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一年级下册《家人的爱》第二课时 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0课《家人的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0课《家人的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师:这位母亲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全部的爱再一次给了这个孩子新的生命——这样的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孩子们,此时此刻,你们是不是也想起了家人关爱的点点滴滴呢?当你生病的时候家人彻夜未眠守在你的身旁;当时蹒跚学步的时候家人不辞辛苦地为你保驾护航;当你不开心的时候、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家人为你遮风挡雨。千言万语也不能表达我们内心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三)抒发心中的爱
下面请同学们制作一张感恩卡,把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好吗?
同学展示。教师点评。
(四)歌曲结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让爱驻我家》
板书设计
10、家人的爱
在爱中快乐成长疼爱的爱严厉的爱我的爱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一)“爱的大喇叭”——表达对家人的爱
师:家人如此爱你们,那你们爱不爱家人呢?那么,如何让家人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呢?先看一组图片。(课件)
观察图片并说说自己应该如何做。
师:老师想问一下,有谁记住爸爸、妈妈或其他家人的生日了呢?你每年的生日家人都会为你庆祝,那你们是不是也应该记住家人的生日呢?那有什么方法能记住呢?
生:写在本子上、在日历上圈出来……
师:老师相信当你为家人送上生日祝福的时候他们一定非常高兴。那我们还可以怎样表达对家人的爱?
生:倒水、做家务、洗脚、讲笑话、看弟弟、陪奶奶散步„„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了(板书:我的爱)
(二)“感恩进行时”——手写感恩
过渡:孩子们,对家人的爱有很多表达方式,你们知道吗,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更深沉的爱。请看一个真实的故事——来自天堂的短信。(课件)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学校
备课人
年级
一年
课题
10、家人的爱(第2课时)
组长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家人的爱》第2课时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家人的爱》第2课时精品教案

《家人的爱》第2课时名师教案教材解读《家人的爱》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的第二课,本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我和我的家》内容的延续,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家人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感激、体谅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本课的编写主要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第2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本课以“家人的爱”这一话题展开。

教材以“家人的爱藏在哪里”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节里发现家人的爱,同时试着去理解家人的“严爱”。

这个栏目是本课的第一课时,后两个栏目是本课的第二课时。

“相亲相爱一家人”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家人之间互相的爱,感受爱是家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是家庭和谐的稳定剂。

“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

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学情分析为了了解学情,设计让学生“画一画”和让家长“话一话”。

画什么呢?是让学生课前回忆并完成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图画(画面场景体现家人之间互相关爱,特别是大人与大人之间,如父母与祖父母之间)。

话什么呢?1.孩子向你或其他家人表达过爱吗?什么方式?2.孩子知道家人的生日吗?为家人策划或庆祝过生日吗?经过调查,初步了解了学生的现状:从孩子的“画”中,看到像准备蛋糕、送礼物、一起游玩等家人之间比较明显的互相关爱多,而照顾、陪伴等隐藏在细节中的爱,容易被忽视。

从家长的“话”中,了解到孩子们从小在父母及长辈的精心照顾、宠爱中长大。

享受爱的同时,却很少去思考如何回馈爱,还不太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爱。

当父母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陪伴自己时能给予理解,当父母对其他家庭成员关爱时能给予体谅,都需要通过本课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渗透。

教学目标1.通过分享“互相爱”的画,回忆、感受家人间的互相爱。

2.通过唱一唱等活动,体谅父母长辈的辛苦,懂得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爱。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0 家人的爱 第二课时 教案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0 家人的爱  第二课时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0 家人的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家人的爱第二课时单元第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一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家人之间相亲相爱的情感氛围,主动让家人感受到自己的爱。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3、知识目标:认识到自己的家庭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家庭,学会通过具体的行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重点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难点感受家人之间相亲相爱的情感氛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讲故事:富翁的家。

2、小组讨论:(1)为什么富翁说“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子”?(2)家是什么呢?思考。

故事导入。

讲授新课【相亲相爱一家人】1、小镜头:请你展示一下你的家庭生活是怎样的?2、描绘爱: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你的家庭?你的家庭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的家人们都是怎样的呢?3、播放视频《相亲相爱一家人》4、总结:我们一家人相亲相爱、互相扶持。

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1、爱的记录卡:请你想一想,写一写,你和家人之间有着怎样的爱呢?2、“爱”的分享会:你能把家人对你的爱分享给大家听一听吗?3、小讨论:每位家人对我们都充满了关爱,这样受到大家关爱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形容自己的家庭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回忆、记录、分享。

讨论。

认识到自己的家庭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家庭。

通过感受、认识家人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恩、回报意识,鼓励学生通过具4、试一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1)爸爸妈妈在忙,我……(2)奶奶一个人很孤单,我……(3)出门前,要……5、古今智慧:出必告,反必面。

6、说一说:出必告,反必面。

你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做到吗?7、爱的大放送:表达爱,有许许多多的方式,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表达爱,让家人感受到我们的爱呢?8、我的爱在这里:(学生的回答)(1)当爷爷的小拐杖。

(2)当妈妈的小助手。

(3)……9、小提示:记住家人的生日也是一种爱。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家人的爱》教案(2)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家人的爱》教案(2)

《家人的爱》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2)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2、情感与态度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并激发爱自己家人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养成懂得体贴家人,回报家人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及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感受和家人一起时的快乐及家人对自己浓浓的爱。

教学重难点1、重点(1)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2)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2、难点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活动一:家人的爱藏在哪里1、师:小朋友们,之前我们介绍了自己的家人,老师知道,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们,那么你们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从哪些地方感觉出家人对你的爱的呢?学生自由发言。

生1:妈妈希望我开心,给我取名笑笑。

生2:我的辫子是姑姑梳的。

生3:我爸爸经常半夜给我盖被子。

生4:妈妈经常帮我检查作业。

教师适时引导,其他同学也可进行补充。

2、小朋友们的发言很积极,老师也从你们的发言中,感受到爸爸妈妈和家人对你们浓浓的爱。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我们记得很清楚,感觉很温馨,那么,我们来看看老师手中的这些图片,你能从图片中感受到什么呢?3、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三幅图,师生共同分析图片中的人在做什么,他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4、师小结:同学们,你能从图片中看出他们在做什么吗?想一想,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对,爸爸辛勤工作,妈妈忙着做家务,爷爷奶奶准备可口的饭菜,都是源于对家人的爱。

其实,身边的小事也能反映家人之间的爱,只有这样,我们的家才能更幸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小事,从中体会到家人对自己浓浓的关爱,明白家人之间应该相互关心,学会体会家人对自己的爱。

】活动二:相亲相爱一家人1、师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师生共同倾听。

10 家人的爱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0 家人的爱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0 家人的爱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家庭;2.了解家庭成员的名称;3.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4.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对家庭成员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1.家庭成员的名称;2.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3.表达对家庭成员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表达感激之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片或特制大图片,介绍图片中的人物是家庭成员;2.引导学生说出熟悉的家庭成员的名称,记载在黑板上。

2. 学习新课1.播放视频“我的家人”;2.学生看完视频后,试着复述视频内容,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3.请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家庭成员名称,再结合视频中学习到的内容,更深入地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学以致用1.分四组,让学生为各自的家庭成员写感谢信,向家人表达感激之情;2.学生交换感谢信,读给同学听;3.几个优秀的感谢信交换给全班分享。

4. 总结归纳1.学生自己总结进步和不足;2.教师总结本次课程。

五、板书设计家庭成员名称:1. 爸爸2. 妈妈3. 爷爷4. 奶奶5. 姥姥6. 姥爷7. 叔叔8. 阿姨9. 哥哥10. 姐姐11. 弟弟12. 妹妹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课程设计紧扣“家人的爱”主题,从家庭成员的名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表达感激之情入手,让学生更深入、深刻地理解家庭与爱的关系,并通过写感谢信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表达感激之情,是一堂充满爱的教学课程。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家人的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人的爱》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二课。

本课编写主要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第2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本课引导学生在前一课了解家庭成员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深入体会家人间的情感,弘扬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

教学目标:1、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理解懂得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

2、通过制作感恩卡,表达对家人的感激,学会感恩。

3、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父母长辈为自己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

4、通过懂爱感恩,弘扬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

教学重难点:1、重点:(1)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2)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2、难点: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请听一个真实的故事播放故事—《来自天堂的短信》(故事讲述的是5.12汶川地震时,一位妈妈将自己三四个月大的孩子护在怀里,从而保住了孩子的命,而自己的身体却因为被压得变形,以致失去了生命。

这位妈妈被找到时,他的手机上有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师:孩子们,是谁保住了这个孩子的生命?生:他的妈妈师:是啊,是他的妈妈用生命,用全部的爱再一次给了这个孩子新的生命——这样的爱是多么的伟大啊!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是不是也想起了家人关心关爱你的点点滴滴呢?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体会《家人的爱》。

板书课题二、回忆成长经历,感受“爱”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忆了家人关爱我们的故事,你们都有自己的故事吗?我们现在小组里讲一讲。

1、小组交流分享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2、全班交流家人关爱我们的故事三、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爱”师:孩子们,过去了这么久的事,你们还能记得这么清楚,我想是因为这些事中有家人满满的爱,这些爱让我们感受到温暖久久不能忘怀。

10《家人的爱》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0《家人的爱》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家人的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对象为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生,教学内容为《家人的爱》第二课时。

在一年级下册中,本课是第三个涉及家庭主题的课程,之前的两个课程侧重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与作用。

本课程则更着重于其它部分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与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强调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重要性。

2.更好地理解家庭、父母、祖父母等概念及其含义。

3.培养学生爱护家人的情感,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重点教学内容:•家庭生活的回顾•家人的爱重点:•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重要性•爱护家人的情感与行为四、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2.观摩教学法3.讨论教学法4.视频教学法1. 课堂导入(游戏教学法)让学生搭成一个房子,在每个房间门口贴一个纸片,上面写着“厨房”,“卧室”,“客厅”等。

老师会说出家庭成员的名字,例如“妈妈”,“爸爸”,等等,学生就应该跑到对应的房间门口。

2. 激发学习兴趣(观摩教学法)老师播放一段“最萌宝宝”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3. 展示学生家庭照片(讨论教学法)老师会在班级宣传栏上贴上学生们带来的家庭照片,随后通过展示照片让学生互相认识,并一起评价家庭的温馨和谐程度。

4. 引入主题(讨论教学法)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家庭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对社会的重要性和贡献。

学生们也将学会了定义这些成员,如父亲,母亲,姐姐,哥哥,叔叔,阿姨和姥姥等。

5. 视频教学法老师会播放一段有效的视频,记录一个家庭成员如何在其它成员面前表达感激之情。

这一点对于学生认识到他们自己的感觉非常有用。

6. 探究家人的情感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了一些家庭成员不同的行为,如制造和解决家庭中的问题,感激他们的支持,帮助家庭成员,与家庭成员一起玩的乐趣等。

这一步是培养学生爱护家人的情感,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

7. 总结与复习学生将回顾本课程中所学的有关家庭、家人、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的所有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0《家人的爱》 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0《家人的爱》 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课题家人的爱第 2 课时学习内容: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家人彼此牵挂关爱,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2.知道我们也要爱家人,回报家人的爱。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享与家人的快乐时光,体会家人间的互相关爱。

2.通过交流、分享等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家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在生活中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家庭中家人间的不同表达方式,知道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知道我们也要爱家人,用实际行动、不同方式回报家人。

难点:能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在生活中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课前准备:我爱蛋宝宝活动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hi,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家人之间的爱。

但是在上课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家的故事。

(讲故事:富翁的家)2、说一说:为什么富翁说“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子。

”?预设1:因为家里没有家人,所以说那只是一个空房子预设2:可能是因为他在家里不幸福。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家和房子的区别。

有相亲相爱的家人,才是一个幸福的家。

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相亲相爱一家人1.描绘我的家(1)提问:原来,并不是有房子就是有家!那家是什么感觉呢?用一个词语形容你的家。

预设1:可爱(老师觉得你就很可爱)预设2:开心(你一定是家里的开心果)预设3:幸福(有家人、有爱,想一想都觉得很幸福!)2.与家人的互相关心(1)引入:让我们一起观看几张相片,一起走进这些幸福的家吧!(2)提问:第一组镜头,他们在干什么?镜头一:妈妈给外婆梳头,我给外婆捶腿。

(你孝顺你的妈妈,我孝顺你。

爱是一种传承。

)镜头二:小女孩生病了,他的爸爸在照顾她。

(有家人的关爱,生病我也不害怕!)(3)小结:你们表达的真清楚!你照顾我,我照顾你,家里的每一个人都相互关心,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4)视频感受:再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女孩和外婆的故事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一)年级教学设计
主备人:
教学内容
10.《家人的爱》第二课时:相亲相爱一家人
教材分析
本课侧重帮助儿童体会感受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理解家人的辛苦,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本课的编写主要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中第2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分担家务”。家人的爱,是儿童爱的源泉,也是儿童获得爱的最直接途径,通过这样的途径,有助于学生家庭意识的形成。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少注意到家人为家庭的付出,因此,通过“家人的爱”在哪里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家人为家庭付出,是家人爱的表现,让学生理解这些是这节课的基础。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家庭组成方式,学会接纳和面对不完美的家庭和家人。
课堂检测:1.举例说说家人对你的爱。
2.最想对家人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板书设计
10.家人的爱
怎样才是真正的爱
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感受家人的爱和家的温暖。
行为与习惯:感激、体谅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并用行动向家人表达自己的爱。
知识与技能:体会家人为自己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感受家人的爱,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重点
发现家人对自己的关心,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难点
理解家人间的付出与关心,感受家人的爱和家的温暖。
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现阶段一年级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这就使他们很容易得到来自己人过多的关爱。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觉得享受家人的爱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些孩子感受不到家人对自己的爱,以为一切都只是一种正常的家庭生活方式而已。因此,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家人的一言一行是爱心的表达,要学会发现家人的爱无处不在,并心怀感激。
【设计意图】:结合教学内容,并以生活和身边的真实内容为原型,创造情景让孩子设身处地的感受,并对情景进行辨析,揣摩,理解,经过这个辩证的过程,最终能达到让孩子更深刻地明白家人的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无论家庭成员如何,但家人对我们的爱是不变的。
活动三:观看视频,认识生活的艰难
出示一年级住宿的学生,突然从家长的身边离开,进入全新的学习环境,通常会很不适应,会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的视频资料,请学生说一说是不是爸爸妈妈不要我们了?
活动五:贴心宝贝在行动
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家人无私的爱,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正是因为有了家人辛勤的养育,我们才能快乐生活。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回报家人的爱吧!这周末回家立刻行动起来,当个贴心的小宝贝。
(出示:活动延伸“贴心宝贝在行动”反馈卡)
贴心宝贝在行动计划
日期
宝贝的行动
宝贝集“心”数
【设计意图】:道德与法治课要坚持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为防止课内激情课外抛的现象,特别设计了课外活动延伸这个环节。鼓励学生将对家人的爱付诸于日常生活的行动中,将感恩教育落到实处。
2.孩子为什么能活了下来?
3.是啊,是他的爸爸妈妈用生命,用全部的爱给了这个孩子新的生命,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多么的伟大。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是不是也想起了家人关心关爱你的点点滴滴呢?千言万语也不能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激,请拿出感恩孝心卡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吧!(播放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使学生发现家人的爱的伟大,并心怀感激。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家人不在我们身边,但是,他们的心里却常常牵挂着我们,,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让我们能独立成长,这其中也饱含着家人最好,最深的爱。
活动四:故事引领,升华主题
1.孩子们,原来家人的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你知道么?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更深沉的爱!请看一个真实的故事!播放故事—《天亮了》(故事讲述的是02年“五一”长假,一高空缆车出事,车中仅有一名五岁小孩幸存。在灾难来临时,一对夫妻高高地用双手托着了他五岁的孩子,把生的希望给了自己的儿子,而夫妻俩双双遇难了。)《来自天堂的短信》汶川地震中在妈妈怀里获救的孩子。
活动二:生活情景再现,辨析“爱”
1、我们成长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家人的爱,这种是爱吗?看书38-39页《肩头上的爱》。
小结:其实这种也是爱,因为这种爱能让我们更独立更快成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小红在家看电视,到了睡觉的时间也不睡觉,妈妈严厉批评了她难道是妈妈不爱她了吗?
生活中有没有被家长批评的时候?
实施策略
1.情景模拟2.调查汇报
教学准备
1.活动表格2.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个性修改
活动一:比一比,谁找到的相似多
1、你有家人的影子呢?想一想。
【设计意图】感受、体会家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唤醒学生平时和家人相处的一些画面,使学生产生对家人的亲切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