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齐白石的故事精选

合集下载

最励志的故事齐白石

最励志的故事齐白石

最励志的故事齐白石齐白石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画家,他的一生经历充满了励志故事。

齐白石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尽管父亲是一位县衙门书办,但齐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

齐白石小时候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家中并没有多余的钱财供他学画。

他只能通过观察别人的画作,自己摸索着学习。

十几岁的时候,齐白石离家出走,到了外面的世界中走走看看。

他辗转于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做过很多奇怪的职业,比如当过卖鱼人、卖纸人、卖布人、铁匠、雕刻家等等。

这些经历虽然看似离自己所热爱的绘画很远,但对他的绘画技巧和创意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齐白石在上海卖画时结识了一位画商,这位画商对齐白石的绘画才华非常赞赏,让他留在上海并成为他的徒弟。

在这位画商的指导下,齐白石学到了传统的中国绘画技巧,并且开始提高自己的绘画风格和创意。

但是,齐白石的学习过程并没有顺利。

他发现自己的画作始终没有能够达到媲美于大师的水平,因此他开始探求自己的创作技巧。

他试着去画一些自己的特别的笔画和纹路,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齐白石终于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画家。

他的画作风格自成一格,让人们赞叹的同时也千奇百怪。

他的画作虽然不是完全遵循传统技法,但是却充满了生动的想象力和独特的灵感。

除此之外,齐白石还具有极强的毅力和自信心。

他也曾遭受过很多的失败和打击。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继续创作的决心。

他一直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成功,而这样的信念也最终帮助他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在齐白石的一生中,他并不是一路绿灯。

但是,他却始终相信自己,并且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能够坚持下去。

这种坚韧不屈和毅力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总之,齐白石的一生经历是最励志的故事之一。

以他为榜样,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着对自己的信心和信念,即便遭遇到困难和挑战,也要坚定不移地前进。

毅力和自信心不仅是创作绘画的必要素质,也是通往成功之路的重要支撑。

让我们一起学习齐白石的故事,勇敢前行,追求梦想!。

齐白石故事七则

齐白石故事七则

(手動翻頁一、毛齊之交1949年,毛澤東進北平後,親自給齊白石寫了封信,邀請他作為無黨派人士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

齊白石為了表達謝意,精心鐫刻了朱文白文兩枚壽山石名章,在開國大典前呈毛澤東。

但他自覺年事已高,沒有參加政協會議。

1950年初夏的一天,毛澤東派秘書田家英來西城區跨車胡同看望齊白石,並以老鄉身份邀請齊白石到中南海品茶賞花。

這一日,兩位湘潭老鄉談得格外親切,毛澤東留齊白石共進晚餐,並特意準備了豆豉為主料的幾樣湖南菜。

席間,齊白石表示:“在我的餘年裡,要為這個太平盛世多畫些東西。

”毛澤東點點頭說:“聽說國內外不少收藏家在收藏你的字畫,我也是白石藝術的愛好者,是否也可以收藏你的作品呢?”齊白石十分高興,回家後,他從自己的精品中選出兩件,一幅立軸《蒼鷹圖》,一幅1937年寫的篆書對聯“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分別題款後托人送給了毛澤東。

毛澤東收到後,立刻派田家英到齊白石家,回贈他最愛吃的湖南風味“菌油”。

1952年齊白石作了一幅《茶具梅花圖》,並加蓋了“大匠之門”印章,請毛澤東“正”畫面上僅一茶壺兩茶杯,一枝紅梅,簡單平淡卻十分耐看。

1953年1月1日,齊白石90歲生日。

毛澤東特意派人送了四件壽禮:一壇湖南特產茶油寒菌,一對湖南王開文筆鋪特製長鋒純羊毫書畫筆,一支東北野人參和一架鹿茸,並祝他福壽康寧。

二、爭畫記建國伊始,齊白石用心製作了兩方印章送毛澤東。

毛澤東不久在中南海設宴,請郭沫若作陪,答謝齊白石。

三人飲過一杯酒,毛澤東又端起酒杯,向齊白石道:“剛才請白老喝酒,是感謝您為我制印,這一杯,是感謝您為我作畫。

”齊白石一怔,不知何時給毛澤東作過畫。

毛澤東讓秘書把畫取來,展開掛到了牆上。

是一幅全綾裝裱的立軸,畫著一棵鬱鬱蔥蔥李子樹,樹上落著一群毛絨絨小鳥,樹下佇立著一頭憨厚的老牛,老牛正側著腦袋望著小鳥出神。

齊白石見畫後好不驚詫,這畫是他練筆的“廢品”,他沒留神,在給毛澤東送印時,用作包裝紙了。

想不到毛澤東居然把這廢畫裝裱了。

齐白石的励志故事

齐白石的励志故事

齐白石的励志故事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

关于他的励志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齐白石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齐白石的励志故事:齐白石晚年成名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当过木匠,后以民间画工为生。

57岁时,齐白石到达北京,住在法源寺,以卖画度日。

他的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还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

可见齐白石当时生意落寞得很,生活何等惨淡!一天,在一个无人理睬的场合,梅兰芳跟他寒暄了几句,使他稍微挽回了一点面子。

为此他心存感激,回去用心画了一张《雪中送炭图》送给梅兰芳,并题句云:“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可见梅兰芳也并不能改变齐白石在画坛的地位。

齐白石认识了陈师曾后,齐白石的艺术生涯才得以转变。

陈师曾虽然比齐白石小13岁,但其时已名满天下,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

他鼓励齐白石尽快自成一体,走艺术的创新之路。

于是齐白石开始了“衰年变法”。

用他自己的话说:“扫除凡格实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

”从1920年到1929年,他“十载关门”大胆突破,艰难探索,终于“扫除凡格”,“变更”了面貌。

他在美术史上可以自立门户了。

然而,他在北京依然是知音寥寥。

正像他自己说的:“懂得我的画的,除陈师曾外,绝无仅有。

”陈师曾于1923年便英年早逝了。

失去唯一知己的齐白石遭到了同行们的口诛笔伐。

北京画坛保守派们骂齐白石的画是“野狐之禅”、“俗气熏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等,极尽攻击之能事。

但绝望中亦孕育着希望。

齐白石在“十载关门”的最后一年----1929年,被到北京不久的徐悲鸿慧眼识珠,一眼就发现了“衰年变法”之后的齐白石。

此时的齐白石年已66岁。

在徐悲鸿看来,齐白石绝对是大师级的画家。

在反对派的鼓噪声中,徐悲鸿大声疾呼:齐白石“妙造自然”;齐白石的画“致广大,尽精微”……徐悲鸿在不仅在展览会上贴条预定齐白石的画以提升其地位,而且为齐白石编画集,亲自写序,送到上海出版。

齐白石小故事

齐白石小故事

齐白石小故事齐白石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小故事。

齐白石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却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常常在田野间观察大自然,然后用竹炭在地上绘画。

有一次,他看到一只蝴蝶停在花上,便迫不及待地拿起竹炭,在地上画了一只蝴蝶。

他的画虽然简单,但却栩栩如生,仿佛蝴蝶真的停在了地上。

这件小事让他深深地爱上了绘画,也奠定了他日后成为著名画家的基础。

长大后,齐白石成为了一名著名的画家,他的画作被人们广泛传颂。

但他并不以此为荣,而是一直保持着谦虚和朴素的品质。

有一次,他在一次画展上遇到了一个刚刚开始学画的年轻人。

那个年轻人看到齐白石的画作后,非常羡慕他的技艺,便上前向他请教。

齐白石很和蔼地和他交流了一番,还鼓励他要多勤奋努力,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画家。

齐白石一生非常热爱生活,他喜欢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也喜欢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品茶谈画。

有一次,他和朋友们在一处山间小亭中品茶,突然下起了大雨。

大家都纷纷躲到亭子里躲雨,只有齐白石依然坐在那里,继续品茶。

朋友们都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不躲雨。

齐白石笑着说,“雨水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何必躲避呢?”。

齐白石一生都充满了乐观和豁达,他的画作也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他常常说,“画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画出有灵魂的作品。

”他的这种生活态度和创作理念,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人。

齐白石虽然已经离世多年,但他留下的小故事和他的画作却一直在人们心中发光。

他的一生虽然平凡,却因为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而变得非凡起来。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热爱生活,用心对待,就能创造出美好的作品,也能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勤奋的齐白石名人故事

勤奋的齐白石名人故事

三一文库()
〔勤奋的齐白石名人故事〕
导语: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
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下面是
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轶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
谢!
▲人物简介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
徽宿州砀山,[1] 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第1页共4页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

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
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
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
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擅画花鸟、虫鱼、山
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
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
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
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
虾》等。

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人物轶事
齐白石是我国最着名的画家之一,他最善长画小虾小虫
24。

齐白石的故事

齐白石的故事

精心整理齐白石的故事齐白石的故事1949年,毛泽东进北平后,亲自给齐白石写了封信,邀请他作为无党派人士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

备了豆豉为主料的几样湖南菜。

席间,齐白石表示:“在我的余年里,要为这个太平盛世多画些东西。

”,一幅泽东。

毛泽东收到后,立刻派田家英到齐白石家,回赠他最爱吃的湖南风味“菌油”。

齐白石的故事:齐白石赠毛泽东《茶具梅花图》齐白石的故事:争画记齐白石一怔,不知何时给毛泽东作过画。

毛泽东让秘书把画取来,展开挂到了墙上。

是一幅全绫装裱的立轴,画着一棵郁郁葱葱李子树,树上落着一群毛绒绒小鸟,树下伫立着一头憨厚的老牛,老牛正侧着脑袋望着小鸟出神。

齐白石发急,站起身想自己摘画,却被郭沫若拦住,说此画应是齐白石送郭的,画上标着郭的名字。

且慢!毛泽东挥挥手,要如此说,画上也标有本人的名字嘛!请问,白老画的是什么树?李子树。

李子树画得茂盛吗?茂盛。

这不就是敝人之名吗?当年八路军撤离延安时,毛泽东曾对人说,离开者得胜也。

于是取名李得胜。

最终,此画还是被齐白石带回了家。

以后不知下落。

齐白石的故事:通身蔬笋气有位画家私下里学齐白石,也画白菜,可画得总不像,他最后忍不住去问齐白石,画白菜有什么诀窍?齐白石的故事:无论何人先收钱齐白石一生订过许多份润格,有的亲订,有的是弟子代订,以下这份润格,为齐白石20世纪30年代亲手订的,全文如下:余不求人介绍,有必欲介绍者,勿望酬谢。

字小不刻,字大者加。

一石刻一字者不刻。

金属、玉属、牙属不刻。

石侧刻题跋及年月,每十字加四元。

刻上款加十元。

石有裂纹,动刀破裂不赔偿。

随润加工。

无论何人,润金先收。

有人要一幅虾子为题材的画。

齐白石画完,即以画上有几只虾,照只计算。

那人看画,发现这只虾画得像是走了样,毫无生气,有点奇怪。

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曾得一枚齐白石为其刻的石章,看了却不喜欢,认为太粗犷。

可石是好石,谭延闿就将齐刻的印磨去,留下了印石。

30年代后,齐白石名声倍增,谭这才感到齐印的可贵,于是再请齐白石为他重刻一印。

齐白石的小故事

齐白石的小故事

(齐白石的小故事)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

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

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gùn )在地上画画。

后来,他当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

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尽为止。

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令狐采学白石爷爷家里种着许多花草,招来许多小昆虫,水缸里还养着鱼和虾,他每天仔细地观察它们。

他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yuè )时双腿的动作为止。

别人劝他把蚱蜢拴(shuān )住,他说拴上绳子蚱蜢不舒服,动作不自然,那就画不准了。

勤于观察和刻苦练习使齐白石爷爷获得很大成功,他的画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画与故事)齐白石喜“废品”中博入民欢画白菜装裱物中”,他出身农,也画得好。

齐石作了一幅中华,恕不接见。

白石把白菜推许为菜中份润格,华中,齐白石之王,他以白要买白石物博却不喜欢,菜肥大、嫩白、脆绿的国伊始,物博一对湖南王特点入画,画的名中葱李子树出的白菜新鲜水灵、生机盎鸟,树下伫物中车胡同看望齐然。

齐白石常口贴出博中画取自称自己“通身蔬他纸板厚不华印的出笋气”,他出身农家,刻。

华博品茶画白菜,画好白菜,在画上也物中替你画了只他看来是极自然的气齐白石博物像,他最后事。

有位画家私下里纪念。

◆华中齐刻的学齐白石,也画白菜,可画齐白中物不刻。

石得总不像,他最后累有近百方,物对开。

中忍不住去问齐白石,画白菜典前呈毛中博1949年有什么诀窍?字以物,谨此告知齐白石哈哈一笑石有裂纹,动物中,庶保天年,:“你通身偿。

凡博名开贞,无一点蔬笋气,怎么能画得,并在家门华物,一支东北和我一样,得其静养博中田家英到齐白呢?”齐白石的人格①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

②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③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

但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

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儆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名人爱国故事:齐白石的爱国故事

名人爱国故事:齐白石的爱国故事

名人爱国故事:齐白石的爱国故事名人爱国故事:齐白石的爱国故事1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

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

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人物简介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

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名人爱国故事:齐白石的爱国故事2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一位出名的武将叫廉颇。

他不但武艺高强,箭法出众,还善于用兵打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绪14年〔公元1888年〕,24岁的齐白石还是个雕花木匠,叫齐纯芝,人称芝木匠。

附近有个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喜结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园先生,从芝木匠的一举一动中看到了他天赋才气过人,且有刚直不阿的品格,认为他是个非凡之人,假设有名师栽培,定会前途无量。

于是,胡沁园决定将他收为门生。

胡问:“你愿不愿意读读书、学学画?〞芝木匠答:“愿意倒是愿意,只是家里穷,年岁又大了,怕学无所成。

〞胡沁园说:“怕什么!?三字经?里面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你正当此年龄,只要有志气,什么都学得好,我有意收你为徒,你可以在我家一面读书,一面卖画养家。

〞芝木匠听了,冲动万分,立即向胡沁园深深地三鞠躬,九叩首,行了大礼。

从此,纯芝在胡家住下,“烧松烟以夜读,步落月而晨吟〞,潜心钻研诗词书画。

胡沁园是书香门第,教育子侄外甥和家人不得对纯芝有任何怠慢、冷落的表现,并准备了15担谷、300两银子,着几个力夫送到他家,解除其后顾之忧。

胡沁园为便于纯芝将来作画题诗,给他取了几个名字。

胡沁园对为纯芝授课的陈少蕃先生说:“按照老习惯,在授课前需要给纯芝取个名、取个号,是不是取个璜字,斜玉旁的璜。

〞陈述:“好,有意思,半璧形的玉。

取个什么号呢?〞“你看,濒生如何?〞“不错,湘江之滨生,湘江之滨长。

〞胡沁园说:“画画恐怕还要取个别号。

纯芝的家离白石铺近,就叫白石山人吧!〞从此,“齐白石〞这个名字,伴随着他辉煌的艺术生涯,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传遍了五洲四海。

齐白石自称在诗书画印中其“诗第一〞。

齐白石很爱诗,作画从
学诗开始,从学诗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齐白石开始攻读唐诗,不到半年就把?唐诗三百首?根本读完。

一次,胡沁园询问他学唐诗的情况,他对答如流,把唐诗背得滚瓜烂熟。

又过了2个月,他读了?孟子?、?春秋?,然后攻读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硬是把一部164卷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攻下来了。

齐白石在胡家日夜吟诗作画,进步神速。

一年一度的诗会到了,诗友们欢聚一堂,吟诗作赋,大家在吟诵自己的得意之作。

胡沁园来到齐白石身边悄悄地说:“你也吟诵一首吧!〞齐白石走上前去,深深地向大家行了鞠躬礼,然后吟诵自己的第一首诗:“盛名之下岂无惭,国色天香细品香。

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

〞真是不鸣那么已,一鸣惊人,诗友们报以热烈掌声。

胡沁园说:“盛况难再,是不是还要濒生画幅画,助助兴。

〞齐白石答:“试试吧。

〞十来分钟后,一枝傲霜斗雪的腊梅出现在宣纸上。

这是齐白石拜师后的第一幅画,表现得是那么有诗情、有画意,又获得一阵阵掌声。

有人提议胡沁园题上款以作留念。

胡先生挥笔写下七言诗:“藉池相聚难逢时,丹青挥洒抒胸臆。

寄意腊梅传春讯,定叫画苑古今奇。

〞落款是“濒生作画,沁园题诗并书〞。

齐白石全家7口,4代同堂,全靠他维持家庭生活。

每当想到贫寒的家境,总是彻夜难眠。

胡沁园看透了他的心事,说:“把画学好了,还怕没饭吃!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

你有了这支笔,什么都可以改变。

〞齐白石决心按照恩师的指点,走卖画养家之路。

首先,在胡沁园的引荐下,齐白石为胡的姐夫、一位70多岁的长者云山居士画像。

黄昏时分,一张高3尺多、宽2尺多的巨幅画像完工了,大家称赞他画得传神。

此后,请齐白石画像的越来越多了。

每画一张像,人家就送他一二两银子。

齐白石走上了卖画养家之路,家庭生活有了转机。

一次,齐白石精心画了两幅画:一幅是?耕牛图?,意思是像牛一样老老实实耕读在砚池里;一幅是?兰竹园?,兰气飘溢,意思是虚心学习永不骄傲。

他将这两幅画挂在室内,又写了一个条幅,上面写着“甑屋〞两个大字。

意思是说可以吃得饱了,不像以前那样锅里总是空空的了,心里也踏实了。

齐白石61岁定居北京后,为了永远不忘这段艰辛学画生涯,他又在自己的住处布置了一间屋,取名“甑屋〞,在匾额上写着:“余未成年时喜写字,祖母尝太息曰:‘汝好学,惜来时走错了人家。

俗语云: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明朝无米,吾儿奈何!’后二十年,余尝得写真润金买柴米,祖母又曰:‘哪知今日锅里煮吾儿之画也。

’匆匆余六十一矣,犹卖画于京华,画屋悬画于四壁,因名其屋为甑,其画作为熟饭以活余年,痛祖母不能同餐也。

〞这是齐白石卖画养家的真实写照。

1895年,31岁的齐白石被诗友们推选为龙山诗社社长,向他求画的也越来越多。

一天,齐白石正在裱画以便送人,开始上浆时,胡沁园来了,他看到那幅画很满意,觉得题词落款也好,但总感到这幅画中还缺点什么,就问:“濒生,你怎么不落印呢?不要以为只要把画画好就是好作品,印在每幅画中能起关键作用,中国画是以诗书画印为一体的姐妹艺术,印在艺术中也是一个门类,学问深着呢!〞后来,胡沁园送给齐白石几方寿山石,要他去陈家垅找长沙来的那位刻印的
名家丁可钧刻方印自备。

齐白石把寿山石送去时,丁可钧爱理不理,齐白石把石头放在刻桌上就走了。

第二天他去接章,连叫三声“丁师傅〞也不见答话,齐白石气了,大声叫了一下,丁才回过头,把那方寿山石往齐白石身上一扔,说:“拿回去磨平再来。

〞齐白石为这方石磨磨送送已是5次了,他再也忍不住,一气之下把石章拿了回去。

晚上,他用修脚刀自刻一方印,叫“死不休〞闲印章。

1914年5月22日,被齐白石称为“半为知己半为师〞的胡沁园不幸逝世。

噩耗传来,齐白石失声恸哭。

他参照旧稿,画了20多幅为恩师生前赏识过的画,并亲手裱好,拿到胡沁园灵前焚化,还作了14首七绝、1篇祭文和1副挽联,表达对恩师的深切哀悼。

挽联写道:“诱我费尽殷勤,衣钵信真传,三绝不愁知己少;负公尤为期望,功名应无分,一生长笑折腰卑。

〞这既是对恩师的悼念,也是自我勉励。

白石老人曾明码标价,画一只小鸡一块钱,有人讨价还价,要用四块半钱求画五只小鸡。

白石不大情愿,画了四只小鸡,再画一只躲在树后只露出一半的小鸡,这样一来,鸡价虽不吃亏,却白画了一棵树没有算钱。

他为人画虾也是按只计价,一次,有人要求多画一只,
“这只不算钱的,是只死虾。

〞白石老人给他添上一只,却毫无生气,说:
临近冬天,齐白石上街买菜,见一乡下小伙子拉的白菜又大又新鲜,就问:“多少钱1斤?〞小伙子正要答话,仔细一瞧,这不是大画家齐白石吗?他笑了笑说:“您要白菜,不卖!〞白石老人说:“那你干嘛要来?〞小伙子紧接着说了三个字:“用画换。

〞齐白石明白了,看来这小伙子认出我来了,便说:“用画换?可以呵,不知如何换法?〞小
伙子说;“你画一棵白菜,我给您一车白菜。

〞齐白石来了兴致“快拿纸墨来!〞小伙子买来毛笔纸墨,齐白石提笔很快就画出来了。

小伙子接过画,把白菜全放下,拉车就走。

齐白石忙拦住他,笑笑说:“这么多菜我怎么吃得完?〞说着,拿几棵白菜走了。

白石65岁时,农历五月家中来了一位求画的客人。

他不求白石老人的游鱼雏鸡,也不求他的葡萄紫藤,单求白石从未画过的?发财图?。

齐白石有些纳闷,便说道:“这发财的门路太多,到底您要画哪一种财路呢?〞客人说:“就画一只算盘,如何?〞白石老人听了这话,连连说道;“太好了!欲人钱财而不施危险,乃仁具也!〞于是一挥而就,画了一幅算盘图,取名为?发财图?。

在空白处题字,便把刚刚跟客人有趣的对话写在画面上,客人携画而去。

客人走后,齐白石越琢磨越觉得回味无穷,展开手边的宣纸,按原样再画一幅?发财图?作为家藏,这便是北京画院所藏的齐白石作品第116号?发财图?。

上世纪30年代后期,跟齐白石学画的一群孩子,大局部生活比拟困难,有时连纸笔都买不起。

齐白石来了灵感,他把学生分成两班,一班到市场上卖画,一班留在家里磨墨,磨好的墨倒在一个大脸盆里,然后叫两个淘气的胖学生脱去裤子,在他们屁股上抹上墨,让他们在裁好的宣纸上坐,坐一下,纸上就印下两个黑墨团,也就是两片墨荷叶。

两个学生一气就坐出来一二十张。

这时候,齐白石笑眯眯地提上笔,在墨荷叶上刷刷几笔,迅速画上几枝斜茎,勾出两朵含苞欲放的荷花,再在荷叶上勾上几条筋络,题上两句诗,一幅荷花图就画成了。

等晾干后,钤上印章,马上让学生送到街上去卖。

学生们把这些画戏
称“坐画〞,拿到市场上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