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园核心区规划设计
生态园区规划方案-最新版

生态园区规划方案简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城市存在的问题愈加突出,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等。
因此,建设生态园区成为缓解这些问题的有效方式。
生态园区是依托自然、取之于自然、回归自然、保护自然的一种新型园区模式,既能提供生产空间,又能提供良好的环境。
本文将介绍生态园区的规划方案。
方案设计1. 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生态园区规划的核心原则,即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1.建设园区要充分尊重自然,遵循生产过程自然化、减少工艺流程、降低能源消耗的原则,采用环保、节能技术。
2.种植各种植物,如树木、灌木、花卉、草本植物等,增加园区的绿化覆盖率,净化空气。
3.设立池塘、花圃等水体景观,形成水系循环系统。
4.采用雨水收集、净化及回用技术,满足生活、生产用水需求。
5.提供有机废弃物处理设施,开展可持续回收利用。
2. 建筑布局为保证生态园区的生态性,建筑布局应高度环保,具体构思如下:1.采用街区式布局,建设混合式住宅区、公共绿地、商业、教育等,各功能区有机衔接。
2.建筑外墙应选用环保材料,如绿色石材、木质材料等,避免使用石膏板等有害或不环保物质。
3.建筑立面可以装饰植物、绿色墙,呼吸新鲜空气,尽可能减少碳排放。
4.车辆通行应尽量避免影响园区内的生态,采用分布式停车方式。
同时,也可以增加步行路、自行车道等,增加生态活动的机会。
3. 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生态园区提供优质环境的关键条件,主要包括:1.建设多样化的生态公园、生态景观区、雨水花园和更加自然化的运动健身设施等,满足住户和企业生态休闲需要。
2.依托现代科技,建立高效快捷的公共服务平台,以此提高生态园区智慧化水平。
3.建立交通枢纽,优化交通流量,提供宜居的交通环境。
4. 教育、文化配套为了培养生态园区住民的环保意识,应配备完善的教育、文化设施,包括:1.建立生态教育基地,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培养公民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建设公共图书馆、艺术中心、剧院等文化场所,满足居民文化休闲需求。
生态园规划方案

生态园规划方案背景介绍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城市规划项目。
生态园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一个亲近自然的休闲和娱乐空间,也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一个生态园规划方案,包括场地选择、功能规划、景观设计以及可持续发展方案等。
1. 场地选择根据生态园的特点和要求,我们选择了位于市中心附近的一片面积为100公顷的空地作为生态园的场地。
这个空地周边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并且没有建筑物占用。
2. 功能规划生态园的功能规划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2.1 休闲娱乐区生态园将提供各种各样的休闲和娱乐设施,如散步道、植物园、游乐场、咖啡馆等,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同时,我们将设立户外运动场地,如足球场、篮球场以及自行车道,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户外运动。
2.2 教育科普区为了增加生态教育的普及和推广,我们将在生态园内设立一个教育科普区。
这个区域将包括生态博物馆、展览厅、讲座室等,展示生态知识和展品。
2.3 文化艺术区生态园也将包括一个文化艺术区,提供艺术展览、表演、音乐会等文化活动。
同时,我们还将设立一个露天剧场,供人们欣赏戏剧和音乐表演。
2.4 生态保护区生态园的核心部分将是一个生态保护区,用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我们将引入各种本地植物和动物物种,建立生态系统,同时设立远足和观鸟点,使人们能够近距离观察和了解自然。
2.5 农业示范区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还将在生态园内设立农业示范区。
该区域将展示有机农业和自然种植的方法,引导人们改善自己的饮食方式,并推广环保农业模式。
3. 景观设计生态园的景观设计将融合自然和人工元素,创造一个舒适、美丽和富有特色的环境。
3.1 植物景观在生态园中,我们将引入大量本地植物物种,打造各种不同的植物景观。
例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花海,种植各种花卉和花草植物,营造出绚丽多彩的景象。
3.2 水景景观水景是生态园中的重要景观元素之一,它可以增加空间的活力和美感。
我们将建造人工湖泊和小溪,种植水生植物,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和放松的场所。
生态公园核心区规划设计

生态公园核心区规划设计我是一名自然生态学专业的学生,我对生态公园核心区的规划设计有一些想法。
在我看来,一个好的生态公园核心区应该是一个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地方,既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探索和休闲的需求,又能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
首先,我认为核心区的规划应该以保护和恢复当地生态系统为首要目标。
这意味着需要对当地的植被和野生动物进行调查和研究,以确定哪些物种受到威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它们。
此外,还应该建立一套合理的管理和监测体系,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其次,核心区的规划应该将人与自然紧密结合起来。
这可以通过设计人性化的游览线路和设施来实现。
例如,可以设置散步道和自行车道,让人们可以在核心区里漫步和骑行。
同时,还可以设置观景台和休息区,供人们欣赏风景和休息。
此外,为了增强游客对自然的了解,可以设置一些展示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信息牌和展览。
另外,核心区的规划还应该考虑到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既有的文化和历史遗迹,打造具有特色的景观和建筑物。
例如,可以修建一些传统的建筑,用以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
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如传统音乐和舞蹈表演,以吸引更多人来到核心区。
最后,核心区的规划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需要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相结合起来。
例如,可以考虑在核心区内开发一些生态旅游项目,如观鸟、生态农场等,以吸引更多游客来到核心区。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设太阳能发电设施和雨水收集系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提供当地居民和游客所需的能源和水资源。
综上所述,生态公园核心区的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将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注重当地的文化和历史、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充分考虑的情况下,才能创造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公园核心区。
通过我们的努力,相信生态公园核心区将成为人们欣赏自然、休闲娱乐和学习环保知识的理想场所。
生态园规划设计 (2)

生态园规划设计1. 引言生态园是一个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结合人类活动和观赏功能的绿色空间。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和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生态园规划设计进行详细讨论。
2. 生态园规划目标生态园的规划设计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例如:•保护和恢复本地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吸引和维护多样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机会,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知识。
•利用自然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机会。
•提供多样的休闲和娱乐设施,满足人们的需求。
•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生态园设计原则生态园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3.1 以自然为中心生态园应以自然为中心,尊重自然地形和植被,并尽量保留和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
在建设的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破坏,尽量不砍伐原生树木,避免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3.2 多样性和连通性生态园设计应追求多样性和连通性。
通过引入不同类型的植物和栖息地,吸引不同物种的动植物,并提供适当的通道使它们可以自由地迁徙和繁衍。
同时,也要考虑到人类的需求,提供不同种类的休闲设施和活动。
3.3 可持续性生态园的规划设计要考虑到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园区内应建立环境保护措施,例如应用可再生能源、实施水资源管理、建设可再生材料的建筑等。
此外,园区的维护和管理也应采取可持续的方式,例如推广有机农业和节能减排措施。
4. 生态园规划设计过程生态园规划设计包括以下几个阶段:4.1 调研阶段在规划设计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调研工作。
这包括对园区现状的调查,包括地形、土壤、水文和植被等方面的调查。
调研还包括对区域的文化、历史和环境背景的研究,以了解当地社区的需求和期望。
4.2 规划阶段在规划阶段,根据调研结果和规划目标,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与多方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例如社区代表、环保组织、政府部门等。
规划方案应包括园区布局、栖息地恢复、景观设计、休闲设施、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内容。
生态湿地公园方案策划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生态湿地公园方案策划# 生态湿地公园方案策划## 一、项目背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的湿地资源逐渐受到破坏和污染,生态平衡面临破坏的风险。
为了保护湿地资源,增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拟策划建设一个生态湿地公园。
## 二、公园规划和设计### 1. 总体规划生态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100亩,位置位于城市的东部市郊,交通便利。
公园主要分为湿地景观区、植物园区以及休闲娱乐区三个部分。
### 2. 湿地景观区湿地景观区是生态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主要包括湿地保护区和观景台。
湿地保护区规划了多个人工湿地,用于保护濒危物种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观景台配备了望远镜和引人入胜的解说板,让游客能够近距离观察湿地生态系统、了解湿地保育知识。
### 3. 植物园区植物园区主要展示各类湿地植物,引导游客了解湿地植物的特点和生态功能。
植物园区内设置了一条环湖步道,供游客休闲散步。
湖中心设置了一个小型游船码头,游客可以乘船欣赏周边的自然景观。
### 4. 休闲娱乐区休闲娱乐区设置了多个运动场和儿童游乐设施,供市民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
此外,还规划了一个露天音乐广场,每月定期举办公园演出和文化活动,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 三、项目实施计划### 1. 前期准备在项目实施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土地规划和获取、环境评估、资金筹集等。
此外,还需成立项目组织机构,明确项目的责任和工作分工。
### 2. 设计和建设根据项目规划,进行详细的建设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
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考虑周边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 3. 设备采购和安装根据公园的需求,进行设备和供水排水系统的采购和安装工作。
设备采购要注重品质和环保性能,确保公园正常运行。
滨水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科普区
环境教育
利用植物园、生态馆等场所,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环 境保护意识。
互动体验
设置互动式解说牌、环保小游戏等设施,增强市民对环境保护的参 与感和互动性。
科研合作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生态科研项目,为公园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 依据。
03
详细设计
道路与交通设计
道路分级
01
根据公园使用功能和交通流量,设计不同级别的道路,包括主
通过景观元素和设施的设计,展示了当地 的历史和文化,使市民对本土文化有更深 的认识和认同。
未来发展与可持续性展望
生态修复与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滨水生态公园的生态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和稳定,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 环境。
促进绿色出行
通过与城市绿道的连接,滨水生态公园将促进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1.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2. 保留并改造工业遗存,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3. 创造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理念与特色
规划理念:本次设计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传承历史、以人为本的原 则。 1. 生态修复:通过植物配置、水体净化等方式,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
总体规划布局
生态优先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合理 规划布局,确保滨水生态 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性
保持滨水区域的完整性, 将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 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功能性
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设 置各类功能区域,为市民 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场 所。
入口景观区
标志性景观
在公园入口处设置标志性景观, 如大型雕塑、特色花坛等,提升
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渐增强,生态园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园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为核心,通过规划合理的植被、水系和动物群落,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所。
为了保障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整体规划方案必不可少。
第一部分:规划目标和原则生态园整体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
在此基础上,规划方案应考虑以下原则:1. 生态原则:生态园的植被和水系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保留和恢复原有生物多样性。
2. 社会原则:生态园应满足市民需求,提供便利的交通、运动、休闲和娱乐等设施。
3. 可持续原则:规划方案要注重资源利用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第二部分:空间规划生态园的空间规划应考虑自然环境的现状和人们对自然的需求。
首先,应保护现有自然环境,保留原有植被和水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的修缮和加强。
其次,应规划出多样化的场所,包括湿地、森林、草地等不同类型的生态区域,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还应规划出各种活动空间,如步行道、自行车道、儿童游乐区等,以便市民可以进行户外活动和休闲娱乐。
第三部分: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生态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打造出美丽而舒适的景观。
为了实现景观规划的效果,首先应制定出合适的植物景观方案,选择适宜的树种和花卉,以形成丰富多样的植被景观。
其次,应根据地形条件和空间规划,规划出水景和山水景观,如人工湖、喷泉、瀑布等,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美感。
同时,还应规划出公园家具和雕塑等景观元素,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观赏的场所。
第四部分:设施规划生态园的设施规划是为了满足市民对于交通、活动和服务的需求。
首先,应规划出便捷的交通系统,包括停车场、步行道、自行车道等,以方便市民进出园区。
其次,应规划出娱乐和活动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儿童游乐区等,以满足市民的体育和娱乐需求。
此外,还应规划出服务设施,如餐厅、卫生间、草坪等,为市民提供便利的服务。
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

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以创造一个生态友好型的园区。
本方案将涵盖生态园的整体布局、绿化方案、建筑设计、交通规划、能源利用等方面。
2. 整体布局为打造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园,整体布局采用“人与自然共处”的原则。
园区分为主要四个区域:生态保护区、休闲娱乐区、教育与研究区以及商业服务区。
2.1 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是园区的核心,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在该区域设计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观察区等,以创造一个自然环境下生物繁荣的区域。
2.2 休闲娱乐区休闲娱乐区为游客提供放松和娱乐的场所。
在该区域布置公园、花坛、儿童游乐设施、步道等,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2.3 教育与研究区教育与研究区为生态园注入知识和创新。
在该区域设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机构、实验室等,进行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
2.4 商业服务区商业服务区为园区提供商业设施与便利服务。
在该区域设置商业街区、咖啡馆、餐馆、商务中心等,以满足游客的商务及日常需求。
3. 绿化方案绿化是生态园的重点,绿化方案应注重生态恢复和植被保护。
•选择本地适应性强的植物,增加植物的多样性。
•利用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手法,最大限度地增加绿化面积。
•设计花草布局合理、色彩协调的景观花坛,使园区更加美观。
•设置水景,增加空气湿度和观赏性。
4. 建筑设计在设计建筑时,应将可持续发展原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中。
•选择环保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考虑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进行园区灌溉和冲洗。
5. 交通规划为减少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为主要交通方式,并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
•建设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游客步行和骑行。
•布置充电桩,鼓励电动车的使用。
•在园区内设置公交站点,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
6. 能源利用为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应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报演示
工作框架
研究篇
城市区位研究
文
历史文化
化
研
现代文化
究
水文化
城市特色研究
场地现状研究
策划篇
功能特色定位 建设项目策划 景观特色策划
规划篇
总体规划布局 规划功能分区 道路交通组织 绿地系统规划 场地竖向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 景区景点规划 开发时序建议
研究篇
城市区位研究
X古为蒲邑,蒲草之城,生态自然。现今X也是蒲草、芦苇生长茂密,一片生态自然景 象。规划将着力打造“生态之乡”这张名片,即惠及当地居民,又给游客提供一个环 境优美的生态休闲的好去处。
场地现状研究
1. 自然禀赋
水绕三川流,蒲聚湖析
场地现状研究
场地现状研究
对策2:经济杠杆、持续发展。
农业对策:推广“农林间种”模式,提高土地附加值。如具有“豫东泡桐之乡”的柘 城采用的农桐、农杨间作模式,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村对策:在公园核心区作试点,尝试“旧村改造”和“地产开发”两种模式。因孔 庄紧邻核心区,土地增值潜力很大,故将其村庄整体搬迁后作房地产开发; 而甄庄距离核心区相对较远,可进行旧村改造,增加“农家乐”等经营项 目,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
场地现状研究
对策1:根治与应急
根治对策:清理文岩渠上游非法造纸厂,对上游造纸厂进行严格“三废”处理,从源头 上切断污染源。
应急对策:现从文岩渠孙东闸引水后分为“西、北、东”三股支流:一支西向北走流经 常村;一支向北直奔太子屯;另一支向东经X北向直抵X县城。 规划在东支流入口处设闸控制进入X的水量,然后经过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对文 岩渠引入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景观用水标准后排入X。
农民对策: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主要是解决农民农闲时的就业 途径问题。一方面是X生态公园带来的服务行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是 因游客消费需求带来的从业机会,如“农家乐”。
场地现状研究
问题3: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由于城市发展需要,政府对农民土地(包括农田和宅基地)进行征用,使得农民失去 了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城市居民。但如何保证农民的切身利益,使农民生 计得到持续保证是城市“外延式”发展的基本保障。
西周时,子路为X县首任县令,因其治理有方,孔子途径“三称其善”,故X有“三 善之地”美誉。 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字子路。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子 路自幼忠厚善良,勇武豪爽,孝敬父母,为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孔子周游列国, 子路常跟随左右。 公园前487年,子路被卫国聘为蒲邑之宰,为X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首任县令。子路 治蒲,实现了“恭敬以信,忠信以宽,明察以断”的执政方略。子路治蒲三年,政绩 卓著。孔子到蒲, “三称其善”,故史称X为“三善之地”。
“黄河之湾、新乡东翼”
X县位于X省东北部,隶属新乡市,地处豫北平原,位于东经114°29'—114°59'、北纬 34°59'—35°23',东靠黄河,与山东省东明县隔河相望,西(北)邻滑县,南界封丘, 北依濮阳,居汴、新、濮、菏等城市群中心。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8乡、4个 办事处,总人口82万人。
文化研究----历史文化●现代文化●水文化
3. 水文化研究
“水涨水落、河网纵横”
X历史为黄泛之地,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X正处于黄河的“豆腐腰”中 间地段,河床高悬,历史上十年九决口,洪涝肆虐。洪涝时,一片汪洋;水退时,河 网纵横。 因X的气候特点,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水面蒸发量1300~2000毫米,蒸发量是降 水量的2~3倍。县内的河湖水系主要靠黄河水补给。场地内的水主要靠文岩渠孙东闸 引水补给。孙东闸建于1966年,闸孔1.5米见方,设计流量5立方米/秒,加大流量7 立方米/秒。 X历史上曾因水而筑城,又因水而烦恼(水灾)。人类对水的认识也经历了从“需水” 到“恐水”再到“喜水”的发展过程。现如今,水对X的发展将起到更为广泛的作用。
丛横邻里
葡萄庄园 高尔夫球场
高档住宅 星级宾馆 企业雕塑园
五星级酒店 培训中心
水上活动中心
中华美食街 葡萄庄园 丛横邻里 高档住区 高尔夫球场 企业雕塑园
建设项目策划
1. 丛横邻里
构思来源:春秋古邑
春秋时卫国的匡邑古城在今县城西南10公里的孔庄(旧名匡庄)。自春秋至秦、汉皆 名匡城,三国时名匡亭,晋名古匡城。 史料记载:商周时期全国城邑分三级:第一级为王城(京都或称首都);第二级为都 城(各诸侯国的首府);第三级为邑(卿大夫所居的小城)。 城邑的城墙大小有规定:王城城墙的边长达2000多米(相当于一所名牌大学大小); 都城城墙的边长不能超过1000多米(相当于一所普通大学大小);城邑城墙的边长不 能超过700米(相当于一所中学大小)。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 右社,面朝后市”。
文化研究----历史文化●现代文化●水文化
2. 现代文化研究
“厨师之乡、源远流长”
源于商朝,始于春秋,成于盛唐,兴于北宋,盛于明清,辉煌于当代的烹调技艺和烹 调人才辈出之乡——中国X省X县,被命名为首个“中国厨师之乡”。 钓鱼台国宾馆原总厨师长侯瑞轩,先后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国家领导人 服务,被世人誉为“国宝级”烹饪大师的侯瑞轩为X人。他无数次为国家设计、制作 国宴酒会,还曾为克林顿、叶利钦等数百为外国元首烹调,并多次应邀出国讲学,传 播中国烹调技艺。 在国家首批命名的41名烹饪大师中,X籍的占4名;在省级33名烹饪大师中,X人占11 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现有专业厨师2.3万人,其中在国外46个国家和地区执厨者有 200余人。2002年在吉隆坡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中,X人韩建一举夺得3块 金牌,一只金杯。 2003年5月,中国烹饪协会正式命名X为“中国厨师之乡”。
对策5: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场地的特点,巧妙利用现状,进行规划设计。 ①因地制宜的景观:野草之美、生态湿地。 ②因地制宜的项目:葡萄园 ► 葡萄庄园;村庄 ► 农家乐
策划篇
功能特色定位
• 总体特色定位----蒲草之园、三善之地
柳荫蒲草清风;欢歌笑语佳人 尽品天下美食;纵观生态绮景
1、蒲草之园----X位于黄河经常泛滥的“豆腐腰”地段,曾经一度是蒲草丛生、沼泽一 片,古时称作“蒲邑”、“蒲城”。古时“恐水”称作“荒蛮”、今时 “喜水”谓其“生态”。
对策3:“三金”保障体系
“三金”是指:租金、股金、薪金。 ①租金:是指农民将拆迁安置用房出租,以获得租金。 ②股金:成立项目开发经营管理公司,使每个失地农民成为股东,从而定期得到股金。 ③薪金:对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培训,提供其就业机会,以获得薪金。
场地现状研究
问题4:历史记忆问题
X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现规划区内的孔庄、甄庄、X都是曾有着动人的历史故事。 如何在规划中恢复场地的历史记忆,是体现规划特色的一个有效方法。
场地区位界定
规划用地范围:北起张金路西沿线,南至太行堤; 西起大广高速路,东至213省道。
规划用地面积:438.2公顷。
文化研究----历史文化●现代文化●水文化
1. 历史文化研究
“悠悠古邑、三善之地”
X历史源于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现遗址尤存。X,西周时属卫国。春秋时期,卫国 于X之地同时置蒲邑(今X县城)、匡邑(今孔庄)。公元前221年,秦并天下,设 郡县,改首邑为X县。X作为城镇,一直延续至今。
2、三善之地----春秋战国时,X被孔子成为“三善之地”。现时“三善之地”被赋予新 的内容,即“美食之地、休闲之地、生态之地”。
建设项目策划
策划原则
以满足功能需要为原则
以承传历史文化为原则 以因地制宜为原则 以发挥土地经济效益为原则
策划产品
餐饮功能 住宿功能 休闲娱乐
厨师之乡---中华美食街 匡邑古城----
2. 问题与对策
场地水质污染问题►根治与应急 场地“三农”问题►经济杠杆、持续发展 失地农民保障问题►“三金”保障体系 场地历史记忆问题►“意向”而非“具象” 场地要素把握问题►因地制宜
场地现状研究
2. 问题与对策
问题1:水质污染问题
X的水来自大广高速路西侧的文岩渠孙东闸。因文岩渠上游现有多家民营中小型造纸厂, 由于污水处理力度不足或根本不去处理,造成下游水质污染。 X的水质污染问题如不根本治理,则X生态公园不会成功。
湿地污水处理场
场地现状研究
<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场地现状研究
<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场地现状研究
<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场地拟规划水面总面积约60公顷,按水深平均1米计算,共计蓄水量约60万立方米。X 地区水面蒸发量平均4毫米/日,即规划区内日均水蒸发量为2400立方米。
建设规模:1公顷 湿地污水处理厂每处理一吨污水大约需要占地2~4平方米,按4平方米/吨污水计算, 则规划污水处理湿地占地面积约1公顷。
创意:古城旧址、新区街巷
规划对孔庄进行拆迁改造。因孔庄临近X,现状建筑质量较差,建筑立面改造很难达 到满意效果。如将村庄异地搬迁,可腾出宅基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即可获得可观的经 济效益,又可营造出满意的景观效果。 规划根据古城邑建设形制,建成四方街区居住组团,以100×100米为邻里建设单元, 在现状孔庄基址建设高档居住社区,并满足其功能配套。
问题2:“三农”问题
农业问题:农业科技化水平不高,农作物人均产出不高,农民人均收入低,影响务农 积极性。
农村问题:村庄布点分散,利于农业就近耕作,但不利于集约化管理和使用土地。
农民问题:农民务农经济收入差,积极性不高,故年轻力壮的劳力纷纷走出家门到县 城或外地打工,形成“劳务经济”的发展模式。劳务经济被成为旱涝保收 的“铁杆庄稼”。具有明显的兼业性和“候鸟型”特征,外出务工的农民 往往手中仍然保留着土地承包权,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务工和经商。 劳务经济分为劳动力“离土又离乡”的跨地区转移和“离土不离乡”的就 地转移两种模式。 劳务经济的优点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缺点是宜造成耕 地的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