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症原因及其防治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原发性肝癌是指在肝脏组织中发生的癌症,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肝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对于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有着重要的作用。
肝癌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已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式之一。
TACE治疗后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健康风险。
本文将重点探讨TACE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进展。
一、TACE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1. 肝功能异常:TACE治疗可导致肝脏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从而引起肝功能异常。
严重者可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2. 肝内外胆管损伤:TACE治疗时,药物沉积在肿瘤周围的动脉系统中,可能会对肝内外胆管造成损伤,导致胆管炎和胆汁淤积等并发症。
3. 腹痛和发热:TACE治疗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腹痛和发热,这是由于肝脏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所致。
4. 出血:TACE治疗后,偶尔会出现肿瘤出血、消化道出血以及腹腔出血等并发症。
5. 肝内感染:TACE治疗后,肝脏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肝内感染,如脓肿和脓毒症等。
6. 胃肠道反应:TACE治疗后患者常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以上并发症的出现,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的难度,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这些并发症成为了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并发症的防治进展1. 肝功能保护针对TACE治疗后出现的肝功能异常,关键在于保护肝脏功能,减轻对肝脏的损害。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门冬氨酸、丙酸二甲酯、谷胱甘肽等,这些药物可有效保护肝细胞,减轻对肝脏的损害。
一些研究表明,预处理肿瘤周围动脉的使用可以降低TACE术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
在进行TACE治疗前,预处理肿瘤周围动脉是非常重要的。
2. 胆管保护针对TACE治疗导致的肝内外胆管损伤,首先应加强术前的检查,以尽量排除胆管炎、胆管瘤等疾病。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探讨

和肺 静 脉 栓 塞 而列 为介 入 栓 塞 治 疗 的 禁 的预后 。现将近年来 HC C经 T C A E治疗后 的并发症及 防治研究 瘘 易发生 门静 脉 或/
忌 ] 。但 随着技术 的发 展 , 已非 绝对 禁忌 。李顺 宗 等 依据 动
静 脉瘘 口的部位及血液分流量 的不 同, 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原则
与其他动物一样是一种多态性 , 它的存在既不影 响生育 也不影 响
( ): 1 2 8 4 2 1— 1 .
下 裂、 性腺发育不 良、 丸女性 化 、 睾 两性 畸 形 )占 5 . 3 (/ 2 8 3 % 7 1 例) 。但 作者并没有做 P R检测 , C 因此无法 断定是 否存 在 Y染色
瘘 行动 脉 1 1 动脉夹层 多为导 丝导管 对血管 的损伤 , 发生在 老年有 上瘘 口较大、 口不能有效 封堵及 门静脉 主干有癌 栓时 , . 常
动脉硬化和血管走 向扭 曲的患者 。推注造 影剂有 滞 留或 逆流现 灌 注 ; 反之可在瘘 口有效封堵后行动 脉灌 注栓 塞。
象, 即说 明有 动脉夹层 的发生 。应将导管退至发生夹层动脉 的远 2 术 后 常 见 的 并 发 症 心端 , 新用 导丝软头避开夹层进入动脉 的 目的部位 。预防措施 2 1 T C 重 . A E栓塞后综合征 表现 为上腹部 疼痛 、 恶心 、 吐和发 呕
能缓解 , 可对症应 用硝酸甘油和 ( 盐 酸哌替 啶等缓 解痉挛 、 或) 减 9c m时 , 明胶海绵 的使用可 明显增加其发 生率 , 而对小于 9c m
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The r a o nd nu sng mein ¥ ft rm a y l e a e a e B nd r o n r n c he e r e a he o m b l a i n o i at d a ut e e s n a r i  ̄ s r eo he p i r i r c nc r p f n u e g i g t a s at t r a t r lc m e o i to c mpf e c e r - v i i s c
Ke r s P i r i e a c r T a s a h tr at ra h mo mb l ai n; u e r n lf l r ; ri g y wo d rma y lv rc n e ; r n c t ee rei e e e oi t l s o Ac t a a u e Nu n e i s
n lf i e a a ur . l
Z NG io—L ,HAN Y HA Xa iZ a—qn , 蛋A u — a g E s r ptblr ugr opt fh eodMla dcl nvrt,hnh i ig Z 【NG S i f n ( at nHea iay reyH sil eScn ityMe i i sy S aga i e o i S a ot ir aU e i
并发 A F R 的肝癌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 : 例原发性肝 癌患者 ,A E治疗后 4d以内出现 A F 6 TC R 。经过积极 的治疗 和精 心的护理 , 5例患者 肾功能 恢复正常 , 例患者因并发脑梗死临床死亡。结论 : l 对原发性肝癌行 T C A E后患者进行早期观察 、 早期 干预和护理至关重要 , 减少 T C 可 A E治疗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多种
方式。
介入治疗中,经皮肝动脉栓塞和射频消融是常用的方法,而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
TACE治疗是通过导管将药物和栓塞物注入肝动脉,达到肝癌局部化疗栓塞的效果,同时减少了肝癌细胞对血液和养分的供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然而,在TACE治疗后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1.肝功能损伤:TACE治疗对肝脏会有一定的损伤,导致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
在TACE治疗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根据情况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2.腹痛和发热:在TACE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和发热,这是由于治疗过程中肝癌细胞死亡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引发炎症反应所致。
在治疗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肝内血栓形成:TACE治疗后,可能会引起肝内血栓的形成,影响肝脏的功能,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
为了预防肝内血栓的形成,可以采用肝素等抗凝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
维持肝脏的正常功能。
4.肝肾综合征:在TACE治疗后,可能会引起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导致血肌酐增高、尿量减少等症状。
为了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需要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调节,注意补液,
并正确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控制血压。
因此,在进行TACE治疗时,除了正确选择患者和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检测和监护,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后发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后发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摘要:目的:分析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后发热的原因,并对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感染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甲胎蛋白值变化及碘化油用量。
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甲胎蛋白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与碘化油用量具有密切关系。
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确切,治疗药物剂量大小会直接影响患者术后发热情况,需做好方法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发热原因;护理对策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是临床对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的简称,其主要在肝动脉插管并经此处连续滴注抗癌药物的方式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其应用人群主要为接受过姑息性切除或无法直接切除的感染患者。
手术方法可促使抗癌药物对患者肝内瘤组织发挥直接作用,其可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提高,并使肝癌患者全身临床反应明显减少[1]。
本文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感染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现作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感染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2],并经临床病史、相关影像学确诊。
其中男患者为48例,女患者为24例,患者年龄21-78岁,平均(48.2±3.6)岁。
1.2方法入院后明确患者有无相关禁忌症,一般在3-5d后实施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术前做好常规性准备和碘过敏皮试,予以苯巴比妥、阿托品肌肉注射,通过改良Seldinger技术开展手术操作,对股动脉进行经皮穿刺后,借助X线监视作用将4F导管插入,以便在腹腔干处进行造影,或在必要的情况下于肠系膜上进行动脉造影,以便对腹主动脉分支和基本分布进行了解和掌握,明确包块数目、大小等。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并发症及其护理体会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并发症及其护理体会作者:张晶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06期肝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疾病之一,因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其病程短,死亡率高。
目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公认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1],可使肝癌局部得到高浓度的化疗药物,较周围静脉给药疗效高、副反应轻;同时注入栓塞剂可使肝瘤组织因血流阻断而缺血坏死,且因缺血产生的氧自由基对肝癌细胞有杀灭作用,因此能使患者生存期延长、症状改善,效果明显。
然而TACE后由于肝动脉供血量突然减少会出现栓塞综合征,即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血浆白蛋白降低、肝功能异常,甚至发生出血、血栓形成、异位栓塞等并发症。
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本院采用TACE术治疗肝恶性肿瘤患者60例,采取精心治疗和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56~79岁,平均67.4岁。
所有病例经B 超、CT、MRI及AFP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1.2 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在局麻下Sel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置入鞘管后将肝RH导管先后置入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肝动脉,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肿瘤的类型、部位、大小、血供、范围、门静脉通畅情况及有无动静脉瘘等。
然后将导管超选择性置入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药物灌注化疗和栓塞。
使用药物为铂类、5-Fu、丝裂霉素、超液化碘油。
将超液化碘油与化疗药物充分乳化后栓塞肿瘤的末梢微小血管,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较大的肿瘤供血血管。
复查造影观察栓塞效果满意后拔出导管,压迫穿刺部位15~20 min后加压包扎。
2 结果2.1 近期疗效治疗后90 d,彩超检查,肿瘤血供存在3.1%;CT检查,瘤体缩小20%~50%者68.3%; AFP下降50%~70%者83.2%。
自觉症状有所改善,如肝区痛、右肩背痛、腹胀、食欲减少等有87.5%,以后每两个月复诊1次。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是选择性地讲导管插入肝固有动脉或肿瘤供血分支,然后经导管注入栓塞剂和化疗药物的治疗方法。
由于癌组织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于肝动脉,其栓塞后,癌组织缺血性坏死。
因此,tace可有效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和手术切除率。
但该方法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现将各种不良反应及发生率报告如下:发热100%,恶心、呕吐约50%,上腹痛100%,腰酸、腹胀41.5%,尿潴留8.41%,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占1.58%。
有部分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但24小时内即恢复正常水平。
治疗期间的对症护理措施:1.腰酸、腹胀:出现此症与病人术后平卧、术侧下肢的制动有关。
起床活动后即可消失。
护理时可帮助病人活动非手术部位,热敷、按摩腰部,并向病人解释清除,减轻患者顾虑。
2.尿潴留:一般是由于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引起的。
护理措施:术前两小时训练患者在床上排尿;做好解释和心里工作;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同时让患者听流水声或热毛巾热敷、按摩膀胱并适当加压。
经上述处理后患者即可自行排尿。
3.发热:发热是由于患者坏死的癌组织被人体分解、吸收引起的。
一般不会超过38度。
检查后无感染的患者可口服药物或用栓塞剂塞肛,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4.恶心、呕吐:这是大量使用化疗药物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及造影剂的副作用,一般1周后可自行消除。
症状严重者可应用甲氧氯普氨肌肉注射或恩丹西酮静脉推注。
同时,需进食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并少食多餐。
术后多饮水,适当增加补液量,以利于造影剂的排除,减少肾脏并发症的发生。
5.上腹痛:栓塞后肝脏局部缺血可引起肝局部血管胀痛,刺激肝包膜,及其他刺激均可引起疼痛。
急性动脉栓塞,肢体也可出现疼痛。
护士应密切观察疼痛部位、强度及时间等。
轻度疼痛无需处理,严重者应在排除肝脏破裂出血后应用镇痛剂止痛。
急性动脉栓塞时要注意患者有无疼痛、感觉是否异常、麻木或摸不到动脉波动等异常情况。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中药物因素所致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无造 影剂 反流 人 胃 、十二 指肠 动 脉后 ,将 阿霉 素 2 ~ 0 g 0 4m ,顺 铂 4 ~8m , 0 0 g 丝裂霉 素 2 4m ,- U . 0 , 油 1 2r 充 分 0~ 0 g5 F O 5~ . 碘 2 5 0~ O l a
塞剂 量越 大 , 栓塞 次数 越 多反 应 则越 重 , 中经 导管 向肝 动 脉 内注 术 入2 %利 多卡 因可 以有效 减 轻疼 痛 ,其 中约 1 病 例 1 / 3 周后 白行 缓
2 经肝 动 脉化 疗 栓 塞 术后 出现 化疗 栓 塞 综合 症 的 有 2 例 0例 5
次 。 现为 : 区疼 痛 、 心 、 吐 、 欲不振 、 表 肝 恶 呕 食 发热 等 , 上述 表现 手术
应, 现就 产生 的原 因及预 防治疗 措施 总结如 下 。
1 材 料和 方法
诊 时大多 数 已属 中晚 期 , 经治 疗 的 中晚期肝 癌患 者一 般生存 期 只 未 有 1 4 月 。绝大 部分 肝癌 患者需 要 非手 术治疗 、微 创等 治疗 手 — 个
段。 目前认 为 , A E是 对不 能手术 切 除的肝癌 最有效 的治 疗方法 『 TC ¨ ,
1 肝 动脉造 影和 化疗栓 塞方 法 . 2
采 用 Slne 法经皮 穿刺 股动脉 ,将导 管选 择插 入腹 腔动 脉 、 e igr d 肝总 动脉后造 影 , 4% ~5%泛影 葡胺 或优 维显 3r , 速手 推 , 以 0 0 O l快 a 同 时经 D A进 行 动脉 造 影 。根 据肿 瘤 部位 把 导管 送 到肝 固有 、 S 肝
溶匀 乳化后 , 在透 视监视 下经 导管慢 慢注 入。大 部分患 者治疗 2 3 ~ 次 , 多治疗 4次 。 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症原因及其防
治
目前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已成为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原发性肝癌(PHC)病例的主要治疗手段。
随着TACE临床广泛应用,其并发症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
现对空军总医院院2021年6月~2021年12月198例PHC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98例,男136例,女62例。
中位年龄54.5(36-84)岁,全部病例均通过超声、CT、MRI、PET结合AFP等临床化验证实,部分患者经穿刺活检证实为原发性肝癌。
198例患者先后进行TACE 术共423次,平均2.14次。
结合患者化验指标,化疗药选用5-氟尿嘧啶250-1000mg,丝裂霉素0-20mg,表阿霉素10-40mg。
应用的栓塞剂为进口超液化碘化油,部分病灶較大者加用适量明胶海绵或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
1.2 TACE方法
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先行腹腔动脉造影,明确肿瘤部位、大小、供血血管等情况,再在影像指导下将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注入上述化疗药及碘油乳剂进行化疗灌注和碘化油栓塞。
超化碘油用量依据患者肝功能分级、肿瘤大小、供血多少及术中碘油沉积情况,大致1-40ml不等。
合并肝动-静脉瘘、动-门静脉瘘者,在灌注化疗及栓塞前,注入无水乙醇、明胶海绵或钢圈栓堵。
栓塞后再次造影,了解栓塞情况。
1.3 并发症观察
观察患者TACE术中及术后病情变化,针对其所发生的并发症进
行相应的影像学及化验检查,积极治疗。
2 结果
198例PHC患者术后出现TACE栓塞后综合征126例;肝功衰竭8例,其中肝功能A级2例,B级6例,经保肝治疗后7例肝功能逐渐恢复,1例急性肝衰竭治疗无效死亡;肝内胆管损伤致胆汁瘤3例;肺栓塞2例;栓塞后急性胆囊炎16例。
3讨论
3.1 TACE栓塞后综合征TACE术后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给予解热镇痛、止吐等对症治疗后2~5d可逐渐缓解。
Leung等统计分析TACE栓塞术后综合征总的发生率为61. 4% ,肝区疼痛5
4. 3% ,恶心38. 6% ,呕吐30% ,发热26.7%。
本组126例(63.36%)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不同程度表现上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和发热,对症给予解热镇痛、止吐对症治疗后逐渐缓解。
Chung等认为TACE栓塞后综合征与肿瘤大小及操作治疗方法有关。
栓塞后癌及癌旁组织缺血坏死,肝包膜反应性炎性渗出是术后肝区疼痛主要原因。
恶心呕吐、发热不适主要与化疗药副作用相关。
3.2 肝功能减退TACE术后,90%以上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肝功异常。
肝功能衰竭是由于化疗药物及栓塞剂对肝脏的损害。
本组出现肝功衰竭8例,其中肝功能A级2例,B级6例,均为肝癌合并肝硬化。
经保肝治疗后7例肝功能逐渐恢复,1例肝衰竭治疗无效死亡。
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居多,肝功能的好坏与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疗效密切相关。
TACE时,化疗药物干扰肿瘤代谢,肿瘤栓塞后缺血缺氧,其疗效与癌灶能否充满碘油和抗癌药物有关,碘油密度越大,范围越广,肿瘤坏死越完全,而周围正常肝组织也将受到影响,使其功能受损。
本组病例患者在术前与术后1周内均行肝功能检查,其中90%患者出现单项或多项指标明显升高,碘油栓塞量大者尤为明显。
肝功能B级者应谨慎,适量减少碘油用量,避免使用明胶海绵等栓塞剂,此类病人应护肝、支持治疗为主。
对于多次行TACE病
人,间隔时间应该充分考虑病人肝功状况,肝功能越差,间隔时间应延长,以不少于2~3个月为宜。
肝功能C级者应列为TACE相对禁忌症,其治疗预后不佳,可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不予栓塞。
3.3 肝内胆管损伤致胆汁瘤TACE术后相应部位胆管缺血、坏死、破裂,导致胆汁漏出,并在肝组织内聚积,形成胆汁瘤。
王茂强等研究发现,肝脏肿瘤TACE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8. 8% ,HCC组为0. 5%。
对于胆脂瘤的治疗主要依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大多保守治疗为主。
如引起黄疸或感染症状,保守治疗无效,可行经皮穿刺引流。
本组病例3例术后2-3周出现发热,复查CT示肝内低密度灶,增强无强化,诊为胆汁瘤。
予以抗炎、保肝、支持保守治疗后均痊愈。
3.4 肺栓塞肝癌时肿瘤的边缘区域可发生动-静脉短路或门静脉-肝静脉短路,行TACE时碘油可通过肝动脉直接进入短路的肝静脉分支,回流至肝静脉主干,经下腔静脉进入肺动脉造成肺栓塞。
而沉积在肿瘤毛细血管床内的碘油乳剂,由于受到临近肝动-静脉瘘的虹吸作用,在TACE术后1个月左右也将会逐渐消失。
因此,对于合并动-静脉瘘,特别是分流较大者,应进行栓塞阻断其分流血管后在进行碘油栓塞。
本组病例2例术后2~5 d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痰血、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胸片可见片状密度增高影。
给予吸氧、扩张支气管、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其它支持治疗后好转。
为预防碘油所致的肺栓塞,术中注意造影时有无动-静脉瘘存在;推注碘油缓慢,控制碘油用量不要超过20ml,术后密切观察有无肺栓塞的症状,必要时行胸片和血气分析。
3.5 栓塞后急性胆囊炎肝癌TACE术后胆囊动脉碘油、药物混悬液栓塞,可引发急性胆囊炎。
所以尽可能的超选择性插管能够有效地避免或减少TACE术后胆囊炎的发生。
本组病例共16例出现右上腹痛,阵发性加重,伴有发热,Murphy征呈阳性,腹部超声或CT见胆囊壁水肿。
诊断为栓塞后急性胆囊炎,给予禁食、静脉营养支持、消炎、利胆、解痉、止痛治疗,3-5天后患者均缓解,未发生胆囊穿孔。
为预防胆囊炎的发生,应尽可能超越过胆囊动脉,给药透视下进行,
推注缓慢以免逆流。
4 结语
本组病例资料研究显示,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术后并发症与患者术前肝功能差、门脉高压;术中化疗栓塞药物过量、药物反流异位栓塞相关。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术中规范介入治疗措施,根据术中造影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严格超选给药。
术后积极护肝,保护胃黏膜,加强护理,严密观察病人术后情况,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