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几种常见鱼病的疹治

合集下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鱼类是重要的水产资源,但在养殖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害的威胁。

北方地区因气候寒冷,水质清澈,适合鱼类养殖,但也存在一系列的鱼类病害问题。

为了保障鱼类养殖的顺利进行,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技术措施。

本文将针对北方地区鱼类常见的病害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方案,希望能够对北方地区鱼类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1. 健康饲料管理饲料是鱼类养殖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增强鱼体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鱼类新陈代谢减缓,饲料消化吸收能力也相应降低,因此需要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投喂量。

在冬季应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高营养饲料,并根据鱼类的新陈代谢状态和温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喂养。

2. 水质管理水质是鱼类养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合理的水质管理可以减少鱼类病害的发生。

在北方地区,由于气温低,水体循环不畅,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缺氧,从而使鱼类易感染病原。

需要加强水质监测,根据水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保持水体清澈、富氧,减少病原的滋生。

3. 定期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鱼类病害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提高鱼体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针对北方地区常见的鱼类病害,可以选择相应的疫苗进行定期接种,提前预防。

还需要留意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保持鱼塘或水体的清洁,减少病原的滋生。

4. 温度控制在北方地区,鱼类常常会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在气温骤降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病害。

因此需要加强对鱼类饲养环境的温度控制,保持稳定的水温,避免因气温变化导致鱼类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病害的发生。

5. 饲养密度控制鱼类饲养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免疫力,密度过大容易造成饲料残留、粪便积累、氧气不足等问题,进而增加鱼类的感染风险。

因此需要根据鱼类的种类、生长状态、鱼塘或水体的大小、水质情况等因素,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证鱼类的正常生长和健康。

6. 药物预防在鱼类发生病害时,可以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在病害高发季节进行药物预防,提前消灭潜在的病原。

北方地区春季鱼类常见病的症状及防治

北方地区春季鱼类常见病的症状及防治
邮 编 0 6 O 6 0 3
危害及流行情况:此病多发生在鱼种培育阶段的后
期 ,在越 冬池 中也常 发 生 。过分 密 养 的成鱼 塘 ,放 养 比

引起发病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 ,鳞片脱落 ,
尤 以鱼体 两侧 和 腹部 最 明显 。严重 时病 鱼鳍 基 部 出血 ,
鳍条末梢腐烂,鳍条间组织破坏 ,鱼的上下颚和鳃盖也
有 出血 ,呈 现 块状 红 斑 。
危害及 流行情 况:此病主要危害草鱼 、青鱼 、鲤
鱼 、鲫鱼 等 ,终 年可 见 ,常 与烂 鳃 、肠 炎病 并 发 。发病

因而在捕捞、运输 、放养过程中,防止鱼体受伤是
有效的预防措施。②放养前用2 的食盐水和3 的小苏打 % %
混 合液 浸洗 1分钟 ,对 鱼 体进 行 消 毒 。③ 对 发病 鱼 池进 0 行 水 体 消毒 ,全 池 泼洒 聚 维 酮 碘 02 . 毫 克 / ,每 . ~0 3 升
天一次,连用2 天。④用磺胺一一 ~3 2 甲氧嘧啶每千 克鱼 给药i0 0毫克/ ,制成药饵投喂,连续用药5 0  ̄20 天 天。
2 赤 皮 病 .
危害及流行睛况:青、草鱼最易得此病,尤其是当
年草鱼和一龄 的青鱼最 易感染 ,死亡率约5 % 0 ,有的高
达 9% 0 以上 。此 病 流 行很 广 ,春 季 4 月易 发 生 ,常 与 —6
病原:荧光极毛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当鱼体
因机 械损 伤 、冻 伤 或被 寄 生虫 寄生 而 受伤 时被 病 菌侵 入
3 萎 瘪 病 .
主要是由于鱼苗放养过多,引起饲料不足 ,使部分 鱼苗或鱼种因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饵料而萎瘪死亡 。病鱼
表现为身体瘦弱 ,肋骨显 露,头 大尾小 ,脊肌瘦如刀 刃 ,体色发黑 ,鳃丝苍 白,显严 重贫血现象 ,游动无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鱼病是指鱼类身体出现的各种异常症状,包括感染病、寄生虫病、细菌感染等等。

以下是常见的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1.眼睛肿胀:使用盐水浴或抗生素药物浸泡。

2.鳃蔑:给鱼提供清洁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

3.鳃细胞肿胀:使用碘溶液或盐水浸泡,控制感染。

4.鳃寄生虫:使用化学处理剂进行治疗。

5.咽喉肿胀:加入抗生素药物和细菌药物。

6.咽喉感染:通过浸泡和药物治疗,清洁鱼的口腔。

7.喉鳞蔑:清洁和保持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

8.消瘦:加强鱼的饲养和喂食,保持良好的水质。

9.假衰弱:观察并调整鱼类饲养的环境。

10.实衰弱:观察或调整鱼的饲养环境,并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治疗。

11.肥胖:调整鱼的饲养和喂食计划,控制食物摄入。

12.高热:控制鱼类的环境温度。

13.低温:提供适宜的温度,并加强饲养和护理。

14.发病:饲养和护理鱼,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

15.颜色暗淡:改善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饮食和水。

16.点斑:使用抗菌剂和盐水浸泡治疗。

17.黄斑:使用盐水浴或化学处理剂处理。

18.红疹:观察并调整饲养环境,加强护理和治疗。

19.鳞脱落:提供适宜的饲养和水质,加强护理和治疗。

20.皮肤感染:使用抗菌剂和化学处理剂治疗。

21.肤癌:观察并调整鱼类饲养环境,并加强护理和治疗。

22.寄生虫病:使用抗寄生虫剂进行治疗。

23.水质变化:提供清洁和稳定的水质,加强鱼类养殖和护理。

24.缺氧: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增加水中氧气浓度。

25.中毒: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提高水质。

26.氨中毒:增加水中氧气流动,调整水质。

27.亚硝酸盐中毒: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改善水质。

28.一氧化碳中毒:提供水中充足的氧气,加强通风。

29.钠中毒:调整水质,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

30.铜中毒:停止使用含铜物质的化学品,更换水质。

31.硫酸亚铁中毒:停止使用含硫酸亚铁的化学反应剂,更换水质。

32.断裂鳍条:观察并调整饲养环境,避免鱼类受伤。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湖泊河流较少等特点,水产养殖资金较少,养殖户缺少养殖经验以及养殖管理水平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鱼类病害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为了保证水产养殖健康稳定发展,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病害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一、加强水质管理水质是保证鱼类养殖健康的基础,水中含氧量、温度、水中的有机物质含量等都是影响水质的因素。

使用生物药剂进行调节水质,加强养殖水质的监测以及维持水质平衡是保障养殖健康的重要手段。

二、养殖管理养殖时要给鱼提供充足的饲料,定期检查并清理池塘沉淀物,定期更换水,防止水质恶化。

还可以增加鱼缸的深度,控制养殖密度,保证每只鱼的生长和发育空间,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三、病害预防1. 加强鱼类的健康检查:对于草鱼、鲫鱼、鳙鱼等多种鱼类可以在养殖过程中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2. 加强饲料管理:使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饲料,加强饲料的质量控制,确保鱼类获得充分的营养和能量而不会滋生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3. 加强消毒:对于池塘、鱼缸、器材等进行规律性的消毒,消除污染和感染源,减少病害的传播;4. 加强细菌预防:使用新鲜水进行水对水进行清洗、对养殖池深度加强管理、多方面考虑鱼的生活习惯及环境等,是减少细菌发生的关键。

四、病害诊治当发生鱼类病害时,要立即进行诊断、治疗。

常见的鱼病包括鱼霉病、鱼疫、暗疮症、溶藻剂病等。

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药物、氧气泡、增加草鱼对虫的抗体、增强免疫等措施。

五、注意环境保护水资源极为珍贵,环境保护是鱼类养殖健康的前提。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不乱排废水,不滥捕、过度放飞,注重生态平衡,保持生态红线,就能从根本上减少鱼类病害的发生。

总之,加强水质管理,养殖管理,病害预防,病害诊治和环境保护是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的要素。

只有实施综合防治策略,才能保障鱼类养殖健康稳定发展。

东北地区春季常见鱼病及其防治办法

东北地区春季常见鱼病及其防治办法

1 0 d。
2 . 2 细菌性 出血 病
症状 : 鱼 体部 分或整 体充 血 、 伴有 溃烂 , 肛 门红肿 , 鱼腮 有 血丝 , 体 腔 有浮 水 , 肠 道糜 烂 。 防治方 法 : 外 用 富氯 +硫酸 铜 , 用 量分别 为 7 5 0 0 g / h m +3 7 5 0 g / h m , 严 重 时连 用 3次 , 同时 内服 鱼 服灵 + 电解 多 维 +三 黄 散, 用量 l O O k g饲料 分别 为 2 O O g +2 0 0 g +2 0 0 g , 连喂 7 "  ̄ l O d 。
・4 6・
现代化农业
2 0 1 5 年第 9期( 总第 4 3 4期)
东 北 地 区春季 常见 鱼 病及 其 防治 办 法
辛 玉文
( 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 究所, 黑龙江 佳木斯 1 5 4 0 0 2 )
在东北地 区, 尤其是黑龙江东部 , 春季鱼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病种多 、 成因复杂 、 治愈难 , 给渔民造成 的损失 巨大 。过去单用一种鱼药就可以有效治疗 , 但是现在几乎不见多少疗效 , 必须采取 多种药品配合使 用, 即鸡尾酒疗法才能凑效 , 但是有些鱼病还是难 以治愈。现将近些年来东北地区春季常见鱼病及防治方法 介绍 如下 。

1 鱼类代谢性疾病
鱼类代 谢性 疾病 , 也 就是 常说 的营养 失调症 。现 在鱼饲 料厂 家众 多 , 为 了能够 占有 市场相 互之 间大 打价
格战, 同时追逐利润最大化降低原料标准 , 以次充好 , 甚至用羽毛粉、 血粉替代鱼粉, 用杂粕代替大豆粕 , 增加
植物性蛋 白, 降低动物蛋白, 更有甚者往饲料中添加化学激素 , 促进鱼类生长 , 必然造成养殖鱼类体质下 降, 出现如脂肪肝、 花肝、 胆囊肿大、 肉质松弛、 畸形等症状。防治方法: 在整个饲养期一定要选择优质鱼饲料, 要 定时、 定量、 定点投喂。不同生长阶段选用不同规格 、 不同蛋白比例的饲料 。定期往饲料中加入电解多维、 三

西北地区常见鱼病的防治

西北地区常见鱼病的防治

西北地区常见鱼病的防治随着当前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养殖单产的不断提高,养殖范围的扩大,养殖密度的提高及养殖时间的延长,鱼病的发生越来越突出地摆在养殖户和养殖技术人员面前,并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现将多年来在鱼病防治方面的经验和方法介绍一下,供广大水产养殖者借鉴。

根据病原生物的种类,主要有细菌病、真菌病、寄生虫病和非寄生性鱼病。

1 细菌性鱼病1.1 打印病病原体为点状单胞菌亚种,发病症状主要是鱼的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在鱼体前部,病灶处出现圆形或卵圆形,不规则红斑,表皮腐烂,鳞片脱落,病灶处像印章因而得名,严重时病灶不断扩大,加深形成溃疡,行动缓慢,食欲减退,直至死亡。

该病主要危害鲢、鱅鱼,以夏秋28 ℃~30 ℃为高发期。

治疗方法是:痢特灵全池泼洒0.20~0.30 mg/kg;四环素软膏涂抹病灶处;注射金霉素每千克鱼5 mg;二溴海因0.20 mg/kg,每周1次。

1.2 赤皮病病原体为荧光极毛杆菌,发病鱼体表两侧及腹部、皮肤发红,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各鳍基部充血发红,蛀鳍现象明显。

主要危害草鱼,常与烂鳃、肠炎病并发,是引起草鱼死亡的主因,严重时造成绝产。

防治方法是:彻底清塘,操作谨慎尽量避免鱼体受伤;鱼种放养前用漂白粉(5~10 mg/kg)浸洗消毒30 min;弗苯尼考制成药饵投喂(30~50 mg/kg/鱼);每天投喂两次,连续3~5 d;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0.20~0.30 mg/kg全池泼洒;光合细菌全池泼洒5 mg/kg。

1.3 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体为柱状屈挠杆菌,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危害所有养殖鱼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高温季节最易感染流行。

病鱼体色发黑,尤其头部明显,形成乌头瘟。

离群独游,行动缓慢,食欲减退,鳃丝腐烂、脱落,鳃盖骨内侧常被腐蚀成圆形的不规则的透明小窗。

防治方法是:挂篓,每篓100 g漂白粉,严重时泼洒漂白粉1 mg/kg;聚维酮碘0.0 375 mg/kg全池泼洒;大黄2.50~4 mg/kg全池泼洒,每千克大黄用20 kg氨水(0.30 %)浸泡过夜,第二天连药带渣泼洒入池;大黄粉拌饵投喂;痢特灵全池泼洒0.10~0.20 mg/kg或拌饵投喂(5 kg/50 kg鱼),3 d为一个疗程;庆丰霉素(0.25~0.50 kg/50 kg鱼)拌饵投喂,3~4 d为一个疗程。

北方秋季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

北方秋季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

脏、 肠道 出血或充血 , 肝脾肿 大。秋季要特别注 意检查这种鱼病 , 发现病情要及时治疗 , 否则在鱼类越冬过程 中,
会 导 致 鱼 大批 死亡 。
预防 : 、 1 要勤换水 , 防止水质老化 ; 定期 投喂药饵 : 2、 每百公斤饲料添加大蒜素 5 g 1 0 ,0~1 5天喂一次即可。 治疗 : 主要采取投 喂药饵 的方法治疗 , 可选 择以下三 种药饵 : 、 1 复方新诺 明: 每公斤 鱼喂 lO , O mg 连喂 5天 ; 2 土霉素 : 、 每公斤鱼喂 5 8 mg连 喂 4~6天 ; 、 0~ 0 , 3 大蒜素粉 ( 大蒜素 1% ) 每公斤鱼喂 2 , 含 0 : g连喂 4~6天。
总第 19期 3
黑 龙 江 水产
严 格 生产 标 准 , 水 产 养 殖 生产 走 上 规 范 化 、 准 化 的 轨道 , 使 标 将水 产 品控 制 在 无公 害生 产 标 准 以 内 。 22政 府 职能 部 门要 加强 宏 观 控 制 . 221健 全 和完 善 水 产 品食 用安 全保 障 体 系 .. 我国对药物残留高度重视 , 相继 出台 了农业部 13号公告 《 9 食品动物 禁用 的兽药及 化合 物清单》 中华人 和
2. .4大力 推 广 健 康 养殖 新 模 式 3 积 极 推 广使 用 无 公 害 水产 养 殖 技 术 规 程 及 行 业 标 准 , 快 水 产 养 殖 标 准 化 生 产 示 范 区 及 无 公 害 水 产 品 择 科 学 的 养 殖 模 式 , 行 科 学 投 饲 、 学 管 水 、 学 用 药 以及 生 态 选 进 科 科

的水产品 ; 三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 重视水 生动物病害 防治员的培训 、 考核 、 证工作 , 极发挥其在水产 养 发 积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区之一,但由于北方地区气候寒冷,水域干涸程度高等特点,渔业生产面临着一系列的鱼类病害问题。

为了保障北方地区的渔业生产健康发展,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技术措施,提高鱼类病害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本文将从水域环境管理、饲料管理、养殖管理等方面,总结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和渔业生产者提供参考。

一、水域环境管理1. 加强水质监测。

北方地区水域水质变化大,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定期进行水质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来调整养殖管理措施,保障鱼类生长环境的良好。

2. 控制水温。

北方地区水域水温波动大,而水温过低易导致鱼类感染疾病。

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水温,如加设温室或采用温度调节设备,确保水温在适宜的范围内。

3. 水域消毒。

定期对鱼塘进行消毒处理,杀灭鱼类病原体,减少病害的发生。

常用的消毒剂有过氧化氢、漂白粉等,但使用时需严格按照产品说明进行,避免对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二、饲料管理1. 合理配饲料。

根据不同鱼类的生长需求和季节变化,合理选择配制饲料,保障鱼类获得充分的营养,增强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2. 饲料消毒。

使用饲料前要进行消毒处理,消毒饲料可以有效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预防病害的发生。

常用的饲料消毒方法包括高温蒸煮、紫外线照射等。

3. 控制投饲量。

投饲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鱼类的健康。

要根据鱼类的种类、生长阶段和水域的情况来合理控制投饲量,避免过量饲料造成水质污染或过度竞争,导致病害的发生。

三、养殖管理1. 流水养殖。

北方地区的鱼类养殖可以采用流水养殖方式,保持水质清新,并且将废水排出,减少废水中的病原体浓度,降低病害的传播风险。

2. 定期观察鱼类健康状况。

养殖者要定期观察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发现鱼类出现异常行为、体色异常、食欲下降等情况时,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地区几种常见鱼病的疹治
随着养渔业的不断发展,养鱼单产得到了大幅提高。

而由于养殖密度加大,鱼病的发生越来越突出的摆在每位养鱼户和养鱼技术人员面前。

为了水产养殖业的更好发展,现将多年来在养鱼病害疹治方面的经验和办法介绍一下,供广大从事水产养殖的朋友借鉴。

一、细菌性鱼病
1.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体是柱状嗜纤维菌,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水温越高越易爆发流行,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感染所有养殖鱼类。

每年因该病引起的鱼类死亡时有发生。

患病初期较易治疗,中后期则很难治愈。

当鳃丝挂有附着物、鳃盖内表充血、开天窗等。

这些都是中后期的表现。

治疗方法为第1天,每亩水面/水深1m,用三氯异氰脲酸(含量30%)400g加硫酸铜350g全池泼洒。

第2天,每亩水面/水深1m用二硫氰基甲烷(
2.4%)125ml加季胺盐络合碘(含量季胺盐20%、碘1%)125ml全池泼洒。

第3天重复第2天再用药一次。

2.赤皮病病原体是莹光极毛杆菌,发病症状为鱼体两侧鳞片脱落伴有充血或出血。

是草鱼的常见病,常与烂鳃、肠炎病并发,是引起饲养草鱼死亡的主要病因,经常造成绝产。

治疗方法为第1天,每亩水面/水深1m,用旱烟叶500g加敌百虫(含量90%)350g全池泼洒。

方法是先将旱烟叶用器皿熬汁冷却后待用;将敌百虫用水稀释后加冷却后的烟汁
兑水全池泼洒。

同时用氟苯尼考制成药饵投喂,方法是用氟苯尼考每30mg/kg~50mg/kg鱼体重做成药饵投喂,每天两次连喂3天~5天。

第2天用戊二醛(含量20%)全池泼洒。

用量为每亩水面/水深1m用戊二醛20ml~30ml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隔天再用一次。

3.腐皮病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该病是一种较新的鱼病,在近几年北方地区大量饲养镜鲤的情况下,该病几乎是镜鲤的专项疾病,同池套养的其他品种鱼类几乎不发病。

其症状为初期病鱼体表起透明水泡,水泡破碎后,长水泡的地方体表充血、发炎、溃烂而行成病灶。

该病不特别严重时不引起死亡,而因体表溃烂影响鱼的正常生长和销售。

治疗方法为第1天,每亩水面/水深1m用戊二醛(含量20%)30ml加二硫氰基甲烷(含量2%)30ml,兑水全池泼洒。

同时投喂药饵(甲砜酶素含量5%;用量:33.3mg/kg体重)连喂3天~5天。

第2天,每亩水面/1m 深水用戊二醛(含量20%)30ml,兑水全池泼洒。

二、真菌性鱼病
1.鳃霉病病原体为鳃霉菌。

鳃霉病是由鳃霉菌寄生在鳃组织中而引起。

表现为病鱼失去食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上黏液增多、淤血或缺血的斑点,呈现花鳃;病重时鱼高度贫血,整个鳃呈青灰色。

(在显微镜下可见菌丝,要与寄生虫性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加以区别)治疗方法为第1天,每亩水面/水深1m用食盐500g加尿素500g加三氯异氰尿酸250g(或加漂白粉1000g)。

使用方法:用水将食盐、尿
素、三氯异氰脲酸分别溶解后兑到一起全池泼洒。

第2天,每亩水面/水深1m用敌瘟灵(主要成份季铵盐络合碘、二硫氰基甲烷。

总含量:15%)125m兑水全池泼洒。

第3天重复第2天再用药一次。

三、寄生虫性鱼病
1.车轮虫病病原体为多种车轮虫,发病时没有明显症状,病鱼游动缓慢、呼吸困难、粘液增多、不吃食而死亡。

因虫体太小,确诊必须用显微镜。

治疗此病上午传统方法是硫酸铜0.5ppm加硫酸亚铁0.2ppm全池泼洒,由于虫体的抗药性这个浓度对小车轮虫还可以,对大车轮虫则作用不大,需要加量硫酸铜用0.6ppm,硫酸亚铁用0.24ppm才有明显作用。

治疗时可采用含量为20%的乙撑硫代氨基甲酸铵溶液50ml全池泼洒(每亩水面/水深1m),可有效的将虫体杀灭。

虫体杀灭24小时后,用杀菌消毒药物全池泼洒以防感染。

2.小瓜虫病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由于小瓜虫大量寄生导致虫体寄生处有1mm以下的小白点,又名白点病。

当病情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都布满小白点,有时眼角膜上也有小白点,同时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呼吸困难而死亡。

因虫体太小,确诊要用显微镜。

治疗方法为每亩水面/水深1m,选用阿维菌素(含量0.25%)33ml加鲜姜500g 加干辣椒250g。

用法:将鲜姜和辣椒用器皿熬汁,冷却待用;将阿维菌素用水稀释加入冷却后的鲜姜和辣椒水全池泼洒。

可有效的杀灭小瓜虫体。

虫体杀灭24小时后,用杀菌
消毒药物全池泼洒以防感染。

3.指环虫病、三代虫病病原体是指环虫、三代虫,此类鱼病传染广泛,所有养殖鱼类都可感染此病,严重时引起鳃丝肿胀、贫血、花鳃,鳃及皮肤上有大量粘液,呼吸困难。

鱼苗和小鱼种患病严重时,可引起鳃盖张开,鱼体消瘦,眼球凹陷,鳃上大量虫体寄生时密集成白色泡沫状小团。

因虫体小,确诊要用显微镜。

传统治疗方法是,敌百虫加面碱,敌百虫常用量0.5ppm面碱0.3ppm,使用这个方法的缺点是鱼病易复发,这一次虽然将虫体打掉了,可过了十来天虫体还会大量繁殖,导致鱼病再生。

还可选用甲苯咪唑溶液(含量10%)每亩水面/水深1m用药100ml,用水稀释2000倍后兑水,全池泼洒可有效杀灭虫体。

它的优点是不宜复发。

24小时后镜检虫体脱落后,用杀菌消毒药物全池泼洒以防感染。

4.锚头蚤病病原体是锚头蚤,锚头蚤寄生在鱼的头、眼、皮肤、鳍、鳃及口腔内,寄生处红肿发炎;当大量虫体寄生在体表时,鱼体上好似披了蓑衣,故又叫蓑衣病;当大量虫体寄生在口腔时,病鱼的口不能关闭。

肉眼见到虫体就可确诊。

治疗老方法是用敌百虫(含量90%)0.7ppm全池泼洒。

它的缺点是价格偏贵;选用氯氰菊酯溶液,(含量40.5%)每亩水面/水深1m用药33ml稀释2000倍后兑水全池泼洒,第10天再用药一次。

优点是价格底,疗效确切。

虫体脱落后,用杀菌消毒药全池泼洒以防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