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糖果
奇妙的糖果实验——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奇妙的糖果实验——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糖果的颜色、形状和味道,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糖果实验,让幼儿了解糖果的溶解过程,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1. 各种糖果若干(颜色、形状不同),糖果盘,清水,杯子,搅拌棒。
2. 实验操作表格。
3. 记录画笔和画纸。
三、活动过程1. 引入话题:邀请幼儿观察桌上的糖果,引导幼儿说出糖果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2. 糖果实验:请幼儿将糖果放入杯中,加入清水,用搅拌棒搅拌,观察糖果的溶解过程。
3. 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幼儿用记录画笔在画纸上画出糖果溶解的过程,并在实验操作表格上记录。
4. 分享交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类似的糖果实验,记录并画出实验过程。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实验作品布置在教室环境中,供大家欣赏。
五、活动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正确操作实验仪器,确保安全。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实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在分享交流环节,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4.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不同能力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六、活动目标1. 加深幼儿对糖果溶解现象的理解,培养幼儿的自然科学认知。
2.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幼儿的合作与团队精神。
3. 教育幼儿珍惜食物,不浪费。
七、活动准备1. 糖果溶液(用糖果事先溶解在水中制成),色素(可选),滴管,小杯子,画纸,颜料。
2. 实验操作指导书,安全说明。
3. 干净的布或纸巾,用于清理实验现场。
八、活动过程1. 复习实验:回顾上次的糖果溶解实验,让幼儿回忆糖果在水中是如何变化的。
2. 小组实验: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杯糖果溶液,并提供滴管和色素(可选)。
让幼儿通过滴入色素观察糖果溶液的颜色变化。
3. 实验观察:引导幼儿用滴管轻轻滴入色素,观察糖果溶液的颜色逐渐变化,并记录在实验指导书上。
糖果小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糖果小班科学教案及反思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幼儿园阶段,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篇文章将结合糖果小班的科学教案,探讨如何有效开展科学教育,以及教案的反思。
一、科学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在科学教育中,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目标的设定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课程,使教育的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次糖果小班科学教案的教学目标如下:-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和感知糖果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 培养幼儿的实验能力,通过对糖果的溶解和冷却过程的实验,培养幼儿的实验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引导幼儿思考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 培养幼儿的分享和合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学会分享和交流。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题为“糖果的奇妙变化”。
通过糖果的溶解和冷却过程,引导幼儿学习科学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包括:- 糖果的性质:颜色、形状、口感等。
- 糖果的溶解过程:观察糖果在水中的变化。
- 糖果的冷却过程:观察糖果在冷却后的变化。
3. 教学方法在幼儿科学教育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本次教学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 观察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糖果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 小组活动法: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 实验法: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幼儿的实验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 教学过程本次糖果小班科学教案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引入、实践和总结。
引入阶段:- 引入问题: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幼儿提问:“糖果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吗?”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好奇心。
- 提供材料:教师给每个幼儿准备一颗颜色鲜艳的糖果,让幼儿观察糖果的形状、颜色、口感等特征。
五彩斑斓的世界——糖果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五彩斑斓的世界——糖果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感知到糖果的颜色和味道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分享和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 各种颜色和口味的糖果若干。
2. 彩色卡片若干。
3. 糖果模具。
4. 分享盒。
三、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颗五颜六色的糖果,引导幼儿观察糖果的颜色和形状。
2. 观察比较:教师分发糖果给每个幼儿,让他们观察并比较自己手中的糖果颜色和形状。
3. 品尝糖果:教师引导幼儿品尝糖果,让他们感受不同颜色和口味的糖果。
4. 彩色卡片游戏:教师出示彩色卡片,让幼儿找出与之相匹配的糖果颜色。
5. 糖果模具制作:教师指导幼儿使用糖果模具制作自己的糖果,并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6. 分享环节: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的糖果放入分享盒,培养他们的分享和合作意识。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各种颜色的物品。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五彩斑斓的糖果主题墙,让幼儿持续关注和欣赏。
3. 区域活动:教师在科学区设置糖果颜色和口味配对的游戏,让幼儿自主参与。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评价幼儿在观察、比较、动手制作等方面的能力。
3. 关注幼儿在分享和合作方面的表现。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糖果安全无毒,适合幼儿食用。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幼儿的行为,防止发生意外。
3. 注意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如洗手、清洁口腔等。
七、活动步骤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颗五颜六色的糖果,引导幼儿观察糖果的颜色和形状。
2. 观察比较:教师分发糖果给每个幼儿,让他们观察并比较自己手中的糖果颜色和形状。
3. 品尝糖果:教师引导幼儿品尝糖果,让他们感受不同颜色和口味的糖果。
4. 彩色卡片游戏:教师出示彩色卡片,让幼儿找出与之相匹配的糖果颜色。
5. 糖果模具制作:教师指导幼儿使用糖果模具制作自己的糖果,并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神奇的糖果》小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糖果》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糖果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颜色、味道等。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征。
2.制作“神奇的糖果”实验。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各种形状、颜色的糖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糖果特征探究教师将糖果分发给幼儿,让他们品尝并描述糖果的味道。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糖果的形状、颜色,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3.制作“神奇的糖果”实验教师准备好实验材料:糖果模具、糖果色素、食用酒精、滴管、一次性手套等。
教师向幼儿介绍实验步骤:a.将糖果色素滴入食用酒精中,搅拌均匀。
c.等待糖果色素干燥,脱模。
d.制作出各种形状、颜色的“神奇的糖果”。
教师示范操作,并邀请幼儿参与。
4.观察与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神奇的糖果”的颜色、形状,并与原来的糖果进行对比。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神奇的糖果”和原来的糖果有什么不同?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可以改变颜色的物品?它们有什么特点?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6.游戏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糖果接力”游戏,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2.关注幼儿在讨论环节的发言,了解他们对糖果特征的认识。
3.评估幼儿在游戏环节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制作“神奇的糖果”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3.在讨论环节,教师应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在拓展环节提出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小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糖果》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不同形状、颜色和口味的糖果。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糖果的形状、颜色和口味。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糖果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糖果、糖果图片、糖果模具等。
2. 环境准备:干净整洁的活动室,充满糖果氛围的装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糖果装饰,引发幼儿对糖果的兴趣。
2. 主体环节:(1)展示各种糖果,让幼儿观察糖果的形状、颜色和口味。
(2)邀请幼儿尝试糖果,感受糖果的口感。
(3)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糖果的特点,如形状、颜色、口味等。
(4)进行糖果分类游戏,让幼儿根据糖果的特点进行分类。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习兴趣以及认知、技能、情感目标达成情况,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优化。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参与观察、讨论和操作。
2. 评估幼儿对糖果的认知程度,能否正确描述糖果的形状、颜色和口味。
3. 考察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否能够用语言描述糖果的特点。
4. 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是否对科学活动充满兴趣和好奇心。
七、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不同种类的糖果,观察并记录糖果的特点。
2. 主题活动:组织一次糖果制作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糖果,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八、教学内容拓展:1. 邀请糖果店的老板或专业人士来园进行糖果知识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了解糖果的制作过程和种类。
2. 组织幼儿参观糖果工厂,实地了解糖果的制作流程,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在活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幼儿食用糖果时发生意外。
2.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个别指导。
3.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幼儿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好吃的糖果小班科学教案

好吃的糖果小班科学教案一、课题《好吃的糖果》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如形状、颜色、味道等。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糖果的探索兴趣,体验分享糖果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1. 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品尝等方式,了解不同糖果的特点。
2. 难点引导幼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糖果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操作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老师神秘地拿出一个装满糖果的盒子,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藏着好多好吃的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认识糖果1. 老师从盒子里拿出各种不同的糖果,展示给小朋友们看,引导幼儿观察糖果的形状、颜色。
“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的糖果,有圆圆的、有方方的、还有长长的。
它们的颜色也不一样呢,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
”2. 让幼儿摸一摸、捏一捏糖果,感受糖果的质地。
“来,小朋友们用小手摸一摸、捏一捏这些糖果,感觉是不是有的硬、有的软呀?”(三)品尝糖果1. 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颗糖果,让他们品尝,并说说糖果的味道。
“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把糖果放进嘴里尝一尝,告诉老师是什么味道的,是甜甜的、酸酸的,还是其他的味道?”2. 引导幼儿交流分享自己品尝糖果的感受。
“小朋友们,和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吃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好不好吃?”(四)糖果分类1. 老师拿出几个不同的盘子,让幼儿根据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进行分类。
“小朋友们,我们来把这些糖果分分类,把形状一样的放在一起,颜色一样的放在一起,味道一样的放在一起,看看哪个小朋友分得又快又准。
”2. 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五)制作糖果1. 老师为幼儿准备好彩泥、纸、剪刀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糖果。
“小朋友们,我们来自己动手做糖果吧,可以用彩泥搓成圆圆的糖果,也可以用彩纸折出漂亮的糖果。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糖果教案设计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糖果教案设计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认识不同颜色、形状和口味的糖果。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和互相交流。
4.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
二、活动准备:1. 准备各种糖果若干,包括颜色、形状和口味不同的糖果。
2. 准备一个糖果盘,用来放置糖果。
3. 准备一张白纸,用来画糖果。
4. 准备糖果模具,让幼儿自己制作糖果。
三、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糖果盘里的糖果,引导幼儿观察糖果的颜色、形状和口味。
2. 观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糖果,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糖果的特点。
3. 品尝:教师让幼儿品尝不同糖果的口味,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喜好。
4. 创作: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糖果的喜爱,如绘画、制作糖果模具等。
5. 分享: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的糖果分享给同伴,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糖果制作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创作的糖果画布置在教室环境中,提高幼儿的成就感。
3.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类似的主题活动,如各种各样的饼干、水果等。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分享意识和合作精神。
3. 搜集幼儿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观念。
4. 征询家长的意见,了解活动对幼儿的影响,以便改进后续教学。
六、教学内容:1. 认识不同种类的糖果:软糖、硬糖、巧克力、棒棒糖等。
2. 了解糖果的制作材料和过程。
3. 学习糖果的英文名称和简单描述。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比较: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糖果,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差异。
2. 讲述演示:教师讲述糖果的制作材料和过程,演示糖果的制作方法。
3. 互动提问: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
4. 游戏教学:教师设计相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糖果的英文名称和描述。
小班科学甜甜的糖果教案5篇

小班科学甜甜的糖果教案5篇小班科学甜甜的糖果教案篇1活动目标1. 幼儿在猜猜、抓抓、尝尝的游戏中,体验感知糖果的不同(数量、形状、软硬、味道等)。
2. 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简单事物的能力。
3.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 红、黄、小罐各一对,分别标上记号。
2. 各种糖果若干。
(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糖等。
)3. 两个透明塑料桶,多条糖果排列纸条。
4. 每位幼儿粘纸照片、糖果帖纸。
5. 敲碎的按叶糖,小袋装的跳跳糖若干。
活动过程一、回忆体验:1、出示区域游戏中的图片,引起幼儿对游戏活动“送糖果”情景的回忆。
提问:这张图片认识吗?我们是用它来做什么游戏的?这上面有谁?(让幼儿将名字一一念出。
)遮掉一半的画面,提问:___喜欢吃什么糖,还记得吗(教师必须清楚的了解谁的喜爱,如好朋友之间的)。
二、操作,游戏(一)“猜糖果”1、红罐中的糖果“一和许多”(罐内放置各种形状的糖果)抓住两点:一是听辩是否正确,可数一数验证;二猜猜看糖纸里藏着什么形状的糖果?(重点介绍椭圆形)教师小结:糖果是有各种形状的。
2、猜黄罐中“多与少”(多些棉花糖与5个硬糖果),靠近孩子摇,多摇几遍,嘴里关照“仔细听。
”问题提示:明明这个罐子里轰隆隆的,怎么这个少,那个多呢?(注意故抓住两点:一是验证。
二是引导幼儿思考糖果的软硬差异。
(原来啊,软的糖果发出的声音轻,硬硬的糖果发出的声音响。
)(二)抓糖果1、教师出示透明大桶,交代游戏规则:一个手抓一次。
2、准备两个大桶(装红色的糖),节省时间,幼儿抓数自己的糖果。
(抓住两点:一是否每个幼儿都在数,二是数的对吗?会说总数吗?)3、教师图象化统计:用事先准备好的糖果纸条与幼儿粘纸对应统计,统计最多的与最少的。
4、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抓糖的过程问题提示:(1)猜猜顾老师抓糖能抓几颗?为什么我抓的可能多?(2)教师用大手演示抓糖过程,引发幼儿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活动:糖果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糖果的硬度、颜色、味道等方面的特征。
2.知道有多种多样的糖果,尝试根据糖果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参观糖果店的经验。
材料准备:不同品种的糖果(如棒棒糖、棉花糖、巧克力、牛奶糖等,还可收集具有当地特色的各种糖果、糖纸)若干,贴有不同糖果名称标记的大小各异的糖果瓶子若干。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创设糖果屋等情境,将各种糖果放人其中,布置成“糖果王国”。
活动过程:
一、进入“糖果王国”,找找糖果朋友。
引导语:这个王国里有许多糖果宝宝,我们一起找找吧。
幼儿自由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
引导语:你们找到了糖果宝宝朋友吗?试着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你找到的糖果宝宝是什么样的。
二、认认喜爱的糖果朋友。
提问:你最喜欢的糖果宝宝是哪个?是什么样的?猜猜它会是什么口味的呢?
引导幼儿借助各种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征如糖果的包装、形态、软硬等,体验认识糖果的乐趣。
三、“送糖果朋友回家”游戏。
观察不同种类的糖果和大小各异的瓶子,引导幼儿认识糖果名称标记。
引导语:看看还有哪些不一样的糖果宝宝?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有各种各样的糖,如棒棒糖、棉花糖、巧克力、牛奶糖。
)
出示有糖果名称标记的瓶子,引导幼儿明确操作要领。
引导语:谁来把糖果朋友送回家?
分组操作,学习按糖果名称标记进行分类。
四、亲亲糖果。
剥糖果,观察糖果的颜色。
尝糖果,感知糖果的口味、质地,体验糖果在嘴里慢慢溶化的有趣现象。
小结:糖果宝宝有的很软、有的很硬;糖果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圆圆的、方方的、扁扁的,有红色、黄色、绿色等,糖果好吃但可不能多吃,特别是晚上睡觉之前一定不能吃糖,要去漱口。
引导幼儿吃完糖果后漱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 (1)与幼儿一起创设“糖果加工厂”,提供各种废旧的广告纸、报纸和不同大小的皱纹纸,引导幼儿用搓、团的方法制作糖果。
(2)提供糖果盒若干,将制作的糖果根据名称、颜色、硬度等特征分别一放进相应的糖果盒中。
(3)在角色区中开展“送糖果”“卖糖果”游戏,引导幼儿大胆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你要买糖果吗?”“这是XX糖”.....
家园共育:请家长在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品种的糖果,知道不能多吃糖,特别是晚上睡觉之前一定不能吃糖,引导幼儿吃糖后及时漱口。
领域渗透:开展科学小实验,为幼儿提供透明杯子、勺子、白糖、红糖、盐等材料,
让幼儿通过做试验了解白糖和红糖可溶于水的特性。
活动资料
糖果(儿歌)
花纸包里,有个宝宝,
剥开尝尝,宝宝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