防止粮食变质或发霉。
确保粮食安全通过粮库粮情检查,可以了解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储存环境,提高粮食质量。
提高粮食质量
粮库粮情检查可以避免因储存不当造成的浪费,节约粮食资源。
节约资源粮库粮情检查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确保粮食安全,可以防止因食用变质粮食而引发的疾病。
保障人民健康
粮库粮情检查的重要性
02
粮情测控系统在粮库粮情检查中的应用
粮情测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粮库内的温度变化,确保粮食储存环境稳定。
实时监测温度控制数据记录与分析根据粮食储存要求,系统可以设定温度上下限,当温度超过或低于设定值时,自动报警提示。
系统可以记录温度数据,并生成报表,方便管理人员分析粮库内的温度变化规律。
030201温度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功能粮情测控系统技术规范(试行)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多功能粮情测控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型号编制、系统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验收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粮食和油料储藏中使用的粮情测控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3836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T 4793.1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GB 5080.1 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GB 5080.7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 9813—2000 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GB/T 10111 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GB 17440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T 17626.2 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 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29890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LS/T 1202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GB/T 29890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GB/T26882.1 粮油储藏粮情测控系统第1部分:通则GB/T26882.2 粮油储藏粮情测控系统第2部分:分机GB/T26882.3 粮油储藏粮情测控系统第3部分:软件GB/T26882.4 粮油储藏粮情测控系统第4部分:信息交换接口协议LS/T 1813 粮油储藏粮情测控数字测温电缆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粮情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所处的状态以及影响其品质和数量变化的各种因素,如温度、湿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磷化氢、储粮害虫及螨类等。
3.2 多功能粮情测控系统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对储粮温度、湿度、害虫及气体等粮情进行实时检测、数据存储与分析,对储粮设施进行适时控制的系统。
3.3 害虫诱捕器利用害虫的“趋高性”、“透气性”等习性对粮堆的害虫进行诱捕。
安插在粮堆容易发生虫害的部位,具有害虫诱捕和粮堆气体采集功能,改害虫诱捕器内设有集虫器、杂质分离器和诱虫管。
也称“粮情检测杆”。
3.4 测量管道用于连接害虫诱捕器与通道选择器。
采用高弹性材质,内壁光滑,抗折弯能力强。
3.5 通道选择器安装在仓内,用于害虫诱捕器与多功能粮情测控分机间检测通道切换的装置。
3.6 图像采集传输装置可巡回对多支害虫诱捕器里诱捕到的害虫实时进行拍照。
并实时将图像信息上传至中心计算机。
3.7 上位机已安装粮情测控系统软件的计算机。
通过发出命令控制各类设备的动作,并接收它们所采集的检测信号,具有信号校正、数据显示、存储、声光报警、人机对话、统计分析、控制打印输出、与管理网络联接等功能。
3.8 传输接口在上位机与分机之间接收并传输信号的设备。
也称测控主机。
3.9 分机接收上位机指令,将现场传感器所采集的粮情数据及粮情控制设备状态信息返回给上位机,完成对粮情控制设备进行控制的设备。
3.10 执行器在控制信号作用下,对粮情控制设备进行驱动、操作和改变其状态的装置或器件。
3.11 粮情传感器粮情测控系统中检测粮情并将其转换成可供测量的信号的各类传感器件的总称。
3.12 测温电缆检测粮油温度的专用电缆。
通常由温度传感器、导线、抗拉钢丝及护套构成。
4 系统组成4.1 系统组成结构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一般包括上位机、传输接口、分机、粮情传感器、执行器、受控设备、电缆和其他必要部件。
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粮情测控专用软件。
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典型结构图4.2 各部分要求4.2.1 通讯方式系统可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通讯。
4.2.2 上位机根据系统和用户需求配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计算机。
4.2.3 传输接口具有与上位机和分机之间双向通信及显示功能和防雷功能,通讯协议符合GB/T26882.4的要求。
4.2.4 分机系统中的分机应符合GB/T26882.2的要求。
4.2.5 软件软件应符合GB/T26883.3的要求。
4.2.6 传感器布置原则4.2.6.1 粮温传感器按照不同仓型,粮温传感器的布置原则如下:a) 平房仓水平方向测温电缆行列间距不大于5m,垂直方向粮温传感器间距不大于2m,距粮面、仓底、仓壁0.3m~0.5m。
b)浅圆仓、立筒仓测温电缆按环形布置,水平方向相邻电缆间距不大于5m,垂直方向间距不大于3m,距粮面、仓底、筒壁0.3m~0.5m。
c) 油罐至少布置1根测温电缆,温度传感器垂直方向间距不大于3m,距油面、罐底0.3m~0.5m。
d) 其他仓型参照以上原则布置。
4.2.6.2 仓温、仓湿传感器按照不同仓型,仓温、仓湿传感器的布置原则如下:a) 平房仓每个廒间内设温度、湿度传感器各1只,布置于粮面(设计装粮面)上空间的中心位置。
b) 立筒仓每个独立的单仓和星仓内分别设温度、湿度传感器各1只,布置于粮面(设计装粮面)上空间的中心位置。
c) 浅圆仓每个独立的单仓内设温度、湿度传感器各1只,布置于粮面(设计装粮面)上空间的中心位置。
d)其他仓型参照以上原则布置。
4.2.6.3 气温、气湿传感器在库区内空旷地带设置百叶箱,内置温度、湿度传感器各1只,布置于距地面1.5m处。
4.2.6.4 害虫、气体浓度检测点害虫诱捕器和气体检测点在仓内表层布设位置:仓房四角、柱周围、仓门内、人员进出口、排风扇口、通风道口、温度异常变化点和曾发生过虫害的部位各设1点,每点害虫诱捕器距墙0.10 m,害虫诱捕器顶部距粮面0.05米,按粮堆大小应在粮面中部区域设3~10点,表层共设32个害虫诱捕器和气体检测点。
害虫诱捕器和气体检测点在仓内中层布设位置:仓房四角各设1点,每点害虫诱捕器距墙0.10 m,害虫诱捕器顶部距粮面1.5米,在粮面中部区域设2个检测点,中层共设6个害虫诱捕器和气体检测点。
害虫诱捕器和气体检测点在仓内下层布设位置:仓房四角各设1点,每点害虫诱捕器距墙0.10 m,害虫诱捕器顶部距粮面3米,在粮面中部区域设2个检测点,下层共设6个害虫诱捕器和气体检测点。
在仓内空间设一个检测点,用来检测仓内空间气体成分和浓度。
粮堆高3米以下可在上下二层布设,粮堆高3米以上可在上中下三层布设。
5 技术要求5.1 一般要求系统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系统中的各设备应符合其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文件制造和成套。
5.2 运行环境条件要求5.2.1 系统中用于控制室或机房的设备,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a) 环境温度:-10℃~+45℃;b) 环境湿度:相对湿度40%~90%,且不得凝露;c) 大气压力:80 kPa~106 kPa;d) GB/T 2887的有关规定。
5.2.2 用于粮仓内、外的设备的工作条件:a) 环境温度:-40℃~+60℃;b) 相对湿度:不大于95%;c) 大气压力:80 kPa~106 kPa;d) 磷化氢气体浓度:不大于2500 mL/m3。
(仅限于熏蒸期间必需置于粮仓内的设备,如测温电缆、中间设备、互连线及接插件等)5.3 运行电源条件要求5.3.1 用于控制室和机房设备的交流电源a) 额定电压:220V/380V,允许偏差±10%;b) 谐波:不大于5%;c) 频率:50 HZ,允许偏差±5%。
5.3.2 用于仓内、仓外设备的交流电源a) 额定电压:36V/127V/220V/380V,允许偏差±15%;b) 谐波:不大于10%;c) 频率:50 HZ,允许偏差±5%。
5.3.3 直流供电电源a) 远程供电电压:9V~36V,电压允许偏差:±15%b) 就地供电电压:5V,6V,9V,12V,15V,18V,24V,36V,电压允许偏差:±15%。
5.4 基本功能5.4.1 粮情检测5.4.1.1 具备检测温度、湿度、害虫、气体及其它参数和受控设备状态的功能。
5.4.1.2 具备定时检测、实时检测的功能。
5.4.1.3 害虫检测应具备对各害虫诱捕器诱捕并采集之仓外功能,需图像采集的应具备害虫图像采集传输功能。
5.4.2 粮情分析5.4.2.1 具备自动分析、判断粮食储藏状态,标示粮情异常部位、异常值和虫情分析的功能。
5.4.2.2 具有不同日期和不同仓房粮情对比功能。
5.4.2.3 具备预测粮情变化趋势的功能。
5.4.3 数据存储与检索具备粮情数据存储、历史数据查询和网络共享功能。
5.4.4 数据显示具备粮情数据表格与图形等方式显示的功能。
5.4.5 数据打印具备粮情数据表格与图形等方式的打印功能。
5.4.6 报警5.4.6.1 具备人工设定温度、湿度报警限值和超限报警功能。
5.4.6.2 具备根据GB/T 29890和LS/T1202等储粮技术要求进行分析的自动报警功能。
5.4.7 粮情控制具备根据GB/T 29890和和LS/T1202等储粮技术要求和相应的分析结果,对系统受控设备进行适时控制的功能。
5.4.8 故障诊断具备系统本身故障自行诊断的功能。
5.4.9 网络功能具备与用户局域网络和国家有关粮食管理网络联网运行的功能。
5.5 主要技术指标5.5.1 系统容量5.5.1.1 粮温检测点数量:≥10000点。
5.5.1.2 湿度检测点数量:≥500点。
5.5.1.3 水分检测点数量:≥2000点。
5.5.1.4 仓虫检测点数量:≥2000点。
5.5.1.5 磷化氢浓度检测点数量:≥500点。
5.5.1.6 氧气浓度检测点数量:≥500点。
5.5.1.7 二氧化碳浓度检测点数量:≥500点。
5.5.1.8 分机数目应根据仓库内各仓房分布、仓房面积等实际情况合理设定。
宜在4、8、16、32中选取。
5.5.1.9 受控设备数量宜在8、16、32、64、128中选取;被中继器等设备分隔成多段的系统中,每段允许接入的数量宜在8、16、32、64、128中选取。
5.5.2 系统粮情检测范围系统各粮情测定指标检测范围、误差要求见表15.5.3 检测速度从发出检测指令到显示结果输出的速度应不小于50 点/s。
5.5.4 控制响应时间从发出控制指令到受控设备响应的时间应不大于10s。
5.5.5 通信距离上位机(传输接口)至分机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3 km;分机至传感器或受控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应不小于0.2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