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练习: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练习: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一、单选题1.嘉庆时有一个民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这反映了当时()A. 军备废弛B. 土地集中C. 贪污成风D. 经济衰退2.下图曾是乾隆在位时得出“朕甚忧之”的结论,其“忧”的是()A. 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B. 人口在匀速增长C. 农业劳动力人口在减少D. 土地兼并严重3.据史载:从洪武十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芭提案中,朱元璋共批阅奏折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

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A. 废除宰相制B. 大兴文字狱C. 设厂卫特务机构D. 设立军机处4.乾隆帝观看英国“皇家号”军舰模型后,对沿海官员说:“英国的海船只能在大洋中行驶,如果海岸防守严密,必无计可施。

”他的认识说明了()A. 对英国的海军认识很透彻B. 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C. 清朝统治者很有远见D. 感谢英国送厚重寿礼5.乾隆时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

如或再来,必押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材料反映了清朝( )A. 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放松B. 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C. 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D. 限制工商业的发展6.法国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 )A. “贞观之治”B. “乾隆盛世”C. “开元盛世”D. “文景之治”7.明和清前期,中国沿着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帝国的繁盛B. 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C. 近代的曙光D. 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8.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乾隆盛世9.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是()A. 帝国的繁盛B. 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C. 近代的曙光D. 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10.我国历史上政治体制经历了从图示一到图示二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与明太祖的一项治国措施有直接关系的是()A. 废除丞相制,设置军机处B. 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C. 设置殿阁大学士D. 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11.马戛尔尼说:“广东一处地近海洋,洋人到中国者必在此间登岸。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5.4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5.4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同步练习

5.4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一、单选题1.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乾隆盛世2.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乾隆盛世3.马戛尔尼使华的真正目的是( )A. 为乾隆帝祝寿B. 带战船攻打中国C. 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D. 与中国进行平等贸易4.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名义是代表英王为清朝哪一位皇帝祝寿的( )A. 康熙B. 雍正C. 乾隆D. 嘉庆5.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其主要表现有( )①乾隆中期,中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②当时中国的GDP占世界总份额的近1/3③乾隆时期人口持续增长,达到3亿左右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书五经》编纂完成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6.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名义是代表哪一位英王为清朝皇帝祝寿的( )A. 乔治三世B. 伊丽莎白C. 维多利亚D. 乔治六世7.“康乾盛世”是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这一时期在位的皇帝不包括()A. 康熙帝B. 雍正帝C. 乾隆帝D. 道光帝8.马嘎尔尼认为,中国好比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只需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

可是当时的中国政府丝毫没有察觉自己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逆转。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A. “文景之治”B. “乾隆盛世”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二、材料分析题9.下边两幅图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请结合图片说明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神圣中国》反映的是17世纪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圣洁、聪慧。

这个形象和当时欧洲人心目中基督教教士可恶、愚蠢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图2《巨人中国》反映的是18世纪初期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图中的清朝巨人居高临下。

手牵欧洲武士,视之为玩物,上面的英文“Judge”意为主宰者。

八下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五学导课堂教教案设计

八下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五学导课堂教教案设计
学习本课,必须使学生有史料作为学习的依托,能依据史料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有理有据地进行思考和探讨,才能彰显这节课的意义,力求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历史评判和历史认同感,培养历史意识。在学教方式的选择上,尽量提供学习资料和问题作为学习支架,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生成,提高课堂效率。
1.教师为学生提供史料,联系书本提供的资料,精心设计核心问题,根据课堂情况适时提出有价值的生成问题,使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体会乾隆盛世的表现以及盛世中隐藏的危机,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三、惨痛的教训,未尽的自省(中国错失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机遇留下的历史遗憾)
学习任务:
1、根据教师提供的鸦片战争下的晚清(PPT: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56年,英法联军侵华;1860年,火烧圆明园;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国家主权、领土、经济、外交上全面受挫。),独立思考: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通过学生课前研磨史料,根据史实设计历史小品剧,在课堂中角色扮演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体会马戛尔尼访华时双方的目的、对策、处境、感受,理解中华文明在清朝面临与世界文明冲击的遭遇。
学习目标(含学习重点、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乾隆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和工业文明大潮中的“盛世危机”。了解同一时期中英两国在各方面的差异,探寻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了解清朝统治者采取闭关政策的原因,客观的评价由此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分析归纳察能力;学会用多种资料,从不同角度,比较社会现象的异同,培养学生阅读、综合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五《从马戛尔尼访华看乾隆盛世的危机》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五《从马戛尔尼访华看乾隆盛世的危机》

马戛尔尼在给乾隆帝祝寿中提出了哪些要求?
1、开放通商口岸 2、将舟山附近一 海岛割让给英国人 居住和存货
区探别究:对对待于,马在戛领尔土尼方的要面求要,求如断果然让回你绝处理,,对你 改会善如何贸回易复的应要对求?,结合实际积极应对,不 应该闭关自守。
清廷的回答
领土:
维护了国家主权,抵制了殖 民主义的侵略。
结论:历史不能假设,更无法重来!!!
推荐书目:
马戛尔尼访华以失败而告终。1794年9月,马戛 尔尼回到英国,向国王和议会呈送了一份使华报 告。假如你是马戛尔尼,请你从政治、经济、外 交、思想、科技等方面概述当时中国的发展状况。
尊敬的国王陛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疆址森然, 即岛屿沙洲,必画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 便准行。” 通商: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 通无。尔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买卖, 此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盲目自信,闭关自守使中国失去了与世界经济 文化交流的机遇。
马戛尔尼中英见闻 中国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1856年,英法联军侵华

1860年,火烧圆明园 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教与学】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自我评价

【教与学】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自我评价

【教与学】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自我评价(2024·期末)读某大洲沿23.5°S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问题。

1.甲水域是()A.大西洋B.印度洋C.北冰洋D.太平洋2.下列描述与该大洲实际相符的是()A.黑色人种主要集中在该大洲B.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C.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D.是陆地面积最小的洲3.(2024·期末)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山区人民因地制宜,在低海拔地区发展畜牧业B.②平原为世界著名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C.③国家气候干旱,种植枣椰树等经济作物D.④国家畜牧业发达,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2024·期末)如图所示的蒙(蒙巴萨)内(内罗毕)铁路是首条海外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铁路,被肯尼亚人民誉为“世纪铁路”。

据此完成问题。

4.图中甲为()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5.假如你7月份去肯尼亚旅游,在蒙内铁路沿途可能看到的景象有()①植物繁盛、郁郁葱葱②联合收割机在平原上收割小麦③身着红披风的黑人牧民们④草木稀疏、草原一片枯黄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6.(2024·期末)如图所示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

这些文物反映出唐朝()A.开明的民族政策B.开放的中外交流C.尚武的社会风气D.辉煌的文学成就7.(2024·期末)培根认为:“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下列能够佐证此观点的有()①印刷术对人类文明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②指南针为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③火药的发明大大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④这三大发明帮助中国抵御了西方的侵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2024·期末)作为宋朝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长期由文官掌握,这种现象被称作“文臣主枢密”。

宋朝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官员素质B.发展文教事业C.缓和阶级矛盾D.加强中央集权9.(2024·期末)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两)。

清朝的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的危机

清朝的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的危机

清朝的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的危机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被誉为“康乾盛世”,这一时期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繁荣。

然而,与此同时,清朝封建社会也正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和挑战。

本文将就清朝的康乾盛世和封建社会的危机展开探讨。

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形势相对稳定,这主要得益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英明治理。

康熙统治期间,他采取“皇帝道德建功法”和“康熙皇帝博物院”的措施,加强封建思想的传播,巩固了皇权的合法性。

雍正继位后,他大力反腐倡廉,整顿官场,加强中央集权,使得政府运行更加高效。

乾隆时期,皇帝以隆重的太平盛典来庆祝朝廷的繁荣和伟大,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统治的合法性和威望。

清朝康乾盛世的经济繁荣主要得益于农业、商业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开展。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统治期间,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兴修水利,加强农田的治理,进一步改善了农田生产的条件。

商业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动,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商人投资经营,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商人的权益。

外贸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清朝与西方诸国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进一步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然而,清朝康乾盛世中也存在着封建社会面临的危机和问题。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上的贵族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土地资源和财富,底层农民和工人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土地兼并和无偿赋税等问题使得农民生活濒临崩溃,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

此外,封建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婚姻家族制度束缚,女性地位低下,不能自主选择婚姻对象。

这些问题逐渐积累,给清朝封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危机。

与此同时,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上也存在着封建礼教的困扰。

封建礼教主张男尊女卑、尊老爱幼,限制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清朝的妇女地位低下,不能自主选择婚姻对象,教育机会也受到严重限制。

这种保守的思想束缚了社会的发展,使得康乾盛世的政治形势虽然相对稳定,但也面临着封建社会的危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案:5.4.1《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案:5.4.1《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 政治体制:君主专制制度使得权力过于集中,易于产生腐败
4. 危机的影响:
- 社会动荡:贫富差距扩大,农民起义频发
- 国家衰落:政治腐败削弱国家统治力,导致国家衰落
八、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这节课,让我有了很多思考。我一直在想,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看待和理解世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乾隆盛世的经济发展、社会矛盾和危机。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六、拓展与延伸
1. 推荐阅读:
- 《清史稿》:《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章节的相关内容,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乾隆盛世的史实。
- 《中国古代经济史》:涵盖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帮助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明清社会矛盾研究》:深入探讨明清时期社会矛盾的根源和影响,有助于学生理解乾隆盛世危机的社会背景。
4. 互动平台:利用互动平台进行线上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扮演乾隆皇帝、官员、农民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当时的社会状况,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历史观念。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危机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乾隆盛世的危机。

八下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课件

八下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课件
GDP占世 界总量的 40% 国民生产总 占世界总 值占世界的 GDP的比例 60%, GDP 高达50% 占全球总量 的50%
工业产量占 全世界的一 半以上,占 世界总 GDP 的40%
工业产量仅 仅为全世界 的6%,占世 界总 GDP的 30%
根据上表可知,“清朝(1840年前)处于中国封建 社会衰朽阶段”的评价正确。
他,是一个使者
乾隆观看军舰模型后 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乾隆帝观看军舰模型后 的反应说明,乾隆帝对英 国的野心是有所认识的, 但是,他仍然比较自信大 清帝国的实力可以抵御外 来入侵,反映了统治者的 盲目自大。
战船模型
阅读书本P28马戛尔尼留下的资料,说说哪些资料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习俗上的差异,哪些 资料反映的是中西发展程度上的差异?
西欧 政治上 经济上 中国
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 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加 主义民主制度 强(废丞相、设军机处) 工业革命后,建立了资本主 农业是经济的主体,男 义经济制度 耕女织是中国农民基本 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思想文化上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 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运动、近代科学诞生、人们 禁锢人们的思想 追求民主和科学
上述资料中,哪些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习俗上的差异? 资料1和资料3。 上述资料中,哪些反映的是中西发展程度上的差异? 资料2、4、5、6。 你认为以上哪些差异会对中西双方实力的对比产生 决定性的影响?说说你的理由。 教育与科技的发展程度的差异。 理由:材料反映了中国的发展程度远远低于英国。英国已 是工业文明,中国仍是农业文明。最终中国的农业文明难 抵英国工业文明的炮舰,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育与科技的发展程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对外关系上
对比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之间的差距开始拉开 世界工业文明迅速发展,清政府对外闭关锁国,对内重农抑商, 使清朝与西方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
三、从马戛尔尼使华看盛世危机
• 1,时间 • 2,目的 • 3,马戛尔尼的要求和乾隆的答复 要求 割让岛屿 答复
“天朝---各有专属
评价 正确 错误
改善贸易关系 “天朝物产---以通有无
向中国显示西方文明的先进,达到打开中国 封闭的大门,开拓英国海外市场的目的。 乾隆观看军舰模型后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乾隆帝观看军舰模型后的反应说明,乾隆帝对 英国的野心是有所认识的,但是,他仍然比较自信 大清帝国的实力可以抵御外来入侵,反映了统治者 的盲目自大。
• 马戛尔尼访华的结果。 • 阅读马戛尔尼留下的资料 回答问题
3、中国经济总量世界领先
• 资料4 乾隆时期,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丛书 《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对中国古代文化作了 大规模的清理和总结,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 过的巨大文化工程。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 也成书于这一时期。
4、文化繁荣
二、透视“盛世阴影”
二、透视“盛世阴影”
• • • •
以上资料反映了乾隆时期哪些方面的危机? 1、人口增长过快 2、官场腐败 3、连年出现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气氛 4、中英之间的差距开始拉开 最严重的危机?理由。
中西文化习俗上的差异 1、3 中西发展程度差异 2、4、5、6
• 以上哪些差异会对中西实力对比产生决定 性影响?理由
教育与科技的发展程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预言和预言应验的原因
比较中英两国的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 说说中国近代前夜的危机有哪些?
英国 政治 经济 外交 中国
资本主义制度 (民主制度) 工业革命 机器生产
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两个人的观点片面,拒绝英使要求在抵制西方殖民侵略 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闭关自守使中国失去了一次了 解世界,扩大经济文化交流和社会前进的历史机遇!
• 马戛尔尼带来了什么礼物?
丝绸
1
地球仪
2
瓷器
3
音乐钟
4
玉器
战舰模型野炮
7
越野炮
战船模型
他的用意是什么?
殖民扩张图5-35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自然经济 手工生产
闭关锁国
思想文化
自由民主平等
思想专制
• 资料2 乾隆时期,高产作物和精耕细作得到大规 模推广,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这使 得中国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仍然能以大约9 亿亩的耕地养活3亿左右的人口,而且长期保持国 家安定和社会稳定。
2、农耕文明达到鼎盛,农业、手工业、商业取得巨大进步
• 资料3 18世纪末,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所 占的份额超过欧洲5个百分点,大约相当于英 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中国的GDP 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1/3。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一、回望“盛世余晖”
说说乾隆盛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资料1 乾隆中期,清政府彻底平定准噶尔叛乱和 回部叛乱,清朝统一大业最终完成,从此对边疆 地区真正实现了长期有效的政治管辖和军事控制, 确立了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的世界大国地位。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空前巩固和发展,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