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介绍
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引言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素有“魅力云南”的美誉。
云南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而闻名,吸引着众多游客。
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如何保护和传承云南丰富的民俗风情,成为了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展开探讨,以增加人们对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1.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背景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56个民族。
这使得云南具备了非常丰富的民俗风情。
例如,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腿独具的乐舞、彝族的火把节等,都是各具特色的云南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形成了云南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
2.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云南作为一个旅游热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云南的民俗文化代表了云南独特的特色,是云南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通过开发和传承云南的民俗文化,可以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3.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尽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云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保护这些资源同样重要且紧迫。
首先,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财富,保护它们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
其次,过度开发可能会导致资源遭受破坏,破坏了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
最后,民俗文化的保护有助于延续和传承这些文化,使之能够流传下去,不被遗失。
4.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策略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任务,需要有系统性的策略来进行。
首先,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立法和管理。
其次,需要加强对开发商和旅行社的监管,确保其在开发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定,并采取可持续的开发手段。
同时,应加强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确保其传统技艺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探析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是深层次开发旅游业的基础。
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继承与延续;每个民族的民俗风情、文化都需要发展,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更好地生存,但在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建立在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自身文化发展的轨迹,而不是对其他模式的照抄照搬。
一、民俗文化的消亡和变异的几种情况在当今世界,许多地区、国家的经济和旅游业正迅猛发展,不仅使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使当地的社会、民俗文化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促使着当地的社会文化变迁。
这种变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民俗风情的同化民俗风情的同化是指原有的民俗风情特征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逐渐消失,并为异族、异地的民俗风情取而代之。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往日益增多,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认同,因而,民俗风情的同化是不可避免的。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过去其社会、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原因而与外部世界交往较少,具有相对封闭性,独特的民俗风情由此保存下来。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外来者的涌入,异族以及同族异地的文化、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的引入,旅游地传统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就逐渐被同化、冲淡以至于消亡。
如民居建筑以干栏式建筑民居为主的傣族地区干栏属构架建筑,分上、下两层,一般是用木头或竹子作柱、楼板和墙,茅草盖顶,上层住人,下层无遮栏,用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杂物。
由于受汉族建筑的影响,现今傣族地区的民居建筑材料发生了变化,其墙都用砖、石砌筑或用泥土夯筑,屋顶盖上瓦等,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竹楼了。
屋内陈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们已开始用组合柜、沙发、地板胶、地毯等,与汉族城市居民无异。
饮食方面,随着世界各地旅游者纷至沓来,旅游地的饮食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融入了异地的饮食文化,以适应不同旅游者的需要。
如云南大理的“洋人街”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外国旅游者饮食需要应运而生的由西餐厅、咖啡屋、冷饮店组成的一条街。
家乡的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

家乡的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我出生在一个充满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家乡,这里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同时也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下文将为您介绍我家乡的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
一、传统文化1.1 传统建筑在我家乡,保存着许多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传统建筑,如古老的宅院和庙宇。
这些建筑物通常以木质搭建,融合了传统的雕刻和彩绘技艺,在细节上彰显出精湛的工艺与独特的艺术价值。
1.2 民俗活动我家乡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样,民俗活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逢传统节日,我们将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舞狮表演、龙舟比赛和花灯游行等。
这些活动不仅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也是人们交流感情、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1.3 传统手工艺我家乡还以其丰富多样的传统手工艺享誉于世。
陶瓷、刺绣、纸扎等工艺技艺代代相传,每一件作品都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家乡的染色技艺闻名于世,出产的印染产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鲜艳的色彩深受人们喜爱。
二、旅游资源2.1 自然景观家乡位于山水环抱的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四季分明,山清水秀,如春天的樱花盛开、夏天的碧水翠山、秋天的金黄稻田和冬天的雪景等,每一幅自然景色都充满了诗意和绘画般的美丽。
2.2 历史遗迹我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古代的城池遗址、碑刻铭文和古战场等都是历史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向人们展示了历史的荣光和智慧。
2.3 地方风味除了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外,我家乡还以其独特的地方美食而闻名。
这里的人们烹制出各种口味独特、色香味俱佳的美食。
无论是酸辣鱼、黑胡椒牛排还是香辣蟹,这些美食都可以满足不同口味的游客需求,成为他们品尝家乡美食的最佳选择。
三、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我家乡将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应用得淋漓尽致。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家乡独特的传统文化,还能领略到异域风情和自然美景。
比如,期间我们会举办传统文化展览和演出活动,游客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欣赏精彩的表演以及参与民俗活动。
5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第五节-民俗风情

那达慕
雪顿节
傣族泼水节
彝族火把节
傈僳族澡堂会
苗族花山节
穆 斯 林 朝 圣 日
一颗印
西北少数民族民居
傣族
苗 族
侗族
窑 洞
藏族
维 吾 尔 族
民族服饰
满族
朝鲜族
赫哲族
鄂伦春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回族
藏族
傣族
白族
纳西族
彝族
羌族
侗族
苗族
人生历程木卡姆 傣族孔雀舞 纳西族东巴舞
民居与服饰
庭院式住宅 帐篷型与蒙古包型民居 干栏式民居 黄土窑洞 碉房 阿尔旺
民族服饰
饮食风俗
种植业的汉族
北方:面食为主 南方:大米为主
畜牧业和狩猎的少数民族
肉食 多样化
八大菜系 地方民族菜色
布依族
壮族
瑶族
京族
毛南族
土家族
畲族
黎族
高山族
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东北饮食民俗
西北饮食民俗
西南饮食民俗
三 叠 水
一叠:迎宾碟(13碟)即象征玉龙山13峰。四干果、四蜜饯、五点心。 二叠:欢聚碟(13碗) 三叠:热烈碟(火锅为中心)共13种 根据季节变化,原料也随之改变,可规格不变
中南饮食民俗
中国旅游地理
第五章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第五节 民俗风情
概念 旅游功能 分类
民族节日与歌舞 民居与服饰 饮食风俗
民族节日与歌舞
时序节日
二十四节气 四大传统节日 三大鬼节 三大灯节 少数民族节日
那达慕 雪顿节 泼水节 火把节 澡堂会 花山节
宗教节日
基督教节日 伊斯兰教节日 佛教节日 道教节日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介绍(ppt 27页)(共25张PPT)

花儿会 西北地区回、土、东乡、撒拉、保安、裕固等民族的传统歌,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等地。以演唱花儿为
主要内容。每年秋收前的农历四至六月间举行。
歌圩节 广西壮族传统的聚会唱歌的民间节日。歌圩,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去唱歌。 三月街 云南大理地区白族的盛大街市和传统集会。每年夏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二,在点苍山麓举行。
具有地域性、神秘性、真实性、体验性。
第一节 节会庆典与民间歌舞
一、节会庆典
中外重要年节
春节 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岁尾年初祭神庆丰收演变而来 的。
苗年 是中国苗族人民庆丰收的节日。农历十月五日至十一月 二十五日,流行于黔东南的苗族地区,苗语叫“朗卯”。牛鼻 子上抹酒。
藏历年 藏历正月初一,家家户户在屋顶上燃起象征吉祥的松 烟。天不亮,妇女们到河边背“吉祥水”,男女老幼互相祝贺“ 扎西德勒”(藏语吉祥如意)。
穆斯林国家妇女盖面纱 节日活动有“放高升” 、赛龙舟、跳象脚舞、丢包、堆沙等,但以人们相互间泼水为最重要内容。
狂欢节的主题,是表现战胜妖魔和困难的欢乐,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第四节 生活习俗与风味饮食
一、生活习俗
婚嫁习俗 待客往来习俗 丧葬习俗 火葬(藏族、傣族) 土葬 天葬(印度、缅甸、柬埔寨)
泰国男人通常穿“帕侬” 第四节 生活习俗与风味饮食
如:傣族的竹楼、土家族的吊脚楼
其构思之巧妙,令游人眼界大开。
碉房式民居 现在在豫西、晋中较多。
中国闽西地区的大土楼。
藏族、羌族传统民居
民族服饰受到人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又是社会地位与身份的象征。
石头房 云南大理白族 歌圩,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去唱歌。
民俗风情旅游复习资料[1]
![民俗风情旅游复习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6d4b50f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9.png)
民俗风情旅游复习资料[1]第一章民俗风情旅游概述(1)第一节民俗风情的涵义、特征和价值(1)一、民俗风情涵义(1)民俗风情,也称风俗民情、风土人情,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礼仪、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
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用folk和lore组成folklore,意为民众旧传、民众的知识。
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大学《歌谣周刊》上,东渡学者开始使用民俗、风俗此词。
二、民俗风情的特征(3)1、民族性、地方性2、丰富性、多样性3、大众性、传播性4、时代性、稳定性三、民俗风情的价值(6)1、文化方面(一)民俗土,纯朴、宝贵、稀少、具有特色;(二)内容涉及广泛,涵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三)民俗风情能够直接参与、体验;2、经济方面第一、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第二、间接产生经济效益第二节现代旅游的定义、特点和类型(7)一、现代旅游的定义(7)1、我国“旅游”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南北朝时期,如齐梁沈约的《悲哉行》中有记载,“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的诗句。
2、在国外,旅游一词直到1811年才录入牛津词典,这个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广泛使用。
3、旅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经济文化现象,是人们出于和平目的所进行的非定居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一切关系的总和。
二、现代旅游的特点(9)1、暂时性、异地性2、消费性、享受性3、综合性、多样性4、大众性、持久性三、现代旅游类型(重点了解——按主要目的、资源特征、旅游者活动区域、组织方式划分) (15)第三节民俗风情旅游的概念、特征和影响一、民俗风情旅游的概念民俗风情旅游——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和暂时逗留中所进行的物质与精神活动的总和。
从性质上来说,它属于文化旅游;内容上十分广泛;从类型上来说包括参观观赏型、了解领略型、参与体验型。
第八讲 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

②酒。 白酒 酱香型:贵州茅台酒 窖香型(浓香型):五粮液、泸州老窖、 剑南春 清香型:汾酒 米香型。桂林三花酒
黄酒:中国最古老的饮料酒,也是中国特有的 酿造酒。 代表是浙江绍兴的加饭酒和沉缸酒。
③中药。(和国画、京剧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 中药材:指经过加工炮制可以直接供药房配 剂和药厂制剂使用的半成品。 代表:人参、三七、冬虫夏草、鹿茸、阿胶 中成药:指经精加工可直接使用的成品药。 代表:云南白药、山西定坤丹、大活络丹
川菜
特点:取料广泛,技法中以小炒、小煎、小烧、 小烤、干煸见长,味型丰富,百菜百味,以 麻辣、鱼香、怪味等擅长。 代表菜:宫保鸡丁、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水 煮肉片、锅巴肉片、怪味鸡块
粤菜。
特点:取料广博奇杂而重“生猛”,烹调方法 多而善于变化,长于炒泡、清蒸、煲,尤其 独擅焗、煀、软炒等,调味重清脆鲜爽而突 出原味。 代表菜:三蛇龙虎会、白云猪手、脆皮乳猪、 东江盐焗鸡、潮州冻肉、爽口牛丸、太爷鸡
之间。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 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的民俗 活动主要有踏青、射柳、放风筝、荡秋千等。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 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
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 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 节日。端午节主要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 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以纪念屈原。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 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二)中国主要民族的民俗简介 1、汉族的传统节日 春节。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 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 直到正月十五。 春节风俗活动的主要有:操 办年货、做新衣、掸尘、祭灶、祭祖、吃团 圆饭、守岁、贴春联、挂年画等。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剖析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剖析【摘要】传统民俗文化是我国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心部份。
本文从空间形式上,将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分为城市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乡村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两大类,并分别剖析了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非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两种表现方式。
城市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建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城市非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传统节日、传统娱乐和传统民俗技艺等。
乡村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古村落及乡间民居、自然风光及环境等;乡村非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传统节日及娱乐、传统习俗、民间文学故事和神话传说、传统民俗技艺等等。
【关键词】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城市乡村物态非物态一、引言民俗文化是指一种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是一定群体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趋同性生活模式,它包含着人类在物质生产、经济贸易、社会活动、文化娱乐等方面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模范,包括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与竞技习俗、岁时与岁日习俗、礼仪与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
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活动。
旅游者在民俗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既体验了不同民族的不同生活方式,也了解了不同民族的各自文化,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各民族的传统民俗,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由此也体现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本质特征。
不同地方,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传统风俗习惯也存在着许多差异,更由于各民族生产力的发展参差不齐,致使各传统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传统民俗文化旅游是旅游者了解不同文化、体验不同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二、城市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古城墙、四合院、琉璃瓦、大运河、地方小调、玩龙灯、踩高跷、赛龙舟等,这些带有强烈传统文化内涵和历史印痕的城市传统民俗,凝聚着古人精湛的技艺和审美观,隐藏着本土一系列的人文观念和人伦关系,是城市文化的历史记录,是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介绍
1. 引言
民俗风情旅游是一种以体验当地文化、历史和传统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方式。
通过参与民俗活动、品尝地方美食、欣赏传统表演等方式,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感受独特的民俗风情。
本文将介绍几个中国著名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为旅行者提供参考。
2. 海南黎苗风情村
海南黎苗风情村位于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中国重点民俗旅游村之一。
这里生活着黎苗族民众,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和手工艺品文化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例如编竹筐、织黎锦等等。
此外,游客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黎苗特色美食,体验到黎苗族的独特民俗风情。
3. 四川雅安汉源土司城
四川雅安汉源土司城是中国四川省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镇。
这里保留着丰富的土司文化,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土司府邸、土司庙
宇等历史建筑,了解土司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传承。
此外,汉源土司城
还以其特色的民俗活动而闻名,例如土司招待、轿子担行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与到传统的民俗活动中,感受土司文化的独特魅力。
4. 云南丽江古镇
云南丽江古镇位于中国云南省,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这里保留着
完整的纳西族传统风貌,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丽江古镇以其独特
的民俗风情而吸引着无数游客。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古建筑、品尝
纳西族传统美食、观赏民俗表演等。
此外,来到丽江古镇还可以体验
到不同的民俗活动,例如古城游、纳西长街民俗杂耍等。
丽江古镇是
一个让人沉浸在古老而独特的民俗风情中的好地方。
5. 内蒙古草原文化体验
内蒙古草原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这里拥有广袤的大草原、独特的民俗文化。
来到内蒙古草原,游客可以住在蒙古包中,感受蒙
古族特色的民俗风情。
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到蒙古族传统歌舞表演,参与到马球比赛等传统活动中。
此外,品尝正宗的蒙古族美食也是不
容错过的体验。
内蒙古草原是一个可以让游客亲身感受蒙古族民俗风
情的好去处。
6. 总结
民俗风情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通过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
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海南黎苗风情村、四川雅安汉
源土司城、云南丽江古镇以及内蒙古草原都是中国著名的民俗风情旅
游资源。
这些地方都有独特的民俗活动、传统建筑和特色美食,为游
客提供了难得的体验。
对于喜欢体验不同文化的旅行者来说,民俗风
情旅游绝对是一个不可错过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