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传统价值观量表
儒家义以为上的价值观

兰台世界2012·1月下旬价值观是人们在对周围事物能否满足个人或社会某种需要进行评判时所持的观点[1]197。
它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价值反映与价值判断,并形成稳定的、根本的观点和态度,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其主导作用的成分。
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的价值标准。
就个体的人而言,价值观表现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集中反映,并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任何社会在一定阶段内,都会形成与其根本制度、大政方针相适应的、主导着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观,即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对全体社会成员、社会风尚、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作为儒家“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价值观常常囊括仁、义、礼、智、信、忠、恕、孝、廉等诸多德目。
其中,从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对社会各领域的直接影响来看,“义”的价值取向更为核心和主导。
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义”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所谓“义者,宜也”(《中庸》);“义,所宜为。
”(《论语集解》)冯友兰先生指出,“义”是一种观念形式的规范[2]44。
张岱年先生认为,儒家的价值观以重义崇德为特色[3]175。
作为主导性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义”的观念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体系中[4]67。
由此观之,“义”是儒家引领社会风尚的核心价值观。
一、“义”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价值取向与价值目标儒家一向将“义”视为普遍认同的价值诉求,并作为立身行事的根本与努力方向。
“君子义以为上。
”(《论语·阳货》)“义”是君子最崇高的品质,是君子的精神生命。
“君子义以为质。
”(《论语·卫灵公》)朱熹注曰:“义者,制事之本。
”(《论语集注》)“义”就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根本。
“义”更是人间之大义、社会之良知,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践行的价值目标。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价值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即儒道佛三家各自的核心价值观;其二,是指儒道佛三家共同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
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道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道法自然,逍遥齐物。
中国佛教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中国传统文化各家在处理与其他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时,普遍体现出融合会通、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
一、儒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儒家非常重视仁,将仁视为“生生不已”的“天地之大德”。
孔子甚至提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表现出强烈的生死以之的志趣和情怀。
此德赋之于人,则成为人的本性。
率性而行,即成为道。
儒学就产生于对此道的传授与修习之中,因此儒学常被说成是“修己治人之学”,其所蕴含的即是所谓“内圣外王之道”。
“修己”、“内圣”云者,就是说儒家学者应不断充实自己的仁爱之心,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努力形成圣人的品格和能力;“治人”、“外王”云者,就是说儒家学者要当仁不让,仁以为己任,自觉承担起治理国家和服务社会的责任,为天下国家的平治尽心尽力。
宋儒张载要求儒家学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对儒家学者所具有的这种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最好的阐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彖》),就是说儒家君子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负起自己的责任,奋发图强,永不止息;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彖》),则是说君子应具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纳和善于接受不同意见和建议,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涵。
两千多年来,儒家的仁人志士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种价值观念的熏陶之下,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谱写了天地间一曲曲波澜壮阔的正气歌,逐渐形成了儒家文化虽历经艰难险阻而不断奋起的发展态势与善于容纳和接受异质文化的宽广视野。
中国的儒家思想与传统价值观

中国的儒家思想与传统价值观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拥有独特而丰富的儒家思想与传统价值观。
这些传统观念和思想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以及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儒家思想与传统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基本理念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伦理学、政治学和教育学等。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在“仁”与“礼”的概念中。
1. 仁:儒家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提倡仁爱、关心他人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儒家认为,只有通过培养仁爱之心,人们才能实现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2. 礼:儒家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应该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以确保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道德约束,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尊严的体现。
二、传统价值观的体现和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载了众多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中国社会和个人行为的基准。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传统价值观及其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和作用。
1. 和谐:中国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和谐不仅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也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和谐的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承,成为塑造中国人民和睦相处、追求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力量。
2. 孝道:孝道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中的核心价值,强调儿女对父母的敬重和关爱。
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敬和孝敬父母被视为一种美德和责任,认为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与孝道紧密相关。
3. 忠诚:忠诚是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重要特征。
忠诚不仅仅是对国家和政权的忠诚,也包括对亲人、朋友和职责的忠诚。
这个价值观教导人们要有坚定的信仰和目标,为了珍视的事业和关系,付出真心实意的努力。
三、儒家思想与传统价值观的现实意义与影响儒家思想与传统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 社会稳定:儒家思想和传统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互助。
传统价值观测量工具概述——心理学视角

传统价值观测量工具概述——心理学视角作者:姚玮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5期摘要:传统价值观是指承载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仅对过去的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流传到现代仍然对现代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那些观念、信念。
近年来,心理学研究者这些观念和信念开发成了测量工具,以对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进行测量。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出发点不同,已开发出的传统价值观量表主要有《儒家传统价值观量表》、《道家传统价值观量表》、《传统人生价值观量表》等,这些测量工具为我们了解当代人的核心价值观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键词:传统文化;价值观;测量工具作者简介:姚玮,女,1987年1月,籍贯江西,广州大学08级研究生,教育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1、关于传统价值观的定义价值观的研究起源于西方20世纪30年代,到现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对价值观的研究涉及的领域众多,有哲学、经济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等学科。
不同的学科对价值观的关注角度却又是不同的。
心理学关注的主要是价值观的心理结构、过程、功能及其测量。
笔者认为传统价值观即是指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承载的不仅对过去的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流传到现代仍然对现代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那些观念,信念。
这些观念、信念会成为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抉择标准。
我国的传统价值观主要蕴含在以儒家、道家和佛家三者为主流,糅合了法、墨、理等众多其他派别思想之中的一个盘大的系统,因此价值观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2、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内容的浅析梁漱溟人为:人生要解决三个问题,其一是人与自然的问题;其二是人与人的问题;其三是人与自身的问题。
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必然会受到其所持价值观的影响,那么在传统文化中对于这三个问题的解决所对应的价值观又是什么呢?关于人与自然的问题,儒家提倡尊崇自然规律,但并不主张人对自然的消极被动,而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儒家讲求“入世”文化,强调事在人为。
从儒家的“三立”看孔子的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

从儒家的“三立”看孔子的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儒家的“三立”即立德、立言、立功体现了孔子的人生价值观.孔子创立儒学又亲自践行儒道,但却不能在"三立"方面达到完美,或取得完全的成功.儒学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被后人发扬光大的.我们今人评述孔子,分析他的成功与遗憾,可以从中感受先哲的人格魅力,体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精髓,对我们今天倡导政治文明和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公民道德教育活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家“三立”思想,即“立德、立功、立言”,一般认为来源于先秦儒家先驱人物——鲁国大夫叔孙豹的“三不朽”思想。
叔孙豹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阐述了以“立德、立功、立言”为理想人生价值追求的思想。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立德”指儒家传统道德的养成,“立功”指建立功名,“立言”指著书立说等将自己的言行记录下来。
显然,从道德准则到价值追求再到价值实现途径三个步骤来看,儒家“三立”思想对理想人格的诉求把由个体层面改造主观世界的“立德”扩展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立功”、“立言”。
立德为基础,功与言是立德的自然推广和方法论延伸,由此可见,儒家“三立”思想本身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由世界觀扩展到方法论的切实可行的理论体系。
当代弘扬儒家“三立”思想,将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对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层面的客观需要日益凸显,在道德领域社会普遍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大学生道德观念树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道德需要的多元化与社会道德观念的多元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然而当前社会文化的快餐化、媚俗化倾向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蔓延,社会存在的浮躁、功利的现实心态,以及道德滑坡现象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深刻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
”当下弘扬道德观念,研究高校“立德”教育工作新思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传统文化价值观儒家“仁义礼智信”与大学生思想教育

传统文化价值观儒家“仁义礼智信”与大学生思想教育作者:孟琪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7年第1期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整个人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形成于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传统文化思想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
儒家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创建的以树仁、立德、礼义、教化人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简而言之,即为“仁、义、礼、智、信”。
儒家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把个人成长、做人与家庭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兴旺发达不可分割地联成一体。
体现了个人成长与国家兴旺、社会发展进步的统一。
正是这伟大的胸怀使儒家文化滋生出了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关键词:仁;义;礼;智;信;思想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7.01.020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学说为代表,关于社会行为规范的追求即“仁、义、礼、智、信”。
儒家学者强调“礼”,即要树立一种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用以调整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研究儒家文化的优秀内涵,将儒家文化运用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丰富,更体现民族的特点,更贴近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从而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儒”本来只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个学派。
“儒”从一种职业变成一个学派,主要得力于孔子因“礼”得“仁”,并引“仁”入“礼”。
“礼”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是氏族生活习惯的积累,进而形成的文明规范,至周代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体系,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而“仁”则是包含在“礼”中的一种人际间相互友爱的感情意识,其基本精神就是关心人、尊重人、推己及人,在政治上则表现为举贤授能、匡世济民、为儒家的终极价值取向。
孔子说:相对仁,礼是形式,但是缺少了礼,仁也就无以体现。
儒家文化的人生观价值观

儒家文化的人生观价值观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儒家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的重要性,提倡和谐相处、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忠诚诚信等道德准则。
这些传统观念不仅在个人生活中有所体现,也贯穿于社会整体的发展和演变之中。
因此,探讨儒家文化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首先,儒家文化的人生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尊重。
在儒家的伦理思想中,人们被视为社会的一部分,个体的利益和荣誉与整个社会的利益和荣誉是息息相关的。
因此,儒家注重的“仁”和“义”便是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亲和力和道义感。
仁者爱人,义者行义,这是儒家认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准则。
通过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人们可以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与此同时,儒家文化的人生观也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儒家文化更是将孝道提升到了极高的地位。
在儒家看来,孝顺父母是做人的根本,是个人品德修养的基础。
无论是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还是对待长辈的态度,孝道都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
只有孝顺父母、尊重长辈,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除了孝道和人际关系外,儒家文化的人生观还强调了道德修养和自我提升。
在儒家看来,一个人应该追求道德的完美和人格的提升,通过修养自己的品德和涵养自己的心灵,体现出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崇高的人格风范。
儒家所倡导的礼、智、信等道德准则,都是为了引导人们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通过自我修养和提升,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内在升华。
在儒家的人生观中,家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家庭在儒家文化中被视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归宿和精神支撑,家庭里的亲情和温暖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儒家倡导人们要珍惜家庭、关爱家人,通过家庭的和睦和温馨,实现个体与家庭的和谐统一。
价值观量表综述

价值观量表综述价值观是多种人文、社会学科关注的一个问题,哲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都在这一领域进行过不同角度的探索(李德顺,1996)。
其中,哲学关注价值观所反映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伦理学关注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性;人类学关注价值观表达的文化特征;教育学关注影响价值观形成和改变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及其教育干预;经济学关注人类经济行为的深层心理原因和类型;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及社会变迁对价值观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则关注价值观的心理结构、过程、功能及其测量。
这些研究相互补充和拓展,使价值观的研究不断深入。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价值观既是个体的选择倾向,又是个体态度、观念的深层结构,它主宰了个体对外在世界感知和反应的倾向,因此是重要的个体社会心理过程和特征;与此同时,价值观还是群体认同的重要根据——共享的符号系统,因此又是重要的群体社会心理现象。
一、价值观的分析层面个体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以上价值观定义的出发点或前提是将价值观看成个体的心理现象和个体的社会心理现象,而社会学家Parsons 则把价值观视为社会成员共享的符号系统(sharedsymbolic system,1951),文化人类学家更是将价值观作为某一文化类型的特征加以研究。
1.个体价值观。
个体价值观是指上面谈到的“价值体系”。
杨中芳(1994)认为该体系包括:(1)对人及其与宇宙、自然、超自然等关系的构想,对社会及与其成员关系的构想(简称世界观);(2 )它也包括从文化所属的具体社会中,为了维系它的存在而必须具有的价值理念(简称社会观);及其(3 )成员个人所必须具有的价值理念(简称个人观)。
这套价值体系给文化社会成员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目标,以确保社会制度稳定及正常运作,并给予其成员一套行为准则。
2.社会价值观。
个体价值体系中关于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或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架构,通常也被称作“社会价值观”(social values),但它主要是指价值体系中有关“社会性”的部分,如个体在小群体中与他人的合作、竞争等策略,而不是指社会层面的价值观(Beggan &Allison,199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传统价值观量表
儒家传统价值观的概览
儒家传统价值观是指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贯穿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行为和社会关系。
儒家传统价值观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伦理和社会和谐,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儒家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
儒家传统价值观在中国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帮助人们理解和塑造自己的行为,在社会交往中起到指导和约束的作用。
儒家传统价值观也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儒家传统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1. 仁爱
仁爱是儒家传统价值观的核心概念之一。
仁爱指的是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讲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平等。
儒家思想认为,通过培养仁爱之心,人们可以建立起和睦的社会关系,推动社会的发展。
2. 礼仪
礼仪是儒家传统价值观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礼仪是指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儒家思想认为,通过遵循礼仪,可以维护社会和谐和个人尊严,促进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的形成。
3. 忠诚
忠诚是儒家传统价值观中的重要美德。
忠诚指的是对国家、家庭和朋友的忠实和坚守。
儒家思想认为,忠诚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和人际关系的稳定。
4. 孝顺
孝顺是中国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观念。
它强调对父母的敬爱和尊重,以及尊重长辈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认为,通过孝顺父母,可以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人,并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5. 诚实
诚实是儒家传统价值观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诚实指的是坦诚、真实和守信用的行为准则。
儒家思想认为,通过诚实,可以建立起人们之间的信任和友谊,促进社会和谐和个人成长。
我对儒家传统价值观的看法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儒家传统价值观深感自豪。
这些价值观不仅是我们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社会的基石。
儒家传统价值观教导我们关心他人、遵守道德准则、追求和谐共处。
它们帮助我们成为有良好品德的人,并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儒家传统价值观虽然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但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面对着道德沦丧、人际关系紊乱等问题。
儒家传统价值观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指南,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然而,儒家传统价值观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将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以实现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总之,儒家传统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些价值观,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