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笔记与我的考研路
中外建筑史自考笔记(自用)

1.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是昭赛尔金字塔2.古埃及最成熟的金字塔是吉萨金字塔3.古埃及神庙建筑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和鲁克索两处的阿蒙神庙。
4.两河流域最主要的建筑是撒艮二世王宫5.爱琴文化建筑主要的遗址是克诺索斯和费斯特。
6.雅典卫城的建筑群设的总负责人是雕刻家费地。
7.多立克和爱奥妮亚柱式代表性建筑是帕提农和伊瑞克提翁神庙8.古代建筑穹顶建筑最高代表是万神庙9.拜占庭建筑最辉煌的建筑代表是索菲亚大教堂10.意大利最杰出的建筑及设计者是坎皮奥,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的,是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11.欧洲学院派古典主义建筑的创始人是维尼奥拉和帕拉迪奥12.圣马可广场被称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13.16世纪意大利罗马在设计和施工最重要的建筑是圣彼得大教堂14.早期和晚期巴洛克城市广场代表性的作品是洛克主要代表是耶稣会祖堂和圣卡罗教堂15.亚述王国最常用的装饰题材是人首翼牛像。
16.古希腊建筑采用叠柱式代表性建筑有17.索菲亚教堂内部空间特点就是它的既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的内部空间。
18.帕拉第奥母题构图形式是“虚实互生,有无相成”,主要代表建筑是晋寨的巴西拉卡。
19.新巴比伦城最主要的装饰材料是琉璃20.巴洛克城市广场代表性的作品是纳沃纳广场21.古典主义建筑是法国绝对君权统治时期的宫廷建筑潮流。
22.法国宫廷建筑柱式构图比较严谨的作品有枫丹白露宫的继建,卢佛尔宫和丢勒里宫。
23.凡尔赛宫被称为骑马者的花园24.洛可可装饰代表性建筑是巴黎苏俾士府邸的客厅。
25.洛可可风格的主要特点:1.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
它反映着贵族们苍白无聊的生活和较弱敏感的心情。
更柔媚、更温软、更细腻而且也更琐碎纤巧的风格。
2.洛可可在室内排斥一切建筑母题。
过去用闭住的地方,改用镶板活镜子,四周用细巧复杂的边框围起来3.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
最爱用的是千变万化的书卷着、纠缠着的草叶。
为了彻底模仿植物的自然形态,后来,它们的构图完全不对称。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第一章: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交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从北方的雄伟宫殿到南方的精巧园林,从西北的土楼窑洞到西南的吊脚楼,每一种建筑都反映了当地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然而,在这多样的风格中,木构架建筑因其普遍性和适应性,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形式。
1.2 木构架的特色木构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它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通过榫卯结构将柱、梁、枋等构件连接起来,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使得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中有效地吸收和分散能量,减少损害。
同时,木构架建筑施工速度快,便于维修和扩建,也易于搬迁和重组。
1.3 单体建筑的构成单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单位,其构成包括屋顶、墙体、柱子、地面和门窗等部分。
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其形式多样,如悬山、硬山、庑殿、歇山等,不同的屋顶形式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等级和建筑功能。
墙体主要起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柱子则是支撑屋顶和梁架的主要构件,而地面和门窗则分别起到承载和通风采光的作用。
1.4 建筑群的组合中国古代建筑往往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如宫殿、寺庙、府邸等。
建筑群的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如中轴线布局、对称式布局等。
中轴线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最常见的布局方式,它以一条中轴线为基准,将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依次排列在轴线两侧,形成严谨的空间序列。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秩序观念。
1.5 建筑类型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丰富多样,每种建筑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形式。
宫殿主要用于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其规模宏大、装饰华丽,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寺庙用于供奉神佛和举行宗教活动,其建筑形式庄重而神秘,给人以崇敬之感。
府邸则是官员和贵族的住宅,其布局严谨、装饰精美,展现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此外,还有园林、陵墓、桥梁等建筑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中外建筑史课程提纲和考研复习重点―connie独家整理

中外建筑史课程提纲和考研复习重点―connie独家整理考研重点、建筑《中国建筑史》课程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中国建筑史在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中应属于基础课。
通过中国建筑史的学习,了解中国建筑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历史事实。
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政治、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
新一代建筑总是在上代建筑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去粗取精,继承革新的情况下产生的。
给初学建筑设计的人树立一个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较为正确和全面的学习和创作的方法与观点。
为后续专业课,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课建立起比较全面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为今后的学习和建筑创作道路树立正确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的目标与要求1.了解中国建筑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2.掌握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建筑实例,能区别不同历史期的建筑艺术风格与特点。
3.掌握掌握中国建筑传统技术在不同时期的成就。
4.运用所学的建筑历史知识,对建筑物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与鉴别。
5.批判的继承和正确的认识中国优秀的建筑遗产和传统文化。
第三部分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用《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参考书:(1)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华夏意匠》李允F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重印(3) 《梁思成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 《刘敦桢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 《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 《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第一章,古代建筑各历史时期的形成背景与主要成就。
考核内容:建筑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成就。
第二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考核内容:对现存历史城市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宫殿、坛庙和陵墓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考核内容:通过现在著名建筑实例,检查学生的记忆,认识和分析批判能力。
第四章,宗教建筑的形成及其重要建筑实例。
中外建筑史读书笔记

中外建筑史读书笔记【篇一: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主要的物质环境。
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
建筑上凝固着人的生活,他们的需要、感情、审美和追求。
建筑把这些传达给一代又一代的人。
渗透到他们的性格和理想中去。
建筑成了人们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心灵的寄托。
我本身对中外建筑史比较感兴趣,所以本学期专业选修课选修了中外建筑史,特别的想去了解中国的建筑史和外国的建筑史。
比起景观建筑,如果再给我一次重选的机会,我还仍是会选择中外建筑史。
选修了这门课,老师的课件丰富多彩,视频也很多样化,对我的教学非常的有帮助。
老师精心的备课使我的收获非常之大。
虽然有时候上课的态度不是很端正,玩手机睡觉都有,但是也不是因为上课枯燥导致,而是自身的原因。
我深刻的觉得中外建筑史是门非常有意义的课,对我学房地产的甚至整个学建筑有关专业的都很是有必要去学习这门课,读建筑有关的专业连建筑史都不了解岂不是让人笑话,还有这门课对我们以后学习或者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课后特意的认真地去看了中外建筑史这本书,分别初步的了解了中国建筑史的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宋、辽、金、西夏建筑,元、明、清建筑,近、现代建筑。
还有外国建筑史的古代建筑,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和近、现代建筑。
其中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对古代建筑和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进行了深层次的讲解,以便我阅读时更深的理解。
早在奴隶制时代,人类的建筑活动已经有了大规模的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埃及、西亚、波斯、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成就比较高,建筑风格千姿百态,对后世的影响比较大。
其中埃及、西亚和波斯得建筑传统流传甚少,唯独希腊、罗马的建筑在欧洲一直流传,得以发展,并统称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古典文化,把它们的建筑统称为古典建筑。
古代建筑又分为了古埃及建筑,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和古美洲建筑。
自己总结外国建筑史二分之二备考一级注册建筑师

自己外国建筑史二分之二备考一级注册建筑师引言在备考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中,外国建筑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对于考生来说,理解并掌握好外国建筑史的知识点,是成功通过考试的关键。
本文了外国建筑史二分之二的考试重点,希望能够对正在备考一级注册建筑师的同志们提供帮助。
古典主义时期(公元前800年-公元476年)在古典主义时期,建筑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强大的象征意义。
通过建筑,人们试图表达自己对宗教、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见解。
1.古希腊建筑古希腊建筑是古典主义时期最为著名的代表之一。
它的特点包括:•古希腊建筑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比例、对称和协调性;•古希腊建筑采用了各种装饰和雕塑,以表现出人类文明的精髓;•古希腊建筑以神庙为主,表达了人与神之间的联系。
2.罗马建筑罗马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古希腊建筑的影响,但它在许多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
罗马建筑的特点包括:•罗马建筑在设计中注重实用性,形式和功能的结合;•罗马建筑采用了许多建筑技术,包括巨石结构和拱形结构;•罗马建筑以广场、浴场、剧场、斗兽场等为主。
中世纪时期(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中世纪时期的建筑有着鲜明的特点,它们往往反映了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上的改变。
在这个时期,主要的建筑类型是教堂和城堡。
1.罗曼式建筑罗曼式建筑是中世纪早期的一种建筑风格,它的典型特征包括:•罗曼式建筑使用大量的拱形和圆柱形结构;•罗曼式建筑的立面常常是高大的、厚实的墙壁,上面有小而精致的窗户和拱门;•罗曼式建筑的装饰非常简洁,其目的在于表达对上帝的尊重和敬畏。
2.响应式建筑响应式建筑是12世纪到14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特点是:•响应式建筑的立面复杂多变,常常有浮雕和雕塑;•响应式建筑的屋顶通常是尖顶或拱顶,整体呈现出纤细的感觉;•响应式建筑的装饰风格丰富多彩,包括圆形窗户、雕刻的门以及花窗玻璃等。
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1600年)文艺复兴时期是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建筑风格具有许多特点,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注重比例和对称性;•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通常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尽可能地体现了人类的意志和力量;•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采用了许多古典古罗马的元素,例如希腊柱式、拱顶和拱门。
外建史笔记_研究生考试-专业课

外国建筑史笔记(华工版)---重点星级标注二、外国建筑史部分〈一〉古埃及1、金字塔的形制演化过程及艺术成就(★★★)演化:①玛斯塔巴——金字塔的原形。
古埃及的一种住宅形式,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坏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再铺上一层泥土,外形象一座有收分的长方形土台。
陵墓模仿住宅和宫殿,是因为一方面人们只能根据日常生活来设想死后的生活,另一方面,人们只能从熟悉的住宅为蓝本,探索其他各种建筑物的型制和形式。
②因为原始的宗教不能满足皇帝专制制度的需要,必须制造出对皇帝本人的崇拜来。
这就必须把他们的陵墓发展为纪念性的建筑物,而不仅仅是死后的住所。
于是,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在萨卡拉的陵墓,就在祭祀厅堂之上造了九层砖砌的台基,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纪念性构图萌芽了。
③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是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大约造于公元前三千年,它是台阶形的,分为6层。
周围有庙宇。
昭赛尔金字塔建筑群的入口在围墙东南角,从这里进入一个狭长的、黑暗的甬道,走出甬道,就是院子,明亮的天空和金字塔同时呈现在眼前。
这个建筑处理的用意在造成从现世走到了冥界的假象。
④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在三角洲的吉萨(Giza),造了三座大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主要由库富金字塔(Khufu)、哈弗拉金字塔(Khafra)、门卡乌拉金字塔(Menkaura)及大狮身人面像(Great Sphinx)组成。
形体均呈立方锥形。
成就:①祭祀厅在塔脚下,而入口在几百米外,从那里进入一个狭长的甬道,走出甬道,就是院子,明亮的天空和金字塔同时呈现在眼前。
建筑处理的用意在造成从现世走到了冥界的假象。
②在广阔的沙漠上,只有这种高大、稳定、沉重、简洁的形象才站得住,才有纪念性。
③反映着原始的拜物教,对高山、大漠、长河的崇拜。
④起重运输和施工技术上的重大成就,劳动人民在极其原始的条件下的劳动与智慧结晶。
补充:中王国时期,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峡谷窄狭,两侧悬崖峭壁。
在这里,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完全不适合了。
外国建筑历史整理笔记 同济考研

古代埃及历史分期: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晚期古王国时期首都孟菲斯陵墓(马斯塔巴金字塔)中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庙宇新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庙宇石窟庙石窟墓住宅晚期首都亚历山大希腊化和罗马时期(被征服)菲莱的伊西斯神庙人类第一次大规模的纪念性建筑:金字塔和神庙主要成就4点:1.用石材,发展了梁柱结构2.遵循因地制宜3.建筑与装饰融为一体,建筑构件表面布满雕刻4.成功的纪念性建筑设计: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布置大规模大体量稳定的几何形体古王国时期:陵墓包括墓厅和祀厅马斯塔巴英文:MASTABA 原意:凳子以住宅为原型金字塔的演变马斯塔巴---绍赛尔金字塔---麦登金字塔---达舒尔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现存金字塔陵墓中最早的是绍塞尔金字塔,东西长125米,南北109米,高约60米。
吉萨金字塔群包括:胡夫金字塔(原高146.4现高137,底边各长230.6米,内部甬道高8.5米,宽2.1米)孟卡拉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大斯芬克斯爱德府的霍鲁神庙其牌楼门比较典型,由两个高大的梯形实墙夹着当中一个矩形门洞组成。
中王国时期:德·埃·巴哈利建筑群包括曼特赫特普庙:传统金字塔加崖墓(石窟墓)哈特什普苏墓:巧妙利用地形德·埃·巴哈利哈特什普苏墓中的安比斯小庙入口门廊有12根柱子,柱子呈接近圆形的多边形,上有方形垫板,檐上有仿木构的痕迹,反映了古埃及和古爱琴的交流。
新王国时期:卡纳克的阿蒙神庙长宽为:366x110沿轴线有六道高大作戒备的牌楼门。
主神殿是柱子林立的柱厅,中间两排柱子高21M,D=3.6M 两旁柱子高13M ,D=2.7M,殿内以中部与两旁屋面形成的高侧窗采光。
阿蒙神大石窟墓有前后两个柱厅,末端是神堂,前柱厅的八棵柱子是神像柱卡宏城长380米,宽260米,内有笔直的相互垂直的街道其他:古埃及神庙大门的形制取自古西亚古埃及柱子是古希腊柱式的开端已经有束柱、收分所有太阳神庙中最大的是:卡纳克的阿蒙神庙古埃及常见的柱子形式:莲花束茎式,纸草束茎式,纸草盛放式,柱头有棕榈叶式和纸草花式。
一级建筑师考试之外国建筑史笔记

第七章外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一、欧洲古典建筑古希腊盛期的建筑、罗马共和盛期与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同称为欧洲古典建筑。
古代希腊包括巴尔于半岛南部、爱琴海上诸岛、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它和后来古罗马盛期的文化,历史上同称之为欧洲的古典文化。
(一)古希腊建筑公元前5世纪中叶起的100余年间,史称古典文化时期,建筑也被称为古典建筑。
当时的建筑以神庙为中心,还有大量的公共活动场所,如露天剧场、竞技场、广场与敞廊等,建筑风格开敞明朗,讲究艺术效果。
1.柱式欧洲古典建筑是以石材为建筑材料的。
在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决定希腊建筑形式的柱子格式,称为柱式。
柱式通常由柱子和檐部两大部分组成,典型的希腊柱式有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与科林斯柱式等三种,希腊柱式后来为罗马所继承与发展。
所谓古典柱式包括古希腊的玉柱式和后来古罗马发展了的塔司干柱式和组合柱式,共称古典五柱式(图1-7-1)。
2.范例(1)雅典卫城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建于公元前4世纪。
卫城建在一陡峭的山岗上。
建筑物分布在山顶天然平台上。
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帕提农的铜像。
主要建筑物是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以及卫城山门。
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无论是身处其间或是从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较为完整与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
帕提农神庙位于卫城最高点,体量最大、造型庄重,其他建筑则处于陪衬地位。
卫城在西方建筑史中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特别是在巧妙利用地形方面更为杰出。
(2)帕提农神庙建于公元前447年至公元前432年,为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
其形制是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即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
建在三级台基上,两坡顶,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山花。
这种格式被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基本形式。
神殿外围的多立克柱式被誉为此种柱式的典范。
该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风格开朗、比例匀称、雕刻精致,并应用了视差校正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建筑史笔记与我的考研路
statueart雕塑心
前言
今天,我贴出这些笔记,说是拿出来卖,说实话,我真不想也不敢自夸我的笔记多么好或怎么的,但是我还是不免要做一回“黄婆”。
在这里我再简单的介绍下笔记。
至于价钱,有意者可与我联系。
另外,我会在下篇介绍我的考研路,以此送给将要考研的建筑同行和朋友们。
一
中国建筑史笔记——2005年我第一次考研,当时中建史的复习以第二版教材为主,笔记全记录在书上,以至书上找不到多少空隙来。
另外,有东南大学的笔记(当时也是同学花200多元钱买来的)刚开始看我觉得它的确很好:字写的漂亮,徒手画画的很好,有些内容也有其独到之处。
后来,我摘抄了里面自己认为很好的东西)。
以及中古建筑史图说、中国建筑史第二版(刘敦侦主编)、中国建筑史(第五版)等等。
第一次考研时我自认为复习的很不错,建筑史更是充满信心,特别中国建筑史的复习,内容讲究全、偏怪。
到处收集资料,找那种教材上根本找不到的名词解释等,的确,考研后成绩出来,虽然英语无情被刷,建筑史和设计考得都还不错。
这坚定了我再考一年的决心。
这本中建史的笔记是在我暑假特意认真按照预收集好的资料整理出来的,花了我不少宝贵时间和心血,不过最终完成时我还是觉得很欣
慰。
外国建筑史——外建史笔记的整体在05年就开始了,当时专门买了两个速写本,一个用来抄写建筑发展史(从古典复兴、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派等等);一个用来抄写建筑师及其作品(因为几乎每年都会考一到二个建筑师,而且我个人觉得作为学建筑的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一些大师的作品
和设计思想,对把握当代设计潮流、美学价值取向都又一定的必要性。
因此,对于这部分笔记我的目的不仅仅单纯是为了考研。
建筑师及其作品我选出100个大师加以介绍,代表作辅之以图。
都是清一色的钢笔抄写。
为了找这些建筑师的资料,已经是费了我不少心事,翻遍了图书馆的所有资料,东拼西凑,今天收集点,明天偶然碰到些,加上原有的一些资料,直到现在也还不是十分的完整,诚然,现在完成了的还是大部分已属不易。
今天,我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根本谈不上为了金钱名利,说实在的,我并没有自信说我的笔记是最好的,敢贴在这里叫卖已经是非常之举。
请各位大虾勿要见怪。
附:1.《中国建筑史笔记》
2.《外国建筑史》
(可送件:快题、重庆大学十年真题、建筑历史讲义电子文档、等…….)
3. 联系方式:QQ:
Email:
TEL:
二
2005年我第一次参加考研,当时报得是重庆大学建筑设计及其原理,不料最终栽在英语上。
我决定再试一年。
2006年9月,我将如愿以尝的拿到了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硕士录取通知书。
回想起走过的考研路,虽说不上是历尽艰辛,也颇有一番心血。
大四暑假,我报着一试的心态打算毕业后不找工作直接考研,于是暑假实习后开学即赶回学校做准备,上网打听形势、查学校、找资料、该买的书都买回来…….忙的不亦若乎。
然而英语一直是我一块心病,从打算考研那天起我就天天抱着本英语单词在死背。
其他的几门也是一起开工,复习的热火朝天。
转眼快到报名的时候了,报哪个学校心里还没底。
一想到英语我对A类地区的学校想都不敢想。
又不想去北方,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家不是算很远重庆大学。
而且最重要的是重大每年英语分数比国家线低。
确定了学校了之后,我开始找到了目标,跟着师兄一起复习,毕竟他考过一年,对什么都比较熟悉。
说实在的,在考研报名的前一段时间里,感觉自己都是糊里糊涂的过似的,心里没一点底。
直到复习慢慢的深入。
除了大部分时间用在英语上,其余的大多时间还是用在建筑史上,当时我们用的教材中建是第三版,外建是第一版。
后来到建筑书店看到中建筑史出了第四版,外建出了第二版,我担心会不会考新版的内容。
我打电话到重大学和一届学建筑学的高
中同学,问他关于此事的情况以及报考的情况,他说他们用的教材也是第三版,还让我报6小时快题和构造。
接下来我便是安心的复习。
我知道重大的建筑史也许不一定好考,我复习也是很仔细,中国古代建筑史图说,中国建筑史第二版(刘敦侦主编)等等,乱七八糟的资料一大堆。
后来,有个同学花200多元钱买了份东南的笔记,我们都拿着复印了一份。
看到别人做的笔记我心里也暗暗想自己做一份,可惜感觉时间真的不够,因此都抄写在书上,以至书上找不到空隙出来。
外建史的复习相对简单点,毕竟平常积累多点,问到哪个知识点至少知道一点。
感觉外建的笔记没中建那么复杂,加上自己的欲望,最终还是决定整理外建的笔记。
在离考试还一个月的时候,我开始前面复习,快题每个星期做一次,到最后一共做了四次。
考试如期而至,当时我还是很轻松的走进考场,走出考场……
等成绩的时候了,我对英语的态度还是老样子,考完了问我考的怎么样连自己也不知道,正因为这样我反到不怎么担心了,担心的反而是专业课。
成绩终于出来了,英语33….崩溃!!!!郁闷!….我怎么没让专业少考点也要让英语过那46分线呢……….
接下来的日子好些天觉得很不爽。
我还能做什么?只好默默的做自己的毕业设计……………
终于临近毕业了,该是时候面对工作还上接着考研的时候了,其实我知道在我心里我还是想再考一年的,要不我不会迟迟不行动去找工作。
我一心想考研,所以毕业设计后我还是没找工作,怕一工作了会耽误我学英语的时间,我知道这样考研的心理压力会更大,但我顾不了那么多,我得孤独一掷,无路可退.
我的暑假计划第一件事就是把中建史笔记整理成章,把外建史笔记更深入细致化,然后就是英语到考前每天不放松。
从七月份开始,我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房子,刚开始还有心情装饰下房间,墙上贴些自己画的些素描、水彩、水粉,平常学习累了听听歌、逛逛街,开始觉得有点闷,渐渐的满慢慢得习惯了这种生活——除了学习英语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抄中国建筑史的笔记,把以前查好的资料整理好,保证不会被遗漏,然后汇总,有时一天抄了上万字,画十几幅图。
经常是晚上一二点睡,每天早上起来都是日上三杆。
说实在的,经过一年的考研,我基本知道建筑史该怎么复习,哪些可能会考,哪些不会考,我有时想,我第一次都考了100多,我还用的着怕建筑史不过线么,还用的着这个笔记么?真的不是!我为了尽快抄完,我几乎每天都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上面。
至于外建史,因为我头年考研就抄过很多,现在只是完善,所以工作量不是很大。
二个多月时间感觉过得真的很漫长,然而又觉得过得很快,到学校开学后半个月,我搬到学校去住了,和大家一起复习、和学弟们一起交流缓解心理上的压力。
临近十月份,建筑史的笔记总算是大功告成了,拿在手里心里有一种塌实感……….
以后我每天按正常的作息时间上自习,一切还是以英语为主,几乎占据了我大部分时间….。
报考过后,我还是老方式,快题锻炼了4次,建筑史也稍微看看。
终于等到了考试的那一天,我到紧张了,考试的几天都没怎么休息好,终究还是考完了。
接下来不用说我担心的是英语了,分数出来的那一天我差点没去祈祷。
幸运的是英语还是过了45分…。
复试是在3月28、29。
大家都顺利过关,一个也没刷,我更幸运的是还拿到了公费……。
只差等6月份的录取通知书。
回想起从第一次考研到第二次考研,几乎没又几天好好的玩过,这次总算我可以像同学们样到处去玩玩,到设计院找个轻松的活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