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1.质量守恒定律(重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质量守恒的实质 会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教学过程导入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

比如,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在质上发生了变化,那么量上有什么变化吗?合作探究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提出问题 在化学反应里,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1.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3.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探究实验一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实验步骤 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上面放一块的红磷磷,用带有导管橡胶塞盖紧,在导管上系一气球,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然后,取下锥形瓶,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小气球变得更瘪 反应前总质量m1反应后总质量m2实验结论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m1= 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探究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在锥形瓶中倒入适量的CuSO4溶液,塞好橡皮塞,几根铁钉(用砂纸打打磨光亮),将其放入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将铁丝伸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上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总质量m1反应后总质量m2实验结论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m1= 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结论: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点1、“参加反应”:意味着只有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才能被计算在内。

未参与反应的物质,即使在反应体系中,其质量也不能纳入考量。

2、“各物质”:这里包括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所有物质,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3、“质量总和”:需要注意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关注的是质量,而非体积、密度等其他物理量。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从微观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过程中,氢分子(H₂)和氧分子(O₂)破裂为氢原子(H)和氧原子(O),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H₂O)。

在这个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变化,只是它们的组合方式发生了改变。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红磷燃烧的实验。

红磷燃烧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反应前,容器内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会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反应前,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和铜的质量总和。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直观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五、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化学反应中的现象例如,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可能是因为该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含氧量更高的物质,导致质量增加。

2、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可以通过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确定未知物质的化学式。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梳理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梳理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梳理一、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A+B C(2)分解反应:A B+C2、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变化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①原子种类②元素种类③原子数目④物质总质量基础练习: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A、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B、分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C、分子的数目不会改变D、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是()A、木炭燃烧质量减少B、5g水受热变成5g水蒸气C、5g蔗糖溶解在95g水中,成为100g的蔗糖的水溶液D、100mL水加入100mL酒精,成为体积小于200mL的溶液3、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g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4、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安全返航,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

火箭所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肼[(CH3)2N2H2],其主要反应为(CH3)2N2H2+N2O4→X+CO2+H2O,由此可知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A、碳B、氢C、氧D、氮5、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gA与32g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A、44gB、32gC、22gD、12g6、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gB和44g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A、12gB、44gC、56gD、100g7、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g,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g氧气和Cg氯化钾,则混和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A、(A+B-C)gB、(A-B-C)gC、(A+B+C)gD、(A+C)g 8、已知a克Mg在b克O2中燃烧,生成MgO的质量为()A、(a+b)克B、小于(a+b)克C、小于或等于(a+b)克D、大于(a+b)克9、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三个不同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

(完整版)初中化学第5单元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化学第5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分子破裂成为原子,而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最终宏观上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则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二、量守恒定律的外延:(6个不变)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三、涉及的相关实验:1、铁和硫酸铜反应(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原理:Fe+CuSO==FeS(4+Cu注意事项:反应前要先用砂纸将铁钉打磨干净反应现象:铁定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天平仍然平衡2、白磷燃烧(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点燃反应原理:4P+5O 2P2Q注意事项:因为反应中有气体生成,所以反应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锥形瓶底部细沙的作用:防止反映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底炸裂玻璃管的作用是:引燃白磷玻璃管上气球的作用是:调节装置内压强,防止瓶塞崩开现象:白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放出,气球先膨胀后缩小,联想:如该反应中不消耗瓶中气体,还有气体生成,则不应使用气球,因为气球体积增大后会产生较大的浮力,使向下合力减小,天平测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会使实验误差较大。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反应原理:Na2CO+2HCI==2NaCI+HO+C创注意事项:反应要在试验台上进行现象:固体溶解,烧杯中有气泡生成,天平指针向右偏4、镁条燃烧点魅反应原理:2Mg+O 2MgO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注意事项:该反应会发出耀眼白光,有可能伤害试验者的眼睛现象: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白色固体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2、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质量守恒定律)1、原因: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小结: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酸、碱、盐)1、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

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

(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2、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 <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PH=0时呈酸性,pH<7时pH越小,酸性越强,pH>7时pH越大,碱性越强。

蒸馏水的pH=7(雨水的pH<7显弱酸性),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pH升高可加碱(可溶性碱)或水,pH降低可加酸或水。

PH=3和pH=4混合溶液pH在3-4之间,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

pH的数值不一定是整数。

3、碱的通性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解离出OH-,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溶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色。

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溶液,石蕊不变色。

(2)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条件:碱必须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应(3)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4)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人教版 初中化学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 初中化学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梳理)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01知识管理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__化学反应__的各物质的质量__总和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__总和__,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而体积和分子个数不一定守恒。

2.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实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__原子重新组合__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种类__没有改变,__数目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质量__也没有改变。

点拨:质量守恒定律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物质的总质量守恒;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应用:(1)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不守恒”现象。

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的镁条质量大,是因为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的镁条多了__氧气__的质量。

(2)判断物质的组成。

如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碳__元素和__氢__元素,可能含有__氧__元素。

(3)求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4)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02基础题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1.某同学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做了如下三个实验,按要求完成填空。

实验A: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B: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C: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实验A:反应后,天平__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2)实验B:反应后,天平__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3)实验C:反应后,天平__不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4)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__实验A、实验B、实验C__。

(5)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__实验A、实验B__,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__实验C__,不能验证质量守恒的原因是__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天平不平衡__。

质量守恒定律基础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基础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基础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描述了封闭系统中质量的守恒性质。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简单概括为:在任何物理或化学变化中,封闭系统中的质量总量不会发生改变。

换句话说,封闭系统中的质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销毁,只能从一个形式转化为另一个形式。

质量守恒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力学、热力学和化学等。

在物理学中,质量守恒定律是众多其他定律和原理的基础,它为各种物理现象的解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为了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逐步思考。

第一步:封闭系统的定义质量守恒定律是在封闭系统中成立的。

封闭系统是指没有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的系统。

在封闭系统中,物质可以发生各种形式的转化,但总的质量保持不变。

第二步: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对于任意时间段内的质量变化,其质量变化量等于物质进入系统与物质离开系统的质量之差。

这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Δm = m进 - m出其中,Δm表示质量变化量,m进表示物质进入系统的质量,m出表示物质离开系统的质量。

第三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举例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当我们煮沸一锅水时,水中的液体水逐渐变为水蒸气。

尽管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是整个系统的质量不会改变,因为水蒸气的质量等于液体水的质量减去蒸发的水分子的质量。

类似地,当我们燃烧一根蜡烛时,蜡烛的固体燃料逐渐变为气体的燃烧产物,如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尽管固体燃料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是整个系统的质量仍然保持不变。

第四步: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是密切相关的。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能量守恒定律描述了能量在封闭系统中的守恒性质,而质量守恒定律描述了质量在封闭系统中的守恒性质。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影响。

总结: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描述了封闭系统中质量的守恒性质。

化学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1. 定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 理解要点。

- 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变化,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例如,水结成冰,质量虽然不变,但这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而氢气燃烧生成水,这是化学变化,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 强调“参加反应”: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例如,将10g 氢气和10g氧气放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不是20g。

根据化学方程式2H_2+O_2{点燃}{===}2H_2O可知,氢气和氧气反应的质量比是1:8,10g氢气和10g氧气反应时,氢气过量,实际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1.25g,氧气质量为1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水的质量为11.25g。

- 质量总和:是指真正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前后的质量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的质量。

例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前镁条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包括以白烟形式逸散到空气中的氧化镁质量)。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1. 从原子的角度。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2. 以电解水为例。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_2O{通电}{===}2H_2↑+O_2↑。

- 反应前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反应后生成的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仍然是反应前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 反应前2个水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生成的2个氢气分子(共4个氢原子)和1个氧气分子(共2个氧原子),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所以原子的质量也不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
(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化学变化反应前后: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一、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2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1、表示反应物是C, O2;
2、表示生成物是CO2;
3、表示反应条件是点燃;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
1.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微观:每1 个碳原子和1 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 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12 份质量的碳和32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

例:2H2+O2 2H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2→CO2+H2O,则A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元素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2=6CO2+6H2O,则A的化学式为。

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例:物质A分解成56 g B和44 g C,则反应了的A的质量为 g。

3、将36 g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4 g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__ _g氧气;若已知在电解水过程中,共收集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1.8 g,则已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____ _g。

4.把6.1 g干燥纯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

冷却后,称得剩
余固体的质量为4.2 g,根据定律,可知制得氧气 g。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作用。

5、现有一反应A+B=C,有10克A和5克B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克A,B没有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为克。

6、化学方程式是指用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D)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后,试管内固体药品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
2.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C )
A.碳一种元素 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3.将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gD,同时增加了8g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 D)
A.1:5 B.l:4 C.4:l D.5:l
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D )
A.原子数目
B.元素种类
C.原子种类
D.分子种类
5.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硝酸铜在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应:
2Cu(NO3)2 == 2CuO + O2↑ + 4X↑。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NO2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 Cu(NO3)2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
D.产物中CuO属于氧化物
6. 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 )
A. CO2
B. Cl2
C. O2
D. N2
7.将20克甲、5克乙、8克丙三种纯净物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可知:反应后混合物中
含有5克甲、16克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

则丁物质的质量是( A )
A.12g B.9g C. 4g D.17g
8.图1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
9.某纯净物M微热就能分解生成NH3、H2O和CO2,由此还不能..
得出的结论是( C )
A.M不稳定
B.M是化合物
C.M中含有水
D.M由四种元素组成
10.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 D )
A.只含有碳元素
B.只含有碳、氢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C )
①分子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⑤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12某同学在敞口容器中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氧化汞(HgO)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二是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铝。

他准确称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质量都发生了变化。

请填空:
(1)铝粉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比参加反应铝粉的质量___ 大_____(选填“大”、“小”或“不变”)。

(2)你认为这两个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____是__(选填“是”或“否”)(3)请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氧化汞===氧气+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右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和“”表示两种不同
的原子.
(1)该反应中反应物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2)右图中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 D (选填A、B、C、D),你推断的依据是
15.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右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
问题:
(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爆裂)(2)白磷燃烧: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

(3)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反应装置漏气)(只写一条)。

(4)反思:白磷燃烧遵守(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