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硐中学导学案模板(新)
疃里二中导学案实施方案设计

导学案实施方案疃里镇第二中学2014年3月疃里二中导学案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决定在全校推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
为确保改革健康、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学案导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
其主要教学策略在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我校,其操作要领即“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精讲点拨,当堂训练”。
实施“学案导学”的直接目的是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一)“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适用范畴“学案导学”的适用范围设定为初中7-9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
(二)“导学案”的编制要求编制“导学案”,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制定明确的学习任务,编制可行的学习计划,精选符合学生实际的练习题。
(三)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1、各班务必将学生编成固定的学习小组,以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
2、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一般要具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反馈-精讲点拨-当堂训练”几个环节。
(1)“自主学习”环节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内容上课前一天即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指导阅读教材,并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的提出的学习要求。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独立阅读,独立做题。
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应及时检查,以了解学情,加强督促。
(2)“自主学习”环节一般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进行。
在学生进行各学科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下班辅导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维持学习秩序、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展开辅导,不得用讲课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
绝对值.导学案

麻栗坡县猛硐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模板课题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3节绝对值学科数学年级七班级107 执教人张盼审批意见学习目标(1)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2)知道|a|的含义以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3)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4)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当字母取具体数字时,对应的代数式的值的求法及正确地书写格式;难点正确地求出代数式的值。
课型结构新授课教学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导学设计【温故互查创设情境】(复习回顾激情导入) 5分钟批注栏回顾:1、“有理数的分类,负数表示的意义”;2、数轴的概念,特点,画法,表示的点的特点;提问:数轴上各点位置有什么联系的特点?在提问的同时用白板展示复习内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展示、小组交流、教师点拨、强化训练、拓展延伸)30分钟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内容1:比较两组数3和-3,3/2与-3/2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设计意图:提供几组数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相反数的概念。
并让学生理解消化相反数的概念)知识1:相反数概念:;归纳相反数的特点:;活动内容2:点将游戏一。
A同学任意说出一个有理数,再随意地点另一个同学B回答它的相反数。
以此类推,让学生参与游戏(利用游戏的形式巩固相反数的概念)活动内容3:将上面三组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让学生观察每组数所对应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从形的角度进一步理解相反数)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引入绝对值概念知识2:绝对值的定义:;2.例1求下列一些数的绝对值:(充分思考后,回答,老师板书)3.议一议:(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2)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有什么关系?(充分的时间思考、探究,老师个别指导;然后小组交流)4.通过上面例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知识3:正数、负数、零的绝对值特点:;5.“做一做”:在数轴上表示一些负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合作讨论后得出: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知识4: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分类归纳出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总结出绝对值的内在涵义,探索用绝对值比较两负数的方法,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第三环节: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比较下列几组数的大小:2.在数轴上距离原点2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多少,也就是说绝对值等于2的数是多少?3.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请将错误的改正过来.(1)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比0大;(2)有理数的相反数一定比0小;(3)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相等;(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设计意图:通过用绝对值或数轴对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尝试评价两种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第四环节:总结反思,知识内化总结: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
新新(导学案)[1]1
![新新(导学案)[1]1](https://img.taocdn.com/s3/m/66d5c627cfc789eb172dc8e6.png)
§2角的概念的推广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理解角的概念推广的必要性,理解任意角的概念,根据角的终边旋转方向,能判定正角、负角和零角。
2、过程与方法学会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讨论任意角,理解象限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角的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初步理解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终边相同角的概念,初步学会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难点: 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的表示方法.预习案一.【自学导纲】1.角的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O,从起始位置OA旋转到终止位置OB,形成一个角α,点O是角的顶点,射线,OA OB 分别是角α的______、______。
2.角的分类:正角:按________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正角;负角:按________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负角;零角:如果一条射线_______________,我们称它为零角。
说明:零角的始边和终边________。
3.象限角与非象限角(轴线角):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轴重合,则(1)象限角:若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OAB(2)非象限角(也称轴线角):如果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称为非象限角(也称轴线角)。
例如:90,180,270等。
4.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说明: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
二、预习自测:1.一昼夜时针转过多少度?2.跳水运动员后滚翻两周半跳水,转过多少度?3.下列各角中,与-1050°的角终边相同的角是 ( )-60B.C30A.60︒D︒︒︒30-4.将-885°化为α+ k·360°(0°<α<360°,k∈Z)的形式是( )A.-165°+ (-2)·360°B.195°+ (-3)·360°C. 195°+ (-2)·360°D.165°+ (-3)·360°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第一象限角一定不是负角B.小于90°的角一定是锐角C.钝角一定是第二象限角D.终边相同的角一定相等6.若α是锐角,则180°-α是( )A.第一象限角B.第二角限角C.第三象限角D.第四象限角探究案一.【合作互动】合作探究一:角概念的理解1.初中所学角的概念2.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将怎样把它调整准确?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小时,你应当怎样将它调整准确?当时间调整准确后,分针转过了多少度角?3.体操运动中有转体两周,跳水运动员向内、向外转体三周,在这些动作中,运动员各转体多少度?4.请两名男生(或女生、或多名男女学生)起立,做由“面向黑板转体背向黑板”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各转体了多少度?归纳(一)1.知识点:角可以看作是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新七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7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时间:课题: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型:课时:【学习目标】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人猿同祖——古代的森林古猿; 2.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知识链接】【导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二)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1.现代类人猿主要包括、、和四种。
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仔细比较了与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有着共同的祖先——。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等地区,过着以为主的生活。
4.人类是如何进化的? 由于大量消失,一部分不得不下地生活。
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由于的改变和自身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的方向发展,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并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5.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
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从而提高了的能力;复杂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的发达,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大脑中主管的区域日益完善,丰富的,使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
在同猛兽环伺、风雨无常的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
(三)小组合作研讨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完成教材第3页的观察与思考。
2.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谁?主要证据是什么?3. 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4. 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
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5、完成教材第6页的技能训练。
2.8导学案

主备人:杨景教案审核:余太猛班级姓名
课 题
2.8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及时纠正运算中的错误,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重 点
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难 点
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流程
随笔栏
一、自学检测:
计算:(1)18−6÷(-2)×( ); (2)(-3) ×﹝ ﹞.
三、典例研究
例1. 计算
注意:
①先算;
②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把除法转化为;
③同级运算,按的顺序进行,这一点十分重要.
例2.试一试:先指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再仔细运算:
(1) (2)
四、课堂反馈
观察思考,再进行运算:
(1) ; (2) ;
(3)
五、拓展提高
下列计算有无错误?若出错如何改正?
2、探究活动:
1.试回顾,到现在我们学的运算有.
2.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并;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绝对值不等时取,并用;任何数和0相加仍得这个数.
3.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
4.乘方法则:两数相乘,,.
5.幂的意义: 表示个相乘.
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1)先,再,最后;(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 ;
(2பைடு நூலகம் ;
(3)
(4)
六、我的收获
课堂反思
蜡烛

麻栗坡县猛硐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模板课 题 蜡烛学 科语文年级八班级96、97、98、99 执教人王红雁王 迪审批意见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2、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3、分析人物,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4、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捍卫世界和平。
重 点 1、识记重点字词;2、分析人物,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难 点 1、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2、分析人物,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课型结构新授课教学教具准备导学设计【温故互查 创设情境】(复习回顾 激情导入) 5分钟批注栏蜡烛,曾是人们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点昏黄的光往往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勾出元限退想于是,无论中外,都有许多诗文以蜡烛为题例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蜡烛已失去它本身的实用价值,但我们仍常用它来寄托某种情感:喜庆,或是忧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西蒙诺夫的《蜡烛》更是抒写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纯洁而又令人震撼。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抒情,议论,说明,描写,共五种。
记叙文以记叙这一表达方式为主,可兼有抒情,描写,议论。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问题展示、小组交流、教师点拨、强化训练、拓展延伸)30分钟1、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瓦l ì ( 砾 ) 精疲力ji é( 竭 ) f ú( 拂 )晓 揣在怀里( chu āi )鞠躬( j ū g ōng ) 2、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 战争 )之苦的老妇人 (善良无私) 的动人事迹。
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1949年9月 贝尔格莱德的方场上 老妇人 合作交流4、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呢?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八下第6单元导学案.doc

航
A.语法: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与现在完成进行时
B . Key Points
1,辨析:have /has been to+地点,have /has gone to+地点,与have /has been in+地点
2.勇辛析:ago与before ; begin与start
3 . how long , since及“for+一段时间"的用法。
run out of
4 . another , other ,the other ,others,与the others5 .else ,other
与more
掌握“would like ,thanks for ,one , else "的用法。
问题发现
检
测
反
馈
.一、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1(buy)a beauitiful pen . --- Whenyou( buy)
2.学习重点:学会用how long谈论做某事多长时间了。
3学习难点:掌握并运用现在完成进行时态谈论人们收藏某物多长时间
O翻译下列短语。
1.—次才艺展演2.赢得第一名
3.写完4,冬季期间
5.对感兴趣6.听音乐磁带
7.看英文电影8.用英语
回阅读Section B 3a,完成句子。
1.me the snow globe of the monster.(感谢
4.“have been doing ''是什么时态的结构?
问题发现
训练反馈:
|C 1.用since,或for填空。
1Maria has been running15 minutes .
武胜县猛山学校导学案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采用Biblioteka 读法,讨论法,质疑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三段六步(课堂模式)
个性化设计
自主学习
一、激情导入(2分钟)
2、思考:①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读,品味
③ 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五、(15)赏读入心 拓展运用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这个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检查一个小组:对四人的欣赏、理由。
(2)不存在谁的权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组成的。
5、补充名人的话:(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孟子说…
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10=5+5)(默、朗结合,品味意境)
武胜县猛山学校导学案
年 级
七年级上
学 科
语文
使用时间
2012年11月2日
主备人
邹巧丽
使用者
邹巧丽
审核人
秦先红
共60课时
教学内容
第15课《孙权劝学》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涵泳阅读性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作者用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艺术语言,表达岀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课型结构
教学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导学设计
【温故互杳 创设情境】(复习回顾 激情导入)5分钟
批注栏
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 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 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 的散文《春》(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2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3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 的喉咙,唱岀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4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写嗅觉的:
(2)写听觉的:
4、本文共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给每副图加个小标题
难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的语句,品味语言的妙处: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岀来,嫩嫩的,绿绿的。
2、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的逼着你的眼。
3、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自我完善 课后小结】5分钟
(学生复述知识点,读、说、背、记;教师可以帮助建构知识体系)
【课后反思】
(教师总结课堂得失,并拿出改进措施,导学案完善后上交教务处和教科处。)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预习及三不讲)15分钟
问 题 展 示
1、自觉展示通过查阅资料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迷藏()宝藏()
(2)散步()散在草丛里()
(3)薄烟()薄弱()薄荷()
(4)应和()和解()和面()和稀泥()
3、从下面的文字中分别找出写各种感觉的句子。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图。请你根据这五幅图细心体会,说说它们各自的特色。
(2)、课文开头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3)、结尾的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岀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
这三个比喻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描春
1、写一写。
仿写文末写“春天”的三个比喻句子写“秋天”,突岀秋天的特点;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健壮的 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学生岀示写作结果
【展示反馈 点拨提升】(课前预习及二不讲)5分钟
小 组 展 示
教师点拨
【强化训练拓展延伸】(精讲精练)15分钟
易
仿照事例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情感基调,读准语气。在熟读的基础上 背诵全文。
中
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说说课文描绘了哪些春天 的图画,你喜欢那一幅图,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的小标题。
(二)品春
1、寻美句。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
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2、赏妙笔。
用句式说话:我喜欢文中“,。"这句话,因为。
3、方法小结
(三)悟春
(1)、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五幅动人的春之
课题
春朱自清
年级
七年级班级
103执教人
蒋朝雍审批意见
学习目标
1、学习欣赏感悟,感知文章整体,领悟诗画意境,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弓I用的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用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艺术语言,表达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
小 组 交 流 汇 报
(一)读春
1、听一听
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
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
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3、想一想。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的?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春天的?请分别给每幅画面拟一个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