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摩擦学和表面润滑

合集下载

摩擦、磨损与润滑概述

摩擦、磨损与润滑概述

1、摩擦是引起能量损耗的主要原因。
2、摩擦是造成材料失效和材料损耗的主要原因。
3、摩擦学:
关于摩擦、磨损与润滑的学科(Tribology)
4、润滑是减小摩擦和磨损的最有效的手段。
§4-2 摩 擦
一、摩擦的概念:
正压力作用下,相互接触的两物体受切向外力的影 响而发生相对位移,或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时,在接触 表面上就会产生抵抗滑动的阻力-摩擦。
Ff Ar B
Ar Ari A a b
干摩擦理论:
机械理论: 摩擦力是两表面凸峰的机械啮合力的总和。
分子理论: 产生摩擦的原因是表面材料分子间的吸引力作用。
分子-机械理论: 摩擦力是由两表面凸峰的机械啮合力和表
面分子相互吸引力两部分组成。
粘附理论:
阿蒙顿摩擦定律:
第一定律:摩擦力与法向载荷成正比。
R —0.4两粗糙面3.的0 综合不平混度合摩擦
3~4
流体摩擦
( 1 时,不平度凸峰为总载荷的30%)
流体摩擦:
1、定义:
当两摩擦面间的油膜厚度大到足以将两表面的不平凸峰完全 分开,这种摩擦叫液体摩擦。
2、特点:
3~4
①、油分子大都不受金属表面的吸附作用的支配,而能完全移动。
件上。润滑脂还可以用于简单的密封。
常用的润滑装置
常用润滑装置
一、间歇润滑装置
常用润滑装置
一、间歇润滑装置
常用润滑装置
二、间歇润滑装置
§4-5 流体润滑原理简介
英国的雷诺于1886年继前人观察到的流体动压现象流,体润总滑1 结出流体动压润滑理 论。20世纪50年代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之后,线接触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的理论开 始有所突破。

摩擦与润滑概述

摩擦与润滑概述

润滑剂、添加剂和润滑方法 润滑剂、
一、润滑剂 动植物油、矿物油、合成油。 润滑油 :动植物油、矿物油、合成油。 粘度是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粘度值越高,油越稠,反之越稀; 粘度是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粘度值越高,油越稠,反之越稀;
( 粘度的种类有很多, 粘度的种类有很多,如: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条件粘度等。 具体说明) 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条件粘度等。 具体说明)

三、 4种滑动摩擦状态
摩 擦2

1. 干摩擦是指表面间无任何润滑剂或保护膜的纯金属接触时的摩擦。 干摩擦是指表面间无任何润滑剂或保护膜的纯金属接触时的摩擦。 2. 边界摩擦是指摩擦表面被吸附在表面的边界膜隔开,其摩擦性质取决 边界摩擦是指摩擦表面被吸附在表面的边界膜隔开, 于边界膜和表面的吸附性能时的摩擦。 于边界膜和表面的吸附性能时的摩擦。 3.流体摩擦是指摩擦表面被流体膜隔开,摩擦性质取决于流体内部分子 流体摩擦是指摩擦表面被流体膜隔开, 间粘性阻力的摩擦。流体摩擦时的摩擦系数最小,且不会有磨损产生, 间粘性阻力的摩擦。流体摩擦时的摩擦系数最小,且不会有磨损产生,是 理想的摩擦状态。 理想的摩擦状态。
பைடு நூலகம்


摩 擦3
4.混合摩擦是指摩擦表面间处于边界摩擦和流体摩擦的混合状态。混 混合摩擦是指摩擦表面间处于边界摩擦和流体摩擦的混合状态。 合摩擦能有效降低摩擦阻力,其摩擦系数比边界摩擦时要小得多。 合摩擦能有效降低摩擦阻力,其摩擦系数比边界摩擦时要小得多。 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在工程实际中很难区分, 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在工程实际中很难区分,常统称为不完全液体 摩擦。 摩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关于摩擦学的研究已逐渐深入到微观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领域,形成了微-纳米摩擦学理论,引发出许多新的概念, 领域,形成了微-纳米摩擦学理论,引发出许多新的概念,比如提出 了超润滑的概念等。从理论上讲,超润滑是实现摩擦系数为零的摩擦 了超润滑的概念等。从理论上讲, 状态,但在实际研究中,一般认为摩擦系数在0.001量级 或更低) 量级( 状态,但在实际研究中,一般认为摩擦系数在0.001量级(或更低)的 摩擦状态即可认为属于超润滑。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目前微-纳米 摩擦状态即可认为属于超润滑。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目前微- 摩擦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摩擦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摩擦与润滑

摩擦与润滑

摩擦与润滑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摩擦学:摩擦学(Tribology)一词是1966年才开始使用的,是研究相互作用表面发生相对运动时的有关科学、技术和实践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其基本内容就是研究机械中的摩擦、磨损和润滑问题。

摩擦: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阻碍运动的阻力称为“摩擦力”,这种现象称之为“摩擦”。

磨损:摩擦副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引起接触表面上材料的迁移或脱落过程称之为磨损。

润滑:在两物体相对运动表面之间施加润滑剂,以减少接触表面间的摩擦和磨损。

2、基本原理:摩擦原理的早期认识及基本观点:答:凹凸说:1、认为摩擦的起因是一个凸凹不平的表面沿另一‘表面上的微凸物体上升所作的功,也就是说摩擦是由于表面凸凹不平而引起,即摩擦的凹凸学说。

2、库仑在解释摩擦起因时,他认为首先是接触表面凹凸不平的机械啮合力,其次是分子之间的粘附力。

虽然,他已认识到粘附在摩擦于可能起一定作用.但是次要的,粗糙表面的微凸体才是主要的。

粘附说:1、摩擦粘附说:认为摩擦力的真正原因在于接触摩擦区两表面之间的分子粘附作用。

2、表面分子吸引力理论:认为摩擦是接触表面分子间相互排斥力与相互吸引力的作用结果。

3、分子机械摩擦理论:认为机械与分子吸附是摩擦之源。

摩擦与接触面微凸体的弹塑性变形、微凸体相遇时的剪切、犁沟以及接触面分子吸引有关。

4、近代被公认的摩擦粘附理论:认为表观接触面积与真实接触面积差别很大,而且真实接触面积还会随摩擦条件而变化,两微凸体之间因存在吸附力而形成接点。

摩擦力应为剪断金属之间接点所需的力与硬金属表面微凸体在软金属表面犁沟所需力之和。

这一理论最初应用于两种金属之间的摩擦,现在,已深入到非金属等许多其他材料。

第一章表面性质与表面接触1、为什么在选择润滑剂时希望其表面张力越低越好?答:液体的表面张力越小,接触角越小,固体表面就越容易被液体表面浸润。

一般认为,液体的表面张力小于固体的表面张力即可润湿固体表面,所以在选择润滑剂时希望其表面张力越低越好。

《机械设计》第三节-摩擦-磨损-润滑

《机械设计》第三节-摩擦-磨损-润滑

t
度不会继续改变,所占时
间比率较小
O
时间t
2、稳定磨损阶段
经磨合的摩擦表面加工硬化,形成了稳定的表面粗糙度,摩擦
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磨损较缓,该段时间长短反映零件的寿命
3、急剧磨损阶段 经稳定磨损后,零件表面破坏,运动副间隙增大→动载振动
→润滑状态改变→温升↑→磨损速度急剧上升→直至零件失效
二、磨损的类型
弹性变形
流体摩擦(润滑)
塑性变形
边界膜
边界摩擦(润滑)—最低要求
边界膜 液体

混合摩擦(润滑)
边界膜
液体
一、干摩擦
摩擦理论: 库仑公式 Ff f () Fn
新理论:分子—机械理论、能量理论、粘着理论
简单粘着理论:
Ff
Ar B
Fn
sy
B
a
n
Ar Ari i 1
f () Ff B Fn sy
(3)条件粘度(相对粘度)—恩氏粘度
3、影响润滑油粘度的主要因素
(1)温度 润滑油的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粘度指数VI ,35,85,110
(2)压力
p 0 ep
P>10MP时,随P↑→ηP↑
4、配油计算
K v vB vA vB
配油比
1、根据摩擦面间存在润滑剂的状况,滑动摩擦分
为哪几种? 2、获得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3、典型的磨损分哪三个阶段?磨损按机理分哪几 种类型?
4、什么是流体的粘性定律?
5、粘度的常用单位有哪些?影响粘度的主要因素是 什么?如何影响?
6、评价润滑脂和润滑油性能的指标各有哪几个?
润滑油压分布
v1
v2

摩擦学与润滑研究

摩擦学与润滑研究

摩擦学与润滑研究摩擦学和润滑研究是物理学和工程技术学科中的两个核心领域。

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面包车等工程学科中,摩擦和润滑是关键性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摩擦学和润滑研究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

一、摩擦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摩擦学是研究固体表面之间相互作用及其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沿接触面运动时所发生的摩擦现象的科学。

自然界中的摩擦,使得许多生物和机械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但在许多情况下,摩擦是一件不希望的事情,它导致不必要的热量和能量损失,使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甚至还会导致设备的故障和损坏。

基于解决这些问题,摩擦学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领域:1. 摩擦学基本原理和理论摩擦学理论是摩擦学的基础,它涉及摩擦现象的机制、影响因素、计算模型等问题。

目前,摩擦学理论主要包括经典摩擦学、摩擦表面物理学、统计摩擦学、纳米摩擦学、分子动力学摩擦学等研究分支。

这些理论为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和维修提供了理论基础。

2. 摩擦学实验技术摩擦学实验技术是确定摩擦学性质的关键,它包括表征摩擦学性能的试验方法、测试设备、测试标准等。

目前,快速发展的纳米技术为摩擦实验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例如原子力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等。

3. 摩擦学应用摩擦学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摩擦学材料、润滑油液、轴承技术、微机电系统、电子设备热管理等。

摩擦学在制造业、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军事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二、润滑研究的定义和研究领域润滑是减少摩擦及其相关损害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在两个物体的接触界面处插入一个润滑介质(例如油、脂、液态金属等)来降低摩擦系数并减少磨损。

润滑学是研究液体、气体和固体之间的摩擦和润滑现象的学科。

润滑学研究的内容包括:1. 液态和固态润滑介质液态润滑介质是液体,通常包含油和脂。

液体作润滑剂时具有较好的黏滞性和流动性。

固态润滑介质主要是基于润滑层的存在而减小摩擦力,例如润滑薄膜的形成和固体润滑剂的使用。

2. 润滑机理润滑机理包括分子间吸附、润滑膜形成、固体润滑剂作用等。

金属加工润滑基础知识之一摩擦学

金属加工润滑基础知识之一摩擦学

金属加工润滑基础知识之一摩擦学金属加工润滑基础知识之一摩擦学摩擦学的三个方面:摩擦、磨损、润滑摩擦: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接触面间发生阻碍相对运动的现象,称为摩擦。

所产生阻碍其相对运动的阻力称之为摩擦力。

特征:摩擦阻力、摩擦热量、材料磨损摩擦种类:(按摩擦副表面的润滑状态分类)1、干摩擦:在没有任何润滑剂的条件下,两物体表面间的摩擦。

2、液体摩擦:又称流体摩擦。

是发生在液体内部的一种摩擦现象,包括纯液体流动时的摩擦和液体将金属表面隔开时的摩擦。

一般来讲,这层液体的厚度在2微米以上。

3、边界摩擦:当固体表面不是被一层液体隔开,而是被一层很薄的吸附油膜隔开,或是被一层具有分层结构和润滑性能的边界膜隔开时的摩擦,称为边界摩擦。

这层膜的厚度一般在0.1-1微米以下。

4、混合摩擦: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它的表面粗糙度不同,当凸起较高的部分发生边界摩擦时,凸起较低的部分处于液体摩擦状态或半液体摩擦中,当凸起较低的部分处于边界摩擦时,凸起较高的部分因挤压较剧烈会导致边界膜破烈,其表面直接接触发生局部干摩擦、半干摩擦。

磨损:定义: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表层材料不断发生的损耗的过程,或者产生残余变形的现象。

磨损的三个阶段:磨合、稳定磨损、急剧磨损磨损的类型:1、粘附磨损:接触表面相对运动时,由于分子间的吸引力作用而产生粘附连接,致使材料从表面脱掉的磨损。

2、磨料磨损:接触表面相对运动时,由于硬质颗粒或较硬表面上的微凸体,在摩擦过程中的“梨削”“切削”“磨削”作用引起表面擦伤,表层材料脱落或分离出碎屑和其他磨粒。

3、疲劳磨损:两个相互作用的摩擦表面,由于表层材料疲劳,产生微观裂纹并分离出磨粒和碎片剥落,形成凹坑,造成磨损。

4、腐蚀磨损:摩擦副在第三介质的作用下发生的腐蚀磨损,比如:润滑油酸化变质产生的酸性油泥;手汗;潮湿空气中的氧、二氧化硫、硫化氢等等。

磨损的影响因素:1、润滑对磨损的影响(降低摩擦系数,液体润滑时能防止粘附磨损,洁净润滑能减少磨料磨损;有防锈性能的润滑剂能减少腐蚀磨损)2、材料性能对磨损的影响(材料的硬度和韧性;硬度决定表面抵抗能力,过高硬度易产生碎屑,产生磨料磨损。

摩擦与润滑整理资料

摩擦与润滑整理资料

Chap 11.外摩擦:发生在工件和工具接触面之间,阻碍金属流动的摩擦,称外摩擦,是影响材料变形的重要因素之一。

2.研究摩擦的意义:全世界工业能源的1/3被摩擦损耗掉,失效零件的80%是由于磨损造成的。

因此,发展摩擦学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

Chap21.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摩擦的特点和作用如何?特点:(1)在高压下产生的摩擦;(2)较高温度下的摩擦;(3)伴随着塑性变形而产生的摩擦;(4)摩擦副(金属与工具)的性质相差大。

作用:(1)不利的方面:(a)改变物体应力状态,使变形力和能耗增加;(b)引起工件变形与应力分布不均匀;(c)恶化工件表面质量,加速模具磨损,降低工具寿命,而且降低制品的表面质与尺寸精度;(2)利用:(a)增大摩擦改善咬入条件,强化轧制过程;(b)增大冲头与板片间的摩擦,强化工艺,减少起皱和撕裂等造成的废品。

2.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摩擦的类型及各自的特征是什么?(1)干摩擦:完全没有润滑,金属与工具之间直接接触。

(2)流体摩擦:较厚的润滑层将金属与工具隔开,摩擦发生在流体内部的分子之间,与接触表面的状态无关,与流体的粘度,速度梯度等。

(3)边界摩擦:介于干摩擦和流体摩擦的一种摩擦类型。

(4)混合摩擦:摩擦表面上既存在干摩擦状态,也存在边界摩擦状态和流体润滑状态的一种摩擦类型。

Chap31.金属表层的结构组成如何?金属材料的表面层结构注意:加工硬化层也叫冷硬层和贝氏体层;氧化层又称污染层。

2.何谓表面粗糙度及表示方法有哪些?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称为表面粗糙度。

表征材料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表面微凸体的高度与分布。

表示方法有:(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该方法能够充分反映表面微观几何特征但对于测量过于粗糙或光滑的表面不适用。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该方法测量简便,但只反映峰高,不反映峰的几何特征,受测量者主观影响较大,无周期性的宏观误差。

(3)轮廓最大高度Ry 对控制深加工痕迹有重要意义,保证小零件的表面质量,不如Rz反映的几何特征准确。

金属材料表面润滑与摩擦减磨研究

金属材料表面润滑与摩擦减磨研究

金属材料表面润滑与摩擦减磨研究摩擦磨损是金属材料在接触和相对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它会导致材料的失效和寿命缩短。

为了降低摩擦磨损对金属材料的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各种表面润滑和摩擦减磨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金属材料表面润滑与摩擦减磨研究的最新进展。

1. 润滑机制的研究润滑是减小金属材料摩擦磨损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润滑机制,可以了解金属材料在接触和相对运动过程中的摩擦行为并设计相应的润滑材料。

传统的润滑机制主要包括液体润滑、固体润滑和气体润滑。

液体润滑是通过润滑油或润滑脂在金属表面形成液膜,减小金属材料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小摩擦和磨损。

固体润滑是将固体材料添加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如涂层或涂敷纳米颗粒。

气体润滑则是在接触面之间生成气体膜,减小接触面积,降低摩擦力。

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基于纳米颗粒的润滑机制逐渐受到关注。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纳米颗粒的表面性质和摩擦行为,设计出了一系列具有优异润滑性能的纳米润滑材料。

2. 润滑材料的开发在金属材料表面润滑和摩擦减磨研究中,润滑材料的开发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家们通过改良传统润滑材料,设计新型润滑材料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需求。

在液体润滑领域,研究人员通过改良润滑油的添加剂,使其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高温稳定性和抗磨损性能。

同时,还有人开发了基于纳米润滑颗粒的液体润滑材料,提高了润滑材料的润滑效能。

在固体润滑方面,研究人员设计了新型的涂层材料,例如石墨烯涂层、钻石涂层等,这些涂层具有良好的抗摩擦和抗磨损性能。

此外,还有学者在金属表面涂敷纳米颗粒,形成纳米晶体润滑材料,有效减小了金属材料的摩擦系数。

3. 表面改性技术除了润滑材料的开发,表面改性技术也是金属材料表面润滑与摩擦减磨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改变金属表面的结构和性质,可以改善其摩擦和磨损性能。

一种常用的表面改性技术是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可以改变金属表面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从而提高其硬度和抗摩擦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摩擦学和表面润滑
随着工业发展的不断推进,材料摩擦学和表面润滑成为了现代工业制造的重要
组成部分。

材料摩擦学是材料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材料的摩擦和磨损行为,以便制造出更加耐用、高效的材料。

而表面润滑则是通过给机器零部件表面涂上润滑油或润滑剂,减少摩擦和磨损,从而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和运转效率。

材料摩擦学的研究范围很广泛,主要涉及材料表面的磨擦、磨损、失效等问题。

在工业制造领域里,经常遇到各种材料之间的接触和摩擦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处理,就会导致机器部件的磨损和失效。

因此,材料摩擦学的发展,旨在通过研究材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磨损机制等等,以制造出更加耐磨耐用的材料。

表面润滑是为了解决材料磨损问题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在机器零部件的
曲面接触处喷涂一层润滑油或润滑剂,能够有效降低接触的摩擦阻力和磨损。

润滑剂及其性能的选择与设计是表面润滑技术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润滑剂的黏度、稳定性、化学性能、沸点等因素,以便达到预期的润滑效果。

材料摩擦学和表面润滑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工业领域。

在生物医学中,运用表
面润滑技术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人体内部的大部分组织和器官都需要润滑,否则就会导致疾病和损伤。

比如,人体的关节就是一种典型的润滑机制,通过关节腔内滴入适当量的关节液,能够有效降低骨骼之间的摩擦和磨损,从而达到更好的缓解疼痛和减轻关节炎症状的目的。

除了在生物医学领域,材料摩擦学和表面润滑的应用也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中的
许多领域。

例如,衣物洗涤时添加的洗涤液、润滑油,汽车引擎加油时加入的润滑油等。

这些润滑油不仅能减少材料的磨损和失效,也能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总的来说,材料摩擦学和表面润滑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保障机器的高效稳定运转,也能降低生产过
程中的磨损和失效,最终减少生产成本。

同时,在生物医学和日常生活等领域里的应用,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体验。

未来,材料摩擦学和表面润滑的研究仍会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领域的发展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便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