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励志故事
最励志的故事齐白石

最励志的故事齐白石齐白石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画家,他的一生经历充满了励志故事。
齐白石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尽管父亲是一位县衙门书办,但齐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
齐白石小时候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家中并没有多余的钱财供他学画。
他只能通过观察别人的画作,自己摸索着学习。
十几岁的时候,齐白石离家出走,到了外面的世界中走走看看。
他辗转于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做过很多奇怪的职业,比如当过卖鱼人、卖纸人、卖布人、铁匠、雕刻家等等。
这些经历虽然看似离自己所热爱的绘画很远,但对他的绘画技巧和创意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齐白石在上海卖画时结识了一位画商,这位画商对齐白石的绘画才华非常赞赏,让他留在上海并成为他的徒弟。
在这位画商的指导下,齐白石学到了传统的中国绘画技巧,并且开始提高自己的绘画风格和创意。
但是,齐白石的学习过程并没有顺利。
他发现自己的画作始终没有能够达到媲美于大师的水平,因此他开始探求自己的创作技巧。
他试着去画一些自己的特别的笔画和纹路,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齐白石终于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画家。
他的画作风格自成一格,让人们赞叹的同时也千奇百怪。
他的画作虽然不是完全遵循传统技法,但是却充满了生动的想象力和独特的灵感。
除此之外,齐白石还具有极强的毅力和自信心。
他也曾遭受过很多的失败和打击。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继续创作的决心。
他一直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成功,而这样的信念也最终帮助他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在齐白石的一生中,他并不是一路绿灯。
但是,他却始终相信自己,并且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能够坚持下去。
这种坚韧不屈和毅力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总之,齐白石的一生经历是最励志的故事之一。
以他为榜样,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着对自己的信心和信念,即便遭遇到困难和挑战,也要坚定不移地前进。
毅力和自信心不仅是创作绘画的必要素质,也是通往成功之路的重要支撑。
让我们一起学习齐白石的故事,勇敢前行,追求梦想!。
【名人故事】名人爱国故事:齐白石_500字

【名人故事】名人爱国故事:齐白石_500字齐白石,原名竹楼,字子白,号白石,生于清朝嘉庆年间,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
他以其独特的画风和创新的艺术手法而广为人知,作为中国画坛的泰斗,他的艺术成就被誉为“齐白石画法”。
除了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之外,齐白石还有一个令人敬佩的品质,那就是他对祖国的深深热爱,而这种热爱也在他的创作中有所体现。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当时齐白石已经年过七旬,但他却丝毫不曾退缩。
他用自己特有的艺术手法,创作了许多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作品。
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雄伟壮丽的山河景色,还是英勇抗战的将士,都透露着齐白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其中一幅作品《抗日将士》就是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创作出来的。
这幅作品描绘了一位骑着白马、手持大旗的将军,他英姿勃发,矗立在战场上。
他高举着手中的大旗,一眼望去,仿佛可以目睹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祖国的壮丽画面。
这幅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华儿女的抗战豪情,也表达了齐白石对抗日战争的支持与期待。
除了创作作品,齐白石还积极参与到抗日救亡运动中。
当时,他担任了重庆文化协会的副会长,为抗日救亡事业发光发热,为民族独立而奋斗。
他多次通过艺术形式宣传抗日思想,并且参与各种募捐活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由于这些爱国行为,在抗战期间,齐白石的名气逐渐扩大,他成为了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偶像。
他的作品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爱国情怀,并且鼓舞了他们为国家的独立与解放而奋斗。
正因为他的一份热爱,他的一份奉献,他成为了中国文化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抗战结束后,齐白石却面临一个巨大的困境。
由于他的创作风格和技巧不受当时主流艺术界的认可,他的作品被许多人忽视和质疑。
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
他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坚守自己对祖国的热爱,继续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齐白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爱国情怀是每个普通人都能拥有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齐白石晚年自省的故事

齐白石晚年自省的故事齐白石的故事在齐白石小时候,他的家里很穷,八岁大的时候他便出去给人家放牛,干活,他深知自己家里给自己交不起高昂的上学费用,于是他便每天用一个小树枝在地上练习画画,将自己所看到的小动物画在上面。
齐白石照片后来,为了谋生,家里让他去跟着别人学习木匠这门手艺,白天劳累的生活并没有让齐白石放弃绘画,晚上在别人都睡下后,他借着微暗的灯光,依然练习画画,不管夏天还是冬天,一直坚持到深夜才睡去。
这便是齐白石的故事。
再到后来,齐白石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
有一次,他一直想画蚂蚱这种小动物,但是这个动物非常敏捷,往往是还没来得及观察就已经跑了。
很多人都劝齐白石抓一只来观察,而齐白石却说,如果把蚂蚱抓来观察的话,他会恐惧不舒服,也便不是自然界真正的蚂蚱了。
于是他依然每天坚持自己悄悄的观察蚂蚱。
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认真执着的态度,齐白石绘画的技艺也一天天的开始进步。
这是关于齐白石第二个故事。
第三个关于齐白石的故事是他和白菜。
齐白石从小是吃过苦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所以白菜对于他来说并不陌生,他画的白菜叶子是翠绿色的,茎也是白亮亮的,看起来就给人一种水灵灵的生机,这时候也有一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画家,一直都想学画齐白石的白菜。
但不管怎么画,总是感觉有差距。
于是他便去请教齐白石,齐白石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笑着说,“你全身上下没有一点蔬笋的气息,怎么能画的和我一样呢?”这便是关于齐白石幽默风趣的故事。
齐白石老婆作为一个男人,齐白石先生在事业上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他的很多作品在国内外都受到很高的评价和认可。
其实在感情方面,齐白石先生也可以称得上是美满的。
齐白石老婆一共有3位。
齐白石老婆齐白石的第一位老婆叫陈春君,在他十二岁的那年,由于家境比较贫寒,担心以后的齐白石娶不到媳妇,便为他收养了陈春君做为童养媳。
虽然齐白石的这位老婆没有上过私塾,但她却是整理家务干活过日子的一把好手。
在齐白石放弃雕刻改学画画时,这位没有读过书的陈春君也一直全力支持着自己的丈夫,任劳任怨。
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爱国故事

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爱国故事
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爱国故事
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爱国故事,相信你们有兴趣!
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爱国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1863—1957年)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
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
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
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齐白石的小故事

(齐白石的小故事)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
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
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gùn )在地上画画。
后来,他当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
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尽为止。
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令狐采学白石爷爷家里种着许多花草,招来许多小昆虫,水缸里还养着鱼和虾,他每天仔细地观察它们。
他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yuè )时双腿的动作为止。
别人劝他把蚱蜢拴(shuān )住,他说拴上绳子蚱蜢不舒服,动作不自然,那就画不准了。
勤于观察和刻苦练习使齐白石爷爷获得很大成功,他的画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画与故事)齐白石喜“废品”中博入民欢画白菜装裱物中”,他出身农,也画得好。
齐石作了一幅中华,恕不接见。
白石把白菜推许为菜中份润格,华中,齐白石之王,他以白要买白石物博却不喜欢,菜肥大、嫩白、脆绿的国伊始,物博一对湖南王特点入画,画的名中葱李子树出的白菜新鲜水灵、生机盎鸟,树下伫物中车胡同看望齐然。
齐白石常口贴出博中画取自称自己“通身蔬他纸板厚不华印的出笋气”,他出身农家,刻。
华博品茶画白菜,画好白菜,在画上也物中替你画了只他看来是极自然的气齐白石博物像,他最后事。
有位画家私下里纪念。
◆华中齐刻的学齐白石,也画白菜,可画齐白中物不刻。
石得总不像,他最后累有近百方,物对开。
中忍不住去问齐白石,画白菜典前呈毛中博1949年有什么诀窍?字以物,谨此告知齐白石哈哈一笑石有裂纹,动物中,庶保天年,:“你通身偿。
凡博名开贞,无一点蔬笋气,怎么能画得,并在家门华物,一支东北和我一样,得其静养博中田家英到齐白呢?”齐白石的人格①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
②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③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
但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
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儆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名人爱国故事:齐白石的爱国故事

名人爱国故事:齐白石的爱国故事名人爱国故事:齐白石的爱国故事1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
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
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人物简介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
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名人爱国故事:齐白石的爱国故事2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一位出名的武将叫廉颇。
他不但武艺高强,箭法出众,还善于用兵打仗。
大器晚成的齐白石名人故事

大器晚成的齐白石名人故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纪委和省直工委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和机关作风建设的一系列规定,认真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机关作风活动,转变作风,强化为侨服务,优化环境,促进发展。
注意提醒和警示、防止谋取不正当利益、劳动纪律有时比较涣散、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影响团结和机关和谐的言行等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净化社交圈子和生活圈子。
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加强廉政建设工作,出版了一期廉政建设的版报,及时提醒和预防腐败现象和行为,教育党员严格执行党纪国法。
因此,你如果想当一个让老板、同事喜欢的人,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能力。
如果能同时做一个擅于沟通、品行端正、和同事和睦相处的人,那就更好了。
依靠“年纪小、可爱、新来的”就指望大家都来喜欢你,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当过木匠,后以民间画工为生。
57岁时,齐白石到达北京,住在法源寺,以卖画度日。
他的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还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
可见齐白石当时生意落寞得很,生活何等惨淡!另一位目击者回忆说:“他正在写作长诗《列宁》,旅行皮箱里放满了列宁的著作和论述列宁的书,在海滨浴场上,饭馆里,散步时—到处都掏出一个黑漆布面的小册子。
微动着嘴唇,哼哼哪卿地写出了涌入脑海的诗句。
”一天,在一个无人理睬的场合,梅兰芳跟他寒暄了几句,使他稍微挽回了一点面子。
为此他心存感激,回去用心画了一张《雪中送炭图》送给梅兰芳,并题句云:“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可见梅兰芳也并不能改变齐白石在画坛的地位。
后来他又一次次的通过上书来表达自己对时政的看法,大部分得到采用,于是被一路提拔。
虽然得到了小的提升,但是他却一直并没有担任什么重要职务。
乔行简的一个优秀的品质就是从来都不会放弃,一直坚持自己的做法和理想。
再到后来,乔行简因为失误甚至被免职,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乔行简被重新任职,并且担任丞相,再到后来顺风顺水,达到了别人无法企及的地位。
意志坚强的齐白石_小学作文

意志坚强的齐白石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在他小的时候,有着一段鼓舞人心的故事。
年轻时候的齐白石,那时候还没有喜欢上画画,他热爱的事篆刻,每天,篆刻成了他最喜欢干的事情。
在一个天气很好的下午,当和煦的阳光晒得不那么猛烈时,齐白石他来到了一位老篆刻家,向老篆刻请教如何才能把篆刻练得好。
来到老篆刻家后,好篆刻见他决心那么充足,别向他说:〞篆刻,其实没有什么办法,只要肯苦练,便能把篆刻练好。
你去挑一担硬石回家,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担硬石都变成了泥浆,那时你的篆刻就会顺其自然地变好了。
〞年轻时的齐白石真的信了老篆刻的话,辛辛苦苦地得跑到山上,挑了一大担的硬石头回家。
他把硬石头挑回家后,每天每日,不管白天黑夜,他都在练习篆刻。
他夜以继日地刻着,刻了一下便看一下,认认真真地,当刻成一个模样时,他便拿出古代的篆刻艺术品来对照,来看看有什么区别,然后又认真地修改自己篆刻出来的成品,接着他又刻了磨,磨了刻,一点一滴的进行着,从不间断。
为了练好这篆刻,他手上起满了又大又红的水泡,即使这样,他也毫不顾着自己的手,继续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练习篆刻。
在这练习的过程中,他凭借自己坚定的意志,克服了手上的疼痛,击溃了硬石的坚固,就这样日复一年,年复一年,1 / 2
把这硬古篆刻得得越来越少,而那硬石留下的泥浆却越来越多,堆积了整间房子。
当他把最后一块硬石给刻碎,把全部用石磨成泥浆时,他的篆刻艺术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状态,这让他倍感欣喜,他也从中领会了来之不易的道理,他从中知道,原来做一件事情,只要有恒心,有顽强的意志,便能把事情做好,做得优秀,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2 /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白石的励志故事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
关于他的励志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齐白石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齐白石的励志故事:齐白石晚年成名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当过木匠,后以民间画工为生。
57岁时,齐白石到达北京,住在法源寺,以卖画度日。
他的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还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
可见齐白石当时生意落寞得很,生活何等惨淡!
一天,在一个无人理睬的场合,梅兰芳跟他寒暄了几句,使他稍微挽回了一点面子。
为此他心存感激,回去用心画了一张《雪中送炭图》送给梅兰芳,并题句云:“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可见梅兰芳也并不能改变齐白石在画坛的地位。
齐白石认识了陈师曾后,齐白石的艺术生涯才得以转变。
陈师曾虽然比齐白石小13岁,但其时已名满天下,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
他鼓励齐白石尽快自成一体,走艺术的创新之路。
于是齐白石开始了“衰年变法”。
用他自己的话说:“扫除凡格实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
”
从1920年到1929年,他“十载关门”大胆突破,艰难探索,终于“扫除凡格”,“变更”了面貌。
他在美术史上可以自立门户了。
然而,他在北京依然是知音寥寥。
正像他自己说的:“懂得我的画的,
除陈师曾外,绝无仅有。
”
陈师曾于1923年便英年早逝了。
失去唯一知己的齐白石遭到了同行们的口诛笔伐。
北京画坛保守派们骂齐白石的画是“野狐之禅”、“俗气熏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等,极尽攻击之能事。
但绝望中亦孕育着希望。
齐白石在“十载关门”的最后一年----1929年,被到北京不久的徐悲鸿慧眼识珠,一眼就发现了“衰年变法”之后的齐白石。
此时的齐白石年已66岁。
在徐悲鸿看来,齐白石绝对是大师级的画家。
在反对派的鼓噪声中,徐悲鸿大声疾呼:齐白石“妙造自然”;齐白石的画“致广大,尽精微”……徐悲鸿在不仅在展览会上贴条预定齐白石的画以提升其地位,而且为齐白石编画集,亲自写序,送到上海出版。
除此以外,徐悲鸿还请齐白石到自己任院长的北京艺术学院做教授,并亲自驾马车接齐白石到校上课。
徐悲鸿对学生说:“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
”
齐白石曾在一封写给比自己小32岁的徐悲鸿的信里说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齐白石的成名,主要得益于徐悲鸿的慧识与提携。
齐白石的励志故事:齐白石学艺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和篆刻家。
但他原是一位雕花木工,只在余暇学画和篆刻。
二十七岁那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
1889年春节的一天,书画家给齐白石出了个画题,让他画一张
横披。
作完后,胡沁园十分惊喜,遂即收齐白石为徒。
他教齐白石读唐宋诗,并引导他看小说。
齐白石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常常读到深夜。
经过几个月的苦读,齐白石背熟了《唐诗三百首》,还研读了不少古人涛文,浏览了许多古典名着。
他作的诗也别具一格,具有唐风宋骨的韵味。
胡沁园从“立意”、“用笔”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齐白石,还把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借给他观摩。
齐白石眼界大开,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临摩、领会其用笔之妙,吸取百家之长,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苦练书法和刻印。
短短几年时间,齐白石在绘画、篆刻、吟诗、书法、装裱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成为名满天下的书画家。
齐白石的励志故事:齐白石努力练习作画齐白石是我国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最善长画小虾小虫等小动物,另外,在篆刻方面他也颇有建树。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他就很喜欢篆刻。
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等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就刻好了。
”别的人都以为老篆刻家戏弄齐白石,劝他不要理那老家伙,齐白右却真的挑了一担础石来,夜以继日地刻着,一边刻,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
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么专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的淤泥却越来越厚。
最后,一担础
石统统都化为泥了,齐白石也练得了一手好篆刻艺术,他刻的印雄健、洗炼,独树一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有一次,他过生日。
由于齐老是一代宗师,学生朋友来了很多。
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老人笑吟吟地迎来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齐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顾不上吃饭,先到画室去做画,家里人都劝他吃饭,他却不肯歇一歇。
总算五张画画完了,家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等着他吃饭。
谁知他摊纸挥毫又继续作起画来。
家里人怕他累坏了,都说:“您不是已画够五张了吗?怎么还画呀?”
老人轻轻抬起头说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
说完,他低下头继续作起画来。
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精神,齐白石老人的画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齐白石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