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置卡

合集下载

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置卡

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置卡

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置卡一、疫情监测与报告1、建立疫情监测网络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应密切合作,形成全方位的疫情监测网络。

加强对发热门诊、急诊等重点部门的监测,提高对传染病的警惕性。

2、报告流程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应立即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进行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状、体征、流行病学史等。

3、信息核实与分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核实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收集到的疫情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

二、现场调查与处置1、组建现场调查组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现场调查组。

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和调查工具。

2、开展现场调查对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其发病前的活动轨迹、接触史等。

对病例的居住环境、工作场所等进行卫生学调查,查找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3、实施控制措施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对疫点进行消毒等。

三、医疗救治1、确定定点救治医院各地应指定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作为传染病定点救治医院。

定点救治医院要做好医疗救治的准备工作,包括床位、设备、药品等的储备。

2、规范诊疗流程医务人员应按照国家诊疗方案和相关技术规范对患者进行诊治。

加强对重症病例的救治,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3、院感防控医疗机构要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四、密切接触者管理1、判定密切接触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包括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有其他密切接触的人员。

2、医学观察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观察期限一般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接触后 14 天。

医学观察期间,密切接触者应每天测量体温,观察有无症状出现。

3、异常情况处理一旦密切接触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传染病暴发疫情与聚集性症候群等处置制度

传染病暴发疫情与聚集性症候群等处置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传染病暴发疫情与聚集性症候群等处置制度篇一: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处理机制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为加强对我院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及时、有效、有序地处置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努力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有效防止和控制事件进一步扩散,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机制。

一、适应范围本机制适用于我院各科室和临床部门。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一)组织机构:成立院“传染病疫情及突发事件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郭启峰院长担任;副组长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公卫科、医务部、护理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二)职责:制定全院传染病防治及突发事件管理制度;负责全院传染病防治知和监督管理,效果评价,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及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培训及提供技术咨询;以生重大疫情、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等情况时,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统一指挥、统一组织、统一协调,并向界首市卫生局、疾控中心报告。

三、监督监测与报告(一)监督监测:公共卫生科负责对医院传染病工作进行日常监管督查和督导,疫情专职人员负责每日疫情报告卡的收取、审核报卡质量及网报工作,对疫情信息进行日常监管,定期深入各科室和临床部门对其作进行技术指导。

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整改意见,责令整改。

传染病疫情及突发事件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对医院传染病管理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

(二)报告:严格执行医院传染病的报告制度。

一旦发现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疫情专职人员应立即向科长汇报,公卫科科长进行初步核实后立即报告分管院长、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应急预案处置卡

应急预案处置卡

应急预案处置卡1. 灾害发生时的应急预案灾害类型: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

灾害等级:轻微、一般、重大。

处置步骤:1) 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确保人身安全。

2) 确定灾情范围和影响程度,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出警报与通知。

3) 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应急指挥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4) 快速调度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抢险救援工作,把灾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5) 通知相关单位和群众做好应急自救工作,提供必要的应急物资和救援措施。

6) 监测灾害状态,及时调整应急预案并调度资源,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的有效进行。

2.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流程突发事件类型:火灾、化学泄漏、疫情爆发等。

事件等级:一般事件、重大事件、特别重大事件。

处置步骤:1) 确认事件性质和等级,把握事件发展趋势,确保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 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应急指挥人员和队伍,明确职责和任务。

3) 做好事件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报告,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4) 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组织救援行动,控制事件发展,减少损失和伤害。

5) 安抚受到影响人群的情绪,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6) 事件结束后进行评估总结,及时更新应急预案和处置卡,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突发事件类型: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事故、生物安全事件等。

事件等级:一般事件、重大事件、特别重大事件。

处置步骤:1) 确认事件类型和等级,迅速启动公共卫生应急响应,召开相关会议和研讨。

2) 成立应急指挥中心,明确防控措施和人员配备,及时通报和发布相关信息。

3) 落实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加强病例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

4) 开展救治工作,确保医疗机构和人员的储备和调度,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5) 指导公众进行个人防护,加强宣传教育,控制疫情传播途径。

6) 制定复工复产方案,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做好后续疫情防控工作。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精选PPT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精选PPT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
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 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 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 H7N9禽流感。
指标:
各类传染病聚集病例、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率要达到100%, 规范处理率要达到85%以上。
每次处理工作要及时撰写现场调查报告,要做到格式规范、 内容详实、数据准确、控制措施合理。
调查报告要及时进行上报和存档。
zbcrbfzs@
ppt课件.Βιβλιοθήκη 14传染病应急处置
释义:传染病流行病学在现场中的实际应用,传染病现场流 行病学,传
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
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新发传染病 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核事故和放射事故 生物、化学和核辐射恐怖事件 自然灾害
ppt课件.
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特别重大(Ⅰ级、红) 重大(Ⅱ级、橙) 较大(Ⅲ级、黄) 一般(Ⅳ级、蓝) 报告主体: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时限:2小时 形式:网络直报 电话 传真
医生等发现传染病病人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 由当地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或辖区疾控机构核实后,按规定时限进行网络代 报。
ppt课件.
5
传染病疫情报告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与控制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
染病防治法》为依据。
1989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进行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处置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处置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一、基本概念及特征(一)相关概念1.突发事件定义为: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危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3.传染病突发事件指各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或大流行。

4.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

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5.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卫生条例》中关于“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包括:①通过疾病在国际传播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危害;②可能需要采取物词一致的国际应对描施。

其中“公共卫生危害”是指具有损及人群健康可能性的事件特别是可在国际传播或构成严重和直接危险(害)的事件,如天花、由野毒株引起的脊灰质炎、新亚型病毒引起的人流感、SARS等。

(二)特征1.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规模、事件性质等具有不确定性;同时由于可能对某疾病的认识缺乏了解,获取的事件信息有限,因此也存在着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应对指施所产生的社会反应不确定性。

2.公共性:事件在其发生区域内或影响范围内,所有人员都有可能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胁或损害。

如传染性疾病暴发,所有易感人群均有发病风险;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通过患者或是媒介引起跨境、跨地区传播,如甲型H1N1流感。

3.严重性:事件的发生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给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加大了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难度,有时甚至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应急预案应急处置卡范本

应急预案应急处置卡范本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降低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应急处置卡。

二、适用范围本应急处置卡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学校等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应急处置卡内容1. 突发事件类型及危害(1)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

(2)事故灾难:火灾、爆炸、触电、中毒、泄漏等。

(3)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食物中毒、自然灾害引发的疫情等。

(4)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重大活动保障等。

2. 应急组织架构(1)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全面领导和指挥。

(2)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具体指挥。

(3)救援队伍:负责现场救援、抢险、疏散等工作。

(4)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

(5)交通保障组:负责现场交通管制、疏散等工作。

(6)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供应、生活保障等工作。

3. 应急处置程序(1)报警与接警:发现突发事件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处置: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类型,下达应急处置指令,各小组按照指令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现场救援:救援队伍对伤员进行救治、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4)卫生防疫: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对现场进行消毒、防疫。

(5)交通管制:交通保障组对现场交通进行管制,确保救援车辆畅通。

(6)物资保障:后勤保障组确保救援物资供应,满足应急处置需求。

(7)信息发布:应急指挥部及时向公众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

4. 应急处置措施(1)自然灾害:根据灾害类型,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如转移受灾群众、抢修基础设施等。

(2)事故灾难:根据事故类型,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如灭火、救援、隔离泄漏物质等。

(3)公共卫生事件:采取防疫、隔离、救治等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4)社会安全事件:采取现场处置、人员疏散、封锁交通等措施,维护社会稳定。

5. 应急处置终止(1)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消除。

应急预案各岗位人员应急处置卡

应急预案各岗位人员应急处置卡
应急预案各岗位人员应急处 置卡
汇报人: 2024-01-11
目录
• 应急预案概述 • 各岗位人员应急处置卡介绍 • 应急处置流程与规范 • 应急资源与保障 • 应急预案演练与培训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应急预案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应急预案是为应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 况而预先制定的行动计划,包括应急 组织、救援队伍、资源调配、通讯联 络等方面的安排。
演练效果评估与改进
1 2 3
评估标准制定
根据演练目标和要求,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和方 法,以便对演练效果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
效果评估
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参与人员的反应、演 练过程的协调性、问题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等 方面。
改进措施
针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制定相应的 改进措施,以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高效利用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对应急物资进行科学管理,确保在救援过程中 能够高效利用,减少浪费和损耗。
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与协调
总结词:专业培训 总结词:协调配合 总结词:动态管理
详细描述: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技能 水平和应对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准 确地开展救援工作。
维护
各岗位人员应定期对处置卡进行维护,包括对内容的检查、修正和完善,以及 对相关应急资源的补充和更新。同时,应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提高各岗位人 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03
应急处置流程与规范
报警与响应流程
01
报警
发现事故或紧急情况时,立即向 相关人员报警,说明事故或紧急 情况的具体情况。
02
03

应急预案处置卡

应急预案处置卡

应急预案处置卡一、突发事件分类及相应处置措施1. 自然灾害类事件突发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威胁。

对于这类事件,应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灾害警报与预警:及时发布相关灾害警报,通知相关单位和社区居民采取应急措施。

- 人员疏散:组织人员有序撤离灾害区域,安置到安全区域。

- 物资准备:准备足够的食物、水、医疗及救援物资,确保人员基本生活需求。

- 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援助和支持,帮助受灾人员度过困难时期。

2. 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爆发、化学物质泄漏等对公众健康产生巨大威胁,对于这类事件,应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信息发布:及时发布相关疫情或事故信息,告知公众病情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 隔离与密切接触者管理: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并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和观察。

- 医疗救治:组织医疗资源,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治疗。

- 物资调配:配备足够的医疗物资和防护装备,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

3. 事故灾难类事件事故灾难类事件如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等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对于这类事件,应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事故报警:及时报警,通知相关救援部门前往事故现场救援。

- 警戒与封锁:设置警戒线,封锁事故现场,防止附加事故的发生。

- 救援与救治:组织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援和医疗救治。

- 清理与处置: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和污染物处理,恢复环境安全。

二、应急预案处置流程1. 应急响应启动- 初步评估:对事件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事件性质和级别。

- 启动应急响应:根据评估结果,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2. 信息收集与传递- 收集信息:及时收集事件相关信息,包括事件发生地点、影响范围、伤亡情况等。

- 信息传递:将收集到的信息传递给应急指挥中心、相关救援机构和公众。

3. 部署应急资源- 人员调动:根据事件需求,调动相关人员参与救援和处置工作。

- 物资调配:调配所需的应急物资,包括食品、水、医疗物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对外来人员和接触人员及时进行摸底排查,尽早发现疫情的苗头,及时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做好社区的卫生监督工作。
(5)做好厂区、生活区各出入口及隔离观察区的警戒工作。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对非本厂人员经体检后,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同意或领导授权的人同意后,方可允许进入厂区或生活区。
(6)制做表格分发到各部门,对各部门人员的体温进行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采取措施。
事务部保卫、党群工作部。
行政事务部
Ⅱ级响应(重大疫情):
(1)行政事务部发现重大疫情或特大疫情传染病突发事件
时,应立即向公司或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报告,救援领
导小组组长立即命令启动“传染病疫情事件专项应急预
案”;
(2)应急救援日常管理机构人员应分别通知应急指挥部人
员及应急救援机构的各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理。
Ⅰ级响应(特大疫情)
应急结束
疑似病人经医学观察排除传染病例,或疑似病人经治疗处理后确认康复,厂区经过一段时间后无新的病例出现。应急指挥部日常管理办公室根据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后发布预警结束通报。
应急指挥部
注意事项:(1)应急处置时注意传染及二次传播;
(2)及时将确诊病人进行隔离,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
(3)不是专业人员不得进入危险区域;
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置卡
响应程序
情形(现象)
处置措施
责任人
发现
发现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时
(1)及时联系医务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在上级防疫部门专家的指导下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进行抢救、隔离治疗和转运,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安排人员选择消杀效果好的药品,对发生确诊或可疑病人的疫区、空间、交通工具、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呕吐物、排泄物,进行有效消毒;对不宜使用化学消杀药品消毒的物品,采取其它有效的消杀方法;对价值不大的污染物,采用在指定地点彻底焚烧,深度掩埋(2米以下),防止二次传播。
先期处置

发现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时
(1)马上联系网岭医好被隔离人员的生活必需品的配给,使其能安心配合隔离。;
(2)设置警戒区,对疑似患者进行隔离;禁止非本单位人员乘坐本公司车辆,随时对所属车辆进行消毒。根据需要派出专用车辆参加救援工作。
(3)安排人员对现场进行消毒;同时采取其它有效的消杀方法;对价值不大的污染物,采用在指定地点彻底焚烧,深度掩埋(2米以下),防止二次传播。
(3)对来自疫区的人员(本企业出差,学习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子女)中有可能接触传染病源的人员进行监测,必要时对接触病人或可疑病人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每天进行1-2次常规检查,直到有效隔离期满后解除隔离,并对其它有可能造成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途经、经过路线、接触人员的范围,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
行政事务部
行政事务部
汇报
发现疫情
行政事务部向应急指挥部汇报
行政事务部
应急响应
Ⅲ级响应(一般事件)
(1)当发现一般事件传染病突发事件时,发现人或病员所
在部门应立即将发生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症状、人
员数量等),通知应急救援日常管理机构人员或网岭镇医
院;
(2)行政事务部主任作为此级响应责任人向应急指挥部报
告,并联动网岭镇医院、公司工会、总经理工作部、行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