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史复习重点

西方哲学史复习重点

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的“水”本原学说:他看来水是万物不变的本体,万物都从水中生,是水的变形,灭亡之后又复归于水,大地浮在水上,从水中汲取所需要的营养。

他的哲学是一种原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学说。

2阿纳克西曼德的“无限”本原说: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限者”无限者不生不灭,但一切事物都生于塌灭与它。

3阿那克西米尼的“气”本原说:他继承和发挥了其前辈的哲学思想,认为本原是唯一的和无限的,但他不同意“无限者”的主张,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1“数”本原论。

数具有更大的普遍性,一切事物都离不开数,都有数量的特征和规定性。

2对立与和谐的思想。

对立是存在物的本原。

3灵魂学说。

他们的基本信条就是灵魂不死和灵魂轮回,在他们看来,灵魂石可以独立存在的神圣的不朽的实体。

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巴门尼德以后古典唯心主义的始祖,他们强调只有人才有心灵,开辟了从主体角度研究人的理性的先河。

爱非斯学派:1“火”本原论。

赫拉克利特继承了米利都学派的唯物主义传统,仍从具体的感性事物中寻找万物统一的基础,提出万物的本原是“火”。

他认为,火产生了万物,一定时间以后,万物又被火燃烧,如此循环不已。

2辩证法思想。

他认为世界作为“永恒的活火”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中,“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他以川流不息的河流为例,说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不断遇到新的水流。

一切都存在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变化,不断地生成和消逝。

3认识论思想。

他肯定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强调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和意义。

他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意识到感觉和理性的区别,但不懂的二者之间的辩证联系,因而是朴素的,他的认识论思想为哲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并为后来的哲学家唯物地探讨认识论问题奠定了基础。

爱利亚学派的思想:1色诺芬尼关于神的思想:他反对多神和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他认为神石至高无上并唯一的。

这个神永远保持在同一个地方,根本不动,它是全视,全知,全闻得。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一、希腊哲学的起源1、前苏格拉底哲学:主要关注自然学和宇宙论,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等。

2、苏格拉底哲学:关注伦理学和人类学,以对话和质问的方式探究真理和美德。

3、柏拉图哲学:创立了理念论和灵魂三重结构,影响了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哲学。

4、亚里士多德哲学:建立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关注实体、真理和逻辑原理。

二、中世纪哲学1、教父哲学:主要关注基督教信仰和神学,如奥古斯丁、拉克坦提乌斯等。

2、经院哲学:在基督教神学的基础上,发展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如安瑟尔姆、阿奎那等。

三、现代哲学1、文艺复兴哲学:关注人文主义和人类自由,如伊拉斯谟、弗朗西斯·培根等。

2、经验主义哲学:关注经验和实践,强调观察和实验,如霍布斯、洛克、贝克莱等。

3、理性主义哲学:关注理性和演绎法,如笛卡尔、斯宾诺莎等。

4、德国古典哲学:以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关注先验论和绝对精神。

四、20世纪哲学1、分析哲学:关注语言和逻辑分析,如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等。

2、现象学:关注经验和意识,探究人类的本质和意义,如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3、存在主义哲学: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存在意义,探究人类的自由和责任,如萨特、加缪等。

4、后现代主义哲学:关注多元性和相对性,批判现代性和宏大叙事,如福柯、德里达等。

五、其他重要哲学家和思想家1、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对现代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尼采:批判了基督教道德和现代性,提出了超人概念和永恒轮回学说,对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马克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4、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5、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者,对现代物理学和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一、导言西方哲学史是一门探讨人类思想发展历程的学科,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观点、方法和流派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的底蕴和精神。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一、培根“四假相说”1.提出的原因:从根本的理论上尤其是认识论根源上来彻底地深刻地批判经院哲学。

2.具体内容(1)假相的含义 :假相(亦译作“幻相”、“偶像”),即盘踞在人的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它们形成了成见或偏见,使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到真理,严重妨碍了科学的复兴。

培根根据这些错误的不同来源把假相分为四类,即“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和“剧场假相”,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即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宇宙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洞穴假相”:指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即由于个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个人的偏见,它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洞穴”。

相当于“坐井观天”。

“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即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的错误和混乱而造成的假相。

“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即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体系和错误的证明法则,并将其移入人的心中而造成的偏见。

3.“四假相说”的意义(1)双重性;不仅在于批判经院哲学的各种错误,而且更在于提出自身的哲学主张和思想。

(2)普遍性;不仅揭露了经院哲学产生错误的各种根源,也深刻地揭示了导致人们认识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种种认识论根源。

(3)启发性;启发人们消除错误的根源并获得正确的知识。

(4)局限性;没有揭示错误的社会历史上的认识根源。

(如阶级根源等)二、笛卡尔一、天赋观念——唯理论的起点天赋观念:清楚明白、不证自明的真观念,如几何学的公理、逻辑学的基本规律以及上帝的观念等。

(1)原因:感觉经验不可靠,因为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不能成为哲学和其他知识体系的基础。

因此,只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才能成为哲学的基础。

《西方哲学史》知识提要

《西方哲学史》知识提要

第一部分《西方哲学史》知识提要第一编古希腊哲学第二编中世纪哲学第三编近代哲学第一编古希腊哲哲学从本原的数目是一还是多,是变化还是不变的角度看,早期自然哲学可分为:1.人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

2.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

3.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

4.认为本愿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派。

一,米利都派(一)泰利斯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2.认为万物都充满着神灵。

(二)阿那克西曼德1.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

2.认为万物的生成是“无定”的分化,万物的消亡则是万物复归于“无定”。

3.认为一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

他把这叫做“补偿原则”,这也意味着他第一次明确地表达了运动必然性和原因观念。

(三)阿那克西美尼1.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

2.认为气有冷和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是根据这两种运动由气转化而成。

二,赫拉克利特(一)火本原说1.从外在形态来看,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火转化而成。

2.从内在性来看,万物与火一样,有着同样永恒不变的原则。

(二)逻各斯学说1.逻各斯的含义、;位于一切运动,变化和对立背后的规律,是一切事物中的理性。

2.认为逻各斯在“火”中是直接表现的,但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靠理性才能发现它。

(三)生成辩证法1.向对立面转化的关系。

2.对立和谐的关系。

3对立也是统一的关系。

4.对立是相对的关系。

三,毕达哥拉斯派(一)数本原说1.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是数的规定性。

2.认为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二)灵魂观念1.灵魂不朽。

2.最好的和谐,净化灵魂的手段,是音乐和数学。

四,爱利亚派(一)克塞诺芬尼1.主张“一神论”,反对多神论。

2.“神”是唯一的,绝对的,普遍和不变的。

3.“神”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领会和把握。

(二)巴门尼德1.提出“是者”(存在)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它最具对世界的概括性和统一性。

2.认为的“是者”的认识有如下两点是重要的:(1)“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

一、培根“四假相说”1.提出的原因:从根本的理论上尤其就是认识论根源上来彻底地深刻地批判经院哲学。

2.具体内容(1)假相的含义 :假相(亦译作“幻相”、“偶像”),即盘踞在人的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它们形成了成见或偏见,使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到真理,严重妨碍了科学的复兴。

培根根据这些错误的不同来源把假相分为四类,即“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与“剧场假相”,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批判。

“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即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就是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就是以宇宙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洞穴假相”:指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即由于个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个人的偏见,它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洞穴”。

相当于“坐井观天”。

“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即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的错误与混乱而造成的假相。

“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即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体系与错误的证明法则,并将其移入人的心中而造成的偏见。

3.“四假相说”的意义(1)双重性;不仅在于批判经院哲学的各种错误,而且更在于提出自身的哲学主张与思想。

(2)普遍性;不仅揭露了经院哲学产生错误的各种根源,也深刻地揭示了导致人们认识主观性与片面性的种种认识论根源。

(3)启发性;启发人们消除错误的根源并获得正确的知识。

(4)局限性;没有揭示错误的社会历史上的认识根源。

(如阶级根源等)二、笛卡尔一、天赋观念——唯理论的起点天赋观念:清楚明白、不证自明的真观念,如几何学的公理、逻辑学的基本规律以及上帝的观念等。

(1)原因: 感觉经验不可靠,因为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不能成为哲学与其她知识体系的基础。

因此,只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才能成为哲学的基础。

(2)区分三类观念: ①外来的:依赖感觉; ②自我制造的(虚构的观念):凭借想象;③天赋的:出于纯粹的理智。

哲学西方哲学史要点梳理

哲学西方哲学史要点梳理

哲学西方哲学史要点梳理西方哲学史是研究西方哲学发展的学科,它从古希腊哲学开始,逐步演进至当代哲学。

本文将对西方哲学史的要点进行梳理,回顾西方哲学的演进与发展。

一、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起源,主要分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和苏格拉底哲学两个阶段。

1. 前苏格拉底哲学前苏格拉底哲学主要代表为自然哲学家。

他们试图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运用理性来解释宇宙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著名的自然哲学家有推动物质起源研究的泰勒斯,强调一切事物都由一种原始物质构成的毕达哥拉斯派,以及分类事物为四元素的恩培多克勒派等。

2. 苏格拉底哲学苏格拉底哲学则以苏格拉底为代表,他认为真理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通过对话和质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从自身的无知中寻求智慧。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继承了他的思想,建立了一套综合哲学体系,强调理念世界的存在以及理性和美德的重要性。

二、中世纪哲学的发展中世纪哲学主要受到基督教信仰的影响,以神圣哲学为主导。

1. 神圣哲学神圣哲学试图通过信仰和理性结合,解释神和信仰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哲学家是奥古斯丁,他将信仰和理性进行统一,强调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和运行者。

2. 斯科拉哲学斯科拉哲学是中世纪晚期兴起的一种哲学流派,旨在将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教义相结合。

主要代表人物有托马斯·阿奎那和邓斯·斯科特斯等。

他们试图通过逻辑分析和哲学论证来解释上帝的存在和自然规律。

三、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的哲学思潮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潮在人文主义的推动下,开始关注个体和人的尊严,并把人的理性能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 文艺复兴哲学文艺复兴哲学关注人类的自由意志和个体的尊严。

伽利略·伽利雷的科学观点和弗朗西斯·培根的实证主义都属于这一时期的重要思想。

2.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和科学的重要性,主张通过理性思考解放人类,实现自由和进步。

伏尔泰、洛克以及康德都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思想家。

西方哲学史重点

西方哲学史重点

名词解释:1、“努斯”:亦意译为“心灵”、“理性”等,我们译之为“理智”,意在表明希腊理智观念的发源和连续性。

2、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3、“因信称义”:是对天主教会所宣扬的“行为称义”的否定,这种思想也有利于培养新兴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

这就把人们从教会繁琐礼仪的束缚中解救出来,使灵魂得救成了个人的事情,给人以精神的自由。

填空题:1、阿拉克西曼德是第一位使用“本原”概念的哲学家。

2、恩培多克勒宣称火、土、汽、水是万物之根。

3、德谟克利特的灵魂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灵魂的构成(由精细的球形原子构成)和作用,一是灵魂的安宁问题。

4、“斯多亚”,因该学派的创始人芝诺在画廊中讲学而得名。

5、马基雅弗利把政治学的基础由(道德)移向了(权利),从而在政治思想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

连线题:1、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

2、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3、恩培多克勒、“四根说”。

4、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5、小苏格拉底学派、麦加拉派、善即存在;昔兰尼派、善即快乐;犬儒派、善即节欲。

6、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7、伊壁鸠鲁、“我们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

8、奥古斯丁、《忏悔录》。

9、托马斯.阿奎那、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10、路德、“因信称义”说。

11、加尔文、“先定”说。

12、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一、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特点:1、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

2、探讨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

3、朴素直观的辩证法是希腊哲学自然观的基本性质。

4、诊断上的绝对主义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形态。

5、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神学”不分亦是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

二、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1、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2、万物根据逻各斯生成。

西方哲学史重点

西方哲学史重点

西⽅哲学史重点第⼀篇古希腊罗马哲学希腊古风时期(前6-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第⼆阶段是希腊古典时期(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的第三个阶段是希腊化时期(约前3—5世纪)第⼀章古希腊早期哲学(选择题居多)线索:唯物主义:伊奥尼亚派→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德谟克利特的原⼦论唯⼼主义:毕达哥拉斯派和爱利亚派为主特点:①哲学家关⼼的中⼼问题是宇宙⽣成问题,即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

②哲学与科学不分,许多科学家同时⼜是哲学家,他们常常从哲学的⾓度对⾃⼰⽆法解释的⾃然想象进⾏推测。

③哲学与宗教神话有密切关系。

④带有朴素直观的特点,并逐步向抽象思辨和概念思维的⽅向发展。

认识发展史:早期古希腊哲学家思考的本源问题,有两对⽭盾:⼀和多的⽭盾以及变和不变的⽭盾,这两对⽭盾产⽣四种⽴场:伊奥尼亚派认为本原是“变化的⼀”(或⽓,或⽔,或⽕)毕达哥拉斯派认为数是“不变的多”爱利亚派认为本原为存在,存在是“不变的⼀”元素论者所认作的本原是“变化的多”(或根,或种⼦,或原⼦)⼀、伊奥尼亚派(⽶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组成)伊奥尼亚是古希腊时代对今天⼟⽿其安那托利亚西南海岸地区的称呼,即爱琴海东岸的希腊爱奥⾥亚⼈定居地。

伊奥尼亚重要的城市有以弗所、⽶利都和伊兹密尔。

这些城市靠贸易富强起来,它们结盟为伊奥尼亚联盟。

1、⽶利都派(1)泰勒斯的“⽔本原”说泰勒斯(⿍盛年约公元前585—前584)是⽶利都派创始⼈。

被认为西⽅哲学史上第⼀位哲学家泰勒斯⾸先开始思考“世界本原是什么”这个哲学问题。

他的回答是:⽔是万物的本原。

他提出两⽅⾯的理由:⼀⽅⾯,⽔有滋养万物的作⽤;另⼀⽅⾯,接受了古埃及⼈的⼤地漂浮在⽔上的图⽰⽤⽔的摇晃解释地震现象。

评价:“⽔本原”说看似幼稚,但泰勒斯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的做法,表现出哲学思维的本质。

(2)阿那克西曼德的“⽆定”说①看到“⽔本原”说的局限性,他认识到,世界万物及性质的多样性不能被归结为某⼀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属性,“⽔本原”可以解释事物的湿性,但却不能解释⽕的热性、⼟的⼲性、⽓的冷性;反之亦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培根“四假相说”1.提出的原因:从根本的理论上尤其是认识论根源上来彻底地深刻地批判经院哲学。

2.具体容(1)假相的含义 :假相(亦译作“幻相”、“偶像”),即盘踞在人的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它们形成了成见或偏见,使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到真理,严重妨碍了科学的复兴。

培根根据这些错误的不同来源把假相分为四类,即“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和“剧场假相”,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即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宇宙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洞穴假相”:指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即由于个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个人的偏见,它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洞穴”。

相当于“坐井观天”。

“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即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的错误和混乱而造成的假相。

“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即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体系和错误的证明法则,并将其移入人的心中而造成的偏见。

3.“四假相说”的意义(1)双重性;不仅在于批判经院哲学的各种错误,而且更在于提出自身的哲学主和思想。

(2)普遍性;不仅揭露了经院哲学产生错误的各种根源,也深刻地揭示了导致人们认识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种种认识论根源。

(3)启发性;启发人们消除错误的根源并获得正确的知识。

(4)局限性;没有揭示错误的社会历史上的认识根源。

(如阶级根源等)二、笛卡尔一、天赋观念——唯理论的起点天赋观念:清楚明白、不证自明的真观念,如几何学的公理、逻辑学的基本规律以及上帝的观念等。

(1)原因:感觉经验不可靠,因为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不能成为哲学和其他知识体系的基础。

因此,只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才能成为哲学的基础。

(2)区分三类观念:①外来的:依赖感觉;②自我制造的(虚构的观念):凭借想象;③天赋的:出于纯粹的理智。

(3)含义:是人在出世之前由上帝引入人心中的,由理性直觉获得的不证自明的观念。

(4)特点:①首先,它决不能来自感官或想像,而是存在于理智中的,仅凭我们的理解得来的;②其次,它必须是清楚明白、无可置疑的。

一切清楚明白的观念就是天赋观念;③最后,它是普遍有效的,是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是永恒的真理。

(5)意义:天赋观念在笛卡尔哲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意义,它相当于“理性工具”、“逻辑形式”、“基本原理”或“基本观念”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哲学的基本原理,因为它是整个哲学体系的出发点和基础。

二、“我思故我在”——普遍怀疑的结论(1)逻辑思路唯一无可怀疑的东西——“怀疑”本身——怀疑是一种思想活动——思考活动必须有一个承担者——作为怀疑主体的“我”——“我思故我在”(2)分析首先,这里的“我”是精神性的实体即思想着、怀疑着的“我”而非物质性的实体,“思”与“我”没有区别,思想一停止,“我”就不存在了其次,这一原理是建立在“凡思想必有一个思想者”的因果假定之上,因而由作为结果的“思”推出了作为原因的“我”(3)“我”的本性①作为“思”的我:是怀疑活动和理性思维活动自身,因而必定是一个精神,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也就是说,“我”的本性是精神,是精神自身。

②作为“在”的我:是真实可靠的事实,是不可置疑的无时不在的东西,是永恒存在着的东西,因而它必定是实体。

③结论:所以,“我”的本性就是一个心灵实体或者精神实体。

(4)作为心灵实体的“我”的特点①不依赖于身体,不需要任何地点、场所、原因便可以存在,它不依赖任何物质性(既定的客观事物)的东西。

②具有普遍性,它概括的是一切精神活动或意识活动,诸如怀疑、领会、肯定、否定、愿意、不愿意、想象、感觉等等。

(5)作为第一原理的“我思故我在”的实质“我思”和“我在”其实是等同的,也就是说,不论是“我思”还是“我在”,都是精神实体。

(6)“我思故我在”的历史意义笛卡尔以其“我思”而开了近代哲学之先河的创始人的地位。

笛卡尔的“我思”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为近代哲学奠定了反思性、主体性原则和理性主义等基本特征,标志着近代哲学的开端。

“我思故我在”虽然是形而上学的第一原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主观性的存在就是哲学的最高畴。

因为这一命题实际上仅仅确定了我在思维,并没有确定任何思维容的真理性。

在笛卡尔看来,这还有赖于我们对上帝存在的证明。

三、论证上帝存在(1)论证上帝存在A在《第一哲学沉思集》的第三个沉思中,笛卡尔认为:其一,凡是清楚明白、不可置疑的观念必为真(即天赋观念)其二,在我心中有一个清楚明白的无限完满的存在的概念,我将之称为“上帝”其三,结果不能大于原因——不完满的“我”不可能是一个无限完满的“上帝”观念的原因,即“上帝”观念必然只能由上帝那里而来。

B笛卡尔用另一种方式补充论证了上帝的存在:“上帝”这一概念是无限的、全知全能的、单一不可分的、永恒的、完美无缺的;“不存在”代表了一种不完美,这是和“上帝”这一完美无缺的概念相矛盾的,因而在“上帝”的概念中,必然包含着实体性的存在。

(2)上帝存在的特征:A是处在我的心灵之外的实体,无可置疑。

B具有最高的完满性和永恒性。

C是一切不完满性存在的终极原因。

从上帝的完满性和“我”的不完满性的关系表明:上帝是“我”存在的最终原因,也就是说,“我”是由上帝创造的结果。

所以上帝又是具有创造性的精神实体。

(3)上帝存在证明的意义:保证了从狭隘的自我向广阔的心物二元论世界的过渡;保证心物两个世界的独立发展,即保证了物质世界的真实性,也保证了观念世界的可靠性;上帝存在的证明只是从“我”到“世界”之间的跳板和中介,使笛卡尔摆脱了怀疑论和唯我论的困境,在其建立了二元论的世界观之后即可退场。

四、身心交感说1、心身关系(基本问题)既是物质实体又是精神实体的“人”的身心相互作用的存在;①肉体受到外物刺激——心灵作出反应②心灵中产生想法——肉体按此作出行动即在人身上物质和精神会发生交感作用(1)心身的界定①心:指作为个体的“我”的灵魂或心灵。

②身:指作为个体的“我”的身躯或肉体。

(2)心身之间的关系①在现实的生活中,二者是处于和谐统一、协调一致的关系状态之中。

②在理论上,由于二元论的立场,二者应该是互不相干,相互独立活动的。

也就是说,在理论上,应该是心身二元论。

③结论:心身的和谐统一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而在本质上二者是互相独立的。

(3)实质:是心灵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在个体人之上的反映。

2、心身交感说(1)基本观点①我们实际上是灵魂与肉体的联合体,两者虽然不同,但却密切联系,能够协调一致。

②心灵和肉体协调一致的深层原因并非是心灵和物质的相互作用,也不是上帝的直接作用,而只在于人体自身部,这就是人体大脑中的松果腺的腺体,它是心灵和肉体两个运动过程的交换台。

松果腺——身心发生交感作用的场所(看一下即可:)笛卡尔认为,松果腺是灵魂居住的地方,当感官受到外物的刺激时,一种叫做“生精”(旧医学概念)的血液精华就会沿着神经和血管把这种刺激信号输送到松果腺,作用于栖居在松果腺中的心灵,使之产生关于外物的观念;反过来,当心灵产生了某种活动的观念时,它就在松果腺中把这种观念传达给“生精”,再由后者通过神经和血管传递到肌肉,使肌肉发生收缩和舒,从而引起身体的运动。

3、心物二元论与身心交感说之间的矛盾心物二元论——心物之间凭借上帝的权威来保证心物各行其道并协调一致——先验身心交感说——身心之间通过松果腺相互作用——经验两种说法互相矛盾四、斯宾诺莎可能会出的名词解释:实体:在自身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在自身”即不依赖他物而存在,“通过自身而被认识”即关于一个实体的概念不需要包含有他物,所以实体是在本体论和概念上都是独立的。

属性:由知性看来是构成实体的本质的东西。

属性是实体的本质,也是人们认识实体的方式。

样式:实体的分殊,即在他物通过他物而被认识的东西。

样式是实体一种模式或影响,不能脱离实体而存在或被认识;样式无论是在本体论上还是在概念上都不是独立的。

)样式有两种:一是无限而永恒的样式,直接由实体的属性决定,如广延属性下的运动和静止,以及思维属性下的无限的理智。

二是有限而暂存的样式,由实体的分殊决定的个别事物,如广延属性下的个别物体与思维属性下的个别观念。

个别样式在时间上由在其之前的个别样式所决定,在层级上由在其之上的无限的样式所决定并最终决定于神的某种属性。

神:绝对无限的存在,具有无限“多”属性的实体,其中每一属性各表示无限永恒的本质;神是一个无限的实体,即神具有无限的属性并且没有神不具有的属性,但人类能够认识到的属性是有限的只有思维和广延。

观念“观念”是指外部事物的感觉和部心理活动的反省(即经验),在心灵上所留下的痕迹,是表示人的心灵所知觉、所思想的直接对象、材料和基本元素。

感觉经验:是对外界事物进行感受从而形成关于外界事物的观念,是一种外在经验。

反省经验:对心活动的关注,对我们的知觉、思维、情绪活动等在状态和过程进行认识,是一种在经验。

一、实体一元论1.定义:在自身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在自身”即不依赖他物而存在,“通过自身而被认识”即关于一个实体的概念不需要包含有他物,所以实体是在本体论和概念上都是独立的。

2.关于实体的规定:实体是“自因”;实体是无限的;实体是永恒的;实体是不可分的;实体是惟一的。

3.实体一元论(泛神式的一元论)基本观点是:实体即神或自然。

(1)实体是神:斯宾诺莎所说的“神”并非神学意义上的人格神,而是以泛神论的方式表述了世界最高原因的统—性。

论证过程:神必然存在且具有所有属性,因此任何其他实体如果存在,则将会与神具有某种相同的属性,又因为不能有两个具有同样属性的实体所以除神以外别无实体。

除了神以外,不能有任何实体,也不能设想任何实体。

(2)实体是自然:这里的自然不是与神分离的神的造物,而是与神同一的神圣力量。

自然与神的关系即为样式与实体的关系,样式是实体的分殊,所以这里的自然是神的本性在的必然流出。

4.实体一元论的意义(1)否定了人格神和超自然神的存在,反对古典神创论。

(2)深刻体现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基本原则,对十八世纪法国哲学有很大的影响。

(3)坚持了一元论思想,体现了世界的统一性。

五、洛克一、批判天赋观念(1)洛克对天赋观念的批判是对当时一种普遍思潮的批判,不是具体针对某一种天赋观念理论(2)洛克批驳用“普遍同意”来支持天赋观念的观点。

一是,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普遍同意”的东西。

二是,即使有普遍同意的东西,也不见得是天赋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形成普遍同意的观念。

(3)批判天赋的实践性原则。

洛克认为人类的实践性道德原则都是历史习俗的产物,因时因地而异且与功利性相关(4)批判天赋观念说的意义:为知识起源于经验的理论扫除障碍,成为经验主义反对先验论的经典批判,为经验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